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辛鑫美人兒

    對自己的孩子主要是恨鐵不成鋼。要求太高。

    對別人的孩子主要是不好意思翻臉。保持自己面帶笑容的良好形象。

    說白了不是孩子的問題,是自己太具有兩面性。

    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到表裡如一。

    控制好自己,不要傷害到自己的孩子。

    回想一下自己小的時候未必比孩子做的好到哪裡去。

  • 2 # 親子故事蓮子說

    你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這好像是常態,我們可以從心理學角度分析:

    第一,講道理比真的做到要容易。

    對別人的教育問題,我們可以嘮嘮叨叨提很多建議,這叫講理論

    但教育自己的孩子,需要實幹。所有事放到實幹的時候,就會有各種各樣細節要處理,很多大道理,沒辦法解決細節問題。關鍵是這些問題會搞得人焦頭爛額。

    所以我們多數人都是道理講了一輩子,沒法過好自己這一生。

    第二,好為人師帶來成就感。

    當我們幫別人解決他的教育問題時,我們的姿態是老師,是帶著高人一等的優越感的。如果我們的建議被採納了,我們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這就是典型的刷存在感。

    而每個人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價值,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特別喜歡對別人的教育問題指手畫腳。

    放在教育自己孩子身上,我們常發現各種我們搞不定的,或者跟我們想象的不一致的,或者不是我們控制的…而所有這些狀況都會讓我們感到無力,這種無力感當然令人厭惡。

    第三,對於自己孩子的問題,我們是當局者迷,對於別人教育的問題,我們是旁觀者清。

    所以當我們是父母的角色,要處理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時,我們有很多迷茫和不開竅。

    但看別人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發現問題的根源,以及找到出路。

    如果我們能從幫別人看到教育問題,受到啟發,轉而反省自己的教育,那就是我們幫別人解決教育問題時得到的最大收穫。

    第四,對於自己孩子的教育,我們是第一責任人,容易感受到壓力。而對於別人的教育,我們頂多是協助者,不是第一責任人,就不會壓力山大。

    對於自己孩子的教育,如果出現了問題,責任就在於我們。所以對自己的孩子,我們會有很多的控制,有控制,孩子本能就會想逃離。

    別人教育孩子,我們來協助,我們對於孩子來說是客人,孩子也容易接納我們的觀點。我們就很容易成為孩子的朋友。 而父母和孩子的積怨往往過深,一旦孩子遠離了父母,再想拉近關係很難。

    所謂知行難一,看別人的問題,總是簡單,真要自己來做時發現不容易。尤其做父母,既不能太控制,又不能過於放縱。其中尺度的拿捏,需要父母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根據孩子性格的不同來調整。但正因為管教自己的孩子,容易沒耐心,容易出狀況,所以在這樣的親子關係中,我們更容易得到修煉和成長,事上磨練出真知。

  • 3 # 城長爬雞小帶丫俺G0

    你是不是覺得給別人講教育的有關問題很有成就感,而對孩子這種成就感沒有那麼強烈呢?

    首先,可能你給別人講的時候別人和你互動比較多,對你的讚賞可能更多一些,而給孩子講時可能孩子沒有那麼多互動,因為是自己的父母好像不會說更多讚賞的話,所以給你造成的感覺就沒有成就感;

    其次,因為是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不會的問題你覺得他應該會,這麼簡單還問,本身你就是帶有情緒的給孩子講題的,所以你怎麼可能有耐心教育孩子,而別人不會什麼首先從你內心來說就不會那麼生氣哪怕是再簡單的問題,所以心態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

    最後,因為平時教育孩子太多了,可能真的累了,而別人畢竟相比較來說問你問題少多了,所以偶爾問你問題你怎麼好意思發脾氣呢?

    解決辦法:孩子是親生的,不管怎樣都要好好教育,孩子就是我們的第二代,你想看到你的第二代是疵品嗎?加油,相信孩子,更相信自己!耐心更是一個成熟的人應有的智慧!

  • 4 # 豔豔于飛美樂逗

    選擇回答這個問題,是因為這個問題好有趣,也很有現實參考意義。

    我有兩個孩子,我同時也是一個作文培訓的老師,我也要接觸到很多的別人家的孩子。

    是的,我也常常問我自己為什麼對別人的孩子那麼有耐心,對自己的孩子就沒有那麼有耐心呢?

    我自己覺得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距離感。

    自己的孩子,是自己親近的人。每天都要面對,所以日積月累也就失去了耐心。

    仔細想一想,曾經我們也是對我們自己的孩子十分有耐心的。只是時間欠了,我們都 忘記當初的耐心了。

    別人的孩子,我們只是上課的時候,見面的時候才會在一起,那麼在短暫的時間,或者不長的時間裡面,我們的耐心還是很夠的。

    另外,自己的孩子,我們會覺得是親近的人。別人的孩子是有距離感的。

    都說,我們把最好的脾氣留給了別人,卻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了親近的人。

    二、不敢。

    對著別人的孩子發脾氣,我們始終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即使我們生氣,即使我們覺得不耐煩了。我們仍然需要耐著性子繼續很友好地對著別人的孩子好好說話。

    但是自己的孩子,我們就敢直接地對著自己的孩子吼起來,我們好脾氣就會消失了。

    三、性格。

    其實也不是每一個父母都 會對自己的孩子發脾氣沒有耐心,也有的父母的性格非常的好,對自己的孩子也是非常的友好的。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人的性格本來就非常的好,所以無論是面對自己的孩子還是別人的孩子,其實都可以非常的有耐心。

    只是,這樣的父母並不多而已,不多並不是沒有。

    四、要求。

    我們對於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要求不同,期許也不同,所以我們的態度也會不同。

    對於別人的孩子,我們不需要負責任,或者說我們負責的方式不同,只是需要對他們當下這個時刻負責。

    但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不同,我們需要對他們的一生負責,所以我們需要對他們有更高的要求,對他們有更多的期許。

    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大體就是這個道理吧。

    五、請給自己的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

    這個是我要回答問題的真正原因。

    因為自己是做教育了,因為自己常常把最好的脾氣和耐心給了別人的孩子。

    所以我常常會提醒自己對於自己的孩子要多一些耐心。

    其實只要我們用心的聆聽孩子的心聲,多理解孩子行為背後想要表達的想法,不難發現,其實每一個調皮的孩子背後都是一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小天使。

  • 5 # DoubleEnglish

    這個問題我有高度的發言權[捂臉]

    因為親身感受親身經歷,碰巧看到你的提問,那就分享一下吧[呲牙]

    有一句老古話是這麼說的:

    愛之深責之切!

    因此對於自己孩子的教育,你會以非常高的標準來要求他。當他無法與您期望的目標一致時,你就會感到非常的憤怒及沮喪。如果這種現象經常反覆,你便會失去耐心,變得越來越暴躁。[我想靜靜]

    而對於別人的提問,你是處生事外,當然能夠以平常心來對待。即使百般回答也不會失去耐心。

    所以當教育自己的孩子時,需客觀的評價孩子現在的學習基礎。以合理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伴隨著她一同成長。[祈禱]

  • 6 # 手機使用者50542199135

    這是最愚蠢的做法。在別人面前樹立自己知識淵博、充滿耐心的人設,而荒了自家田是最缺少智慧的人才乾的傻事。人能不能成才最多還是得益於家庭教育,父母遺傳的智商等因素,不要覺得把別人家的孩子培養好了就能證明你有教育水平,有能耐,師有許多,而父母只有一個。

  • 7 # 現實的生活與教育

    為什麼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沒有一點耐心,卻對別人提問的教育問題不厭其煩?

    哈哈,感覺在說我。言歸正傳,可能有一下幾點原因:1.對自己孩子沒耐心,一方面因為成人本身比孩子懂的多,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優越感,從而忘記自己當年學習這個內容時的艱難。注意這個多隻是指範圍。單從一個領域,尤其是這個孩子喜歡的領域,成人不一定比孩子懂得多。曾經,我被一個四年級的孩子虐的體無完膚。他用思維導圖給我講周易,五行。

    聽到這個事,如果不是孩子的父母,第一反應是:這娃厲害

  • 8 # 童心閃閃

    這個問題特別適合身在其中的我來回答。本人是一名在編教師,對這個有趣的問題深有感觸。這個問題需要一分為二來答。

    我們為什麼對別人的孩子有那麼多耐心,無論那些孩子問什麼問題,我們都能保持溫和態度,平靜的心態去回答呢?

    首先我們本性是善良而純潔的,能長期保持耐心,是因為我們發自內心地喜歡孩子,願意跟他們相處。同時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可以找到自我價值和簡單地快樂。孩子給了我們最簡單的世界,讓我們能放鬆沉浸在真實的生活中。

    其次,比如我是一名老師,這樣的身份讓我透過實踐總結出,面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一些方式方法。實踐讓我們懂得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特點,發現他們的需求,耐心地引導才能獲得他們的認可,也是完成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

    第三,面對別人的孩子時,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不特別親密的群體,當我們和這些孩子相處的時候,本身就存在一種距離的美感。

    為什麼面對自己的孩子就沒那麼耐心呢?

    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在近距離接觸,他的優點缺點我們一目瞭然,而我們心中對他有超過其他孩子的期許,如果孩子的表現不往你所預定的方向,你就可能產生反感。而且生活中有很多孩子製造出的瑣碎事情,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作為家長完全可能失去耐心。

    這就像有的媽媽天天面對自己的孩子焦頭爛額,看到別人的孩子又溫柔得發光。也像有的家長單獨輔導自己的孩子時,因看到孩子的不良行為爆發的消極情緒。如何改善這種矛盾的情況呢?

    我曾經深刻檢討自己對學生那麼樂此不疲,對兩歲的女兒卻不耐心。放輕鬆,放慢腳步,就像有一篇文章裡寫的,帶自己的孩子時,要假裝自己帶著一隻小蝸牛在散步。咱們需要放慢腳步,跟他一起學會欣賞路邊的小花,感受迎面吹來的微風。

    學會給孩子成長的空間,慢慢地我們會發現他的優點,學會享受跟他一起認知世界的過程,不要發脾氣,不要給臉色,溫柔地慢慢地和他互相溝通。

  • 9 # 情感教育生活家

    這種現象很具普遍性,其結果就是醫不自治,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後果不可謂不嚴重啊。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 心理不夠成熟

    只追求工作中的成就感,忽視了生活中的成就感。

    對自己孩子性格習慣的養成和心理健康成長及學習進步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而懶得花時間,更懶得花心思。

    二. 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育學生時,介於老師的身份和威信,學生比較信服。即便有時學生還不是太明白,也會認為是自己理解得不透,會進行進一步的思考,整個過程比較和諧。

    而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家長和孩子都很放鬆,尤其孩子,問題內容和發問方式都令家長不滿意,而介於第一方面的原因,家長對這種狀況的應對往往捉襟見肘,結果孩子和家長對這整個過程都不滿意,其後難免產生不良迴圈。

    三. 環境和心理狀態不同

    學生問問題時,場合和老師的身份都比較正式,老師為使學生聽懂搞明白,方式也比較正式,循循善誘、不厭其煩。

    而家長跟孩子接觸,基本都是在家庭環境中,雙方都很隨意,稍有交流不暢,家長首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可以概括大部分的狀況,但如果老師能充分認識這些問題,並加以避免和克服,事情是會有很大不同的。

    像大家都知道的,武亦姝的家長,就是做得很好的。他差不多每天下午四點後,都會關了手機陪孩子學習,心理上足夠重視,方式上足夠正式,準備也應該是足夠充分的。

    也就是說,對自己孩子問問題,家長應該儘量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作為成年人,作為老師,應該明白,情緒失控有百弊而無一利,既如此,何必明知故犯呢?假如做家長的成年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又怎麼去要求孩子做到呢?

    其次,對孩子的教育要系統,不僅是內容,更要注意交流的方式。

    要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孩子遇到的問題,自己都有準備,避免平時對孩子關注不夠或干涉過多,一不符合自己的心理預期,便大光其火。

    另外,要充分利用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有利條件,幫孩子習得學習內容和方法,並訓練孩子的思維方式和應變能力。

    這樣,逐漸地,孩子讓家長煩惱的情況就會減少,家長與孩子相處得更愉快。

    總之,如俗語所言,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家長情緒穩定,孩子就會健康快樂。

  • 10 # 四夕老師成長課

    因為我們對孩子的瞭解太深了,肯定也嘗試過各種手段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效果都不是很好,甚至有的時候感覺做了沒有用的功夫。

    一件事情你做了之後沒有成就,沒有回報,你會感到這件事情有意義嗎?

    不會,你會覺得比較厭煩。

    而回答別人的問題,可以幫助別人,幫助別人看上去是將我們的知識和思想傳遞給別人,看起來我們是吃虧,但是我們的知識和思想在傳遞的過程中,我們對它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且並不是說沒有回報的,我們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滿足。

    就像我們說小影片看新聞一樣,看起來我們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東西,但是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

  • 11 # 和媽媽一起長大

    作為兒童心理諮詢師,我也思考過這個問題。

    簡單來說,四個字,“知易行難”,道理很容易懂,真正踏踏實實去踐行卻沒有那麼容易。

    “知易行難”出自《尚書》,全句為“大道至簡,知易行難,知行合一,得到功成。”

    從道理到踐行到成功,中間需要克服5個難關:

    從心理解孩子

    站在孩子的視角,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

    比如,2、3歲的孩子喜歡在地上摸爬滾打,如果試試和孩子一起趴在地上。

    你會發現這個角度看世界,真的很不同,很有趣。

    耐心等待

    有些期望孩子暫時達不到,不等於永遠達不到。

    給他一些時間,智力、體力、理解力自然成長後,孩子自然就達到了。

    你需要付出的只是耐心等待的時間。

    退一步,向前看

    退一步,是給孩子留出自己發揮主動性的空間;

    向前看,是在孩子現有年齡基礎上,往前看半年一年,孩子需要磨練的身心技能是什麼?

    在後退的空間裡,創造條件讓孩子自己去挑戰新技能。

    跟隨孩子同步成長

    孩子每時每刻都在觀察世界中學習,他們對世界的接受能力遠超大人。

    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電腦手機用的比你還熟悉,遇到問題比你解決的快,那你的知識就需要更新換代了。請教孩子這個小老師也是個不錯的方法哦。

    懂得放手

    總有一天,孩子要離開我們,獨立成長。

    是牽腸掛肚?還是目視遠送,遙相祝福?

    我只想說,有獨立內心的孩子更強大,走的更遠。

    當我們真正做到“知”與“行”合而為一,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就離成功不遠啦!

  • 12 # chen老師7406

    我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我對學生非常有耐心,可一面對自己家孩子時,總是失去耐心,所以也常常感到愧疚和自責,反思自己可能是兩個原因:

    一是對自己的孩子要求高。自己是老師,也希望孩子能優秀,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要求去做,達到應有的高度。可有些時候事與願違,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有時甚至失去了理智。

    二是越是親近的的人越容易發洩壞脾氣,和別人不好意思,也不能,更不敢。在學校一天到晚都跟學生打交道,身心疲憊,回家就想好好休息,對自己孩子就失去了耐心。

    現在想如果能對自己的孩子要求低點,寬容些,孩子會更幸福,我也更幸福愉快。

    我們都加油,包容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不管是否漂亮,是否聰明,是否學習好,那都是自己的孩子。

  • 13 # 玖抒教育

    這就像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對一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看得不是很明白,處理地也不會很好。但是,一旦別人遇到相同的問題的時候,自己幫助他們或給他們答疑解惑時,卻變得很像是一個高手。

    其實,這只是一種表象——不管在遇到什麼困難,每個人的能力和潛力都是一定的,只不過自己看待自己能力的角度不一樣罷了——我們對待問題,很容易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這跟人自卑和自信的心態有關。

    但是,我們處理別人事情的時候,不會很瞭解這個人的實際能力,所以就拋開了人的這一層因素,很直接地就事而論,貼近實際問題進行處理。

    那麼,對待自己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的教育時,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期望很高,當這種期望脫離了孩子實際本領的時候,就會產生不耐煩、厭倦甚至失望的情緒。

    但是,我們對待其他孩子,不會太在意這個孩子到底有沒有什麼天賦,而只是希望他掌握孩子這個年紀本應掌握的東西,對於他的期望也比較切合實際。

    所以問題的根源還是沒有以一種正確的切合實際的衡量標準對待自己的孩子。要求過低和過高都會對孩子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我覺得最佳的方法,是家長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能取決孩子未來的因素有太多了,僅僅憑藉一分鐘、一小時和一天的教育,是沒辦法讓孩子成長起來的。教育是日積月累的過程,任重而道遠,所以著急和不耐煩都沒有任何效果,只能積少成多,厚積薄發。

  • 14 # 樂陶陶細語

    我站在家長的角度談談我的看法。大部分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值很高,“父望子成龍”的心態就會覺得孩子應該掌握各種知識,而認為問家長的問題是極其簡單的——也會對孩子提問很失望!這樣家長就會沒有耐心幫孩子解答問題。尤其家長自己心情不太好時,如果孩子問題,家長的壞情緒就會更容易爆發——甚至移嫁給孩子,批評孩子,根本沒有耐心講題!

    但是如果是別人孩子問題,作為一個“外人”的身份就不會有過高的期望,也會耐心講解,有時候也為了維繫自身好形象甚至會滿臉微笑非常耐心反覆講解!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家長(包含我自己)以後都能更有耐心的給自己孩子講解問題,儘量不要有壞情緒——避免孩子以後過於畏懼你而把更多問題堆積起來!那樣孩子的學習會越來越不如意!適當的時候你應該主動詢問孩子他(她)是否有學習難題——主動給她解決難題,並且鼓勵她,這樣孩子會身心愉快的學習,學習進步會很明顯!

  • 15 # 我愛吃菜不吃飯

    因為自己的孩子天天在跟前,累積了平時大大小小的一些問題,有時候就一下子爆發,再還有原因,就是中國的家長百分之九十望子成龍的壓力,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把這種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

  • 16 # 海盈英語

    真正的教育是從自己的孩子開始的,如果作為教育工作者,最漂亮的產品應該是自己的孩子,學生的成功,我們只是沾了光。如果老師能不斷地融合自己的教育經驗與他人的教育經驗,學生才是幸福的。

  • 17 # 門前海藍藍

    我是一個老班主任,自己也有孩子,所以可以對此說幾句話。

    我見到過這樣的家長,前年,班上有一個學生,這個學生的成績非常的糟糕,學習品質更是糟糕中的極品,上課沒辦法專注到三分鐘。他的父親好像很焦急,平常也會在微信裡和我聊天,談到孩子的問題也有條有理,而且交流起來有時候都交流一個小時多,像我學校很難有這樣重視教育的家長,交流過幾次之後,我忽然覺得有些不對勁,如果這個家長是這麼重視孩子的問題,孩子及時差也不至於差到這個程度吧?而且似乎和家長交流之後孩子並沒有什麼改變。

    我忽然領悟到,這個所謂的談教育實際上是一種防禦手段,用這種學術的探討來掩飾自己內心的焦慮,這樣的會給人種“我正在教育孩子”,不過這只是錯覺而不是真正在教育孩子,後來,我到這個學生家裡,學生的爸爸不在家,學生的爺爺和奶奶在家,我問起他的兒子是否關注他孫子的學習,學生的爺爺說:他咋關心孩子的學習?從來都不管,從沒有見到他問孩子學習。果然印證了我的猜測,所以和別人談教育並不意味著真正對孩子教育感興趣,很可能只是對學術感興趣很可能只是想用我懂教育來掩飾自己在教育上失敗。因此二者還是不能等同。

    那麼,對自己孩子的學習為什麼沒有耐心呢?我認為主要還是角色感知,和自己孩子接觸的時候,老師也就變回和其他家長差不多的家長而且還有一個劣勢,對孩子水平有虛高的評價,孩子什麼問題不懂得做,老師看認為這有什麼不懂得做,你早應該懂得了,這麼還沒懂?所以心裡自然就準備好批評的話語了。而對待學生,老師則以職業的身份來面對,職業要求老師要做出符合職業規範的事情,包括耐心地回答學生的問題,而回到家自然不想再職業化再隱藏自己的情緒,

  • 18 # 麥芽1990

    因為別人提的問題一天也就頂多那麼幾個,而且你只需要回答,不會知道看的人是否理解。

    而自己的孩子卻活生生擺在眼前,他的一舉一動可愛加倍,但是磨人也加倍。

    他邊玩邊學你看在眼裡,他咬鉛筆你看在眼裡,你講了十遍他困惑的表情也看在眼裡,一切反應,都生動的在眼前,你可能第一遍也會像回答網上的問題一樣耐心,但是小磨人精們所有的一舉一動加在一起就把你逼瘋啦,也就沒辦法再保持耐心溫和了。這跟網上回答別人幾個問題的境況可完全不同,哈哈哈。

  • 19 # 夢林兒

    對自己孩子沒耐心,這件事可能是因為孩子每天都和我們生活在一塊,而且每天我們要面對他們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耐心肯定是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對別人提出的問題,有耐心,是因為別人只是偶爾提出問題。不會和自己孩子一樣,每天生活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在給他們解決。而且解決其他人提出的教育問題,可能能刷自己的存在感吧,能顯示自己知識比較淵博,畢竟在家裡對孩子沒耐心,別人是看不見的。但是在外人眼裡,這些事情都被看在眼裡,所以我覺得面子問題居多。

  • 20 # Alisa說英語吧

    這個問題你真的要好好反省了,為什麼會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耐心反而對別人的問題耐心十足,第一可能你對孩子的期望很高,超過孩子本身的能力他沒能讓你得償所願,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不夠你想的優秀,你又沒辦法改變這種基因的東西,所以把你的無力和怨氣發在孩子身上,表現就是很沒有耐心,對別人的問題的不厭其煩,又讓你找到好為人師甚至覺得自己比別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跟出色的感覺,把對自己孩子的失望或者說對自己的失望,透過給別人知道找回自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美國的文化就是侵略、敲詐勒索、燒殺搶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