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兩眼木有神
-
2 # 小白系統
固態硬碟的壽命,是由快閃記憶體型別和寫入量決定的。
1、一般的MLC固態硬碟,最廣泛了,與入量是3000次P/E,也就是累計寫滿3000次。假設一隻128G的固態硬碟,每天平均寫入40G(一般的家庭使用者不可能做到),那也能使用20年以上。
2、TLC的壽命,是MLC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也就是上述壽命縮短三倍。
3、SLC的壽命,是10000次p/e,是MLC的三倍以上。
-
3 # 勝芳怡梓
建議你看看這篇測試,基本上是用上十年八也沒有問題,到時硬碟技術又到新的層面,所以不必擔心時間問題。https://m.baidu.com/mip/c/www.360doc.cn/mip/454855613.html
-
4 # 曖尚分享
科普:固態硬碟壽命=硬碟引數裡寫的擦寫次數x固態硬碟的容量,舉個例子,120 GB SSD,引數寫的是3000次擦寫次數,那麼其壽命就是120X3000=360000GB=360TB,就是說你往這個固態硬盤裡讀寫的資料量為360T,寫完就廢了!
-
5 # 儲存隨筆
固態硬碟壽命的本質是什麼?
要了解固態硬碟的壽命計算的原理,就有必要提一下固態硬碟中的儲存介質NAND快閃記憶體,因為固態硬碟的壽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NAND快閃記憶體的壽命。NAND快閃記憶體的結構如下圖,NAND快閃記憶體本質上是一個特殊的MOS電晶體,只是比一般的MOS電晶體多了個柵極,叫做浮柵,用來儲存電荷。
當我們對固態硬碟進行寫入資料時,也就是對NAND快閃記憶體進行寫入(Program)操作,實現寫入的原理就是利用量子力學的隧穿效應,讓電荷透過隧道穿越絕緣氧化層,最終進入浮柵。當我們對固態硬碟進行擦除資料時,也就是對NAND快閃記憶體進行擦除(Erase)操作,實現擦除的原理就是同樣是利用量子力學的隧穿效應,讓儲存在浮柵的電荷透過隧道穿越絕緣氧化層進入到溝道之中。上面介紹的寫入(Program)和擦除(Erase)過程,都提到電荷要穿越絕緣氧化層。如果進行大量寫入和擦除操作,就會對絕緣氧化層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隨著P/E cycle(寫入/擦除迴圈次數)的不斷增加,絕緣氧化層的厚度就會越來越薄,出現越來越多的缺陷。這些絕緣氧化層的缺陷,會導致儲存在浮柵中的電荷逃逸,結果就是我們儲存的資料丟失。可怕嗎?實在是太可怕了,對於辛苦保持的資料被丟失,小編表示絕對不可接受!
到這裡,我們應該就可以瞭解到,P/E Cycle就是一個判斷NAND快閃記憶體壽命的關鍵引數。NAND快閃記憶體主要分為SLC, MLC, TLC(還有QLC,由於還未進入市場,這裡就先不提了)。其中,SLC NAND的PE cyle最大,TLC NAND的PE Cylce最小。
固態硬碟的壽命有多長?第一部分我們瞭解了固態硬碟壽命的本質。不過,我們平時選購固態硬碟的時候,一般不會出現P/E cycle這個引數,甚至都不會告訴你是哪種型別的NAND快閃記憶體(SLC? MLC? TLC?).
我們選購固態硬碟是看到的有關壽命的引數一般只有兩個: 終身寫入量TBW和質保年限. 如下圖,是某款固態硬碟的有關壽命的引數宣傳。
那麼問題來了,終身寫入量TBW又是什麼呢?TBW=Terabytes Written,代表的含義就是在固態硬碟掛掉之前允許寫入的資料總量。比如上圖中,終身寫入量=72TBW,也就代表了,當固態硬碟總的寫入資料達到72TB之後,這個固態硬碟的基本就玩完了。另外,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跟P/E Cycle之間還有一個計算公式,如下。只要記住,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跟P/E cycle成正比就好了。
首先,現在對於固態硬碟的壽命問題,固態硬碟廠商以及固態硬碟供應商也非常重視,並提出了很多的最佳化方案。比如,主控對垃圾回收機制的最佳化,資料寫入的優先順序等等,目的都是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寫放大,減少對NAND快閃記憶體的寫入/擦除次數,保證固態硬碟的壽命。
其次,固態硬碟廠商對壽命的承諾一般是3到5年。對於我們普通使用者來說,由於我們平時對固態硬碟並不會集中進行大量的資料寫入,保護好的話,一塊固態硬碟用5年以上應該不成問題。
結語本文,我們介紹了固態硬碟壽命的本質以及使用年限等問題。總的來說,對於我們普通使用者來說,可以放心使用,不必太擔心固態硬碟的壽命問題。一塊固態硬碟使用5年以上,應該是可以的。
-
6 # 異瞳
不想說固態硬碟能用多久的問題。那些評測,理論文沒有意思。
只想說我的固態硬碟用了多久。
2016年5月裝機,說下大概配置。i5+
1060+120g固態+1T+8G。
進入系統16秒以內。win764位。
主要辦公用,其他做圖片編輯和簡單影片編輯。平時速度很不錯。一般是每天開機10個小時左右。
進入2018年1月有2次,進入系統慢很多,進入後沒發現什麼問題。就沒有在意。
1月15日早晨。正常開機,打了個檔案,鎖屏。出去辦事,一個小時後,電腦黑屏了。以為是關機了。點開機,還是一樣。
找到維修人員,經檢測,告知硬碟壞了。
說說固態硬碟能用多長時間。
品牌就不說了,是大廠的不是雜牌。幸虧固態只做系統盤。資料在機械硬盤裡。
自己的親身感受。說幾點忠告:
1、固態硬碟最好只做系統盤。系統盤。系統盤。
2、重要資料一定要隨時備份。備份。備份。
3、不要買大容量固態硬碟。價效比低 安全性差。
-
7 # 二爺250552785
看了幾個都是從理論上來計算的時間,這都是理想狀態下的極限壽命,從本人使用的情況看,固態硬碟的設計成熟度有待提高,連續三塊固態,差不多都是半年就莫名其妙的壞了,事前一點徵兆都沒有,開機直接進不了系統,像不通電一樣,搞不清什麼道理。
-
8 # 會打字的猩猩
我的第一塊固態硬碟已經五年了,用在筆記本上,我是做開發的,筆記本基本上是一天開機20小時不關機的,前段時間硬碟速度很慢了,就換了個新的,然後舊的格式化之後再測試,速度又回來了(估計是之前用太久碎片化太嚴重了),就放到家裡桌上型電腦上繼續用!另外我筆記本還有塊機械硬碟,對於原始碼,文件這些重要的東西都放到機械盤裡!
-
9 # 超能網
固態硬碟能用多久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你,因為這個和個人使用習慣和使用環境太有關係了,固態硬碟可以量化的壽命就是它的寫入量,這個廠商會告訴你,另一個則是意外掉電造成的固態硬碟損壞,這個太隨機了沒人能判斷其什麼時候會壞,然而實際上後者才是固態硬碟壞掉的主因。
通常廠商都會告訴你一個大概的參考值,SSD除了質保期之外,還會有一個耐用度參考值,耐久度的計量單位通常是TBW或者DWPD,TBW是指SSD生命週期內的總寫入量,DWPD則是每天可以寫入SSD自身容量的多少倍,DWPD*365*保修年數=TBW。
以浦科特剛退出不久的M9PeY為例,512GB的M9PeY的TBW是320,也就是這個SSD一生中可以寫入320TB的資料,另外SSD的耐久度是與它的容量是成正比的,SSD容量越大它快閃記憶體總寫入量就越大。
一般要在質保期內達到耐久度上限是比較難的,因為TBW一般都會比較大,遠遠大於日常使用的實際寫入量,而且廠商給出的這個耐久度要遠遠低於SSD的快閃記憶體實際壽命,舉個例項,德國Heise網站做過一次SSD使用壽命測試,結果也證明了SSD的實際壽命要遠高於官方給出的數字的,像三星750 EVO 250GB這種廉價TLC SSD寫入量也可達1.2PB,高階的850 PRO 256GB更是達到了9.1PB,足夠證明SSD的實際壽命是相當長的。
實際上你很難把SSD的快閃記憶體壽命耗盡的,用個10年能寫入100TB的資料都很厲害了,所以SSD的快閃記憶體壽命並不短,然而根據廠商反饋的資料,返修的SSD掛掉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快閃記憶體壽命耗盡,而是意外斷電導致韌體損壞,有九成的SSD返修都是這個原因,意外斷電這個就真的很難防了。
-
10 # 裕盛電腦
你好,我是開實體店的,經常碰見客戶會問,固態硬碟,抗不抗用,用多長時間,壞的機率大不大,為什麼容量這麼小等問題。固態有三種顆粒,下面我說下差別在哪裡①tlc 速度相對慢壽命短,價格便宜大概500次擦寫壽命②mlc速度、壽命、價格一般,大概3000---10000次擦寫壽命 ③slc 速度快、壽命長、價格更貴。大概10萬次擦寫壽命。
就目前情況來說 建議買mlc顆粒的,穩定性都差不多,晃動,摔什麼基本不怕。
-
11 # 大西洋底的來客
個人經驗,主要看什麼用途,一般家庭用,128G固態硬碟+1T機械硬碟,固態硬碟做系統盤用,128G才200多元,即使2-5年壞了,再買一個重灌系統,OK。本人的筆記本用了8年,最近換了固態硬碟,原來的機械硬碟改裝在光碟機上面了,還能繼續用5年就很滿意了,如果買新筆記本要好幾千。電子產品包括手機這些,壽命都不長。
-
12 # 亞群說說說
即使是壽命最短的mlc,用到你電腦的其它硬體都退休,固態硬碟也壞不掉。
當然,由於ssd的特性,硬碟壞掉了資料就基本沒啥可能性找回來了,所以,有重要的資料就不要放在固態硬碟上了,有能力,組個raid1吧。最好在備份在雲上就基本萬無一失了
-
13 # Darkise
不用刻意去考慮這個問題。前兩年有機構做過測試,測試報告看的時間長了具體資料不太記得了,有心的話可以百度搜一下。
說說我自己的經驗吧,我的筆記本是12年買的,自己換的固體硬碟,哪個牌子就不說了國內品牌,開始主要是辦公用,16年買了新筆記本,舊的就被我拿來當BT下載機用了,下載了大概6個月,系統開始出現問題,會突然卡住幾分鐘,按現象應該是硬碟出問題了。之後我該為掛一個普通硬碟來下載。到現在,卡頓的現象沒了。
固體硬碟的使用壽命不會比普通機械硬碟差的,可以放心使用。
-
14 # 無線端
決定固態硬碟的壽命是快閃記憶體型別和寫入量,並且這個問題其實也不好回答。這還會和一個人的使用電腦的方式和習慣,還有使用的環境怎麼樣有關。所以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擔心固態硬碟的壽命問題,普通的使用者大可放心使用。
1.固態硬碟的寫入量就是他壽命的量化值,這是一個廠家會告訴的值。在你購買固態硬碟的時候,廠家會告訴你一個參考值,資料中顯示了一個耐用度,其計量單位有TBW(這是生命週期內的總寫入量)和DWPD(反映了每天寫入的量),這兩者關係是DWPD*365*保修年數=TBW。所以固態硬碟的耐久度是與他的容量成正比的。像一般的MLC SSD,寫入量是3000次P/E,也就是累計寫滿3000次。現在假設SSD的大小為128G,每天即使平均寫入40G,也能使用20年以上,然而這種情況一般日常的使用達不到。
2.實際上你很難在質保期內達到耐久度上限,快閃記憶體壽命在正常使用下是不會耗盡的。一般固態硬碟的TBW都會比日常使用的實際寫入量大很多,廠家給出的參考值也會低於快閃記憶體的實際。快閃記憶體壽命並不斷,固態硬碟損壞的原因一般都會是意外斷電造成的內部韌體毀壞,但是這種情況的發生也是偶然的,不可避免的。所以一般情況下,在質保期內你的固態硬碟不會出問題。
3. 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不太一樣因為SSD和機械硬碟在物理結構、工作方式和儲存介質等方面都完全不一樣,SSD在效能上有很大的提升,而且沒有機械結構,發熱很低。在主控上,可以使得寫入量平均,而且自動控制寫入在使用次數較少的儲存空間。所以有著機械硬碟無可比擬的地方,所以使用壽命也就不在話下了。
-
15 # 挨踢俠客
固態硬碟完全擦寫一次叫做1次P/E,因此固態硬碟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34nm的快閃記憶體晶片壽命約是5000次 P/E,而25nm的壽命約是3000次P/E。是不是看上去壽命更短了?單純理論上講是這樣沒錯,但隨著SSD韌體演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 要寫入量。再來一個具體的例子,一款128G的固態硬碟,要寫入128G的檔案才算做一次P/E。普通使用者誇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寫入50G,平均2天完成 一次P/E,那麼一年就有180次P/E。
所以正常使用情況下不用去糾結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
-
16 # 紫霞仙子7720
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的原理是不一樣的,固態硬碟的主控會讓資料平均寫入,而且是永遠寫在次數少的空間裡的,由此可知,固態硬碟的壽命是和快閃記憶體型別和寫入量來決定的,一般的固態在正常的使用狀態下,可以使用20年以上。
-
17 # 使用者5495413324815
固態硬碟沒有可以使用多久的這個概念,都是透過硬碟的寫入量來計算它的壽命的。也就是說在重複儲存使用到多少次後,就不能再使用了,這是理論資料,但實際情況還要看固態硬碟的品牌,不同牌子的固態硬碟在技術和製作成本上各不相同,所以使用的壽命也各不相同。
-
18 # Digital先生
理論上可以無限讀寫。打個比方,現在固態硬碟的擦寫次數一般為3000次左右;以120GB的固態硬碟計算,在SSD平衡讀寫的條件下,固態硬碟可擦寫的總資料為120G乘以3000次,等於360000GB。假如每天下載100G的影片,然後刪除;那麼硬碟的使用時常就是360000除以100G等於3600,也就是3600除以366等於9.8年。如果只是普通的檔案寫入擦除,按照每天5GB來計算可以使用196.7年,況且每天5GB的擦寫也是很少的。
雖然固態硬碟的價格偏貴,但是按照使用時間來計算好像也沒有什麼成本。
-
19 # QF8820
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長短,和你硬碟所使用的儲存顆粒有關和你硬碟的使用強度有關,和固態硬碟的容量大小有關
使用頻率越高得話壞的越快,硬碟儲存空間越大的話使用壽命會更久
其實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固態硬碟的儲存顆粒,而儲存顆粒的擦鞋次數是固定的。例如SLC顆粒的理論擦寫次數是10萬左右,TLC儲存顆粒擦寫次數是3000次左右,QLC儲存顆粒的擦寫次數1000次左右,理論值相差近100倍,這是不同的儲存顆粒。如果是兩個儲存顆粒,硬體完全相同的固態硬碟,它們的是有壽命就和它們的大小有關係了,這是由它們的寫入方法決定的,每天同樣的寫入量,容量小的硬碟,寫十天就滿了,需要把之前的資料擦掉重新再寫一遍,儲存顆粒十天被擦除一次。儲存空間大的可以寫20天,也就是20天才擦除一次,所以容量小的硬碟被擦寫兩遍,那個大的才擦一遍,大家的壽命都是1000次,肯定儲存空間大的硬碟要活得久一些了。
這裡邊還有一個磨損均衡(wear leveling)原則為了防止硬碟顆粒中的某一個模組,被擦除的次數多而提前報廢(硬碟顆粒的擦除次數是固定的,到達次數後就會損壞掉),硬碟主控系統會記錄每個模組被擦除的次數,當硬碟需要再次擦除時,控制系統會選擇被擦除次數最少的模組進行擦除,以保證每一個模組被擦除的次數一樣多,從而達到要報廢時一起報廢。也從一定程度上增加硬碟的使用壽命。所以你刪除硬碟內容,重新寫入內容的頻繁度,就決定著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
當然了,平時使用時也沒有必要刻意去注意什麼,一般的硬碟正常使用個5 - 6年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
20 # 玖微聆資訊
我認為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長短,和你硬碟所使用的儲存顆粒有關和你硬碟的使用強度有關,和固態硬碟的容量大小有關。
使用頻率越高得話壞的越快,硬碟儲存空間越大的話使用壽命會更久。
其實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固態硬碟的儲存顆粒,而儲存顆粒的擦鞋次數是固定的。例如SLC顆粒的理論擦寫次數是10萬左右,TLC儲存顆粒擦寫次數是3000次左右,QLC儲存顆粒的擦寫次數1000次左右,理論值相差近100倍,這是不同的儲存顆粒。如果是兩個儲存顆粒,硬體完全相同的固態硬碟,它們的是有壽命就和它們的大小有關係了,這是由它們的寫入方法決定的,每天同樣的寫入量,容量小的硬碟,寫十天就滿了,需要把之前的資料擦掉重新再寫一遍,儲存顆粒十天被擦除一次。儲存空間大的可以寫20天,也就是20天才擦除一次,所以容量小的硬碟被擦寫兩遍,那個大的才擦一遍,大家的壽命都是1000次,肯定儲存空間大的硬碟要活得久一些了。
這裡邊還有一個磨損均衡(wear leveling)原則為了防止硬碟顆粒中的某一個模組,被擦除的次數多而提前報廢(硬碟顆粒的擦除次數是固定的,到達次數後就會損壞掉),硬碟主控系統會記錄每個模組被擦除的次數,當硬碟需要再次擦除時,控制系統會選擇被擦除次數最少的模組進行擦除,以保證每一個模組被擦除的次數一樣多,從而達到要報廢時一起報廢。也從一定程度上增加硬碟的使用壽命。所以你刪除硬碟內容,重新寫入內容的頻繁度,就決定著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覆列表
基本上沒有多久這個概念,而是寫入量。現在的SSD基本都有富裕的替補空間。例如128G的盤實際可能是150G,其餘那部分是替補,一旦128中有壞塊出現就會替換。原來網上有個實驗,用海盜船,三星,因特爾,閃迪等做實驗,同配置平臺,不分晝夜連續寫入。最穩定的是海盜船,因特爾次之,三星逐漸出現壞塊並降速。累計寫入1Pb沒問題,最後貌似都是在寫入3Pb以上出現問題。所以放心用,望能解答你的疑問。
注,1Pb=1000Tb=1000✘1000GB,測試的好像都是旗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