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莫一笑
-
2 # 北窗談易
中國是一個很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國家,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的富足,越來越多的的國外節日被引入中國,成為調節人們生活中平淡氣氛的興奮劑,同時也為商人們謀求利益提供了良機,但是不管怎麼說,既然受大眾所接納,說明還是有其積極性的,最起碼能提高人均消費水平。
國外的節日放到國內來過也有其優勢存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一般都是以家庭為集體,其樂融融安享天倫,而像平安夜、聖誕節等等這樣的舶來品,則為平常朋友哥們兒提供了一些湊局的條件,也為小情侶們創立了一個可以增進感情、製造浪漫、互相廝守的日子。
很多人覺得過國外的節日屬於崇洋媚外,是吃裡扒外的表現 ,但就小編個人來說,我倒並不如此認為,這恰恰體現了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海納百川的胸懷。另一方面也說明咱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消遣和娛樂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再就是很多國外的節日來到中國都是經過處理後的產物,與國外所過的節日性質並不一樣,已經具備了相當的中國特色,這也說明了我們中國文化接受外來事物的博大胸懷。
再者說中國現在提倡走出國門邁向世界 ,既然如此便要對世界有所瞭解有所認識,過國外的節日也是對外國文化的接觸,傳統的還是我們自己的,但是你們的我們也有,難道這不是對走向世界很好的證明嗎?
古人云:“師夷長技以制夷” ,雖然過個國外的節日並非師什麼長技,但也並非是取其糟粕,中國人就喜歡過節,過節能增加人們的幸福感,能使人快樂這就足夠了,這也是提高國人精神面貌的途徑,也是增進親友愛人間情義的催化劑。所以過個國外的節日大可不必同仇敵愾憤憤不平,並非什麼國際矛盾,也非個人的道德淪喪,這只是體現幸福的手段罷了,你們同意小編的觀點嗎?
-
3 # 鵬越馨森
聖誕節西方國家的節日,今年來,隨著東西方文化不斷的深入交流,商業往來密集,加上商家沒的說大肆宣傳,為了打造促銷的經濟效益,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每年的商場活動,各種主題的展現,視覺上的衝擊,給人以潛移默化的深入宣傳。
我們的國家,歷史長河的流淌了五千多點,留下了無數的傳統節日,只是沒被人們重視而已,要不然我們的各種節會很多,華夏五十六個民族,都各自有獨立的節日!
個人認為,應該大量的發掘咱們國家傳統的節日,多過我們自己,這也是一種歷史和文化的傳承!
-
4 # 彭既開
自己的民族節日冷冷清清,學著外國人過節熱熱鬧鬧。過不過洋節,這是價值觀的體現,是文化自信與否的體現。希望中國人多瞭解自己的傳統文化,走進傳統節日,我們會驚奇的發現,原來我們的節日那麼美,真正瞭解了她的美,還會去過洋節?
單說明天的冬至,在古時就有“冬至大於年”的說法,在許多古詩詞中也能切身感受古人過冬至的盛況,如果能發揚光大,而不是隻吃碗餃子,完全可以蓋過聖誕。
我們在近代走了很多彎路,丟了很多美好的東西,現在該重新撿回來了,該重塑信心了!
-
5 # 南國懷瑾
過與不過都是個人行為和某種商業行為,國家並沒有提倡或阻攔,所以隨心所好吧,不要把應享受的的事情變成糾結的選擇。
過的話就瞭解一下節日的習俗歷史,就地隨俗,體驗西方的慶祝文化。
不過的話可以置身事外,看看那些在過西方節日的東方人,也頗具一番風景。[耶]
-
6 # 悅舟
如果從歷史縱深來看,佛教對於中國原來也是外來宗教,在剛剛傳入中國的時候也曾經與中國的傳統宗教(道教)、中國的傳統文化(主要是孝養父母的問題)產生過沖突。但是在之後的數百年時間裡,中國文化像一個巨大的胃囊,在不斷消化吸收著佛教文化的養分,並將其融入自身,到現在佛教文化,特別是禪宗文化,已經是中國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為什麼要排斥泊來的聖誕節呢?對於忙碌緊張的現代人來說,多一個節日也只是多了一個放鬆聚會的機會了,只要我們把握住中國文化的根本,應該不用擔心不能消化以聖誕節為代表的一些西方文化的禮物的,我們更應該擔心的是,對於中國文化當中那些最為核心的部分,我們自己有沒有把握好、傳承好。
-
7 # 國韻風華
應該過,世界各國的紀年法——目前馬上進入公元后2020年,也就是耶穌誕生後的第兩千零二十年;每週七天的稱呼,禮拜一到禮拜天,都是以耶穌的誕生作為起點的;通行世界各國的紅十字會,十字的標誌也是以耶穌被釘的十字架作為背景的;要說的理由還有很多,等等。
-
8 # 胡永7
聖誕節是國外的節日,現在在國內興起都是商家推動了,為了走搞活動理由而起。我們中華名族是聞名古國,有自己悠久的文化傳統節日
-
9 # 紹安
過不過聖誕節是小事,以下幾個問題要搞清楚才是大事。
第一,我們是什麼人種,我們的國度在哪裡,我們的節日怎麼過。我們是黃面板黑眼睛的中國人,是有五千年文化歷史積澱的中華大家庭。所以我們應該首先了解我們的傳統節日怎們形成的,這些節日在當今過與不過有什麼意義。其次,要有甄別的選擇,重視過好有積極意義的傳統節日,丟掉又很深封建色彩的等不好的節日。第三,在怎樣過好傳統節日,並在做好傳承發揚光大、賦予新時代意義上下功夫。這樣我們的民族特色才會明顯,我們民族的東西才會發揚光大,走向世界!
第二,外國的東西好不好,有好有壞。哪些是好,哪些不好,比較鑑賞,我們應該汲取哪些好的東西, 同時,批判哪些東西。我們不要崇洋媚外,什麼都學,或者說照外國人的去做。也不要固步自封,看不到人家先進的東西,不去學,不去做。文化的東西也是這樣,有積極的西方文化,也有糟粕的東西,有些甚至連外國人自己都不知道,我們還在挖掘吹捧,很不應該。學習好的,壞的拒之門外,好的為我民族所用,豐富我們的世界大同。我們才能更好的溶於世界,引領世界。
第三,一個洋節日,我們也要有所鑑別。每個人的宗教信仰不一樣,你的個人崇拜就不一樣,牽涉到的節日也不一樣。但這裡要說的是,我們大家不要隨波逐流,外國的節日,有個別中國人去過過,也未嘗不會有多大了不起,可怕的是大夥都去隨波逐流,在沒有搞懂搞清楚的情況下,一哄而上,在商家的蠱惑下,昏昏然,飄飄然,加入了過洋節的隊伍,實乃沒頭腦思想。
第四,我們的商家,宣傳媒體,藉機操作外國的節日,為了利益實在是情操不高,大逆不道。今後應該覺醒一下,因為他影響到了國人的思想和消費,更影響想到了我們國家的文化傳承和精神文明。有關政府部門也應該管一管,理一理。引導向和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向走才對!
-
10 # 三橫聯文
應該過。當今世界是開放的,文化是發展融合的,以孔子為主的中國文化能到世界各國發展,聖誕節這個洋節也可以來中國。
-
11 # 又見炊煙777
聖誕節過與不過我都不反對。
許多人反對過聖誕節是因為那是外國人的節日,認為過聖誕節就是崇洋媚外,而我倒是抱著一種開放的心態,順其自然。我想 我們平時工作生活壓力大,有個節日放鬆一下,有何不可呢?管它是洋節還是別的節。就如同現在外國人過春節一樣,就是為了放鬆心情吧。
聖誕節是為了紀念耶穌誕生的宗教節日。而在我們這兒過聖誕基本沒有宗教的性質了。朋友,同事,戀人……聚在一起吃個飯,看場電影,到酒吧坐坐。聖誕成了一個開心時尚,浪漫的節日。
我覺得它絕對不能與我們的傳統春節相提並論,這個節日只是生活中的一次狂歡而已。現在是開放的時代,中外交流頻繁,隨著中國的強大。我們的文化自信日益增強。我們的傳統節日不僅是我們在過也影響著世界,不少國家在我們春節期間點亮中國紅,我們當然也受他們節日的影響,只是到了我們這裡已經不是宗教節日更多的是時尚與放鬆。
所以過與不過我都不反對,人們還是注重我們的傳統節日。不要覺得過就怎麼樣,不過就怎麼樣,要有我們的文化自信。
-
12 # 蘭舟V彼岸
自古以來,中國的節日很多,有的已經失傳。不建議過洋人的節日,應該注重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也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途徑,也有利於中華文化的傳承。
-
13 # 好山好水好心情3
聖誕節,就是基督的生日。是廣大基督徒及相關人群的節日。在我國也有不為少數後基督教信眾,他們對聖誕節及相關節日或事項,都有講究。
聖誕節雖是泊來的節,但她的喜慶氛圍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度點燃了燭光。中華民族是一個包涵寬容的民族,所以應該接受這個節日。但是~!!!
但是不能過於崇拜,過於狂熱,甚至丟掉或忘卻了自己的節日及文化習俗。
祝~聖誕節快樂,世界祥和。
-
14 # 浩哥連環畫
中國是一個很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國家,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的富足,越來越多的的國外節日被引入中國,成為調節人們生活中平淡氣氛的興奮劑,同時也為商人們謀求利益提供了良機,但是不管怎麼說,既然受大眾所接納,說明還是有其積極性的,最起碼能提高人均消費水平。
國外的節日放到國內來過也有其優勢存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一般都是以家庭為集體,其樂融融安享天倫,而像平安夜、聖誕節等等這樣的舶來品,則為平常朋友哥們兒提供了一些湊局的條件,也為小情侶們創立了一個可以增進感情、製造浪漫、互相廝守的日子。
很多人覺得過國外的節日屬於崇洋媚外,是吃裡扒外的表現 ,但就小編個人來說,我倒並不如此認為,這恰恰體現了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海納百川的胸懷。另一方面也說明咱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消遣和娛樂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再就是很多國外的節日來到中國都是經過處理後的產物,與國外所過的節日性質並不一樣,已經具備了相當的中國特色,這也說明了我們中國文化接受外來事物的博大胸懷。
再者說中國現在提倡走出國門邁向世界 ,既然如此便要對世界有所瞭解有所認識,過國外的節日也是對外國文化的接觸,傳統的還是我們自己的,但是你們的我們也有,難道這不是對走向世界很好的證明嗎?
古人云:“師夷長技以制夷” ,雖然過個國外的節日並非師什麼長技,但也並非是取其糟粕,中國人就喜歡過節,過節能增加人們的幸福感,能使人快樂這就足夠了,這也是提高國人精神面貌的途徑,也是增進親友愛人間情義的催化劑。所以過個國外的節日大可不必同仇敵愾憤憤不平,並非什麼國際矛盾,也非個人的道德淪喪,這只是體現幸福的手段罷了,你們同意小編的觀點嗎?
-
15 # 且聽楓吟
中國的聖誕節,基本上已經是電商促銷的噱頭和給女朋友買禮物的理由了,過與不過看自己了,但如果你是男生的恐怕不過也不行吧,真正信仰基督教的例外!
-
16 # 月冷刀寒
聖誕節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的12月25日。聖誕節是大部分西方國家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他們傳統上的新年。聖誕節在19世紀中葉就傳播到了亞洲,對中日韓三國的文化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中國自改革開放以後,聖誕節的地位越來越高,發展也日趨成熟。吃蘋果、帶聖誕帽、寄送聖誕賀卡,參加聖誕派對,聖誕購物等成了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
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必然會受到當地文化的同化,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同樣,聖誕節傳到中國以後也並不是它原有的模樣了,在平安夜吃蘋果已經成為了中國特有的習俗,原來附身在聖誕節上的宗教意義在中國也已經消失了。說到聖誕節,人們不會想到耶穌,而是聖誕老人、麋鹿等形象。
為什麼聖誕節在中國會這麼受歡迎,說到底還是因為它的商業價值。送聖誕賀卡、帶聖誕帽、裝聖誕樹等習俗,可以衍生出一大條產業鏈。商家有利可圖,便會大肆宣傳聖誕節,愛熱鬧的年輕人就會更加追捧,形成正反饋效應。再加上最近十多年歐美文化對中國的影響,使得許多中國人追捧這種西方節日,那麼聖誕節在中國如此受歡迎也可以理解了。
說到底,聖誕節依然屬於外來節日,並沒有與中華文化相融合形成獨特的精神核心。那麼是不是應該抵制這種外來節日,從而保護中國傳統文化呢?在網上,大家為了這個問題也爭論得不可開交。我個人認為,聖誕節需要抵制,但不需要完全抵制。
聖誕節帶來的文化危機
充其量,聖誕節也不過是眾多節日中的其中一個,它再怎麼隆重也無非是給民眾增加一個狂歡日而已,其本身並不需要過於在意。然而,我們需要看到聖誕節背後的文化危機。
將春節與聖誕節相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雖然聖誕節的隆重程度還遠遠比不上春節,但在儀式感上卻已經超過了春節。送平安果、互贈賀卡、唱聖誕歌、情侶約會等等,成為了每年聖誕節的固有風俗,這些也都是過聖誕節的人自發的活動、發自內心的開心。反觀春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年夜飯、拜年等活動成了公式化,有很多人甚至視作負擔。放鞭炮已經被很多地區明令禁止,貼春聯、守歲、祭祖等習俗也被慢慢淡化。實際上,真正的春節並非只是正月初一一天,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都屬於春節,但現在已經被大大地閹割了。
雖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春節的地位還不是聖誕節可以輕易撼動的。但春節地位下降、聖誕節地位上升已經成為了趨勢。這種趨勢的背後,代表的是歐美文化的肆虐和中華文化的缺失。無論是將聖誕節歸為一切罪惡的源頭,還是認為聖誕節只是純商業節日不需要重視,都只看到了問題的表面。洋節的崛起與傳統節日的衰落,不僅僅只是商業現象,也不單單是某一代人意識形態的問題,其本質是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博弈。是正在復興中的文明古國與新型發達國家之間的博弈。
抵制洋節與文化復興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與融合的過程中,春節與聖誕節的節俗文化已經跨越了東西方的界限,彼此滲透,相互影響。一方面,聖誕文化不能被國人充分理解,一些人盲目追捧,實質是崇洋媚外,文化不自信心理的外在體現。另一方面,春節文化的價值和慶典儀式則呈現出缺位的狀態。春節則被一些人當成純粹吃、住、行、遊、購、娛外加放鬆休息的日子。
中華文化是包容的,幾千年來正是因為它的包容性才擁有了強大的生命力。面對在中國大地強勢崛起的西方文化,我們要做的並不是一味抵制。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堵不如疏,過剛則易折。如果一刀切地對洋節進行強行抵制,反而容易顯現我們文化不自信的弊端,最終起到反效果。
所謂“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就算明令禁止全國不能過聖誕節也是治標不治本,只有慢慢改變我國青年人被歐美文化影響的價值觀,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概念,並把它視為四個自信中最根本的一環,就是因為它關乎到中華民族是否可以真正復興。倘若中國未來成為了最發達的國家,但精神核心卻由西方文化組成,談何民族?又談何復興?因此,想要做到真正抵制洋節,就需要完全復興中華文化。這不僅僅是黨和國家的責任、文藝工作者的責任,也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責任。
結語
文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強行抵制肯定不可取,但也不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其進行文化侵略。面對外來文化的入侵,我們不必要如臨大敵,但也不能放鬆警惕。需知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我們要做的不是關起門來自嗨,而是反客為主,讓他人也意識到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磅礴生命力。
-
17 # 平安是福19631
過節日豐富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意義。中國的節日有中國文化特點,在各個時間段有形式不同的節慶文化如五月的端午節,十月的中秋節和中國最喜慶的傳統節日春節,都有著不同的形式和內容,是中國人特有的節日和文化活動,它扎入了華人的心,走到那裡,傳到那裡。至於外國的節日,有人想過就去過吧,增加一些喜慶總是好的,只要開心就好,你說呢!
-
18 # 最美小豬是公主
過不過,在於你內心深處感想,過,你只是在於一種生活態度,不過也說明不了你的啥問題,我覺得更注重於中華文化培養,比如學生時代,學校應多讓孩子學會禮義廉恥等道德觀,並且把愛國教育深入其中,愛國主義教育影片教材多觀看,明白抗日戰爭,人民英雄紀念碑,新中國成立等等主題活動的意義所在,一年級二年級學生不明白,糊糊塗塗,我相信,三年級之後,耳濡目染,能明白大意大德,隨著年齡增長,愛國教育深入人心,社會氛圍更融洽,這些才是咱們必須重視的,國外節日可過可不過
-
19 # 了緣520
外國的節日,我們也不應該一律拒絕,但是應該有選擇性的接納,對我們有益處的、健康的節日,應該是洋為中用,否則堅決拒之國門之外。
現在我們來看看,應不應該過聖誕節。
一八六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正是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注重的《聖誕節》。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城,火燒圓明園。救百姓於苦難的耶穌(聖誕老人)在陪著他們的上帝欣賞他們的子民們的傑作,上帝和耶穌面帶讚許的微笑:阿門。唱著聖經,給他們的子民們以高度讚揚。……一百五十九年的國恥,難道炎黃子孫就忘得一乾二淨!陪著上帝和耶穌笑我們的先人。
因此我們是炎黃的子孫該不該過《聖誕節》,難道不明白嗎?!
-
20 # 縱橫西北
聖誕節過與不過我不是特別在意,但我希望作為一箇中國人,應該弘揚民族文化。
我們應該注重我們自己的節日。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沉澱綻放了多少厚積薄發的絢麗故事。表現在一年我們有自己的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
作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我們不應數典忘祖,愧對歷史。應該首先自己過好中華節日,其次教育年輕一代尊重祖國的文化,認真對待炎黃子孫薪火傳承的傳統文化。
回覆列表
我的觀點很明確不應該太誇張的過,其實節日無非是為了氣氛,而人們過聖誕節是受到國外那種氣氛的影響,一方面說明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也反應了人們對新事物的好奇。
那為什麼咱們自己的節日就沒那麼熱鬧呢?我覺得是因為我們的節日存在已久而且比較多,過去節日多是因為日子苦,如今人們也不太在乎了。社會發展迅速,而這種狀態下聖誕的傳入正好迎合了年輕人的口味。
換一種想法,咱們從下一代開始重視對他們進行傳統節日的教育,每逢傳統節日就帶他體驗我們的習俗,而聖誕的時候就表現出無所謂的狀態,慢慢淡化他們的認識,那樣聖誕自然就沒有那麼火了,而傳統節日或許也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全球化的過程一切都有可能,說不定什麼時候外國人也會過我們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