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燈酒史話

    十幾年前,高一下學期語文課上,我當眾高聲背誦初唐詩人張若虛的大作——《春江花月夜》的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柔婉處靜逸靈動,雋永細膩;深沉處大氣雄渾,遼闊邈遠。“孤篇橫絕,壓倒全唐”之名蓋不為虛~

    《春江花月夜》這首七言古詩沿用的是陳隋樂府舊題,以月為體,憑江為景,筆墨清麗,文風淡雅,頗具濃郁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氣息。春意盎然,大江壯闊,花木幽美,月色迷離,詩情畫意,充滿哲理,借寫旅人遊子的離愁別緒,抒發作者思慮千古的超然意識和更替代迭的人生感慨。全詩意境空明寥廓,想象奇特悠然,韻律悠揚宛轉,文辭綺麗自然,真可謂“洗盡六朝脂粉氣,盛唐古風由此興”,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明代文學家譚元春評價該詩道:“春江花月夜,字字寫得有情、有想、有故。”清代學者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一書中評曰:“春江花月夜,題中五字安放自然,猶是王、楊、盧、駱之體。”現代詩人聞一多先生更是讚賞該詩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諸多讚譽,足見該詩在古代詩壇上的絕頂地位,“孤篇蓋全唐”名副其實!

  • 22 # 靜靜綻放七七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素有孤篇蓋全唐的美譽定是名副其實的。

    一部文學作品能否被大眾喜愛並廣為流傳,不僅取決於它讓人心悅誠服的“外表”,更取決於它能觸動多少人內心的情感。

    張若虛的這首詩,從詞到句,給不同的讀者帶來不同的觸動,完全勝任孤篇蓋唐的美譽。

    首先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清商曲吳聲歌曲名,據說是南朝陳後主創制,基本都是浮華豔麗的宮體詩,張若虛的這首卻成了千古絕唱。

    遺憾的是,這首詩從唐到元的很長一段時間,命運坎坷,備受冷落,直到清代才名聲大振。

    曹雪芹曾在《紅樓夢》中寫道:

    林黛玉病臥瀟湘館,秋夜聽雨聲淅瀝,燈下翻看《樂府雜稿》,見有《秋閨怨》《別離怨》等詞“不覺心有所感,亦不禁發於章句,遂成《代別離》一首,擬《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詞曰《秋窗風雨夕》”。

    由此可見,清代的讀書之人對《春江花月夜》都極為熟悉。

    清代王闓運也在《湘綺樓說唐詩》中盛讚: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直用《西周》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曲,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其次

    此詩為何能被歷代文人如此盛讚?我們先來看看詩中寫了什麼:

    全詩圍繞月展開,前八句起筆宏闊,然後聚焦於孤月。接著由月及人,引出宇宙永恆而生命短暫的感慨,這種感傷背後是對人生的熱愛。

    接著,從遊子、思婦兩面落筆,同時對月懷遠,同有一種離愁別恨。作者用月來烘托思念之情,悲淚自出,把月擬人化,“裴回”二字極為傳神。“卷”“拂”兩個動作無理而有情,思婦內心的惆悵和迷茫揮之不去。

    最後八句將夢境與實境結合,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相思之情。結句“搖情”灑滿江樹,也灑落在歷代讀者的心上,情韻嫋嫋,搖曳生姿,餘味悠長。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六:

    (鍾雲)淺淺說去,節節相生,使人傷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讀,讀不能厭。又云:將“春江花月夜”五字煉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這是對《春江花月夜》理解的昇華。

    最後

    張若虛雖然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稱“吳中四士”,但流傳下來出彩的作品確實不多。

    《春江花月夜》無論寫景、寄情都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故稱“孤篇蓋全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說錢喜歡說20K/30K而不說2W/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