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屏山品紅樓

    好的,試著回答:

    寶釵母女等是受到王夫人帶著女媳等的親迎出大廳,賈母不會親自迎出來,賈母是一品誥命夫人,於禮制不符,是接進去後王夫人引著拜見賈母。

    黛玉進府和寶釵的到來有著本質的不同:

    賈府動機不同:

    黛玉是因為母親去世,賈母心疼女兒心疼外孫女專門派了男女船隻去姑蘇接來的。

    薛姨媽(寶釵、薛蟠)進京一為銷帳,二是寶釵待選,三也有避官司的因素在裡面。本來京裡自己也有房舍,投賈府是走親戚,薛姨媽是王夫人的親妹妹,薛寶釵是王熙鳳的親表妹,這個輩分因素,接出大廳是基本禮儀。

    進府目的不同:

    黛玉進賈府不是走親戚,基本等於回家,一個晚輩回外祖母家,怎麼可能要長輩出來接呢?就是進府車轎也是走西角門,為什麼,古時這樣仕宦家族,大門的政治意味更多,開大門往往是政治交往才需要。家裡人進出除非重要活動,大門一般不開的。

    寶釵(薛姨媽)進府則不同,一是兩個老姐妹這樣年紀希望可以多廝守些日子,再有就是也希望薛蟠有些約束,當然,還有沒明說的“金玉良緣”。

  • 2 # 甲骨文2018

    黛玉是賈母特意安排人接來的心肝寶貝,何須虛禮見外?好比你閨女放假回家,你需要很刻意地出門迎接嗎?寶釵等人是不請自來的外客,自然需要講究禮數客套,況且賈母以禮相待也不是待寶釵,是待薛姨媽。

  • 3 # 小路118

    因為林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屬於至親,賈母這個長輩按照中國傳統禮節是不能外迎的。

    薛寶釵就不同了,她是賈母兒媳婦的妹妹的女兒,屬於親戚,而且還是和母親一塊來賈府的。出於對兒媳婦的尊重,賈母需要走出大廳迎接。

  • 4 # 小郭襄

    《紅樓夢》書中,不管是黛玉進府還是寶釵一家人進賈府,賈母都沒有出來迎接。賈母不僅是長輩,而且還是一品誥命夫人,只有元妃省親是,她才盛裝站在大門口迎接。

    黛玉入府,賈府其實是很重視,先遣了男女船隻來接……棄舟登岸時,便有榮國府打發了轎子並拉行李的車輛久候了。黛玉進賈府轎子直接抬進賈母院子的垂花門(內門)前。

    黛玉進入房時,只見兩個人攙著一位鬢髮如銀的老母迎上來……當下賈母一一指與黛玉:“這是你大舅母,這是你二舅母……還有眾姐妹,這說明邢夫人王夫人,賈府三個小姐並賈母都是在賈母這裡等侯著林黛玉,這位說明對黛玉進府這件事的重視。

    寶釵及來人進府時“忽家人傳報:“姨太太帶了哥兒姐兒,閤家進京,正在門外下車。”喜的王夫人忙帶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廳,將薛姨媽等接了進去……忙又引了拜見賈母。薛蟠已拜見過賈政,賈璉又引著拜見了賈赦,賈珍等。

    其實曹雪芹在文中也說了,寶釵一家人是沒有提前打招呼,直接呼啦啦一大家子跑到賈府門口(這家人還是挺奇葩的,不請自來不說,來之前也不派人通知賈府,而是直接殺將過來)這時王夫人在自己權利範圍內,給足了寶釵一家人面子,領著女媳出來接,自然也是像黛玉一樣,從角門進入吧!

    所以黛玉,寶釵進賈府,兩個人受到的禮遇是有些差別,但是也不能說明什麼,我比較好奇的是薛家為什麼那麼突然,毫無徵兆地就來到賈府門口了?

  • 5 # 蘇小妮

    黛玉進賈府是什麼情況?母親去世,賈府吩咐將她接回來家養,以後跟府裡的姐姐妹妹一起讀書玩耍,那是把她當成自己家人。以後的日子長著呢,得細水長流地過,過於隆重,反倒會生分,讓黛玉覺得是見外了。這是賈母的一番良苦用心。

    寶釵跟她母親進賈府為什麼要那麼隆重?因為她們是來走親戚的。有句俗語叫做“親戚遠來香”,親戚隔著遠,偶爾走動一下,塗個高興熱鬧,當然要隆重熱烈,但是,親戚如果在一家住久了,再好的親戚都不香了。換成你,如果去親戚家,親戚好吃好喝的招待你,你但凡有點自尊,會長期這樣呆下去嗎?

    親戚是客,對客講究的是客氣,而這客氣,是有期限的,不會一直持續下去的。這種客氣,透著的是生分,是疏離。是不被長久地接納。

    所以抄撿大觀園時寶釵提出搬出去,大概是連她自己也覺得住著不好意思了,自己畢竟是客人,在京城又有自己的家,為什麼老要住別人家呢?

  • 6 # 馮金桂370

    黛玉的母親本來就是賈母最疼的小女兒,加上早逝賈母更是愛屋及屋,打心眼裡真心疼惜,所以沒把黛玉當外人。而賈母對寶釵的疼惜更多的是表面,賈母為了顧著王夫人和薛姨媽的面子,說白了也就是給王家和薛家面子也會如此對待寶釵。

  • 7 # 檸檬雨535

    黛玉進賈府和寶釵進賈府確實是有區別的。

    首先黛玉進賈府是因為賈母怕黛玉無人照看,親自派人去接回來準備長住的【在賈母心中,對黛玉的重視僅次於寶玉】,而薛家則是不請自來,兩者的目的不同,重視程度也不同。黛玉一人隻身前來,重的是親情,而寶釵一家作為客人舉家前來,講的是禮儀,親疏有別,自然在迎接的方式上有所不同。

    賈母作為賈府最年長的長輩,在黛玉和寶釵進府時都沒有外迎,只有像元春省親那樣賈母才會親自迎接,薛家進賈府也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禮遇,只是薛家自已到門口後,王夫人等人親自出大廳去迎接罷了,而且這個門也不可能是正門,因為不合古代的規矩【正門輕易不開】,書中也沒有說是正門,反而黛玉進賈府規格倒是比較高的,因為賈府很重視這件事,看過原文便知,書中有詳細的描寫。

  • 8 # 一同成長

    提問者是被電視劇誤導了吧!

    賈母都沒有外迎啊!一品誥命,誰有資格讓賈母“迎”?只有元妃了吧!

    在看書裡寫,黛玉到的那天,從丫頭話語裡知道,老太太知道今天會到,帶著邢夫人王夫人李紈等,在等著,已經問了幾次了。見了黛玉就從座位上站起來,抱頭痛哭。何等重視。

    而寶釵來了呢?不過都王夫人出門迎,也主要是迎妹妹薛姨媽,而不是寶釵。沒有長輩迎晚輩都道理。然後王夫人帶著薛姨媽和寶釵拜見賈母,是“拜見”哦!

    所以,你覺得賈母比較重視誰?

  • 9 # 君箋雅侃紅樓

    賈母並沒有迎接薛寶釵和林黛玉兩人。黛玉是晚輩拜見祖母,賈母不需要迎。而寶釵雖是客人,其母薛姨媽是薛家的當家奶奶,賈母身份高,是王夫人出迎的。

    一,賈母與禮不可能迎接林黛玉。

    林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其母賈敏是賈母最疼愛的女兒。這樣按照封建宗法制,林黛玉無論如何是不可能讓賈母迎接的。黛玉到來,年紀尚小,就更降低了規格,賈母能讓貼身的丫頭鴛鴦和王夫人身邊的陪房周瑞家的迎接林黛玉已經是非常高的規格了。也表達了賈母的愛護之情,見鴛鴦如見賈母,這是王熙鳳等都要客客氣氣的人。可見賈母還是非常重視林黛玉的。

    二,賈母也不可能去迎接薛寶釵。

    薛寶釵是王夫人的內外甥女,是薛家的大姑娘,按理薛寶釵是外客,來賈家,迎接的規格是要高一點的。但最多也就王熙鳳去迎接,領進來拜見賈母王夫人就足夠了。賈母也一定要親自見一下,表達一下禮節和喜愛,這也是親戚的禮儀。後期寶琴他們來,也都是這樣的規格。薛寶釵不會兩樣。

    三,賈母也沒迎接薛姨媽。

    忽家人傳報:“姨太太帶了哥兒姐兒,閤家進京,正在門外下車。”喜得王夫人忙帶了人,接出大廳…忙又引了拜見賈母…

    可見賈母誰都沒有迎接。迎接薛姨媽的是王夫人。薛姨媽雖然是薛家的當家人,但身份是王夫人的妹妹,比賈母矮了一倍。於情於理都要趕著去拜見賈母。這就是賈母在賈家六十年點燈熬油熬出來的尊榮!

    封建社會,對禮儀的規定十分嚴格。是一點都不會錯的。賈母出迎的,只能是元春省親,東西南北四王太妃,才讓賈母親自出迎。這要做錯了是會出笑話的。

  • 10 # whitedeer

    雖然87版電視劇薛姨媽進賈府時,賈母有站在臺階上相迎。但從小說《紅樓夢》的描述,黛玉與寶釵(薛家)進賈府時,賈母都沒有出迎。只能說是榮國府對兩方的親戚到來,接待規格有所不同。榮國府對薛家的禮遇肯定不是因為寶釵,而是對寶釵的母親薛姨媽。榮國府接待初次進賈府的黛玉與薛家確實有區別。對黛玉是親情,沒有太濃重的迎接場面,第一餐也是賈府日常餐飲,隨賈府的三位姐妹陪賈母進晚餐,沒有專門地設宴接風洗塵。而薛家進賈府,接待規格就隆重多了。所以要換一個角度,認為是賈府低看黛玉,這樣理解似乎也說得過去,就看每個讀者自己如何去看待了。

    小說第三回 金陵城起復賈雨村 榮國府收養林黛玉,標題“收養”二字就道出黛玉是因為母親過世,外祖母念她年幼,才派人去接她進京。其父林如海也無續室之意,想到黛玉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能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了顧盼之憂,所以也願意黛玉去賈府。黛玉一介孤女,到京城棄舟登岸時,榮國府的轎子並拉行李的車輛早已久候了,第一次離別父母的黛玉受到賈府這樣的照應應該還是可以的。不過進榮國府時,卻不進正門,而是從西邊角門進入,也可見賈府待人接物也有三六九等之分。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黛玉為晚輩,長輩不便於外出迎接,抑或賈府就沒把黛玉當作客人。

    薛姨媽帶著家小進榮國府就是另一番畫面,覺得這也是與薛姨媽的身份有關。賈王薛史,是《紅樓夢》裡面金陵四大家族。薛姨媽,從小說裡看是薛家最尊貴也具權勢的當家人。薛家雖然在走下坡路,但瘦死的駱駝還比馬大。薛姨媽作為財富與賈家相當的薛家掌門人,來到賈府,賈府自然不會怠慢。加之薛姨媽與榮國府的當家王夫人是姐妹,接待的規格較高也是人之常情。寶釵跟著母親進的賈府,可以說是沾了母親的光而已,而不是賈母或榮國府對薛寶釵另眼相待。

    小說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這樣描寫榮國府接待薛姨媽:忽家人傳報:“姨太太帶了哥兒姐兒,閤家進京,正在門外下車。”喜的王夫人忙帶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廳,將薛姨媽等接了進去。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閤家俱廝見過,忙又治席接風。完全是賈府接待貴客的禮儀。

  • 11 # 一隻石頭

    不想翻書了,直接答。

    首先,賈母外迎迎的不是寶釵這個小輩,而是薛家的人,是薛姨媽這個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女主人,而不是寶釵這個小輩,如果寶釵也是一個人過來,賈母肯定不會親自迎接。

    其次,黛玉作為一個小輩,還是自己的外孫女,也就是自己家的孩子,對自己家的孩子用不著這樣的大禮。

    再者,題主這麼問,其實是想問:相對於黛玉,賈母是不是更重視寶釵?當然不是。賈母雖然沒有迎出去,但是賈母可是一直在等著的,姑娘們也不用上學,只為和黛玉相見,這才是重視。見面時,賈母一把摟在懷中哭了起來,是真的心疼,真的自家孩子。

  • 12 # 辛巴856

    黛玉是自己的親外孫女啊。那個時候賈敏剛去世,賈母年歲大了,書中雖然沒寫,可事業肯定是十分悲痛了。老年人切記哀思過重,想必那個時間段的賈母,身體狀況不會太好。

    寶釵是客居賈府,是客人!開門迎客也是一種常見禮儀。

    看誰在賈母心中地位最重,不是要看她說了什麼,而是要看她做了什麼。

    賈母每次再說到黛玉的時候,都會用一種自家孩子的語氣來說,充滿著寵溺和不外道的情感。

    而說道寶釵的時候,雖然多數是誇獎,又送了很多東西給寶釵,但是實際上,這都屬於親戚之間的客套,充滿著疏離之感,不是從心裡的愛護和喜歡。

    對待自家孩子,父母說打就打說罵就罵,但是父母依然是最親的人。而無論是誰,跟親戚或者朋友相處往往都多了一層小心,說話做事都多一點考慮。

  • 13 # 雲語紅樓

    這是一個關於古代的禮節方面的問題。

    首先,要清楚的是原文中無論是黛玉進賈府,還是寶釵進賈府,賈母都沒有外出迎接。

    賈母是老榮國公的夫人,更是貴妃賈元春的祖母,是朝廷正經封的誥命夫人。所以,不管是她鍾愛的外孫女林黛玉,還是薛姨媽和寶釵,都不可能夠級別勞動賈母大架外出迎接。書中說到賈母外出迎接的,只有省親時的貴妃賈元春。

    原文:至十五日五鼓,自賈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妝。園內各處,帳舞蟠龍,簾飛綵鳳,金銀煥彩,珠寶爭輝,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長春之蕊,靜悄無人咳嗽。賈赦等在西街門外,賈母等在榮府大門外。

    元春雖然從親屬關係上說,是賈母的孫女,是晚輩。但是,在當時那個父子君臣、綱常倫理分明的時代,元春已經是皇帝的貴妃娘娘,是君,賈母臣子。所以,元妃回來,賈母必須以臣下之理“按品大妝”的出迎。而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她只是賈母的外孫女,是單獨一人的小輩。所以,不但賈母沒有出迎,就連王夫人等人都沒有出迎。

    原文:黛玉方進入房時,只見兩個人攙著一位鬢髮如銀的老母迎上來,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見時,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當下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個不住。一時眾人慢慢解勸住了,黛玉方拜見了外祖母。

    雖然賈母和王夫人等人沒有出迎黛玉,但是賈府對黛玉進府還是非常重視的。在黛玉的船剛剛靠岸時,老早就有賈府的馬車和眾僕婦在等待。一路馬車轎子護送黛玉一直到了賈府內宅才下了轎子。然後幾個嬤嬤護送到賈母的屋內,剛進房門,賈母站起迎接,一把就摟進懷內。於禮節上,賈母和王夫人都是長輩,所以不可能出迎,但是於感情上說,賈母是非常重視的,老早就在焦急的等待了。

    原文:過了幾日,忽家人傳報:“姨太太帶了哥兒姐兒,閤家進京,正在門外下車。”喜的王夫人忙帶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廳,將薛姨媽等接了進去。姊妹們暮年相會,自不必說悲喜交集,泣笑敘闊一番。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閤家俱廝見過,忙又治席接風。

    這是寶釵和薛姨媽進賈府的情形。出迎的只有王夫人,賈母併為出迎。王夫人出迎也並非是因為寶釵,而是因為薛姨媽。薛姨媽是王夫人的親姐妹,是同輩,所以於禮節上是可以出迎的。而賈母除了是薛姨媽的長輩之外,還是朝廷親封的誥命夫人,所以不可能出迎薛姨媽。如果寶釵不是跟母親一起,而是同黛玉一樣,是自己單獨進府,那麼王夫人也不會出迎。這就是古代嚴格的禮節規矩,和很多人無端猜測的什麼厚此薄彼沒有任何關係!

  • 14 # 喝茶慢

    因為黛玉是家人,寶釵是親戚!

    要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賈府龐雜的家族關係。

    黛玉是賈敏的女兒。賈敏在家做小姐時,又是賈母最疼的女兒。賈敏早逝,留下黛玉這個嫡親的外孫女,雖然賈母不曾外出遠迎,卻早已在家哭成一團。

    而寶釵是薛姨媽的女兒、王夫人的外甥女,本來只是賈府的親戚。作為主人,出外迎接一下親戚,這個是對她器重的兒媳婦和孫媳婦的尊重,是對王夫人和王熙鳳的愛屋及烏。

    按照曹雪芹的安排,80回以後,賈母肯定是要把黛玉嫁給寶玉的。這兩個孩子都是她的心尖子,斷無可能拆散他們。高鄂狗尾續貂篡改了曹雪芹的原意,還弄什麼“林黛玉焚稿斷痴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真可笑呀。

  • 15 # 潤楊閬苑

    黛玉進賈府時,賈母沒有迎接,而是算好了黛玉到賈府的日子,在房裡焦急的等待黛玉。

    寶釵和她的母親哥哥,一家子進賈府時,賈母也沒有迎接。他們進賈府比較突然,王夫人聽到薛家人在門外下車了,才忙帶了人接到大廳上。

    賈母是誥命夫人,有身份;是賈府的老太君,有輩分。如果黛玉和寶釵一家子來了,賈母來迎接,於禮不符。

    黛玉來賈府是賈母派人、派船到黛玉家裡,將黛玉接來的。黛玉一進賈母的院子,【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一見他們來了,都笑迎上來道:“剛才老太太還唸誦呢!可巧就來了。”於是三四人爭著打簾子。一面聽得人說:“林姑娘來了!”】黛玉到賈母房裡的時候,王夫人和邢夫人都在房裡等著迎接林黛玉。黛玉【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抱住,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

    由原文可見,賈母不停的唸叨外孫女,等得心焦,盼外孫女心切。見到外孫女,連禮節都不顧了,摟著外孫女,“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賈母對外孫女黛玉,親情滿滿。

    作者不惜筆墨,將黛玉進賈府的所有細節,吃飯、喝茶、住處安排一一描述。寶黛初見,所有的心裡活動刻畫的活靈活現。一直到晚上睡覺方結束

    王夫人都不知道薛姨媽一家要進京,更不知道薛姨媽會來賈府常駐。原文是【那時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虧賈雨村就中維持了,才放了心。又見哥哥升了邊缺,正愁少了孃家的親戚來往,略加寂寞】。如果王夫人知道,薛姨媽幾天後進京,就不愁少了孃家的親戚來往。

    書中寫道:【過了幾日,忽家人報:“姨太太帶了哥兒姐兒閤家進京在門外下車了。”喜的王夫人忙帶了人接到大廳上,將薛姨媽等接進去了。姊妹們一朝相見,悲喜交集,自不必說。敘了一番契闊,又引著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閤家俱廝見過,又治席接風。】

    賈政和賈母都挽留薛姨媽一家人住下,這只是親戚之間的一種客套,【薛姨媽正欲同居一處……忙應允】。於是薛姨媽一家三口在賈府常住下來,直到薛蟠娶親,仍然沒有搬離賈府;母夜叉夏金桂,鬧得雞飛狗跳,闔家不寧,也沒有搬離賈府。

    作者在寶釵進賈府一段,惜字如金,僅有幾百字就結束了。寶釵連一句臺詞都沒有。

    總之,黛玉進賈府,看似接待規格簡單,實則描述詳細。我們看到的是親情;寶釵進賈府,看似接待規格隆重,實則敘述簡略。我們看到的是客情。

  • 16 # 福榮

    我國古禮,迎來送往是平輩間的禮儀,賈母長黛玉、寶釵二輩,是賈府的老祖宗,無倫黛玉、寶釵來府,賈母都不需要外迎。至於元春省親,賈母外迎是`因元春已選入皇室,晉升貴妃,外迎是盡君臣之禮。元春進府後不是也跪下給祖母、母親要行家禮時給阻止攙扶起來的。道理一樣。

  • 17 # 青月疏桐

    無論黛玉,還是寶釵初入賈府,賈母都沒有外迎。

    賈母不外迎,再正常不過。拋開賈母的誥命夫人身份不說,單說她做為榮國府的最大長輩,也不會興師動眾出門外迎一個孫輩孩子。你道這是你我小時候走姥姥家,姥姥親自站門口拿一把糖果等著?

    雖沒外迎,黛玉到姥姥家,是姥姥派了得力的媳婦婆子,渡舟過橋到蘇州來接的。到賈府之後,得到了賈母的熱情迎接。可算相當隆重。

    而寶釵,是隨母兄一道而來。若說寶釵受到的接待和黛玉相比,可用“天差地別”形容。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從客人身份,薛姨媽只是王夫人的姐妹。在賈府這個家庭裡,王夫人是一個“兒媳婦”,她的孃家親戚來了,且是賈母晚輩,只她出面迎接是合規的。二,寶釵呢,是又小一輩孩子,是跟著母親來姨媽家,自然更談不上賈母來迎接。

    後來寶釵在賈府,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完全是靠了個人魅力,讓大家接受的她。

  • 18 # 真話才是正能量

    賈母是黛玉的外祖母啊,黛玉孃親死了,賈母心疼黛玉年幼無人照管,才結了來跟自己住的。就是說黛玉不是來走親戚的,是大老遠從蘇州 派船 抬轎 接來長住的。可見賈母多疼愛黛玉。完全就是把黛玉當家庭成員嘛!一家子人太客氣、太禮儀形式不是生份見外了嗎?

    至於寶釵一家子,是來走親戚的。禮儀上賈母作為東道主,自然要盡地主之誼了。大敘賓客之道。和你們家來客人一樣的。更何況古時候中國為禮儀之邦了!

  • 19 # 淺淺水可

    黛玉因喪母來投靠外祖母,初進賈府時,賈母沒有外迎,一是因為只有黛玉自己來,沒有其它親眷,外祖母年齡大輩分高,從事理上說不可能到門外迎接,不合禮數。二是因為賈母最疼愛的女兒死去了,心裡很悲傷,見到黛玉有可能會痛苦難遏,家裡人不願讓老祖宗有意外,故讓老太太在屋內等候。

    寶釵投奔賈府時,是薛姨媽帶著她和薛蟠一起前來的,出外迎接合乎禮數,也是表明自己對王夫人的倚重。畢竟王夫人給賈府做出的貢獻大。孃家是金陵王家,嫁入賈門時,嫁妝自然豐厚,生了一個女兒元春,做了皇妃,生了個兒子,還是銜玉而生。給面子不只這一次,和王夫人有關的親戚,老太太都是多幾分歡喜和關愛的,如王熙鳳,如前來打秋風的劉姥姥。

    從上面的分析看來,賈母是極能把握做事的分寸的,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賈母的禮儀學學得很好,曹雪芹也藉此告訴我們,聰明的賈母絕對是熟諳世故人情的。

  • 20 # 凡眼看紅樓

    這個問題有點含糊不清。

    真實情況是林黛玉和薛寶釵進榮國府時,賈母都沒有到外面迎接。

    而從作者的寫作手法來看,林黛玉進賈府,表面上看起來不如薛寶釵受到重視,實際上是相當隆重的。

    林黛玉進賈府在《紅樓夢》中是相當重要的一回,是全書的提綱挈領。曹雪芹借林黛玉之眼耳口鼻將榮國府的人物關係,生活習慣,建築格局做了綱領性的介紹。

    在這一回中有很多經典的,膾炙人口的片段。“王熙鳳的出場”“寶黛初會”等。對人物的服飾更是做了細緻入微的描寫。

    而寶玉摔玉,黛玉哭泣的場景也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賈母一見黛玉就摟在懷裡痛哭流涕,也是愛之切痛之深的表現。將賈母暮年之人痛失愛女,心疼黛玉的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再說了林黛玉是賈府派人接來的,一個六歲左右的孩子,賈府不可能傾巢出動去迎接吧。

    封建禮教是相當嚴格的,賈府是豪門貴族,這點禮數還是很明白的。

    書中寫得很清楚,雖然賈母等人沒有出門迎接黛玉,但是老祖宗可是心頭口頭一時不忘呢,整天唸叨著。一看到林黛玉進院子了,五六個丫鬟爭先恐後去打簾子報信,林黛玉在賈母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對林黛玉的衣食住行更是做了極為細緻地安排,讓林黛玉跟著賈母一塊住,說寶玉這個親孫子倒是靠後了。

    再來看看薛寶釵進榮國府,表面上看起來很熱鬧,書中寫道:

    王夫人率領丫鬟婆子到過了幾日,忽家人傳報:“姨太太帶了哥兒姐兒閤家進京,正在門外下車。”喜的王夫人忙帶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廳,將薛姨媽等接了進來。姊妹們暮年相見,自不必說悲喜交集,泣笑敘闊一番。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閤家俱廝見過。又治席接風。

    薛寶釵一家進榮國府王夫人是突然接到家人的報信才知道的,所以趕緊出去迎接。

    因為薛姨媽是大人,又帶著一大家子來,所以去迎接也是正常的,相當於遠道而來的客人,自然也要擺宴席請客吃飯啊。

    而賈母是長輩,是一品誥命夫人,所以她不可能去迎接薛姨媽一家。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對曹雪芹的寫作手法除了讚歎還能說什麼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營銷策劃案怎麼分析競爭對手?需要注意哪些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