-
1 # 傲寒梅666
-
2 # 師範小王子
只是強調自晉以下各個朝代的最為突出的特點罷了。書法美感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只有一個美的因素。所謂韻,是音樂名詞,指聲音的高低、節奏的快慢、樂句的長短、音質的柔剛等,這些與書法的美感因素很貼近。如書法中運筆的徐疾、筆畫的收放、點畫的剛柔、筆勢的連斷等。一篇書法就像一曲流動的音樂。這就是書法中的“韻”。”韻”是書寫者功力的體現,是對章法的總體把握,是書寫者內心情緒的自由宣洩的表現。
-
3 # 鬱香墨
友好。問:難道只有魏晉書法有“韻",唐宋書法就沒有“韻"嗎及其含義?
個人覺得,書法當中的韻,主要指的是在通篇書法中,體現的是一種內在美。韻,有字韻,律韻,格韻,相當於詩詞歌賦中的格律韻律和節奏快慢強弱之感。書法當中的韻,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個人氣質書寫風格的表現,也包括有節奏,揚抑頓挫和通篇韻律等等,主要表現在書法者個人的書法技巧上。例如:只一個“家"字,有的人寫的偏長,有的人寫的偏正,但其基本韻律是一致的,所以,無論長還是正方的,都好看。
二是通篇書法作品中的尺寸及規格篇幅,題款印章等等之韻。例如:條幅,正堂(也叫中堂),匾額,小題等等格式的書法,落款印章都有所不同,必須區分開來,這就是格律和要求上,必須達到合韻。同時,字的大小及行距寬窄,都要做好與書法正文合韻。這應該是書法之中的韻。魏晉書法有韻,唐宋書法也照常有韻。(供參考)
-
4 # 弘文軒無痕
隨著社會的發展,政治、經濟大環境直接影響到藝術領域,審美觀是當下真實生存狀態與人生觀的直接反映。唐代書法的韻味是那個時代政治經濟環境中特有的味道。
-
5 # 陳天哲
首先看一下百度百科的含義:韻味,指含蓄的意味。情趣的風味。語出《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士真)心中雖有喜歡,覺得沒些韻味。”歐陽山《三家巷》三一:“整體看來,在那誠懇和俊俏的風采之中,微露風霜的折磨韻味,使他格外動人。
”
有人說:所謂“韻”即作品之“意”,即筆墨天成,是超然於有限物質形式的作品內在精神,同時,這個精神又導源於人。因此,所謂的“韻”,從更本質的角度看就是魏晉文人“俯仰自得,遊心太玄”的超然心態、風度的自然流露。
我覺得這樣理解“韻”很難讓人捉摸到!我倒是有個人的理解!相對於唐朝的法度森嚴而言,法度少一些,自由爛漫多一些就有韻!相對而言,方方正正就沒有圓融有韻味,整整齊齊就沒有參差不齊有韻味,直線就沒有曲線有韻味,過於完美就沒有有點遺憾有韻味……
-
6 # 書法影響力
這個說法基本準確。魏晉之前我就不多說了,自秦以來,篆書和隸書很難與韻掛鉤。東漢開始,草書形成,開始具備了書法的韻味形成。但是必定是開端,不足為精彩。
到了魏晉時期,尤其是兩晉時期,書法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那個時候的文人都為了躲避戰亂,而隱居縱情于山水,所以才慢慢的養成了一種所謂的閒情雅緻,這種閒情能夠與自然完美的結合,形成一種心境。加之藝術天賦的結合,自然也就形成了一個時代的書法藝術風格。代表人物是王羲之,王獻之,謝安等。
那麼什麼是“韻”呢?韻就是一種以有序或者無序的節奏感衍生出來的一種具有靈動感的藝術形態。這其中需要書法的筆法,結構以及自然書寫的隨意能力的把控共同構成。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藝術審美觀。唐宋書法也是書法歷史的一座高峰,尤其是唐朝,奠定了今楷風格的霸主地位,後世任何都朝代無法撼動。代表人物為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唐太宗等。
宋朝書法承襲了魏晉隋唐遺留下來的理論及書風,雖無創新,但是繼承的水平還是很高的。代表人物為宋徽宗與宋四家。
唐宋雖然書法建樹頗高,但是在關於韻的方面,確實不如魏晉時期。當然這也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加之魏晉之後學書者受到唐朝書法規則的影響,漸漸地失去了對於自然書寫的渴求,開始轉向刻意為之的精細藝術形態化。這樣一來,自然之韻很難體現了。
-
7 # 河洛文粹
魏晉以韻見長,唐朝以法(度)見長,宋朝令闢蹊徑,尚意為宗,明清漸入呆板,盛行“館閣體”,當今肆無忌憚的“江湖體”橫衝直撞,已沒書法傳統
-
8 # 祖龍漢
之所以說魏晉書法有韻,是因為魏晉年間紙張的普及,楷書的的成熟成形。促成了書法史上的第一個高潮。
我們今天看到的很多書法字型,基本上所有的都是以楷體為變化依據的。
所以,先入為主。這個年代是書法,講究寫字方法的第一波高潮。就如同一些經典電視劇,後面如何翻拍,我們總覺得還是第一版深入人心。
魏晉在很長時間以來 ,是書法普及和奠基的第一個時期。是文字從篆書,到隸書,再到楷書這個重要形成時期。
至今人們總喜歡說先寫個楷書看看,可見其對書法影響深遠。
而唐宋呢,又是書法第二個創作的高潮時期。
記住不是模仿,而是創作。
唐人端莊大氣,宋人性格自我飛揚。
若論風韻 當屬魏晉飄逸。若論氣度華貴雍容,當看唐楷。若論自我神采飛揚,當在宋朝。
此後的幾百年間,便再無了,全是模仿秀。
-
9 # 永明2578
唐書法韻入法,規矩有餘韻味欠缺。但顏公草書情感交融獨領風騷。宋書法守法創新,融入性情,韻味再現,從帝皇到騷客名流,各有千秋!
-
10 # 德山堂茶生活
這個說法是很有道理的,是經過了很長時間考驗的!
首先,我們要澄清一下,韻在魏晉,並不是說只有魏晉書法最美。像常說的秦磚漢瓦,唐楷法度都是指稱某個最鮮明的特徵,便於人們理解與記憶。
其次,韻如何理解?可類比於氣質,說不情而感覺的到。魏晉士大夫文化是這魏晉書法的歷史背景基礎。這一時期,實際上天下動亂,生靈塗炭。能有條件寫書法的,都是富貴之家,然後小家富足,國家動盪。文人的胸懷抱負難以展現,表現在書法作品裡,也有了種特有的韻味,搖曳在入世出世之間。這是其他歷史時期所不同的。
-
11 # 牛歌書法536
魏晉與唐宋的書法各有各的藝術風格,我們不加評論。就什麼叫“韻”,我來回答一下,“韻”是書寫過程中筆法,意境,形態的整合。“韻”是書法藝術追求和審美評價的重要標準。有韻則生,無韻則死;有韻則雅,無韻則俗。書法之“韻”一方面受書法主體的影響,反映書法家的人格品質和學識修養;另一方面受書法客體的影響,體現書法家的藝術功力和審美追求。
古人言:落筆自然秀韻;多臨古人佳翰,則體格神韻自然古雅。
-
12 # 惠明國學苑
所謂韻者,類音律之高低起伏之意也。於書法而言行筆間輕重緩急所產生墨色變化也隨現於紙,墨相即心相,是謂書者心畫也。而晉是典型士閥社會,士大夫無憂天慮過著錦衣肉食,自然多優雅自得。而晉後功名利祿場混往往多勾心鬥角或謀求進取,很少士大夫失去雅的基礎,自然韻味就減了。
-
13 # 儒釋道緣
晉人的氣韻,唐人徹楷模為後世學書必須瞭解的。韻,法傳承至今,後世大家都具有屬性。
韻我認為就是品味與氣場,寫出的作品他人見之都感覺到妍美無比,每一個字間架準確,每一行字靈動傳動,每幅字布白恰好氣場外露。
-
14 # 倪富昌
現在對書法界定無足輕重,學不學韻無所謂,電腦照字一樣,更有醜書替代替,寫不好就說學的醜書法……
悲哀!中華書法。
-
15 # 正德周
人們在欣賞一幅書法作品的時候,有時會讚美其有“韻味”。有“韻味”、“韻致”,這是一個很高的審美標準。因為“韻”本身似乎就是隻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五代的荊浩在《筆法記》裡雲:“韻者隱跡之形,備遺不俗”,就是說“韻”的表現很隱晦,隱隱約約而不露痕跡,是暗示的而非和盤托出的。在氣韻中單獨突出了“韻”,把書畫藝術講求“韻味”、“餘味”和“象外”等審美追求突出了出來。草書韻味看線條書法藝術的這一追求與詩歌藝術的追求緊密相連。中國的書、畫、詩歌等藝術的追求目標,發展到唐代以後,逐漸從理論的探討,到自覺的韻味的追求,使藝術產生了一次大的飛躍。
唐司空圖著重從韻味談詩,認為好的詩必須有“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宋嚴羽以禪喻詩,提出作詩當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瑩徹玲瓏……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相,言有盡而意無窮”。範溫在他的《替溪詩眼》中,對“韻”作了探索性的解釋:“有餘意之謂韻”,“不足而有韻”,“行於平夷,不自矜炫而韻自勝”。
這些唐宋大師在對自己 作品中提到的“韻”更是有自己的獨特的見解,所以,“韻”是一種藝術審美標準,是經過“心隨筆運、取象不惑”而取得的藝術效果,它空靈得如鏡。
漢字書法作為一種具有美感的藝術作品,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個人理解書法字畫中間的點畫都猶如舞蹈動態的美,會隨時產生讓人們有無暇的想象,它的飄逸和浮動都會產生行雲流水般的優雅和蒼勁,有宛如春季花朵盛開的那股傲慢,又美於氣韻精神,靈魂內涵。可使人們對字,畫,詩,景都能猶如聯想融為一體。
-
16 # 瓦片259
《韻》是意識流裡的表現和表示,並且,在無形與有形之間做不間斷的連續切換!並且使之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的,這就是《韻》!
-
17 # 手機使用者陳久志
書法在魏晉與唐宋的書法有各自的藝術風格,什麼叫“韻”,“韻”是書寫過程中筆法,形態的結構。“韻”是書法藝術追求和審美評價的重要標準,有韻則生,無韻則死;有韻則雅,無韻則俗。書法之“韻”一方面受書法主體的影響,反映書法家的人格品質和學識修養;另一方面受書法客觀主體影響,體現書法家的藝術功力和審美追求,多臨古人佳翰,則體格神韻自然古雅。
-
18 # 雁來紅17
對於書法,我覺得韻就是美,字寫得好不好,首先是給別人看的,在多數人心中產生美感,就算好字。
也許有人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那麼,誰是外行呢,就現在對於漢字來說,只有外國人算是真正的外行。
和其他藝術一樣,在媒體的強大作用下,人們對書法藝術的審美情趣和標準也在不斷提高,但是書法又不同於其他藝術,因為漢字是每個中國人形影不離的工具。你可以不懂什麼是青衣花旦秦腔花鼓,也可以不懂皴潑工筆逗哏捧哏,但是,不能不懂漢字。這種植根於民族血脈裡的間架結構、筆順聲韻是書法藝術的基礎,也是書法藝術提高的難點。
書法藝術家,必須知古懂古,但是不必拘泥於古人。現在,有很濃的唯古才算書法的意識,寫字必繁體,甚至鬧出"臺州""影後"的笑話。其實,簡體字一樣可以寫得很美。
書法藝術也是時代感很強的藝術,只有那些根植於生活,和諧於社會的才能源遠流長,這就是所以魏碑,隸書,楷書,行書千年不敗的緣故。歷史上不乏標新立異者,今時見幾字?比如那個瘦金體,還有幾人學之?現時也有人搞什麼字畫一體,堆字成書,不過是譁眾取寵而已。
至於唐宋和魏晉書法,各有其長,可以說是源和水的關係。
-
19 # 老張97144
夢談書法,過廷先生見右軍:大人別來無恙,小生有禮了。快快請起,右軍言罷孫先生方起,坐,坐,右軍指石鼓讓孫先生坐,曰:孫先生隔世而來,何也,孫曰:只是請教而來,望老師賜教也,右軍言:為書法事者,好吧,哪我就談談:說咱還古祖先結繩記事那為起始,後來蒼老祖師為方便創造文字,人們刻石:金為轉,我這提筆忘字,這轉字是別字等我醒來丫子作改閱,對了說到春秋後了吧,戰國百家爭鳴,兵,政,法,儒,藝,各有千秋,至始皇統一文字,坑儒,李斯為相,多:用聿,直延漢,漢末蔡先生簡其書寫,吾乃晉衛夫人弟子,為方便書寫作草,草用處多多,如兵家用敵難解,醫:藥家用方不傳,官家相通書信便捷,:至唐武則天造字做作,她開始那些宰相仕大夫爭相獻媚作楷書,繁其書寫,你孫先生作說文解字,實乃我之愛徒,好好幹,老師為你奌贊,我跟你說書法之最精為聿以扁正,楷者方簡,行為快捷,草而不亂者為佳,我最可恨那和尚和小徒旭者,每日喝個爛醉後拿破筆亂畫壞我書法,待吾見到他等砸代破廟拆那爛筆,叫他提廣破桶拿個長刷,到那人多之處畫大理石去吧,孫先生,時間不早了,還是洗腳暫歇吧。明日再見。書友們,見笑,使著勁地噴也就是了。有興趣時咱談藝人醇於的故事:祝大家晚安!
-
20 # 2013WFZ
韻在字典裡是形聲字,音為形,勻為聲。舊多寫作均。韻的本意指和諧的聲音,也指風度、氣質、情趣。韻也指一個音節中聲母、介音以外的部分,如ang、iang、uang是三個韻母,但同是ang韻。在古代,聲調不同,又分別屬於不同的韻。現代韻又指韻母。
漢語字音中的 母音或母音加收尾音,即聲母以外的部分,或聲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稱“ 韻母”。如:~文(有 韻律節奏的文學體裁,亦指用這種體裁寫成的文章,包括詩、詞、歌、賦等。區別於“散文”)。押~。~腹(韻母中主要母音)。~腳(韻文句末押韻的字)。~律(詩詞中的 平仄格式和押韻的規則)。
◎ 和諧而有節奏的:~白。琴~悠揚。
◎ 風度,風致,情趣,意味:風~。氣~。~味。
◎ 韻律,指一種聲音。
◎ 韻,(亦稱新古風詩歌)是一種新興的散化古典文體,由涼子創立,陳鬱顯命名。格式上與古典詩不同,但在辭藻上注重押韻,保留了古典詩詞的傳統精髓,內容上主要以“古典”為主。因其在結構、寫法上都較為隨意,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讀起來朗朗上口等特點,故稱為韻。
韻是在所有文體中最抽象的一種。是涼子在閱讀古詩詞曲中突發創新的靈感,從而衍變出一種令現代大眾願意接受的古典文體。它不同古典詩一致,卻有古典詩的格調與 韻律,既有古典詩的韻味,又有現代詩的格式與通俗。把古今詩歌婉轉的融入一體,刻畫出東方的古典之美,韻律舒暢。韻可分為典韻與散韻。~人。~曲。~集。
南朝 王 僧 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唐張懷灌(文字論》:“善識書者,惟觀神采,不見字形。”前人的這些見解都突出強調了書法作品的欣賞與創作要重視內在的美,精神的美,而不能只流於空泛的形式美。形式應服務於內容。因此,書法創作應當在熟練掌握各種技法的基礎上注人自己的審美取向和情感性靈,創造出有生命力、有個性、有意韻的作品。
意 韻 是 書 法美內在深層的表現,外在形式反而淡化,朝著凝練、純正、意韻幽深的方向發展。外在形式上“刪繁就簡三秋樹”,內涵上卻是“霜葉紅於二月花”,更加老辣、純淨成熟,進人通會之際,毫無矯揉造作之氣,沒有人為的斧鑿痕跡,出神入化,進人了一個自由的王國。
籠統 地 說 ,意韻指書法作品的神韻風采、意趣、韻致、意境、境界、格調、風格取向等。分而言之,韻與意在意義上又各有所偏重。韻,《說文》訓:“和也。”即指聲音的和諧悅耳,故其一向性意思是“和諧”,本是應用於音樂的範疇。後人又將之與“味’,結合,引申出意蘊、情調之義廣泛應用於吝種文藝作品包括對書法作品及人物的口語。意,從書論史的角度考察,它既像“韻”一樣表示書法作品的意蘊、情調、趣味等內在精神之美,同時,意也內在地含有“一定書體的用筆”方法的意思,如我們常說有某碑某帖之意等。
為論 述 方 便,可將書法的意韻再區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可稱之為筆韻,專指書法作品中所體現的節奏、韻律的和諧感;第二層次,可稱之為筆意,即指書法作品中所體現的主觀色彩最為濃厚的意蘊、趣味、風格取向等方面的精神美。下面分別談對筆韻與筆意的理解與追求。
1. 筆 韻 書法作品中的韻律與節奏首先來自筆勢的強化,是由於書寫者的習慣及其自身的藝術感情而形成。書法作品中的點畫有一定筆順,字字有序,行行有序。因而書寫過程是一個不可逆的由先而後的流程,給人以筆勢流動的感覺。這一運動流程的軌跡會體現出書家有意無意地造成的。“無意”是指書寫者的生命、心理變化會不自覺地外射到筆墨中;“有意”是指書家的審美觀念與審美理想會自覺主動地甚至是頑強地表現出來。
法創作應當在一種主客觀條件俱佳的狀態下進行,身心舒泰,有創作慾望,心手無間,神融筆暢; 因此 , 書
否則,心浮氣躁,就無法使得心理和生理的節律感在身心放鬆、協調自然的狀態下發揮出來。而在創作狀態不佳時,心理、生理方面的微妙節律呈紊亂狀態是不利於創作的。所以,盡最大可能調整身心狀態對書法創作是非常之關鍵的。同時應有意地調整行筆速度與頓挫的節奏感,也能自覺自然地去表現乃至適度強化這種節奏感韻律感,防止把有創作衝動當作最佳創作狀態的全部。如果把筆在紙面上的運動看作踏節而舞的話,那麼其輕重緩急頓挫提按便可以看作是與節拍韻律的相和諧的舞蹈動作。內蘊真情實趣,這“舞”方能跳得情深韻美。
其次 , 還 要注意虛與實變化的節奏感、韻律感。書法作品中字、行處為實,空白處為虛;密處為實,疏處為虛;重處為實,輕處為虛。虛實的搭配宜停勻優美,富於變化而又和諧統一、富有韻致。和諧巧妙的虛實會造成一種藝術境界,引發欣賞者無涯的聯想與想象。清代鄧石如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韻”在“和諧”這一意義上講,要求能使筆墨“窮變態於毫端”,方能進而“合情調於紙上”,表達書者對書法韻致的獨特感受。
2.筆 意 筆意即表現於作品中的一種意趣、情感和人生滋味。具體到每個書法家的不同書法作品中,可以發現大致屬同一風格類形的作品其筆意有穩定性因素與不穩定因素兩個方面。穩定性因素即指個性、風格,是書家理想、情操等個性特徵,但主要是書家審美取向的外化,這是相對穩定的;不穩定因素是指具體到某一幅作品中書家書寫時的情緒及偶然筆墨效果的表現。
筆 意是 書 法美的最高層次的範疇,是潛於作品形式美之內的,書家的主觀表現性最強,也是不能夠完全用語言表達的。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就是說,具體形象的意蘊要大於理性的分析與概括。筆意是書法作品沒有直接表現出來,無法直接表現出來的,只是用形象暗示出的東西。然而,書法藝術美的精髓正是在於“意”的表達,以引發欣賞者的感悟和無涯的聯想與想象,使之進人審美的最佳境界。
筆意 表 現 書家性情的特點,決定了追求筆意不能只限於筆墨之內,關鍵在於廣開心源、提高精神品格、豐富學識修養。化用一下前人的話可以說是“功夫在書外”,“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具體地講,“書外功”主要指以下三個方面。
(1) 取法 自 然,遷想妙得書法固然不同於繪畫,直接以自然萬物為描摹物件,但書法是“肇於自然”的,歷來書家無不強調向自然學習,從中獲得啟發,並以自然之大、之美盪滌胸襟。唐代張旭的草書上意境之高,韓愈認為是由於張旭“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天地萬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張旭取法自然,遷想
1/2頁
妙得,帶人自己的思想感情,透過草書這一藝術形式表現高境界的書意之美。
(2)達 其 性 情、形其哀樂抒發思想感情,是筆意的重要內容。當書法家置於一定環境中,激發起強烈的感情波瀾和創作慾望,就迸發出靈感的火花,筆隨意轉、物我皆忘,於是舉世無雙、不朽的作品得以誕生。大家熟知的《蘭亭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詩帖》就是極好的例子。因此,表現筆意要求作書者創作時要注人自己的感情。當然,如演員試鏡般地去臆想以進人某種情感中去是極其錯誤的。由於書寫創作而抑制感情和發揮,書中無情,也是必然失敗的。
(3)人 品 與 學識首先是人品與書品的關係。歷代主張“人品即書品”的書家、學者可謂眾矣,然而二者是不能簡單等同起來的。就連極力主張“苟非其人,雖工不貴”的蘇軾也不得不認為:“以貌取人,且猶不可,而況書乎?”但是,道德情操是能夠透過影響書家的審美意識而影響其書法風格及書法品位的。因此,真正的書法藝術家應當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甘於淡泊、心境清虛。這樣,在藝術創作中易於進人較高的境界,所以歷史上的著名書家,大多德藝雙馨,品學兼優。
其 次是 學 問與書法作品中筆意的關係。我國古代品評書法作品的優劣高下,素來頗重雅俗之分,並由此決定藝術品位的高下。而去俗氣人雅格,關鍵在於多讀書。蘇軾曰:“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學識淵博的人,有獨見卓識,下筆不落俗套、不同凡響、氣息高雅,習慣上稱之為書卷氣。“書卷氣”被認為是書畫中高層次的藝術境界。所以陸維釗先生說:“古往今來從沒有沒學問的大書家……不注重修養、學問的提高,則一定寫不好字;或者所書之字只能大致看得過去,然而決不能達到較高境界。”
最後 是 閱 歷與書法作品中筆意的關係。南宋趙希鵲談到畫家修養時說:“胸中有萬卷書,目飽前代奇蹟,又車轍馬跡半天下。”其中既強調博學的重要性,也強調豐富的閱歷與見識。書家同樣如此,除了讀書,閱歷也是必修的。所謂“目飽前代奇蹟”是說要廣覽歷代名家名作,提高鑑賞能力,博採諸家,才能創造出優雅的書法意趣。“車轍馬跡半天下”即後來董其昌所說的“行萬里路”,這對書家的書風是必要的,因為書意從來都不僅僅是個技法問題。因而要善於向他人學習,向社會學習,才能洞曉天下之變、人事之理,方能“進乎技”,做到心遊萬物、思接千載,進人藝術的最高境界— 合於道。通會之際、人書俱老,此時的筆意盡涵妙理神思,趨於綿遠奇逸之境。
閱讀相關資料,望解
回覆列表
魏晉書法我看韻味是工正有力度感,古樸!唐宋書法我看更加規範,更標準,更順暢,更漂亮靈動韻味!韻味是什麼?就是個人喜歡這一口!還談不上藝術上品味!只是談我對寫字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