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馨心園心理

    在外界刺激和反應之間有一個空間,你擁有絕對的自由決定該如何做出反應。沒有人可以在你不願意的情況下強迫你感受任何事。也許你不能控制發生在他人和自己身上的事,但你有能力有權利決定如何思考,如何感受,以及如何採取措施。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了著名的ABC理論:

    A. Antecedent代表發生的事情

    B. Belief代表對事件的看法和解釋

    C. Consequence代表產生的情緒和行為

    經歷了同樣的事情A,但由於每個人對事情的看法和解讀B不同,最終的情緒體驗C不一樣。

    所以,我們的情緒和行為,不是被事件本身所控制,而是被我們對這個事件的看法所決定的。我們如何看它就得到什麼相對應的情緒,也就會有一些相對應的行為結果。

    可以透過改變看問題的角度,來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多關注自己的內心,不要總是抱怨周圍的人和事,自己的內心世界改變了自己的處境也會隨著改變。

  • 22 # 嶽陽樓記

    世界之所以美麗,就是因為世界是個大舞臺,我們每個人都是演員,使出混身解數努力表演。這個舞臺上,有大人物,小人物,有美的,有醜的,有高的,有矮的,有黑的,有白的,有女神,有帥哥,男男女女,高高低低,有的腰纏萬貫,有的窮困潦倒,聰明的,智障的,謹慎的,魯莽的,各種各樣。我們每個人都熱愛自己表演的角色,有時討厭別人演得太差,這是由一個人的性格氣質決定的,當你討厭別人時,是否想到有人討厭你,所以我們要學會寬容,學會適應,有道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遇事不要過於較真,要難得糊塗。如果這也不順眼,那也不如意,還不被氣死,百病由氣生,自找生氣只能傷身體,好好唱唱《生氣歌》,斤斤計較害自己。我每次騎行腳踏車,每到路口就綠燈亮起,12個路口一般不用下車,可昨天,每當綠燈亮起,就有人在斑馬線裡邊擋道,逼我無奈下車,只是闖紅燈者交通意識太差,我卻安慰自己,別生氣,如果整日因這不愉快的小事生氣,這是標準的傻子。

  • 23 # 我愛看排球

    社會上什麼樣的人都有,因為性格,素質,修養,的不同,所以每個人的為人處事各不相同,有的就不按常理出牌,不守規矩。比如用電,用水正常用了就得交費,就有人去想辦法偷電 偷水,我們除了看不慣,沒有辦法,正常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就有的人無視法規依然在酒駕,疫情期間,為了自身的安全,也為了不給國家添亂,我們儘量待在家,或者非得出去時配合工作人員量體溫,登記,可是就有人不配合。不守規矩的人一般表現在我行我素、狂妄自大、隨心所欲、自以為是。公交車上霸佔,動車或者地鐵上,吃有囫,有皮,有味的東西,這些人的行為讓人真的看不下去,有時候讓人忍無可忍,我們除了勸阻沒有辦法,只能自己和自己生氣。是因為不守規矩給他們帶來了利益和方便,而且沒有受到任何處罰,所以他們才變本加厲。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隨之效仿。生活中見的不守規矩的人多了,我們只能遠離,自己調整自己的心態,因為我們生氣也改變不了任何人。凡事有好的就有壞的,可能這是社會發展的定律。

  • 24 # 江蘇考英語

    所有煩心的事都是開啟我們心智的力量。

    請問題主,喜歡那個容易發脾氣的親人嗎?沒有人喜歡。無論他是因為什麼發脾氣。親人都不會喜歡,可能也只有他的父母或是配偶會無奈的容忍著。子女都可能因忍受不了而離開。無論他給出發火的理由是什麼。

    如果題主是一個客觀的人。你身邊的家人的又會感覺如何。即使他們偶有壓力——不高興,他們確信自己會很快好起來,因為有個樂觀的人會接納他們。

    福與禍不就是因為他自己的情緒嗎?

    可見,情緒管理很重要。

    1、生活中的對與錯

    昨天,6歲的大兒子哭喊著來告狀。原來他和3歲的弟弟玩遊戲。大兒子說,自己贏了20次,而弟弟只贏了6次。20大於 6,所以最終他贏了,而弟弟輸了。弟弟不服氣認為6比較大,所以他也贏了。於是哥哥就跑過來哭著說,他不想玩了,嘴裡還重複著都是弟弟是錯的。

    我知道,他希望我現站在他這方,支援他,並能批評弟弟。我只完成他一半的想法——感情上支援他。

    我問他,你是正確的,還是弟弟是正確的?大兒子說,當然是我了。我說,所以你覺得委屈對不對。他又往我身上擠了擠,點了點頭,並說對的。我又問他,你知道他是錯的,你是正確的,那為什麼生氣哭泣的是你呢?

    他似懂非懂,我也只能慢慢培養他了。

    我們還是要問,明明哥哥是正確的,那為什麼有負面情緒的是哥哥,而不是弟弟呢?

    實際上,從哥哥角度來說,用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用別人的錯誤來處罰自己。從弟弟的角度來說,他只是想贏,根本不需要遵守什麼規則。

    問題就來了,我們是否要糾結生活中的對與錯的問題?

    夫妻中的戰爭,多是因雙方都認為對方是錯的,自己是對的,於是就糾結於對與錯上。更本就沒有結果。在外人看來可都是雞皮蒜毛的小事。

    題主嘴中的規則是什麼?是你的規則還是大家的規則。比如有人插隊了。很明顯他在破壞規則,我們要不要生氣?

    2、負面情緒對我們的影響?

    再講負面情緒的影響之前我們可以,先想想快樂的情緒對周圍人和自己的影響。

    在《奇葩說》裡面有一個選手說,兒子和老公想買什麼東西,就是靠誇自己來實現的。如果誇的她心裡,讓她高興了,她就能滿足他們。

    在瓊瑤的愛情小說中,男生追求女生,玩遊戲都會故意輸給女孩,就是為了哄女孩子開心。她們一開心了,就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

    都是再說,快樂的人才能給與,無論是在物質上給予,還是精神上的。

    而處在負面情緒中,我們自身的能量狀態就是很低的。

    透過自學儀器對我們全身進行掃描,人的正常能量只為200單位左右,而憤怒只有110單位,憂鬱最低只有50單位左右。

    同樣現在醫學也證明,人在生氣的時候,會在體內產生毒素,來毒害我們的身體。

    中醫更具體,生氣發怒會傷肝,損心臟,影響睡眠,破壞免疫系統等等。

    都是危害!

    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人在毒害自己,你認為這個人傻嗎?

    不過在我們的認知中,都是別人在毒害我們。就像潘金蓮手中的那碗湯藥,她溫柔地說,大郎趁熱快喝了吧。

    實際上,毒害我們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3、可以採用的策略

    第一個層次就是改變看待問題的角度。

    是史蒂芬·柯維在《第三選擇》中講了一個故事,在地鐵裡,3個孩子在那裡鬧騰,很吵人,乘客都很氣憤。而他們的父親坐在那裡,並沒有要管教他們的意思。

    作者也很生氣,他認為這個父親不負責任,孩子也缺乏教養。於是他就走上去,告訴孩子的父親,讓他好好管管他的孩子。

    父親好像突然反過來神,說對不起,我沒有注意到他們,孩子的母親剛在醫院去世了,孩子有點不知所措,我也有點出神。

    如果看到那幾個“熊孩子”——破壞規則、影響他人,題主會如何想。當聽到他們父親的解釋後,你又如何想?

    作者說,他由憤怒,很快就轉變成了同情。

    更多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真實的情況是什麼,而只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判斷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那不一定是客觀條件的。

    題主有沒有機會讓自己的情緒發生轉變呢?

    也就是,在外界事情的發生,和我們做出的反應之間有一個巨大的空間。

    這個空間裡就是我們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憤怒去傷害我們自己。也可以選擇放過自己——不發火。

    並說服自己,沒有教養的是他們,而不是我。至少他們吵鬧,並沒有傷到自己。管理孩子的責任,是他們的父親……

    第二個層次,就是認識到快樂,還是憤怒,都是發生在自己身體裡面的。我們沒有辦法控制外界,但我們可以選擇控制自己。

    范仲淹就說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說,自己的情緒不假借外物。當然,達到這個層次並不容易。

    但是作為普通人可以做到這一步。試著和情緒做朋友。

    注意觀察什麼時候會觸發你的脾氣。然後不去評判的情緒,只是告訴自己,我的憤怒又來了。甚至你能發現情緒也是有顏色的。

    接納並學著和他做朋友,允許他來到你的生活中。

    你會發現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你的負面情緒很快就會消散。

    寫在最後,讓你身邊的人快樂起來。就像這次疫病,把自己關好,就是貢獻。插隊了,你如何選擇?

  • 25 # 寧航SKY

    感覺你是女的,感覺你容易被表面影響,感覺你最近不太順利,感覺你休息的也不好,感覺你的稜角在傷著別人和自己,感覺你應該看看電影和出去走走,感覺 感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055型遠洋隱身導彈驅逐艦的戰力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