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藝夥
-
2 # 財福多多
我認為審美是一種感官體驗的模式或能力,審美是主體對美的感性物件所產生的一種愉悅性的情感體驗,是建立在審美觀察和審美體驗之上的。審美的力量就在於它獨特的感知體驗的能力,審美的體驗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而且審美體驗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各個不同的維度,具有廣泛性。在審美過程中,美感的形成來源於審美主體的心理感應。在審美心理的起始階段的就是審美感知,這也是審美主體對觀察物件的藝術形態的基本判斷,也是整個審美過程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審美主體透過抽象化的想象獲得了客觀現實中的審美屬性。
-
3 # 範琛
人類的藝術審美實踐是一種超功利性的精神,在一定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後,審美需求就得以產生。馬斯洛理論將人的基本需求分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在此之外還有兩種需求:求知需要和審美需要,這兩種需求居於尊重需求與自我實現需求之間。由此可見,審美需求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需求。
所謂審美,就是感受和領悟客觀事物與現象本質所呈現的美。它是人在其社會實踐過程中與客觀事物或現象所歷史地發生和建構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性關係,並且審美以其獨特的自由性,而專注於物質物件的生動可感的表現性形式,是符合規律性與目的性相統一的心理實踐活動。審美的本質即自由。藝術是人們認識與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其目的在於認識生活,反映生活,並創造生活。藝術審美是人類掌握世界的一種高階、特殊的形態,是人與社會和自然形成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係狀態。人們在對藝術美的感受中所表現出的一種永恆魅力,促使人的大腦發揮無盡的想象能力,引起人對美的感知,用來完善、補充、豐富甚至改變物件在心目中的性質,重新創造出新的完美意象形成審美共鳴。藝術審美實踐是以藝術作品作為審美物件的實踐活動,審美活動主要體現在對藝術品欣賞所持有的態度的認知上,這種認知態度可以分分功利態度和實用態度,在社會發展初期這兩種認知審美關係是可以分割的,只有當社會發展到人們不直接以功利和實用態度對待客體物件時,才出現了比較成熟、純粹的審美關係。各種藝術作品呈現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藝術審美心理需求,當它以具有美的品格,體現真、善、美相統一的形式呈現在人們的視線時,才會以審美價值來實現以審美功能為前提的各項社會功能。由於特定的語境,兩型社會文化構建體系內的藝術審美實踐除具有以上內涵特徵以外,它還肩負有傳播、宣傳兩型文化思想理念的責任,在構建兩型社會文化體系的環境下,藝術審美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將成為一種透過藝術欣賞來感染群眾、傳播兩型社會價值理念的活動。
藝術審美活動是一種雙向性的自由心理實踐,藝術家與受眾雙向互動的建立,在關係建立中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心理、意志和智慧得到完美體現,觀眾的主體審美精神在藝術活動中也得到充分的張揚。藝術審美實踐活動透過“創作——作品——欣賞”這樣一個過程,影響著人的思想觀念、情感傾向與精神面貌,從而最終對社會生活發生多方面的作用與影響。一般來說,藝術審美實踐活動具有認知、教育和娛樂三大功能,人們可以透過藝術審美獲得關於社會、自然的資訊與知識。正如孔子說的:“《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其中“可以觀”即具有認識社會的作用;“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即具有認識自然的作用。透過藝術來對人生、社會與歷史來進行體悟,往往更加鮮明與深刻,且透過藝術來認知自然,人們更加喜聞樂見,印象也更加生動。可以說,藝術審美實踐可以發揮其他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人們還可以潛移默化地透過藝術審美實踐,使自己個人的理想、感情、追求發生變化,好的藝術作品能夠引導人們正確地理解與認識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啟迪思想,甚至找到榜樣,修正行為。
在我看來,中國傳統審美精神如道家自然觀、儒家的中和之美,與西方自然
-
4 # 風印887
我認為構建好的藝術審美,要多學習些自己喜歡藝術領域的相關知識。比如喜歡繪畫的就需要多看一些自己喜歡類風格的作品,然後仔細研究其繪製技巧和整體作品的風格運作。總之就是以多學、多看為基礎,然後結合自己喜歡的或是自己的思想位置去看待事物,從而構建出自己的審美
-
5 # 㓴㖧
審美水平的提升同樣是應該以這幾個主要角度入手,才能更為精準高效。
主體生活環境具有被動性,個體一般無法主導進行更改。但是基於肢體具備行動性的機能,我們可以選擇主觀的去參與一些審美相對較高的群體環境來對審美進行提升,如繪畫班,攝影協會,藝術展以及各類走格調路線的休閒場所。
主要為大家談一下關於繪畫班的事宜,繪畫班除了可以提升繪畫能力之外,在繪畫的學習中也同樣可以學習到一些基礎的關於色彩的基本知識,可以提供於我們在造型塑造中一些關於色彩構成方面的理論基礎。
在具體的學習中,筆者建議選擇分應試型學習與培養型學習兩個階段。應試學習即跟藝考生同位學習,應考美術教學較為高效且目的明確,有利於更迅速的入門並瞭解那些必備的基礎美學知識。但應試教學同樣存在其基礎淺薄的侷限性,這邊是我們還要進行培養學習的原因,透過更長時間的繪畫研究來積累由個體自身產生的美學體會,無論是對於我們造型能力還是審美水平都有巨大幫助。
就個人提升的話,美學教育水平的研習極具自主性,而自主性同樣就意味著隨機性與不穩定性,這要這是考驗個體自律能力與自我約束能力的時候,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對此處理恰當,否則筆者推薦再多也毫無意義;而就美術知識水平的提升而言,筆者介紹以下基本美學概念以及美學理論研究的書籍給大家。
《大希庇阿斯篇》柏拉圖 - 美學經典著作
《論特徵》夏夫茲伯裡 - 開啟審美心理學
《論美的藝術的界限與共性原理》巴託 - 開啟藝術哲學
《美學講演錄》維特根斯坦 - 美學分析
《談美》朱光潛 - 闡述了古典中國審美心理學與古典美學的原理。
《判斷力批判》康德
基於結構美學下的分析。以審美判斷力為中心,聯絡主體與客體的相互關係去探討審美的本質。並將其劃分為兩類審美判斷力,即美與崇高最普遍的兩種審美型別。
《美學》黑格爾
從美的本質定義出發,將美視為理念的感性顯現。並劃定了與發展同步的美學等級,確立了美的統一定義與藝術於美的典型性。
《美學與藝術理論》德索
透過對藝術科學的研究將將美學體系分為美學體系與藝術體系兩個理論體系,並透過對審美物件、審美經驗與藝術的研究分類剖析了美的本質與審美主體本身。
《審美態度》朗費德
《審美態度》是從審美心理學來解構美學原理的典型。該書以歐洲心理美學的心理距離理論,浮龍·李,谷魯斯的內模仿理論與立普斯的移情理論構成心理學美學的基本框架,並以美國自然主義美學實證性和經驗性來規範,完善歐洲的心理美學概念。
確立了審美主體基礎性,藝術作品於審美主體的確證性和形式美法的廣泛外化和邏輯確證性。
《情感與形式》蘇珊·朗格
藝術的自主性和審美的獨立性作為藝術哲學剖析的主旨,確立了 基本幻象、藝術形式與藝術形式中內蘊的情感形式聯絡的重要性。 此書以卡西爾的象徵符號學為主導,承接著羅傑·福萊(Roger Fry)和克萊夫·貝爾的形式主義美學,克羅齊到朗菲德的審美主體美學,桑塔耶納和杜威的自然主義美學中的思想,把八門藝術組成了一個藝術哲學體現。。
《美學導論》迪基
《美學導論》是將 美的哲學(概念分析)、審美心理與藝術等美學理論與美學史結合起來論述的典型。此書結構完整,而且是一個可逆性的靈活結構,
透過對美學史論的剖析將美學凝結為藝術理論,再從藝術理論平向推開,為藝術理論、審美態度與美的理論。六個方面構成整個美學理論的結構,形成了一種美學原理的型別。
-
6 # 吳宇斌
審美是以滿足人的精神活動為需要的,所以構建審美體系的第一要義是滿足自身的內心。這可以是自己的感官直覺,也可以是自己的思維結果。
第二,人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你還得符合他人的審美要求。注意,符合不是迎合某個個體,而是遵從社會普遍的審美情趣。這就需要從系統的美學知識中去汲取營養。
第三,從人的學習思想規律來看,一旦進入系統學習,就容易陷入系統設定的禁錮。要想形成獨特或獨立的審美,必然要尋求突破!
如何突破?一是跨體系的博採眾長,二是發前人之未曾想。
-
7 # 之江畫室
我覺得構建好的藝術審美,1.閱讀好的書籍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在讀書的過程中能豐富我們的知識和內涵,提高內在的審美。2.多看一些電影,電影美學中的構圖,色彩,光影,鏡頭,都是值得欣賞的,例如王家衛電影鏡頭中結構和美學的運用。3.可以去博物館,美術館欣賞一些有文化有藝術特徵的作品,自然會被薰陶。4.多出去走走,欣賞不一樣的風影,體會不同的風土人情,美好的瞬間可以用鏡頭記錄下來。5.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畫畫攝影書法等等,有一點熱愛,能培養自己的藝術氣質。
-
8 # 鄉村小工匠
藝術首先要得到廣泛的肯定,建立在紮實而精湛的技法和個性上,有自己的鮮明特點,不能總是去模仿別人,要透過多看大師作品,多學大師的技法,透過不斷的學習和改進,從而摸索出自己獨特的角度,獨特的藝術個性,持之以恆的去創作,使其能夠得到大家廣泛的認識和接受。
-
9 # 汝州芭芭拉舞蹈
審美是以滿足人的精神活動為需要的,所以構建審美體系的第一要義是滿足自身的內心。這可以是自己的感官直覺,也可以是自己的思維結果。
第二,人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你還得符合他人的審美要求。注意,符合不是迎合某個個體,而是遵從社會普遍的審美情趣。這就需要從系統的美學知識中去汲取營養。
第三,從人的學習思想規律來看,一旦進入系統學習,就容易陷入系統設定的禁錮。要想形成獨特或獨立的審美,必然要尋求突破!
如何突破?一是跨體系的博採眾長,二是發前人之未曾想。
-
10 # 寶藏收集Sole
就個人提升的話,美學教育水平的研習極具自主性,而自主性同樣就意味著隨機性與不穩定性,這要這是考驗個體自律能力與自我約束能力。
-
11 # 619藝術社
審美的心靈在體驗中透過情理統一淨化情色、狹隘的功利和純粹的技術,並使其內涵得到昇華。庸俗化的審美傾向對於窮奢極欲的生理的滿足,永遠不能上升到審美享受的境界。那種將感官的快適等同於美感的做法,顯然是違背美學常識的。物質享樂的欲求只有在與精神相關聯時,才可能具有審美的價值。因此,審美活動永遠不能停留在視聽感官的層面上,視聽的魅力最終要感動心靈,必須實現眼與心、耳與心的貫通。孤立地講“眼睛的美學”、“耳朵的美學”,將視聽感覺與心靈割裂開來的做法,無疑是不當的。
審美活動最早起源於修飾,修飾與愛美密切地關聯著,但如果修飾的目的僅僅停留在視覺的生理快感效果上,顯然還不是審美活動。在現實生活中,享樂是多層次的,審美愉悅也是一種享樂。但審美愉悅是感官享樂和精神享樂的統一,而且只有實現了感官與精神愉悅的統一,感官的快適才可能是審美的愉悅。康德認為真和善是有自己獨立地盤的,而美沒有自己獨立的地盤,實際上也就是說,審美的領域是沒有限制的。任何物件都可以進入審美的領域,獲得審美的正價值或負價值的評價。日常生活也不例外。不過,一旦進入到審美活動,日常生活就跳出了現實的領域,進入到理想的境界。它至少在想象中與尋常的生活相分離了。以舞廳為例,舞廳作為一個娛樂環境一旦進入審美領域,便可以在想象中超出日常生活環境,獨立地構成一個理想的藝術化的境界。但是,如果將生活與審美融為一體的大眾休閒視為日常生活審美化的最新理想去追求,那隻能是一種審美烏托邦。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審美趣尚,乃是對既有美學原則和基本規律的運用,而不可能是一種顛覆傳統美學原則的新的美學原則的崛起。
純感官的世俗享樂,包括視聽之樂,以及味覺甚至嗅覺的快感,必須具有精神性或社會性的價值,方可能成其為審美的快感。美女明星的臉蛋和煽情的表演,如果只具有情色的特徵,與審美的本質是毫不相關的。因此,時下有人把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只是理解為生理快感和聲色之樂的層面,這就犯了根本性的錯誤。日常生活的物件在生理快感的層面上與審美有相通的地方,但並非是真正的審美。後現代中的頹廢思想把人生看成是一種享受消費的遊戲,以對抗日益異化的現實世界,宣揚奢侈揮霍,情色氾濫,但這與審美的本質是背道而馳的。Aesthetic(美學)在詞源上是指對感性經驗的研究,本是側重於感官的體驗和享樂,但它們與伊壁鳩魯式的及時行樂思想,與單純的感官快適是有著根本區別的。在中國人的文化精神和傳統中,審美活動更是基於感性而不滯於感性的生命體驗,是一種出神入化的對道的體驗。
因此,日常生活的審美化與奢華的物質享受並不能簡單地等同,奢華的物質環境有利於創造視聽享受的氛圍,成為審美享受的基礎,但它不是直接的審美活動自身。大亨富翁們的豪華裝飾可以作為審美的物件,但美學家們不能蛻變為大亨富翁們或紈絝子弟們裝飾美容的師爺。陶醉於日常的物質生活本身,是美學家作為一個都市人角色的權利,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審美的趣味,是美學家作為一個審美欣賞者角色的權利,而對日常生活中的審美現象作出冷靜的思考並且進行積極的引導,才是美學家們應盡的義務。
-
12 # 什麼不是藝術
如何構建獨立的藝術審美?這個問題有兩個基本點,一個是獨立 ,一個是審美。
我們先說“獨立”。
想要藝術審美“獨立”,首先要將思考獨立,獨立的思考才能有獨立的審美。
怎樣才能有獨立的思考?這就必須要有自由的意志。這才是解決這個問題最難的部分。
長期以來讀封閉的農業文化,導致這片區域的思維十分注重傳統。從宏觀來講,我們有2000多年中央集權封建專制統治。從微觀來說,我們都經歷過父母對我們“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教導,即便是社會發展到今天,“聽話”依然是孩子教育的最沉重的部分,幾乎所有人的成長都伴隨著這樣一種思維的灌輸,這就導致不能有自由的意識和獨立思考。絕大部分人對自己出生以來就存在的事物保持著理所當然的意識,即便是在大學生中,“人云亦云”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那如何才能有獨立的思考呢?
首先要有大膽質疑的精神,哪怕是長期以往人們所堅定不移的事物,如果自己有不一樣的意見,要大膽的思考,勇於辯證。但是有兩個原則:
第一,每個人的看法,你都可以批判,但是必須用事實去批判;每個人的意見,你都可以反對,但必須要有理性依據。
第二,你的自由必須得到保證,但是是在絕對不能干涉其他人的自由和利益的前提下。這便是所謂的自由的意志,自由並不是肆無忌憚,而是你對自我的控制達到隨心所欲的狀態。
而在質疑這方面,哲學的最基本精神就是質疑,我建議從涉獵哲學開始,從質疑和思考自己的命運開始,不要害怕自己是錯的,當有人提出了更有說服力的想法,我們在獲得正解的同時,也獲得了學習的機會。
哲學並不玄,它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然後我們再來說一下審美。
當我們評價一個藝術的時候,通常可以透過兩個方面——感覺和知識。
感覺不可以歸納,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感覺,這些感覺因為經歷,身邊的環境影響它不同而不可能完全一樣。而感覺觸控到最深刻的部分則是愛。因為懂得,所以才能慈悲,而懂得需要你去切身經歷。比如對於苦難,如果你的人生順風順水,並沒有接觸經歷,就很難觸碰到這類藝術品中的愛的感覺。從這方面講,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知道見過世面,並不是意味著單單見過好的,同樣也要見過不好的,這樣心靈才能完整。
因為感受因人而異,所以對藝術的總結,通常會糾結到歷史的知識和背景當中去。所以知識的沉澱和積累也顯得非常重要。而知識是非常廉價的,如今的資訊網路非常發達,任何一門大學的課程都可以在網路上搜索出免費的。我們只需要花費時間。所以知識在這個問題當中是最容易的。
-
13 # hi123
獨立的審美?很明顯,這算得上一個新潮概念了!在西方人的眼裡,獨立叫做independent,說文解字一下,詞根是depend,依靠的意思,independent就是不依靠了,所以獨立了!西方人的審美叫做appreciation,也就是欣賞,賞識的意思。綜合一下,獨立的審美,就是不依靠別人的影響,或者不受別人干擾的欣賞。比如說,在藝術展上觀賞一幅畫的時候,你靜靜地站在面前,悄悄地思索,你的觀點完全出自你自己,而不是人云亦云。其實,我感覺,想要做到獨立的審美,真的不容易,為什麼?因為一個人除非不食人間煙火,不然的話就會或多或少受到別人的影響和干擾。當然了,相對獨立的審美,是完全存在的,無可厚非。
-
14 # 就愛寫寫字
所說的獨立就是不依靠別人,不受別人的影響。要想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就拿書法來說吧,真正能評論別人書法的人其實是不簡單的,評論者不一定自身要寫的有多好但其肯定讀了很多書(和文憑無關)瞭解很多古人書法家的歷史以及職業,性格,一生都經歷過哪些大起大落,書寫某些代表作的環境和背景等等。還要了解某書家的用筆習慣和筆畫特點,甚至還要了解書字當時寫作品時的心情和環境。要做到這些只能多續書,學歷史,多臨古人字貼。提高自身的修養。這樣評論別人的書法作品才能看得出書寫者基本功以及取法出自何處甚至能看出書寫者的性格,品行,做事風格,〈字如其人是有道理的〉如此才能夠看出門道,而非看熱鬧。說出所以然才能夠叫人內心佩服,才能點評到位。總之要多讀書,多分析問題,多瞭解歷史,提高修養,才能夠做到眼裡看得到口中說得出。此言論只代表我個人觀點,謝謝。
-
15 # Nick8354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在現代文明下必須是平等的。然後嘛,必然有人的獨一無二的展現的(即獨立審美)。。。
-
16 # 能秩致美
要構建獨立的藝術審美,就要有一個獨立的審美體系,從目前角度而言,並沒有真正的美學體系,就別說審美體系了,由於真理之間是相通的,因此們可以藉助某個已經完整的體系,來作為美學體系或審美體系。
但是你要“獨立”的話,你就必須對這個體系瞭解的非常透徹,萬物之美,都以這個體系作為衡量標準,別人,即便有人官再大,業內名氣再大,都不能決定和影響你的審美標準,這時,你的審美就“獨立”了。
那麼我們要藉助的哪個完整的體系呢?我認為中國的易經體系就非常好,已經發展了幾千年,已經非常完善和成熟,因此,可以多讀讀易經。
-
17 # 熱愛首都北京
大眾對審美都是直覺感觀、好看的作品只要看一眼就能吸引人,藝術審美與大眾直覺審美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實話實說、有的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如同幼兒園小朋友亂塗鴉、如果遇上這樣的作品、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不懂的如何從藝術的角度去審美,因為這樣的作品根本就不美。
(圖片是另類莫名其妙的藝術、對大眾來說、這類藝術逗逗樂還可以、這樣的藝術也只有藝術家才會去審美)
-
18 # 詩夜城主
中西方几千年的藝術史,藝術發展到今天,除了藝術自身的魅力之外,人們對藝術的審美態度也尤其重要,畢竟風景再美,也要有人欣賞,要不然就被歲月沉澱了,那麼問題來了,是藝術的風格影響了人們的審美,還是人們的審美決定了藝術的價值?或者如何構建獨立的藝術審美呢?
藝術來源於生活,以至於純粹的藝術是不存在的,藝術裡有生活的痕跡,不同的是“藝術在反映生活,更是在美化生活”,這是理想的藝術和現實的生活之間的關係,然而藝術不是以身俱來的,它是在人類文明之下誕生的,既然是人類文明,那麼就有關人們的文化素養,
藝術始終都是“抽象”的概念,因為它可以天馬行空,又可以跨越於哲學、科學等領域,讓人們不禁感慨“藝術的風格多樣,藝術的寓意深刻”,所以要是沒有一定的藝術認知是無法感受到藝術的潛在魅力的,然而人的藝術認知和文化素養緊密相關,換句話說,文化素養決定了審美的獨特和平庸,
那又如何理解藝術審美的獨特和平庸呢?舉例說明一下,天才藝術家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有一部分人只看到了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感覺蒙娜麗莎是個美婦,有一部分人看到了《蒙娜麗莎》中達芬奇精湛的“黃金分割比例”技法,
然而有一部分人卻看到了達芬奇用《蒙娜麗莎》來寓意歐洲文藝復興提倡的“人文主義”即將得到復興,因為蒙娜麗莎沒有神的“光環”,露出了人的甜密微笑,這部分人的審美是獨特又獨立的,所以只有足夠深刻的藝術認知,才會有獨立的藝術審美,不至於審美膚淺,
-
19 # 紅塵穿堂風
審美?什麼是美?好象還沒有一個權威的,共認的,完盡精準的文字表述,我聽到最多說法便是:形或意高度和諧便是美,但那個雕塑殘缺得好美;!那故事悽怨得好美;!那戲不盡底局,兀結得好美!這是不是還有好多說法!……好象美這個大眾客觀概念得融進諸多的個人主觀溶解咀嚼而得出昇華性甄判再完整!
獨立的審美觀這在藝術批判及藝術創作中是個極為重要的理論概念,試想,大家的觀念一致,無說初識深悟,淺習高領皆無近殊,那我們的藝術作品豈不千篇一律,那來淺俗精妙之分!
要樹立獨立的審美觀,我們最基礎的是要具有讚美;崇善;求真;研探等正確的基本世界觀,再加上自身在求臻藝術領域的不斷求索,實踐,加上博覓廣證,充實自己的判別與創作靈魂,日積月累:功到術成___讓自己成作為具有獨立審美觀的創作藝人或有見解的大眾!
-
20 # 墨之客江南煙雲1
藝術審美是驗證你的修養與眼光的!修養應是全面的,也是高階的視野及精神世界的獨到處!獨立的藝術審美建立在:對於你在藝術層面(領域)上,你的“偏好(hao)”就是你獨立的藝術審美!!! 文章寫上千字,也不過就是如此!!!
回覆列表
我覺得構建好的藝術審美,1.閱讀好的書籍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在讀書的過程中能豐富我們的知識和內涵,提高內在的審美。2.多看一些電影,電影美學中的構圖,色彩,光影,鏡頭,都是值得欣賞的,例如王家衛電影鏡頭中結構和美學的運用。3.可以去博物館,美術館欣賞一些有文化有藝術特徵的作品,自然會被薰陶。4.多出去走走,欣賞不一樣的風影,體會不同的風土人情,美好的瞬間可以用鏡頭記錄下來。5.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畫畫攝影書法等等,有一點熱愛,能培養自己的藝術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