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PS教學分享

    網路時代孩子玩遊戲成癮,很多家長也很無奈,但是家長還是要正確引導孩子!

    孩子還是得以學業為重,疫情在家學習,靠的都是孩子與家長的自律性,等到重返課堂上學,一次考試就可以見證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

    孩子看線上直播時,家長儘量陪同,監督孩子認真看直播課,平時多跟孩子溝通,或者找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短片,玩手機造成不好的影響的真實案例給孩子看,讓孩子明白玩兒遊戲的危害!

  • 2 # Sam英語課堂

    “網課沒意思,我要玩會遊戲”。想必這是一部分孩子的心聲。

    想讓孩子好好上網課,家長只靠強勢管教是沒用的,走不出這些家庭教育的誤區,孩子只會越來越討厭學習,討厭你。

    我們不妨試一試這樣做:

    第一步,引導孩子講出玩遊戲的體驗。

    比如孩子今天打完遊戲了,你邀請孩子給你講講,這個遊戲最刺激的點是什麼,孩子看到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覺得遊戲哪裡設計得最好,哪裡其實挺low的。孩子有表達的慾望以後,你就可以讚美孩:你看,你多棒,別的小朋友只是玩個熱鬧,你卻能看出門道,我們一起把這些體會寫成日記,記錄你的成果,好不好? 這樣孩子不但可以在玩遊戲中提高表達能力,還能在表達的過程中,對遊戲是什麼,有進一步認知。

    第二步,引導孩子辨別垃圾資訊。

    疫情期間,玩遊戲之餘,孩子還會接觸各種網路謠言,這些謠言,正好是培養孩子的“媒介素養”的反面教材。 比如,有人說“雙黃連抗新冠病毒”,雙黃連就馬上被一搶而空。但只要人們查證一下資訊源,查詢下“雙黃連抗病毒”的依據,就可以發現,這是不科學的。 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你看,你就懂得什麼是謠言,不會像其他人一樣被騙。 這樣,孩子就會產生一種自豪感,以後每次接觸媒介資訊時,他都會先做下判斷。當孩子的“品味”提升了,再碰到那些充斥著暴力資訊的遊戲,孩子自己就知道,那不是好遊戲,不值得沉迷。

    第三步,也是最能幫助家長解決煩惱的一步,就是透過培養孩子的“媒介素養”,解決親子矛盾。

    什麼是媒介素養呢? 簡單來說,就是如何看待我們使用的媒介,如何獲取、分析、判斷媒介傳遞的資訊。 手遊就是一種媒介,遊戲的內容、環節設定、人物形象等等都是手遊傳遞的資訊。 其實,孩子沉迷遊戲,是沉迷於玩遊戲帶來的垃圾快樂。 家長完全可以透過培養孩子的媒介素養,引導孩子主動擺脫垃圾快樂。

    要知道,電子裝置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海量資源。家長可以在網上找到很多大人和孩子因為玩遊戲爭吵的影片。 家長可以邊看這些影片,邊跟孩子說:你看,這些小朋友這樣玩遊戲是不科學的,會帶來這樣那樣的傷害...... 在親子矛盾還沒發生的時候,家長就先跟孩子進行討論,加深相互理解。

    這些方法,不僅可以預防孩子沉迷遊戲,還能減少親子矛盾。一舉兩得。

    家長們朋友們、孩子們,真正的學習,從不是被壓力逼到隨波逐流,被動地吸收、枯燥地學習,學習的快樂,永遠來自於知識帶來的力量,父母之愛帶來的溫暖,和精神豐滿帶來的富足。 剩下的假期裡,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以身作則,帶孩子探索有趣的世界,感受知識的奇妙。

  • 3 # 地圖上的C哥

    以前有個軟體的,但莫名消失了。覺得是時候把他挖出來,由上而下的推廣,讓學校作為一項任務去佈置。當然,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學生的自覺、自律,成長的過程也需要付出代價,光堵不疏也不利於可持續發展,家長也要引導孩子自律自覺,誠實守信,充當好引路人和監護人的角色。

  • 4 # 九門題都教育邦

    1、用學生專用平板看直播課,這種平板裡內建的有家長管理模式,可以控制孩子開啟哪些軟體,不開啟哪些軟體,包括使用軟體的時間。

    3、如果家裡用的是無線網,用的電腦看直播課,可以在無線路由器上設定網址管理,讓遊戲的網站打不開。

  • 5 # 流淚上帝

    這個問題很深。。。因為給孩子從小沒打好基礎,大人沒有以身作則!我個人覺得可以帶孩子去大馬路邊上給他講講清潔工還有工地的工人,讓孩子回來以後總結他們為什麼這麼辛苦的幹這麼累的活?告訴孩子那些叔叔阿姨就是當初沒有好好珍惜學習機會或者根本就沒錢上學,結果只能去幹這些體力勞動而且工資還不高,告訴孩子只有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多給孩子講一些正能量的故事,一點一點的讓孩子認識到光玩遊戲是沒有任何出路的!

  • 6 # 小小小黑蛋兒

    堵不如疏!

    可以跟孩子約定:

    1、如果認真完成線上課程並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可以玩一定時間的遊戲;

    2、如果沒有完成,也可以玩一定時間,但比完成作業要玩的時間少,告訴孩子,玩的時間要靠自己的學習去爭取;

    3、說到做到,家長說到做到是孩子信任的最大籌碼;

    4、堅持,這個事情需要堅持去做,等孩子養成了習慣,也就好辦了。

    如果覺得好可以採納!

    一個默默無聞的鄉村男教師!

  • 7 # 前行8413

    一、利用糖果原理,多些鼓勵。

    二、家長陪同共同學習,一起做筆記,課下比一比。

    三、給孩子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

  • 8 # 中考物理易課堂

    一、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較差,這個不是在短期內就能得到提高的。需要家長正確引導,自控能力培養體現在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幫助孩子合理規劃時間,給孩子一個完成學習的激勵承諾。

    在這個時期,建議家長在一邊默默看書陪讀。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別近距離的坐在一邊跟著孩子上網課,這樣孩子比較逆反,聽不進去。

    三、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或者對某一科不感冒。這就要引導孩子,對孩子進行興趣的培養。比如數學,可以讓孩子看一些數學家趣味故事和趣味教學;再比如物理,動手做一些小實驗。另外,要多跟老師及時發現孩子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幫忙解決。攢的多了,慢慢聽不懂了,就沒興趣了。

    四、對智慧機的使用上,多加管制,好多家長都是給孩子用非智慧機,能打電話即可。一旦孩子學會了刷影片,追上了劇。就很難控制了!要想毀掉孩子,就給孩子一部智慧手機。

  • 9 # 四夕老師成長課

    第一,下載一種專用app,看教學時鎖屏,直播完才能解鎖。

    第二,老師的教學水平高,吸引學生的注意。

    第三,家長在旁邊陪孩子一起學習。

  • 10 # 終將長大

    線上直播課程是疫情下無法正常進行校園授課而採取的一種替代方式,不受空間限制,即使居家隔離也發揮了它的有利作用。但這種傳播方式有利有弊,對孩子自制力要求高,適合於自制力強的學生。

    孩子上線上直播課玩遊戲,說明孩子自制力並不強。

    我們在進行課堂授課時深有體會,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緊跟老師講課的節奏,決定了課堂知識的獲取量。

    一堂課45分鐘,重點難點的落實佔到20分鐘左右,練習和鞏固佔一半時間。注意力不集中,重點難點不清晰,造成知識獲取漏洞,整個學科無法銜接形成體系。

    長期以往如同老虎吃天,無從下口,這也是有的同學為什麼總是補課,卻總是成績不佳的原因。注意力不集中導致知識點遺漏,課後作業難以完成,上課聽不懂易走神,知識落下越多,於是課下又得抓緊時間補課,佔用休息時間,導致課堂精力不夠,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巨大。堅決遏制孩子不玩遊戲,恐難度很大,處理不當會與孩子發生正面衝突,適得其反。

    對於網路遊戲,我們要正確的給孩子分析利弊。有些遊戲製作精良益智益腦,有些遊戲講究團隊合作,鬥智鬥勇,玩玩未嘗不可。玩遊戲本身沒有錯,錯在自控力差,沉迷其間無法自拔,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青少年正處於發育關鍵時期,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才有利於身心的成長,若長期沉溺於虛擬世界中,必脫離現實生活,身心俱損,耽誤學業,貽誤終身。

    怎樣才能讓孩子上網課時不玩遊戲?方法有三:

    一、家長陪伴 ,監督學習。

    小學生直播課每堂用時只有15分鐘,每天三節課。陪伴其左右,監督其認真聽課,完成作業,算下來也用不了多少時間。

    初高中生學習時間長,作為家長也不妨陪伴共同聽課。疫情期間總是無事可做,摒棄對手機的依賴,哪怕拿本小說陪在孩子旁邊翻閱,也會讓孩子覺得不是孤軍奮戰。

    二、與孩子約法三章,規定遊戲的時間。

    對待遊戲如同大禹治水,在於疏導不能堵塞,不如和孩子制定一份遊戲玩耍的協議。

    上課期間不玩,專心聽講。

    作業不完成不玩,鞏固落實好課堂知識。

    保證正常的作息時間,玩耍時間控制在一小時之內。

    雙方達成君子協議,既安撫孩子的情緒,又管理好玩耍時間。

    三、以身作則,互相監督。

    “言傳身教”不僅僅是對老師的要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傳身教同樣重要。要求孩子認真讀書學習,家長就不能拿著手機追劇刷影片,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作息規律,家長亦不能日上三竿始離臥榻。

    身先垂範的給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樹立家長的威信,讓孩子信服。反之孩子一句話“你都做不到,還要求我!”會讓你啞口無言,無力反駁,身體力行在教育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除此之外,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玩場網路遊戲,作為孩子的同盟軍,發現孩子游戲中展現出來的特點,一一為其分析利弊,肯定其優點,引導他了解遊戲的本質,逐步擺脫無法自拔的困擾,理性的對待玩網路遊戲這件事。

    春天已經來臨,疫情也有所控制,學習之餘帶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興趣愛好。

  • 11 # 香蕉橙

    可以在旁邊監督他,或者有其他的方法,或者是跟她,做一個,你向我保證,我向你保證,然後只要你認真聽課的話,就會得到什麼什麼

  • 12 # 幼之幼商丘

    有時候不是孩子不想認真上課,是孩子控制不了自己,就如我們拿起手機想工作結果卻是各種刷。網上有些無線路由器可以控制遊戲和影片等相關軟體,不妨試試

  • 13 # 春光園丁

    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學校不能正常上課,中小學開啟了延期開學期間學生居家自主學習模式。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線上學習的主要工具是電腦,網路遊戲對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學習過程中,孩子不能認真看線上直播,而是玩網路遊戲,針對這個問題,應該採取以下的方法解決問題:

    1.家長監督學生學習。

    由於孩子的年齡小,自我約束力很差,發生這種學習現象是正常的。家長要教育孩子端正學習態度,認識線上學習是現在特殊時期的一種學習方式,如果不認真學習,等過一段時間學校開學,學的知識落的太多,學習就會感到特別吃力,要重視這段時間的線上學習。家長有時間的話,可以監督孩子的學習,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2.協調班主任老師管理學生。

    學生都喜歡聽老師的話,課堂教學中,老師能面對面講授新課,管理好孩子的學習。現在採取線上學習的形式,學生擺脫了老師的直接管控,就不能保證線上學習的質量。

    家長就要和班主任老師交流,反映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班主任老師就會透過線上打卡、課堂提問、檢查作業等形式約束孩子的學習,孩子感覺老師時刻在關心自己,指導自己地學習,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能認真主動地學習了,這樣就達到了線上學習的教育目的。

    孩子的教育問題,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密切配合,齊心協力,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學生回到學校,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

  • 14 # 中學數學徐老師

    我做一名中學教師,從老師的角度來講,要想避免孩子在網課中玩遊戲,我是這樣做的:

    一,精巧互動

    1. 線上教學工具:善於利用線上工具如答題器,計時器,獎勵等,但切忌頻繁使用,引起學生反感。

    2. 線上活動多樣:包括線上討論,答題互動,文字互動,練習互動,測評互動等。課中互動方式主要有兩種方式:上麥和討論區發言。上麥和學生直接互動,更利於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於內向或者沒有搶到上麥機會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以文字、圖片等形式發表在討論區裡,老師適時進行點評。如果是練習講解的時候,可以提示學生在完成後,或者聽懂了的時候文字留言處回覆數字1……

    3. 鼓勵學生提問:線上互動頻率不宜過高,延誤講課進度;也不宜過低,達不到互動效果。

    4. 掌控活動時間:線上授課儘量設定非開放性問題;每個小活動最好不超過10分鐘,個別知識點做拆分訓練。

    二,家長要適時監督,世上沒有絕對自律的孩子,所以必須還要家長們正確引導,監督才行!

  • 15 # 愛孩子家庭教育

    在這個問題中,涉及兩種不相關行為,即線上學習直播課與玩遊戲;涉及到問題核心人物有家長和孩子;涉及到一個特殊場景即家中。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要明確特定時間裡完成特定行為的規則。在家庭教育中,由於父母沒有科學育兒理念,或者因為過分寵溺,往往在孩子的無理要求面前失去定力、產生妥協。為的只是孩子的一時開心或自己的一時安寧。對於孩子來說,他沒有清晰的辨析對錯的能力,長期的、無人指導的混亂行為模式一旦形成習慣,就會覺得他這樣的行為是正確的。線上直播學習與玩遊戲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種行為,一定不能放在同一個時間內完成。家長必須給孩子講清楚這個規則。講清規則並不是意味著絕對不能玩遊戲,家長還要理解孩子的活動需求,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要正確引導玩遊戲,甚至於家長要興致盎然地與孩子投入到玩遊戲之中。這種投入是為了贏得孩子對家長更多的信任,有了信任作基礎,更有利於下一步的正確引導。在這種行為混亂時期,家長應該冷靜面對,不要大吼大叫。要先和孩子定好規則並對規則加以監督考核,再去具體實施。 其次,在家庭教育中,母親要承擔起教育子女的絕大部分的責任。孩子的行為舉止是母親形象的折射。母親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凡事條理清晰,主次分明。與孩子相處,言出必行,不可兒戲。母親給孩子在家庭中營造出有秩序、講規則的氛圍,孩子便會在秩序和規則中生活和學習。這種角色的相互影響非常重要,往往有些時候是無聲勝有聲。 另外,疫情期間或者非疫情時期,家庭常常是孩子的第二所學校。孩子的學習空間和環境相對要有學校的影子。比如,在教室裡,只有黑板、桌凳、課本、文具等必有教學設施,而家中會有電視、零食、喧鬧等諸多幹擾因素。因此,家長必須想盡辦法為孩子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做到“五個一定”:空間一定要小些;桌面一定要整潔;椅子一定要木質;文具一定要簡單;規則一定要落實。 教育好一個孩子勝過你拼得眼下的有限財富。美國詩人沃爾特·惠特曼用一首詩《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描述兒童接受教育的自然狀態。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個東西 那東西也就成為了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開的紫丁香 那麼它就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是路邊雜亂的野草 那麼它就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母親的整潔、溫和、慈愛,還有衣服上的芳香 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父親的強壯、自負、吝嗇,還有愛發脾氣、粗暴 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 16 # 吆呵天怎麼又亮了

    隨他。

    你在旁邊錄下他所有時間的花費,

    不說話不干預。

    等過一段時間,問題和麻煩出現了,讓他看自己的“電影”,自我瞭解什麼叫“因果”。

  • 17 # 仙女味的小魔女yy

    可以和孩子約定:寫完作業後,或者看完直播後,可以玩一會遊戲但是也不要玩太久,會對眼睛不好的每天都可以讓孩子玩一下游戲,但是是適量玩,不要玩的太多

  • 18 # 恆媽微生活

    1,實施獎懲制度,承諾孩子,看直播了課,一整天沒有玩遊戲可以實現一個小小的願望,孩子做到了,大人必須兌現承諾,孩子這一天做到了,要及時表揚孩子:“寶貝,你真棒!你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沒想到你說到能做到!我也要兌現我的承諾,我們都是講誠信的,對不對?”這時,孩子一定認可你的觀點。接著跟孩子約定,連續一週能做到看直播課時,可以實現一個更大一點的願望,孩子做到了時,一定要誇獎:“你看,你連續一週都能認真聽課,你太棒了!來來來,給你獎勵!”孩子一定會很開心、很有成就感的。

    2,在看直播課時家長鼓勵孩子做筆、截圖,上完課後整理筆記,家長要跟上孩子的節奏,網課上完了後,問孩子掌握了哪些知識點,向孩子提問,或者讓孩子充當老師的角色,筆記做得好,知識點講解得好,同樣是採取獎勵措施,家長一定要要出必行,孩子一般能配合。

    3,看直播時,家長有時間的話,陪著孩子看,陪上一個星期,孩子一個星期不接觸遊戲,會慢慢淡忘。

    4,家長將手裡裡的遊戲解除安裝掉,孩子看不見遊戲介面也能減少很多玩遊戲的機會,家長一定要控制好手機,家長不在家時不給孩子手機,一般網課有回放,等家長回來再看。

    只要不是皮得無可救藥的孩子,透過以上幾點管控措施,一般能夠遵守規則。

  • 19 # 清清椰子香

    第一,家長要對網路遊戲有正確的態度,坦然接受它只是孩子的一個遊戲,是一種娛樂方式。不要讓孩子在玩的時候,有內疚感和負罪感,不要讓你的態度,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逆反情緒只會強化他玩兒的慾望。

    第二,讓孩子有豐富的課外閱讀。不論是兒童還是成人,任何放縱都與內心的空虛及道德墮落有關。網路遊戲是精神空虛的孩子的鴉片。豐富的課外閱讀,形成更好的道德意識,會釋放出強大的能量,擠佔遊戲空間。閱讀會沖淡孩子玩遊戲的興趣。

    第三,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這一點最難做到,絕大多數網路成癮的孩子,是家長過度的管理孩子,不斷提出限制的要求,不厭其煩地提醒孩子不該這樣,不該那樣,恰恰在提醒孩子,該做這件事了。你承擔了管理責任,孩子就難以自我管理。所以,要及時放手。

    第四,具體言行中,多運用逆向思緒。強行把孩子從電腦遊戲中拉開,只會讓孩子更加沉迷。可以試著把玩遊戲當成一種懲罰。要把遊戲當任務,或者懲罰手段。比如,在孩子做錯事時,要懲罰他玩遊戲,玩不夠十小時不許停,沒夠十小時停了,再罰他玩兒十小時。當你把一件事當成懲罰而不是獎勵,孩子會產生厭惡心理。

    第五,不去求助錯誤的機構。之前戒除網癮有抓孩子進入封閉學校,還有行走訓練等等,都不可取,不能從根本上戒除網癮。要找專業心理諮詢機構做技術支援。不要因為戒除網癮而傷害到孩子。

    第六,戒除網癮主要還靠家長的引導。充實孩子的內心世界,不讓遊戲佔據他空虛的心靈。家長也要做好榜樣,多讀書,少玩兒遊戲。少管理,要逆向懲罰,加強自我管理,孩子會慢慢脫離遊戲的束縛。

    過多批評和制止是一種強化

    注意事項!家長少管,讓孩子自我管理!

  • 20 # 高腳豆芽vlog

    小孩子愛玩遊戲基本都是家長管得不夠嚴格,平時不平時不約束小孩。導致上課玩遊戲,玩手機的比較普遍,其實家長平常只要多管教,平時多交任務,小孩按時完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完。完成之後才可以適當的放鬆,勞逸結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員工辭職時,領導都要象徵性挽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