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希禹
-
2 # 聞是文化
1、總體原則: 一般而言,楷書是基礎,練完楷書後再練行書比較容易方便。但也是因人而異了,並無絕對的先後而言。既可以同時練,也可以先練行書再練楷書。各種書寫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絡性,相互影響借鑑補償。 2、具體解釋: 楷書和行書是可以一起練字的。楷書的練習主要是為行書打基礎。當你能徹底掌握字帖的結構時就可以練習行書了。舉個例子吧,你拿一張白紙,在上面很隨意的寫字,當你可以做到每個字之間的間隔相等、又不會很“歪”的時候就可以寫行書了。 還有一種,可以直接從行書開始,這種方法效果快,但是後期想進步的話會很難,又要重新返回楷書練習。但是我們大部分的人練字只是為了應付平時的書寫,字型其實只要”夠看“就可以了。
-
3 # 龍臨閣
謝謝邀請,作為初學者,我倒不建議行書和楷書可以一起練。如果書法有一定基礎的話,一起練也無妨。楷書是學習書法的基礎,初學者如同一個孩子,不會走路就要跑,就必然摔跟頭。實際上一輩子只會楷書,不會寫其他書體的書法家是很少的,但是其他書體寫得好的書法家,楷書一定好!有了一定的基礎,為了提高學習的進度和興趣,學習楷書的同時是可以學習行書的。這好比小學生在學習漢語拼音的同時學習英語,有家長擔心兩者混淆嗎,事實上是不會混淆的。九成宮聖教序一起練也是如此,不會有什麼問題的。學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無論學習什麼都是一個道理,就是學深學透,學到精髓,而不是學習皮毛,這樣學業才會有長進。所以說都在學習書法,絕不是人人都能成為書法家!
-
4 # 樂墨戊子菊
剛開始學習書法都會有些迷茫走點彎路!我的經驗是選好自己喜歡的楷書書體開始,這個階段主要鍛鍊的是控制筆的能力,同時認真讀帖一絲不苟。在有了一定的基礎後也可以同時寫寫行書這也可以調劑一下興趣愛好,也有助於書法的進步!
-
5 # 忠笏堂
不可以。先練楷書,因為楷書是基礎,是最難練的一種字型。需要長期習練,當楷書有一定基礎時,再練行書。
-
6 # 湘順1
行書和楷書不可一起練!先寫好楷書打好基礎後再練行書為好!象我一樣作為書法愛好者(野路自學者),正楷練習很雜.書聖的《樂毅論》《黃經庭》,智永的《真草千字文》,鍾紹京的《靈飛經》,唐初四大家的書法正楷,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的書法正楷,現代書法家田英章,盧中南等的書法正楷都學習過!行書學過的有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聖教序》,趙孟頫的一系列行書!以下我一分鐘快寫添了一次墨背臨各種體的書法請指點?
-
7 # 升降沉浮
楷書和行書能不能一起練,因人而異。如果是初學者,不宜。因為楷書的書寫需要一筆一畫認真工整,不說一絲不苟,至少也要筆筆到位。這就決定了楷書書寫速度與行書比較慢, 勻速。行書則不需要筆筆精到,書寫速度變化較大,點畫之間的過渡要有呼應關係,所以筆鋒也變化大,中鋒,側鋒並用。作為初學者,開始就練行書容易把手寫壞,練不好楷書。
當你能夠掌握楷書基本筆法,間架結構掌握了,這個時候可以開始學習行書。一般單學楷書,容易越寫越僵硬,也就是俗話說的,寫死了。這個時候學習行書,就可以幫助楷書學習,能夠讓你的楷書筆法活起來。
當然,你如果僅僅是想寫一寫毛筆字,沒有其他追求,直接練行書也沒有錯。
-
8 # 欲空大師
當然可以,練字其實並沒啥順序之說。咱先從文字的起源看,應該先甲骨、籀文、金文,然後大篆、小篆、漢隸、章草、魏碑,最後才形成行書、草書、楷書等,草書和行書盛行比楷書盛行還早許多,你怎麼能確定先練好楷書才能再練行書草書呢?
-
9 # 麓風軒
行書和楷書可以一起練!
學書法是苦差事,有時候一直練一個帖,會很累,審美也會很疲勞,只為湊數的臨帖也達不到學習的效果,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這時候也可以相互交替著練習另一種法帖,相當於一種調節,一種休息,也未嘗不可。
王羲之的《聖教序》和歐陽詢的《九成宮》都是很優秀的學習範本,學行書、楷書取法這兩種都起點不低,相互交替練也不至於很枯燥。
但是最後你個人要確立一種你的風格,看是以哪一家為主基調(是以王羲之書風為主,還是以歐陽詢書風為主),一旦確立了主基調,另一種甚至更多其他的法帖,就都是附屬的了,只從中吸收一些養分,來豐富你的主流書法風格罷了。
-
10 # 清揚有儀
六體都可以一起學習,只是時間有限、看各人天賦與學力,楷書行書一起學習是可以的。
楷書行寫,行書楷寫.
如不懂行書,楷書寫不好.
楷書有靜中有動,行書有動中有靜.
楷書點畫為本,使轉為性情,草書使轉為本,點畫為性情.
-
11 # 阿瓦書屋
中國出名的名家也很多,最著名的于右任、劉自櫝,沈鵬,啟功,歐陽中石,田氏兩兄弟,範曾,冷軍,崔如琢,石魯、趙望雲、何海霞。後來是方濟眾、黃胄等人。陝西名家中:劉文西、王西京、吳修、雷珍民、吳三大、鍾明善、江文湛、王子武,王金嶺、陳國勇、趙振川、王海力、張之光、馬繼忠、賈平凹,任法融,王有政、崔振寬、郭全忠等有幾位在海外名氣很大。
-
12 # 千年蘭亭
很多老先生認為要先會走再會跑,練好楷書才能練行書,其實這個觀點不一定對。
誠然,楷書是練習筆法的基礎,行書對筆法要求更高。但同時練習楷書和行書,一是可以讓從楷書中學到的筆法馬上運用到行書上,二是兩種書體變換學習,可以調節臨帖的枯燥。
潘伯鷹先生就主張在學習楷書的同時,可以學習行書或草書,他認為這樣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筆法。
但同時學習楷書和行書要注意一點,兩種書體的筆法可能會相互影響,楷書中夾雜行書的筆法和字法,固然可以讓楷書更生動,但也容易讓楷書顯得飄,這是要克服的。
趙孟頫《過蒙帖》紙本,行書,縱29.5cm,橫39.6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 小楷《跋陳琳浮鳧圖》
-
13 # 海納百川186
我個人認為,楷書和行書可以一起練習,有很多互補性,練楷書快不了,練行書不能慢,老師們都說先練好楷體在練行草,我是用硬筆結字的,最近,我行楷每天都練點,感覺很順手,今天寫的,敬請老師給指正。
-
14 # 小唐高效練字
不是可以,是一定要一起練習。
單練楷書,筆畫沒那麼活;單練行書,容易飄。參雜一起練習,一來不會枯燥,二來可以相互幫助。
-
15 # 老路書法
可以一起練,但是有一個前提。
這是我書寫的楷書《赤壁賦》。
就是你在練習楷書半年或一年之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再進行行書的練習。
這是我臨寫的趙孟頫的行書《赤壁賦》。
同樣的道理,你再練習行書半年或一年之後,再著手進行楷書的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相互促進。
或者你也可以進行行楷書法的練習,比如趙孟頫的《膽巴碑》,這本字帖既有楷書筆法,也有行書的筆法。
-
16 # 就愛寫寫字
最好是先楷後行,因為行書的很多筆法是從楷書中來的,楷書基礎不好就寫行書容易把手寫毛了,想再改就難了,行書寫的好的楷書基礎都是不錯的,但楷書寫的好的不一定行書就寫的好。楷書寫好了再入手行書相對較易。個人體會。僅供參考。
-
17 # 中州耕牛堂主
關於楷書和行書能不能同時練習之問題,我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僅作交流吧!
我的觀點是,還是先練一種書體的好。為什麼呢?因為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時把兩種書體都練好。古人說:術業有專攻,就是這個道理。還有,就是當代人很時髦的一句話,叫“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練習書法,也是一樣的。以上的引用,有人會認為比較牽強,但事實上就是如此的。
建議先選擇一種書體練,具體是選擇楷書練,還是選擇行書練,由題主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吧。
根據漢字演變和發展的過程來看,楷書早於行書。近段時間以來,網上炒得沸沸揚揚的一件事,就是“楷書是一切書體的基礎”。既然大家都這麼認為,我也只好順從其此說法啦!鑑於此,題主還是先從楷書練起吧。
練習楷書,應選一帖專工之。練上五年以後再換帖,或者改換練行書。
練習行書,也要專工一帖,練上五年以後再換帖,或者改換練楷書。
我的話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具體怎麼做,由題主自己決定。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很好!想是題主已經有一定的學書基礎了,只學書的方向尚未弄清楚。實際上,這個問題很簡單的,如果熱愛書法,並對書法有極大的興趣,那麼,先學什麼書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選準自己喜歡的書體“專工”就可以了!
對於我的以上觀點,可能有些書友們會持不同意見,但是,我還是要堅持自己的觀點的。為什麼?這是古代、近代、現代和當代人學習書法的成功經驗。
練字,學習書法,就那五種書體,只要是會寫漢字的成年人,選準一個書體認真臨習就是了,何必要弄出個“一二三”來呢。
練字,學習書法,根本就沒那麼神秘,也沒那麼多條條框框,只要有悟性,只要認真臨習古人的法帖就是了。當把古人法帖上的字臨到七分像時,加上三分自己的 “個性”就成功了。所以說,學習書法之人,一定要大膽學,大膽練,不要前怕狼後怕虎的,更不要畏首畏尾的,因為,書法,根本就沒那麼“神秘”!
天賦+勤奮+堅持=成功。
-
18 # 網宮格寫字教學創始人
孫過庭語:“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按這個原則,第一階段,先學楷書,第二階段,楷書和行書可以迴圈交替學……
-
19 # 史介鴻
剛入門,不行。楷書臨習一個階段,學會點畫、用筆、單字結體時,可以同時臨習行書。但要選擇的是,風格不宜相差太多,有同一個根基的最好。
-
20 # 書法講堂
可以,啟功先生有句話,楷書要當行書寫,行書要當楷書寫。楷書要當行書寫,能夠照顧到筆畫之間的顧盼,行書要當楷書寫,能照顧到筆畫之間的間架結構。如此一來,更加有利於對位元組構的理解,相得益彰不會顧此失彼。
回覆列表
完全可以同時練習呀!
雖然學生我現在還沒臨《九成宮》和《聖教序》,對此知之甚少,但是直覺在臨習時可以起到互補、換腦筋的作用吧。長時間臨習一種字型,很容易產生疲勞感。就像學生們各個科目安排不重樣一樣。
至於技藝、筆法、章法等等方面不能給您具體性的建議,深感抱歉!
祝您生活美滿,進步越來越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