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徒手扒天下
-
22 # Ingle遊
有。小學和中學時代像我們生活在長江平原周邊的70後,每年都要參加植樹義務勞動。那時候是真正為響應綠化造林美化環境的全民義務付出,不像現在有些形式主義,所以讓植樹節慢慢變得失去了意義,也無法提高人們對植樹和愛護樹木綠化環境保護意識。生活中有街道或小區商鋪的商人思維狹隘,為了招攬客胡亂砍伐樹木的現象也經常發生。泰戈爾說,大地藉助綠樹草木展現出她的好客。我們人類社會不要辜負大地大自然的美好恩賜。
-
23 # 任杏梅123
參加過植樹,那是很久的事了,是經過次活動,到山裡去植樹,回想起那時植樹也是很熱鬧的,人多,樹多,一頭植樹,一頭談笑風生,不知道那些樹長的有多高,有多大了,栽完樹就沒再去過,
-
24 # 一鳴一晟
肯定參加過,因為植樹造林的意義:森林①防風固沙,加速降塵,在風害區營造防護林帶,在防護範圍內風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護林帶的農田比沒有的要增產20%左右.②增加空氣溼度,調節氣候,植物進行蒸騰作用,增加大氣的溼度,增加降水,降低溫度.如森林上空的空氣溼度比無林區高達10-25%左右,比農田高5-10%.據測定,夏天綠地中地溫一般要比廣場中白地低10-17度.③吸附塵埃,淨化空氣,植物能吸附塵埃,有的還能分泌殺菌物質已發現有300多種植物能分泌出揮發性的殺菌物質;1畝松柏林每天可分泌2公斤殺菌素;每公頃柳杉林每月約可吸收60公斤的二氧化硫,柑橘林的吸收量比柳杉還要高一倍;④消除噪聲;⑤森林透過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故答案為:參加了;(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有:)①防風固沙,加速降塵.②增加空氣溼度,調節氣候.③吸附塵埃,淨化空氣.④消除噪聲.⑤維持碳氧平衡!
-
25 # 比鄰星b
先從一則新聞說起。
“好訊息!”2019年12月12日,美國航天局(NASA)興奮地發了一條推特,開頭便如此寫道。NASA之所以如此激動,是因為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
“來自‘NASA地球’的衛星資料顯示,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
長期以來,因綠化問題、環境汙染問題總被西方指摘的中國和印度,一舉摘帽,成了世界綠化行動的主力軍!其中,僅中國一個國家的植被增加量,更是佔到過去17年裡全球植被總增加量的至少25%。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華麗逆襲”吧……
2月11日的英國《自然》雜誌網站一篇文章文章介紹了美國波士頓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研究人員透過檢視NASA衛星在2000年至2017年期間收集的遙感資料,發現了“意外之喜”:
全球綠化面積“逆勢上漲”,增加了5%,相當於多出了一個亞馬孫熱帶雨林的面積。
而對此作出主要貢獻的,則是中國和印度起到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資料顯示:中國新增綠化面積的42%來自於植樹造林,32%來自農業,而印度新增綠化面積則主要來自農業,佔比達82%。
“中印共同努力,讓兩國在可耕作土地面積沒有大幅變化的情況下,既確保了糧食產量增長,又大幅增加了綠化面積。自2000年以來,兩國穀物,蔬菜,水果等的產量增加了35%至40%。”
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後的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
無論小時候的記憶,還是成年後,每個人肯定都參加過植樹節。名義為“節”,其實是對自然的保護和呵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改革開放以來,歷任國家領導人都身體力行倡導植樹活動。
無論是小時候參加植樹活動的節日感,還是成年後參加植樹活動的責任感,愛護自然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環境越來越好了,天空越來越藍了,空氣越來越純淨了,這些都是我們參加過植樹節活動的最大收穫。
今年,你參加植樹節活動了嗎?
愛護環境,從行動開始。
回覆列表
十年前老家的土壤沙化比較嚴重,出了城鎮開車幾十公里就有一片沙丘,所以初中以後每年學校都組織種樹,種的不是普通的樹苗,是沙棘樹,沙棘樹很耐旱,對於治理土壤沙話很有效果,而且沙棘的果實可以做飲品,沙棘汁不知道大家喝過沒有,我們那的沙棘汁飲品遠銷各地,看著一片一片的沙地變綠是很有成就的一件事情,所以當然參加願意參加植樹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