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擦完鼻涕提下褲

    接近新年的尾聲。雖然到處瀰漫著過新年的氣息,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講這過年,越來越沒有以前的感覺了,越來越沒有年味了,一年比一年沒意思,為什麼?在我看來我是怎麼認為的(僅代表個人觀點)

    從大環境來講,現在城市不允許放煙花鞭炮,要知道過年燃放煙花鞭炮是一直都有的傳統迎接新年的方式,特別是新年鐘聲響起的時候,而且小時候過年放煙花鞭炮也是件很興奮的事情,現在沒有煙花鞭炮來的哄託氣氛,自然年味要減少不小。而且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環境越來越來好,以前,過年才有新衣服穿,才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美食,現在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滿足。做為一個八零年代出生人,不知道有多少和我一樣,那時候的父母輩的兄弟姐妹較多,所以過年講究的是一家團圓。那個時候的老輩子都是苦過來的,所以思想很傳統,很規矩的,團圓飯都是在家裡自已做。吃飯,不能用筷子敲碗,小孩是不能上桌的,想吃什麼菜只能讓爸爸媽媽夾菜。大人們先給老人們祝福,再是兄弟姐妹間的祝福,長幼有序,邊吃邊聊,熱熱鬧鬧。在爺爺奶奶家,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這都很有講究的。隨著時候推移,之前的爺爺奶奶輩大都已不在人世了,現在圖輕鬆團圓飯也不在家做了,殊不知這團圓飯親手做才有意思,而且自已做的覺得也好吃,如果是長輩們操辦的,那這年夜飯不再是一頓簡單的飯了,這裡飽含了一年裡父母對孩子的期盼,對孩子無微不致的關心,也是父母對孩子操勞一輩子的體現。而且現在人對孩子太過溺愛,有的大人還沒上桌,小孩子已經開吃了。很多傳統規矩已經在慢慢的淡去了。做為一個從小就體驗過的人,這一點點從有到無,到現在自然感覺過年,無非就是吃個飯而已了。過年不得不說的說是壓歲錢。這給壓歲錢是有典故的,這典故這裡暫時不說,但以前壓歲錢真的就是壓歲錢,不在乎錢多少,喜歡的是那種長輩們對小輩們今後的關愛和祝福,以及收到這種關愛和祝福帶來的喜悅感。現在過年給壓歲錢都叫成給紅包了,給少了面子上過不去,給多了對孩子來說也不見得是個好事。現在過年多少人為了紅包的事情,頭痛的還是不少吧。以前壓歲錢得了交給父母,有的當學費,有的當還給別人。真正到手的也沒多少,買點小零食,小玩具也就差不多了,不捨得的還存了起來,因為平時根本沒什麼錢用。現在的孩子得的壓歲錢,幾百上千,平時給的零花錢也不少,根本不在乎過年的這些壓歲錢,只是希望過年給的錢更多點,現在玩的東西五花八門,這點錢到手還不夠揮霍的。而且現在的這些電子紅包,更是沒感覺,無非是錢來錢往沒有任何意義。以前的人,過年自已寫春聯,不會寫的請人寫,掛紅燈籠。人們思想單純,人與人之間也沒那麼複雜,那時候沒有手機,不能影片,一年甚至好幾年才能見一回。過年走親串門,拜年訪友。為的是看望一下許久不見的朋友,親人,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聯絡下感情,帶上點水果,小禮品,重的是這份親情和情宜。現在的人一個小區裡住幾年,都不知道鄰居長什麼樣。春聯也不自已寫了,到處有買,有送,不過春聯上除了對子,還多了廣告,一副喜氣洋洋的春聯貼在大門上,上面還印著XX保險公司,XX集團,等等諸如此類,隨便可見的商業氣息。這又是何必呢?而且現在拜年,很多的是走個過場,有的是還帶有目的性的,去有的人家裡拜年,不想去還不得不去。禮輕了還怕別人看不上。中國傳統的禮輕情意重這句話,擺在現在已經成為笑談了。

    社會在發展,人們為了生活奔波忙碌,有些時候太多無奈,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話是沒錯,但有的辛苦了一年,有的連車費都沒有的,叫你怎麼回家過年呢,你以為他們不想回家嗎?不回去會難過,回去也許更難過。有的會說,別說什麼在外面打一年工,連車費都沒有的話,人看人永遠覺得好看,真正有多少,只有自已明白,誰心裡都有一瓶苦水,有多少,別人永遠不知道。小時候過年,一大家聚在一起,怎麼聊都是一片和諧,一團和氣。現在聚在一起,一人捧著個手機,能聊的東西太少了。就算能聊,聊著聊著味就變了,為什麼?答案不得而知。以前的人慢慢長了,太多人為了生活,已經忘記自我了。太多東西已經不在乎了,想想小時候過年的情景,不知道是這個社會變了,還是我們變了。現在過年和過元旦,國慶已沒什麼區別了,同樣的七天假,同樣的聚會,同樣的飯局,不同的是現在過年,是給自已一個更好的理由來花更多的錢,給自已一個平時不想回家,又不得不回家的理由。趁著自已的親人長輩還健在,讓自已保持點童真,也許這過年還能找回點年味吧。

  • 2 # 行宏先生

    非常開心回答這個問題

    說到過年,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一年當中最期盼的日子。

    記得小時候,家是農村的,家裡條件差,沒有什麼吃的,穿的,最開心的就是盼著過年,過年的時候父母就可以給我們花上20元買上一件新衣服,平時吃不上的豬肉,雞肉,過年也能吃上幾頓,老爸平時打工在外,也可以相聚在一起了,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一起玩遊戲,放鞭炮,吃餃子,看春晚,初一開始走親戚,一直到16才開學,那個時候過年真是一年當中最開心,最快樂的日子。

    可是慢慢長大了,上大學了,結婚了,有孩子了,年味越來越少了。回家呆的時間越來越少,和父母親戚朋友在一起的時間太少,和鄉里鄉親們在一起的日子也越來越少,年味越來越淡,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都特別愛攀比,忙活了一年沒掙錢都不好意思回家,看著別人混的比自己好,自己都不願意去回家,老家攀比之風越來越重,所以有的年輕人現在就討厭回家。

    還有就是走親戚,老的親戚越走越少,越走越遠,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雖然現在過年年味越來越小,但是有句話說得好“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父母老了,多陪伴他們,一起吃頓餃子,和鄉里鄉親敘敘感情,這也是過年最大的年味了吧!

  • 3 # 是與魚還是與君

    1.內心感覺如何就會如何,過年其實可以自己真真實實的親人一起搞點活動,

    2.像在農村的我們比較熱鬧有年味道的,感情好,搞點比較好玩的遊戲活動,大家族一起玩著,開心的樣子確實非常快樂!

  • 4 # 大陽陽姐

    現在條件都好了、每家每戶都不缺吃的、過年其實就是過個人氣、平時一年也不回家在外拼搏創業的、過年也就都放鬆回來啦、老人就盼著兒女帶著孩子回家過年!我老家農村的、爸爸每年都買好多鞭炮、等著大年三十準12點的時候放、這個時候媽媽就把包好的餃子煮好,餃子裡還放了幾個硬幣、大家圍著坐著吃幾個熱乎的餃子,看看誰能吃到硬幣、吃到的就是新的一年能掙錢、哈哈、這個傳統我們家一直都保留的、在就是過年這幾天大家說話要說好聽的,不能說不吉利的話、都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裡能心想事成、順順利利的

  • 5 # 我是社會小白

    現在過年真心不知道該怎麼過,酒不敢喝怕查酒駕,肉不敢吃怕三高,現在煙花爆竹也不敢放怕汙染,春節晚會都看了三十多年了,不願看。

  • 6 # 百順情感

    那是因為我們越來越成熟了,再也不會輕易和誰吐露心聲,早已失去了童年的那份天真可愛,每個人身上的責任越來越重,所以就算過年的時候就算碰到了熟人也只是簡單的問候一下,並沒有像以前那樣掏心掏肺。走親戚,放鞭炮,吃年飯,一家人圍起來烤火,還有拜年等等,擺正心態,每天都是過年,加油!

  • 7 # 與有容焉

    自己常年都是一個人在外面上學,越長大越和家人呆一起的時候少,當過年和家人呆一起,看著一大家子人坐一起的時候,還是會有過年的感覺。

  • 8 # 人在文之前

    年味,是要透過儀式,認知來落地的,古人說:溫良恭儉讓,禮義仁智信,如果我們知道孝敬老人,愛護孩子,尊敬師長,善待朋友,珍惜情義,敬天愛人,自然知道怎麼有年味。

  • 9 # 女人有道

    自嘲與其說年味越來越淡,不如說人味越來越淡。最近看了黃磊老師分享的直播,讓我有些觸動。讓小鎮文化在坊間活起來,竟帶給我很多憧憬。每個人都有一顆穿越的心,想要重回到歷史的某一瞬間,即便未能改變什麼,也想體驗一把。中國年,應該是在世界各地活起來,帶著華夏的古文明和人類該有的淳樸。

    年味是有時代感和回憶的,每個人心中的年有不同但也相似,年味有著老房和親人的味道,爐火相依的一家人,或是熱騰騰的餃子,都讓無論何時身處何地的遊子,有著歸家的衝動,年味:一家人,在一起,活著的愛著,逝去的懷念。

  • 10 # 王者213374329

    因為社會變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家都很忙,忙著賺錢養家!再也回不到八九十年代小時候了,鞭炮聲已經遠去,而皺紋增加了,身處中年的我們好累啊!不說了忙著掙錢,朋友們,理解啊,並預祝大家2020年都發財,闔家幸福!!

  • 11 # 南熙詩夏

    和家人一起吃個飯,聊聊。和自己最珍惜的三五好友聚一聚,去爬個山、烤燒烤、摘草莓等類似的活動,覺得最好。長大以後,很多東西都變了,做什麼事情都必須帶有一定的目的,累[玫瑰][玫瑰]。做點不累的事情,最適合過年的氛圍。

  • 12 # 往事如煙大兵

    是的,現在過年感覺少了很多氣氛,記得童年時候過年過節非常熱鬧,有新衣服穿,又能吃上一頓很豐富的飯菜,很想時間倒流,回到以前那種過年的景象,可是時間像哪東流水,一去再也找不到以前哪種感覺了。

  • 13 # 李橢圓

    為什麼說年味越來越淡了呢,其實也不是情感就真的變淡了,而是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一些以前作為傳統,作為習俗的東西在現在的社會已經失去了它的意義。

    比如趕集,小時候過年總是要趕集,縣城的街道上擺滿了來自各地的貨物,吃的喝的衣服菸酒,用一天或者兩天買齊過年這十幾天的東西,可以說是最有年味的活動了。

    但是其實以前的趕集只是因為那時候商品流通艱難,而且生活節奏較慢,過年的時候可能十幾天裡都沒有幾家店鋪開門,所以要屯很多東西,而現在過年一直營業的超市比比皆是,網購也特別方便,這種年俗就慢慢被淘汰了。

    你問現在還有什麼事情有年味,就要看什麼東西在現在還有意義,比如貼春聯,掛燈籠,它們起到的裝飾作用和象徵意義使得它們經久不衰,再比如壓歲錢,隨著我們經濟的寬裕,用壓歲錢表達對後輩的喜愛與期望仍舊是過年的風俗。

    還有很多形式、習俗在時代的變革中沒有被淘汰,年味會變,但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沒有變,不管變成什麼樣子,年都還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

  • 14 # 愚人220775913

    隨著人年齡越來越老,對過年已經不再期盼,只有年三十全家團聚的時刻最為想念。要說年味讓人能感覺到的也就是穿新衣服的孩子們的笑臉,滿大街擺的年貨,還有擠滿商場裡的人。

    最有年味還是傳統的年三十晚上的爆竹聲和禮花。遺憾為防火災已禁放,只能過一個安靜的夜晚。

  • 15 # 野草2019

    七十年代進入臘月,人們議論最多的還剩多少天過年。首先忙碌是供銷社的文化櫃檯,牆上嶄新的年畫讓人留連忘返,一毛二,三分錢一張,那時畢業班的學生互贈年畫留念,客廳貼滿了,就掛在三根行條上。好扎心啊!

    母親起早帶晚趕忙一家子過年的新布鞋父親小麥換麵粉蒸制包饅,糯米碾粉蒸制米篙,隊的殺豬,肉是每人五斤,磨豆腐分配,全都免費。農村也放假,在家的家前屋後籮鼓宣天,大隊給烈軍屬送年畫慰問信來了,初一早上,隊長會計帶鄰里鄉親給烈軍屬老人拜年,正月每天公社文藝宣傳隊巡迴演出,籮鼓一敲二胡一拉,裡三層外三層人們樂啊,還抓把葵花子剝剝!最熱鬧的是十五縣城鬧花燈,下午四點城裡主幹道實行交通管制,縣城四十多個廠家單位,各自制作特色的花燈,龍船,高翹,歌伎爭相鬥豔,整條大街人山人海。我們那晚是步行十里路趕花燈的,即使騎輛腳踏車也無處擺,人滿為患!

  • 16 # 打羽毛球的小王

    年味是有時代感和回憶的,每個人心中的年有不同但也相似,年味有著老房和親人的味道,爐火相依的一家人,或是熱騰騰的餃子,都讓無論何時身處何地的遊子,有著歸家的衝動,年味:一家人,在一起,活著的愛著,逝去的懷念。確實隨著年齡增長,生活條件的變化,年味越來越淡

  • 17 # 小李聊歷史

    小時候盼著過年,那是因為過年時候有好吃的,親戚朋友鄰居們都回來了,和小夥伴們可以愉快的玩耍,無憂無慮。一起放煙火,一起放鞭炮。

    那個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桌子,一家人圍在火爐邊烤火,看著春節聯歡晚會,聊天說話,簡單又溫馨的生活。

    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改善,特別是物質條件的改善,對於吃已經沒有那麼期待了。以前過年盤子裡面的東西都會被吃的乾乾淨淨,現在大家基本上都不動了。

    手機這個工具的普及,大家慢慢變得依賴手機,以前過年時候,看春節聯歡晚會聊天,現在大部分時間都讓手機打發了。一家人坐在那裡,各自玩各自的手機,幾乎零交流。

    現在家家戶戶都不考烤火了,變成了依靠電桌子取暖,不知道是錯覺還是什麼,總覺得有煤火的年要過得心安一些。還有隨著年齡的增加,需要考慮的就多了。

    以前過年只要考慮怎麼玩就可以了,現在一到過年就是談論工資,婚姻等等這些問題,每個成年人的壓力都大。在親朋好友面前都學會了掩飾,學會了隱瞞~對於過年的渴望,自然就會慢慢變淡了。年味也自然慢慢變淡了。

  • 18 # Koala11

    感覺這些年唯一能有點年味的就是兩個活動了:1、家裡聚會。湊在一起,聊聊一年的人和事,追憶一下往昔的日子和人,很溫馨,很踏實。2、年年被吐槽但是收視率依然爆棚的春晚。雖然只是很多人的習慣性節目了,但是依然是一家人圍坐一起,邊吐槽著,邊歡聲笑語的看著,等待12點的鐘聲,然後又說著“今年的春晚還不如去年”。。。。。新年到來了!

  • 19 # HYF73

    恰恰在筆者那個地方,與這觀點相悖,年味一直很濃。不信嗎?讓筆者給你說說:

    每年,臘月初八,滿城的人,都要吃"臘八粥"。滿城的人,往一條專門吃粥的街上湧。為什麼呢?是因為哪裡有由政府統一煮的味道十分鮮美、可口的"臘八粥",像一些少數民族吃"長桌宴"一樣,凡去了的人,都能免費吃一頓粥,還有許多的街頭表演。只聽市裡的頭兒一宣佈:"開始",大家就燥動起來,整街的人,滿滿的欣喜。

    從吃完這碗粥,"年"就開始了!好像每天,市上都安排有各類文娛活動,有的在街頭,有的在專門的表演地點。古城對岸,那南津關古渡的小鎮上,每天晚上都上演《閬苑仙樂》⋯⋯

    何止這些?這裡的人們,還在備年貨呢!他們買肉、買菜、買糕點,買糖果,還買許多上好的瓶裝酒。年輕人,專門為自己買一些零食,瓜子之類的,人們一個勁地,大包小包往家中提⋯⋯ 舍此,這裡人們還弄了一些春聯、招貼畫,那是準備往門上貼的。老年人呢,忙了這些,還不忘給後輩準備一些空的"紅包",好在大年初一到來時,裝錢入內給晚輩發。豈止這?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開始祭灶,給"灶神"供好吃的。聽說,她每到這天就回天宮"述職"。在其走前給吃頓"好的",以免她上天宮給"玉皇大帝"亂"彙報",讓其給這家人說好話,來年才能交"好運"。儘管,這是假的,人們卻像真的一樣在做!

    似乎,真正到了除夕、或者大年初一之:白天,有表演。春節老人,給人禱福;"猛張飛"在街頭,弄長茅,供人留影拍照。晩上,街頭或有燒花舞龍,在一定場合,放煙火⋯⋯等等。這些年,還有燈會。整個的"年"熱鬧非凡,持續到了上班前,人們都沉浸在"年"的歡樂、祥和氛圍之中。

    筆者說的是哪兒?她就是古城閬中。這兒,年味兒濃濃的,一年勝過一年!

  • 20 # 尹沐夏

    我個人感覺年味也越來越淡,但我相信每個人都是渴望過年的,提到過年是喜悅的。淡,可能是因為人少不熱鬧。

    像我小時候,每到過年家族親人都會聚在一起,和堂兄弟姐妹玩耍嬉鬧。換新衣服,比誰的壓歲錢多,幫大人貼對聯,一起玩炮竹,一家人可以說是“浩浩湯湯”的給逝去的先輩燒紙……

    現在呢,小夥伴都長大了,不容易聚齊了,也不會想玩煙花炮竹了……

    年味越來越淡。

    現在我感到的年味有以下幾方面:

    1.關於各地務工人員回家的網路新聞報道。春運期間,在外地打拼的人們拿上自己大大小小的行李前往車站,人山人海的車站,如此多的回家過年的人是每年新聞都會報道的。回家鄉,過年,出遠門,總是每年都會上演的畫面。無論是誰,無論在哪裡,都渴望著回家。

    2.團圓飯。以前是一個家族一起吃,因為現在很難聚齊,也就只有子女和父母吃飯。雖然人少了,但和最親的家人坐一起吃團圓飯還是很幸福快樂的,是有年味兒的。一年到頭,這樣的機會是很少的。特別是當我們長大後,在家裡待的機會越來越少,和父母團聚的機會也就越來越珍貴難得。

    3.看春晚。家裡沒小孩打鬧,人又少,缺些熱鬧。但一家人看看春晚,也覺得喜氣洋洋。春晚的主持人和表演節目的人精神氣十足,畫面也比較喜慶,多少會給人帶來過節喜悅感覺。不看春晚,好像就不是過年一樣。

    沒有鞭炮煙花的響動,沒有夥伴打鬧嬉笑。

    其實,過年能和最親的家人團聚,已經是最大的幸福。

    過年了,放下手機,和家人好好聊聊,好好關心一下他們。沒有小孩活躍氣氛,作為子女我們永遠是小孩,那就主動做個討好父母的開心果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怕打針的男人是膽小鬼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