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徐曉東少兒書畫工作室
-
22 # 雲端客tyt
做每一樣都難,做每一樣都容易,關鍵是誰去做!要成功必須要學習,必須要付出,只要你認為對社會對你個人有益,有前途,放膽去做吧!何必看人臉色?走自己的路,讓人家去說罷。
這兩幅畫時間跨度達16年,第一幅是2003年重新執筆第一幅寫生。第二幅是去年主動出擊到陌生的湖南苗族山區的寫生。(時年已76歲廉有多種慢性病)如果沒有拼博精神,一個老太太,老老實實呆在家煮飯買菜安享晚年吧!這就是我的精神。怕困難永遠是個失敗者!
-
23 # 使用者李大勇
哲學、文學、科學、數學、藝術、宗教、哪一個最容易,哪一個最難?
筆者覺的哪一個都難,哪一個都不容易。
筆者是在景德鎮,從事陶瓷繪畫的一名藝人,現在,以陶瓷繪畫來舉例說明,想要從事這一藝術門類,並且小有名氣,也是極不容易的。
長久以來,陶瓷繪畫,被人們認為是工藝美術範疇,很難進入全國美展,這對廣大的陶瓷繪畫從業者極不公平。
為此,筆者採訪了潘凱聲老師及收藏家陳總,透過我們之間的訪談,讀者可以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以下是訪談實錄:
潘老師: “景德鎮是個值得驕傲的地方,一干多年搞一樣東西,全世界也找不出這樣一個城市。”
收臧家陳總:“也絕對值得自信,一千七百多年曆史,一直領先,即使現在,也吸引很多中外藝術家來景創作,交流。”
潘老師: “很多外來藝術家來景就跟”朝聖”樣個。”
大勇: ”話雖如此,但是,景德鎮瓷畫藝術進入不了全國美展,豈非咄咄怪事。”
潘老師: ”美協官員,權威,我叫他們權貴,他們不想讓瓷畫這個畫種,進入全國美展,他們有私心,怕對他們的權威造成衝擊。”
“但是,為什麼漆畫又可以,漆畫工藝性更強,而表現手法也存在侷限。”
陳總: ”確實,能流傳下來的四大藝術載體,如青銅器,金銀器,玉器,陶瓷,無庸置疑,陶瓷的表現力最強,表現手段豐富多樣。”
“可工筆,寫意,潑彩等,關鍵是讓哪些有話語權的美協官員,承認這種瓷畫藝術,透過一些方式方法進入這個主流,地位要奠定,美展要參加。”
潘老師: ”權貴們還是有私心,有一種偏見在裡面。”
陳總: ”他們有這種私心,我們就要認定他這個私心,再想辦法突破這種私心,進入主流。讓有話語權的人認可它。”
“權貴,專家不見得有多高的藝術造詣,沒辦法,他就在這個位置上。”
“象”證監會”似的,我們是否可嘗試用“曲線救國”的方式,該拍馬屁也要拍。目的只有一個,進美展。”
潘老師: ”美協,藝術界對瓷畫的偏見不是一天二天,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其中也不乏歷史原因。”
“工藝美術,工藝在前,宣傳中總是強調七十二道工序,而藝術卻很少提及,或從不提及。”
“確實,歷史上瓷器製作和彩繪,是以手藝人的身份進行,陶瓷裝飾,紋樣以及繪畫風格,都遵循一定規律。”
“ 特別是元,明,清三朝,在景德鎮設立御窯廠,生產皇家用瓷,圖案,紋樣都是規定好了的,藝人不敢越雷池半步。”
“然而,民窯也學官窯,繪畫風格也類似,這種狀況到民國時期才有所突破。”
“ 珠山八友首創文人瓷畫,但沒持續多久。”
“解放後,又是工業化生產,“公”字當頭,藝人沒有自我。”
“改革開放後,為迎合市場,藝人多畫些八仙,四美,童子,羅漢等傳統產品,缺乏創新。”
“這種狀況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才慢慢改變。”
大勇: ”總體來說,陶瓷藝術還是緊隨時代,向前發展的,潘老師你的釉上,釉下,顏色釉獨特的山水潑墨,潑彩山水瓷畫,就是創新和發展,康,雍,乾時期可沒有這種畫風。”
潘老師: ”象潑彩青花,王步也沒畫過。”
陳總: ”潘老師,什麼時候總結一本書,將你瓷畫山水中,肌理效果的運用,作理論上的歸納。”
潘老師: ”還沒到時候呀!”
陳總: ”繪畫是一方面,技法和工藝是另一方面,思想和理論體系不可或缺。”
大勇,: “不單單是技法,應該是全方位的。”
陳總: ”當然,不能為了技法而技法,不能被技法左右。而是透過理論素養,或思想境界,去發現技法,或因技法,去創造所需的肌理。”
潘老師: “肌理”是為畫面服務的,作品要有內容可看,不單單為表現“肌理”,工藝和技法,是為創作服務的。”
“當然,創作開始時,工藝和技法要擺到前面,就好比你要達到目的地,可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目的是要出作品。“”
“但是,畫傳統題材的藝人,還是片面強調工藝技法的重要性。瓷畫藝術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就容易走入誤區,形成兩個極端。”
一個是為了肌理而肌理。
另一個是為了技法而技法。
自然而然地形成兩大對立的藝術門派,
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學院派”。
和以傳統藝人為代表的”技法派”。
所以,景德鎮瓷畫界,需要這方面的正名。我跟“學院派”某些教授的想法不同。
”他們是為了搞”肌理”而”肌理”,我不否認其藝術上的成就,其瓷畫的”肌理”效果,也是一種嘗試或探索。但所有的瓷畫全是”肌理”效果,就易審美疲勞。“
“ 在他們的帶動下,現在很多”學院派”學生都這樣搞,用景德鎮話來說就是“扮名堂”,什麼抹布,絲爪囊,海綿,煤油全用上,弄出來的作品你根本看不懂。”
“觀眾反而不敢作聲,不懂就對了,只一味叫好,好在何處又說不上來,最後成了,”皇帝的新衣”。”
”而以技法派為代表的藝人,又抱著傳統工藝,技法不放,缺乏創新。“”
“我有一位學生,在傳統青花汾水工藝技法上,頗有造詣,但作品缺乏新意,又捨不得放下這枝汾水筆。”
“後來,我一位東北畫家朋友,想嘗試青花這門技藝,我推薦跟他學。”
“不久,我朋友就大膽地嘗試,用青花潑彩的方式,競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新穎獨特,又賞心悅目,什麼叫瓷畫,這就是瓷畫。”
“外來藝術家,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束縛,大膽創新,而又重塑自我。”
” 所以,一件成功的瓷畫作品,必須俱備三個因素,即思想性,藝術性與觀賞性,三者缺一不可。”
大勇: ”景德鎮還是需要象潘老師你這樣,有成就,有責任心的藝術家站出來,引領潮流,為瓷畫正名,大聲呼籲,爭取瓷畫早日進軍全國美展。“
陳總: ”隨著新彩,新粉彩等陶瓷專用顏料的加入,瓷畫的表現更豐富多彩,畫面效果,跟西方的主流藝術,油畫,水彩差別不大,己經具備了進入全國美展的條件。”
“現在,關鍵是減化它的工藝性,強調它的藝術型,讓更多的藝術家,參與進來進行瓷畫創作,形成一定的規模。”
“ 到哪時,”瓷畫”藝術一定會在藝術的百花園中,爭得一席之地。”
潘老師: ”瓷畫”要進軍全國美展,需要我們瓷都藝術家,及景漂藝術家都行動起來,持續努力,必競一兩個人的影響有限。
現在,”昌南瓷畫院”的,範敏祺院長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他今年辦的“瓷畫雙年展”就很有特色,我想,假以時日,“瓷畫”這種新畫種,就會慢慢的走入大眾的視野,為人們所認知。
另外,要想改變藝術界,對“瓷畫”就是”工藝美術”的偏見,我們必須潛默移化地,施加“瓷畫”的影響,爭取主流民意,承認“瓷畫”這一藝術形式。
透過以上的訪談,可見,要在陶瓷繪畫領域有所建樹,也是極不容易的。
大勇記錄整理,感謝閱讀 。
-
24 # 首條藝術
永無止境的探索和學習,決定了無論哪一科都沒有絕對的終點。
學習貴在興趣,貴在鑽研,研究下去任何一個科目,都能有所成就,沒有絕對的難易之分。
-
25 # 墨淘學書法
各有各的難,因人而異。
哲學難在思辨;
文學難在積累;
科學難在博聞;
藝術難在表現;
數學難在邏輯;
宗教難在信仰。
覺著難,是因為沒有興趣或者環境。
這本身不具有可比性。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可以這樣來論證。從學習的年齡大小角度和從門類的創新角度來分析:曾有著名學者提出過,讓大學本科生來學哲學,這本身就不是很合適的,他沒有經歷過社會的複雜性磨鍊,沒有經歷過大量的思想與實踐的碰撞與融合,沒有經歷過繁榮衰落與生離死別,即使學習了也很難理解哲學對社會進步和人類思想的影響,只能照本宣科。所以學習哲學的人雖然很多,但能稱為哲學家的自古以來歷歷可數。宗教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這兩類學科即使天才也只能在無數歷練中獲得頓悟而非領悟,其實已至少中年或晚年。而文學,科學,藝術,數學,則為知識的積累與創新,不分年齡都可以學習,如果有天賦成分,則事半功倍,往往年紀輕輕就能出類拔萃,或大器晚成也多如牛毛。但若如哲學一般想突破前人成就或創新,也比哲學家要多的多,從這裡看也可以理解為相比哲學要容易的多,看近代藝術和科學的不斷進步就可以瞭解此類真相的殘酷。哲學與宗教是聖人之學。畢竟,從哲學角度講,2000年前的哲學家到目前還在影響著我們人類的情感和思考。而人文與科學,則可以在前人的知識積累上,憑著刻苦以及天賦,做出更大的成績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