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成語都是歷史故事,熟悉成語背後的故事,有利於記憶並活學活用。
22
回覆列表
  • 1 # 三秦曉露1

    《晉書·符堅載記》有:謝石等以既敗梁成,水陸繼進。堅與符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勍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謝石等人乘著戰勝梁成的形勢,率領軍隊從水陸兩路繼續北進,符堅和符融登上壽陽城觀望東晉的軍隊,看見軍隊陣容正齊,將士也很威武,又望北邊的八公山,看見山上的草木都像晉軍的將士,就回過頭來對符融說,這是十分強大的敵軍,咋麼能說敵人少呢?他感到戰勝敵軍無望,面露懼色。

    成語的意義:符堅率八十萬大軍南下,十分驕橫,結果卻被八萬人馬的晉軍打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以至於把山上的草木當成軍隊。這是我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肥水之戰。後來人們就用“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恐懼的時候,神經過敏,發生錯覺而產生的緊張情緒。有了一種疑神疑鬼的感覺。歡迎點評,批評指正!

  • 2 # 非常道見聞

    草木皆兵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其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另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是個成語,八字連同可以,只用後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驚恐之時,稍微有些風吹草動,就認為那些草是兵,便緊張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敗者的恐懼心理.

  • 3 # 睿為法律工作室

    是出自《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草木皆兵是形容人在十分驚恐之時,稍微有些,就認為那些草是兵,便緊張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敗者的恐懼心理形容人在驚慌時,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 4 # 使用者1819145228737金

    成語曲故,東晉時前秦想吞併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去改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大軍迎戰,苻堅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中。他把對面山上被風吹動的野草,樹木當成了東晉大軍,非常恐慌,疑惑不安,後失敗。九十萬大軍,打不過八萬大軍,傲慢,疑神疑鬼,草木看成大軍,沒文化的見正。

  • 5 # 情感品讀社

    草木皆兵這句話在現在多用來比喻人膽小,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那麼這句成語出自哪裡呢,又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草木皆兵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這句成語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東晉時,前秦一直想吞併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紮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計程車兵呢!接著,在淝水(今中國安徽瓦埠湖一帶)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風吹樹木的聲音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

    後人將這種精神過敏的行為,稱為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告訴我們的道理

    其實很多成語故事都是為了給我們點啟示。

    但是草木皆兵有所不同,我認為這個成語更像是一個形容詞。

    形容一個人精神緊張,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我們學過很多的成語,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需要知道這個成語的出處和背景。草木皆兵這個成語的出處不是神話故事,而是一場著名戰疫。草木皆兵形容人疑神疑鬼,精神緊張。

  • 6 # 毛伯鋒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是個成語,八字連同可以,只用後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驚恐之時,稍微有些風吹草動,便緊張

  • 7 # 老來喜6

    草木借兵的意思就是說:說話要當心,處世要小心,事事提防別人。疑神疑鬼,不惜一切代價預防他人傷害自己。我認為沒有必要

  • 8 # 寅飛揚

    草木皆兵出自東晉時,前秦苻堅與東晉王朝謝氏兄弟的一場戰役,是為淝水之戰。

    公元383年,苻堅統一了北方,向南方東晉發起了吞併侵略的一系例戰役。

    苻堅 在淝水對岸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又見晉軍駐地八公山上草木搖曳,影影綽綽似隱藏千軍萬馬,心生懼意。

    不久又中晉軍計謀,後退時大敗,潰不成軍,是為歷史上以少勝多之經典戰例。

    此戰不僅僅以虛實應之,更是應用了現代來說的心理戰。

    當時符堅秦軍有八十萬之多,而晉軍謝氏兄弟僅有八萬軍,還是新兵蛋子居多。

    但謝氏兄弟指揮得當,先以優勢兵力吃掉了秦軍先頭部隊。

    可謂意義非凡,讓自己的兵去了怯意,軍心大盛,臨陣練兵方得強軍。

    同時令秦軍士兵膽怯,埋下晉軍不可勝的種子,沒了戰心,少了銳氣計程車兵再多也是烏合之眾。

    又在八公山駐軍,利用當時滿天陰沉,西北風呼嘯山林,讓苻堅誤以為伏兵。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先在苻堅心頭埋下晉軍是勁敵,難以戰勝的心理陰影。

    其次又利用其自大自傲的本性,不懂臨陣應變的訣竅,生生的扭轉戰局。

    當時,苻堅佈陣淝水北岸,晉軍謝玄提出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那麼一點點地方作戰場。

    苻堅以為佔了大便宜,可以半渡而擊,一舉拿下晉軍。

    所以毫不猶豫接受晉軍要求,撤軍。

    但是八十萬大軍集體後撤,又不是現今的機械化部隊,可想而知有多麼亂。

    前方軍令下到,士兵轉身後撤,但後方計程車兵還不知道怎麼回事。

    古時傳令有多難,又不是現今的無線電,這邊說一聲,全軍皆知。

    那時候靠口耳相傳,最多騎個馬跑快點,但是在八十萬亂轟轟大軍中跑一個試試,恐怕寸步難行,四條腿還不如人兩條腿。

    喊也喊不應,鑼鼓恐怕也沒用,還沒有人聲大,旗語,亂紛紛旌旗倒卷,誰注意,想要前軍軍令到達後軍,真的要很長時間。

    然而,晉軍要的就是這麼個時侯,大喊秦軍敗了,擾亂軍心,趁勢渡河追殺。

    秦軍早已經有了被晉軍擊敗的前車之鑑,可以說心理陰影,這時侯一下子爆發,又聽秦軍敗了的喊聲,又是轉身後撤,自然相信真敗了。

    到了這個時侯,八十萬潰不成軍的亂軍中,誰能力挽狂瀾,不可能吧,唯有一敗塗地。

  • 9 # 淑敏1955

    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警惕特別高,誰都不相信,認為周圍都是敵人,都要害他,好像跟曹操一樣多疑多心,其實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壞人少,用真心換真心 ,你對別人好,別人就對你好。

  • 10 # 人生百態ING

      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領90萬兵馬,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兵迎戰。

      秦軍前鋒苻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後,苻豎親自率領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要他的後續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於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後,報告了秦軍的佈防情況,並建議晉軍在前秦後續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濛的一片。仔細看去,那裡桅杆林立,戰船密佈,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讚晉兵佈防有序,訓練有素。

      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那裡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連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紮在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稍向後退,讓晉兵渡過淝水決戰。結果,秦兵在後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大敗北歸。

      這一戰,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草木皆兵與風聲鶴唳相輔相成。

    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譯文: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

  • 11 # 案頭蠹魚

    感謝題主引發思考的提問!

    1.含義

    草木皆兵:草和樹木都好像士兵,現多指人驚慌之時容易疑神疑鬼。

    2.來歷

    草木皆兵一詞源自房玄齡等唐朝大臣編撰的《晉書》。

    其中,《載記第十四章 苻堅下》記載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淝水之戰。苻堅攜投鞭斷流之勢,想滅掉東晉,一統天下。誰料浩浩蕩蕩的先頭部隊首戰便敗了。苻堅慌神同弟弟趁夜觀察軍情:

    “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苻堅看見晉軍佇列嚴整,將士精銳,看八公山上的草木都是人形,便對弟苻融說:這是強勁的敵人啊,誰說他們兵少啊?臉上露出驚慌之色。

    3.感悟成語使用不可只看表面,應瞭解來歷。

    正如題主所說,瞭解成語的典故能更準確地進行理解和運用。很多成語在使用過程中漸漸脫離本意,甚至產生相反意義。

    成語使用不在多在於精準,我們應該保護和繼承好中華文化的精粹。

    有些成語有斷章取義之弊,我們如果恰當使用,就會揚長避短,更好地表達思想。

    驕兵必敗,任何時候都不可輕敵。

    苻堅兵多將廣,戰無不勝,但急於求成,沒有深入瞭解敵我形式,也未聽大臣勸告,前秦九十萬大軍終究不敵晉軍十萬。

    不以成敗論英雄,識人且不可片面。

    淝水之戰不僅貢獻了經典戰例,也留下“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這幾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

    這三個詞加起來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傲慢自大、不善用兵、判斷失誤、倉皇而逃的苻堅,隨著這幾個成語的廣泛使用,苻堅的失敗也不斷被擴大。

    這就是勝者為王敗者寇。

    按晉書記載,苻堅是很有可能一統天下的英雄。他出生時神光照耀,背上自帶赤文:草付臣又土王咸陽,天生霸王之相。

    七歲時聰敏好施,舉止有禮,深受爺爺苻洪的喜愛。八歲便跟老師學習,苻洪贊他是“戎狄異類”,那些子弟多愛飲酒作樂,而苻堅樂於求學。

    苻堅特別孝順,博才多藝,胸懷大志,善結英豪,能得到王猛這樣的漢人大將輔佐。

    當時苻生在位,殘虐無度,官員百姓深受其害,天下離心。苻堅先下手為強殺了苻生。他稱王后,納諫如流,惜才愛賢。所向披靡,打敗了強盛的慕容氏,披荊斬棘,統一北方。對於降臣,以仁心待之。發展農業,建立學校,賜鰥寡孤獨年老者谷帛。

    如果苻堅養精蓄銳等待時機,那段動盪的歷史會縮短多少年呢?

  • 12 # 人間山水貴

    草木皆兵出自中國歷史上最神奇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公元383年,前秦黃帝苻堅不顧名相王猛的囑託以及朝廷眾臣的反對,動員百萬大軍進攻東晉。苻堅當時已經統一北方,表面上前秦國力、軍力都大大超過東晉,但實際上前秦國內派系林立,政局很不穩定,軍隊數量雖多,但軍制混亂,人員混雜,這也是苻堅失敗的根本原因。

    由於前秦先鋒部隊五萬人馬被東晉五千北府兵殺得人仰馬翻,使得苻堅對北府兵的戰力不由生出一絲恐懼。兩軍在淝水對峙時,苻堅登上點兵臺,遙望對岸北府兵軍制嚴整,氣勢恢弘,心中恐懼加劇。一陣風吹來,苻堅看到對岸八公山上的花草樹木好像有規律的在拂動,遂以為山上全是伏兵。草木皆兵的典故就是出自此處。後面證明,苻堅的預感還是很靈的,雖然八公山上並沒有伏兵,東晉也一共只有八萬軍隊,但前秦的百萬軍隊卻被被北府兵嚇破了膽,不戰自潰,幾乎全軍覆沒,苻堅在逃跑的路上還引出了另一個典故——風聲鶴唳。

    後來草木皆兵就成了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在驚慌失措時猜忌多疑,進而亂了方寸,過分高估對方實力。

  • 13 # 圖話城鎮

    草木皆兵,中國成語,意思是驚慌中把山上的草木都當作敵人計程車兵,形容一個人精神緊張,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出自:《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然而……

    善用“兵”者,既可以運籌帷幄,統帥萬軍,遊戲自如,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也可以讓“草木”、“風聲”、“鶴唳”、“琴聲”、“怪樹”這些非“荷戈執戟”的“肉身之軀”的不可見之兵為兵。兵者,詭道也,兵法哪有虛實之分?高明之統帥,不僅熟知兵法,善於用兵,還能觀天時、明地理、曉陰陽、知奇門遁甲和陳圖兵勢,可以將日月星辰、風雲水火,山川之靈氣等萬物永珍為“兵”,何況“草木”乎?

    所以兵無定式,水無定形,技無止境,豈止只是用“草木”為兵?

  • 14 # 春水小荷

    這個歷史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產生於1600多年前的秦晉淝水之戰。成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形容精神高度緊張、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在當今社會,用來批評那些事事小心、處處設防的人或事,因為過於膽小而失去了對周圍環境的正確判斷。

  • 15 # 手工藝小匠

    草木皆兵出自:《晉書·苻堅載記》

    公元383年,前秦苻堅出兵攻晉,前鋒在安徽壽春洛澗被晉軍打敗。苻堅登壽春城瞭望,看到晉兵佈陣嚴整,又望見八公山上的草木,以為都是晉兵,認為遇到了勁敵,因而感到害怕。後來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整個故事是這樣的: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皇苻堅,率領90成兵馬,面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第一代迎戰。秦軍前鋒苻 融攻佔壽陽{今安微壽縣}後,苻堅並自率領八千名騎馬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中他的後續大宮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於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後,報告了春華秋實國的佈防情況豆瓣菜建議晉軍在前秦後續在軍未到達之膠襲擊洛澗(今安微淮面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苻堅得知洛澗第一代幾,晉兵正向壽陽而耿,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漢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 的一片。仔細看去,那裡桅杆林立,戰船密佈,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讚晉兵佈防有序,訓練有素。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那裡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邊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紮有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的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他是弱兵呢\/”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向後退,讓晉軍渡過淝水決戰。結果秦軍在後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打敗北歸。這一戰,便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淝水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 16 # cuiliguo009

    公元388年,苻堅於晉軍著名的淝水之戰在開戰間,苻堅和符登在壽春城的城牆上,看見八公山上的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覺得就連晉軍駐紮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像晉軍一樣那麼有規矩,感嘆八公山的草木都像軍人一樣,這就有了草木皆兵一說。淝水之戰苻堅大敗逃走路上聽到風的呼呼聲和鶴的鳴叫聲,又有了風聲鶴唳這一名詞。我認為草木皆兵一詞按當時的說法有點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士氣之嫌,雖然兩軍對壘不能輕敵,但是決不能從心裡的想象中就敗給對手。按照現在的理解,草木皆兵常常比喻某種政策被執行時過於嚴肅、認真、苛刻的一種現象,人們戲說為有點草木皆兵了。

  • 17 # 陳曉瑩老爸

    草木皆兵

    東晉的時候,北方的前秦王苻堅,想要征服中原,統一天下。

    公元383 年 ,他調兵90 萬大軍浩浩蕩蕩地迫進淮河,進攻東晉。

    弱小的東晉沉著應敵。大將謝石、謝玄率兵去淮河迎戰。

    前秦王苻堅覺得自己有百萬強兵,糧草堆積如山,打一個弱小的晉朝是不費吹灰之力的,而且應首戰告捷,一舉攻佔壽陽。苻堅自信必勝,於是派東晉降將朱序去謝營勸降,可是朱序到了那裡不但沒勸降反而告訴謝石說 :“秦軍雖誇口說有百萬強兵,可大部分還在路上,如果現在乘秦大軍未到,迅速打過去,敗其先鋒,後軍銳氣就可弱 。”於是謝石立刻派部下劉牢率精兵5 萬趁著天黑,渡過洛澗奇襲秦軍,結果苻堅的軍隊大敗。

    苻堅吃了敗仗,勃然大怒,他登上城樓,朝淝水南岸的晉軍望去,不由地打了個冷戰。苻堅遠遠望見晉軍隊伍整齊,士氣高昂。再看,八公山上草木叢叢,迎風搖曳,他以為那是晉兵,不覺惴惴不安,自言自語道:“晉兵真不少啊。”

    後來秦軍士氣極度低落,苻堅的指揮已無能為力,結果秦軍全線崩潰,苻堅中箭逃回洛陽,一路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從此前秦王朝日趨瓦解。

    殺人先誅心

  • 18 # 第N次接觸

    南北朝時期符堅統一北方立為秦國,當時官兵多為少數民族,皆不齊心,為進一步統一南北,符堅親率大軍八十萬南下欲滅南晉。東晉多年內亂僅餘八萬兵力,勢單力弱,舉國上下驚慌失措。唯有牢相謝安臨危不懼,力主抗敵,他也知道手中精銳只有謝玄的三萬北府兵。以小勝多,以弱勝強,只存僥倖心理。

    謝石水陸並進直達淝水與壽陽隔岸相對。苻堅站在壽陽城上看到東晉部陣嚴密且淝水東面八公山上草木晃動以為皆為伏兵。於是心存疑慮,有所顧忌。符堅八十萬大軍擁擠岸邊,其間首尾相連望不到邊。謝玄陣前觀敵突然心生一計,便驅使臣對符堅說:你岸地域廣闊,請後退一步,待我軍渡河與你軍決戰。符堅自持兵多將廣,無所畏懼,甚至暗想待到晉軍涉水一半,猛然發起鐵甲騎兵攻擊。一舉將其殲滅。於是點頭兵退一步迎敵。誰知前方一退,後方毫不知情以為前方吃了敗仗後撤。於是後方軍心動搖,再加上謝玄等晉軍將士齊聲吶喊"秦軍敗了"。秦軍一時大亂,幾十萬人馬人仰馬翻,一潰不可收拾,符堅率眾將制止,難有成效,險此葬生紛亂。一路上秦軍狂奔不已,互助殘踏死傷無數,晉軍搖旗吶喊趁勢追殺,秦軍極目所至以為到處追兵,猶其八公山上風動的草木和耳邊聽到風聲鶴唳都為疑兵,晉軍未與交戰秦軍早已不戰已退,潰不成軍。符堅率領幾十萬少數民族聚集的軍隊本來就是烏合之眾,各將領都是少數民族頭領南征南晉皆有各自打算,並非一心一意統一中國,符堅本人也是漢化的氐族人,他們領兵打仗,不免失策。統一中國也是可望不可及。這就是歷史上以小勝多。以弱勝強的兩軍決戰,同時也產生了後人著書立說,且津津樂道的成話典故: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還有十分貼切的風聲鶴唳。

  • 19 # 冰之緣7989

    謝提問

    成語草木皆兵的來歷及意義是什麼?

    可能來源於戰爭年代總結出的經驗。形容也可以利用草木的優勢與價值,以此來迷惑和阻礙敵人,也可以起到士兵與武器的作用。比如:火攻、設定路障、水中搭載等等……著名的三國演義,草船借箭就是利用了材草做的假人,固定在船上,擇一霧日,在可視的範圍內,給對方造成了錯覺,以為是敵人來偷襲,緊急應戰,大量的箭如雨點般的射向了牽絆著草人的船上,無損一盾一矛,不傷一兵一卒,獲得了大量的武器。利用假象迷惑了敵人,智慧矇騙了敵人,策略戰勝了敵人

  • 20 # 生活過來人

    這其實是凸顯了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恐懼和不安,具有極強的防備心理,此時已經承受不了一丁點打擊,只有把自己以外的所有事物全部當成敵人一樣防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娛樂圈什麼人設最招人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