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ro漫畫老師
-
2 # 趣聽耳機評測
先把結論說在最前面:價格不是決定耳機音質好壞的絕對因素,現在不是,以後也不是。接下來再和你說說為什麼:首先需要知道耳機的價格內包含了什麼:耳機的研發設計成本,耳機的物料成本,運輸成本,品牌溢價,廣告溢價等,這些內容構成了耳機產品的基本售價,記住是售價。但實際上,就耳機的物料成本而言,低的非常可怕。但是目前你能看到的很多真正意義上低價格在聲音表現上能比肩千元耳機的產品,大都有個共同點:高階產品的聲學方案下方(比如ST08),原本高價位的產品價格跳水(飛利浦S2),沒有什麼名氣但聲音的確不錯的小眾品牌(比如水月雨Kanas),這些產品或許可以用低廉的幾個換取更好的聲音。但你如果是在將像這樣的所謂“幹掉1000元級別耳機”的產品,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集“雜牌,垃圾,劣質,坑爹”於一體的貨色,這種耳機多花一塊錢都不要買(泛指大部分喜歡吹牛逼的DIY耳機)當然你還需要知道一件事情,即使價格上千甚至上萬的耳機,也依然不乏坑爹貨。比如一些花裡胡哨塞進去十幾個單元的動鐵耳機(不指名道姓了),這些大家都能公認的高價耳機依然並不值它所謂的價格,這就是耳機產品的神奇之處所在。
-
3 # 股市風雲20年
對於有些人來說,只要是低音效果不錯,就是個好耳機,所以有些廠商才不管你高音中音,把重低音調出來就說可以秒殺任何耳機了,
-
4 # 節操碎得像二維碼
在耳機這個行業,以聲定價,不看成本。當然一些時尚掛的耳機不在討論範圍比如2B耳機。其中不乏一部分國產的耳機低價聲優,例如,KZ tfz 晨光蜂鷹 水月雨這類的。一般的魅族,one more,汪峰和小米之流只是做工好一些,聲音的價效比不算高。這些耳機僅限於同價位的耳機價效比高,或者稍微比大牌上一個價位的好一些而已。頂尖的裝置國產就hifiman能打。大部分都是國外的牌子,就目前公認音質最好的裝置基本都是靜電單元。想剛破百的耳機吊打1000元大牌,基本不可能。
-
5 # 城市風雲兒
但凡和審美掛鉤的事物,好壞就說不太清了,因為審美是一種非常主觀的玩意兒。同樣一副耳機,有的人認為音質很爛,有的人卻覺得還不錯啊沒什麼毛病。比如我這個乞丐版的5.1環繞聲道系統,100塊錢不到,但是效果是真不錯。這幾天玩生化危機2重製版嚇得夠嗆,不開5.1環繞音就沒有這麼嚇人。
-
6 # 實話說的好
相信這個說法的人一般沒有千元耳機。即使什麼都不懂,給你拿個頂級耳機聽上一個星期,再去聽別的就會感覺各種不舒服。
-
7 # 鄰家妹妹桌布
我肯定贊同這種說法,你知道很多產品差不多就是國內的工廠代工的,電子元器件差不多就是那些品牌的,比如我買了一個300元國產品牌的耳機就把1000多的國際品牌扔一邊了,我換了7n單晶銅鍍銀線有彎頭的、直插的,有隨機配送的線,有2.5平衡口有3.5的口,用手機用ak4497解碼器的mp3播放器進行測試,對不起,我測試的是我的單晶銅各種線材的音色不是測試耳機,因為耳機已經一耳朵聽出來了,已經沒有必要測試了,一個破耳機就是裡面就是那些東西,貼上品牌就是幾千不貼品牌就是幾百塊,一個樓氏的發音圈也就幾十塊,你自己去算吧。
-
8 # 崖山遺脈
這麼說的人,連音質好壞都聽不出來。
只聽差耳機的,只有聽差聲的耳朵。聽慣好耳機,再去聽差耳機就回不去了。
-
9 # 石頭9931256199914
說一分錢一分貨的都是很懶但是有錢不想去具體研究的,那麼多引數有幾個懂的。至於示波器、訊號發生器、這些檢測更是根本不知道拿來幹嘛的。至少盲聽比較都沒有。現在開始回答提問:這個道理很簡單,在首先工業時代一個產品產量如果上去了那麼價格就便宜,如果量小那麼售價就高,(比如某某限量款)。其次,現在製造業逐漸變成設計銷售+代工廠生產階段了。如果說iPhone那種富士康有任何洩密那麼富士康就麻煩大了,而且專利巨多想仿製法律是過不去的坎。不過耳機這種小東西……你懂的。你看看淘寶上那些所謂DIY的IE800就知道了(好多你DIY山寨貨和真貨盲聽試試看,三頻差的反而有可能是真貨)。總之……一份付出一分收穫,凡事都是一分錢一分貨拿錢砸的行為自然價效比是最低的,不過至少節約了研究時間。甚至有些時候真貨不如假貨的可能性不是絕對沒有,這種事在打牌奢侈品服裝上也有案例。
-
10 # 羅馬假日34341
五塊五原道耳機試一下絕對不會讓你失望,跟森海塞爾mx375比只是低音差一點,中高音不分伯仲,價效比無敵,手機聽歌聽音樂絕對可以滿足對音質的需要。
-
11 # 萌帆豆寵
一分錢一分貨。
去掉營銷、軟文、包裝這些情況下,成本真正決定了音質。
低廉的耳機比肩幾千幾百的,就跟沒買房的人說租房跟買房一個樣。打車跟買車一個樣一樣的心理預期。
-
12 # 科技星河
這個道理很簡單。
他們不這樣營銷,說只需100元就買能買到大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耳機,是不是就能贏得眾人的關注啦。
因為,我們都想花最少的錢,買最好的東西!
------
下面先以手機為例說明問題。
我們國產手機發布的時候,哪款不是秒殺蘋果手機的,但秒殺成功過嗎,沒有。
但總有人相信的。
他們把其中一個最好的點拿出來,用田忌賽馬的方式取PK別人的弱點,當然她最好了。
我們都知道蘋果手機的電池一向容量都很小,大概3000mAh不到,安卓手機電池基本上在3500~4000mAh,那麼安卓手機的電池就真的比蘋果續航長嗎?
並沒有!
安卓系統的機制、導致耗電量大,而蘋果系統深度最佳化後,兩者的續航表現總體相差不大。
一款產品好不好取決於的不是它的特長,而是他的短板,也叫木桶效應。
只有各方面均衡、都好的時候,才是好產品。
那些低廉的耳機,可能採用了比較有噱頭的技術,從而來標榜那些上千元的耳機。
比如這款波耳bboooll六動圈HiFi重低音炮入耳式耳機。
看不到沒有,這款耳機採用了共6個喇叭設計,從而達到所謂的6動圈、6D音箱。
技術不夠,數量來湊。
一款耳機不是喇叭越來越好,那是不是我上10個喇叭,就有10動圈的了、10D音效了?
不是的,耳機音質發好差是由多方面組成。
對於上千元的耳機來說,更多的是挖掘動圈、圈鐵單元的潛力、和音腔的結構以及降噪技術的應用,從多方面來提升音質。
往往一個圈鐵單元就不是一個100-200元就能買得起的,更別說其他的諸如線材、腔體了。
一份價格一份貨,是衡量商品價值的標準。
只有買錯,沒有賣錯的道理!
那些廉價的耳機如果不號稱比肩幾百千元耳機的音質,如何吸引小白購買呢?
到時候在低音上多最佳化就夠了,畢竟對多數人了,低音震撼,就認為是好耳機。
-
13 # 兩個夕的羽
絕大多數情況,一分錢一分貨都是有道理的。當然,也不是沒出現過正品不如山寨的笑話。雖然大部分人都不懂引數那些東西,但是你只需要知道一點,真正的好耳機不像那些假貨做到以假亂真的某些產品一樣。就算要高仿一個好耳機的成本都是很高的,而且做出來你也未必騙得了人。不過你想幾百塊買個原價幾千塊的正品也不能怪別人沒攔住你交智商稅不是?
-
14 # 錢文政
首先有一些耳機,價格低廉,但是號稱能筆尖高階耳機的音質,在一定程度上有宣傳碰瓷兒的嫌疑。這就好比我和世界冠軍比賽,我輸了那麼說出去,我是世界第二,這種感覺,猛的一聽邏輯上沒問題,但是完全經不起推敲。排除這個原因,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耳機本身是一個比較玄學的數碼產品,在一定程度上音質不是價格所決定的,有些時候反而你喜歡聲音的耳機,價格也許不是很貴,聲音本身是一個喜好,它可以說是不同並不能在一定程度上說,價格貴了聲音就一定好。當然還有一點,耳機跟相機有一些像,這樣的數碼產品在價格定價上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價格提升和效能提升不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舉個例子比如就拿耳機來說,應該說1000元以內的耳機,可以說在音質的質感上,價格越高的越好,並且會隨著價格的升高,能明顯感覺到耳機的好壞,但是當1000元以上的耳機,他們的價格區間相對來說跨度就比較大,如果你想有一個明顯的感受,那麼可能價格要提升10倍,在體驗上可能能提升一倍,這就是耳機和相機在價格上的共同特點。
-
15 # 登陸成功正在跳轉
hifiman最近出的那款tws600真無線藍芽耳塞還號稱聽感超過某款萬元耳塞呢。5月份發售時售價1280送自家價值1299的re600s耳塞。現在賣1099,仍然送re600s。
-
16 # 數碼葩
按我所知,目前知名的耳機品牌:
Sennheiser 森海塞爾 — 德國
Beyerdynamic拜亞動力— 德國
AKG愛科技 — 奧地利
Grado歌德 — 美國
Audio-technica 鐵三角 — 日本
B&O— 丹麥
shure 舒爾 — 美國
SONY索尼 — 日本
FiiO飛傲-中國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還有比如極致、beats、魔聲、bose,以及一些國產品牌威索尼克、1more、達音科等等都出過很多不錯的耳機。
對於淘寶一些耳機店為了吸引更多的小白,運用了碰瓷的營銷手段針對一些專業性強的,口碑好,有實力的知名的品牌下手。也順便提高店鋪的流量,也自然提高了成交率。如圖
然後,有人會問同樣多單元,怎麼價格會那麼低?
這裡我同大家科普下耳機單元,這些單元分國產與進口單元,然後國產單元又分很多種級別的,然後採購價格也大不相同。有些直接所謂的多單元組合純屬是聽個響,並沒 什麼專業調音與技術專利。相反,進口單元是經常大量的成本做研發的,追求極至的聲音系統,還有很多技術專利,最出名的美國進口的婁氏單元。然後國產品牌相對做得比較好的單元品牌就是倍聲音。兩個品牌相比的話,一些大廠都會優先選擇婁氏動鐵單元多些。
根據我個人所知,婁氏的一粒組合動鐵單元都好超過兩百元不止,況且第一個耳機放入幾粒動鐵,就動鐵成本就達幾百上千了。其他的耳機外殼加工,配送的什麼鍍銀耳機線。例如下面的9股鍍銀耳機線就單零售價為398元,就耳機線的價格都比淘寶上所謂的幾動鐵單元的百元耳機都貴得多,對於聽音方面我也不想展開來說,畢竟很多人沒辦法聽到及理解好耳機與普通耳機的聽音感受。
最後說一點,好的音質不單是用料用得好,還要很講究聲學調音系統。包括內部的聲學結構,發音系統等,要經常不斷的試模調整打樣,不斷對曲線進行修正才最終上市。
-
17 # 阿思翠恩星
為了營銷博人眼球,但是如果現在還能看到類似的廣告,可以直接撥打12315舉報。
2015年9月1日,新《廣告法》正式開始實施,按照《廣告法》規定,凡廣告中出現具體資料,或統計資料(比如秒殺千元機,1節更比6節強)等內容,必須有相關的材料報告證明,否則就是違反了《廣告法》。
換句話說就是,你只要拿得出依據可以隨便誇,沒有證據還亂吹那不好意思,交罰款。
但為什麼還是有些廠商敢冒著風險去吹噓呢,因為他們抱著僥倖的心理想鑽空子。比如耳機,他自知不管是調音還是設計還是研發,都比不過那些底蘊殷實的大牌廠家,就選擇另闢蹊徑——比如某家出了個五單元樓氏動鐵的耳機,他就花裡胡哨塞七八個動鐵單元進去,然後就敢標榜自家的產品秒殺某家產品,乍看起來好像是沒什麼問題,但也只能騙騙萌新初燒......
稍微有點常識的燒友都知道,耳機的音質不止是由單元決定的,還有聲學工程師如何精心調校、內建音腔結構如何搭建等等很多關鍵因素,更別提還有其他的線材、附加功能等因素。
所以綜上所述,敢如此吹噓的廠商無非兩種:1.無腦吹、2..透過用自己不算長處的“長處”,去宣稱跟千元耳機“比肩”甚至“秒殺”來坑騙萌新。 -
18 # 信修修TO電子上門維修
這個原因,很簡單,總有那麼一群人,想低價買好貨!那些堪比上百、上千的價位耳機,真的實際情況怎麼樣,我想也只有買的知道吧!
而且現在的廣告和當年的此圖僅供參考是一樣的例子!
切勿認真較真偶~
值得一說的就是靠假貨上市的拼多多!有時候看看也挺好,重要的不是產品而是宣傳文案!
這這這,看了後,基本上都會想買!9.9!!!!
就算假的也不貴!抓的就是這種心態~
所以更會有商家持續供應你意想不到的產品了!這就是迴圈!你需要,我剛好有!
-
19 # duh23333
音質的好壞其實最主要的還是看播放的音訊檔案的質量。如果音訊檔案的質量相當好,價格高和價格低的耳機播放出來的效果,對於普通人來說感覺並沒有什麼太大差異。
-
20 # IT老菜鳥
身為一個耳機控,受的騙也是挺多的了,不過我覺得對於耳機來說,小几十的和幾百的比,效果一定是有差別的,但是幾百和幾千的比就不一定了。
過去年輕的時候沒錢,也喜歡便宜貨,後來買過一些廉價的淘寶上號稱水貨的正牌耳機,也真是入坑不斷。耳機這種產品,某種程度上基本上是一分錢一分貨,那些號稱價格低廉的耳機具有千元耳機的音質,僅僅聽聽就罷了,不要當真。
這種宣傳,就和拼多多一樣,毫無疑問的是有誇大的成分。畢竟有很多人根本聽不出耳機的效果,就像MP3的效果和無損音樂的效果很多人根本聽不出來。因此這些低廉的耳機就是利用這一點來做營銷,做買賣總要說自己好的。
所以一些山寨的耳機制造商就是利用了這點。反正大部分人聽不出耳機的效果,所以這種宣傳會讓人誤以為小几十的耳機效果就很好了,可以滿足他們的心理的安慰感。實際上如果聽過幾百幾千的耳機的完全不一樣,是否划算還真是一分錢一分貨的事情。
耳機過去比較的是線材、單元,現在比的是調教,還比較整體的做工、佩戴舒適度等等。耳機的價格包括設計成本、材料成本、生產成本、品牌溢價等一系列的環節,所以大牌的耳機佩戴的舒適度、效果肯定是好於小品牌的
不過我覺得目前一些品牌的幾十元的耳機,從線材和單元來看,已經趨近和大牌耳機,在中高頻上表現也不錯,就是低頻可能不如大牌的耳機。不過到了幾百的價位,基本我覺得已經差不多了,好好的褒一下耳機,音質基本差不多。
不過這些價格較低的耳機,往往會透過線材和單元主打音質,而設計、製作方面都比較粗糙,如果只對音質有要求,有時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所以,我建議買耳機還是要選大牌、不選大牌也要選品牌,雜牌千萬不能選。小几十的耳機效果肯定是不如幾百上千的,大幾十的品牌耳機線材比較好的話中高頻的音質也是不錯的
但是幾百上千的耳機,肯定在全方面音質上,佩戴的舒適度、設計上是超越這些廉價耳機的,還是一分錢一分貨。
回覆列表
這你也信?!鄙人雖然不是老燒,但多多少少也算聽過不同價位的耳機,耳機這東西,沒個準,但基本上是一分錢一分貨,十塊錢兩分貨,一百塊三分貨,越貴的耳機提升越少,要是要求不是很高,千元左右的就很好了。至於那種宣稱能幹翻千元耳機的雜牌耳機,99%都是胡扯!做耳機,要有底蘊,要有豐富的調教經驗,這不是一般小廠或者私人能做到的。不然那些大牌怎麼活?!別的不說,就說某米,某米的耳機,169,99,69那幾款我都聽過,要麼是高頻刺的扎耳朵,要麼就是聲音糊的一塌糊塗,反正就不是做耳機的料!您要是對耳機感興趣,私信我,我可以良心推薦您幾款便宜好聽的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