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視評君
-
2 # 秋有收穫
我贊同!我以前有個同事就是這樣,兒子三歲就給外婆帶,在孩子上初中之前都是外婆帶,夫妻倆出去打工掙錢,也就是給錢讓孩子上學而已,後來發現孩子根本就不和他們親,不停他們的,對他們叛逆的不行,再大一點直接來了一句“叫他們別再管他,以後是不會給他們養老,因為他是外婆帶大,只給外婆養老送終”,你想做母親的聽到這話那心裡是啥滋味,不過只生不養也不怪孩子這麼說
-
3 # Echo201705
錢和教育本來沒有直接關係。
很多家長都困在一個怪圈裡面:現在孩子還小,老人帶帶或者跟著學校大部隊學習就好,自己只管掙錢,美其名曰:為了孩子的未來打拼。讓我們來理一理這個思路:孩子的成長有其規律,就像花草的成長,不會等到你想起來或者有空的時候才去給它澆水,長期沒有陽光、雨露和肥料,花朵等不到你想起來照顧它的那一天。孩子有吃有喝有穿,看似不會像花朵那樣容易凋零,因為我們往往注意到的是表面現象,這個社會比起過往幾十年,家長空前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和知識成長,然而最缺乏的是家長坐下來陪伴孩子一起交流的時間。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待,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等到錢賺夠了,孩子長大了,與父母之間的代溝恐怕是再難以彌補了,到那時想必是: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了!
武志紅的《巨嬰國》裡面提到我們很多人都是巨嬰,究其因,我們人的物理身體長大了,而思想還停留在童年。思想的成長不會自然而然發生,而是藉著生活中的事件和場景而發生,你跟孩子一起探討身邊發生的事件和場景了嗎?還是打著孩子小,不懂事的藉口,忙著掙錢去了?再捫心自問一下,你今天的不顧一切的掙錢是真得為了孩子的將來,還是為了自己的前途,以及為了不在孩子身上花時間找個藉口?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一門藝術,願我們大家不要將孩子教育和發展事業放在對立面,如果你願意坐下來聽聽這個小小人跟你聊聊,或許你會覺得自己也在成長呢!在育兒的路上走著,忽然發現自己原來是個巨嬰,不然一起成長吧!
-
4 # 林淇冰2011
這其實是兩個話題,教育和賺錢其實不是相對的。然而如果因為選擇了去賺錢而耽誤了孩子在16歲前的陪伴和關愛,確實會對孩子有影響,因為孩子在成長最初用父母的眼睛看待自己,父母對自己是在乎的、關注的,孩子就能感到父母的愛,他便容易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自己是有用的。然而,正面管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錯誤是學習的機會”,即使你錯過了孩子的16歲,孩子身上呈現出了問題,你也可以把握今後和孩子的關係,學習新的教育方式,開始新的生活。
-
5 # 九鬥學生心理
我們相信,如果一個人內心是溫暖的、相信愛的、有家作為退路和港灣的,在人生路上遇上再多的困難,他們也能勇敢的走下去。只不過我們很多家長雖然對這一點有意識,但是在實際的行動中卻沒有好好的做到對孩子的愛和陪伴。
父母賺錢的多少和孩子內心世界的飽滿程度不一定成絕對正比關係,很多父母為了賺錢忽視了孩子的內心世界的建設,當很多父母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失誤之後想要去彌補,卻發現彌補真的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就像我們成人,當我們的世界觀形成、價值觀形成,去改變自己真的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何況我們的父母是想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一個孩子(雖然有可能性,但是真的很難)。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相信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父母做到的是:
1.合理合規的懲罰,孩子並不是完全排斥懲罰,但是懲罰必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不是根據父母的脾氣隨時可能來襲的懲罰。
2.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多少父母能真心的做到這點呢?相信孩子也許很多父母都能,但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夢想,尊重孩子表達的慾望,尊重孩子一點點的隱私,是多少孩子渴望的呀!
3.愛孩子,更多的把你的愛表達出來,讓你的孩子知道。不要再羞澀於和孩子之間的擁抱,也不要羞澀於把你對孩子的愛表達出來,更不要羞澀於去肯定孩子的進步(很多家長一味的否定孩子就是怕孩子翹尾巴)。
4.無條件的愛孩子。不管孩子長相如何、成績如何、是否惹你生氣,無條件的去愛他們。
做到這幾點,你就能真的和孩子好好的溝通,認真的說話,幫孩子去解決問題,和孩子相處就變的容易多了!試試看吧!
-
6 # 小杉核桃
賺錢和家庭教育是兩件事,有人有賺錢能力卻在教育孩子方面無力,有人賺錢能力一般,但孩子能教育得很好,還有人沒能力賺錢,孩子也沒教育好,還有人賺錢能力超強,孩子也教育的很好。賺錢多的人可能花在孩子教育的時間相對較少,但對孩子的陪伴講究的是有效時間,關鍵是要把孩子教育放在心上,事業和家庭要平衡兼顧,都是不可或缺的
-
7 # 未來的未來可安好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雖然這句話都說爛了,但試問有幾人能完全做到!事業和家庭能徹底地做到平衡,是不可能的,不犧牲著自己就犧牲著孩子。所以現在才有那麼多的全職主婦!我想說,要是真出於陪伴孩子,而不是躲避職場,那麼她真是偉大的!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的關愛和引導!當然不能溺愛也不能嘗試去控制!兒童本位再加合理的關注和指引,我相信孩子不會太差!當然,你不可能養育一個完美的孩子,世上就沒有完美的人和事,最終孩子覺得幸福就好,可以獨當一面,很好地適應社會就好!
-
8 # 克里斯兔
不要總說一些極端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父母如果掙的更多錢,孩子以後的發展肯定會順暢更多。父母自己的經濟和社會階層,還是孩子教育的起跑線。
-
9 # 2015meizi
我非常認同!嚴重的時候都不僅僅是失敗,而是沒有機會再做任何事,孩子自殺了!我瞭解的一個學校有個學生也就十六歲在奶奶家中喝農藥自殺了。瞭解的基本情況是那個孩子平時比較老實,經常受同學和舍友欺負,氣不過就自殺了!而他家裡情況是父母做著小吃生意,平時都忙著掙錢,對孩子的關注和教育太少了!孩子出事當天沒去上學,班主任通知家長了,可能找的不及時吧,發現孩子時身體已經僵硬了!多麼沉痛的事實呀,就發生在身邊。
當時家長及家屬都鬧到學校了,無非是想要賠償費,不過學校沒有很大責任,但也補償了。孩子爸爸埋怨孩子媽媽,孩子媽媽哭得精神失常最後被送到精神病院了。悲劇背後,作為父母的我們做何感想?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問題根源一定在家裡能找到,夫妻關係是一個家庭的根基,關係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所以深感為人父母責任重大,無法理解那些說生就生,生了卻不養不教育的人,因果迴圈,誰也逃不了!
種棵黃瓜還需打杈澆水施肥,更何況是個人,任由隨意生長的後果不堪設想!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還是趁早關愛和教育孩子更容易也更有效!但是凡事都不要過度,有的家長對孩子的一點小事都過分關注和保護,出現家長焦慮孩子依賴性強又膽小的現象。做父母前我們關於如何做父母懂得的太少,沒有關係,我們就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
10 # 懶豬媽咪早教
孩子缺乏關愛與教育,一定是父母失職了。但是,父母工作賺錢不是孩子失去愛的原因。
一、父母工作,其實不影響孩子得到愛。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僅僅是陪在身邊,而是高質量的陪伴。父母整體陪著孩子,自己在玩手機,忙別的,這樣的陪伴也是沒有意義。工作的父母,平常陪孩子少,但下班後陪孩子玩,週末陪孩子一起親子活動,也是高質量陪伴,同樣可以給予愛。
二、孩子能否得到關愛及良好的教育,根本在於父母養育的觀念和對孩子成長的謀劃。合理的規劃孩子的家庭教育,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多與孩子溝通和活動,父母多閱讀多學習,父母努力上進給作為孩子學習的榜樣等,這些都能影響孩子。
三、孩子的成長需要金錢的支撐。現在的孩子,教育費用昂貴,精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太高。父母共同努力工作,賺錢養育孩子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好的教育環境,對於孩子成長是好事情。
四、父母工作了,陪伴的時間減少。父母必須合理分配時間,遇到兩難時懂得取捨,心中有分寸。這些賺錢並不影響對孩子的教育。
總的來講,賺錢是必須的,與養孩子並不衝突。關鍵還是父母心中是否有孩子。工作了,完全不顧孩子,放任孩子的,那是父母的育兒理念出了問題。
-
11 # 正面管教講師栗子
我認同這樣的說法,養育孩子除了養還有育,兩者不可缺失。在現在的家庭中很多人都覺得把最好的物質給到孩子就是更大的愛,而實際上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精神上的鼓勵,支援和理解。青春期的孩子外表看上去很獨立,但精神上還無法與成人等同。當他們遇到挫折困難時,是非常需要大人的幫助和指引。對孩子的愛尤其是關愛和教育就像是對孩子的定期存款,等到孩子成長了你將收穫令人欣喜的回報,而不是血淋淋的一樁樁慘案。
-
12 # 快樂庭院
非常認同這個觀點。現在想說的是很多“有錢”的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已經和孩子需要的關愛有了很大很大的偏差。過猶不及!
剛看過一個全民富二代的文章,說的特別好:
如果父母把生活中的風風雨雨、艱難困苦,都向孩子進行過濾、遮蔽,為孩子刻意營造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生活環境,又怎能奢望他們知父母恩?蜜裡泡大的少年,如何懂得愁滋味?我自己也經常聽老人這樣的說法:“就這一個孩子,以後還不都是他的,現在能買得起的,就買給他有什麼不對呀?”看似很有理由,可又總讓我心中憋悶。要什麼有什麼真的是一種愛嗎?我很懷疑這樣的愛的方式。
最基本的生活保證了,孩子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我們可以幫孩子做,可那些整理自己書包、穿衣收拾自己衣物、幫著收拾餐桌、洗個水果、倒杯水的事情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自己做呢?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完全可以承擔一些相應的家務,對我們的家長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閒得慌”!一邊把孩子服侍得如同王子或者公主,一邊抱怨孩子讓自己累的要死。一邊給孩子買最好的手機和電腦,一邊抱怨孩子沉迷網路不可自拔;我們的理由是別人都有了,我們的孩子沒有也不好!
很多富有的家長認為自己辛苦賺的錢足可以讓孩子在物質方面生活的異常優越,自己沒有時間多陪伴孩子的成長,那麼就用物質方面來彌補表示吧,殊不知這是一種失衡,孩子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陪伴多於物質的給予,越是物質富有的家庭的孩子,由於父母在孩子成長中愛的失衡越是容易發生問題。“90後”小夥向父親索要5千元錢未果喝“百草枯”後拒就醫,這是為什麼?家長完全可以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己總結根源;孩子經不起一點挫折,動不動就自傷、自殺、推責,還有很多孩子視金錢如糞土,極大力量支援網路遊戲,我們都可以從孩子的成長中家庭教育中找問題的根源。
人和人的相處之道,也同樣適用於家長和孩子:給人真正需要的是幫助,給人自以為需要別人不需要的是偽幫助。家長給予孩子尤其如此。
經常看到小孩子拿著一片樹葉愛不釋手、一個小紙片視如珍寶,我有時會感慨:估計給孩子一塊兒黃金他都不會給我這篇樹葉!
反觀我們很多的家長,當然也包括我自己,我們又何嘗不是自以為是給了孩子很多他並不是真正需要的物質的東西,反而在他精神的成長方面忽視了本不該忽視的東西,比如:孩子摔了一跤,讓他自己站起來,不會走的小娃娃想要一個玩具,讓他自己爬過去,二三歲的孩子給他一幅不怕摔的碗筷,讓他自己學著吃飯,七八歲的孩子讓他在忘記帶水上學的時候,讓他一天忍著口渴,出門又熱又累的時候,你和他一起休息,一起堅持,等等,這些都是精神上必不可少的關愛,不是滿足就是關愛,有時候不滿足反而更利於孩子的正常。
-
13 # 諾媽家有男寶
我認同這個觀念,這個現象也是現在值得深思的社會問題。
前些日子被瘋傳的《開學第一課》,傳遞出這樣一個聲音,大概意思就是:你為之奮鬥一生的財富,如果把賺錢的精力時間放在培養孩子身上,等孩子長大了,這些錢或許他一年就賺回來了!
這真的是一個很諷刺的畫面,如果父母靜下心來捫心自問:
我賺錢為什麼?——為孩子!
錢重要?還是孩子重要?——孩子!
可即便那麼清晰的答案,當要求家長放下工作去陪伴孩子卻那麼難,相反,家長們卻喜歡用努力賺錢請別人替自己教育孩子!
這不得不說是家庭教育的遺憾缺失,很多孩子正因為缺失而步入歧途,不得不說是悲哀!
-
14 # 安妮姐姐的媽咪
看到這個問題,發自內心的深深的認同!有道理!
我是一個二胎媽媽,安妮姐姐7歲2年級,妍妍妹妹還有一個月3歲,剛上幼兒園不到一個月!沒有要妹妹之前,我都是專職帶姐姐,所有的生活重擔都是老公一個人扛,生活馬馬虎虎!多了一個小人,就多了份壓力,所以妹妹一歲左右,我在小區附近開了一個窗簾店,貼補家用!因為離小區近,所以鄰居們也都互相介紹,生意還算不錯,最起碼一家幾口的生活開支都有了,不用那麼緊張!
在開店的一年裡,每天我都帶著妹妹去看店,去客戶家上門量窗戶,不管颳風下雨還是大太陽,客戶一個電話這邊帶著妹妹就要跑去,妹妹平時的活動範圍就是店裡店外
-
15 # 遙小花668
孩子的成長是不能等的。賺再多的錢也彌補不了對孩子成長和陪伴的缺失。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父母的參與的,我們能陪伴孩子的時間那麼短,要好好珍惜。
小時候父母的陪伴讓孩子心裡幸福,有安全感。不要以為孩子小,只要有個大人陪著就行了,孩子不會用語言表達內心的情感和需求,但是隻要我們用心點就會發現,偶爾提前下班去幼兒園接孩子,他們會表現得非常興奮,幼兒園組織的活動,如果是爺爺奶奶來參加的,孩子會沒積極性,但是父母參加的孩子會非常活躍。
小學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階段,需要父母耐心的培養。進入青春期後,更需要我們做父母的細心觀察,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是最值得我們去花時間和精力的。
-
16 # 遇見溫暖
我是非常認同這個觀點的。十六歲以前的時光,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段時間父母的陪伴,關愛和教育,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十六歲前的時期大致分為:嬰兒期(0~3歲)、幼兒期(3~6歲)、兒童期(6~11、12歲)、少年期(11、12~14、15歲)。在這幾個時期當中,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陪伴,而陪伴當屬父母的陪伴最為重要。十六歲以前的時期,任何陪伴都不能取代父母對孩子的陪伴。
在這一段非常關鍵的時期,如果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其實以後父母用再多的錢來彌補,這都將會是一個終生的遺憾。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這意味著家庭教育的失敗。當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候,父母不在,這會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孤獨感會跟隨孩子一生。
曾經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因為媽媽送四歲的孩子去幼兒園,孩子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想住在幼兒園,晚上你能不能來接我。這孩子住的是全託。媽媽對孩子說,寶貝我要掙很多很多的錢,還要送你上貴族學校呢。
孩子看了看媽媽,沒有任何表情。對媽媽說了一句,媽媽,我將來要掙很多很多的錢,我要送你上最好的養老院。聽了孩子的話,媽媽呆呆的,不知再對孩子說什麼。
付出什麼就會收穫什麼,這一點表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特別突出。在她需要愛的時候,你給予他的不是愛,等你將來需要愛的時候,他也不會給你。不是孩子生來冷漠,而是孩子在漫長的等待中,在索愛無果中,漸漸的冷卻了。
尤其現在孩子又處於高科技時期,各種電子產品盛行。如果父母只顧得掙錢,而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孩子很容易沉迷於電子遊戲。孩子的自制力又差,萬一出現一點問題都將會追悔莫及。
所以如果可能,在孩子十六歲之前,要儘可能地給予孩子陪伴,關愛。請儘可能的抽出一定的時間,陪伴一下孩子。如果父母在外地打工,請多多的和家中的孩子溝通,以免孩子在家中養成一些壞習慣。
-
17 # 楠得有你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隨著如今越來越多的性虐童案,青少年自殺案件的發生,也逐步引起了人們的進一步反思。到底是家庭教育,父母的缺失?還是學校教育,課程的不到位?很明顯,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直接由家庭環境來決定。
比如說,父母鬧離婚,孩子成績很容易下滑!孩子一次考試沒考好,家長的斥責和鼓勵不同的態度對孩子以後影響甚大。可是,往往家長們總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工作上,認為孩子上了學就沒事了,有老師教呢!殊不知,家長的關愛才是滋養孩子茁壯成長的養料!
有人會說,不掙錢吃什麼喝什麼,我掙錢不也是為了孩子嘛?我想說,誰都有自己的生活中心,我們也不可能什麼都不管不顧圍著孩子轉。可是,這並不是最好的藉口,往往有的家長只要3分鐘,就能和孩子心心相通。早起做個愛心早餐,下班見面擁抱一下,來一個親吻。晚上一起閱讀,週末陪孩子瘋跑!只要是用心的付出,孩子都能感受得到。
-
18 # 心理教育
題主所說的事情,確實是令人感到很沉重,這是社會性的問題。每一次看到有相關的新聞時,心情都會非常沉重。
一、青春期,是人心理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進入了青春期,勝利發育的加速和性發育走向成熟,使他們感到不適應,出現不平衡及種種矛盾和困惑。
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和正常現象,如果家長不注意,孩子的心理發展得不到有力關注及正確引導,本身就很容易出問題。
1、自我表現意識發展進入了飛躍期,青春期早期,情緒狀態積極方面較少,消極情緒較多。煩惱增加、經常會為了個人尊嚴和社會地位而煩惱。而家長由於不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孩子無法跟家長交流而使孩子感到苦惱。
2、此時的孩子壓抑感和孤獨感增強,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2、社會環境的日益變化,導致孩子的心理發展跟不上變化,導致無法適應各種壓力,導致自我心理無法適應。
二、青春期是心理和身體快速發育的時期,也是孩子的第二個逆反期,家長應正確面對這一客觀現實。
這個時期,孩子進入了第二個逆反期,這逆反期是正常的發展現象,也是普遍現象。
孩子的生理發育不完成成熟與心理的快速發展會令孩子產生措手不及感,及不適應感。導致青春期孩子自己的無法適應。
這時候他的挫折感會很強烈,父母應積極幫助孩子度過這一時期。
並且,要明白,這些是正常現象,父母應正確面對這一客觀現實,幫助孩子度過這一時期。
父母必須正視孩子青春期獨立自主的需求。
不應再過多的控制。應該給孩子更多自主性。
三、在孩子成長的任何時期,父母都應付出足夠多的關愛,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及愛。
才能讓孩子的人格發展更完善,心理素質更強。
父母應給予孩子足夠多的關注及關愛,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價值觀。
確實,父母為了生活質量,為了生存,有時可能也出於無奈,才會忽略了孩子而選擇去賺錢,而很多父母事實上賺錢也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以及受教育的機會。
但是,孩子在成長時期,愛與安全感的建立非常重要。
很多人都說,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這麼脆弱,我們那時候怎樣,怎樣。
好象把所有的責任都在怪罪於孩子太過於脆弱,可大家別忘了,現在孩子所處的社會,和我們成長的時候是不一樣的。
人的心理本來就是社會與自我的相互作用之下產生的。換句話說,如果現在社會環境還和以前一樣,也許現在的孩子的很多心理問題可能就沒有這麼多。
-
19 # jde殤
個人不是很認同。誰都知道,16歲以前的時間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決定了他將來的漫漫人生路,這個時期父母的陪伴是很重要的。但是處於不同的環境中也能理解父母忙著賺錢而沒有時間陪自己的孩子,在大多數農村,家中只有孩子和爺爺奶奶,父母都外出打工,一年甚至有些幾年都見不了一面,對於父母來說,誰不想陪在自己孩子身邊,但是,沒有錢就什麼都談不了。沒有錢,用什麼讓孩子上學,讓他穿好吃好,所以大部分農村的孩子都沒有父母的陪伴,但他們都很堅強努力。陪伴重要,但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更重要。
-
20 # 兔兔媽育兒記
認同這個觀點。我有個同學她小時候屬於特別矯氣和內向的女生,特別愛哭。因為是女孩,性格又嬌,他爸特愛打她兇她,後來他父親去世了,她還很小,好多八卦的婦女說她太愛哭了,把他爸給剋死了,這只是傳說。
上學時,有天同學們在寢室裡聊天,那個同學突然就尿在身上了,一下子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怪味,同學們都在竊竊私語,她又尷尬又羞愧,也慌了,除了哭,不知道怎麼辦。我馬上去洗澡堂提了桶熱水來,由於圍滿了人,我都擠不進去,就把水給了裡面另一個同學,然後她去廁所清洗了。其實我和她玩的不好,只是覺得她可憐,她的那些所謂閨蜜還只是站在旁邊看她的笑話。
同學們都說她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防禦心很強,心理感覺誰都要傷害她一樣。這就是家庭造成的。那些嫌棄女孩的人,希望不要把自己的孩子逼出心理疾病來。
前段時間“孕婦跳樓”事件,大家不是有的說醫院有錯有的說孕婦老公逼死了她,其實她自己也有原因,心理太脆弱了。心理承受力這麼差,應該是和她的家庭有關。缺少關愛,不知道心疼那還未出世的娃;缺少教育,你竟然懷了,還挺了這麼久了,不應該對那可憐的娃負責嗎?
近年來發生了很多起學生因為學業等方面壓力,跳樓自殺的事件,孩子16歲前如果缺乏關愛和教育,是很容易走上歧路的,家長對孩子的愛和指引是金錢所無法替代,是家庭教育的失敗,你是否認同這樣的觀點呢?說說你的想法吧!
回覆列表
既然說是家庭教育的失敗,那當然正確了,而且和賺多少錢也沒關係,很多人印象裡富二代都是一些被溺愛慣了的孩子,實際上家庭條件好的家長才有更多時間精力以及資源去教育孩子,條件差的家庭的教育更值得深思,條件差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在高考中獲得改變命運的機會,反而容易忽視孩子的想法與態度,更傾向於表現出冷漠嚴厲的一面,使孩子感受不到關愛。相比較而言,或許條件普通偏下一點的家庭中,孩子感受到的關愛越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