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野小語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靠種地為生。 地是農民的衣食父母,土地給農民帶來了糧食,帶來了收入,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了放棄土地,選擇離開了祖祖輩輩的賴以生存的地方。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農民放棄土地呢? 現如今很多農民都不願意在家裡種地了,他們更多的是選擇外出打工,導致農村的土地大量荒蕪,種植補貼的增多,也沒能讓你產生對種地的心動? 種植補貼那麼多,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不願意種地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掰扯掰扯。 其實很多農民種地,並不是為了能夠拿到所謂的補貼,而是對農村、種植有一定的情懷,但是為什麼這種畫風會突然變了呢?下面就為大家說說為什麼這麼多人不願意種地?

    物價上漲,農產品卻賣不上價,出現滯銷 現在各種生活用品都在漲價,而農產品的價格卻一直居低不上,首先,農產品的價格一直由市場在調節,當供給大於需求時,農產品的價格下降;當需求大於供給時,農產品的價格上升。 糧食價格一直處於低迷的狀態。種出來的糧食賣不到好的價格! 天災沒有補償 天災人禍誰能預料到? 而近幾年颱風的出現,讓很多地方的農作物化為烏有,辛苦種出來的莊稼,一夜之間,全部沒了...這裡的痛苦只有農民自己知道。

    年輕人,為了自己的“形象”,不去種地 現在的年輕人調子都很高,種地這種事在他們心中都比較低等的,他們好面子。感覺種地沒出息,一旦當農民去種地就感覺身份低了好多。形象一點都不好。還不如在城裡幫別人打工,拿拿工資,混一個好的崗位,回家說起來好像很有面子,那個我是某某集團的那個是什麼經理,什麼總監,還是······ 反正這些名字讓他們好像自己身份位高一等。而看不起農民這份職業。 現今村子裡的人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真農民”,指的是常年住在村子裡,年紀在四五十歲之間的人,其中還有一些老人和小孩,他們不便外出,收入來源於種地收入和打零工收入。 第二類是“半農民”,指的是常年外出打工的農民,主要是一些年輕人,基本上沒種過地,今後也可能不會再種地,收入主要來源於城裡的打工收入,有些人只是春節時回村裡住幾天。 第三類是“假農民”,指的是戶籍在農村,但家早已安在城裡的人,包括一些常年在外務工的人員、一些讀過大學在城裡工作的人,以及一些在城裡經商做生意的人。 而如今,“真農民”在逐漸的消失。生活在村裡的人,其中“真農民”和“半農民”大約各佔40%,還有大約20%為“假農民”。也就是說,“真農民”的人數佔比不到一半,這還包括了參與種地的老人和小孩,實際真正種地的農民更少。 而“半農民”和“假農民”是不種地的,這樣一來,種地的人就隨之越來越少,也是一種“自然現象”吧。 無論是哪一類農民,透過種地、打工和經商,只要是依靠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頭腦,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而那些鑽國家政策空子的人,以及瓜分農民應得農業補貼的人,才是最應該整治的。

  • 2 # 世俗凡塵

    我來回答,傳統區的人,受舊傳統根深地固的影響,認為幹農業是一門沒有出路的職業,也是出於無奈之舉的行業。讓孩子走出農村,是世世代代農民的期盼。所以,認為孩子種地將來沒有什麼出息。

    我國農業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歲月,時至今日,才看到農業的光明前途,“面朝黃土背朝天,土裡刨食把碗端“是世世代代農民的真實寫照。農業的落後,農業基礎的薄弱,生產力發展的滯後,導致了我國農業停滯不前的步伐,使得很多人對農業失去了信心,錯誤地認為,無論幹哪一行都比干農業強,就如戲劇《朝陽溝》中唱的那樣:“

    就是當個服務員,也比農民強得多。” 所以,人們認為,幹農業是最低人一等的行業。現在改革開放了,外邊的世界大,外邊的機遇多,誰還讓孩子在家種地呢?誰還幹種地這種“沒出息“的活兒?在將來不久的一段時間裡,種地“沒出息”仍將存在。沒有誰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在家種地的。

  • 3 # 素人and俗人

    作為一個農村人,我想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們要分析傳統農業區的農民有什麼特點呢?在我看來,小農經濟下的農民思想比較封建,觀念比較落後,他們吃苦一輩子就覺得必須讓孩子走出去才有更好的發展機會,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在他們的心中,很難改變。這是一個主觀影響因素。

    其次,我們要分析傳統農業區的發展狀況和特點。傳統農業區一般都是小規模,不能實現聚集化機械化操作。農作物種植比較單一,耕耘起來比較困難,灌溉也比較麻煩。沒有獲利的經濟作物。因此,農民靠傳統農業不能取得更高的收入,滿足不了生活需求。國家想改造傳統農業區,但因地理環境受限,取得的成果並不是很好。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希望大家可以發表更好的觀點。

  • 4 # 華文國學

    有些傳統農業區的農民,為什麼認為孩子種地將來會沒有出息?

    我認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很簡單,傳統農村父輩種了那麼多年,有的種了一輩子,經濟也沒有得到改善,始終還是一成不變,所以年輕一代人,都選擇去城市打拼。在城市闖的頭破血流的,還是得不到理想的生活,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什麼是傳統農業

    傳統農業是指在自然條件下,採用人工操作,人工,牲畜,鋤頭,等手工勞動方式來務農,也是比較辛苦的,我們小時候都跟著父母一起幹活。也知道了什麼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傳統農業的缺點

    生產水平低,收成也不是很好,累積也慢,如果說在碰到天災,那基本收成沒有多少,而且人也比較辛苦,和現代農業不一樣,所以為什麼傳統農業區的農民會認為孩子種地將來沒有出息!

  • 5 # 阿攸荒野

    這應該不是一個地區的認知,這是中國大部分農民都認同的。

    中國上下五千年,士農工商。在農耕時代農民是決定國家的強盛與否。但到了工業時代開始機械代替了大部分人力,農民的作用越來越低,自然而然沒人重視了,沒人重視自然就賺不到錢,現在年輕人壓力多大,除了大規模種植,年輕人種地能掙到多少錢呢?你說是吧。大家都想著多讀書,逃出農村。雖然現在回農村做自媒體很多,但是他們的本職是新媒體,電商。而不是農民。

  • 6 # 唯我獨尊487

    這個社會永遠是個穩定的金字塔的結構。總是種地的人是最多的,也包括做工的人。塔頂的面積小,容納不下那麼多人,如果都鑽到塔尖上,這個塔就要倒了。

  • 7 # 籬笆男人大兵

    我以自身的感受來回答網友提出來的問題

    我老家所在地華北平原就是典型的傳統農業種植區。世世代代上千年來都是以農業耕作為生,農田種植也主要就是傳統的糧油作物如小麥 玉米 花生 大豆等。

    種植這些農作物的現狀一是收入微薄:一畝地一年兩茬莊稼淨收入能在1000元已經很不錯了。

    傳統的一家人多數只有幾畝地。所以一個家庭只是種地一年下來收入寥寥。而現在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一個農民工一天的收入能在200元左右 這樣算來 一個人在城市一個月的收入幾乎相當於一家人在農村種地全年的收入了 差距懸殊!

    二是種地實在太辛苦 有一句老話面朝黃土背朝天就是農民生活的切實寫照。天氣最熱的時候往往也是莊稼生長最關鍵的時候 除草 打藥 施肥 鬆土要接連不斷的幹。沒有幹過的人是體會不到其中的勞累的。老人們卻深知其中辛苦 所以他們不想讓自己下一代也要如此般辛苦!

    不過隨著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 機械化不斷的普及 以及國家對三農政策的逐步完善 現代農業已同傳統農業有了質的跨越 農村也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創業成功人士。我想未來 農民這樣的想法也會逐漸改變吧!

  • 8 # 兵團琳子

    大家好,我是琳子。我認為這個問題是千百年來一直存在的問題!

    農民作為社會分工最底層的一個群體,在一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始終處於一個弱勢的地位!而正是廣大農民,將糧食瓜果蔬菜禽蛋肉源源不斷的送上國人的餐桌。但農民在這社會分工中,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

    產生這個問題的因素,我認為有一下兩點:

    1 傳統思想的禁錮 ,因為中國的傳統思想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是為了什麼,為了入仕。讀書,走出去是一件很光彩的事。

    2 在當今社會市場經濟下,城市與鄉村經濟發展不平衡,就現在來看農村的經濟依然是發展最為落後的一個經濟群體,在地理環境和心理狀態上的落差,導致農民不想讓孩子再留在農村。

    3 農民在社會分工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壓力。因為在實際的生活中,有一部分城裡人是瞧不起農民的。

    4 地理氣候環境的制約,一些地區土地有限,或條件惡劣。

    以上的因素導致農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留在農村!

    那又如何解決呢!

    首先,農民都是靠自己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將農副產品供應到市場。民以為天,農民應當自信自豪

    其次,國家目前大力投入鄉村經濟建設,農村也將成為經濟發展最有潛力的領域。在每一個地區的農民需要因根據當地獨特的條件,因地制宜的發展鄉村的個體經濟。

    最後,我們農民要走出去,還要走回來。走出去是為了瞭解市場的需求,去學習和借鑑新的營銷模式和經營理念,農產品也需要有產品思維,去更好的適應市場!

    我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老話,360行,行行出狀元,

    只要我們農民能夠與時俱進,自信自強,中國8億多的城鎮人口將是5億多農民的一片藍海,當農村經濟發展起來,進一步帶動農村各項設施的完善,最佳化生態環境,我相信在不就的將來,農村將會迎來最大的紅利期!這個時候,種地沒出息的觀念,才會得到徹底的改變!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農村就是城市夥伴們嚮往的故鄉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是農民我自豪!加油!

    希望大家能夠補充自己的想法,為我們農村的發展出謀劃策。

  • 9 # 山村阿誠

    首先我覺得老一輩的很多人都是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吃過農村的苦,知道農村的艱難,很多人一輩子農民也是過著很清貧的生活,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務農走自己老路,確實現在在農村如果不屬於大型種植戶很難有可觀的收入,而且還要看天吃飯,市場行情不好可能也賺不到錢。

    然後現在老人都覺得年輕人應該在外面闖,年輕人在家裡務農感覺很丟人,沒面子,哪怕在外面月薪拿個三四千也覺得比在家裡務農光彩。這都是我現在正在經歷的過程,幾乎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援。岳父說的一句話很正面現在老人的觀點,農村你做得再好也只是個農民,其實我很不贊同這種觀點。現在只能忍受吧。

    希望我得觀點能幫到大家。

  • 10 # 醉美的花花

    00

    農村人認為孩子種地沒出息

    1,首先所有人的觀念不一樣,農村人喜歡城市的生活,認為城市裡的人就是有出息,城市人能掙錢,只要當了城市人就能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城裡人一回到農村裡光鮮靚麗,反正城裡就是好,在他們的眼裡,反正在家種地沒出息

    2,再來說來一下城裡人,一般城市人好多都是從農村出來的,在外面打拼,每日每夜的賺錢,賺的每一分錢省吃儉用的來的,每天加班加到10點鐘,心裡有抱怨,有難過,有傷心,甚至自己的孩子都沒辦法帶在自己的身邊,她們沒辦法,心裡只想著為了我的家,我的爸媽,我的孩子們,努力工作,加油存錢買車,買房,讓他們以後過好一點,不要讓他們走我的路,不要回家種地,不要回到農村裡,過著沒有出息的日子,我現在苦一點沒關係,天下的父母都是這麼認為的,真是天下父母心啦

    3,自古以來,先有了田地,才有了糧食,才讓我們有今天的日子,吃喝不愁,在這裡要感謝所有的農民伯伯們,感謝袁隆平先生,感謝國家,沒有你們辛勤的付出,哪能帶給我們今天的生活

    4,農村人認為中田沒出息,當然我之前也是這麼認為的,家裡種的黃豆,玉米,稻穀呀,還有養的雞呀,等,沒地方賣,到第二年啦全部長蟲子啦,以前交通不發達,路不好走,全部是泥路,現在好啦,農村裡全部是水泥路,交通到每家每戶,而且現在城裡吃的青菜,水果,還有肉,都是激素飼料餵養的,現在農村裡養出來的都是純天然的,城裡人有錢都買不到了東西,真滴好珍貴,現在農村裡的人每天吃著有機蔬菜,包上幾十畝地,養雞鴨什麼的,吸著純天然的空氣,機械化耕地,每天用影片記錄每天的點點滴滴,以後老啦翻出來看看,好幸福

    5,這裡還是要感謝國家,我生活在中國真滴是非常的自豪,因為現在國家不但解決的農村的衣食無憂還重點發展農村,養老金,補貼金,醫療等,

    7,所以我個人的意見就是農村比城市好,農村裡是一大趨勢

    朋友們認為是農村有出息還是城市有出息

  • 11 # War3的執著

    傳統農業區的農民認為孩子種地將來會沒出息,其實以我看來也沒什麼出息:

    1、農村地少,我家是南方的,家裡一個人只有四分水田四分山地,現在山地基本上已經不能種植東西了,只有水田還能種點菜種點稻穀,試用一下就這麼一點地你能有多少產出?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你真的能靠這一畝三分地能養活他們?

    2、農產品便宜,自家種的農產品都是初級農產品,而且都是當季的蔬菜等,而且還要擔心賣不出去的問題,試問一下農村都是自己種點地的情況下你的菜能賣多少錢?能當得起自己的工錢、化肥、農藥等費用?

    3、農村男孩找媳婦難,現在你在平時的時候基本上很難看到18-28之間的女孩子,她們要麼就是在縣城,要麼就是出去打工了,如果你兒子在農村種地,試問他找媳婦很容易嗎?

    4、農村環境沒有城裡舒服,現在城裡打工的都是有空調,朝九晚五的在辦公室裡,就算是在產線上也是乾的活輕鬆,夏天怎麼的也有風扇,有些好的有空調,在辦公室裡工作的就肯定有空調了,這不比你在農田裡烈日炎炎下幹活舒服?

    綜上所述,農民認為自己的孩子在農村沒出息我是很贊同的。

    很多人都認為農村山青水秀,空氣清新在農村生活會很好,其實那是你沒有在農村長時間住過,如果你住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農村很多事情做起來都不方便,想賺錢更難。

    雖然我經常寫一些農民發家致富的故事,但是他們都有共同點:

    1、本錢足,做農業的投資是很大的,由於回報期長,所以見效很慢

    2、地多,他們都是幾百畝幾千畝地的做農業,這樣才能產生規模效益,其實平均到每畝的產出還是很少的。

    3、失敗過好多次,因為本錢足,可以失敗多次還有投入的資本

    4、當地政策支援,一般這種農業要想做大都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

    要想種地有出息,我想等農民沒有那麼多了,也就是農民在5000萬左右的時候,那時候土地集中了,而且農民少了非農人員多了,對農產品消費需求多了,那時候做農業應該有很大前途。

    以上是我的一些淺見,請大家多多指導。

  • 12 # 隨緣影視

    有些傳統農業區的農民,為什麼認為孩子種地將來會沒出息?我認為最主要的是,長輩們已經種地種了一輩子了,用他們的經歷來告訴我們,種地沒有出息。他們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也不容易,只看到外表。然而現在的科技在發展,種地不再像以前一樣按部就班,只要抓住了機遇,掌握了方法,種地也可以出人頭地。

  • 13 # 鄉村農事123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很很真實,即便經濟生活高速發展的今天。很多人依然這麼認為,其實並非看不起農民。

    職業本身是沒有高低貴賤的,但是很多農民本身並不喜歡自己這個職業,因為在中國人眼裡 ,農民更多的是身份象徵。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農民一直是最底層勞苦大眾的代名詞。他們說的沒有出息其實是否定農民的身份,畢竟從古至今,一個普通的農民,流血流汗,最終只得溫飽。許多農村的人要麼是讀書無望,要麼是沒法出去打工,或者說是沒有其他謀生的手段才迫不得已的做了農民,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農民就意味著勞累和低收入,又因為低收入和普遍缺少文化而被部分人歧視(尤其是自視甚高的城市人),從此惡性迴圈。生在農村身為農民,他們不甘心,如果有機會能夠跳出“農門”,脫去農籍,那麼身份的轉變在心理上就具有了優越感。究其根源,更多的還是追求心靈上的慰藉。

    提問者所說的種地意思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而應該農業工作者或(農場主,中國目前沒有,暫時的稱呼)吧,你看袁隆平,有幾個人看不起他的?種養大戶年入幾千萬,誰會看不起他?希望有朝一日,農民都有高一點的收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許大家還會羨慕農民的生活,那麼那個時候,還有人說農民沒有出息嗎?

  • 14 # 多愁善感的苦命人

    以前我跟我老公兩個人貼外牆磚,工資還可以,早四年前我老公得了病,在醫院裡面檢查,頸椎病六七節,醫生叫他住院。住了幾天吃了藥不痛了。他就要去做事,醫生說你這個病不能做事,要在家裡休養,他非要去做事,說答應人家的事情要做完,我哥哥也叫他不要做事,把身體養好了再做事,我哥哥說買幾條牛給他放一下。去找村幹部,我說有沒有養牛的專案給我養牛,有的村幹部說,現在沒有這個專案,等有了再說,有的村幹部說,叫你兒子也過來,我聽了很生氣,我就跟村裡面的人說,我養得起我老公,第一年在村裡包了八畝地,種了一畝五方田那個甘蔗,種了一畝田,馬蹄。種了五畝田水稻。還養魚,去年我包120畝地,我老公跟我吵架不肯包,我們村裡面的也說我不應該包,兩個人做事幾百塊錢一天不去做。種田也賺不到錢,我說我沒辦法,我說了我老公去年都沒有賺到自己的開支,我說你們也看到他不是今天腳疼,有時候走路都不能走。吃飯都在床上,要是他身體好的話,我們兩個人搞建築有五六百塊錢一天,去年要是沒有國家補貼的話要虧本,今年我是種養一起搞,養雞,養牛,養魚,自己還蒸粱酒賣,今年應該賺點錢。我想叫我兒子也學習搞農業。

  • 15 # 水果大王俏然超市578

    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

    傳統農民與現代農民。傳統農民,肩挑手扛,手工作業,面朝黃土背朝天,揮汗如雨,幾畝承包地承包地,收入不如在城裡一月工資。

    現代農民,機戒化大生產,體力勞動成為歷史。大量資本輸入,科學飛速發展,規模種植,電商銷售,新品種湧現,反季節如虎添翼,城鄉一體化,不遠實現。

    新式農民,同傳統農民已不能同日而語。有頭腦,懂科學,有管理知識,有資金支援,有承擔風險膽落。才能當一個新式農民,不然,你還是打工好。

    土地轉讓後,農村也用不了那麼多人,打工去吧。

  • 16 # 達豐看三農

    這是必然,我國是農業大國,按照人口比例來看,有超過8億人口是農民,其餘的部分是各個行業、領域的人群。按照傳統思維、文化、現狀來看,雖然農民的生活好了很多,但依然處於最底層。

    農業是我國立國之本不假,也是國之根基,但真正能興國強國的卻不是農業。雖然很大一部分農民都有土地,年年只要肯耕種就會有收穫,但收入也僅夠溫飽、家庭生活的日常開銷,子女上學的費用幾乎耗盡了所有的積蓄,雖然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扶貧、幫助農民,但農民的生活相較於其他行業,差距很大,這是事實。

    我就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對農民之痛比較瞭解,雖然土地耕種就會有收穫,但這種收穫僅僅會讓我們處於一個吃飽穿暖的狀態,想要透過種地來改變生活狀態那是不現實的。對於一個沒錢沒勢的農民來講,唯一的出路其實還是靠上學,很多農民家庭為了供孩子上學可以說是砸鍋賣鐵的那種,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不讓孩子像自己一樣生活”。

    有人說賺錢的行業靠腦力,不賺錢的行業靠體力,這話我是認可的。尤其是在一些平民崗位上尤為明顯。可能兩者的薪資差不多,但福利待遇卻是千差萬別的。一個坐辦公室的文員可能跟一個工地瓦工的工資相差不多,但兩者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是肯定不一樣的。

    在農村,各家各戶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那一畝三分地,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而生活在這裡的人有三類,一種是明知道可以透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卻喜歡享受安逸;第二種是有意識、有思想,但卻沒有那個條件去做;而最後一種,乾脆就沒有意識到他應該做出改變,甚至認為這種生活就是命。

    早些年,農村的交通、網路並不發達,村裡人獲取知識的渠道只靠電視、報紙、村委會宣傳,導致很多有思想、有想法的農村人無法走出去、也不知道該如何走出去。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通訊、網路等渠道的建設,資訊互動越來越快,農村人足不出戶也一樣看遍天下,他們的文化知識水平也越來越高,而對於貧窮、改變等詞彙的定義也發生了改變。但凡有點上進心的人,都想改變生活現狀。

    現在,隨便找一個農村就會發現,留在村裡的人大多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只要能脫身的,但凡有點能力的都想辦法走出去了,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農村,離開了故土,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不想像父母一樣活著”。

  • 17 # 衛興潤

    您的提問有意思,“有些”?您問問全國的農民,哪個當老子的希望孩子將來種地?只是種地了,那是一種無奈而已!

    您這樣提問題,顯然您不是農村人;顯然您不知道農村是個什麼勁;顯然您是衣食無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有錢人或是啃老人”……

    農村,別管誰描述的多麼好,現實就是現實。一畝三分地,收入不上千……您願意去種地麼?有錢了,覺得農村的山美,水美,景色美……厭煩城市生活了,想過過“採菊東南下”的田園生活……但是依靠田地生存的農民,就那一畝三分地能生活麼?

    ……

    現在覺得我們中國人的腦子越來越天真,幼稚,缺弦,進水,被驢踢……問的都是不著四六,幼兒都不問的問題……

    可嘆啊……

  • 18 # 手機使用者55093892870

    在農村投入上收入抵,農民每年的生產成本在上漲,而每年的收入在下降,好的年頭每畝地能收入幾百元錢遇到災害年頭那真的叫個是血本無歸,從生到死始終勞作,下輩子就是要飯也不當農民。

  • 19 # 真誠64073913

    這就是中國的弊端拋棄農民反補工業讓農民貧窮到現在糧食依然沒有一瓶水值錢,農業沒有退休金所以農業根本就不是職業

  • 20 # 星星剪輯1號

    我感覺主要是時代的問題,他們那個時代的某些思想已經不符合現在的時代發展,不能適應當代人的意識。現在的新型農業已經越來越影響著當代人的思想,傳統的農業模式越來越不符合當代需求,時代在進步,未來在發展,新事物總會代替舊事物,未來之農業在於我現在之國人,我相信在我們新一代的國人的共同努力下,祖國會越來越繁榮昌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舊房改造有補貼嗎?補貼多少錢?標準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