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年味是什麼?年味是家鄉人準備過年忙碌的身影和開心的笑容,是家鄉臘月集市的喧鬧和繁榮。年味是家鄉的饊子和大肉的噴香,是家鄉紅芋粉絲的筋道。年味是紅紅火火的場景,紅紅的燈籠,紅紅的春聯,紅紅的蠟燭。
20
回覆列表
  • 1 # 武廣義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很多家人們都在制辦年貨了,如今年味越來越淡了,是因為如今生活好了,想吃啥,可以隨時吃了,不像我的小時候那時食物匱乏啥都是要票供應,但家家不可缺的就是餃子,老話說的好誰過年不吃頓餃子啊!在有就是逛花燈,說正月裡走走有利建康。還有逛廟會,為家人們啟福。如今年味離我們越來越遠了,童年的年味,停留在記憶裡,童年在也找不見了。

  • 2 # 冬青裡的駱駝草

    當某種風俗的存在已成變成了回憶和想念的事物時,就不可能再在現實中存在,過年更是如此,如果再想尋找或者是組織起來過去那種充滿了鄉情、親情,還有從臘月二十三小年一過一直到正月二十三一個月內,大街小巷就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提著禮物走親訪友和追著看社火、看大戲的人群,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過去的過年)

    現在過年由於不管是大人小孩都總是忙,大人們忙的要掙錢,孩子們忙的要寫作業,一家人好不容易湊到一起,除了吃幾頓餃子喝幾口酒,其他的也如逛街一樣的匆匆忙忙,所謂的年味,其實只不過是幾天後一家人就各奔東西心中的那份惆悵。

    (現在的過年)

  • 3 # 不忘初心的老辛

    以前過年吃什麼都香。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也就很少有那種味道了。現如今不讓放鞭炮,年味淡了好多。放鞭的聲音,火藥的味道,香噴噴熱氣騰騰的餃子,一件新衣服,一把瓜子,想想都沒好!年初一甩掉凍鼻涕,就去磕頭拜年了。老傳統不能丟,但還是在丟。

  • 4 # 蘭心169742012

    要說年味兒,就會勾起小時候的美好回憶,那時候是真窮啊,再窮過年媽媽也會省吃儉用想盡辦法為我們兄弟姐妹每個人準備一身新衣服,生產隊裡殺頭豬,每家每戶分上幾斤肉,不知道水果是個啥東西,也沒買過瓜子,村裡種花生,家家戶戶也能分點花生,可就連過年爸媽都捨不得給我們吃,留著賣點生活費,就那樣,過年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漸漸的我們長大了,生活越來越好了,可是快樂越來越少了,過年只有放煙花鞭炮的時候才感覺有點熱鬧,哦,好像才知道是過年了,現在就連鞭炮也不讓放了,悄無聲息真是無聊極了

  • 5 # 一茉鄉村日記

    年味從村裡的主婦們開始做年貨開始,臘肉臘魚臘鴨臘雞臘腸,苕皮子苕糕玉蘭片,豆皮子豆腐乾陰米子餈耙藕圓子,雖然可能並不精美,但透過自己勤勞雙手做出來的食材,帶著過年的喜悅,和對家人的愛

  • 6 # yS一幸福梅兒

    我是一直回味小的時候,過大年的味道,大雪紛飛,媽媽給我買的新衣服,買的食品,家裡還炒了花生,和地瓜幹,山核桃,等等好多小食品,更開心的事,有紅包。有媽媽的寵愛!別提多開心。

    年三十,到大年初一到來,一直開心。

    大年初一,穿了漂亮衣服去外婆家拜年囉!

  • 7 # 一切落葉才知秋

    不管回家的路有多遠,路途多曲折,都擋不住遊子回家的腳步,當火紅的燈籠掛滿村莊的大街小巷,家鄉的年味日漸濃厚。年味是絢麗多彩的,紅的春聯、黃的臘梅、綠的盆景,趕上下雪,大地一片茫茫白色,更是映襯出一副鄉村美景。除夕夜到處是連綿不斷的鞭炮聲,大年初一,孩子們一張張小臉是那樣的興奮,不知疲倦地嬉鬧,嘰嘰喳喳傳遞著新年的喜悅。

  • 8 # 紅小魚

    真正有濃濃年味的還是小時候,雖說物質上不富裕但精神上很富裕!現在回憶起小時候的年味依然回味無窮,好像昨日!年三十前十幾天就開始張羅新年,做鞭炮或者買鞭炮,把上學期的書本全部做鞭炮,而且是看誰做的大,誰的鞭炮最響;印象中殺豬殺羊時最招我們小孩的,殺過後大人把豬下水或者羊下水洗乾淨了做一鍋吃,別提多饞人了!做粉條、洗海帶我們都一起跟著幫忙(其實搗亂的時候多),剛出鍋的粉條最好吃;大人寫對聯,我們曬對聯,收對聯,送對聯,跟著練毛筆字,那時就感覺好玩,其實字也沒練好;一群小孩在街上逛,喜歡看賣畫的,很多都是傳統年畫、各地風景畫、香港藝人畫,印象比較深的是小虎隊,感覺特帥,還有香港的女演員,心裡想咋那麼美啊;到年三十我們就開始包水餃、蒸饅頭、貼對聯、比賽放自己做的鞭炮,那真是忙的不亦樂乎;年初一早上看誰家起的早,第一個放鞭炮,大人煮水餃,那時可以吃三碗水餃,吃完了就跟著大人去給長輩拜年,每家每戶都會備一些小吃的,比如花生、瓜子、面糖、小餅乾等,雖然花樣不多,但樂於那種感覺!從年初二開始走親戚,有壓歲錢的,最多十塊錢,但是得的壓歲錢全讓大人又騙走了;一直到快年十三了,又開始準備元宵節的東西,做紙燈籠、蒸窩窩燈、蒸包子、買點菸花,尤其是我們村集體放的孔明燈,很大的,有我小時候兩個高,看著孔明燈緩緩升空,大家一起歡呼一起祝福!這些是我童年最珍貴的回憶,也是我快樂的源泉!謝謝大家!

  • 9 # 塵客漠楊

    年,越來越近,越過越乏味:,小時候,生活無雜念,過年是一種奢偖,大魚大肉,串親走戚,有好吃的,還能弄上幾毛壓歲錢裝進粗布新衣的口袋,如今那些企昐已成黃頁,用忙碌和心酸代替盛世的年味,因為社會變了,我也變了,攀比已成為現代人變質的年味!

  • 10 # 我愛生活老頭子

    童年的年哪正叫過年,過去雖然窮,物質不豐富,但年味相當濃。老人們常說窮家富年,意思平時家裡能窮一年,不窮過年哪幾天。就象白毛女,窮的揭不開鍋,還要想方設法包頓餃子,扯上二隻紅頭繩,歡歡喜喜過個年。

    我愛童年的家鄉年味,家鄉濃濃的人情味,家鄉傳統熱鬧的娛樂活動。以及家鄉此起彼伏,震耳欲聾的豐收鑼鼓和陣陣鞭炮聲。

  • 11 # 使用者51901277598

    那是小時侯媽媽在的時候,蒸年糕,包紅豆飽,炸魚,炸丸子,更有趣的是包水餃時把一個1分的錢放到餡裡,誰吃到,誰就有福,媽媽就給五毛錢,可是現在的生活都提高了每天的生活都象在過年,好懷念媽媽在時的年味!

  • 12 # 蘿蔔兔的奇趣影片

    過年回家、回家過年。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過年就意味著回家,回家就是為了過年,這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是在外工作生活的當兒女們的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更是留存在我的記憶裡最深處的亙古不變的、無法抗拒的誘惑和心靈歸宿。老家就是爹孃、爹孃就是鄉愁,故鄉是安放我們的靈魂所在,是魂牽夢繞的地方。過去,我們幾乎每年都要回家過年,回家團圓過年就是想吃媽媽親手做的可口飯菜。兒女團聚、子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人倫之歡也是父母最期盼的時刻。可如今,隨著城鎮化的不斷加快,哥哥們紛紛都拋棄了土地、家園,隨著異地移民,避災移民搬遷的好政策,搬進了城裡的樓房居住,父母也因年歲大了生活不能自理,這個年裡,我只好將父母接往城裡居住過年。

    和父母在一塊過年,哪裡過也覺得很幸福。父母在,家就在。城裡的家是我的家,可是,我又總覺得這不是我的家,我們的家在哪裡?在農村、在老家,因為我的根脈在哪裡。於是,我還總是想著在老家過年,糊窗子、貼窗花、貼年畫、寫對聯,置辦各樣年茶飯,年三十晚上在當院放火堆,圍坐在大土炕上啃豬頭,熬夜守歲…….這些紅紅火火的過年場景總是在我的心頭縈繞。如今,回家過年已成了我們奢侈的嚮往,成為記憶中的影子了。老家已離我們愈來愈遠了,那兒時記憶中的田園式,古樸、可親的家園以變得人去房空了。

  • 13 # 淡淡a清香

    小時候,穿新衣、吃餃子,收壓歲錢就是年味兒。

    長大後,團圓喜慶、家庭美滿,全家人圍在一起嘮嘮嗑就是年味兒。

    兒時最愛念的順口溜: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從這一天開始,年味就日漸濃郁。臘月裡,人們總會早早地忙完手裡的活,然後把所有精力放在準備過年這件事情上,蒸饅頭、殺豬、包餃子、打掃房子、買鞭炮、貼春聯、買新衣……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主要活動是敬送灶爺爺(灶君)上天,通常在傍晚進行,灶君臺前擺有貢品,大人們口中會祈禱祝福的話語,讓他老人家上天吶多說好話,庇佑來年全家都平安康健、五穀豐登。

    “二十八貼嘎嘎”(“嘎嘎”是老家的方言,字眼兒裡透漏著新春的喜悅,聽!這都帶著聲響兒呢。)意思是說到了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貼春聯。

    和貼春聯同時進行的還有一個重要專案那就是——貼門神。傳說中的神荼、鬱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有門神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庇佑一家人平安順遂。紅豔豔的春聯一貼春節的氣氛呀就更加濃郁了。

    說到春節,不得不說我們的傳統美食——餃子。在北方人的食譜裡“好吃不過餃子”,故土人尤甚。不管貧富貴賤,不分男女老少,簡直人人喜食餃子。餃子好吃,但遠非好吃這麼簡略。它裡邊飽含著幽香,也雜糅著痛苦;承載著回憶,也見證著變遷;蘊含著溫情,更寄予對來年美好願景的嚮往。

    大年三十這天一家人會齊上陣——有的和麵、有的剁餃子陷兒、有的杆餃子皮,手裡包的是餃子,心裡包的更是一家人團圓的喜悅,忙的是不亦樂乎。

    大年初一,人們會早早地吃完早飯,然後開始走街串巷,拜親訪友,大家聚在一起分享這一年的收穫和喜悅。村子也裡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舞龍、舞獅、放煙火,扭秧歌、唱大戲等活動,村裡老老少少歡聚一起慶祝新年。

    大家的家鄉不同,

    但春節給我們的情感和溫暖勁兒是一樣的,

    願我們儲存這份溫暖,

    在新的一年更有力量踏上新徵程。

  • 14 # 天道酬勤181977515

    謝邀,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騰飛,人們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活上與以前天地之間,各種車代步人間,大魚大肉已不再奢侈,穿戴華麗坎比天仙,相比與從前過年時的期昐與奢望也已成為過去的回憶,如今孩子少了生活的優越,過年似乎沒多大情趣了,走親串友也虛同形式罷了,所以年味顯的漸淡了,這是本人淺陋見解,勿噴。

  • 15 # 河北農村老王

    說說你的家鄉的年味?還是那濃濃的感覺嗎?

    說起過年還是兒時覺的好,有過年氣分。

    到過年還常說的順口溜: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去抹刷(打掃衛生)二十九各各門上紅丟丟(貼對聯.掛燈籠)三十兒捏餅兒(包餃子)初一不噔兒(起大早煮餃子下鍋)。我們這大年初一起大早,四五點就起床煮餃子吃了出門去給老輩人拜年。出門滿街都是小輩人去給老輩人拜拜。哪熱鬧。初二姑娘,女婿回孃家拜年。(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打擾請通知本人刪掉)

  • 16 # 紀錄最好一刻

    年味還是小時候的濃,深。

    現在感覺過年就是花錢,其他的倒沒有啥。

    記得小時候,過年前,老爸就殺幾隻公雞,煮熟了,放到盤子裡。

    還要打琪琪,捎牙搓,和麵,醒面,早上早早起來,炸麻花。

    提前磨好面,蒸上幾鍋饃,放到一個小甕裡。

    老媽還要剪上五顏六色,各種花樣的門旗,三十下午往門上,窗戶上,貼。

    我那時,就是喜歡鞭炮。有時,站在人家攤位前,就是捨不得走。有時,家裡給一元錢,花上五毛錢,買了一鞭100響的。

    然後拆成一個一個,慢慢放。

    感覺很爽。

    現在年是什麼?我都很迷茫。

    但年難過年年過,並且還要一年比一年過好。

    祝大家鼠年大吉,鼠你有錢。

  • 17 # 孫政道

    我的家鄉是長白山天池附近的一個縣城四面環山,生活用水都是礦泉水。縣城小沒有禁止放炮,每年縣裡還在十五組織很多民間藝人制作的彩燈、冰燈。還放很多美麗的煙火。

    初一了大街上就開始鑼鼓喧天,扭大秧歌的,賣糖葫蘆的,走親戚各家去拜年的,真是非常熱鬧,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快樂的神情,真希望天天過年哪!

    我們生活的目標就是愛。不但要學習愛、談論愛,更要練習愛。不但要學習真理、談論真理,更要愛真理。讀書,是世上第一等好事

  • 18 # 五未子55555

    早已淡忘了的幼時的年味又被你的問答勾起,此時,我正在年貨大集上,我已被年貨大集上琳瑯滿目的年貨所吸引,近年只要過春節,市裡都要舉辦年貨大集。今年的年貨大集設在蔬菜批發市埸,地點在郊區,離家約25公里,我今早是騎電動車去的,其實家中已備了不少年貨,是我陸陸續續買的,存在了冰箱裡。

    我們這裡基本上是進入臘月就開始準備年貨,油炸果,我們這裡叫麻葉子,用芝麻和麵,分甜鹹二種,烙成薄薄的,圓圓的一張餅,我們這裡叫烙饃,切成菱形小塊,用油炸,過年吃。還有用白芋切片,燙後曬乾,然後炸,叫的芋果,炸丸子,炸魚,蒸饅頭!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大家都嫌麻煩,基本上都買現成的,很少有再去幹這些事了。其實現在過年,各地大同小異,為什麼?市埸全國一個樣,天南海北大流通,年夜飯基本都統一了,因為市場上什麼都有,你能吃上的,我們這兒也有!

    但小時候則不然,總肦望著過新年,只有過新年才能吃上肉,吃上白麵饅頭。記得過年時大人提前交待,蒸饅頭,炸丸子的時候,不準多說話!那時好奇就問不能說什麼?大人就說,不能說這個多,那個多!可是等蒸好饅頭炸好丸子,看那麼多,還是驚奇的說,怎麼那麼多?!結果是,捱了罵!

    時光真快,還有幾天就到春節了,現在吃穿不愁,什麼都有了,倒感覺缺了點什麼?!是不是天天都像過年,缺少了肦望?缺少了新鮮感?!

  • 19 # 汪世和667

    變了,家鄉的人都沒有多少了,以前的家鄉年味真濃,家家放鞭炮,處處有肉香,村村搭舞臺,初一到十五到處鑼鼓宣天,一片好景象。

  • 20 # 旅行筆記ysj

    家鄉年味還有一點點,談不上濃濃了,完全沒有小時候的感覺啦!具體講:

    1,年貨不備了。小時候,年前個把月就開始備年貨,有的趕集買,有的自己做,殺雞殺鵝,自炒花生瓜子,蒸豆包,炸黃糕等等。而現在,都是到超市現吃現買,少數人家還會有殺雞、炸糕等,過去的興奮沒有了。

    2,殺年豬沒有了。小時候一年吃不上幾次肉,過年時生產隊統一殺幾頭豬,每人分得二、三斤。老少們對殺年豬的那種期盼、圍觀、排號分肉,別提有多興奮。而現在,到市場想吃即買,天天吃,沒有期待,反無興奮了。

    3,走街串門拜年少了。家鄉和城裡也一樣了,拜莊、跪拜等習俗很少了,也都是打個電話、有的到家坐幾分鐘,就完事了。

    想念小時候過年的氣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EXO結婚生子,你們想對他們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