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父母世界
-
2 # 月安母嬰照護中心
孩子不敢承認錯誤,往往是怕受到父母的責罵甚至體罰。我很小的時候做錯事都不敢承認,因為母親會責打,大一些的時候母親不在打我了,不管做錯了什麼我都會承認。所以當孩子不敢承認錯誤時,父母也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原因,是不是你平時教育孩子時過於嚴厲,是不是家人平時有體罰孩子的現象等等。如果以後孩子犯了錯,家長第一時間不是生氣,而是應該循循善誘教導孩子,給他講明白事情的道理,千萬不要認為孩子還小聽不懂什麼的,就算他聽不懂,但是你的態度也會影響他。讓他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會有什麼不好的後果,問他是否知錯。慢慢的,孩子在做錯事情後就會主動認錯了。
-
3 # 靜聽風聲9
不仿給她講一下《狼來了》的故事,讓她知道說謊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然後引導她自己主動承認錯誤,你要耐心的教育她,要勇於承認錯誤,千萬不要責怪她,當她承認錯誤時,你要獎勵她是一個勇敢的孩子,我想她以後就不會再說謊,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
4 # Jun1325326
我覺得比較好的做法是:”雖然你做的這個事情我不認同。但我覺得你的道歉很誠懇。這讓我感覺好一點了。你現在有什麼辦法善後麼?“(讓孩子知道,道歉是個很好的讓父母能夠放鬆下來的方法。他就會傾向於使用這個方法。)至於遇到孩子犯錯。我的做法一般是儘可能讓後果與孩子的犯錯關聯,而不是我的懲罰與犯錯關聯(當然不是所有事情,但是生活中打碎瓶子打翻水。這種就可以讓孩子自己開始收拾。點滴開始,日積月累)。孩子本身就是在錯誤和善後中成長起來的,不應該是在怕打和怕罵中長起來的。對於孩子的犯錯,我也想再次老生常談一句:讓你生氣的是這個事情,而不應該是你的孩子。所以,幫助孩子學會做好這個事情的能力。而不是讓孩子害怕你而不敢再做這個事情。
-
5 # 思雨yp
我個人覺得,教導孩子敢於承認自己錯誤我會這樣做:
首先,在孩子成長的環境裡,家長起到以身作則的榜樣。
家長做錯了,也要敢於放下身段跟孩子道歉。或者父母相互間,讓孩子看到一個充滿正能量成長環境。
有個別家長就會覺得,我是爸爸或媽媽,做錯了就做錯了,為什麼要給孩子道歉呢?其實這想法是不對的,不利行孩子成長。
其次,孩子做錯了事,撒謊,這些我們不要急於去挑明,不要強迫孩子馬上認錯,特別是當著別人面前,需要慢慢誘導孩子說真話,而不是大聲叱喝,這樣孩子會不敢說真話,會認為我說了真話肯定會捱揍。做為家長,需要冷靜處理,先理後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讓孩子明白犯錯了不是不可饒恕的事,道歉誠懇,知錯願改,家長是可以給機會孩子的。
最後,如果孩子道過歉了,也願意改了,就不要再深究了,要相信孩子。特別是一個錯念三年的那種家長,這是不好的。不要翻老賬,過了就過了。
-
6 # 倩女幽魂得倩
孩子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還有願意撒謊。。
做為大人的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的,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引路人,做為父母大人的我們應該問問自己孩子為什麼會說謊會不願意承認錯誤,是不是孩子在第一次犯錯誤時候就不承認或是直接對你說謊,我覺得不會吧,是不是孩子犯錯誤時候和你說實話了你去責備他或是懲罰打罵他了一點點給孩子養成不說實話不願意承認錯誤的習慣了,他會潛意識裡覺得我承認錯誤或者直接說實話我會收到責備與懲罰的而我說謊了就不會的呢!!還有就是做為父母大人的我們當著孩子的面說過不論善意或者惡意的謊言過呢?孩子就如一塊璞玉,要看我們教育引導他的人是怎樣雕琢的。。。
-
7 # 蘭心伊悅1
孩子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會撒謊,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個問題就需要家長認真的思考 了。是不是孩子每次犯錯誤的時候,父母都會責罵訓斥孩子?有沒有聽聽孩子的語言,聽聽孩子這樣做的原因。甚至孩子真的是在撒謊嗎?孩子小的時候,語言描述還沒有那麼清晰,有時孩子想的,和自己表述的會有一點差距,這時父母往往很擔心,孩子是學壞了,其實不然。
父母平時做錯了事,也要勇於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孩子耳濡目染,也就形成了承認錯誤的習慣。如果發現孩子做錯了事情,要及時糾正,問問孩子這麼做是 不是更好?讓孩子懂得,做錯事了並不可怕。首先知道錯誤的原因,如何做是對的。這才起到了理想的效果。
-
8 # 陽光親子1
首先發現孩子犯了錯誤,不能責罵孩子,假如非常嚴厲的責備孩子,孩子肯定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了,所以當發現孩子犯了錯誤家長首先要忍住自己的怒火。然後就要慢慢的引導孩子說出這件事情的經過,要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為什麼犯這個錯誤,才有可能讓孩子承認錯誤。最後當我們知道孩子為什麼犯這個錯誤以後。再告訴他這件事情他哪兒做的不對為什麼不對,一定要等到孩子把事情的經過說完了以後我們再評論這件事情,這樣孩子就會比較容易承認錯誤了。
-
9 # 陶玲家長課堂
很多家長反饋在“案發現場”當面指著那被翻得亂七八糟、零落滿地的紙筆,你問孩子:“這是誰幹的?”你聽到的答案往往是“這是小狗乾的”或者“它就是那樣的”,你幾乎很難聽到他承認:“這是我乾的!”四五歲的孩子不願意爽快地承認自己犯的那些小過失,同時還能編造出各種理由和藉口。面對這些小謊言和狡辯,很多父母都難以容忍,甚至還會給孩子扣上一些“帽子”——不誠實、愛說謊!
其實面對孩子表現出這樣的行為時,家長不必過於緊張,不要往孩子身上扣一些對孩子成長不利的“帽子”。心理學家表示,孩子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件錯誤的事情,那麼孩子會有這樣的行為是想透過他的搗亂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教導孩子敢於承認錯誤的小妙招
1、父母先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心平氣和的跟孩子說“這是怎麼回事呀?我想聽你說說”或者“如果你做錯了什麼,我希望你能告訴我,也許我會有一點點生氣,但是,我會更高興你能誠實地告訴我一切。”
2、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說“對不起”。告訴他,當他做了讓別人失望或者難過的事情時,道歉會讓別人心裡舒服一些,並且有利於解決問題。
3、有時候未必一定要說“對不起”三個字,彌補性的行為是最好的道歉。可以跟孩子說“你說那個做錯事在牆上亂畫的人應該用什麼辦法來彌補他的過錯呢?”孩子就會積極的響應“我想那個小孩已經答應了一會兒就用刷子把它們刷乾淨”
-
10 # 異彩魔方戲劇工坊
主要還是看家長您自己的行動,每天放學跟孩子坐坐遊戲,或者是週末的時候帶著孩子去看一些類似於《勇敢的可可西》一樣的兒童話劇,從中讓孩子自己明白,對於錯。讓孩子自己瞭解錯了就該道歉,而家長也要明白,你們錯了一樣也需要向孩子道歉,而對了,就應該得到誇獎。如果您覺得我的正確,請關注一下,我們裡面有很多關於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而我們也會不定期的釋出一下關於兒童體驗活動,到時候您可以帶著孩子參加一下。
-
11 # 嘟嘟媽成長記
孩子比較單純,環境會塑造性格。如果父母能做到言傳身教,那孩子多半不會差。舉個身邊的例子,爸爸不小心打碎了孩子的杯子,孩子發現後哭的特別傷心。等孩子的情緒舒緩一些後,爸爸主動的誠懇的向孩子承認了錯誤,並請求他的原諒,希望孩子還能和他做朋友,並且講了一些承認錯誤是值得表揚的事情的道理。孩子看到爸爸這樣做,雖然傷心,但是很快就原諒了爸爸。
-
12 # 自然律妙用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平時做好要知錯能改的榜樣,甚至可以“故意”在孩子面前認錯,這樣不僅不會影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反而有利於促進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孩子的進步也會更大!孩子犯錯是正常的,孩子承認後也要根據所犯的錯誤,適當減輕懲罰,甚至是獎勵,父母把握好度就可以!
上面這些都是技術方面的問題,父母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一定要真心誠意,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
當然也不能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利用父母的這種心理。該懲罰的也要懲罰!
父母跟孩子的關係有些單純,有的複雜!難纏的孩子則需要鬥智鬥勇,軟硬兼施!我也只能提供這麼多建議!
-
13 # 巧妙媽育兒
面對這個問題,作為家長要用正確的態度去對待。當我們內心感到害怕、或者沒面子時才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所以要想引導孩子勇敢地承認錯誤。
分清到底是家長認為孩子錯了,或是孩子的確有錯。從意識上大人與小孩對是非對錯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有些事,在成人眼裡是錯誤,在孩子眼裡就變成了他們處理事情的方式不同而已。
接納孩子的行為。孩子敢不敢承認錯誤在於成人面對錯誤時的處理方式。如果發現錯誤,父母就生氣、發火,釆取取批評、責備,那孩子將來犯錯就不會承認,因為承認後他們感受到的是痛苦。
如果父母接納孩子犯錯是正常的,告訴孩子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告訴孩子錯在那,如何做才正確。孩子不僅學到了正確處理事情的方法,還明白了犯錯必什麼,只要改正就好了。
鼓勵孩子說出這事的經過。家長用平和的態度,消除了孩子內心的恐懼。就可以鼓勵孩子講述事情發生的經過,先表揚孩子做對的,不對的告訴孩子,這樣做有那樣傷害,正確做的後果等。這時候孩子就容易接受家長說的話,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下次犯的機率就小了。
總之,當孩子不想承認錯誤時不要去強迫,物極必反。只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包容接納的態度,他們自然會承認。讓孩子承認錯誤時一定要保護他們的面子,維護孩子的自尊。祝冬安。
-
14 # 老翟之路
勇敢的承認錯誤我認為是需要具備兩個優秀的品質:
1:勇氣
2:責任感
我想作為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有責任感和充滿勇氣的人,但是具體的方法就要區別對待了,所以認識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尋找解決的辦法,主要是看清問題地本質原因。
勇敢承認錯誤的對立面是什麼?就是脅弱的退縮,對於自己行為造成的不良後果不敢站出來承認,不敢承擔責任。如果還在是這樣的,家長可能就要想想孩子是怕承認之後家長不是大度的寬容和耐心的教導而是對孩子進一步的職責和訓斥,我想這樣的事情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在遇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冷靜的先做分析,在對症下藥。
沒有人不犯錯誤,更何況孩子呢?
一方面,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做家長的一定要鼓勵教育為主,無休止的繼續職責孩子的過失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怯弱,效果會適得其反,家長要做的是鼓勵孩子,從正面才溝通,告訴孩子的事情的嚴重性,並指出在日後出現這種情況的前提下,一定要更多的思考,一定要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第二個方面:勇氣。這種品質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磨礪出來的,迷你很難想象承認一個錯誤對孩子來說需要多麼大的勇氣,所以家長要不斷地暗示和鼓勵,都要從積極方面出發,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承認錯誤的勇氣。
-
15 # 風月無邊62
最可怕的是有些家長平時蠻橫不講理,或者對孩子放任。老師呢,管著幾十上百號學生,又抓著教學,一天從早到晚不知要出幾起事,往往力求簡潔快速地解決問題,以掌握話語主動權,事情決斷權來處置判決孩子對錯,在孩子思想還未轉過彎來時要其承認錯誤,造成一些後遺症。所以,讓孩子承認錯誤,首先是大人平時無錯或有錯能認錯並改正,再處理孩子的錯誤時能耐心傾聽,公平公正。
-
16 # 北極星下的獨行者
素質教育,以身作則,孩子犯錯誤時,第一家長不因想的是去如何懲罰他們,而是問清為何犯錯誤,再去糾正錯誤,彌補錯誤,視情況還得家長去承擔錯誤,在這前提下孩子得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及後果。這是為了讓孩子產生愧疚感和責任心,或許下次犯錯誤,孩子就敢勇於承擔錯誤。
-
17 # 魯冰花1314
人都會犯錯誤,何況是孩子呢!.怎樣讓孩子勇敢地承認錯誤,那就看大人是怎麼認識,怎麼對待的了。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要和孩子講清錯誤的歷害關係,鼓勵孩子敢於承認錯誤,做忠誠老實的孩子,和孩子交心說話,我相信孩子一定能勇敢地承認錯誤。謝謝邀請!
-
18 # 童夢親子
兒童的心靈需要極大的關注和愛護。
由於孩子年齡小,犯錯誤是經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孩子是伴隨著錯誤成長的。”是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而我們做家長責任就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大膽地說:“這是我的錯。”
喬治·華盛頓是美國首任總統,美國獨立戰爭大陸軍總司令。1789年,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任期結束後,自願放棄權力不再續任,隱退於弗農山莊園。華盛頓被尊稱為美國國父,學者們則將他和亞伯拉罕·林肯並列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喬治·華盛頓出生在一個大莊園主家庭,家中有許多果園,裡面種著蘋果樹、桃樹、梨樹與李子樹,還有一棵父親從大洋對岸買採種下的品種上佳的櫻桃樹。這棵櫻桃樹長勢很好。春天來了,樹上開滿了白花,散發出陣陣芬芳,許多蜜蜂都圍著它辛勤地忙碌著,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結出果實了。
有一天,父親交給華盛頓一把斧頭,要他把影響果樹生長的雜樹砍掉,並再三叮囑,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砍傷正在結果的果樹。在果園裡,華盛頓揮動斧子,不停地砍著。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這唯一的一棵櫻桃樹。
華盛頓意識到自己闖下了禍,害怕受到責罰,就用雜樹把櫻桃樹蓋起來。
傍晚,父親來到果園,發現了被砍的櫻桃樹就知道兒子犯下了錯誤,但他裝作不知道,還表揚兒子說:“你真能幹,一個下午不但砍了這麼多樹,還把砍斷的雜樹都堆在了一塊兒。”
華盛頓聽了父親的誇獎,臉一下子紅了,慚愧地把實情告訴了父親,還請父親責備他。父親把手放在孩子肩頭,意味深長地說:“失去了一棵樹,我當然很難過,應該批評你,但我同時也很高興,因為你鼓足勇氣向我說了實話,沒有說謊或找藉口,我就原諒你了。你知道嗎,我寧願要一個勇於承認錯誤的孩子,也不願擁有一個種滿枝葉繁茂櫻桃樹的果園。一定要記住這一點,兒子。”
尚未懂事的華盛頓望著父親,不解地問:“為什麼承認錯誤會比一千棵櫻桃樹還珍貴?”
父親尊尊教導說:“一個人敢於承認錯誤、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他才能更好地在社會上立足,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
華盛頓從未忘記從這個事件中學到的東西,他一直像小時候那樣誠實守信,受人尊敬和愛戴直至生命結束。
華盛頓從父親那學會了勇於擔當的品質,這對他一生的成長都產生了積極影響。每個人都會有做錯事的時候,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當孩子做錯事情,重要的不是錯誤本身,而是我們成人怎麼樣讓孩子認識到他的錯誤以及承認錯誤。
為什麼孩子都很害怕犯錯誤,害怕承認錯誤呢?因為他們害怕承認錯誤後會捱罵、捱打,或者有人會看不起他。
其實,孩子不承認錯誤,就等於錯上加錯,這是比犯錯更嚴重的後果。做錯了事,只要改正就好,但是如果做錯了事用撒謊的方式去隱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逃避責任的惡習,最終釀下更大的錯誤。
如果孩子只是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卻看不出自己到底錯在哪兒也是不行的。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成人要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把道理講明白。然後給孩子改過的機會,從精神上善待孩子,才能從根本上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
19 # 芝麻育兒
方法1:用動作給寶寶暗示
當寶寶公共場合大聲喧鬧時,媽媽可以做出一個“噓”的動作,暗示寶寶要小聲說話,不要吵到別人。當寶寶安靜下來以後,媽媽可以輕聲附在寶寶的耳邊說:“大聲說話會吵到別人的,在公眾場合要小點聲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別人了!”媽媽這樣的方法也容易讓寶寶接受,並且容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方法2:讓寶寶承擔錯誤的後果
兩歲多的寶寶正處於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期,當他要做某件事時,他一定要做。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做的是錯的,媽媽也要放手讓寶寶去做,去經歷。比如,寶寶在騎車時,媽媽告訴他前面有一個坑,你要繞開那個坑,但寶寶未必聽。在這種情況下,媽媽不妨放手讓他去經歷,當他摔倒時,媽媽再適時地引導說:“下次繞開這個坑就不會摔倒了!”寶寶這時候特別容易接受。每個人犯了錯都應該自己承擔後果,下次做事時就會有戒懼之心,否則,就不會有所進步。
方法3:用故事啟蒙寶寶知對錯
當寶寶犯了錯誤後,如果媽媽指出了他的錯誤,他無動於衷的話,媽媽先別急。等到晚上睡覺前,媽媽跟寶寶一起讀書時,媽媽可以選擇讀一些知錯就改的故事,為寶寶樹立起具有知錯改錯的兒童形象。這種無聲的薰陶,如和風細雨,點點滴滴地注入寶寶的心田。
方法4:當著寶寶面承認錯誤
父母是寶寶最好的榜樣。當父母不小心犯了錯誤時,只要是寶寶知道並能理解,父母就要當著寶寶的面誠心認錯。比如,父母帶著寶寶過馬路沒有走斑馬線,媽媽就要誠心認錯:“哎呀!媽媽錯了,媽媽因為一時著急忘記走斑馬線了,下次一定要記得走斑馬線,寶寶下次也記得提醒媽媽哦!”媽媽這樣做是給寶寶樹立認錯的榜樣。然而,很多父母往往是犯了錯,說一聲“哎喲”、“討厭”就完事。這種態度會對寶寶產生很多不良影響。
方法5:寶寶認錯後鼓勵他改正
當寶寶犯了錯向媽媽說“對不起”時,父母要及時表揚寶寶勇於認錯,並鼓勵他努力改正錯誤。媽媽的安慰能讓寶寶感覺到自己認錯是對的,媽媽的鼓勵能夠強化寶寶改正錯誤的決心。當寶寶已經認錯時,媽媽切忌還將寶寶批評一通。這種批評會讓寶寶產生害怕心理。當寶寶以後犯了錯時,寶寶就會選擇掩飾,寶寶說謊和狡辯也往往是從這裡開始的。
-
20 # Brittany5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做錯事了要勇於向孩子道歉認錯,給孩子起到一個表率的作用,其次小孩犯錯時要立馬告知他並糾正,說明犯錯的結果,引導鼓勵他承擔責任,要他明白做錯事就要承擔責任,並付出一定的代價,如不可出去玩,看動畫片之類的,承認錯誤了可以給予獎勵。要他明白在家裡父母愛她所以可以縱容他的錯誤,但在外面別人是做不到父母這樣愛他的
回覆列表
由於孩子年齡小,犯錯誤是經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孩子是伴隨著錯誤成長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而我們做家長責任就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大膽地說:“這是我的錯。”
當孩子矢口否認你對他的“指控”時,你真是氣不打一處來!但這個年齡的孩子,是不可能本能地承認自己犯了錯誤的。而且,這種“不承認”“辯解”“推脫”從某種角度上看也是一個好的訊號:說明孩子已經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並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所以,在“認錯”這個問題上,如果瞭解孩子“推卸責任”的秘密心理,應該可以更好的引導。
秘密心理之一:“如果我承認了,媽媽一定會大發雷霆的!所以我可不能說是我!”
他害怕的不只是來自你口中的責備或手下的懲罰,而是你的憤怒、你的不滿,你對他——你的孩子的失望的情緒,讓孩子真正心生膽怯。
秘密心理之二:“我不想說‘對不起’!……只要我不承認是我乾的就不用說了。”
“對不起”不是人人天生就會說、就懂得說、就明白為什麼要說的。道歉也需要一邊成長一邊學習。四五歲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只是他還不能夠正確地分辨在什麼情況下它叫作“自尊心”,什麼場合它就變成了“固執”和“無禮”。教會孩子那些不傷害別人,也不會有損自己的做人之道。
這時,父母應該:告訴他為什麼要說“對不起”。告訴他,當他做了讓別人失望或者難受的事情時,道歉可以使對方感到舒服,並且有利於解決問題。讓他試著體會“換位-同情”的道理。等待他說出真誠的道歉。讓孩子明白,能說出真誠的“對不起”對於成年人來說其實是同樣困難的。當孩子學會了誠心誠意地道歉時,他也就不會去推卸自己的責任了。不過,一定不要強迫孩子說“對不起”,所有的一切是要讓孩子最終明白,只有自己真心感到抱歉了,你自己也才能真正的舒服和輕鬆起來。
秘密心理之三:“我說那不是我乾的,因為我也不知道自己這時應該怎麼辦!”
孩子看來,推卸責任,很多時候是躲避麻煩最簡單的方法!但事實上,他也許並不希望就此“灰溜溜”地“逃走”。勇於承當和“善後處理”,孩子還需要父母的一點幫助和用心。他知道自己做錯了,給他修正、挽回或補救的機會,同時還能保留一些面子。
這時,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個參與解決問題的機會。“你說,那個做錯事在牆上亂畫的人應該想些什麼辦法來彌補他的過錯呢?”你主動提出進入“彌補”的程式了,也就暗示了你雖然不滿意但你願意接受他的認錯和補救,孩子用積極的態度來響應的——“我想那個小孩已經答應了一會兒就用刷子把它們刷乾淨!”
以下幾條建議希望可以給家長們提供幫助:
1.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有時候孩子不願意承認錯誤,很大程度上是害怕受到懲罰,這是孩子透過之前的體驗總結出來的。家長的氣憤、責怪、嘮叨、抱怨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透過各種途徑掩飾錯誤。因此,家長要以平常心對待,在此基礎上,透過引導、教育、溝通等方式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2.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
透過全神貫注地聆聽孩子的講話,家長可以全面瞭解事情的經過,瞭解孩子是如何思考的,進而判斷孩子是不是做錯了事情。如果是孩子錯了,家長要和孩子好好談談,可以和孩子一起思考如何對事情進行補救。
3.及時對孩子的錯誤加以糾正
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要及時地給予教育評糾正,讓孩子知道錯誤是可以補救的,只要改正了,仍然是個好孩子。父母千萬不要在孩f做錯事後,一味地批評,指責孩子,這樣易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對知道改正但又頻繁犯錯的孩子,家長不僅要注意孩子的言語道歉,更要關注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為過程。
4.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有些孩子不願意承認錯誤,是害怕更多的人知道,擔心大家笑話自己。作為家長,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處理,以避免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傷害。
5.對孩子主動承認錯誤的行為進行表揚: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弄髒了玩具、把杯子裡的水撒到了地上等,都會引起孩子的緊張。當孩子主動告訴父母自己這些行為時,家長可以這麼說:“謝謝你告訴我這件事情,可見你是不小心才弄髒玩具的。媽媽希望你下次可以小心點,好嗎?”如此的對話,既可以減輕孩子的內疚感,也可以提醒孩子下次可以怎麼做更好。
6.父母應該勇於知錯就改
傳統的家庭觀念認為父母向孩子道歉,會喪失自己的威嚴,所以,不少父母即使自己做錯了也不向孩子認錯。研究顯示,父母向孩子認錯,不僅可以使家庭關係變得融洽,而且可以用現身說法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認錯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這樣反而會贏得孩子的尊敬。
7.透過故事、榜樣的力量影響孩子:
一個人只有在承受和克服困難的努力中才能深切感受生命的頑強與偉大,並且,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才更能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而發揮潛力,學習新的技能,完善自我。從今天開始允許孩子犯錯,井讓孩子學會承受錯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