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象棋戰五渣
-
2 # 青史通鑑
李時珍嘗百草,是為了撰寫《本草綱目》,是為了祖國醫藥事業的發展。
我國古代“藥聖”李時珍嘗百草,當然不是為了長生不老,而是為了醫學事業的發展。因為,當時的許多醫藥書籍一點也不規範,醫藥書籍當中的許多藥名都被弄錯了,即便是那些藥名正確的,也寫得很粗略,導致許多醫生在用藥的時候無從下設,甚至導致大量醫療事故的發生。
於是,李時珍決定撰寫《本草綱目》,對中醫藥進行修訂,核實相關的藥材情況,在此基礎上制定有效的方劑。在數十年的時間中,李時珍走遍了千山萬水、祖國南北,為了確保藥材資料的翔實準確,冒著生命的危險嚐盡了百草,最後完成了《本草綱目》這部我國古代醫藥歷史上的皇皇鉅著,這本書後來發揮了重要作用,挽救了許多人寶貴的生命。
因此,“藥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被稱之為“東方醫學巨典”。
-
3 # 歷史小師妹
李時珍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的家庭,參加科舉考試名落孫山後,便一心撲到醫學事業上。
李時珍曾在太醫院任職,當時的世宗嘉靖皇帝迷信方術,一心只想長生不老,太醫院的那些太醫就投其所好,紛紛進奉所謂的仙丹不老藥。這樣的環境並不適合李時珍,他只想潛心醫藥學研究,於是就託病辭職返鄉,到處行醫。
李時珍在行醫治病的過程中,發現前人所編的本草書中謬誤、遺漏不少,不同的書對同一病的診治大相徑庭,這些醫藥上的錯誤輕則延誤病時,重則害人性命,是非常嚴重的事。因此,李時珍立志對本草進行重新的修訂和整編。他不迷信書本,注重親身體驗,經常到野外採集和實地調查考察,比如親自服用曼陀羅,以測試其引致麻醉的最佳劑量。
-
4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1518年,李時珍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
他的父親叫李聞言,是當地一位名醫。平時,李家的庭院就種植著許多草藥,忙不過來的時候,李聞言會把李時珍兄弟帶到自己的小診所裡,一面教子讀書,一面行醫,偶爾還讓孩子們幫著謄抄一下藥方。
耳濡目染,李時珍越來越喜歡學醫。平時悶聲不響看父親如何給人治病,父親出診時,他會偷偷翻開醫書細心揣摩,常常忘了時間;在《爾雅》裡,有許多關於動植物的解釋,李時珍也讀得津津有味。
有一天,李聞言帶著長子出門替人看病,診所裡只剩下李時珍一個人。突然,來了一位腹瀉不止的病人求診。看著病人痛苦的樣子,李時珍大著膽子開方取藥,為他治病。
等李聞言回來聽說了,剛開始還怕兒子惹禍,看完方子後卻又驚又喜:兒子不光讀了許多醫書,還能對症下藥,如果做大夫,也許正好能發揮他的天賦。
古代,醫生的社會地位不怎麼高。李聞言原本不希望兒子學醫,而是能遍讀典籍,透過科舉考試求取功名。李時珍在14歲時,也考中了秀才,但之後再去應試,統統落榜。
大約20歲那年,他還生了一場大病,被折磨的死去活來,吃盡苦頭才保住一條命。原本就無心仕途的李時珍決心從醫,不讓別人再經受自己的痛苦。
為了得到父親的支援,他寫下一首詩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
選定了學醫的目標,就要竭盡全力治病救人,此志終身不渝。往後餘生,李時珍一直都在實踐自己的誓言。
二
由於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李時珍很快名揚四方。但他很快發現,古代一些醫藥書中存在謬誤,給醫生和百姓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他想重新編寫一部醫藥典籍。1552年,李時珍動筆了,得益於曾在太醫院任職的經歷,之前得以鑑別各地的藥材,蒐集了大量資料。
不過,讓李時珍頭痛的問題很快就來了:那些醫藥書裡藥名混雜,由於作者並未實地調查,只是抄來抄去,最後解釋了個稀裡糊塗,令人莫衷一是。
例如有一種藥材叫“遠志”,陶弘景說它外形象麻黃,但顏色青,開白花,宋代馬志卻認為它像大青,還說陶弘景根本不瞭解這味藥……類似情況,還有很多很多。
李時珍決心去親眼看一看到底是什麼情況。他一邊蒐集各種藥物資料,一邊展開考察。此後,他多次離開家鄉,先後到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仔細記錄下每一種藥材的特性。
無論是杳無人煙的深山,還是深不見底的湖澤,只要有需要的藥材資料,李時珍都會毫不猶豫地跑過去,不畏艱險。
三
在整個考察過程中,為了辨明藥性、藥理,他不惜以身試藥,嚐遍百草。
有人說,有一種“曼陀羅花”,獨莖直上高有四、五尺,花很像牽牛花,採來釀酒喝會令人不自覺地手舞足蹈。他對此半信半疑,便跑了很多地方去找曼陀羅花,還決心親自嘗試,看看它的功效。
於是,李時珍準備好曼陀羅花酒,喊來徒弟同飲。剛喝了一點,他已經頗有醉意,徒弟看著師父的樣子也忍不住笑起來,最後兩人亦笑亦舞,驗證了民間說法的真實性。
他把這番情景寫進《本草綱目》,並介紹了曼陀羅花的麻醉作用,“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把老百姓用曼陀羅花作外科麻醉的經驗做了簡明的闡述。
旅途中,漁翁、農夫、皮匠、獵戶等都是他的老師。比如,白花蛇是蘄州特產,牙尖有劇毒,主治風痺、驚搐等疾病。李時珍就冒險跟著捕蛇人跑到深山,捉到一條白花蛇後仔細分辨,詳細記錄下來。
相傳,他還一路考察,一路為老百姓治病,不求報酬。有位女子鼻腔出血,一晝夜都止不住,身邊人束手無策。李時珍詳細瞭解病況後,教她的家人用大蒜切片敷貼在患者足心,很快血就不流了。這個偏方,就是他從民間蒐集到的。
四
大約歷經27載寒暑,李時珍終於初步完成了自己心目中的醫藥典籍,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本草綱目》。這一年,他61歲。
這部曠世鉅著一共有190多萬字,每一個字都浸透著李時珍的心血。
他打破了自《神農本草經》以來,沿襲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類法,在《本草綱目》中把藥物分為水、火、土、金石等共16部,系統記述了各種藥物的知識,有校正、釋名,也有主治、附方等項,詳略得當。
從內容上說,書中編入藥物1892種,並附有藥方一萬餘個,插圖1100餘幅。其規模之大,超越之前任何一部本草學著述。
此外,書中首創按藥物自然屬性逐級分類的綱目體系,也是現代生物分類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現代植物分類學創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統》早了一個半世紀。
或許,對這部鉅著出現的意義,也不需使用太多華美的辭藻。我們只需要知道,它出現後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而且還在繼續發揮作用,這就夠了。
“東方醫學巨典”的讚譽,《本草綱目》當之無愧。
五
《本草綱目》定稿後,為了能儘快刊刻此書,李時珍不顧年老體弱,四處奔波,並懇請明代著名文學家王世貞作序,也最終找到了應允刻印的書商。
他沒能親眼看到這部鉅著印行。1593年初秋,李時珍撒手人寰,此時《本草綱目》還在由胡承龍等人主持刻版,3年後才正式刊行。
王世貞給了《本草綱目》一個很高的評價,“性理之精蘊,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籍,臣民之重寶”。人們感念李時珍的品德和功勞,尊稱他為“藥聖”。
李時珍嚴謹的治學態度,也被傳頌至今。他研究每味藥,總是先參考諸家本草典籍,考核其中異同,再親自觀察試驗,加以參證,“發前人未到之處”,這就是他做研究的精神。
人生能有幾個27年?為了完成《本草綱目》,已是名醫的李時珍,放棄唾手可得的安穩生活,過得像個流浪漢:去過荒山,住過破廟,好幾次差點因為以身試藥而中毒。
但他始終堅信一點,如果能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多少苦都值得。
許多許多年後,1948年醫學《日內瓦宣言》中說,“在我被吸收為醫學事業中的一員時,我嚴肅地保證將我的一生奉獻於為人類服務。”李時珍沒看到過這段話,但他做到了。
醫者仁心,他的一生,就是對這四個字一種最好的詮釋。
-
5 # 我想表達
純屬放屁,這個問題真愚蠢,李時珍能為了一己之私嗎?
李時珍那是為了芸芸眾生,心懷黎民百姓,李時珍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方法豈能是為了長生不老,真是笑話,我就當是聽個笑話吧。呵呵
李時珍是我偶像!他很有特色,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自己的實踐經驗為基礎,改善了古代科學方法,積累了科學研究的新經驗,成功地作用了觀察法和實驗、比較和分類,分析和綜合、批判繼承和歷史考證方法!
下回別問這樣的問題,這大過年的,太讓人覺得你是在逗我們開心那!
-
6 # 老曹有點意思
人類為什麼追太陽?是因為太陽裡有金子嗎?不是的,如果文明僅僅是財富與對壽命的追求,就不會有各種細分職業了,很多職業在早期萌芽的時候不是單單獲取什麼的。職業的榮耀感,責任感是在一部分人身上有體現的。李時珍也是這樣的人,他早期考學失敗了之後,就傳承了家學。但是古書籍中很多藥是沒有記載的,並且好多需要驗證。以當時的科技水平只能用自身來感受,再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按照如今的營銷理念還可以有一種解釋,凡是出了書的,都更值錢,李時珍除了對專業的追求外,也是自我增值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與方法。
-
7 # 想做專業的情感大師
為了糾正錯誤
四百多年前的一天,一個醫生看著案頭的一摞醫藥書籍直嘆氣:藥名錯誤不少,還語焉不詳,這對病人來說,實在不是什麼好事。
他決心重新寫一部書:訂正謬誤,收集藥材資料、有效的方劑。之後幾十年的時間裡,他走遍萬水千山,嚐遍百草,耗盡心血後,終於完成了一部拯救無數人生命的醫藥學鉅著。
它叫《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這個人,就是“藥聖”李時珍。
-
8 # 親親愛哭的孩子
醫者父母心,神農嘗百草斷了性命。犧牲自己也要造福人類,這是聖人。李時珍,編著了《本草綱目》,給後世帶來了希望。彌補了多少家庭的卻失。雖已身死,但精神不滅。這何嘗不是一種長死不老呢。
-
9 # 小劉的農村幸福生活
當然不是為了自己,因為在明代之前沒有完善的衣藥專著,已有的資料因為記載不詳細經常會出現誤診,延誤病情不說嚴重還會出現生命危險 作為醫生的李時珍為杜絕這樣的事情發生 下定決心對已有的醫藥書集進行核對整理,經過多年付出又增補了許多新的藥物,大大完善了醫藥的種類為人類醫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
10 # 老金242868780
李時珍嘗百草是他研究藥物的需要,他不但不圖長生不老,而且冒著中毒或斃命的風險。在李時珍的不懈努力下,終於編寫出了<本草綱目>,為中國的醫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
11 # 魏晉風流
李時珍23歲棄文從醫,起初跟隨父親學習,後來漸漸有了名氣。在李時珍38歲時,因為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而醫名大顯,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襝聘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太醫院工作。授“太醫院判“職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任職一年,便辭職回鄉。
李時珍在數十年行醫以及閱讀古典醫籍的過程中,發現古代本草書中存在著不少錯誤,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時珍著手開始編寫《本草綱目》,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參考了800多部書籍,其間,從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多次離家外出考察,足跡遍及湖廣、江西、直隸許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許多疑難問題。
作為醫學傳人,在自己這個領域能夠為後世做出巨大貢獻,我想是李時珍最初的動力。只有嘗百草,才能夠對古代書目加以校正。尤其是醫藥,倘若不能完全瞭解藥物習性,對人的傷害將是極其巨大的。除了李時珍,歷朝歷代中醫中藥的藥材都經過匠人之手,炮製而來,為當時萬千百姓解決身體病痛。
因為長生不老透過嘗百草,風險實在是太大,服錯藥用錯劑量都可能造成生命危險。比起嘗百草,煉丹可能是最容易的辦法。如果瞭解總要習性,只要補對身體有益的藥材即可,不用親力親為。
-
12 # 應元堂薛大夫
“醫者仁心”。“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古人“高風亮節”的崇高精神。神農嘗百炎,著有《神農本草經》,顯後世治病用藥的典範。後人又不斷地補充完善,如《本草從新》等。李時珍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世界性的鉅著《本草綱目》。
人文早期,神農氏嘗百草,以身試藥,是對生靈的尊重,是醫者責任心的體現。後世醫人尊從傳統,不斷增補,為中醫藥大廈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13 # 大連知道專欄
李時珍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的家庭,參加科舉考試名落孫山後,便一心撲到醫學事業上。
李時珍曾在太醫院任職,當時的世宗嘉靖皇帝迷信方術,一心只想長生不老,太醫院的那些太醫就投其所好,紛紛進奉所謂的仙丹不老藥。這樣的環境並不適合李時珍,他只想潛心醫藥學研究,於是就託病辭職返鄉,到處行醫。
李時珍在行醫治病的過程中,發現前人所編的本草書中謬誤、遺漏不少,不同的書對同一病的診治大相徑庭,這些醫藥上的錯誤輕則延誤病時,重則害人性命,是非常嚴重的事。因此,李時珍立志對本草進行重新的修訂和整編。他不迷信書本,注重親身體驗,經常到野外採集和實地調查考察,比如親自服用曼陀羅,以測試其引致麻醉的最佳劑量。
-
14 # 方技
我覺得編制《本草綱目》有一部分是為了治病救人,另一部分是為了名垂千古,流芳百世,造福後人,你不要把人家想的那麼自私。
什麼長生不老,純屬無稽之談,你也知道嘗百草是效仿神農,神農又是怎麼死的?被毒死的,這不會不知道吧?
長生不老,不被毒死就不錯了。但是李時珍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做了這樣的事情,怎麼後人不感謝人家就算了還說人家有私心??????
-
15 # 碰詞兒客
李時珍——藥聖!!!!!!!!!!!!!!!!!!!!
《白鹿原》中話:“聖人能看透凡人的隱情隱秘,凡人卻看不透聖人的作為;凡人和聖人之間有一層永遠無法溝通的天然界隔。聖人不屑於理會凡人爭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難以遵從聖人的至理名言來過自己的日子。聖人的好多廣為流傳的口歌化的生活哲理,實際上只有聖人自己可以做得到,凡人是根本無法做到的。凡人們絕對信服聖人的聖言而又不真心實意實行,這並不是聖人的悲劇,而是凡人永遠成不了聖人的緣故。”
-
16 # 1399766888翔
李時珍為什麼嘗百草?是為了長生不老嗎?一個行醫世家、是一德治病,有德行醫,一心為了天下黎民百姓的生死存亡、自己親自試用,嘗草、如果有毒?他也是第一個試毒的人、把自己的生命留給老天、一心為公、他才不信太醫院的醫生,為了討好皇帝?天下竟有什麼長生不老藥?更不是為了他自己長生不老去試藥!
-
17 # 寫紅塵作夢語
導語:
我不認同你的觀點,因為我覺得他就是為黎明百姓才這麼做的,如果他僅僅只是為了自己,他大可不必讓後世人觀賞他的作品。只要做自己,行醫就可以了,沒必冒險去嘗百草,也沒必要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能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並且堅持到底的人很少。李時珍能嚐遍百草,證明他有堅持的毅力和決心。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自己喜歡並且熱愛這項事業。這項事業比他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所以他願意賭上自己的性命去嘗百草。他能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的認真仔細並親身實踐經歷,這樣的行為值得我們敬佩。
本身就是醫藥世家,他肯定知道生死是怎麼一回事。如果他真在乎長生不老的話,就不會拿自己去做實驗的小白鼠。用自己去嘗百草,他完全可以找其他動物來代替自己去嘗百草,因為他有經濟基礎和能力,能這麼幹。但是他為了讓我們後世人能減少對草藥的誤解。自己嘗百草實踐並總結經驗,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總結寫下來告訴我們,草藥的實際功效有哪些。這樣能更深切的知道草藥的作用,而不是光借他人口述所寫下論述。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人們對某些草藥的誤解。
是金子才會發光。誰都不會無緣無故的去崇拜任何一個人物。他肯定有自身的特色和他非凡的貢獻,能讓人記得住他的名字。歷史上能用美貌讓百姓記住的很少,但為人文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卻往往能夠讓人們印象深刻。
醫學和很多方面都有息息相關的聯絡。我也曾今讀過關於醫藥類的書籍,它裡面有很多關於醫學方面的知識。人的身體狀況和其他因素都有掛鉤性的聯絡,所以醫學並不是我們所想中的那麼簡單而已,還和外界的因素息息相關。
結束語:我們沒必要用自己狹隘的思想去斷定別人的行為。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提高自己的素養,然後成就自己,而不是一味的去評論他人所為這個社會做出的貢獻。李時珍他是一個用自身來探究醫學的科研人員,他的行為和舉動令人敬佩。
原文盜搬者必究其責。
感謝各位看官的賞閱。
-
18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說實話,李時珍是一名郎中,而不是一個道士或者是煉丹師。作為一名郎中,他自然對於生死之事看得比較開一些,也不會去追求什麼長生不老。那麼他為什麼嘗百草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古代醫書過於混亂從神農氏傳下三百六十種草藥開始,歷代醫學家就開始不斷補充新的草藥進去。雖然效果很顯著,可以用的草藥的書目大大增加,但是也帶來了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因為草藥的數目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長得很像,因此往往出現混淆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對於病人來說那是致命的。因此李時珍決定去改造這個事情。據記載:
“然品類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時珍病之。”這個就是說草藥的品種很多,而且往往存在一種草藥多個名字的情況,或者是一個名字命名給多種草藥。因此李時珍就對這個事情很厭惡。說實話,我認為這個更應該屬於一種“職業病”。
例如說我有一個朋友是編輯,當他看見錯別字的時候就忍不住去指出來,去修改它,這個正是因為他的職業素養的原因。李時珍作為業界有名的醫生,看見草藥混雜的情況自然心裡也十分不爽,因此也想去改正它。這是李時珍的職業素養所在。
二、李時珍高度的個人責任感李時珍做《本草綱目》是為了出名嗎?我認為不是。
李時珍最早的時候並非是在民間行醫,而是作為御醫服侍皇家。李時珍38的時候,因為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而醫名大顯,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襝聘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明嘉靖三十五年,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太醫院工作。
憑藉著李時珍“御醫”的大名,李時珍要名氣有名氣,要利益有利益。大家可想而知,在我們當今社會,一個人如果有什麼祖傳“御廚”、祖傳“御醫”的手段的話,對他來說完完全全是可以吃一輩子的東西了。李時珍作為御醫,而且還是活著的御醫,自然也是在民間聲名大顯,因此李時珍完全可以吃自己的名聲。
但是他沒有,而是繼續學習,繼續行醫,用自己生命剩下的時光去編寫醫術,最終成就了《本草綱目》。為什麼呢?因為李時珍認為自己有義務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醫藥待遇,讓天下醫生有更好的醫書可以學習。我們有一句老話: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李時珍發達了,沒有想著自己享福,而是要繼續研習醫術,達到兼濟天下的程度。這是李時珍高度的個人責任感的表現。
三、李時珍想把醫術傳播到天下李時珍那個時代,在一般人看來透過科舉考試才是正規途徑。其他的例如說寫小說、經商、行醫等均是歪門邪道。正如俗話所說: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因此在那個時代,讀書才是最大的事情。李時珍最早也是出身自一個醫生家庭,他的父親是當時的名醫。雖然他的父親名聲顯赫,但是我們可以想象他的父親在當時遭受了無數無緣無故的非疑和鄙視,因此李時珍的父親便讓李時珍好好讀書,參加科舉考試,不要行醫走自己的老路了。
李時珍14歲時隨父到黃州府應試,中秀才而歸。李時珍出身於醫生世家,自幼熱愛醫學,並不熱衷於科舉,其後曾三次赴武昌應試,均不第,故決心棄儒學醫,鑽研醫學。
想必李時珍放棄了科舉考試轉而學醫,自然也會遭受人們的白眼。因此李時珍便想透過《本草綱目》這本書去宣傳醫術,改變人們的偏見。在李時珍死後,這本書被明神宗所讚賞,之後果然大行於天下。據記載:
“其子建元以父遺表及是書來獻,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書。”當士大夫家中也藏有這本書的時候,說明李時珍成功了,他透過一己之力,不說改變了所有人的想法,但是也是改變了諸多士大夫的想法,讓醫術得以發揚光大,讓醫術不至於受到人們的嘲笑和嘲諷,這便是李時珍的勝利。
-
19 # 墨城影視剪輯MC
李時珍看醫藥書時發現藥名有很多錯的地方,內容也不詳細,對病人不好,就決定重新寫一本,所以,他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嚐遍百草,寫了本《本草綱目》。
-
20 # 古今中外多少事
這是人生志趣。而不是為了長生不老。
再者說,李時珍假如真是為追求長生不老藥而遍嘗百草的話,那麼幾十年的苦修卻沒有一丁點結果,李時珍哪還有氣力去繼續尋草藥,寫著作?
什麼事一旦有了功利性的目的,那麼往往開頭階段是信心滿滿,一鼓作氣。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後,自己的目的仍然沒有達到,任憑是個石頭也會洩氣的。
所以說,李時珍之所以遍嘗百草,那是為了實現自己救死扶傷的醫者初心,是為了讓自己的短短的人生能夠有所價值。
這種有志趣的人,都是如此。
神農氏遍嘗百草時,人類社會可能還沒有語言和文字,更談不上有什麼生老病死、長生不老的念頭了。
所以這個時候的人,是最純潔的,只是為了想幹這件事而幹這件事。
紀曉嵐修四庫全書時,可以說是兩袖清風,難道說修書是為了給皇帝歌功頌德嗎,那這樣的話,肥的不是和珅而是紀曉嵐。
所以說,紀曉嵐是喜歡修書而修書,跟錢不錢的根本沒關係。
諸葛亮為什麼要百種涉獵,難道是為了能夠揚名立萬,獲得名利。非也,如果是這種心態,那麼只能說你看過很多書,背過很多書,而不是讀過很多書。讀書是要用心,用腦子的。
如果只是為了自己有個名,這些王公大臣就可以來找自己出山了。
那他完全可以憑著自己的聰慧去找曹操,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和讀人心思,就算成不了謀士,那好歹也能像楊修一樣,做個參軍,也可以衣食不愁。
再說回李時珍,他不僅遍嘗百草,而且還會詳細描畫,寫上批註。十年嘗百草,十年理筆記,十年著書成。
人生能有幾個十年,讓有著長生不老之夢的李時珍這樣的耗得起呢???
回覆列表
四百多年前的一天,一個醫生看著案頭的一摞醫藥書籍直嘆氣:藥名錯誤不少,還語焉不詳,這對病人來說,實在不是什麼好事。
他決心重新寫一部書:訂正謬誤,收集藥材資料、有效的方劑。之後幾十年的時間裡,他走遍萬水千山,嚐遍百草,耗盡心血後,終於完成了一部拯救無數人生命的醫藥學鉅著。
它叫《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這個人,就是“藥聖”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