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旗漫卷西風85270121
-
2 # 醫技妙手
中國遲早會恢復分餐制的 合餐制跟現在的城市化 熱衷餐桌社交的文化結合 早就造成了嚴重的健康問題----幾乎人人都染上了胃病
-
3 # 劉海波
完全做起來沒有必要,除非有一人有傳染病——必須分餐!平時可以用安全的餐具和良好的用餐習慣,比如,扔掉最不衛生的竹木筷子,改用304不鏽鋼筷子。我自己從小就使用金屬(鋁)筷子,現在條件好了,有了304不鏽鋼筷子我就買來使用了,也讓女兒家三口人都使用304不鏽鋼筷子。
文明用餐:無論是自己還是和家人在自己家用餐,或是在任何場合的團體聚餐,不要亂夾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自己的筷子亂翻菜,就在靠近自己的一邊夾菜。
前天我還對八歲的外孫女兒說:壞的習慣要改掉!好的習慣要養成!2020.02.18
-
4 # 則天女皇貢品
這是一個漸進過程。
認知高的人,會逐步開始分餐,大部分人還是一貫作風,這畢竟是幾千年的人情文化,難以改變!
-
5 # 海西農人三哥
分餐制更有利於大家庭的和睦,大家庭有老、中、青或老、中、幼的組成,老人吃飯相對比較慢、年輕人吃飯快、小孩子吃飯容易挑食。如果不分餐,可能會造成老人吃不好,小孩子偏食的可能。分餐制能給老人更多的時間吃飯,給孩子養成不偏食的習慣,因為大人的榜樣是無窮的。合餐制,缺點是會傳染疾病,易造成食物浪費且很難分清責任等。
合餐制,其主要優點是節省餐具,大家可以在一起分享很多菜餚,現場氣氛熱烈,因而特別適合慶典場合;缺點是會傳染疾病,易造成食物浪費且很難分清責任等。
分餐制,缺點是餐具使用量大,不能分享很多菜餚,吃飯氣氛不夠熱烈等。
我國大多采用合餐制,而西方發達國家多用分餐制。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交流、融合,人們也在不斷改良各自的生活方式。
-
6 # 虎兔丹
我講講發生在我身邊的事。談戀愛第一次進丈母孃家吃飯,我提出用公筷,他們差點飯噴出,要打我出去。事後覺得這小夥講的有道理,現在各家也全實行公筷。中學同學聚會邀請我參加,我說可以,但必須用公筷,他們表示為難,我就斷然不去。小學同學聚會,我同樣提出,在組織同學支援下,實行公筷用餐,從開始個別同學不習慣,經傍坐同學提醒,大家都慢慢習慣了這公筷制。去年跟團旅遊,在十人我陌生人飯桌上,我提議公筷用餐,當場有人發飈,不乾不淨,身體健康。我還是叫服務員為我們桌增加筷子公勺,半個月旅行下來,大家慢慢熟悉了,跟我講起,實際這樣真的很好。有次有個團員吃飯來晚了,大家跟他說,你放心吃,揀菜我們都是用公筷的。其實有好多人心裡願意用公筷的,就是缺少 吹哨人
-
7 # 辛丑大牛
首先我覺得分餐制有很大的好處。第一,更加衛生,有人拿這次疫情來說,飛沫傳播分不分餐都一樣。但是也有一些消化系統疾病是唾液傳播的,像幽門螺桿菌和肝炎。第二,可以減少浪費,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吃飯是最熱鬧的,也是最浪費的。如果菜是按份點的,或者自助式的,會控制不必要的浪費。 但是真的推廣的話估計難度很大,尤其是傳統酒店,改分餐會改掉很多工作的方式,還有很多盈利點,不容易。而且吃了那麼多年,大部分人不習慣,也不覺得不好。最後估計還是願意分餐的去自助餐廳聚會,我覺得也很好,不願意去的還是該怎麼吃怎麼吃。一切照舊
-
8 # 觀影視小杰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共同進食即合餐,互相夾菜被認為是熱情的體現。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對健康問題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各吃各飯的分餐方式更加科學、更加健康,值得大力提倡,推行“分餐制”是大勢所趨且刻容緩。但如何推行“分餐制”?難點在哪裡?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合餐制”成為普遍現象
“大家在一起吃飯,就是圖個熱鬧,如果分餐食用,會讓大家感覺很彆扭,而且一般出去吃飯的都是好朋友,除了吃西餐,其實很少分餐。”2月9日,西安高新區一家公司職員馮媛媛說,公司同事都是年輕人,平時愛湊在一起聚餐,吃炒菜、火鍋等也從來都不分餐。
除了朋友聚餐,在家裡吃飯,大部分人也是“合餐制”。“每次吃飯,我都會擺一雙公筷在桌上,可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不好改,尤其是老一輩人,他們覺得用公筷既麻煩又顯得生分。”家住西安市長安區金品佳苑小區的高峰說,“用公筷夾菜、公勺舀湯,是既保證衛生又尊重他人的文明體現,可我父母把這樣的行為理解為我嫌他們不講衛生,而且父母洗碗筷的時候還是會把全部的碗筷放在一起洗,等於沒分。”
“每次聚餐,都有一些人喜歡用自己的筷子翻菜夾菜,有時還用嘴咂一下筷子尖之後接著去夾菜,但因為都是熟人,也沒法說。有一次10多人聚會,我想用公筷,又怕別人誤會,所以就餐時很尷尬。還有一次吃火鍋,我從頭到尾幾乎沒有動筷子,只能假稱自己剛吃過,不太餓!”高峰告訴記者,“在單位裡提議使用公筷的人,一般會被視為矯情、有潔癖等,不容易跟同事打成一片。”
高峰的無奈,折射出當下用餐方式中存在的幾個問題:缺乏公用餐具,沒有分餐習慣,飲食衛生難以保證。
“我們會在每一道菜品上擺放一雙公筷,清洗的時候也會分開清洗,雖然成本變高了,但這是對顧客的健康負責。”西安高新區一家大型餐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酒店推行“分餐制”已經很長時間了,初衷是為了顧客著想,但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只有一小部分顧客能做到使用公筷,大部分顧客還是會用自己的筷子夾菜,尤其是飯桌上喝點酒以後,公筷基本上就成擺設了。”
雖然“分餐制”更加文明和衛生,但長期以來大部分人習慣了“合餐制”,合餐被視為一種人際關係親密的象徵,體現了中國人重視和氣、熱鬧的飲食氛圍,所以想要改變,難度可想而知。
“分餐制”緣何難以普及
在西安某銀行工作的辛怡一直堅持“分餐制”。在她看來,“分餐制”不僅能很好地預防疾病傳染,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禮貌和素養。“在家吃飯時,把自己要吃的飯菜用公筷夾進自己的碗裡,或者把做好的菜分好分量一人裝一些,這樣不僅乾淨而且還能減少浪費。在外面吃飯的時候,在每道菜上放一雙公筷,會減少疾病的傳播。”辛怡說,“工作後,身邊好多同事在體檢時都查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我就更堅定了分餐的信念。很多人覺得‘分餐制’麻煩,但比起健康,麻煩點算什麼。”
有資料顯示,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超過50%,換句話說,不到2個人中就有1個幽門螺桿菌攜帶者。聚餐時,大家圍坐在一起,你一筷子他一筷子,只要其中有人體內有幽門螺桿菌,就可能在就餐時傳染給同桌其他人。除幽門螺桿菌外,感冒病毒、乙肝病毒等都有可能在相互夾菜中傳播。
據瞭解,20世紀80年代,國內曾出現了推廣“分餐制”的動向,但由於長期養成的用餐習慣不好改變,“分餐制”沒有成功推廣。
2003年,非典的突然來襲,使人們開始反思餐飲方式該如何改進,“分餐制”再次走近百姓生活。當時,全國多個省市都出臺文件,建議餐飲業以及家庭內部實行“分餐制”。但餐飲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長期歷史條件下形成並保留下來的一種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所以,這種僅僅強調防病避災的飲食實驗很快就消失在萌芽狀態。
2011年,可透過唾液傳播的人類皰疹病毒讓“分餐制”再度升溫,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但熱點事件過去後,“分餐制”又被大家逐漸淡忘。
呼喚健康就餐
“從科學角度來看,合餐極易導致疾病傳染。部分透過唾液、呼吸道、消化道傳播的疾病,如流感、結核病、幽門螺桿菌等,只要就餐人中有人感染此類疾病,就有可能導致其他就餐者感染。如結核病主要由呼吸道傳染,即咳嗽、咳痰、飛沫為主要傳播途徑,合餐時結核病很可能透過唾液傳播。”省健康管理師協會委員曹思毅說,在我國,許多人由於過分飲食,高熱量食物攝入過多,水果、蔬菜攝入過少,導致肥胖、營養缺乏等問題,從而對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分餐可以根據每人每餐所需的營養,搭配飯菜,保證每餐有適量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同時控制進食量,保證營養平衡。尤其是對兒童,可以起到杜絕偏食、挑食的壞毛病。
曹思毅介紹,全球多個國家在多年前就已採用“分餐制”,而我國廣州等地也在提倡“分餐制”。在廣州用餐的時候,常會用到公筷。在部分酒樓,一般都備有兩雙筷子,一黑一白,一公一私,食客可以自主選擇哪雙用作公筷。“‘分餐制’是很值得提倡的。分餐時建議使用公筷、公勺或是服務人員將食物分配到每個人的餐碟中。專業的分餐人員,可以根據客人需求,將多樣膳食合理搭配,並且按適合的食物量分配給客人,使盤中餐既健康營養又能控制熱量。”曹思毅說。
“疫情過後,不僅是筷子,餐飲業會面臨諸多變革。” 有關專家表示,不管是在酒店還是家庭內部,餐飲用具、食材種類、烹飪方式等都會發生改變。此外,家庭清潔消毒也會成為新的習慣。
-
9 # 蔣蔣故事
我覺得是可以的!因為經過這次疫情,人們會更加的注重飲食方面的衛生,對於分餐制的需求肯定會有所上升。我個人表示非常支援實行分餐制,但如果要普及分餐制的話,還是會比較的困難。因為我們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飲食習慣一直都是合餐制,人們已經習慣了一起圍桌吃飯的熱鬧氛圍,想一下子扭轉成分餐制還是會有很多人反對的。所以我的觀點是可以實行分餐制,但推行起來應該會有難度!
-
10 # 綠草分芳
分餐制就餐,透過這場無情的疫情後,我想應該讓很多人來對它的認識與瞭解。
我出生醫生家庭,姑娘時候我們就是分餐制就餐,我結婚後有了孩子,我們家,臉盆,牙杯,牙膏,牙刷,肥皂,毛巾,碗筷等,都沒共用,各有各的,甚至連洗衣服的臉盆各自一個。餐桌有公勺公筷已成了習慣。
這是衛生問題,特別是有小孩的更應該重視衛生。我們大人雖然目前沒什麼病,但人體免不了有些暗藏沒有暴發出來的疾病與細菌。
不為大人,也得為孩子著想,小孩抵抗力差,還是小心為好!因此我非常支援分餐制就餐,很衛生!!!
-
11 # 飲言食語
分餐制很好啊,畢竟我們現在很多時候吃飯都已經是實質上的分餐制了,以工作餐、盒飯、套飯、商務簡餐和自助餐為典型代表。但如果要全面實行分餐制,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畢竟中國人的飲食習俗裡有濃厚的家庭宗族意識和人情味理念,相當長時間內應該是合餐制、分餐合餐制和分餐制並存的局面。
為什麼要分餐制?其實漢族飲食自古以來都是分餐制,後吸收胡風逐步形成高桌大椅的合餐制,分餐制是有歷史文化傳統的。其二,分餐制更尊重個體自主性,自主選擇,想吃什麼拿什麼,想吃多少拿多少,自助餐深得其意。其三,分餐制相對衛生安全,不會出現唾液交叉傳播,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某些病毒和細菌的傳播,避免交叉感染。
為什麼會是並存局面?合餐制在我國有著紮實的群眾基礎,因為飲食對中國人而言並不僅限值於充飢,裡面還承載了家庭家族活動、人情味社交基因,互相夾菜代表著盛情款待與尊敬重視。以火鍋為例,大家共燙於一鍋,熱鬧喧囂,氛圍很好,獨立的涮涮鍋總覺得少些氣氛。像不少村宴、壩壩席、壽星宴等,圖的就是熱鬧氣氛,親朋好友共聚一堂、共饗一味,為主慶祝。普通老百姓日常飲食,菜式多的南方合餐製為主,以麵食為主的北方飲食可以做到合餐分餐制。
個人觀點是,有條件分餐就分餐,那些有社交需求和宗族文化需求的場合就尊重且充分享受合餐。從趨勢上來講,分餐而食會越來越盛行,主要是有社會形態和社交關係決定的。
-
12 # 愛攝影的IT人
我支援分餐制。
尤其現在在新冠肺炎期間,分餐制可以減少感染。
分餐制的好處可以總結為一下幾點:
1、更衛生
咱們國家庭多為聚餐,一盤菜你夾一筷子我夾一筷子,有些人還喜歡把手中的筷子放在嘴吮一下,接著又伸向菜盤……有的主人請客時也不注意,筷子照吮不誤,完了還熱情地給客人夾菜,弄得客人推也不是,接也不是,衛生自然無法保證。
2、有利於控制飲食
3、減少浪費,吃多少拿多少,能有效減少浪費。
4、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取食物。喜歡的多拿點,不喜歡吃的就少拿點。
-
13 # 愛吃貓的小蝌蚪
分餐制就餐,我非常支援。為什麼呢,畢竟疫情這段時間大家都知道,疫情的傳播性可以說的非常強,稍微不注意就會引火上身。可能以前朋友出去吃飯,能坐八個人的餐桌,非得坐10個人,像現在,八個人的餐桌最多坐5個就好,這是對自己負責!
-
14 # 騰湃二若
我支援分餐制並且一直堅持身體力行,但經常會遇到阻力和不理解。我在外地講課時,堅持用公筷公勺,接待方會認為看不起他們。就是參加同學聚會,由於彼此熟悉,有一些同學對我堅持分餐制的作法公開表示不滿,說我事多窮講究。我乾脆不再參加這樣的聚會了。私下裡有些同學都表示很支援我的做法,他們心裡也都贊成分餐制,只是不好意思去實行。但我相信咱們中國人早晚會全面推廣和實行分餐制的,特別是在經歷這次疫情之後,會大大加快分餐的程序。每個人都應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
15 # 正道的生活錄
我會支援的,因為分餐制是很衛生的,大家都在一起吃,也不知道誰有什麼傳染病的,有的人自己身體免疫力低的,就會被傳染上。支援
-
16 # 開朗的霞光
支援,因為有些事需要聚餐,比喻;父母,孩子生日,都是親人之間,相互瞭解,沒有接觸其他外人,在飯店聚餐時,實行分餐制非常合適,不但適合疫情時,建議平常也要實行分餐制,這樣對個人衛生和健康都有好處
-
17 # 萌萌打怪獸
合餐是我國傳統的進食習慣,炒上幾盤菜全家人圍坐在桌旁舉箸共進,遇有親朋好友來訪自然更是盛情款待,互相“夾菜”。殊不知這種進餐方式容易導致細菌的交叉汙染,而筷子就成了交叉汙染的媒介。用筷子從盤子裡夾上菜送到嘴裡,,然後筷子又帶著口腔中的唾液回到盤子中。彼此之間你來我往,假如用餐者中有帶菌者,這樣大家就都有被細菌傳染的可能。為了避免餐桌上的交叉傳染,在家庭裡建議提倡分餐制,即每人一份飯菜。這樣不僅有利於飲食衛生,減少病從品入的機會。而且透過合理配餐能夠達到營養平衡,益處很多。
家庭人口少的如果不採用分餐制,也可以準備幾雙公用筷子或勺專門用來夾菜。
-
18 # 鑫旭線上
如今
我國正在舉全國之力防控疫情
與病魔抗爭
大家也都積極響應號召
少出門、不聚會、戴口罩
常通風、勤洗手、多喝水
然 而
“宅在家”就絕對安全嗎?
你可能忽略了一個重要環節
用餐陋習
圍桌共食
是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
一群人從一個盤子裡夾菜吃
相互用自己的筷子給對方夾菜的合餐制
曾經被認為是親密、熱情的體現
但是在這溫情背後,藏著極大的風險……
中國的親情與人情,某種程度上,在餐桌上就能體現。一家人、親戚、朋友、同學在一起吃飯的場景我們每個人都經常遇到,一盤盤美食,你給我夾、我給你夾、大家一起夾,歡聲笑語、頻頻舉杯,“中式共餐”確實體現親情友情、熱鬧非凡、溫馨無比。
然而,殊不知,這親情、熱鬧、溫馨的背後,卻隱藏著極大的健康風險。因為,每個人的唾液就隨著筷子、勺子,隨著親密交談進入了食物、交流到每個人的身體裡了,這就給細菌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帶來了極好的機會。
疫情當下,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我們更要堅決打好“舌尖上的防護戰”,讓安全、健康、文明的用餐方式惠及每個家庭、每位居民,所以,文明用餐,請使用公筷,倡導“分餐制”。
隨著企業單位陸陸續續的復工復產, “考場式就餐” 已經成為了不少單位和公司食堂就餐方式的“標配”!
企業員工: 我們在單位食堂用餐,大家一人一個餐桌,每個人之間都保持著一米以上的距離。
商戶:打包帶走的顧客,我們會測量體溫,還會進行“一碼通”掃碼,店內每隔兩小時進行84消毒,對部分餐品包裝進行酒精噴灑。
商戶: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員工自己吃飯在店裡面也是一個人一張桌子,大家也都分開坐。
文明用餐協議
一:綠色用餐,禁食野生動物。要樹立綠色環保理念,堅決杜絕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餐飲企業加強自律,合法經營,堅決禁止售賣野生動物食品。
二:節儉用餐,踐行光碟行動。點餐備餐量要適當,如有剩餘儘量打包,養成理性節儉的用餐習慣。
三:健康用餐,使用公筷公勺。集體和家庭就餐,能分餐的儘量分餐,不能分餐的使用公筷公勺,餐前洗手,餐後漱口。
記者從陝西省餐飲業商會了解到,目前他們也正在起草一份疫情後的文明用餐倡議書,倡議大家聚餐時使用公筷公叉公勺,以此來達到分餐的目的, 同時也倡議行業內的各家餐館飯店在疫情過後,主動向大家提供公筷公勺,引導消費者養成健康衛生的用餐習慣。
陝西省餐飲業商會會長 聶磊:能夠從我們的就餐形式、就餐環境、就餐用具、就餐禮節等眾多方面,為我們倡導的“分餐制”能夠提供一個指導性的意見。
除了行業倡導,文明用餐更是要成為每一位用餐者的行為自覺,只有大家都配合,文明用餐才能落到實處,從而讓這種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成為餐飲新風尚。
中國人為什麼從分餐變成了合餐?
早在周代,分餐制就已經在貴族階層中廣泛存在。但和西方的餐桌文化相比,“中式分餐制”和“西式分餐制”誕生的緣由卻截然不同。
“西式分餐制”直至文藝復興末期才開始於歐洲大行其道,它的流行一方面是出於飲食衛生需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強調個體的獨立性。
而中式分餐制是周禮產物,周禮對王、侯、士大夫的行走坐臥、衣著飲食都有明確規定,要求嚴格加以區分。例如,《禮記·禮器》中即有載:“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意味著中國古人實行分餐制的目的,是為了強調地位尊卑。
漢墓壁畫上可以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飲場面
從分餐到會食
孔子曾說: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古人都是席地而坐,設席每每不止一層。緊靠地面的一層稱筵,筵上面的稱席。筵席之稱,由此而來。進餐方式除了席地而坐外,有身份的貴族憑俎案而食。後來我們常說的“舉案齊眉”的案就是這個。
唐代壁畫上的場景已變成了眾人圍坐在一起的會食
“會食制”應該出現在唐代引進胡人的高桌大椅之後。唐代時椅子就已經很流行了,敦煌473窟唐代宴飲壁畫,畫中繪一涼亭,亭內擺著一個長方食桌,兩側有高足條凳,凳上面對面地坐著9位規規矩矩的男女。食桌上擺滿大盆小盞,每人面前各有一副匙箸配套的餐具。這已是眾人圍坐一起的會食了。
小公筷,大文明
《禮記.曲禮》中記載:“羹之有菜用挾,其無菜者不用挾。”中國人喜歡使用方頭圓身的筷子,使用公筷也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體現。
“一菜一筷,一湯一勺”。無論是家庭用餐還是單位食堂、酒店餐廳,使用公筷既乾淨衛生,又防止疾病傳染,是對自己和他人健康負責;用公筷為他人夾菜,更是對他人的尊重。
小公筷,大安全
防範病從口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減少幽門螺旋桿菌等病菌透過唾液傳播感染,降低胃病、胃癌、甲肝、戊肝等疾病發生機率。
促進孩子習慣養成,創新舌尖上的家教。倡導“長者先動筷、夾菜用公筷”,讓孩子從小懂得長幼有序,學會尊重他人,懂得文明禮儀要從小事和細節做起。
方便熱情待客,表達舌尖上的禮儀。(聚餐當然是等疫情結束之後哈,再等等就好)為自己和他人築起一道健康的屏障,讓就餐者沒有戒備地互相敬菜,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便於剩菜打包,減少舌尖上的浪費。使用公筷可以放心打包,使光碟行動落到實處,減少食物浪費,倡導節儉惜福。
陝西吃喝玩樂
-
19 # 智慧8867
以前覺得無所謂 但現在認為太有必要了 一場新冠肺炎讓我們大徹大悟分餐就餐的重要 尤其在外聚餐中 這種方式既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他人 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
20 # 一枕皇良
經歷過這場疫情,人類各方面的衛生防護特別重要。民以食為添,一日三餐必不可少。
分餐制就餐,變的尤為重要。
就如同原來聚餐,使用公筷夾菜。
在自己人就餐,都是自己的家人。互相瞭解身體狀況。但是大眾聚餐,就不知道別人是什麼情況了。各種傳染病,不注意就會不期而遇。
後悔莫及!
分餐就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對身體傷害。菜還是那些菜,只不過出餐前平分好了。
個人感覺,沒有什麼不可以。
完全支援分餐就餐!
回覆列表
其實家庭就餐用公筷公勺,甚至分餐制是最為理想的就餐方式!
避免了有些疾病的交叉感染,也是一種非常文明,高雅,衛生的就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