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娟兒的寶媽時光

    因為年齡越大,所需要承受的壓力就會越多,內心的孤獨感也就會越重,心裡也越來越寂寞,恐懼過年是因為怕失去,不知道這次相聚之後下次會是什麼時候,也不知道過了今天明天會發生什麼,所以自我調節是最重要的,或者可以找人多說說話,長和朋友親人同事領導多溝通,讓自己學著放開自己

  • 2 # 悅來閱喜歡

    這就是心理學家指出的死亡焦慮吧,儘管有時候每個人不一定說出來,但是卻在潛意識中深深地埋藏。年齡越大越恐懼,就是感到時光飛逝。

  • 3 # 楓樺葦岸

    三十多歲的時候覺得自己還很年輕,當四十歲一過,慢慢地就晃成了五十,五十歲一過,慢慢地向六十邁進,這個時候就會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十年與十年之間的距離很近很近,心中不禁感慨:光陰下,幾人能留得住青春年少?

    生命,從年輕到衰老,這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過程,至於說害怕衰老害怕死亡,其實不然。衰老是我們每個人對於生命的無奈和遺憾,但是對於死,還真沒有那麼恐懼,因為你根本無法迴避,只有面對,作為普通人,一世清貧,除了親情,還有什麼不捨?人們習慣於祝福老年朋友健康長壽,在我看來,能活到一定的年齡就夠了。

    人生三不要:不要有病,不要沒有錢,不要活得太久,活太久了會成為後人的拖累。

    所以我倒沒覺得年齡越大,越恐懼過年。

    過年相聚的時候有姊妹,還有一群充滿朝氣的晚輩們。隨著時間的流逝,姊妹們慢慢地也會由中年邁向老年,相聚的時光既短暫又溫馨,而且難得,此時最容易憶起的是我們的父母,那一刻,心中難免會有陣陣的失落與悲傷,懷念父母……

    小時候的年飯都是媽媽精心勞作的,媽媽的廚藝、媽媽的味道一直刻在記憶的腦海裡,每當此時,心裡難免會想:有一天自己也會步父母的後塵而去,我的孩子可能也會像現在這樣回憶起我,沒有我的日子他們過得好嗎?明知這些憂心都是多餘的,可還是控制不住會往那方面去想。其實人不是怕死,也不是說對於衰老和死亡的恐懼,而是對於後人的一份牽掛與不捨。其實,即使沒有我,他們一樣會活得很好,就像我們沒有了父母一樣也可以活得很好。事實上,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看得很重要。

    確實,年齡越大就感覺時間過得越快,每過一天都是倒計時,好像這一生中還有很多的事情沒有去做,很多事情沒有做好,如果生命可以重來一次,我想糾正那些曾經走過的彎路,避過那些錯誤與挫折,可惜沒有如果。很多時候甚至感覺這一生都活在浪費和荒唐之中,平庸又平凡,卻又無力去改變和彌補,心中難免遺憾。

  • 4 # 鄉村阿喬哥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是否感到時間過得越來越快,和孩提時代相比,一年的時間好像短了很多。日本研究人員最近研究發現,使人們產生這種“錯覺”的正是與人類記憶密切相關的“記憶次數”。 我們腦內有一個突起,稱為“海馬”區,“海馬”會對進入人腦的資訊進行篩選,決定是否要記憶。它會選擇必要的資訊讓其進入大腦皮層。“海馬”對一件事發出“要記憶”指令的次數越多,在事後回憶時我們就會感覺時間過得越慢,反之則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在童年時代,我們對所有的事情都感到新奇,“海馬”也頻頻發出“記憶”指令,所以我們小時候就總是感覺時間過得很慢。而等我們長大以後,什麼事情都經歷過了,生活中缺少新鮮事物,所以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

  • 5 # 酸葡萄C

    因為發現自己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了。身上的責任,擔子都重了許多。

    這幾年我總是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感覺就像是一轉眼就過年了一樣。回首這一年,感覺自己忙忙碌碌,做了許多事情。但是各位沒有發現,其實在這忙碌的一年我們又收貨了許多許多嘛!

  • 6 # 使用者4340926302559蒙

    建議去看這本書《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過得越來越快:記憶如何塑造我們的過去》

    兒童時代,每天遇到的事情都是新的,沒有經歷過的事情佔大多數,需要有意識的處理資訊,讓人的注意力分散,時間就會變慢。

    兒童在上課時因為聽課比玩耍枯燥,也會度日如年!天朝的孩子應該深有體會。^_^

    年齡越大,新鮮的事情開始減少,多數事情你都經歷過,大腦可以無意識的自動化處理資訊,所以時間感加快。

    另外,成人可以比小孩更專注的做一件事,人在專注時,時間感會消失。專注做完一件事,抬頭一看已經過去半天了。比如玩遊戲或看小說都會讓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時間過得飛快。

    要想把時間調慢,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做沒有做過的事,比如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遊,結識一些陌生人

    做極其枯燥、煩躁的事,比如在極冷的天氣裡等車、等人

    做讓你很緊張的事,比如公眾演講、表演

  • 7 # ALisa媽媽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三十歲這個坎吧,上有老小有小的年齡段,有了孩子後,尤其是自己帶孩子的,等到孩子上學後還得兼職工作,家裡也得收拾,工作也得兼顧,一天下來真的是收拾不完的活兒,我自己就深有體會了。至於恐懼過年,我覺得主要針對那些可以結婚的人兒吧,因為過年回家,親戚們聚一起,他們就會談論自己家的孩子,特別是我們父母那一代,談論的就是這些內容,催婚太嚴重所以會恐懼。

  • 8 # 孩兒她媽媽

    自身感受,今年28歲剛過,地地道道農村人高中畢業就到城市打工了,上班3年沒掙什麼錢就結婚了,婚後有一個孩子,剛好點二胎又出來了。一直忙著孩子的奶粉錢,家裡就靠孩子爸賺錢。生活剛剛維持得走。做過生意虧了,現在是負債,壓力更大,所以感覺時間過得好快,錢還來得及掙孩子就一天天大了,後面用的錢也越來越多。怕過年,回到老家,家裡人不好說,鄰居問起不好說,所以沒掙到錢才是最關鍵的。

  • 9 # 阿彩的生活日記

    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這樣覺得,在無憂無慮的童年裡,時間過得好慢,就像老狼的歌裡唱的一樣:“那時候天總是很藍,日子總過得太慢……”但是當我們長大以後,彷彿時間掛上了高速擋,猛轟油門,走得越來越快了。

    為什麼當我們年齡越大,我們的時間消逝得越快?有人可能會認為,因為當人們成年後,會變得忙碌,從一個目的地奔波到另一個目的地,沒有機會靜下心來留心其過程,所以才覺得時間過得好快。這樣的觀點也不乏其合理之處,而最近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科學家,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他們認為這與時間無關,和我們的大腦有關。

    沒錯,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並沒有加快,而是你的大腦處理資訊的能力下降了,你能體驗到的時間將會越來越少。這一觀點是由本星期發表在《歐洲評論(European Review)》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提出的。(Adrian Bejan)認為,實際時間和我們的“心理時間”之間的差異,是導致我們年齡越大感到時間過得越快的原因。

    貝揚曾在一份宣告中提到,“當我們感知到眼前的影象發生變化時,人類的大腦才會感知到時間在變化。”換句話說,當我們看到水在流,鳥兒在飛,人在走等物體變化的景象時,我們的大腦才感知到時間在流逝。如果我們處在一個空無一物的空間裡,我們是很難感知到之間在變的。

    在他的論文中,他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感知到心理影象變化的速度會降低”,而由於孩子們每秒能比成年人接受和處理更多的心理影象,因此他們的日子就好像被塞滿了更多的時間,因此我們在孩童時期才覺得“日子總過得太慢”。

    很早以前科學家們就發現,人的眼睛其實一直在移動,一旦它們處理完一個物體的影象,就會把焦點轉移到其他物體上。這種快速的眼球運動稱為“眼跳”,並被稱為“注視”的短暫靜止時間隔開。

    一個普通成年人的眼睛每秒會進行3到5次掃視,在每一次掃視之後,都會有300毫秒到500毫秒的“注視”時間。然而,兒童的“注視”時間明顯較短,因此他們能夠進行更多的掃視,每秒“拍攝”到更多的影象。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大腦發展出越來越複雜的神經網路,這意味著視覺訊號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到達大腦的各個區域,簡而言之就是,大腦處理視網膜接收到的資訊的時間開始變長了。

    形象來說,就像一臺正常的電影攝影機,每秒能拍攝到24幀的畫面,電影裡的人物的動物看起來都很正常。一旦讓攝影機減少了每秒的幀數,電影裡面的人的動作看起來就會快很多。

    時間沒有變,變的是我們。都說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能體驗到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對於每個成長的人來說,時間也變得越來越寶貴了啊。

  • 10 # 另一世界另一夢想

    小時候,想長大,特別期待過年,不僅有著好吃好玩的,還有壓歲錢能拿,一家人其樂融融。長大了,畏懼變老,雖然一年365天沒有變少,但每逢過年,總會提醒自己又長了一歲,讓人聯想到變老帶來的種種,歸根到底都是不想變老。然而,與其浪費時間恐懼時間的流逝,不如面對當下的美好,把有限的生命,用到關愛家人,用在幹事創業,用在為人造福上面。

  • 11 # 星星奶奶

    年齡越大,越希望時間過得慢點。一年一年的增歲,容貌衰老了,體質虛弱了。不能接受啊!最怕過年了,又老了一歲了。但願身體健康吧!

  • 12 # 亦好

    我也有同感,隨著年齡的增長,恐懼過年,雖然過年家人團聚,很開心,但是週而復始的團聚離別,讓人心生恐慌!究其原因,也許是每個人總是希望長長久久,不希望有一天悄然離去!

  • 13 # Spring清泉

    2020年已經來了,但我的大腦和身體好像依然還停留在2019年……

    在我們小的時候,尤其是上學的時候,總是覺得時間過得非常慢,坐在教室裡,簡直是“度日如年”。

    可隨著我們慢慢長大,時間似乎過得越來越快,人們忍不住生出了“時間都去哪兒了”的疑問。

    但實際上,一天還是24小時,那我們的這種感覺從何而來呢?人年齡越大,越感覺時間飛速流逝,是一個被心理學家用實驗證明確實普遍存在的現象。

    他們發現時間流逝速度的主觀感覺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在50歲時到達頂峰,之後趨於穩定,直至耄耋。

    時間流逝的客觀速度是恆定不變的,但人對它的感覺卻來自主觀經驗。

    有時候明明已經過去一小時了,我們卻覺得還不到一小時,時間變快了,可這就是低估了時距,但影響這種主觀判斷的因素,其實有很多種。

    生理反應速度的變化,就可能影響我們對時間的估計。

    隨著年齡增長,人們的新陳代謝在變慢,從而改變心理上的時鐘。

    不過,更重要的影響還是來自我們生活的外界環境。

    新異刺激的出現頻率,對我們的時間感就有重要影響。(比如上班後,你每天幾乎過著同樣的日子)

    心理學家在時距辨別實驗中發現,在一系列等時距出現的重複刺激序列中,人們對第一個刺激呈現時間的判斷會長於中間的刺激。

    我們年少時有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走路、第一次捱打、第一次考試、第一次戀愛……每天還要學習新的知識。

    隨著年紀的增長,對這個世界更加熟悉,一個事件成為新異刺激的門檻越來越高,於是,日常生活中能激發我們新鮮感的東西變少了。

    因此,我們會覺得新異刺激頻繁出現的童年,時間很慢;而缺乏刺激的成年生活,則相對過得很快。

    不僅如此,分配給時間的注意力也會影響我們的時間判斷。

    人對時間流逝注意得越少,就會越低估時間的長度,於是覺得它過得很快。

    比如我們專注看一本小說、一部電影,完全沒去注意時間,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當我們頻頻看錶,特別焦慮的時候,時間就會變慢了。

    我們在年幼的時候,時間經常不是歸自己分配的,經常需要等待自己不喜歡的那段時間過去,比如在上課時候想著多久能下課。

    而成年後,掌控了時間的分配權,再加上有太多瑣事需要操心,沒有多餘的注意力來關注時間,結果,時間就變快了。

  • 14 # 過去式hong

    好有同感啊。自從去年結婚了,今年就不想回家過年了,估計今年真的不回去了。這年紀大了婚一結就感覺好多事還好費錢。。。之前朋友約出去逛街吃喝玩樂屁顛屁顛就去了,現在幹什麼都得想想。。。特別是一想到馬上過年了就煩,花錢不說比上班還累,還得照顧雙方父母的感受[流淚][流淚][流淚][流淚]

  • 15 # 艾倫的Vlog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分如下幾點來回答。

    1)小的時候。因為過年會有好吃的。會有紅包收。會買新衣服。會放鞭炮。盼望著自己快快長大。所以說很盼望過年。

    2)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的歲數越來越大,每次回老家都發現父母比之前老了一些,當兒女的都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老的慢一點。當然也希望自己老的慢一點。

    3)小時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長大後過年得準備很多東西。很勞累,忙叨的慌。而且過年交通很不方便。買票得搶。不管是坐車還是返程都很擠,心很累[捂臉]

  • 16 # 草根看世事

    年少時,每天都精力旺盛,每天都有更新奇的事物想接觸,每一分鐘都有新感受,新體驗,回想起來,每一分鐘都是不同的,因此,感覺時間不夠用,但時間又具體到每一分鐘碎片化的很多。年齡大了,精力已不充沛,世界在你的眼裡也已失去神秘感,每天重複的三點一線的往返工作地點,重複的工作內容和節奏,你的每一天都那麼的無趣,第二天永遠和前一天一樣,你感覺過一年就像過了一天。這種感覺我認為是年齡大了以後,有效時間少了,無效時間多了。感覺一晃眼,一年就像也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又過去了,驚覺自己又大了一歲。

  • 17 # 翱翔飛866

    小時候盼著過年,為了有新衣服,為了有壓歲錢,年齡大了之後害怕過年因為還沒有準備好新衣服和壓歲錢[酷拽][酷拽]祝福大家新年快樂!每年都準備好了壓歲錢!!

  • 18 # 高祥

    小時候盼著長大,恨不得天天過年,成年以後才懂得珍惜時間。人過中年就恐懼過年[捂臉]好想有超能力讓時間停下來……

  • 19 # 慶雲的美好生活

    其實這個問題我感覺是和錢掛鉤的,比如說小時候思想單純,無憂無慮,除了學習、吃飯、睡覺、玩,沒有其它,也不會因一些柴米油鹽的事發愁,總覺的時間慢盼著放假和過節。而到中年是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滿腦子裡是掙錢掙更多錢,巴不得不吃不睡來掙錢,都是為了家人的生活會過的更好,而人到晚年兒女已成家立業子孫滿堂時,他們就怕老去,怕時間過的快,只因辛苦了大半輩了,到睌年才閒下來希望有更多的時享享清福,能夠看著兒女過幸福日子看著子孫長大成人,人越老就越怕時間過的快,他們只是想和兒女和子孫們多待些時間而已,年輕時只知道賺錢養家忽略了兒女,晚年有時間了又怕時間不夠用,所以我們做兒女的多關心關心自己的父母,有時間陪他們吃飯,別讓他們感到孤獨。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大家覺得呢?

  • 20 # 善首若水

    生活很滋潤的人,這種感覺很深。很困難或者患病疼痛難忍的人,是沒有這種感覺的,所以,看問題要一分為二,要換位思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親戚亂辦酒席,到底該不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