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諸葛亮為了破魏、吳聯軍保荊州,叫關羽打樊城,前面很順利,最後還是丟了,諸葛亮這麼厲害的人,為什麼不從成都本部調兵協助關羽守荊州,確保萬無一失。即使關羽再厲害,面對的兩大軍事集團,也難免乏力。
19
回覆列表
  • 1 # 小風江湖夢

    和諸葛亮一點關係都沒有,主要原因是因為關羽大意小看了吳國呂蒙,之前劉備剛佔領益州漢中不久,關羽也就趁此機會攻打襄陽和樊城,結果被呂蒙背後捅了一刀偷襲了南郡和公安,導致關羽後方不穩戰場形勢瞬間就逆轉了,關羽只能敗走麥城。而當劉備他們接到南郡失守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 已經來不及任何救援了。

  • 2 # 漢都一民

    關羽,驕橫,目中無人,諸葛入川之時,囑付關羽,將軍如守荊襄,可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則荊襄可保也,關羽太狂,豈有不敗之理,諸葛遠在千里,能奈關於何。

  • 3 # 同盛茶友會

    關羽敗走麥城和諸葛亮有關係也關係不大,因為關羽從內心對諸葛亮並不信服。再說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關羽有很大的自主權。

  • 4 # 驚蟄影片

    諸葛亮又不是神,三國演義只是演義,寫書人想怎麼寫都可以。

    但他忘了,後生可畏。大哥手下最敢幹的人,就是剛出道的小弟,年輕人不知道分寸,捅刀子我就捅死你。當然,陸遜有勇有謀。一位有勇有謀的人面對驕傲自負的人,我想,不得手就真說不過去了!

  • 5 # 使用者536989971322

    關二爺的麥城和死於孔明有絕對關係的,關羽有點狂,在荊洲自己想成帝成王,孔明礙劉備面子不然在華容道就把他殺啦。再說他該死啊,分別時告訴他南聯東呉北抗曹操,他不聽,自做主張,天下之有他才是好漢,目中無人,呂布又如何。記住,武打江山文做殿文把武人來使喚。

  • 6 # 渣男寫書

    我覺得是有責任的。隆中對的戰略是佔有荊州,益州,保其巖阻,內修政理,外結孫權。當時另外是三國交匯之地,擁有荊州者,執天下牛耳。況且孫策死於荊州人劉表手裡,結下世仇,東吳必定圖之,曹操也虎視眈眈。蜀國是無力駐守的,當然根本沒有適合的人駐守,就派了關羽,關羽生性傲慢,辱孫權,招致聯吳破羽,這是執行諸葛孔明的戰略意圖而犧牲。

  • 7 # 隱視句新

    準確的講是關羽太過自大,剛愎自用;從劉備三顧茅廬拜得孔明為軍師以來,關羽對諸葛亮的軍事調動是面服心不服,自認是常勝將軍,戰無不勝;卻不知道驕兵必敗的道理!若有周瑜陸遜等輩一半的軍事頭腦,也不至於丟了性命;主要原因還是缺少心機呀...

  • 8 # 漢闕故人

    關雲長敗走麥城,諸葛亮沒有責任,因為關羽自視清高,一貫看不起人,以諸葛亮的名義派一謀士為其參謀,關羽肯定還是我行我素。我認為劉備才真有責任,劉備當時已是漢中王,他明知關羽武勇少謀,聽不進忠言,如以漢中王的名義,下一道詔書,任命一謀士輔佐關羽,關羽會感到任命的重大,聽得進他人之言,也可能避免敗走麥城。痛失荊州,敗走麥城,關羽應負全責,水淹七軍後,驕橫傲慢,自以為天下無敵,趙累進言,要防備東吳,要加強荊州的防禦,而關羽大意輕敵,聽不進忠言,造成了大意失荊州,被東吳曹魏前後夾擊,腹背受敵,敗走麥城,自取敗亡。完全是咎由自取。

  • 9 # 商丘閏土

    劉備集團自從有了諸葛亮之後,在諸葛亮隆中對的指引下,他們的事業走上了發展高速公路,奪取了部分荊州,又拿下了劉璋的益州。眼看諸葛亮隆中對,兩大前提已基本就位,就在這個時候,荊州的關羽卻出事了。

    他主動出擊,水淹七軍,一時間威震華夏。偏偏就在他聲望正隆之時,竟然被孫權抄了後路,搞出個大意失荊州。丟失荊州這塊戰略要地,使得劉備集團沒有向中原地區深入的跳板,從而只能龜縮在益州,這不禁讓人扼腕痛心。

    對於關羽的死,有人認為這是諸葛亮巧施妙計陷害的。其實不然,我們要認定諸葛亮陷害關羽,需要有證據,必須要搞清楚諸葛亮的動機。

    但是很不幸的是,這兩樣東西我們都沒有找到,諸葛亮和關羽沒有矛盾,貌似關係還挺不錯的,諸葛亮對於關羽的脾氣,摸得很透,這使得諸葛亮能夠和關羽較好的相處。

    關羽在得知自己和馬超並列五虎上將之後,他的心態又崩了,揚言要進四川和馬超一較高下。對於這樣的情況,作為關羽的老上級劉備都覺得非常頭疼,這個時候諸葛亮卻站了出來,寫了一封信給關羽,一下子就搞定了這件事。

    在信中他告訴關羽,馬超雖然勇猛異常,但是他的模板無非就是另一個張飛,怎麼能夠和您美髯公相比?

    這個美髯公的稱呼,就類似於現在我們叫別人大鬍子,是一個比較親切的暱稱。如果兩人關係不和,以關羽這個個性,諸葛亮作為一個小輩,如此稱呼他,豈不和火上澆油一樣?

    再者,關羽等失敗在於他只是一個軍事將領,對於政治和外交完全不懂。在荊州這個地方,三方勢力魚龍混雜,是三國英雄必爭之地,處於弱勢地位的劉備集團,要想保住荊州,就必須和長江中下游的霸主孫權搞好關係。

    而關羽這個人恰恰就死在了這一點上,當鴿派人物魯肅還活著的時候,雖然魯肅單刀赴會把關於罵的狗血噴頭,但是雙方還能保持克制,能夠一致對外。

    可是當鷹派人物呂蒙上臺,他敏銳地指出,一目前東吳的情況,只有兩個地區可以奪取,一個是徐州,另一個是荊州。奪取徐州之後,東吳沒有足夠的騎兵,在和曹魏帝國野戰爭雄上,必然落於下風,所以多取了徐州也勢必保不住。

    而奪取荊州可以使得自己的長江防線,最後一塊拼圖被補上,能夠極盡長江之地利,這對於東吳帝國偏安江東,是有極大的益處的。所以在他和孫權的力主之下,東吳果斷對荊州下手,最終導致聯盟破裂,關羽被殺。這其中哪裡有諸葛亮的影子?

    所以關羽之死和諸葛亮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 10 # 拾憶少年小作坊

    丟失了荊州,關羽確實有責任,畢竟他是荊州軍區的統帥。再加上關羽為人驕傲自大,常常不把東吳放在眼裡;貿然進攻曹魏的襄樊之地,導致後方空虛等等原因,很多人會覺得荊州的丟失全都怪關羽。

    那麼,我們就要問了,劉備和諸葛亮真的一點責任都沒有嗎?開門見山!直接丟擲我的觀點:丟失了荊州,致使關羽喪生,二人均有責任,劉備作為集團最高領袖,有重大的責任。

    劉備平定益州時,遠在荊州的關羽聽說馬超歸降了大哥,於是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的能力如何?諸葛亮知道關羽心高氣傲,便回信答道:“馬超文武雙全,是個英雄豪傑,可以和翼德將軍並駕齊驅,但還是比不上美髯公的。”

    關羽看到此信後,開心死了,還把這封信傳給了眾賓客看。諸葛亮這無疑是“慣著”關羽。據《三國志》記載: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隆中對》中的戰略是忽悠人的嗎?劉備取得漢中後,命劉封和孟達進攻上庸、房陵等地,隨後關羽便率軍攻打曹魏的襄樊之地,按說這確實是《隆中對》中既定戰略的一部分,可為何關羽是單獨作戰,連援軍都沒有呢?如果說還未到實施下一步的時候,諸葛亮和劉備為什麼不和關羽說明呢?

  • 11 # 農村孫哥

    劉備集團自從有了諸葛亮之後,在諸葛亮隆中對的指引下,他們的事業走上了發展高速公路,奪取了部分荊州,又拿下了劉璋的益州。眼看諸葛亮隆中對,兩大前提已基本就位,就在這個時候,荊州的關羽卻出事了。

    他主動出擊,水淹七軍,一時間威震華夏。偏偏就在他聲望正隆之時,竟然被孫權抄了後路,搞出個大意失荊州。丟失荊州這塊戰略要地,使得劉備集團沒有向中原地區深入的跳板,從而只能龜縮在益州,這不禁讓人扼腕痛心。

    對於關羽的死,有人認為這是諸葛亮巧施妙計陷害的。其實不然,我們要認定諸葛亮陷害關羽,需要有證據,必須要搞清楚諸葛亮的動機。

    但是很不幸的是,這兩樣東西我們都沒有找到,諸葛亮和關羽沒有矛盾,貌似關係還挺不錯的,諸葛亮對於關羽的脾氣,摸得很透,這使得諸葛亮能夠和關羽較好的相處。

    關羽在得知自己和馬超並列五虎上將之後,他的心態又崩了,揚言要進四川和馬超一較高下。對於這樣的情況,作為關羽的老上級劉備都覺得非常頭疼,這個時候諸葛亮卻站了出來,寫了一封信給關羽,一下子就搞定了這件事。

    在信中他告訴關羽,馬超雖然勇猛異常,但是他的模板無非就是另一個張飛,怎麼能夠和您美髯公相比?

    這個美髯公的稱呼,就類似於現在我們叫別人大鬍子,是一個比較親切的暱稱。如果兩人關係不和,以關羽這個個性,諸葛亮作為一個小輩,如此稱呼他,豈不和火上澆油一樣?

    再者,關羽等失敗在於他只是一個軍事將領,對於政治和外交完全不懂。在荊州這個地方,三方勢力魚龍混雜,是三國英雄必爭之地,處於弱勢地位的劉備集團,要想保住荊州,就必須和長江中下游的霸主孫權搞好關係。

    而關羽這個人恰恰就死在了這一點上,當鴿派人物魯肅還活著的時候,雖然魯肅單刀赴會把關於罵的狗血噴頭,但是雙方還能保持克制,能夠一致對外。

    可是當鷹派人物呂蒙上臺,他敏銳地指出,一目前東吳的情況,只有兩個地區可以奪取,一個是徐州,另一個是荊州。奪取徐州之後,東吳沒有足夠的騎兵,在和曹魏帝國野戰爭雄上,必然落於下風,所以多取了徐州也勢必保不住。

    而奪取荊州可以使得自己的長江防線,最後一塊拼圖被補上,能夠極盡長江之地利,這對於東吳帝國偏安江東,是有極大的益處的。所以在他和孫權的力主之下,東吳果斷對荊州下手,最終導致聯盟破裂,關羽被殺。這其中哪裡有諸葛亮的影子?

  • 12 # 淡墨玄楊

    關二爺敗走麥城,導致蜀國集團喪失最重要的軍事屏障荊州。最根本原因在於諸葛亮佈局荊州局勢時候的策略失誤!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以下三點:

    1.孔明對關羽的綜合能力太過於自信。明知道關羽性格自傲,剛愎自用,還要委派他一人守荊州。在荊州的關羽身邊其實並沒有一個真正有軍事謀略的人。到了關鍵時候,沒有人能提出最正確的決策。

    2.對關雲長後方支援不夠。荊州距離蜀國的大本營成都相距千里,以當時的行軍速度,需半月方可到達前線。荊州周邊有實力的軍隊只有上庸的劉封孟達。況且當時的劉封已經與劉備集團離心離德,因為嗣位問題,劉封已經是想獨立發展了。

    3.對地理位置判斷不明。荊州地處交通要道,面臨曹魏和孫吳兩家的虎視眈眈。荊州本來就是易主頻繁的一個地方,易攻難守,靠一員大將根本無法徹底控制局勢。大勢不明,佈局就會策略失誤,當時的蜀國百廢待興,根本沒有精力去佔據和發展荊州集團以及周邊城池的實力。荊州就是一塊懸掛在群狼口邊的好肉,群雄豈不想方設法的去掙搶?

    總之來說,諸葛亮作為蜀國最有發言權的謀略家,應該對荊州失利負有根本策略失誤的責任!

  • 13 # 百家講解

    我相信很多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有一種統一的想法,那就是該劇。給我們在生活的為人處事,以及謀略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也給予了我們很多啟發,該劇是一部非常經典,值得讚揚的影視劇也是還原了原著,那麼在精彩演繹上又增加了很多的情節。

    咱們回到正題,關羽敗走麥城跟劉備沒有關係,因為在劇情中我們可以看出,劉備在作戰時,處於下風,而關羽重視情誼,想要營救劉備,那麼在這場戰役中也看出了關羽義字當頭是多麼的重視情誼,不顧一切去幫助劉備以獲得成功,但是沒想到在麥城這塊中計,遇到他人突襲,導致了此次戰役的失敗,最終關羽敗走麥城自殺殉亡。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此次戰役中,關羽敗走麥城,屬於失算而責任不屬於劉備,也跟劉備沒有什麼關係,而且劉備囑託,關羽要死守城池,但是關羽沒有服從命令,導致慘敗,屬於自身原因。

  • 14 # 商山長河

    在浩瀚的歷史中。三國曆史更是可以說是波瀾壯闊,無論是歷史形勢變遷,還是人物命運變化,都充分的說明了這一切。從這個角度分析關羽之死,誰人之過就更加清晰可見了。

    如果說諸葛亮有責任,作為蜀漢政權的軍師,無論是否因為他最終決策,導致關羽之死都是有責任的,但最終決策真的是諸葛亮能做出的嗎?這個就需要我們再次回到歷史大局中。

    首先,作為蜀漢政權益州以外的領土,荊州可謂是“孤懸以外”,但又至關重要,它的作用恰恰是待天下有變,為恢復漢室出一道奇兵,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但眾所周知,蜀有諸葛,吳有魯肅,何況吳中版的“隆中對”同樣提到荊襄之地, 天下有變。如此一來,荊襄之地的戰略重要性,非僅蜀漢所知,孫吳更是心如明鏡。更可況,此時已不是赤壁之戰前的生死存亡一線,吳蜀兩國各有實力,三國鼎立局面業已形成,曹魏雖依舊勢大,卻並非壓倒性。無論是連吳抗曹,還是連蜀抗曹,都在彼此的戰略中降了格。既然如此,就表面聯合,各取所需吧!

    其次,荊州之地當時的形勢已經危在旦夕,北有曹魏進攻,南有孫吳虎視眈眈。作為遠離本土的“飛地”,此刻的境況可謂是命懸一線。論實力,關羽之力必然大過南下的曹魏之兵,畢竟具一州之兵,然而南方的孫吳卻是數州之兵,海陸並進,隨時有可能進攻,何況荊襄之地原本就是孫吳經營,可謂是熟悉地理。

    關羽作為一員猛將流傳千古,忠肝義膽,無人敢於質疑,但作為統領一方的首領,尤其是處在歷史的風口,是否還能順應歷史潮流,力挽狂瀾,就只能再次翻閱厚重的歷史。

    關羽勇猛過人,又忠肝義膽,狹義心腸,從桃園三結義到統領荊州之地,可謂是扶搖直上,人見人愛,美名流傳,威武遠播,實際是蜀漢政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但從歷史的細微之處,我們似乎隱約能夠感覺到,美髯公那高高在上,一股盛氣凌人的架勢呢。紛亂複雜的三國,英雄輩出,可又有幾人能入關羽之眼呢,不過劉備,曹操耳。水淹七軍的勝利更是衝昏了頭,南岸的呂蒙,陸遜之流何其道哉!

    此時關羽的境況,又是否為劉備所得知呢。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雖然劉備不能遙控荊州戰事,但作為他的二弟,他應該是瞭解的。同時,荊州面臨前所未有的危局,蜀漢高層不可能意識不到,但蜀漢高層此時又做了那些動作呢,是因為戰場形勢實在是變化太快,還是蜀漢劉備集團絕對的相信關羽呢,可能兩方面都有,也可能都不是,我們唯一可以確認的是,關羽同時兩線作戰,勉強取勝歸來,才發現自己已深陷重圍,荊州之失就在眼前,隨即敗走麥城,身首異處,嗚呼哀哉!

    此時的蜀漢政權還能做什麼呢,除了舉國哀悼,還能做什麼呢,既然荊州之地必失,又何嘗還要賠上一員虎將,他是軍中之魂,更是蜀漢的一塊招牌,關羽之後蜀漢再無關羽之勇之智,嗚呼哀哉!

    此時的蜀漢政權諸葛亮還是一言九鼎,劉備還是言聽計從,君臣共謀以圖中興漢室嗎?歷史已經前進了好幾程,諸葛亮不過“管家”而已,天下大事君王之事,怕是難以共決策矣。又是一年桃花開,桃園結義似歸來,安息關公,誰人之責留歷史評說。

  • 15 # 國學生活館

    諸葛亮身為謀士,為何不勸諫?

    諸葛亮應該是能意識到荊州存在隱患的,他為何不向劉備言明?至少有三個時候,諸葛亮應該勸諫劉備。

    其一,劉備攻打成都請求支援時,只留下了關羽一員大將守備荊州,這是個最佳的決定嗎?

    其二,益州平定後的幾年裡,荊州的危機一直存在。

    其三,關羽單獨發動襄樊之戰時,荊州的後方就不怕有危險?

    當然,除了諸葛亮,謀士法正也並沒有勸諫,想來要是“鳳雛”龐統還在,他身為荊州人,總會時時刻刻惦記著荊州這一塊戰略要地吧。

    丟失了荊州,致使關羽喪生,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諸葛亮此時為什麼不分兵守護荊州?按照劉備和龐統入川時的分兵按排,此時應該是:關羽、張飛、趙雲三個人守護荊州;諸葛亮一個人入川,因為在西川那邊,還有黃忠、魏延和劉備。按照荊州當時的分兵按排,諸葛亮也應該再留下一個人:張飛或者趙雲。諸葛亮此時分派將領不夠公平。關羽一個人守護荊州,以後荊州發生戰爭,關羽便顧頭不能顧尾,這就為丟失荊州,埋下了一個失敗的因素。

  • 16 # 識海泛舟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歷史了,到底誰該為關羽之死負責,諸葛亮是否有責任呢,這個問題也是由來已久,眾說紛紜,我就在此簡單分析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關羽丟失荊州走麥城陣亡的前因是攻打襄樊,如果不攻打襄樊,呂蒙的白衣渡江計劃也是很難實施的,因此先要搞清楚為什麼要打襄樊,作為我個人看法這個是關羽擅自採取的行動並沒有得到劉備甚至是諸葛亮的授意,因為如果是領導決策要發動戰爭,那麼不可能既不配合行動,又不給關羽配置配套措施,又不增援,但是戰爭確實發動了,那就說明劉備並沒有反對而是聽之任之,因為那時候劉備剛拿下漢中,擴張心情迫切,所以沒有阻止關羽。那諸葛亮有沒有責任呢,我認為沒有,首先諸葛亮當時主要職務是供給後勤堅守後方,沒有軍事指揮權,而且諸葛亮做事謹慎不可能讓關羽去打無準備之仗的。

    關羽失荊州最後走麥城,固然上面分析的戰略失誤有關,但是主要還是個人性格問題,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不可否認確實關羽是一個勇武忠誠的良將,在劉備集團內部也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大獎,但是卻性格高傲,剛愎自用,對呂蒙陸遜等人從來不屑一顧,不進忠言,導致最後被曹魏和東吳聯手夾擊。

    在我看來,關羽敗走麥城把責任推給諸葛亮是不公平的,看歷史要從客觀事實角度出發,不能被小說演義誤導了史實,歷史上諸葛亮沒有那麼大的軍事指揮權且也不像三國演義中那樣具備高超的軍事才能。

    所以,綜上所述,我自己認為關羽敗走麥城最大的責任在於自己,輕敵怠慢剛愎自用,其次劉備作為集團領導人也應該擔負一些責任沒有及時阻止關羽的冒失行動,而諸葛亮是沒有責任的,

  • 17 # 董哥說

    我是書閱,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但他在軍事上是被三國演義神話,高估的。

    檢視一下三國地圖就知道荊州離成都距離很遠,若荊州有變,很難支援。所以諸葛亮一向主張聯吳抗操,然而關羽剛愎自用,錯過與吳聯姻的機會,甚至說出“虎女安能嫁犬子”這等狂放的話。打樊城之時也未必通知諸葛亮。

    那麼諸葛亮亮完全沒有責任嗎?我認為也不盡然,至少要判他個用人不當之罪,明知道關羽驕傲放縱,偏偏將荊州這等戰略重地交之於他。作為最高戰略主官在關羽敗於禁,斬龐德後,就應及時提醒關羽休整軍隊,消化所戰領地,以防領地將領背叛。對於諸葛亮的失誤,後人章太炎給出了不同見解,認為這是諸葛亮的借刀殺人之計,以取得蜀漢更高的政權。防止劉備死後關羽不服管教。前人功過,自有後人評說,你認為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呢?在下方評論吧!

    我是書閱,我們下個回答見。

  • 18 # 歷史代的方剛視角

    肯定有責任,平時就知道這小子孤僻不聽癢癢,還因為自己是老闆哥們沒人敢惹乎他,業務能力自己覺得厲害大了,作為諸葛亮,是不是應該平時辦個培訓班多教育教育,就是在西川也該經常打個電話過問一下各部門工作情況啊。

  • 19 # 能量學堂

    關雲長敗走麥城和諸葛亮關係不大,這個和關羽高傲自大、目中無人的性格有主要關係,原本荊州得手以後,交給關羽鎮守,諸葛亮臨走的時候送給關羽八個字“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但是由於關羽沒有把握好這八個字而導致吳、魏聯手攻打荊州,關羽走麥城,最後招致殺身之禍,其實就是關羽的一句話造成的嚴重後果!我給大家簡單的說一下前因後果。

    《三國》裡邊,荊州本來是劉備為取西川跟人家東吳借用的,等劉備把西川拿到手以後,荊州也沒還給東吳。後來東吳想了個辦法,把孫尚香嫁給劉備,完了把劉備扣留在東吳,想用這個辦法要回荊州,最後諸葛亮神機妙算,這事也沒弄成,把周瑜還給氣死了。但是生氣歸生氣,兩家還必須得聯手,因為當時曹魏的勢力最大,如果不聯手的話,都得讓曹操給收拾了。這樣一家對兩家曹操還不敢輕舉妄動!

    後來,西蜀奮發圖強,定軍山一戰,老黃忠斬夏侯淵,後邊收取漢中,就是現在陝西甘肅一帶都給弄過來了。從這以後,西蜀的實力快追上魏了,這會曹操給孫權寫信,意思是咱們倆家聯手吧,要不蜀國就會把你滅瞭如何如何的,當時孫權也挺動心,這個時候有些謀士就說;主公,不能聽曹操的,他乃當世的奸雄,這會把你拉過去對抗劉備,等過後在回來收拾我們。孫權想了想也是,那該怎麼辦呢?蜀國現在勢力這麼大,對咱們也是威脅啊!

    這時有個謀士說;咱們來個親上加親,主公你不是劉備的大舅哥嘛!你妹妹孫尚香在那邊呢,咱們在跟關羽提提親,怎麼個提親呢?關羽有個女兒,沒嫁人呢,正好主公你有個兒子,提一下親,這親要是加上,那可有好處。關羽人講義氣,咱們要成一家人,那他不得對咱們很夠意思,說一定將來一大方,荊州咱們要回來了呢!就這麼得派諸葛瑾去辦這個事,諸葛瑾是誰呢?就是諸葛亮的哥哥。就這樣諸葛瑾帶著孫權的書信來到了荊州,關羽客客氣氣的把諸葛瑾接了進來,因為,諸葛亮臨走的時候告訴過關羽要“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在加上諸葛瑾是丞相的哥哥,所以,關羽對諸葛瑾還是挺尊重的,然後,諸葛瑾就和關羽說了提親這個事怎麼怎麼個情況,沒想到關羽把臉一抹說了一句話“虎女焉能嫁犬子”,這話說的太狠了,大家想想,人家孫權在不怎麼著,好歹也是一國之主啊!你說人家的孩子是狗崽子,就是平常老百姓聽了這句話也受不了啊!諸葛瑾回去和孫權一說這話,孫權這氣直往腦門撞,當下決定和曹操聯手。

    這才有呂蒙白衣過江,最後取荊州,關羽走麥城,最後讓孫權把自己腦袋砍了。

    所以大家看,如果沒有關羽的這句話,孫權不會和曹操聯手,更談不上攻打荊州,也不會發生失荊州、走麥城這一說。就是因為關羽高傲自大的性格,才有了這悲慘的下場。

  • 20 # 記錄怪咖

    【據《三國演義》的相關情節而回答】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三國之間局勢的一個轉折點。那麼,誠如此問,關雲長敗走麥城,諸葛亮是否有責任?

    要老爹說,諸葛亮並沒有任何的責任。諸葛亮身為劉備的軍師、謀士,聽聞敵軍來襲,自然是有義務和責任,制訂退敵之策,何錯之有?關羽之死,罪不在諸葛亮,而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綜合結果。

    01.曹魏和東吳為何會達成聯盟,以及東吳的對策:

    在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郡的戰爭中,以劉備集團的勝利而告終。不僅如此,劉備還進而佔領了上庸郡。於是,劉備集團的群臣們,就建議劉備稱帝。劉備架不住眾人的勸說,在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進位漢中王。

    聽聞這個訊息的曹操,非常的憤怒,想要傾舉國之兵,去征討劉備。就在這時,曹操的謀士司馬懿,建議曹操聯合東吳,一起攻打劉備。

    司馬懿勸說曹操聯合東吳的理由:“江東孫權,以妹嫁劉備,而又乘間竊取回去;劉備又據佔荊州不還:彼此俱有切齒之恨。今可差一舌辯之士,齎書往說孫權,使興兵取荊州;劉備必發兩川之兵以救荊州。那時大王興兵去取漢川,令劉備首尾不能相救,勢必危矣。”

    於是曹操就派了使者滿寵,到東吳遊說孫權一起攻打劉備。孫權也不傻,就和手底下的謀士,制定了對策。一方面,先答應滿寵,同意出兵;一方面,又派諸葛瑾去探聽關羽的態度。

    諸葛瑾給孫權提供的建議:“某聞雲長自到荊州,劉備娶與妻室,先生一 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許字人。某願往與主公世子求婚。若雲長肯許,即與雲長計議 共破曹操;若雲長不肯,然後助曹取荊州。”

    後來的事情,大家應該都知道了。關羽回絕了諸葛瑾的求親,孫權大怒暗中計劃攻取荊州。

    02.聽聞曹魏和東吳聯盟,意圖攻取荊州時,諸葛亮制定的退敵之策:

    那方面曹魏和東吳,正準備聯手攻打荊州和漢中。蜀漢這邊的細作,就探聽到了訊息。知道訊息的劉備和諸葛亮,制定的退敵之策:

    孔明曰:“某已料曹操必 有此謀;然吳中謀士極多,必教操令曹仁先興兵矣。”漢中王曰:“依此如之奈何?”孔明 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誥與雲長,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敵軍膽寒,自然瓦解矣。”

    也就是說,諸葛亮制定的退敵之策,是先下手為強,攻取樊城,令敵軍膽寒,這樣可以嚇退來犯之兵。

    這個對策,有沒有問題?

    自然是沒有問題的,因為諸葛亮明白,曹魏和東吳之間的聯盟,是不穩定的。只要蜀漢一方,展現出強悍的戰力,對方的這個聯盟關係,自然會破裂。

    03.關羽的死,是多方面原因的綜合結果:

    造成關羽最後身死的第一個原因,關羽拒絕東吳使者諸葛瑾,替孫權之子的求親。此舉非常的不明智,關羽沒有考慮到蜀漢和東吳之間的聯盟關係,他的拒絕會使得蜀漢和東吳的聯盟關係破裂。

    如果說關羽同意了諸葛瑾的求親,那麼,局勢就不會變成後來的那樣。而是變成關羽和東吳聯手對抗曹操。說白了,還是關羽太過自傲,一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猶如一支利箭,既傷了東吳孫權的心,也破壞了蜀漢和東吳之間的聯盟關係。

    關羽之死的第二個原因,對下屬太過嚴苛,以致下屬在關鍵時刻反叛自己。準備攻打樊城之前,關羽的下屬傅士仁、糜芳飲酒,導致軍帳發生火災,燒著火炮,滿營撼動,把軍器糧 草,盡皆燒燬。

    關羽並不是讓他們兩人戴罪立功,而是要馬上處決他們。後來因為有人求情,才將他們兩人各杖四十,摘去先鋒印綬,罰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而且對他們兩人說道“若吾得勝回來之日,稍有差池,二罪俱罰!”

    以致於這兩個人,在東吳攻打荊州時,投降了東吳,丟失兩座城池。

    04.結語:

    關羽之死,諸葛亮並沒有任何責任。他的死,是多方面原因的綜合結果。

    參考文獻:《三國演義》第73回的相關情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夫妻兩地分居快六年了,感覺我都快堅持不下去了,有必要離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