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男孩三哥

    我是釣魚菜鳥,最近兩天我在釣鯽魚的時候,半斤以下的釣了5到6斤超過半斤的基本都沒釣起來,第一個是魚竿(花160元買的兩根魚竿,還送了凳子等一大堆東西)斷了我著急拿魚竿的尖稍魚脫鉤跑了,第二個和第三個是魚出水後就脫鉤跑了,第四個至少8兩的鯽魚是魚出水被我拖到岸上了自己脫鉤又跳進水裡跑了(沒有抄網)?我感覺魚吃餌入喉不深是什麼原因?釣野生鯽魚1兩到1斤的怎麼配線配鉤,用什麼樣的魚竿合適?請大師專家級別的指點一下!

  • 2 # 汶水野釣

    當然我也不是高手,就是釣的年數多點,有點經驗。

    看了你的介紹我認為要注意幾個問題:

    1.半斤的鯽魚能提到水面和岸上,應該不是吃口不深的原因,我認為是中魚提杆的時候估計你太激動硬往岸上拽,提杆超過了90度或超過了背後,所以這就是你斷杆的原因,畢竟半斤的鯽魚勁道也是不小的,中魚後先卸一下魚勁,緩緩溜一會,慢慢的弄上來。

    2.鉤子是不是小了,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換大一號的鉤子試一下。

    3.線組的選擇:釣你說的鯽魚用主線1.2號或者1.5號就行,子線用0.6或0.8的,主子線他們是倍數的關係,比如1.2主線配0.6子線,1.5主線配0.8子線,大號線不適用這個規則。魚鉤的選擇用4號袖鉤或者5號袖鉤就可以。

  • 3 # 逍遙猴1688

    把線組換小點,細線細鉤細漂。還要看是葷水還是素水。葷水釣素食,素水釣紅蟲蚯蚓。腥味餌料。葷水釣玉米,918野戰谷香,918酒香都可以。還有小麥。

  • 4 # 釣魚人老貓

    看到你提的問題和你後來敘述的,我認為跑魚的原因有一下2點:1、魚鉤用的太小,可以用大一號的魚鉤或者用帶倒刺的魚鉤,2、釣的過靈,可以釣的頓一些,比如調三目釣三目或者調三目釣四目,這樣都不容易跑魚。釣1兩到1斤的魚可以用3號4號袖鉤,主線1.5配1.0的子線,1.2配0.8的子線都行。魚竿可以選擇37調的魚竿也可以用28調的魚竿,想體驗手感的話用37調的魚竿,37調的魚竿比較軟,釣上魚的時候非常有手感,魚口快的話可以用28調的魚竿,28點的魚竿比37調的魚竿硬一些,回魚比較快,遇見小個體魚可以直接飛入魚護,節約時間。

  • 5 # 石門兒二八釣

    你好!根據你說的情況,半斤以下你釣了5-6斤而半斤以上基本都沒上來,估計是鉤子偏小的可能性大!也可能你的竿子本身可操控性差,也可能你用力過猛等等一些基本技術技巧不夠熟練。況且你沒有抄網僅靠生拉硬拽,竿子操控性再差一些,大一點的魚釣不上來也就算正常了!

    用鉤偏小,那麼小一點的鯽魚由於重量小可直接提出而不掉,大鯽魚因重量大而小鉤僅僅鉤住一點皮肉,用力提至水面時會掛豁而跑掉!如果用力小些用抄網抄估計跑不掉,可是你沒有!

    再者從你買的魚竿看,真的夠便宜!還送一堆東西!這類竿子大多腰力是不足的,操控性也差得多,當你想控大一點魚時往往會有勁兒使不上!建議你買竿首選一定要有腰力,價位選擇由你自己而定!二八釣竿大小通吃很不錯,也是競技首選!

    至於釣鯽線組,如用二八釣竿建議主線不超1.0#,子系不超0.6#,鉤子選擇袖2、3最好大小都能拿下!小飛大抄。如遇初春和冬季線組還要放小!

  • 6 # 伯安班

    幾個原因:

    1.釣鯽魚,一定要用小號的鉤子!用多大的鉤子如何量化呢?

    魚鉤內空不超過目標魚嘴內空1/3寬度,才比較合適,否則容易擋口。尤其是鯽魚,生性警惕膽小,吸食前一般會試探幾次,才開始吸食。

    2.鯽魚嘴巴吸食時,相對力度不會太大,況且同個體鯽魚相比其他底層魚(除大部分鯪魚外)的嘴窄,所以,魚餌千萬不要硬不要粘。一旦硬,同等吸力情況下,餌料帶鉤子就不容易被吸入。哪怕吸入口腔也會因為餌料不夠軟散,而在口腔前半部位想辦法上下擠壓,難讓餌料變形吞進去,所以這種情況基本在嘴巴邊類似咀嚼,就不容易吞進去了!

  • 7 # 愛路亞的小菜鳥

    鯽魚時我國臺釣釣法中主要物件魚種,也是競技,比賽中重要的有效魚種。而且鯽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廣大釣友喜愛。

    垂釣鯽魚,抓口很重要!仔細觀察漂像,鯽魚口都是很有標誌性的,一般是有力的下頓,或者小頓口之後開始頂漂。這時候就要揚杆刺魚了!

    垂釣鯽魚的餌料,夏天要淡,冬天要腥,霧化效果要強,儘量打頻率,速度要快,這樣魚進窩也快,魚兒進窩之後,主要問題就解決了,剩下的就靠技術。

    垂釣鯽魚,線組不宜粗,一般0.4到0.6的子線就夠了,鉤子可以選用5號無刺新關東,穿透力強,瞬間刺魚且給魚最小程度傷害。祝您大鯽大鯉,天天爆戶!

  • 8 # 漁歌嘹亮

    首先為兄弟你碰到那麼好的魚情點贊[贊]在野釣中能把那麼多大鯽魚聚過來並且上鉤,實屬不易!如果要準確回答你的問題,我還想了解一點,就是你所釣的半斤以下那些鯽魚脫鉤率怎樣?如果脫鉤率也比較高,那大機率是浮漂調釣的問題,導致魚吃鉤的訊號不能及時、明顯的傳遞給你,導致提竿刺魚的時機把握不準,從而空槍、刺不牢而丟魚。如果只是在中半斤以上鯽魚的時候脫鉤,而釣獲小鯽魚的時候很少脫鉤,那要考慮是不是魚鉤太小了?一般情況4號袖鉤這種大小的魚鉤對付半斤到一斤的鯽魚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你可以嘗試換大一點的魚鉤,排查一下這個因素。線組上,針對所說的魚情主釣鯽魚的話,1.0+0.6子線的就可以了,如果還是切線,那可以換到1.5+0.8。一般情況下,鯽魚被釣中之後比其他魚種比如鯉魚等會安靜很多,爆竿切線的機率不大。針對新手,魚竿的選擇上可以考慮偏軟一點的,硬度5h甚至4h的28調魚竿都可以,這樣的魚竿可以在中魚後提供更好的緩衝,保護魚線降低切線機率。另外,中大魚之後不要著急,一定要利用手中的魚竿去控魚,做到敵進我退,敵憊我收,一個回合一個回合穩穩的來,直到把它放翻,就是你的護中物了!

  • 9 # 快樂垂釣翁568

    開個玩笑,第一你垂釣的水域就沒有半斤的大板鯽。[捂臉][捂臉]

    我的理解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如果是魚吃餌卻打不中,可能是提竿時機沒掌握好,或早了、或晚了,或者提竿的快慢等,造成沒有刺中魚。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鉤子選擇的不合適,鉤太小鉤不住魚唇。

    慢慢體會吧!祝你早日成功釣上半斤重的大板鯽!

  • 10 # 野釣劉叔

    提問者說半斤以下的鯽魚釣起五六斤,半斤以上的大鯽魚好幾條都跑了,甚至把魚杆都拉斷了,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鉤子小。釣者能釣起五六斤半斤以下的鯽魚,說明有一定的基本功,用二號的小袖鉤釣半斤以下的鯽魚沒有問題,好吸食,不擋口,上魚快,但遇到七八兩成斤的大鯽魚,這鉤子就費勁了,小鉤鉤門窄,鉤尖短,而大鯽魚嘴大,吻部厚實發達,在大鯽魚吸食餌料的時候我們突然提鉤起釣,由於鉤子過小,魚鉤會在魚嘴裡滑動一段距離才能刺中魚,有時根本刺不中,而是直接滑脫出來,即使勉強刺中,由於小鉤鉤門窄,鉤尖短,也刺不穿厚實的大魚嘴,只是鉤住一點皮肉而已,魚只要感覺到刺疼或危險,稍一掙扎,就會脫鉤跑魚。解決方法是果斷換上四五號袖鉤,一點二主線,零點八子線。這個線組野釣鯽魚上至一斤下到一兩都可以輕鬆提起,野釣鯽魚不比黑坑,線組大點沒問題,小點的直飛,大點的溜一溜,不用抄網,都能上岸。

    (2)調釣過靈。野釣鯽魚調釣過靈,餌料剛一入口,還沒有吃深,就有訊號反應,這時如果提竿,很容易刺不到魚,或者只刺中一點嘴唇,大魚體重,再一掙扎,掛的這點皮肉跟本承受不了這個重量,所以只能脫鉤跑魚了,這個季節野釣鯽魚以鈍為好,我大多是調平水,釣個一兩目,有訊號就是死口,很少跑魚。

    (3)提竿過猛。釣者說釣鯽魚還把杆子拉斷了,釣一斤以下的鯽魚,就是再差的商品杆子,只要能熟練操作,也不至於斷杆,你能拉斷杆,說明你提竿過猛,用力過大了。提竿過猛,是許多新手朋友的通病,看到有魚吃鉤,心情一激動就抓杆猛提,就是好多老釣手也改不掉這個習慣。用力過大,很容易把魚嘴拉豁,甚至直接把魚嘴圈拉下來,相信釣友們都有釣上來魚嘴圈的經驗,拉豁的魚嘴能不容易跑魚嗎?如果魚吃鉤過深,魚嘴是拉不豁了,你這超猛的力道,加上大魚的體重和水壓,會透過線組反射到杆子上,杆子一下子承受好幾倍的壓力,超出負荷,自然爆杆。別說幾十元的次品杆,就是兩千的杆子如果爆力提竿也會爆。我親眼見到一個釣友一千八剛買沒幾天的杆子釣了一個不到兩斤的鯉魚就把手把節拉爆了。提竿只有輕重有度,釣什麼魚,跟據自己用的杆子調性,用什麼力度,三七調的大點力,一九調的小點力,掌握好分寸,出現拉豁跑魚現象,及時調整才對。

    好了朋友們,話越說越多,釣魚真的不是簡單的事情,要一條魚出水上岸,這裡面的文章說三天也說不完,今天就此結束吧,有時間再和釣友們交流學習。

  • 11 # 戶外阿飛

    我覺得老脫鉤主要有幾種原因。

    1 提竿把握時間不對,口沒打準。一般正口沒那麼容易脫鉤,如果鉤倒下唇容易脫鉤。

    2:控魚力度沒把握好。這個可能會魚竿子軟硬度和自己臂力把握度有關。儘量不要讓魚回頭往下竄,保持魚頭往上。

    3 魚鉤過小也會導致大些的魚脫鉤。一般釣一斤左右的魚,大不了半公分左右鉤門寬的鉤是完全可以了。另外這裡麵包括有倒刺無倒刺鉤。一般那些專業高手都是用無倒刺鉤,一來取魚快下杆頻率快能多上魚,使魚留窩。自己被鉤到也不怕,容易取鉤。但相對有倒刺容易脫鉤些。如果釣魚不是很熟的還是建議用有倒刺鉤。 寧肯慢些穩些。

    4 時時備好抄網 ,你不知道幾時上條大魚。上了幾兩的魚都最好用抄網抄,別硬提。硬提容易提爛嘴跑魚。

    最後你說魚吃進喉嚨,這個實在太頓了。估計魚都吃了老半天了。一般釣靈些,抓口及時很少說吃進喉嚨的。特別是釣比較滑的魚。但也不排除有些大魚吃口猛一口燜下去。 另外線組你釣一斤以內的鯽魚,技術好的會控魚主線1.2,配0.6到0.8子線都夠了。再不熟點1.5配0.8到1.0子線。怎麼拉都可以了。 純手打太累了。有時間一起交流釣魚。祝你多上魚!

  • 12 # 眾旺釣場

    由於氣溫還低,魚活性不大,吃口比較小。建議把線組調整一下,這季節釣半斤左右的鯽魚用0.8的主線0.4的子線4-5號袖鉤就可以了。魚竿也儘量用軟的比如37調的魚竿。

  • 13 # 嶽釣嶽友

    三哥這個問題是很多剛學釣魚不久的新手都會遇到的。我雖然是釣了很多年的魚,目前臺釣也玩得比較順手,但每個人剛開始釣魚也都是新手。以前沒有臺釣,一根竹竿綁根絲線,鉤子還是用鐵絲做的,蘆葦或者雞毛做成魚漂,一年四季的餌料就是蚯蚓,這樣也是可以釣到魚的。

    我接觸臺釣應該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全稱是“雙鉤懸墜臺灣釣法”。剛開始看到別人用臺釣,發現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有些釣魚習慣還不容易改變,所以說,新手學習釣魚一定要從規範入手。規範就是把釣魚整個過程系統化、合理化,下面說幾點和大家聊一聊。

    一、關於釣竿

    市面上的釣竿有很多很多種類,就鯽魚竿對初學者來說,選擇低調性偏軟些的魚竿比較合適。一般來說,大品牌魚竿各方面的表現都是不錯的,材質、做工、調性都有保障,而三哥你買的160元兩支釣竿還送一堆用品和配件,質量不會好到哪裡去,斷竿也是正常不過的事了。所以,有一支心怡的魚竿是自己享受垂釣的基本保證,具體到魚竿品牌,在“*寶”上搜索一下進口或國產魚竿,選擇銷量大的,注意追評信譽就可以入手了。

    二、關於線組

    什麼是線組呢?通常所說的線組即以主線為基礎,在主線上附以子線、魚漂、魚鉤以及太空豆、鉛皮座、八字環等等配件所組成的垂釣組合。野釣時針對500克以下的鯽魚,可以使用如下所列進行搭配:

    主線:1.0#

    子線:0.8#

    魚漂:品牌度較好的鯽魚漂,根據水深選擇魚漂型號,水淺用小號漂,水深用大號漂。

    魚鉤:1-2#鉤,切忌用鉤過大。

    前面說過,學習臺釣起步不能太低,尤其是個人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改變得了。新手有幾個誤區在這也聊一下:

    1.比如說起竿,手和手腕的抬竿力度以鉤不離水為度,這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能掌握的好。

    2.再說用線,生怕斷線跑魚,魚線越用越粗,釣鯽魚用3#主線或是大力馬線的釣友都有不少,結果是線組缺乏靈敏度,魚獲自然不會多。

    3.關於操網,有些釣友嫌麻煩,釣到魚就直飛,往往在鯽魚出水後脫離水體浮力,因魚體自重加之魚兒掙扎扭動導致脫鉤跑魚。

    4.喜歡野釣就要有個好的釣椅,長期用一把凳子坐在地勢不平雜草叢生的水邊是很辛苦的,建議配一把四角可升降調節的釣椅,釣魚的時候會舒服很多。

  • 14 # 龍哥來釣魚

    鯽魚是底層魚,且膽子小.再者鯽魚不屬於家魚行,在很多地方屬於野生魚種,真正想釣大個體的野生鯽魚是不容易的(放養工程鯽不算)綜合各個方面條件,運氣佔大部分,有可能你做釣的水域小鯽魚很多,超大個體的就那麼幾條,所以不要刻意追求大,也許小魚釣完就來大魚了,一定要平常心!

  • 15 # 胡人913

    一、釣不到大魚

    1.鉤子小。我們很多釣友在做釣的時候有一個這樣的誤區,那就是他們覺得鉤子用的小可以大小兼顧。其實個人覺得這種想法不對路,因為鉤子小了大個體魚吃的時候會刺不進魚嘴,所以經常大的跑魚全部釣了小的。

    2.釣的太靈。浮漂調的太靈敏,小魚稍微點動作都能捕捉到訊號,按常規來說是好事,但是很多時候大魚餌料都還沒怎麼入口就揚竿了,這也往往是釣不到大魚的原因之一。

    3.餌料太腥。其實大個體一點的鯽魚它不喜歡腥味太重的餌料,它偏向於腥香味型。所以要釣大個體一點的鯽魚建議腥味不要太重,太重引小魚。

    二、餌料入口性不好

    1.子線粗。子線粗容易擋口,從而造成餌料入口性不好,同時容易脫鉤。

    2.揚竿時機不對。鯽魚吃口的漂相很多,有定漂、黑漂、頓口、拖漂等等。至於正式的揚竿時機,要自己摸索各類漂相的最佳時機,不能提前也不能太推遲。大個體的魚吃餌,有的時候動作很大,有的時候又很輕,所以要想有更好的魚獲必須把握最佳揚竿時機。

    3.釣的太靈。個人覺得野釣沒必要把浮漂調的“太靈”,因為太靈容易脫鉤。特別是讓大個體的魚跑了,心理會很是不舒服。[捂臉]

  • 16 # 逐放萬家

    釣不到半斤以上的大鯽魚,首先要看這裡的魚資源有沒有半斤以上的魚,如果有可以改善下餌料狀態或者味行,關於魚口不深只要是正口說明調釣沒問題,可以不做改變。

  • 17 # 晉三吉

    (半)斤鯽釣組釣法:通線1.0;或1.0+0.6線組。普通5~6號魚鉤,新鉤,鋒利。釣頓不釣靈。讀漂憑經驗。[捂臉]抬杆刺魚。魚不出水面,抄起。祝你開心!

  • 18 # XQxuqiang

    感謝提問。我是強酷愛野釣,一位熱愛釣魚,鍾愛野釣的釣魚人。鯽魚是我野釣時最多的魚了,我喜歡釣鯽魚,所以也也特別喜歡研究。根據您所提的問題,下面我來談談我的經濟和一些處理方法吧。

    釣魚時“跑魚”是特別常見的一種現象不必耿耿於懷,釣魚的樂趣還是在於魚上鉤的那一霎那,大小多少都是無所謂的,無非是魚貨越多,釣的越有成就感罷了。

    釣魚時,我們怎麼才能做到不跑魚呢,畢竟釣魚時跑魚也是一個很苦惱的事。以下幾點可以幫助您解決大部門跑魚現象,供您參考和學習:

    1,欲先攻其事,必先利其器。釣魚也是一樣,出門釣魚,工具一定要齊全,抄網是釣魚人必不可少的裝備之一,在遇到大魚時,我們很難將其直接提出水面,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到抄網了,您跑掉的第四條8兩的鯽魚,很明顯是沒有抄網的原因導致的,有時候我們能將魚控住卻不能提出水面,因為當您將魚提出水面時是需要很大力氣的,魚鉤鉤在魚嘴裡,當魚感到疼痛難忍時,自然而然就會亂跳了,如果此時我們的魚鉤沒有鉤牢魚嘴時,就到導致脫鉤跑魚的現象了。

    2,選擇大小合適的魚鉤非常關鍵。垂釣時,我們因根據魚兒的大小來選擇不同大小的魚鉤,小魚用小鉤子,大魚用大鉤子。只有這樣針對性選擇才能釣好魚,如果非要選擇一款大小通殺的鯽魚鉤,個人建議還是選擇袖鉤,半斤以下的選3號和4號,半斤以上的選5號和6號,我自己也經常用,釣鯽魚的話還是挺好用的,您不妨也可以試試看。

    3,把握好一個適當的提竿時機。一般鯽魚口有兩個明顯的訊號口,不是上頂浮漂就是下頓了,見到魚兒發出這兩個明顯的訊號時,這個時候就是您該提竿刺魚的時候了,一般都會中魚哦。提竿力氣的大小不應過大,以免掛壞魚嘴導致跑魚。

    4,至於魚竿的好壞會不會影響跑魚?我想他們兩者之間應該是沒有什麼必然聯絡的。魚竿的好壞我們釣魚時都是一樣的,好的魚竿可能在塗裝,做工,調性上比較好一點,反之差一點罷了。我們之所以會選擇不同的魚竿也是根據魚兒的大小和我們垂釣的水域情況不同而改變的。每種魚竿都有他的獨特性,而我們只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款就可以了,魚竿的好壞不影響魚口,更不會影響跑不跑魚哦。

  • 19 # 石頭釣魚記

    秉承解答問題,儘量細緻,明瞭的宗旨為釣友解惑。釣魚“留大放小”,“垃圾帶走,分類放置”。

    大家好,超過半斤的鯽魚基本沒釣起來,我感覺魚吃餌入喉不深是什麼原因?對於這個問題我分為兩個部分來回答。

    如何釣獲半斤以上的鯽魚

    魚吃餌入喉不深的原因

    鯽魚因其耐氧,耐寒,對於水質質量要求不高等習性分佈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另外,鯽魚食性較雜,性情較為溫和,較易釣獲,所以,鯽魚也是我們釣魚人喜歡垂釣的魚種之一。

    如何釣獲半斤以上的鯽魚

    作釣釣獲半斤以上的鯽魚生存環境很重要

    我們知道,鯽魚的生長週期較長,一般半斤以上的鯽魚基本上要生存3-5年的時間裡。加上現在野釣資源越來越匱乏,想要釣獲半斤以上的鯽魚,還真不是常事,所以選擇垂釣水域很重要。

    肥水塘,老塘(3年以上沒有清過塘底的)

    這兩種塘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食物比較豐富。鯽魚只有在食物豐富的情況下,生長的才會較快。

    大水面

    俗話說:“大水藏大魚”,這句話是老一輩釣魚人總結出來的,是很有道理的。大水面不但可以加大鯽魚的存活率,同樣食物也是不缺少的。

    作釣半斤以上的鯽魚警惕性高

    因為鯽魚的生長週期較長,半斤以上的鯽魚也算是“久經沙場”了,所以它們的警惕性非常高。想要釣獲它們,我們就要注意這點。

    大個型的鯽魚一般是不會輕易近岸淺水覓食的。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這點,選擇釣遠,選擇釣深,具體釣多遠,釣多深這些都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看的。

    作釣半斤以上的鯽魚垂釣時機選擇很重要

    從上面鯽魚的習性上來看,鯽魚耐氧性較高的。也就是說一般在缺氧的時候,它們是會待在水底,減少覓食的。而在雨後(氣溫高的時候),有風浪的時候,夜釣的時候,釣獲半斤以上鯽魚機率要高些。

    另外,從鯽魚的耐寒習性上來看,越是體型大的鯽魚,耐寒能力越強。這也是在氣溫低的時候,釣獲大板鯽的原因所在。

    作釣半斤以上的鯽魚餌料味型同樣很重要

    我們知道,越是體型大的魚兒味型越淡(掠食性魚類除外)。半斤以上的鯽魚,在鯽魚魚種中屬於體型稍大的了,所以,想要釣獲上岸,餌料味型同樣很重要。

    可以選擇味型稍淡一點,穀物本味的餌料,不易使用重香,重腥的味型。重香,重腥這樣的味型除了氣溫低的時候後,大個體鯽魚是不喜歡的。

    作釣半斤以上的鯽魚釣釣很重要

    由於半斤以上的鯽魚警惕性較高,所以我們在浮漂的調釣上就需要注意了。

    調幾釣幾,調低釣高選擇這樣的方式,鉤餌在水底的狀態更自然,更易鯽魚吸食入口。

    當然,還有其他的方面,比如釣位的具體選擇,線組的搭配,做釣具體時間選擇,這些同樣是很重要的(石頭我有一篇專門寫如何釣大鯽魚的文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

    小結:

    想要釣獲半斤以上的鯽魚,我們就要從它們的習性入手,掌握它們活動的大概規律,喜歡的餌料味型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大機率的找到它們,從而釣獲上岸。

    魚吃餌入喉不深的原因

    對於魚兒吃鉤不深的原因個人的觀點如下:

    鉤餌“檔口”,導致入喉不深

    實際上,對於釣魚“檔口”現象,在釣魚界多少有些爭議的。個人認為這種現象是存在的,特別是在魚兒或者低,進食力度小的情況下,不注意這種現象會直接影響魚獲的。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1,出現“檔口”,鯽魚更易發現魚線,從而放棄進食。

    2,我們知道有涮餌的習性,出現“擋口”會導致鯽魚進食不深。如果這時提竿,勢必會造成入喉不深的情況產生。

    魚鉤過小,導致入喉不深

    在選用魚鉤較小的情況下,鯽魚吸食餌料入口,浮漂產生動作,這時提竿魚鉤過小有兩種情況:

    1,魚個體過大,魚鉤硬度,韌性不夠,導致魚鉤拉變形。

    2,在提竿的時候,魚鉤過小,魚鉤並不能大機率勾住魚骨。很有可能只是掛住魚嘴內部的一些軟組織,出現鉤不牢的現象。

    漂相把握很準確,導致入喉不深

    我們知道,鯽魚漂相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頂漂。主要因為鯽魚是低頭翹尾覓食的(野生鯽魚),所以,子線雙鉤在水底的狀態就尤為重要了。

    在釣靈的情況,要適當放口。釣頓的情況下,提竿要及時。

    另外,鯽魚有涮餌的習性,浮漂會呈現上上下下的漂像,這時就不易提竿。浮漂呈現下頓,或者均勻上浮的時候再提竿,中魚率會高些。

    引申一點:

    我們知道,越是體型大的鯽魚進食越是小心。但我們可以利用另外一種習性,就是追逐活餌的習性。越是體型大的魚兒對於活餌越是青睞。所以,在釣大鯽魚的時候,適當選擇逗釣的方式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寫在最後:

    鯽魚同樣是是我本人喜歡垂釣的魚種。從這麼多年的作釣鯽魚的經驗上來看,體型大的鯽魚,不管是警惕性,還是味型及活動規律都是有異有小個型鯽魚的,我們想要釣獲它們,就要從這些方面入手才是不錯的選擇。

  • 20 # 眼鏡哥說魚

    鯽魚屬於小體型魚種,垂釣鯽魚要求釣組搭配以及調釣必須更加精細,特別是在氣溫較低的季節,低溫環境下的鯽魚吞餌動作會更輕,一旦在調釣以及釣組搭配等細節上稍有疏忽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嚴重影響垂釣效果,因為魚吞鉤不深在遛魚的過程中出現脫鉤跑魚的現象就是其中之一。

    釣組以及調釣過於遲鈍導致魚吞鉤不深

    因為過於遲鈍造成脫鉤跑魚,這種現象在垂釣初學者當中普遍存在。當然,這裡所說的遲鈍並不是指釣魚人的反應遲鈍,而是指釣組搭配過於遲鈍或調釣過於遲鈍。無論是哪一種遲鈍都會出現浮漂訊號微弱的現象,加之魚吞餌動作輕微,在鯽魚將鉤餌吞進嘴時浮漂並沒有出現清晰的訊號,於是釣魚人錯過了最佳的抬竿時機,等到抬竿時鯽魚已經開始將魚鉤往外吐,這樣一來脫鉤跑魚就產生了。

    釣組搭配過於遲鈍

    釣組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浮漂,浮漂的吃鉛量有大小之分,漂尾有粗細之分。垂釣鯽魚必須使用吃鉛量偏小的浮漂,否則浮漂就會過於遲鈍,鯽魚吞餌時浮漂出現的訊號也會非常微弱。

    除了浮漂之外,還應該儘量使用更細的線組,特別是子線不宜太粗,太粗的子線在魚口較輕時會產生明顯的阻擋效果。如果只是單純的垂釣鯽魚,使用0.8號主線搭配0.4號子線就完全能夠勝任了。

    最後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環節是魚鉤,很多長期在自然水域中垂釣的釣魚人非常喜歡使用伊勢尼、伊豆等鉤條較粗的魚鉤,這些魚鉤雖然強度很高,但是重量過大,鯽魚在吞鉤時會感覺到很費力,特別是冬季,這種負面影響會更加明顯。垂釣鯽魚應該使用袖鉤或海夕等鉤條較細的魚鉤,這些魚鉤重量較輕,能夠讓鯽魚更順暢的吞鉤。

    調釣過於遲鈍

    垂釣鯽魚除了要使用靈敏度更高的釣組之外,還必須使用較為靈敏的調釣方法。很多釣魚人在自然水域中垂釣時,總是習慣調平水,這樣的調釣在夏季鯽魚活躍性較高時不會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但是在魚口較輕的冬季調平水的方法就顯得過於遲鈍,由於子線彎曲幅度過大,鯽魚吞餌時浮漂很可能不會出現清晰的訊號,最終導致最佳的抬竿時機被延誤,脫鉤跑魚也就很難避免了。

    調釣過於靈敏導致魚吞鉤不深

    不僅調釣過於遲鈍會導致脫鉤跑魚,調釣過於靈敏也同樣會出現脫鉤跑魚的現象。垂釣鯽魚最合理的調釣是帶雙鉤調3至6目,釣2至4目,例如調4釣2,調6釣3等等,這樣的調釣雖然也屬於調高釣低的範疇,但是與調8釣2,調10釣3等超高目的調釣有著本質性的區別。

    當浮漂的調目過大時,浮漂對鉤餌的牽引力也會隨之增大,鯽魚想要將鉤餌吸入口中時,浮漂對鉤餌的牽引力會對鯽魚吞餌造成明顯的阻礙,鯽魚無法將鉤餌深吞,這樣一來浮漂雖然也會出現訊號,但是抬竿之後就很容易脫鉤跑魚。

    調目過高意味著調釣的靈敏度過高,同時也意味著浮漂對鉤餌的牽引力過大,在垂釣鯉魚等大體型魚種時不會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因為魚的個體較大,吞餌時的動作幅度也比較大,能夠克服浮漂對鉤餌的牽引力,但是鯽魚體型較小,吞餌力度微弱,所以調釣不宜過靈。

    魚鉤選擇不當導致魚吞鉤不深

    垂釣鯽魚對魚鉤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在冬季鯽魚吞餌動作變輕之後,魚鉤如果過大或者過重都會造成鯽魚吞鉤不深。

    鯽魚在食慾較差的狀態下張口幅度很小,如果魚鉤過大、過重鯽魚就很難順暢的將魚鉤吞進嘴。所以垂釣鯽魚應該使用袖鉤、海夕等鉤條較細的魚鉤,這樣的魚鉤雖然強度較低,不適合垂釣大魚,但是鉤條較細重量很輕,用來垂釣鯽魚是最合適不過的。在自然水域中垂釣半斤左右的鯽魚可以使用4號袖鉤或者是3號海夕。

    餌料狀態不佳導致魚吞鉤不深

    養過金魚的人都能觀察到一種現象,當我們將較硬、較大的魚食扔到金魚缸裡,金魚將魚食吞進嘴之後會馬上吐出來,反覆多次來之後才會逐漸把魚食吃掉。這就充分說明了餌料狀態在釣魚過程中會起到重要的作用,使用太大或者太硬的餌料垂釣小體型魚種時,就很容易出現魚吐餌的現象,這也是魚吞鉤不深的重要原因。

    總結:細節決定成敗

    垂釣能否取得成功取決於細節,並且釣魚是由很多細節共同構成的,有時候在某一個細節上出現一些差池就會對垂釣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釣魚人必須對每一個細節給予充分的重視,一旦出現問題也需要釣魚人系統性的對每一個細節進行排查,從而找到問題的原因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朋友之間需要斤斤計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