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城暖陽
-
2 # 雨農三世
易經最大的體現在於實戰,其水平高低直接奠定地位。理論什麼的,看不出,因為史上理論多如牛毛,隨便拼湊也能成書
-
3 # 有話少說
《史記太史公自序》,《易》曰:失之毫釐,差以千里。這句家喻戶曉的成語,當今任何版本《周易》或《易經》都找不出來。對此,易學界大師們視而不見。
七十年代出土馬王堆帛書周易,對易學界來說,如石破天驚。帛書周易六十四卦卦序完全不同。依通行《易傳序卦》說法,六十四卦卦序有固定的前因後果關係。卦序不同,意味著顛覆了二千年來易學乾坤。對此,易學大師們集體沉默。
《易傳》也不同,沒有《文言》《象》《彖》《說卦》《序卦》《雜卦》。僅《繫辭》名同,但文字不同。其它為《二三子問》《衷》《要》《繆和》《昭力》。
-
4 # 東風別業
謝邀,現代易學大師,依然是傳統的,如同古代方術方士復活一般。為什麼是這樣的?因為至今,對易經的研究沒有本質的突破,即沒有發生質變。易經本身固化了,到頂了,它已經蝶變了,變成其它的東西了,只留下一個軀殼。所以要麼說是現代已經沒有易經大師了。要麼就是傳統意義的。
有人問,易經這麼好,為什麼不納入學校課程啊?道理何在?道理就在這裡。它本身發展到方術就到頂,而蝶變換形身了。
東風這樣說,很多人都會不高興。但事實就是如此。
-
5 # 命理創論
太牛逼的人多,有真本事的少!
對自己不知道的知識,不肯低頭向別人學習,拉不下自己那張苦瓜臉。
我敢說,百分之九十的易學名人,斷不了兄弟姐妹多少、子女胎次性別、父母元壽等。
就會大談,行善、品性、官運、財運這類的話題。
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搞不清五行字的力量,弄不清陰陽轉化與不轉化的條件個力度。
說句不中聽的話,大多是拉大旗扯虎皮的代表人物。
-
6 # 使用者張志華
看了十多位同好的回答,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當代的諸多大師,徒有虛名,華而不實。本人也有同感但又不盡相同,只說不同之處,說易經沒有發展進步,只是傳統的學術老套路是不妥的,只不過只看到成名的所謂大師,極盡搬抄襲之能事,新瓶裝舊藥改頭換面忽悠人,以博名利。這是時尚風氣金錢社會所致,是天運艮八土運,主宗教歌妓倡盛之主載影響。其氣數至2003年史命結束。時止今日,易經學術雖說被搞得汙煙障氣,亂七八糟。但只要你是個愛學習不守舊的學者會看到,易經學術好比在亂世出了英雄人才,打破了千百年學術定律及套路,如,命理術的五柱、六柱法,以日干為太極向心法,隔不作用,打破北京時,以當地真太陽時為準,是合情合理的。奇門遁甲從時家奇門,認識到應該和命理同步到分方完善,故進步到分家奇門。易經八卦六爻卦,從混亂無規律可依,到定格取用,隔不作用,這些認識雖然沒被大多數之人認可,不等於不正確不可信,實踐是驗證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堅信一條,只有理通“術"則明。假以時日易經學術定會大放燦爛的光輝的。
-
7 # 使用者3971733307
一瓶水不響,半瓶水咣噹,稱大師者和、現今專家一樣,幾乎都是騙人的,假如世人都學習,凡事都依法依規,按道理去幹事做人,就不存在什麼大師和專家了,人沒文化真可怕,沒文化沒知識就會迷信,一但迷信就容易上當,給一些大師和專家創造了傳銷,直銷的機會,借回答這個問題之機,奉勸世人多學文化知識,從知識中開發自己的智慧,無私做人,無私做事,少起貪念,則大師者就不會大師了。
-
8 # 無為24472
鬼多愚從,欲爆棚;《易》學大師皆″匪"人。
不把諸君尚《易》之心、尚《國學》之心與投入之資,忽悠死、忽悠光就不算忽悠你們。
哈哈哈哈哈!
笑,笑現今社會求知慾以巧取之諸君!
唉!唉!唉!
嘆,嘆現今好不容易才興起的國學熱!
不懂的利用眾允(誠)以崇私慾的人就不算真小人;只知盲目跟風而不知求知必以勤苦為樂的人就不算士君子。
-
9 # 山水人物1
流於世面的大師,只是沽名釣譽的江師!易是人類史上,最早、最完整、唯一的法理學說,他們懂嗎?他們充其量只是一些支支歪歪的字元大師。
-
10 # 趙日金141
所謂“易學”,是研究《易》的學問。
儒家崇尚的是託周文王之名的《周易》即《易經》、及孔子為之作序的《易傳》。
為此,後世易學形成“象數”與“義理”兩大派。
道教,崇尚的是不立文字的伏羲《易》,否定了周文王的《易經》及孔子的《易傳》,這是道教與儒家的根本區別。
宋道教陳摶《正義心法注》:“羲皇始畫八卦,重為六十四卦,不立文字,嘿觀其象而已。”
“《易》道不傳,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復晦。四章
上古卦畫明,《易》道行。後世卦畫不明,《易》道不傳。聖人於是不得已而有辭,學者淺識,一著其辭,便謂《易》止於是,而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卦畫微旨,只作八字說。此謂之買櫝還珠,由漢以來皆然,《易》道胡為而不晦也?”
後人稱伏羲《易》為先天八卦,文王《易》為後天八卦。太極圖 、河圖洛書、奇門遁甲、梅花易數、四柱八字五行相生相剋,,皆為道教先天八卦,不是儒家的《周易》即《易經》。
而易學界的所謂專家學者國學大師,道與儒不分,混為一談。
-
11 # 海根209962465
當今易學大師遍地是。與金錢至上的價值有關。一些人為了賺錢。採用各種手段,虛假宣、刻意包裝。抄襲別人著作,佔有古人成果,尋假託,設套欺騙危言聳聽等手段把自已打扮成大師,你看吧參加幾天培訓和大師照照像幾天就大師出廠了,就是有著作的,其中許多預測事都編出來的,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有的書真是經驗總結,其例也是真的,只不過出書時潤色一下。總之這是個出大師的年代,因為名的含金量太大了,故人們都峰湧而來,粉墨登場,盡情表演。
-
12 # 地風開
古代易學大師與現代易學大師都缺了一門。大多數古代大師缺了貪字,大多數現代大師缺了一個徳字。所以古代大師窮,現代大師富。
-
13 # 易興成宗
當今易學大師自我感覺好,都是吹噓自己的本事。其實深究,哪有什麼易學大師,盡是還沒有畢業的小學生。這些所謂的易學大師以辦班講課為契機,忽悠初學者和愛好易學的民眾!最終目的是搏得浪名,掙黑心錢!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這些所謂易學大師來當場算命或看風水,看看水平如何?
有真才實學的易學大師,大多修煉多年,日夜苦讀,在實戰中修正所學,給福主算命看風水調風水,謹慎細心,少說多做。過後再讓福主反饋,承認不足之處,再接再勵,苦思深想!聽天命,盡人事是其宗旨!個人所談,請多指正!
-
14 # 水墨書城
見過幾個高手,準確率百分之80以上,只是一個已經掛啦(此人影響了政界、商界,並有幾十億資產,只是有時確實可能洩露天機太多),另一個也是多有經歷!
總之,世上是有奇人的!
-
15 # 北京鳳凰線上
易,首先是要確立做人的標準,其次才是術。當今易壇魚龍混雜,珠泥俱下……古今一理,清濁各見。
一:今人對易學的繼承不足,挖掘不深,易學的發展沒跟上時代腳步,囚於古法而拘。易無止境,易學從來無大師一說,過去、現在、未來都是這樣。越接近真理的人越樸實。
二:當今易學仍分學院派與實踐派,學院派固步自封無甚成果,實踐派依仗傳承之靈妙而少潔身,更於易法與易道鮮做清淨推廣。這都是易者的悲哀。
三:易是智慧與福德的體用,依德才能了知易之智慧與深博,才能進入更高的維度。易不是對宇宙的模式模擬,體現的是萬物的實相,實相依時空與心而有差別。
愛易就須尊易、敬易……易如上父母下子孫而及一切……
-
16 # 孤旅2166876473
易學只是我們祖先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極其簡單樸素的哲學思想。今非昔比,當今社會文學科學的發展與古代已不可同日而語,今人對世界的認知與古人更是有了天壤之別。作為現代人的所謂“易學大師”,把易學研究作為對歷史的研究未嘗不可,但是如果把它當成對現實的認知與改造,那真是令人大跌眼鏡了。
-
17 # user8681239522815
看見路邊一輛五菱宏光的麵包車後玻璃上寫有:
周易卜佔風水有限公司
主營:紅白喜事擇日、遷墳、……
-
18 # 董明山
對於當代易學界大師的實際評價是什麼 ?
就當代易學界所謂的“大師”稱謂及其評價而言需要注意的事項和方法,本人談下拙見以期宏論 。
治易可分為三個層面:即易道、易學和易術 。一,易道乃習易研易之圭臬,仰亦洞悉物本之縝思,彰顯察幽之理趣 。
二,易學集理象以演宗詮釋人天;審消長辯損益,探休咎格成敗者也 。
三,易術具八法旨在“引道御術”闡明、易、卜、星、像、丹、道、山、巫的體系建構及相互聯絡與致用技巧 。
從人文層面和心理變化透過易術方法可以獲得參考依據並對決策存疑產生睿智影響,這是“易”的主觀價值體現與客觀認知的雙向性甄鑑形式 。
我們可以本著求知尚賢的心態和對“易”的治學態度及當代易學界所謂大師們的風範與劣跡,作出客觀公允的評判,儘量和現實相符 。
治易維艱,弘學任遠;然當代能夠集道、學、術於一身且又融會貫通者誠屬鳳毛麟角,而易壇現狀也不乏甚解之人 。至於挾技遊走之輩,豉舌如簧之徒不外詐欺誘騙財色令信眾蒙羞危及社會治安,對於這些非法行為必須給予打擊,毋使枝茂蒺藜充道為好 。
“易”作為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被歷代有識之士冠以“群經之首”由來已久,然踐斯業者不下萬千終成其事者更是難可貴 。
在此大興國學之際塑造中華民族“族魂”之時,我們必須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自律化他移風易俗爭做新時代的領跑人 。
希望互敬共勉,以資裨益 。
-
19 # 上帝創造天地萬物
釋迦摩尼是印度人,伏羲、炎、黃、孔子、是中國人,死了幾千年,靈魂被上帝降在陰間,出不來,自身難保。女娃是上半身女人,下半身蛇的妖精。來者是撒但魔鬼一夥邪靈誘惑人,去跟隨它們一起靈魂下地獄火湖裡得永刑。
生死禍福,上帝所定。上帝愛你!上帝是創造天地萬物唯一的 神。信上帝得永生靈魂上天堂享永福。
-
20 # 看八字命理老師傅
如果是真正的大師,自然都是好評了,能真正給自己很多人生的幫助;就怕一些什麼都不懂的人,來裝大師,我學易這麼多年,也不敢稱大師。所以找師傅測算命理,最好找個可靠的。
回覆列表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雖然博大精深,但它是“易”經,是容易的經書,是我們老祖宗對自然生活規律的總結運用的體系,只是我們老百姓“日用易而不知”罷了。
易學界大師,無論是學院派還是實戰派,最終要看他們對於“易”的理解,是不是做到陰陽平衡,把“不易”變“易”,最終指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是易經最終對人類的影響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