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5
回覆列表
  • 1 # 蘇北人在寧夏

    每年開年後,養魚人都喜歡預防性的殺下蟲,消消毒,這個方法大多數人認為是很有必要的,但也有人認為殺蟲還是要有蟲才殺,而且要到一定數量級才殺。

    1

    初步瞭解寄生蟲

    1.1檢查寄生蟲

    檢查寄生蟲對大多數人來說,無論是在裝置上,還是專業程度上,好多人都不能和幾十年如一日去研究一種寄生蟲的專家相比。比如說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孢子蟲,我們一線的技術服務人員又認識多少種呢?

    1 .2寄生蟲的繁殖速度

    現以錨頭鰠為例,它有兩個卵囊,裝有上千粒卵,假如魚體上有1條,它一天24h不斷地產卵,只要外界條件是在朝適合其生長的方向發展,產卵數呈幾何倍數不斷增加。因為當外界環境還不太適合其生長的時候,它都能繁殖生長,那麼當它的餌料豐富,水溫適合時,自然會更宜於其繁殖,數量級就會呈爆發式增長。

    1.3寄生蟲產生的危害

    考慮寄生蟲產生的危害,當寄生蟲數量少的時候,對魚來講當然是危害小。但如果發展到很多的時候,危害無疑是在增大。所以要殺蟲,應該最大程度上排除殺蟲藥的副作用因素,那自然應是在寄生蟲數量少,危害小的時候去殺。

    1.4 殺蟲的時機

    要消滅一條寄生蟲,肯定比殺滅成百上千的寄生蟲好對付。當寄生蟲還處於萌發階段,或是剛開始繁殖階段,我認為此時是殺蟲的好時機。比如平時好多人看到油菜花開,就會開始著手準備預防工作。大致也就是清明節左右,全國的溫差還是比較大的,只要達到15°這個水溫,使用大多數的殺蟲藥,還是比較安全的。

    2

    殺蟲後發生魚死亡的因素

    說到殺蟲藥的安全,這是好多人頭痛的問題, 一是受水溫的限制,二是受養殖品種的限制。另外就是殺蟲藥劑量的掌握,水體方量的計算精準,這些都是影響殺蟲安全的基本考慮要素。

    有時候,養殖戶會對賣藥的人說,蟲可以沒殺死,但千萬不能把魚殺死,特別是對一些養殖觀賞魚的人來說,因為它裡面的魚,一條就有可能價值成千上萬。那麼接下來就有問題了,誰也不想把魚殺死,也沒有用不該用的藥,就是按廠家說的劑量用的,那為什麼有時就偏偏把魚殺死了呢?

    其實殺蟲劑的溶劑、水體水溫、懸浮物等諸多因素都會造成影響,下次我們就來具體看看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殺蟲後魚的死亡。

    誰也不想把魚殺死,也沒有用不該用的藥,就是按廠家說的劑量用的,那為什麼有時就偏偏把魚殺死了呢?這裡和大家分析,幾個可能會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因素。

    2.1

    殺蟲藥不同的溶劑

    每種殺蟲藥是有不同的溶劑。比如說菊脂類的殺蟲藥,它的溶劑是苯,苯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擴散的大小就直接影響了用藥時計算水體的深淺。比如1個10m水深的水庫,苯在水體中只能擴散到1.8~2m水深,如果按2.5m去算水深,那變相地就在加量使用;再如同樣是這個水庫,用阿維菌素,也按1.8~2m去算水深,那可能用量不夠,因為阿維菌素有可能擴散到 2.5m水深。所以不同的藥在計算水深是不一樣的。

    2.2

    水體自身的因素

    (1)水體水溫

    大多數的藥在低溫用量要減少,這是為什麼呢?主要就是大多數藥在溫度低的時候溶解擴散慢,原來熱天1瓶用3畝的,到了秋冬季節就要用4畝。另外不同的溫度殺蟲藥的毒性是不一樣的,比如硫酸銅,熱天用量會少些,反而到了冬 天用量要適量加大,因為它的毒性在隨水溫降低在變弱。另外是水體的酸鹼度,殺蟲藥是有酸鹼性的,大家知道酸鹼要中和,所以酸性殺蟲藥在鹼性水體用量要加大,同理鹼性殺蟲藥在酸性水體用量也要加大,反之也是一樣的道理。

    (2)水體中的懸浮物

    主要是水體表面的油膜。當殺蟲藥施入水體中,至少要考慮到有一部分藥是被懸浮物吸附了,當然這部分藥就沒有接觸到魚或是進入魚體,那這部分藥是沒有發揮功能的,所以根據水體的透明度可以反應出懸浮物的多少,根據水體的透明度來酌情加減用藥量

    2.3

    水體面積的影響

    說到殺蟲,對水體的計算只能是儘量無限地接近真實值,如沒有準確水體面積資料的,建議可以配備一個測畝儀。當沒有辦法精確又怎麼辦呢?下面要說的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1)在使用藥時要考慮到取水的問題,當把藥倒入容器中時,就存在一個十分重要的選擇:是用表層水來稀釋,還是用底層水來稀釋?夏天,表層水溫高,如果是殺上層魚類,為了增加藥效,可以使用表層水,例如殺花白鰱的寄生蟲,完全可以這樣使用;如果想殺底層魚的寄生蟲,那這個時候就應取底層水,因為水溫低,水體因為密度的原因,可以下沉,可以增加藥物的靶效性。

    (2)在沒法準確計算水體時,可以用二分之一法或是四分之三法。二分之一法就是將藥分成兩等份,從上風口往下風口先用一半的藥使用一半的水面,觀察1~2個小時,沒問題再使用另一半的藥;四分之三法是將藥量的四分之三先在整個水面施藥,隨後觀察魚的情況,如果沒有問題,再將剩下的四分之一整個水面施藥。

    2.4

    水溫分層的影響

    每年都會聽到有人殺蟲把魚殺死的事,往往這樣的案例多發於長期一段時間的高溫,或是溫 度較低的時間段,還有就是溫度突變的時間段。2015年5到8月份,華中地區許多地方持續的乾旱,造成了很多魚塘泛塘。同時又有很漁民發現同樣是一口塘,水深一樣,和去年用藥的時間、計量都一樣,怎麼今年就把怎麼就把魚殺死了?許多賣藥的經銷商也是一頭霧水,還有為這個事賠了錢的。誘發死魚的因素眾多,如藥品本身質量、安全濃度、沒有潑灑均勻導致區域性濃度過高、稀釋不夠等, 但把這些所有不確定因素都排除掉之後,他們還有個共同“殺手”——水溫分層。

    為說清這個事,我們先來做個試驗,把兩桶水染成不同顏色,兩桶水溫相差15度以上。按順序輕輕地注入一透明的塑膠桶中,我們可以發現注入的順序不一樣,得到的水體混後的顏色深淺是不一樣的。其原理就是溫度不同水的密度是不一樣的,密度大的水會在重力的影響下往下滲透,而比重輕的水會往上對流。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水溫分層。水在3.98度時,密度最大。當變到0度結冰時,密度最小,平時一瓶礦泉水放在冰箱裡,結成冰體積會增大就是現成的例子。當水溫從3.98度往上升時,密度又在不斷減少,以至於到100度時沸騰變成水蒸汽。

    (1)長時間高溫容易引發的殺蟲安全事故。

    如果一個地方持續大晴天,晚上受暖溼氣流的影響,表層水降溫的幅度減弱,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持續的晴天就會拉大養殖水體上下層水溫的差異。表層水水溫高,低層水水溫低,一旦達到了臨界點就會產生水溫分層。此時上下水體沒有對流,如果水溫分層在1米,那麼按2米水深算的用藥量,實際使用的水深不到2米,用藥量加大了,死魚的風險產生了。在夏天我時不時會接到這樣的電話,為什麼使用了殺蟲藥,專死花白鰱,而底層魚不死,就很有可能是這個原因。

    (2)水溫過低引發的安全事故

    沒看準天氣驟然變化的時機,不要說殺蟲,就是吐點口水都有可能會死魚。這不是用藥的原因,還是長時間水溫分層沒有被打破,一旦底層水溫高過表層水溫,就會所引發水體對流。其原理也不難理解,那就是地球表面有地熱,且這個地熱溫度是相對衡定的,所以對於水深超過15米以上的大水庫,其底層水溫終年保持在17.5度,有些地方就用這個水庫的底層水,在壩下修建池塘養冷水魚。再如地下泉水、山洞水的水溫與地表水的水溫不一樣就是這個因素。在成都周邊有一些挖沙引起的沙坑,深大多10米以上,每年的11月份開始,在這些用作魚塘的沙坑裡就會陸陸續續開始泛塘死魚。很多人剛開始承包時,幾天之內死上萬斤魚,都會認為有人投毒,於是報警,當報的次數多了,警察都會給養殖戶解釋了。這種現象一旦到了第二年的2月份,溫差趨於穩定,發生的機率又很少了。

    (3)氣溫突變時期是高發期

    這是使用殺蟲藥最容易引發安全事故的高發時段。經驗豐富的魚藥經銷商,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下天氣預報,如果氣溫有驟降,那當天的殺蟲藥肯定是使用安全係數極高的,能解毒的先解毒。這裡的氣溫突變一是突然降低,二是突然升高。尤其是驟然降溫,再加上大風天氣,最容易引起水體對流,如果底層有大量沉積物,各種有毒有害物質上升至整個水體,消耗掉水體中的溶氧,此時發生泛塘死魚機率非常大。

    以上三種情況,處理的辦法就是打破水溫分層,如用一些機械裝置,如增氧機、微孔曝氣。 最為重要的還是平時把沉積於底層的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分解掉,提前做好預防,可以用芽孢菌種、底改片之類產品,個人建議,首選用芽孢桿菌,因為不僅能解決問題,關鍵還能變廢為寶,促進浮游生物生長,為花白鰱提供餌料,提高花白鰱產量

  • 2 # 愚漁娛

    每年開年後,養魚人都喜歡預防性的殺下蟲,消消毒,這個方法大多數人認為是很有必要的,但也有人認為殺蟲還是要有蟲才殺,而且要到一定數量級才殺。

    1

    初步瞭解寄生蟲

    1.1檢查寄生蟲

    檢查寄生蟲對大多數人來說,無論是在裝置上,還是專業程度上,好多人都不能和幾十年如一日去研究一種寄生蟲的專家相比。比如說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孢子蟲,我們一線的技術服務人員又認識多少種呢?

    1 .2寄生蟲的繁殖速度

    現以錨頭鰠為例,它有兩個卵囊,裝有上千粒卵,假如魚體上有1條,它一天24h不斷地產卵,只要外界條件是在朝適合其生長的方向發展,產卵數呈幾何倍數不斷增加。因為當外界環境還不太適合其生長的時候,它都能繁殖生長,那麼當它的餌料豐富,水溫適合時,自然會更宜於其繁殖,數量級就會呈爆發式增長。

    1.3寄生蟲產生的危害

    考慮寄生蟲產生的危害,當寄生蟲數量少的時候,對魚來講當然是危害小。但如果發展到很多的時候,危害無疑是在增大。所以要殺蟲,應該最大程度上排除殺蟲藥的副作用因素,那自然應是在寄生蟲數量少,危害小的時候去殺。

    1.4 殺蟲的時機

    要消滅一條寄生蟲,肯定比殺滅成百上千的寄生蟲好對付。當寄生蟲還處於萌發階段,或是剛開始繁殖階段,我認為此時是殺蟲的好時機。比如平時好多人看到油菜花開,就會開始著手準備預防工作。大致也就是清明節左右,全國的溫差還是比較大的,只要達到15°這個水溫,使用大多數的殺蟲藥,還是比較安全的。

    2

    殺蟲後發生魚死亡的因素

    說到殺蟲藥的安全,這是好多人頭痛的問題, 一是受水溫的限制,二是受養殖品種的限制。另外就是殺蟲藥劑量的掌握,水體方量的計算精準,這些都是影響殺蟲安全的基本考慮要素。

    有時候,養殖戶會對賣藥的人說,蟲可以沒殺死,但千萬不能把魚殺死,特別是對一些養殖觀賞魚的人來說,因為它裡面的魚,一條就有可能價值成千上萬。那麼接下來就有問題了,誰也不想把魚殺死,也沒有用不該用的藥,就是按廠家說的劑量用的,那為什麼有時就偏偏把魚殺死了呢?

    其實殺蟲劑的溶劑、水體水溫、懸浮物等諸多因素都會造成影響,下次我們就來具體看看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殺蟲後魚的死亡。

    誰也不想把魚殺死,也沒有用不該用的藥,就是按廠家說的劑量用的,那為什麼有時就偏偏把魚殺死了呢?這裡和大家分析,幾個可能會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因素。

    2.1

    殺蟲藥不同的溶劑

    每種殺蟲藥是有不同的溶劑。比如說菊脂類的殺蟲藥,它的溶劑是苯,苯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擴散的大小就直接影響了用藥時計算水體的深淺。比如1個10m水深的水庫,苯在水體中只能擴散到1.8~2m水深,如果按2.5m去算水深,那變相地就在加量使用;再如同樣是這個水庫,用阿維菌素,也按1.8~2m去算水深,那可能用量不夠,因為阿維菌素有可能擴散到 2.5m水深。所以不同的藥在計算水深是不一樣的。

    2.2

    水體自身的因素

    (1)水體水溫

    大多數的藥在低溫用量要減少,這是為什麼呢?主要就是大多數藥在溫度低的時候溶解擴散慢,原來熱天1瓶用3畝的,到了秋冬季節就要用4畝。另外不同的溫度殺蟲藥的毒性是不一樣的,比如硫酸銅,熱天用量會少些,反而到了冬 天用量要適量加大,因為它的毒性在隨水溫降低在變弱。另外是水體的酸鹼度,殺蟲藥是有酸鹼性的,大家知道酸鹼要中和,所以酸性殺蟲藥在鹼性水體用量要加大,同理鹼性殺蟲藥在酸性水體用量也要加大,反之也是一樣的道理。

    (2)水體中的懸浮物

    主要是水體表面的油膜。當殺蟲藥施入水體中,至少要考慮到有一部分藥是被懸浮物吸附了,當然這部分藥就沒有接觸到魚或是進入魚體,那這部分藥是沒有發揮功能的,所以根據水體的透明度可以反應出懸浮物的多少,根據水體的透明度來酌情加減用藥量

    2.3

    水體面積的影響

    說到殺蟲,對水體的計算只能是儘量無限地接近真實值,如沒有準確水體面積資料的,建議可以配備一個測畝儀。當沒有辦法精確又怎麼辦呢?下面要說的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1)在使用藥時要考慮到取水的問題,當把藥倒入容器中時,就存在一個十分重要的選擇:是用表層水來稀釋,還是用底層水來稀釋?夏天,表層水溫高,如果是殺上層魚類,為了增加藥效,可以使用表層水,例如殺花白鰱的寄生蟲,完全可以這樣使用;如果想殺底層魚的寄生蟲,那這個時候就應取底層水,因為水溫低,水體因為密度的原因,可以下沉,可以增加藥物的靶效性。

    (2)在沒法準確計算水體時,可以用二分之一法或是四分之三法。二分之一法就是將藥分成兩等份,從上風口往下風口先用一半的藥使用一半的水面,觀察1~2個小時,沒問題再使用另一半的藥;四分之三法是將藥量的四分之三先在整個水面施藥,隨後觀察魚的情況,如果沒有問題,再將剩下的四分之一整個水面施藥。

    2.4

    水溫分層的影響

    每年都會聽到有人殺蟲把魚殺死的事,往往這樣的案例多發於長期一段時間的高溫,或是溫 度較低的時間段,還有就是溫度突變的時間段。2015年5到8月份,華中地區許多地方持續的乾旱,造成了很多魚塘泛塘。同時又有很漁民發現同樣是一口塘,水深一樣,和去年用藥的時間、計量都一樣,怎麼今年就把怎麼就把魚殺死了?許多賣藥的經銷商也是一頭霧水,還有為這個事賠了錢的。誘發死魚的因素眾多,如藥品本身質量、安全濃度、沒有潑灑均勻導致區域性濃度過高、稀釋不夠等, 但把這些所有不確定因素都排除掉之後,他們還有個共同“殺手”——水溫分層。

    為說清這個事,我們先來做個試驗,把兩桶水染成不同顏色,兩桶水溫相差15度以上。按順序輕輕地注入一透明的塑膠桶中,我們可以發現注入的順序不一樣,得到的水體混後的顏色深淺是不一樣的。其原理就是溫度不同水的密度是不一樣的,密度大的水會在重力的影響下往下滲透,而比重輕的水會往上對流。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水溫分層。水在3.98度時,密度最大。當變到0度結冰時,密度最小,平時一瓶礦泉水放在冰箱裡,結成冰體積會增大就是現成的例子。當水溫從3.98度往上升時,密度又在不斷減少,以至於到100度時沸騰變成水蒸汽。

    (1)長時間高溫容易引發的殺蟲安全事故。

    如果一個地方持續大晴天,晚上受暖溼氣流的影響,表層水降溫的幅度減弱,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持續的晴天就會拉大養殖水體上下層水溫的差異。表層水水溫高,低層水水溫低,一旦達到了臨界點就會產生水溫分層。此時上下水體沒有對流,如果水溫分層在1米,那麼按2米水深算的用藥量,實際使用的水深不到2米,用藥量加大了,死魚的風險產生了。在夏天我時不時會接到這樣的電話,為什麼使用了殺蟲藥,專死花白鰱,而底層魚不死,就很有可能是這個原因。

    (2)水溫過低引發的安全事故

    沒看準天氣驟然變化的時機,不要說殺蟲,就是吐點口水都有可能會死魚。這不是用藥的原因,還是長時間水溫分層沒有被打破,一旦底層水溫高過表層水溫,就會所引發水體對流。其原理也不難理解,那就是地球表面有地熱,且這個地熱溫度是相對衡定的,所以對於水深超過15米以上的大水庫,其底層水溫終年保持在17.5度,有些地方就用這個水庫的底層水,在壩下修建池塘養冷水魚。再如地下泉水、山洞水的水溫與地表水的水溫不一樣就是這個因素。在成都周邊有一些挖沙引起的沙坑,深大多10米以上,每年的11月份開始,在這些用作魚塘的沙坑裡就會陸陸續續開始泛塘死魚。很多人剛開始承包時,幾天之內死上萬斤魚,都會認為有人投毒,於是報警,當報的次數多了,警察都會給養殖戶解釋了。這種現象一旦到了第二年的2月份,溫差趨於穩定,發生的機率又很少了。

    (3)氣溫突變時期是高發期

    這是使用殺蟲藥最容易引發安全事故的高發時段。經驗豐富的魚藥經銷商,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下天氣預報,如果氣溫有驟降,那當天的殺蟲藥肯定是使用安全係數極高的,能解毒的先解毒。這裡的氣溫突變一是突然降低,二是突然升高。尤其是驟然降溫,再加上大風天氣,最容易引起水體對流,如果底層有大量沉積物,各種有毒有害物質上升至整個水體,消耗掉水體中的溶氧,此時發生泛塘死魚機率非常大。

    以上三種情況,處理的辦法就是打破水溫分層,如用一些機械裝置,如增氧機、微孔曝氣。 最為重要的還是平時把沉積於底層的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分解掉,提前做好預防,可以用芽孢菌種、底改片之類產品,個人建議,首選用芽孢桿菌,因為不僅能解決問題,關鍵還能變廢為寶,促進浮游生物生長,為花白鰱提供餌料,提高花白鰱產量。

  • 3 # 我是懶楊楊

    首先要檢查是否有大量寄生蟲危害,如果有,才可以選擇殺蟲,如果沒有,不需殺蟲。如果確實有蟲要殺,先要做好魚塘改底工作,水質好,溶氧足,蟲害就少。然後使用殺蟲藥進行殺蟲,如果有蟲就專蟲專殺,沒蟲就普殺。殺蟲後給魚塘消毒,防治蟲害復發。還要及時肥水,增加藻類和浮游動物。那麼常見的寄生蟲有主要有小瓜蟲、隱鞭蟲、斜管蟲、粘孢子蟲等。

    1、小瓜蟲:主要寄生在魚類的面板、鰭、鰓、頭、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點狀,嚴重時魚體渾身可見小白點。魚類感染後不能覓食,加之繼發細菌、病毒感染,可造成大批魚死亡。

    2、隱鞭蟲:多寄生在鰓上,當大量寄生時,魚體表發黑,鰓絲紅腫,鰓和體表分泌大量粘液,破壞表皮組織,使魚呼吸困難,窒息死亡。

    3、斜管蟲:大量寄生於魚的鰓、面板和鼻腔內,大量寄生時刺激魚體體表和腮分泌大量黏液,體表形成蒼白色或淡蘭色的一層粘液層,鰓組織受到嚴重破壞,病魚呼吸困難,不久即死亡。

    4、粘孢子蟲:常出現在鯉、鯽魚面板上的,往往使全身佈滿白色點狀或塊狀孢囊,嚴重影響魚的生長髮育,甚至引起死亡。魚寄生蟲怎麼殺?

    1、小瓜蟲:它不耐高溫,28度以上會死亡,可以將水溫提高到30度。也可以用5%鹽水浸泡數天,或是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甲基藍溶液每天浸泡6小時。

    2、隱鞭蟲:全池遍灑硫酸銅或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

    3、斜管蟲:全池潑灑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

    4、粘孢子蟲:全池遍灑晶體敵百蟲。

  • 4 # 烏魚頭小哥

    殺蟲消毒是魚池必要的,而且要有定量級殺蟲。首先檢驗寄生蟲,在魚池的周圍及裝置上,寄生蟲卵防止繁殖。如果寄生蟲數量增大會對魚的危害值大,殺蟲要排除最大性殺蟲藥對魚的副作用,消滅寄生蟲在萌發初期對準下藥。比如在春季花開季節溫度剛升暖時著手預防下藥,水溫在15度常溫殺蟲,比較安全。殺蟲藥劑量要撐握,千萬不能殺死魚。

  • 5 # 鄉村石頭8

    魚池溫度在十七度至20度,在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候,晴天中午殺蟲最好。殺菌一般在殺蟲之前,這樣殺蟲效果更好。殺菌一般在於水質優劣程度而定,最好在半月一次含氯藥物殺菌.

    在中國具備養魚和種竹環境的地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養魚基面種竹的習慣。由於歷史的原因竹基魚塘也曾一度消失過。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竹子的綜合利用、竹筍又是深受群眾歡迎的食品,竹製工藝品和竹筍又可換取外匯,經濟效益提高,竹基魚塘在珠江三角洲及有的丘林山區就有恢復並進一步發展的趨勢。新鮮的嫩筍殼對直接投餵草食性魚類,而老的部分也可

  • 6 # 月影玫瑰

    1.

    小瓜蟲:它不耐高溫,28度以上會死亡,可以將水溫提高到30度。也可以用5%鹽水浸泡數天,或是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甲基藍溶液每天浸泡6小時。

    2.

    隱鞭蟲:全池遍灑硫酸銅或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

    3.

    斜管蟲:全池潑灑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

    4.

    粘孢子蟲:全池遍灑晶體敵百蟲。

  • 7 # 踏火逍遙說魚

    春季魚池怎樣殺蟲?

    春季是一個萬物甦醒的季節,經過一個冬天的洗禮之後,一到春季之後因氣溫回升這時所有的生物都會慢慢甦醒過來。對於養魚的朋友來說,春季也是一個比較難過的季節,因為水中各種微生物的甦醒,這時魚池中的魚患病的機率會大很多,那麼到春季之後,魚池中的魚要怎樣殺蟲呢?

    春季對有魚的魚池用藥來殺蟲幾乎是每一位養魚的朋友必不可以少的操作,因為這時不用藥來防魚病的話,只要溫度一高魚會出現各種問題,因此這時都會採取先發制敵的措施來用藥預防,至於怎樣用藥來殺蟲,踏火個人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起。

    選擇合適的時機:正常來說如是預防性的用藥來殺魚池中的寄生蟲,一般都是在水溫穩定在15度以上時就需要開始用藥殺蟲了,15度是一個分水嶺,水溫在15度以下時一般的魚類寄生蟲活力很低(小瓜蟲除外),但是當水溫高於15之後則水中的寄生蟲會快速繁殖起來,因此這時一定要先做好預防。另外在用藥時一定要選擇晴天的上午來用,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藥效,也能減少魚的應激。調好水:用藥之前一定要先將水質調好,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因水質好用藥之後可以減少藥物對魚的刺激,這樣可以減少魚的不適,降低用藥之後的風險。選擇合適的藥物和使用方法:正常來說如是預防性用藥殺蟲的話,則在水質沒問題的情況下先用一次氯製劑之後隔一天再用殺蟲藥物,這樣不僅可以殺滅水中的細菌,還能起到改善底部水質的作用,讓魚池底部的溶氧得到增加,這樣之後再用殺蟲藥物其殺蟲效果會更好些。

    用藥後要調水:我們在用藥殺蟲之後並不是用藥之後就可以不管,而是用過殺蟲藥之後隔3-5天左右要擇機用藥來培水,因用藥會將水中的生態平衡打破,因此這時要選擇用一些益生菌來重新建立水體的生態平衡。只有將水中的生態平衡維持好了之後,魚的健康才會有保障。

  • 8 # 農業陳堡主

    首先要檢查魚池是否有蟲害,沒病不要隨便亂下藥,容易導致魚受到傷害。預防性治療可以用消毒劑如二氧化氯,三氯異氰尿酸等。而且不同的寄生蟲所用的藥物也不一樣。比如小瓜蟲就不能用硫酸銅殺等。

  • 9 # 鄉村你鍾哥

    首先要檢查是否有大量寄生蟲危害,如果有,才可以選擇殺蟲,如果沒有,不需殺蟲。如果確實有蟲要殺,先要做好魚塘改底工作,水質好,溶氧足,蟲害就少。然後使用殺蟲藥進行殺蟲,如果有蟲就專蟲專殺,沒蟲就普殺。殺蟲後給魚塘消毒,防治蟲害復發。還要及時肥水,增加藻類和浮游動物。那麼常見的寄生蟲有主要有小瓜蟲、隱鞭蟲、斜管蟲、粘孢子蟲等。

    1、小瓜蟲:主要寄生在魚類的面板、鰭、鰓、頭、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點狀,嚴重時魚體渾身可見小白點。魚類感染後不能覓食,加之繼發細菌、病毒感染,可造成大批魚死亡。

    2、隱鞭蟲:多寄生在鰓上,當大量寄生時,魚體表發黑,鰓絲紅腫,鰓和體表分泌大量粘液,破壞表皮組織,使魚呼吸困難,窒息死亡。

    3、斜管蟲:大量寄生於魚的鰓、面板和鼻腔內,大量寄生時刺激魚體體表和腮分泌大量黏液,體表形成蒼白色或淡蘭色的一層粘液層,鰓組織受到嚴重破壞,病魚呼吸困難,不久即死亡。

    4、粘孢子蟲:常出現在鯉、鯽魚面板上的,往往使全身佈滿白色點狀或塊狀孢囊,嚴重影響魚的生長髮育,甚至引起死亡。魚寄生蟲怎麼殺?

    1、小瓜蟲:它不耐高溫,28度以上會死亡,可以將水溫提高到30度。也可以用5%鹽水浸泡數天,或是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甲基藍溶液每天浸泡6小時。

    2、隱鞭蟲:全池遍灑硫酸銅或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

    3、斜管蟲:全池潑灑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

    4、粘孢子蟲:全池遍灑晶體敵百蟲。

  • 10 # 管哥愛生活vlog

    代森銨屬有機硫製劑。純品為無色結晶,可溶於水。工業品為淡黃色液體,呈中性或弱鹼性,有臭雞蛋味。化學性質較穩定,但超過40℃的高溫以後易分解。代森銨防治病害主要是起保護作用,因藥液能滲入植物表皮,又兼有治療作用。對人畜低毒。主要劑型45%、50%代森銨水溶液。在水產中,可殺滅水中的車輪蟲,每200~250ml,稀釋後,可有效預防1畝/米的水體。

  • 11 # 林區小鑫

    一、寄生蟲病的流行現狀3、4月份,隨著氣溫和水溫的不斷上升,各種病原生物活動加強,容易使魚類感染各種疾病,尤其是指環蟲、車輪蟲、錨頭蚤等寄生蟲病。寄生蟲的大面積爆發,不僅對當前的養殖造成不良影響,而且會造成鰓部受損,體質下降,導致5-6月份爛鰓、出血等疾病高發,嚴重影響到草魚的存活率。

    二、寄生蟲對養殖的危害

    1、魚生長受到影響受寄生蟲侵襲,魚體難受,吃食不歡,躁動不安;寄生蟲吸收魚體營養,導致魚體消瘦。

    2、破壞鰓絲、體表等造成組織損傷呼吸功能受阻,嚴重可造成死亡;免疫力下降;繼發性細菌、真菌感染(爛鰓、赤皮、水黴等)。

    3、用藥影響水質穩定使用殺蟲藥後引起藻類的死亡,水質波動大。

    三、春季寄生蟲容易爆發的原因

    1、溫度天氣變暖,水溫上升,休眠的蟲卵開始復甦。

    2、天氣不穩定,早晚溫差大水層對流帶起底泥(底泥是車輪蟲、指環蟲卵休眠的溫床)中的蟲卵進入水體;大溫差成為某些寄生蟲的競爭優勢,車輪蟲一旦孵化,1—30℃的反覆變化不會影響其生長繁殖;魚應激大,體質下降,易感染寄生蟲、細菌等病原。

    3、糞肥早春育肥時下過量糞肥,未經發酵完全的糞肥帶有很多寄生蟲卵。

    4、懸浮有機質水體對流,水體有機絮團增多,給寄生蟲寄生提供了營養居所。

    四、常見寄生蟲車輪蟲指環蟲小瓜蟲錨頭蚤

    五、殺蟲時機1、第一次殺蟲時機3月中後旬至清明前後,水溫18-20℃,持續晴天3天就可以進行第一次殺蟲了。第一次殺蟲建議使用敵百蟲(鱖魚、白鯧、加州鱸、叉尾和大口鯰等無鱗魚、蝦、蟹禁用)或辛硫磷+硫酸銅。

    2、第二次殺蟲時機如果是殺指環蟲,水溫小於20度,第一次殺蟲後間隔7天進行第二次殺蟲;水溫高於22 ℃時,間隔3天進行第二次殺蟲;如果是殺車輪蟲,間隔一天進行第二次殺蟲(指環蟲在水溫22~26℃時,3天即可孵出幼蟲;車輪蟲的繁殖週期僅為24小時)。第二次殺蟲建議使用阿維菌素或阿維菌素。第二次殺蟲後的第二天,用海聯科聚維酮碘全池消毒,以防繼發性細菌感染。

    3、後續殺蟲連續陰雨天后,天氣轉晴時,要補殺一次蟲;定期鏡檢,發現寄生蟲後及時處理。

    六、注意事項1、不同水質情況下,殺蟲前後的處理渾濁、有機質多的水:先用海聯科3202或3212(濁水清)淨水再殺蟲;寡清瘦水:殺蟲前先肥水,使透明度達到25cm左右;如果殺蟲前不肥水,殺蟲後要用海聯科3201解毒。

    2、不論什麼水質條件,殺蟲後,都要先淨水再肥水殺蟲後第2天下午,使用海聯科3202或3212(濁水清)淨水;第3天上午使用海聯科3101+海聯科藻源素+海聯科磷速補肥水。3、準確計算水體體積春季池塘水淺,水質清瘦,藥物毒性與風險較大,因此水體準確計算尤為重要!水深超過2米,按2米計算。

    4、殺蟲前後增氧機的使用殺蟲前連續2個晴天中午開增氧機2小時以上;下殺蟲藥後,開啟增氧機2小時以上;用藥後觀察,如有異常浮頭、不安等現象,要及時進行增氧、加註新水等措施。

  • 12 # 川蜀彭二哥

    1.

    小瓜蟲:它不耐高溫,28度以上會死亡,可以將水溫提高到30度。也可以用5%鹽水浸泡數天,或是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甲基藍溶液每天浸泡6小時。

    2.

    隱鞭蟲:全池遍灑硫酸銅或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

    3.

    斜管蟲:全池潑灑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

    4.

    粘孢子蟲:全池遍灑晶體敵百蟲。

  • 13 # 濮陽楊丫丫

    春季如何進行殺蟲殺蟲的時機很重要,養殖戶一般會根據水溫情況來確定是否殺蟲,這個思路是正確的,因為合適水溫是寄生蟲孵化的必要條件(孵化後,殺蟲效率高)。據研究,當水溫達到15℃時,就可檢測到少量寄生蟲,當水溫升高到18℃以上時,寄生蟲的數量顯著增加。除了溫度之外,另一個需考慮的因素就是天氣,至少連續幾個晴雨交替後再考慮殺蟲,因為,晴雨交替能使水體劇烈交換,將池塘底部更多數量寄生蟲卵攪入水體,促進孵化,有利於提高殺蟲效率。建議殺蟲方案:1、當水溫達到20℃以上,天氣晴穩後,使用“硫酸銅+【速剎先】(敵百蟲)+硫酸亞鐵”,對池塘所有的寄生蟲進行普殺。2、第一次殺蟲後間隔3-5天,可根據天氣情況(如連續陰雨天后轉晴)或鏡檢情況,再補殺一次,以殺蠕蟲,如指環蟲、三代蟲為主。三、春季殺蟲的注意事項1、 增氧機的配合使用:A、首先殺蟲前兩天,中午開啟增氧機2小時攪動水體,將底部寄生蟲卵攪動水體的中上層,促進孵化。潑灑殺蟲藥後,開啟增氧機1小時,促進藥物混合均勻,防止區域性藥物中毒。B、 殺蟲後,注意觀察魚是否出現浮頭、跳躍、狂遊等中毒現象,如有,需及時開增氧機、衝新水。2、 水質要求和處理:A、清瘦水和渾濁水不建議殺蟲,兩種水質,魚體質都弱。其中瘦水殺蟲對魚刺激大,危險性高;渾濁水的懸浮有機物還會吸附藥物,影響殺蟲效果。B、 殺蟲後,如需肥水,建議先使用【速效解毒靈】淨水,去除毒素,然後使用【三效肥水王】+磷肥+【利水素】肥水。3、 殺蟲期間體質護理:大多數養殖戶不重視春季的池塘管理,導致魚的體質遲遲沒有得以恢復,所以在殺蟲期間最好使用【腸立健】

  • 14 # 小張視野

    首先要檢查是否有大量寄生蟲危害,如果有,才可以選擇殺蟲,如果沒有,不需殺蟲。如果確實有蟲要殺,先要做好魚塘改底工作,水質好,溶氧足,蟲害就少。然後使用殺蟲藥進行殺蟲,如果有蟲就專蟲專殺,沒蟲就普殺。殺蟲後給魚塘消毒,防治蟲害復發。還要及時肥水,增加藻類和浮游動物。

    一、魚常見的寄生蟲有哪些?

    主要有小瓜蟲、隱鞭蟲、斜管蟲、粘孢子蟲等。

    1、小瓜蟲:主要寄生在魚類的面板、鰭、鰓、頭、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點狀,嚴重時魚體渾身可見小白點。魚類感染後不能覓食,加之繼發細菌、病毒感染,可造成大批魚死亡。

    2、隱鞭蟲:多寄生在鰓上,當大量寄生時,魚體表發黑,鰓絲紅腫,鰓和體表分泌大量粘液,破壞表皮組織,使魚呼吸困難,窒息死亡。

    3、斜管蟲:大量寄生於魚的鰓、面板和鼻腔內,大量寄生時刺激魚體體表和腮分泌大量黏液,體表形成蒼白色或淡蘭色的一層粘液層,鰓組織受到嚴重破壞,病魚呼吸困難,不久即死亡。

    4、粘孢子蟲:常出現在鯉、鯽魚面板上的,往往使全身佈滿白色點狀或塊狀孢囊,嚴重影響魚的生長髮育,甚至引起死亡。

    二、魚寄生蟲怎麼殺?

    1、小瓜蟲:它不耐高溫,28度以上會死亡,可以將水溫提高到30度。也可以用5%鹽水浸泡數天,或是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甲基藍溶液每天浸泡6小時。

    2、隱鞭蟲:全池遍灑硫酸銅或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

    3、斜管蟲:全池潑灑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

    4、粘孢子蟲:全池遍灑晶體敵百蟲。

  • 15 # 海參姐

    每年開春,養魚人都喜歡預防性的殺下蟲,消消毒,這個方法大多數人認為是很有必要的,但也有人認為殺蟲還是要有蟲才殺,而且要到一定數量級才殺。

        殺蟲,不應只考慮殺滅魚體上的寄生蟲,還應同時考慮殺滅水體中存在的寄生蟲和幼蟲。需防止只進行個別魚體單獨藥浴殺蟲,忽略水體中的蟲體殺滅工作的行為。否則,很容易出現常殺常有的情況。根據具體的情況使用較為成熟的殺蟲藥品進行殺滅工作。如:溴氰菊酯、伊維菌素、敵百蟲溶液等。

        魚池潑藥殺蟲藥劑要視水體的肥瘦、天氣、水溫、魚群活動情況安排。天氣正常,水溫升至18°—20°時(低溫殺蟲效果減弱),魚群無明顯異常可在下午3—4時潑灑藥水;如果下暴雨,氣壓低,水溫過低,缺氧浮頭和魚群有非因寄生蟲引發的異常情況則不能殺蟲,否則會惡化水體環境和加重魚病,造成損失。殺蟲時應特別注意觀察魚的表現,如出現狂遊、抖動、貼邊、浮頭等異常情況,應立即換水50%,再進行觀察。消毒殺蟲時一定要記得爆氧。

  • 16 # 農婦敏姑娘

    大家好,我是敏姑娘春季殺蟲的時機很重要,養殖戶一般會根據水溫情況來確定是否殺蟲,這個思路是正確的,因為合適水溫是寄生蟲孵化的必要條件(孵化後,殺蟲效率高)。據研究,當水溫達到15℃時,就可檢測到少量寄生蟲,當水溫升高到18℃以上時,寄生蟲的數量顯著增加。除了溫度之外,另一個需考慮的因素就是天氣,至少連續幾個晴雨交替後再考慮殺蟲,因為,晴雨交替能使水體劇烈交換,將池塘底部更多數量寄生蟲卵攪入水體,促進孵化,有利於提高殺蟲效率。建議殺蟲方案:1、當水溫達到20℃以上,天氣晴穩後,使用“硫酸銅+【速剎先】(敵百蟲)+硫酸亞鐵”,對池塘所有的寄生蟲進行普殺。2、第一次殺蟲後間隔3-5天,可根據天氣情況(如連續陰雨天后轉晴)或鏡檢情況,再補殺一次,以殺蠕蟲,如指環蟲、三代蟲為主。三、春季殺蟲的注意事項1、 增氧機的配合使用:A、首先殺蟲前兩天,中午開啟增氧機2小時攪動水體,將底部寄生蟲卵攪動水體的中上層,促進孵化。潑灑殺蟲藥後,開啟增氧機1小時,促進藥物混合均勻,防止區域性藥物中毒。B、 殺蟲後,注意觀察魚是否出現浮頭、跳躍、狂遊等中毒現象,如有,需及時開增氧機、衝新水。2、 水質要求和處理:A、清瘦水和渾濁水不建議殺蟲,兩種水質,魚體質都弱。其中瘦水殺蟲對魚刺激大,危險性高;渾濁水的懸浮有機物還會吸附藥物,影響殺蟲效果。B、 殺蟲後,如需肥水,建議先使用【速效解毒靈】淨水,去除毒素,然後使用【三效肥水王】+磷肥+【利水素】肥水。3、 殺蟲期間體質護理:大多數養殖戶不重視春季的池塘管理,導致魚的體質遲遲沒有得以恢復,所以在殺蟲期間最好使用【腸立健】+【魚寶康】保肝護腸,增強魚體質。

  • 17 # 尋常路小哥

    春季如何進行殺蟲殺蟲的時機很重要,養殖戶一般會根據水溫情況來確定是否殺蟲,這個思路是正確的,因為合適水溫是寄生蟲孵化的必要條件(孵化後,殺蟲效率高)。據研究,當水溫達到15℃時,就可檢測到少量寄生蟲,當水溫升高到18℃以上時,寄生蟲的數量顯著增加。除了溫度之外,另一個需考慮的因素就是天氣,至少連續幾個晴雨交替後再考慮殺蟲,因為,晴雨交替能使水體劇烈交換,將池塘底部更多數量寄生蟲卵攪入水體,促進孵化,有利於提高殺蟲效率。建議殺蟲方案:1、當水溫達到20℃以上,天氣晴穩後,使用“硫酸銅+【速剎先】(敵百蟲)+硫酸亞鐵”,對池塘所有的寄生蟲進行普殺。2、第一次殺蟲後間隔3-5天,可根據天氣情況(如連續陰雨天后轉晴)或鏡檢情況,再補殺一次,以殺蠕蟲,如指環蟲、三代蟲為主。三、春季殺蟲的注意事項1、 增氧機的配合使用:A、首先殺蟲前兩天,中午開啟增氧機2小時攪動水體,將底部寄生蟲卵攪動水體的中上層,促進孵化。潑灑殺蟲藥後,開啟增氧機1小時,促進藥物混合均勻,防止區域性藥物中毒。B、 殺蟲後,注意觀察魚是否出現浮頭、跳躍、狂遊等中毒現象,如有,需及時開增氧機、衝新水。2、 水質要求和處理:A、清瘦水和渾濁水不建議殺蟲,兩種水質,魚體質都弱。其中瘦水殺蟲對魚刺激大,危險性高;渾濁水的懸浮有機物還會吸附藥物,影響殺蟲效果。B、 殺蟲後,如需肥水,建議先使用【速效解毒靈】淨水,去除毒素,然後使用【三效肥水王】+磷肥+【利水素】肥水。3、 殺蟲期間體質護理:大多數養殖戶不重視春季的池塘管理,導致魚的體質遲遲沒有得以恢復,所以在殺蟲期間最好使用【腸立健】+【魚寶康】保肝護腸,增強魚體質。

  • 18 # 呆呆不呆

    春季易發寄生蟲,我們傳統的想法非常簡單——用藥物殺絕。可是慢慢發現,用的藥越多,寄生蟲卻越來越難殺了,這個主要是因為,用的藥多了,寄生蟲對藥物耐受性也會越來越高,然後我們對傳統殺蟲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結果就是殺蟲藥的毒性越來越強,殺到最後,蟲雖然死了,但是魚也差不多了!

    那麼,傳統藥物真的能夠將寄生蟲趕盡殺絕嗎?即使能夠暫時殺死,還會不會再捲土重來?殺蟲的同時,會不會傷到魚或者直接殺死魚?

    說到水裡的寄生蟲大家可能很難直接感受,但大家對困擾我們千百年的蒼蠅和蚊子,肯定是有切身體會的;人類幾千年的智慧積累,蒼蠅和蚊子都沒有被消滅,何談使用一點點的殺蟲藥就將水裡寄生蟲殺乾淨呢?

    歸根結底,不論是蒼蠅蚊子,還是水體的寄生蟲,都有自己的保護機制,所以殺蟲藥只能夠殺死一小部分的寄生蟲;

    再者,水產養殖上的殺蟲藥多是高毒性、高滲透性的農藥、重金屬等,而且效果越好其危害性越大;在使用傳統殺蟲藥物後,會給魚帶來以下傷害:不吃食、溜邊、黑身、抽搐、嚴重時直接死亡。

    細心點的養殖戶會發現使用毒性強的傳統殺蟲藥後,解剖魚體會發現肝胰臟周邊有變白或者變黃的跡象,這是因為藥物毒性超出了肝胰臟的解毒能力。而且還會引發肝胰臟病變和脂肪沉積。可想而知,長期性的殺蟲會給肝胰臟帶來嚴重損傷,影響動物的健康和生長效能,更不用說食品安全問題。

    還有一些殺蟲藥,像硫酸銅、硫酸鋅等使用後,會引發塘口轉水、倒藻等。造成水體缺氧,給水產動物雪上加霜,嚴重時,誘發大量死亡。

    傳統殺蟲劑使用後,除了滿足我們殺蟲的心理外,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實質性的效益,反而是傷害。血淋淋的現實(大量死魚),一次又一次地給傳統殺蟲思想敲響了喪鐘。作為養殖戶,需要從養殖效益出發,跳出傳統殺蟲思想的束縛,多接觸些科學的養殖理念,才是最重要的。

    前面說了那麼多殺蟲劑的危害,實際養殖過程當中水體可能沒有寄生蟲;當我們的魚長了寄生蟲之後,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是不是水產寄生蟲就沒法處理或者不用處理了呢?

    當然不是,寄生蟲會影響到魚體健康和生長效能,需要做處理,我們可以選擇安全,合法內服驅蟲的中草藥產品去代替傳統的殺蟲藥,根據不同季節,不同的寄生蟲,容易滋生的時間節點進行提前防治,只要讓寄生蟲不能寄生在魚體,寄生蟲在水體裡面是不會有多大危害的。

  • 19 # 微幫哥

    而且魚塘低深度也決定了生石灰的用量便用方洗與用量生石灰清可分幹法清塘與水清塘具體用量為幹法清塘為70—80千克/畝帶水清塘為100—150千克/畝在養殖過程中消毒殺蟲的

  • 20 # 新漁兄弟

    你好,按照我們閩東大黃魚養殖方式來說,春季魚池消毒殺蟲首先是先清洗魚池沖刷乾淨後使用漂白粉進行消毒,潑上以後放置一個小時左右在沖洗乾淨,接著使用高錳酸鉀在潑一遍魚池殺菌放置半個小時左右在沖刷乾淨。最後注入清水如果魚兒身上長蟲按照比例潑入福爾馬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項羽與秦朝作戰時,曾經不可一世的秦軍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