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鄰居的老太太非常強勢,教育完自己的兒子還想教育自己的孫子,孩子媽媽攔著,還說孩子媽媽不會教育孩子,碰見這樣的強勢婆婆該如何應對?
10
回覆列表
  • 1 # 銀河系觀察員

    所謂強勢都是在弱勢的比較之下產生的。

    就算孩子媽媽逞一時的最快反駁了婆婆,以後這樣的事情還會發生。強勢是一種自負的性格,改不了。

    如何從根本上切斷婆婆對兒媳教育方式的強勢的指責?那就是當媽媽的要自己教育好自己的小孩,試想一下,孩子的生活起居都被自己的媽媽照顧的很好,婆婆無從插手,她還有什麼理由指責兒媳的教育方式?如果婆婆還是無理取鬧,孩子媽媽就可以嚴肅的告訴婆婆,我的孩子我自己帶,生活起居也沒讓您幫忙,教育問題就不勞煩您費心了,您管教您的兒子,我管教我的兒子,這樣大家都清淨。

    如果孩子媽媽把孩子給婆婆帶,還不允許婆婆教育,那說不過去。所以,想自己在強勢的人那裡過得上峰,就要比那個人做的更好更強。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面對強勢的婆婆,你應該比她更加大方得體,用你的氣場十足去碾壓她的氣勢洶洶。因為,你說什麼話反駁她,都有可能會被她抓住發洩情緒,即使是你說得在理,她也會說你不該和她頂嘴。所以,你的言語要穩、準、精,行動力要強,不需要跟她懟來懟去,丟了份兒不說,還累得很。

    她一個老年人,養成了習慣喜歡指指點點,由她說好了,你的孩子自己該怎麼教育就怎麼教育。找個時間,就你和她,一壺茶,幾塊點心。你娓娓道來,不需要太多,句句都落在她心裡。氣定神閒,就可以。

    你要知道,強勢的婆婆最怕的就是棉裡帶針的性子,她越潑辣,你越是穩中有升,她根本就拿你沒有任何辦法。

    記住:不要和婆婆吵架,最後你永遠也贏不了!

  • 3 # 丁媽親子時光

    任何語言上的勝利都不是勝利,遇到強勢的婆婆,和她進行口舌之爭是最不明智的選擇。行動勝於語言。

    和婆婆分開生活

    畢竟兩代人生活在一因為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育兒理念、為人處世等各方面有很大差異。這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分開生活,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不一起生活,產生的交集也就比較少,婆婆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機會說兒媳婦了。

    兒媳婦加強學習、提升自己

    婆婆說兒媳婦,兒媳婦生氣的同時也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例如,有的兒媳婦比較懶,不給孩子做飯經常外邊吃飯,這樣不但不衛生,同時調料多、油多口味重,或者不做飯給孩子買零食吃等。

    所以,兒媳婦需要不斷學習成長,用最實際的行動力來證明自己。

  • 4 # 米嫂拉米嫂

    首先說明,婆婆這樣說,可能也有一定的道理,為什麼要反駁呢,可以首先聽一聽她說的有沒有道理,如果有道理就應該聽,即使沒有道理,那也是想把孩子教育好,出發點都是好的,也都是共同的,因為時代的問題,可能有分歧,但沒有必要產生矛盾,反駁也有點強烈了,畢竟這不是打仗和鬥爭,也可以委婉的說明下原因,溝通是最好的融化劑,家庭和睦是需要多溝通理解的,尤其是婆媳關係,是天下的老問題,但並不一定是個無法解決的問題,一個家庭,如果婆媳關係能夠處好,是家庭和睦的基礎,人常說,家和萬事興,而如果關係處不好,會帶來很多矛盾,不但影響大家,也和你影響小家,更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也會對孩子以後的家庭生活或是性格帶來影響,這不是聳人聽聞,試想我們每個人是否也能感覺到自己從小到大家裡的一些事情都自己的影響,就會明白這個道理了。最後祝大家家庭和睦,多理解,多溝通,多擔待,少抱怨。一起努力奔小康。

  • 5 # 凌兒媽媽

    遇到強勢的婆婆,做媳婦的想必也相當頭痛,既不能吵,講道理又不一定聽得下去。那麼只能以靜制動。

    一、不管婆婆說什麼都不要放在心裡,她說她的,你該怎樣教育還是怎樣教育,畢竟孩子是自己的。這樣婆婆再強勢也發不出力啊,不管她怎麼說都象一拳打在棉花上,因為你不為所動,也不吵不鬧啊。

    二、自己把孩子教育得倍兒棒,讓婆婆看看你會不會教孩子。所以前提是做媳婦要努力學習,讓婆婆對你無話可說,不得不認同你的教育方式。

    三、實在是不能愉快相處的話只能分開居住。婆媳關係歷來都是一道難解的題,住在一起矛盾就多,分開住的話偶爾走動起來反而熱絡了,感情好了。

  • 6 # 多大點的點點滴滴滴滴滴

    這還不好反駁?就這種層次的婆婆太好解決了,直接反問她:“你會教育孩子,怎麼教出你兒子這樣的?你自己都看不慣你兒子還說他,別把我兒子也教壞了!”她再囉嗦就說:“我的兒子是我十月懷胎生的,我身上的肉,我愛怎麼教是我的事,跟你有什麼關係?你想教育孩子去教育你自己孩子去,你沒權利干涉我!”最好是把她氣走,別在這個家中出現

  • 7 # 思齊來了

    任何語言上的勝利都不是勝利,遇到強勢的婆婆,和她進行口舌之爭是最不明智的選擇。行動勝於語言。互相體諒才是最終解決辦法,只要最終落腳點在自己的兒子(丈夫)和孫子(兒子)身上就有共同語言。

  • 8 # 睿心媽媽

    遇上這種情況,我覺得當媽媽的不應該第一反應是反駁婆婆,而應該是冷靜的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會教孩子。如果是,還要仔細想一想自己是哪些方面沒把孩子教好。是自己沒有做到以身作則嗎?是因為自己太情緒化了嗎?還是因為自己是攀比的媽媽嗎?找準原因之後,要注意改正。

    第二,如果自己的教育方法對 ,這是因為自己新式的教育方法與婆婆的陳舊的教育方法相牴觸,她認為自己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如果自己直接反駁婆婆,會加劇家庭戰爭的爆發。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讓你的老公出面,去向婆婆說明現在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應該是怎樣的。消除婆婆對自己的錯誤的評價。

    第三,值得肯定的一點是,婆婆也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和婆婆開誠佈公的說明自己的觀點,表示自己對婆婆重視教育孫兒的感謝。然後心平氣和的和婆婆探討教育孫子的方法,以表示對婆婆的尊重。這樣她就不會那樣強勢了。

    總之,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如果硬要爭個輸贏,那表面上贏了,其實暗地裡也是輸了。所以要採取一種溫和的中庸之道來解決家庭矛盾,那才是上上之策。

  • 9 # 猴子豬麻麻

    說一下我的經歷。五一帶寶寶回湖北,由於飲食方面的原因,公公帶寶寶出去,讓寶寶吃別人孩子的飯,那寶寶感冒咳嗽的。結果第二天,寶寶感冒了,第三天發燒。

    湖北天氣,那段時間大人早上一件長袖不冷,寶寶長袖加馬甲。那天早上,寶寶發燒,教熱,我給孩子只傳一件長袖衣服。公公看到,就說,給孩子多加件衣服,孩子生病發燒,給孩子穿這麼一點點衣服,冷的。

    我說不用,公公直接來句,你會不會帶孩子。當時好想來句,我不會帶娃,誰幫我帶,孩子出生後現在①歲多,不是我帶的是誰帶。而且一歲前,沒生過病。但我始終沒說。

    然後我說,孩子發燒需要散熱,不能捂著。公公發火了說,我懂個屁。然後我說,要不要給你看文章,後面我就抱孩子走開了。

    老公起床他看見,直接和我老公說我不會帶娃。然後我老公說我的方法是對的,哈哈。

    帶孩子和教孩子都是一樣的,讓你婆婆看看怎麼科學育兒。

  • 10 # 為你踮起腳尖

    我婆婆是個強勢的人,任何事情都想以她為中心,並且她認為自己什麼都對,幸虧我家孩子是我們自己帶,所以育兒理念不同的衝突不是太多,偶爾婆婆說教,我會微笑置之。但是如果能夠一針見血指出她的不對的機會,我不會錯過,這樣做會讓婆婆覺得你比她在這方面厲害,進而減少說教你的次數。

    不用反駁,爭個面紅耳赤其實沒用,傷了面子,傷了感情。其實無傷大雅的事,隨她說吧,畢竟她是長輩。遇到原則性的問題,要找準時機,寸步不讓。

  • 11 #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遇到這種情況,當媳婦的完全沒必要跟老太太爭執,因為言語上的勝利也解決不了任何的實際問題。首先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是不是真的給孩子教育好了,不然怎麼會讓婆婆捉住把柄說三道四。然後態度上不要跟婆婆撕破臉皮,一家人,畢竟都是為了孩子,家和才能萬事興。最後,原則性問題一定不能退讓,除此之外,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12 # 大小羊妞成長記

    先說一個反面例子,是我的親身經歷。

    大寶三歲左右的時候,奶奶幫忙帶了四個月。我忙完事情回到老家,接手帶寶寶的任務。關於給寶寶夜裡把尿的事情,我和孩子奶奶觀點完全不同。

    奶奶認為,夜裡一定要定時給寶寶把尿。原因是尿在床上很臭,還有祖祖輩輩都是這樣做。

    我卻是給寶寶準備了幾個隔尿墊,等到寶寶尿急憋醒了叫我,我才帶她去尿尿;如果尿床了,我就給她換衣服換隔尿墊。原因是不想打攪寶寶睡眠,當然自己懶也是原因(捂臉)。

    那一天在餐桌上,婆婆又為這個事情嘮叨了兩句,是規勸的口吻,我卻是煩了,硬生生頂了一句:“您每天夜裡都把尿孩子就從來沒有把床尿溼過嗎?”當時把老人家噎得夠嗆。

    後來我仔細一琢磨,孩子奶奶夜夜辛苦,到了還落了一個埋怨,這樣不對哦。又不是什麼原則上的事情,破壞了家庭關係劃不著。於是,飯後我給婆婆倒了一杯茶,表達了歉意。

    你看,硬碰硬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的。特別是老人家認準了的道理,你耐心地勸都勸不過來的,更別說態度強硬地反駁了。

    還有一件事情鬧得特別兇,不僅孩子的奶奶,就連我先生的爺爺奶奶都出動了,說我太較真。

    那是大寶上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為寫作業的事情,跟我較上勁了。孩子那天抄寫的作業稍微有點多,她面對作業時是一副很煩躁的樣子,寫起來當然就歪歪扭扭不合格了。

    之前我就給他打了預防針,不好好完成作業是不能上2樓進咱們的房間睡覺的。所以我把二樓客廳的門給鎖了,任憑大寶在門外敲門、哭鬧、乞求,我自巍然不動(確實有點心狠哈)。

    後來老人家們,都和大寶一起站在門口,軟硬兼施,太爺爺甚至拍起門來,大聲嚷嚷著說孩子不是這樣教的!這下給我激動的。我猛地開啟大門,一字一頓地說:“我現在放她進來,可以!但是從今往後我再不管她,你們來對她負責!這樣可以嗎?!”

    狠話一放,長輩們再沒有話說;大寶沒有我的允許也不敢進來。就這樣,門開著,老老小小几個人,最終卻是怏怏地下了樓。

    據說,大寶在老奶奶的腳邊蜷縮了一夜,第二天六點不到就起床了。我自己心裡空落落地過了一夜。

    事後長輩們都沒有和我計較,沒有怪我。他們心裡並不贊成我的做法,但他們心裡很清楚,我才是孩子真正的責任人。

    家務事真的很難處理呀。但我始終認為,和為貴。自己的孩子自己好好教養吧,別人說什麼真的不重要,他們也不會為你的孩子負責的。

    育兒路上挫折多多,羊妞媽媽與你同行。

  • 13 # 媽媽密斯

    老人家喜歡教育子女教育孫子是正常的,一般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只是他們教育的方式方法不適用於時下的環境,再者就是說出來的話讓人不喜歡聽罷了。這種情況下,做兒媳的肯定不能硬碰硬的頂著上,那樣的話家庭戰爭一觸即發。不想讓自己孩子“受教育”,就暫時先找個理由把孩子帶離現場為好,回頭再找機會跟婆婆聊一聊教育孩子的事。

    聊的時候首先認可婆婆的觀點,然後提出自己的看法,並拿出事實論據以及專家觀點,讓它們來佐證自己的看法,有理有利有節的擺事實講道理,也會讓婆婆無從反駁。

    與此同時,同化老公,給他灌輸自己的育兒理念,讓他也多學習一些育兒知識,認識到婆婆的那一套已經不適用了,孩子是自己的,讓婆婆不要越俎代庖的教育孩子。

  • 14 # 小谷育兒

    與一個強勢婆婆相處,最好不要硬碰碰,不要頂嘴,也不要作積極或消極反抗。而應該先冷靜下來,想想強勢婆婆的內心需求。

    強勢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許多事都有自己的見解,而且一定要讓別人按照她的方式執行。如果有人反對,會發生什麼呢?她會感覺你在反對我這個人,在否定我這個人,她會比任何人都憤怒。

    這樣的人,要麼平時沒什麼地方表達意見,要麼平時表達意見慣了。

    無論哪一種,都在告訴別人:我需要這個家的話語權。

    所以,面對這樣的婆婆,最好謙卑一些,打從心底地去尊敬她。當她感受到媳婦或其他家人的尊敬的時候,她會很自然地柔和下來。這時候,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婆婆教育兒子和孫子,其實是希望兒子和孫子都有更美好的性格和未來。這一點,和媳婦的心願是一樣的。媳婦可以從這一點出發,在心平氣和的時候多和婆婆聊聊天。說說現在流行的育兒觀念,科學的育兒觀念。拉拉家常,聊聊八卦,順便說說你希望她的孫子變成什麼樣。

    老人家有時候很固執,有時候也會服老的。

  • 15 # 嘟嘟寶貝

    婆婆說自己不會教育孩子,不要為了反駁而反駁,可以有理有據的和婆婆好好說,但態度要堅定。

    一,婆婆可以教育孩子,但是以爸爸媽媽為主。

    因為孩子是爸爸媽媽的,雖然爺爺奶奶的孫子,但教育還是以爸爸媽媽為主。如果爸爸媽媽教育孩子時爺爺奶奶插手,或護短,會使孩子難以養成良好習慣。

    二,按照科學方法教育孩子,誰說的對聽誰的,態度要一致。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爸爸媽媽要多學習科學育兒知識,懂得怎麼教育孩子,並與爺爺奶奶協商,教育孩子誰說的對聽誰的,態度要一致。即使有分歧,也不能當孩子面爭吵,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影響孩子成長。

    三,婆媳要相互理解,如果分歧太大就分開住,媽媽自己帶孩子。

    理解才能達成一致,如果婆婆太強勢,說服不了,那就儘量分開住,自己帶孩子自己說了算,避免分歧帶來的矛盾和對孩子的影響。

  • 16 # 大姚老師

    這樣的婆婆典型的干預型父母。之前聽一個朋友說,她家婆婆就是這樣的,什麼事兒都參與,兒子、媳婦教育孩子,老人護著。有次 他家孩子沒寫作業就跑去奶奶屋裡跟奶奶一起看電視,媽媽下班回家了,叫孩子去寫作業,孩子不願意去。

    媽媽就生氣了,就吼孩子,趕緊去,知道哪個重要嗎?奶奶立馬就不高興了,說媳婦,幹嘛嚷孩子,有我管呢,你少插嘴。氣的朋友上去拉孩子,孩子奶奶攔著,後來僵持的時候,她老公回來了,她婆婆看兒子回來了,趕緊準身去跟她老公告狀,幸虧她老公不是媽寶男,否則她就完蛋了。她跟我提起這個事兒的時候還十分氣憤,說不知道咋辦呢,找我來支招。

    像這種老人,在家裡就是尋求權力,首先媳婦要在語言上百分百尊重婆婆,多哄著老人,再有這樣的事兒,就直接跟奶奶說:“媽,你看你一天帶孩子那麼辛苦,孩子學習的事兒我有空的時候我來管,省的您那麼累。寶貝,你去屋裡寫作業,媽媽給奶奶揉揉肩,然後過去陪你啊。”

    一邊給老人揉肩,一邊跟老人說:“媽,這些年真是辛苦您了,又給我們做飯,有要替我們管孩子,真不知道該怎麼感謝您。” 順著老太太,她心裡就是不樂意,也不會表現出來了。

  • 17 # 向日葵之語

    其實聽到這樣的話,很多媽媽會選擇反駁,但是你不覺得你這樣反駁回去,很蒼白無力嗎?我覺得應該擺事實,講道理,一次性讓婆婆知道她這樣說,讓你心裡很不舒服,以後如果她還這樣做,你肯定會反駁她,不要給她留面子。不過給婆婆留面子還是有必要的。

  • 18 # 阿木與小雨

    這個問題,生活中太常見了。本身隔代教育就讓老人家和年輕的父母親存在很多新舊教育觀念的衝突。再加上婆媳關係敏感複雜。確實挺頭大。我也碰到過類似的事情。比如,我家娃剛出生的時候,就寶寶用尿不溼還是自制尿片這麼個小事情,我就和老人家起了比較大的衝突了。這裡,我就說幾點我對類似事情的應對經驗吧。

    一、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自己做主。在和老人家有衝突觀念的時候,要判斷一下,如果是一些無關大雅的事情,大可讓著老人家,特別是強勢的固執的老人家,他們也是好心給建議或者帶孩子的。老人家要是那樣說,確實不好聽,我們當作耳邊風就好了,不要放在心上。但是,如果是關係到原則性的問題,那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線,雷打不動。我在大原則面前,對老人家始終是一句話:我是孩子的媽媽,我會對自己的孩子負責。

    二、當媽媽也是一個不斷學習和進步的過程。我們自己的觀點或者做法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平時要注意多和其他媽媽交流,多看書,吸取知識。還有一點很重要,多向老人家請教,老人家畢竟有自己的經驗,有些是書上沒有的呢。還有,一般強勢的婆婆都會喜歡媳婦兒請教她,讓她多一些發揮的機會,這也是和婆婆拉近距離的辦法之一。

    三、和婆婆說話還是需要技巧的。對於強勢的婆婆,一般我會讓著她們,按長輩對待。如果婆婆確實很過分了,還是需要懟一下的,最好是拿自己的實力說話,比如,我可以用自己的辦法帶孩子,還帶的很好,婆婆也就無話可說了。分寸要拿捏一下。不要變成翻舊賬和人身攻擊。

    四,在中國,家庭成員之間的界限感實在很低,我是不指望五六十歲的老人家明白什麼是人與人的界限。如果條件許可,可以和婆婆分開住。最好的是住的很近,但不在同一棟樓。這樣可以避免很多矛盾衝突,感情反而會改善。

    真心希望老人家和我們年輕這輩的父母能夠多多交流,必要時候互相讓步,把娃帶好才是共同目標。

  • 19 # 心若安然

    婆媳關係真的很難處理,尤其是遇到一個強勢的婆婆。

    那麼,首先,我們先考慮一下能否跟婆婆分開生活,節假日回去看望婆婆,這樣只是短時間的相處,能夠減少矛盾的發生。

    如果沒法分開生活的話,那麼作為媳婦,就要好好的想一想,我到底希望孩子怎麼樣,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做到什麼樣子,我能夠接受。哪些問題是根本接受不了的。接下來就是要跟你的老公共同探討,爭取他的支援。然後,在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跟婆婆交流,要肯定她在教育孩子方面好的地方,感謝她對孩子的照顧,但是也要提出某些事情上你跟老公有更好更科學的方法。

  • 20 # 雲棲心

    將來他長大了啃老也是啃我,所以我想怎麼教就怎麼教。婆婆這時候會說:他啃的是我兒子,你就回:那讓你兒子來教。婆婆會說我替我兒子教。你回:你把孩子教壞了讓他啃我的老?婆婆回:我替我兒子讓他啃!你回:你的錢也不夠啊。以上純屬娛樂,但是提醒年輕人養孩子一定要自己養,因為被別人教壞的孩子最終需要你來負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讓你下一輩子重新做人,你會做為男人,還是選擇做女人?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