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魚魚的每天
-
2 # 痞痞周同學
宋慶齡曾經說過:“孩子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沒有學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家長。”從孩子的成長來看,家長的很多理念和言行對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從幾方面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1.家長要有較強的自信心,在任何情況下,對孩子始終抱有熱切的期望,認為孩子將來一定有所作為。2.鼓勵孩子嘗試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3.有意識的讓孩子承擔一些責任。4.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內容,讓孩子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多見世面,開闊眼界。5.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要有一套合理的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規。6.家長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注意培養孩子的優良品德。作為家長不要以為只有同孩子談話、教育他、命令他時,才是進行教育,其實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我們不在場時也在教育孩子。我們如何穿戴、如何同別人談話,如何對待別人,怎樣笑孩子都在看著、學著。小怪認為家長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行為、經常透過各種途徑進行學習、勇於改正自己的錯誤以提高自身素質,用自己的行為感化、影響孩子,言傳身教,做孩子最好的老師!
-
3 # 二哥的生活日記
父母的三觀很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某種角度講,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為重要。兒童時期正是一個人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正確的家庭教育引導
-
4 # 滬上大雄
大家好我是大雄,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父母的三觀,從來都是一個家庭的三觀,它會彼此傳染,會對孩子言傳身教。每一個孩子,在成年後,都會或多或少變成你的樣子。如果你自己輕易就被生活打垮,你又怎能要求,孩子不放棄?優秀的家庭,一定是始於陪伴,陷於教育,忠於三觀。三觀正確理性,成年的孩子才會善良強大,溫柔獨立。
-
5 # 讓快樂變得更簡單
孩子從出生到牙牙學語,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肯定是最長的,父母教孩子說話、教孩子走路、教孩子吃飯、教孩子知識,可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處於成長期的孩子來說都至關重要,所以說父母的三觀很可能就是孩子以後的三觀,因此,父母的三觀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會按照自己的處事方式、行為準則去要求自己的孩子,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提出要求,告訴孩子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人是需要學習的,哪些人要離的遠遠的。雖然孩子的思想還不成熟,但是孩子好奇心是最大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對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非常好奇,他們會模仿父母說話,模仿父母做事,在他們眼裡父母是最親的,父母肯定都是對的,所以一般而言,父母要求孩子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做,所以潛移默化中,父母的三觀就會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我父母是農村的,小時後家裡以種地為生。記得小時後,農忙時父母基本沒有時間照看我們,但又怕我們沒人管,跟著壞人學壞了,父母就讓我們去到已經收完的地裡撿剩下的一點小麥或玉米,然後我媽會把我們撿到的小麥或玉米按斤稱,然後作為獎勵,給我們零花錢。我們都樂此不疲,因為我們撿的越多,得到的零花錢也就越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慢慢懂得父母的辛苦,也開始懵懂的知道只要我們勤勞,只要我們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這些對我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今年我也是初為人父,也是在學習怎麼當好父親的角色,我想不管怎樣,我會首先讓孩子知道父母愛她,家人愛她,社會也是充滿愛的,我想我會讓他懂得愛。
父母的三觀對孩子的三觀影響很大,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懂得教孩子做人,教孩子善良,因為只有把人做好了,其他事情才能做好。
-
6 # 亮哥影推
在我看來,孩子就是父母的複製品。父母的三觀是什麼樣的?未來孩子的三觀就是什麼樣的。所以有的時候言傳不如身教。
-
7 # 平頭哥小俊
父母的三觀,從來都是一個家庭的三觀,它會彼此傳染,會對孩子言傳身教。
每一個孩子,在成年後,都會或多或少變成你的樣子。
智商是一種天賦,品行卻很可能是一種遺傳。
你三觀正確理性,成年後的孩子,才會善良且強大,溫柔且獨立。
雖然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但好的父母,一定是上進的,一定是內心強大、不斷精進、用力生活的。
如果你自己都在混日子,你有什麼底氣,要求孩子有抱負?
如果你自己輕易就被生活打垮,你又怎能要求,孩子不放棄?
優秀的家庭,一定是始於陪伴,陷於教育,忠於三觀。
董卿說,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去做什麼樣的人。未來,在他真正懂得的時候,他會對你有愛,也有尊敬。
不要去做那個渾渾噩噩的人,因為那是你對孩子的誤導;不要去做那個每天無所事事的人,你的放縱,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一切肆無忌憚的背後,藏著習慣性的力量。而在一切習慣性的動作背後,孩子成為最直接的參與者。
父母三觀對孩子的影響不管後來怎麼改變,依然會有來自原生家庭三觀洗禮與植入。正如哲學家盧梭所說: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
三流的父母,培養不出一流的孩子。努力的父母,才能讓孩子出類拔萃。最好的親子關係,不是讓孩子獨自起跑,而是你們共同上進,彼此成就。
-
8 # 野景獵人
父母對孩子三觀取決於父母本身的人文素養,我們對身邊人的看法,對於新聞的觀點,對於發生的事情的解決方式,都可以拿出來和孩子一起討論。我們每天都會看到一些東西,比如,帶孩子去超市,遇到有老大媽偷蒜,如果孩子也看到,一定跟孩子說這種小偷小摸的行為不好,不能學。比如電梯上下看到有小孩子玩,自己的孩子蠢蠢欲動或者極為好奇的看著,一定要告訴她一些生活中安全知識,讓她明白那樣做有什麼後果。當然,這都是生活中的一些事。對三觀正向的建立,還是要從親子閱讀開始,多讀經典的好書,孩子自己會有所判斷。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值得讀的東西特別多。孔子孟子莊子,三字經古詩詞等,傳統的東西,不僅僅是背誦,還有融會貫通。學進去了,人生就更清晰明瞭。
-
9 # 寶媽潘潘
父母的三觀對孩子是十分重要的所謂的三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孩子出生最先接觸的人就是父母,他們從小就會被父母這個家庭環境所影響,家庭環境有父母表現來組成,它會彼此傳染;透過言傳身教直接會注入到孩子的大腦意識裡,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俗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不需要考試,但是一定要上進,內心一定要強大、善良,要熱愛生活,只有這樣積極和諧的環境,才能給孩子正確的生活態度,健康快樂的成長著!孩子生下來時好比一張“白紙”,父母正確的三觀的表現逐漸幫這張白紙上色,或是黑白色,或是炫麗的色彩,最大的成分取決於父母的家庭教育,塗上炫麗色彩的紙會成為一幅“名畫”,反之則是一張廢紙,所以說父母正確的三觀對孩子十分重要
-
10 # 農村單眼皮
父母的三觀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父母的顏值談吐時時刻刻孩子都開在眼裡,記在心裡,所以父母要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做好對孩子有利成長的所做所為,父母也是孩子的家庭老師,所以告訴天下人母,進父母最大努力樹立好榜樣。孩子會一生記住父母的好與不好。切記且珍惜。
-
11 # 叄玲日常生活
年幼的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沒有一個準確的評判標準,思想、行為很容易受外界影響。老師、同學、父母以及所有他接觸的事物都有可能成為效仿物件。想讓孩子染上一個壞毛病非常簡單,但養成一個好習慣卻難上加難。三觀”是一個理論事物,強加硬塞給孩子只會起事倍功半效果。所以要化繁為簡,以身作則。比如帶著孩子坐公交車,父母要以身作則,給老人、孕婦讓座,引導孩子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可以帶孩子參加學習雷鋒精神等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只要是帶有教育意義的事,都可以透過言傳身教,讓孩子形成一個正確的思維認知,形成正確“三觀”認知
-
12 # 心靜許姐
父母的三觀當然對孩子影響大了我兩個女兒從小到大我自己感覺培養的還可以因為比他小的都談戀愛我兩個女兒從沒談戀愛我跟他討論這個問題時候,他說一個女孩子先能自強點起來有了經濟能力即使談戀愛也沒人敢小瞧我所以跟我女兒談完之後,孩子長大了證明我從小的三觀影響孩子他有自己人生的定位我很高興
-
13 # 周粥學長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俗話說有樣學樣,有其父必有其子,這正是對孩子的影響!
試想一個家長,一個父母,整天無所事事,打牌喝酒,這樣的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下長大,其結果會是怎樣?
-
14 # 南北生活圈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說孩子從小的成長的過程都是在父母陪伴下的話,那麼父母的三觀對孩子的影響肯定很大而且很直接。人們常說透過孩子的行為表現,就能看出其父母的品行。孩子在與父母朝夕相處的環境裡父母的言行舉止以及對待人和事的態度都在直接間接的影響著孩子。比如有些父母帶著孩子外出當著孩子的面,不排隊加塞,公共場所沒有公德心,佔小便宜與人爭執爭吵等等行為表現都會令孩子印象深刻。長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影響。所以父母的三觀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
15 # ADAPTER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父母的三觀,從來都是一個家庭的三觀,它會彼此傳染,會對孩子言傳身教。智商是一種天賦,品行卻很可能是一種遺傳。父母三觀正確理性,成年後的孩子,才會善良且強大,溫柔且獨立。雖然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但好的父母,一定是上進的,一定是內心強大、不斷精進、用力生活的。優秀的家庭,一定是始於陪伴,陷於教育,忠於三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孩子是最敏銳的觀察者,她在用眼睛注視,用耳朵傾聽,用行為模仿。
-
16 # 十安育兒
作為一面鏡子,父母的三觀是會被孩子模彷並傳承的。所以說父母的三觀,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一點都不為過。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母親這樣埋怨:”你的性格和你爸爸一樣,都是臭脾氣。“
有時候,我們又會聽到父親這樣批評孩子:”你看你,和你媽一副德性,都是愛臭美。”
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如果說父母是“原件”,那孩子便是父母的“影印件”。父母的性格、行為、待為人處世的一點一滴都會被孩子關注,被孩子模仿,然後又透過孩子身上呈現在世介面前。
所以,當孩子身上出現不良行為時,父母第一時間要做的不是批評孩子,而應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因為孩子的問題,大多數都是父母的問題。
父母三觀的傳遞與迴圈。我看到有些孩子才三四歲,卻已是滿嘴髒話,這不是父母的問題是誰的問題?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本是純潔無瑕、白紙一張,你在上面畫什麼,孩子便是什麼。
父母勤奮好學,熱愛讀書。孩子耳聞目濡,也會愛上閱讀。很多孩子會遺傳父母身上的愛好,正如藝術家的孩子自小受父母的薰陶而愛上藝術,長大後也走上藝術之道。
經濟學家的孩子,將來也更有可能走上與經濟相關的職業。孩子對父母是從崇拜到模仿的,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慶餘年》中的範思轍,便是因為父親戶部侍郎,掌管財政。所以,範思轍自小就對錢財特別感興趣,算術也非常了得。這正是由於對父親範建的崇拜,模仿而來的。
曾看過一個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透過門縫看到自己的媽媽端著一盤水給奶奶洗腳,這個小男孩也跑去端來一盤水給媽媽洗腳。這便是言傳身教,這便是三觀的傳遞。
也看過這樣一個影片:一家人吃飯,媳婦把剩飯剩菜夾到婆婆的碗裡,婆婆不敢反抗,默默地端著碗坐到了一旁去吃。孫子看到了便對媽媽說:“媽媽,以後你老了,我也買一個這樣的碗裝剩飯菜渣給你吃。”看,這就是模仿的力量,三觀的迴圈。
“原件”美好,“影印件”才會更優秀。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提醒自己,孩子便是自己的影子,只有身子正,影子才不會邪。孩子也是父母的影印件,只要原件好,影印件就不會差。
家庭教育是主導孩子一生的基礎教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所以,作為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看到父母相親相愛的畫面;讓孩子看到父母孝順長輩的樣子;讓孩子看到父母勤奮好學、樂觀上進的樣子......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努力把“原件”變美好一點,再美好一點,只有這樣,我們的翻版,我們的“影印件”才有基礎變得更美好、更優秀、更幸福。
-
17 # 小范的創業路程
父母的三觀還有習慣,還有素質各方面的對孩子影響特別特別大,我就非常深有體會,因為我我就非常後悔吧,然後父母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啊一些呃,各方面吧,惡補這個就不細說了,反正非常大影響。這方面需要父母重視起來。父母如果比較會教育孩子的話,孩子會成為各方面的天才。如果父母經常打罵抱怨,不會教育的話會把孩子教育成一個窩囊廢的。
-
18 # 我是水林
個人來說,父母的三觀對孩子的成長影響肯定很大,首先體現在家庭、言行和期望。我就從這三方面說說個人的觀點吧!
(一)家庭的成長關係
屬話說:父母就是孩子的啟蒙,父母的行為就是家庭最好的風水。每個父母的情緒和胸懷、格局都可以影響下一代,也就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教科書,無論父母有沒有文化或者教導孩子的能力,日常的行為就可以深深的影響孩子未來的三觀,父親的格局、父親的態度,決定了一個家庭能否不斷與時代的變化而進步的方向;而家庭中母親的情緒、慈悲、慧根決定了家庭的溫度和孩子未來善德。只有父親的格局和態度能與時俱進,方向不落後,母親的溫度和賢惠體現出來,那麼孩子長大後,三觀自然會更受家庭良好的成長而樹立起高尚品德的人生觀,而不會受社會或者身邊人不良時尚等個性而產生了錯覺的叛逆,甚至完全與父母對抗。所以,一個完整的家庭,孩子的成長父母就是第一責任人,如果一個孩子從小不能生活在父母的身邊,長期體會不到父母的辛勤或者父母該有的愛,沒有了該有的相處,那麼長大後三觀差距肯定會更大,從小體會感受不到家庭和睦的歡樂,對父母的愛沒有了原本美好的童年,後期又不能讓孩子或者孩子也沒有完成該有的學習和知識,進入社會後,三觀自然就很容易被各種各樣的個性現象扭曲,容易隨波逐流,目中無人,特別對比他年長的人,總覺得別人老土,就像自己父母一樣老土,這就是家庭關係裡無形中導致孩子以後三觀的態度。
(二)父母的言行
以我自己來說,我出身家庭很普通,說是貧窮也不過分,父母沒啥文化,種田為生,經濟上一直跟不上,母親又是文盲,標準家庭主婦,父親雖然有讀過書,但也是做到算識字而已,從小對我的教導沒有什麼特別的知識文化上的榜樣,總是決定我們被他生到就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姿態要放低,老實終久在,刻苦才會成祖(潮汕民謠),說得都是安分守己的話,而母親靠的就是求神拜佛保佑闔家平安健康,知識層面無法指導,所以我們的學習都靠自己,他們的言行就是從善、做人要踏實、勤勞節儉、不攀比,從小生活在父母這種言行中,那麼長大後三觀肯定也會在這些方面的影響而樹立起人生的某些三觀之念。三觀這個事情,就像小草,從發芽到綠油油的葉子再到變黃,不同時期體現出來的感官是不一樣的,人的三觀首先是從家庭父母態度的影響,再到學校所學到的知識程度,最後進入社會遇到的人而改變的,但歸根結底第一影響就是從父母的言行教誨中開始的,好的影響是一輩子,所以,作為父母,言行就是孩子三觀的潛在的意識。
(三)父母對孩子的期望
或許你會覺得,期望與三觀有啥關係,我個人的經歷就覺得父母的期望恰恰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一個很重要的三觀理念上的濃縮,一個正確健康的期望,是孩子良好的三觀不可描述的事情。孩子不是龍鳳之才,父母硬要孩子成為國之棟樑,這樣逼死孩子都沒有用,只能導致孩子三觀悲憤,最後叛逆或者憂鬱。但是,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一個合理的期望,甚至孩子也沒有任何期望的目標,那麼孩子三觀也會漫無邊際,一旦進入社會,很明顯一點就是跟什麼人一起就是什麼樣的三觀,他也不知道父母要什麼?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沒有了對孩子的寄託,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愛怎樣就怎樣?天下他最大,父母也得順從,這樣三觀自然而然與父母對抗,自己也成了一隻沒了方向的鳥兒,要飛往哪裡在哪裡停都不知道。所以,給孩子一個合理的期望,讓孩子有了起碼的方向,無論他最後有沒有去實現你的期望,那一天在他迷茫的時候就會想到父母的期望,動力自然喚醒要沉睡的心態,這樣就相當又找到了一個正能量的三觀,驅使長大後的孩子持之以恆,每個父母的期望永遠都是希望子女:正道、正義、正心,這樣的三觀到哪裡都是能量滿滿,堂堂正正成長做人。
-
19 # 沐清檸
影響生活態度《無聲告白》裡有一段關於家庭的描寫,印象很深:“家庭,有時候會是一個以愛的名義設定的牢籠,其恐怖在於,門上無鎖,你卻不敢推門而出,只能咆哮地接受一切愛的安排,直到最後溺亡其中,或是被時間所離散。”就像下面這則泰國公益短片:面對孩子“我們可以種豆芽嗎”的請求,媽媽的一句“我們試試”,不僅讓女兒成功種出了豆芽,也成功實現了夢想。如果你是影片裡的小女孩,當你向父母提出“我可不可以”的時候,父母會怎樣回答呢?有的父母也許會說,“好啊”。也有的父母會說,“我們又不會”“好好讀書才重要,別想些沒用的”。如果遇上第一種父母,那孩子大概就像影片裡的小女孩一樣,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大膽嘗試生命裡的每一種可能,努力實現人生每一個目標。如果遇上第二種父母,那孩子可能這次會放棄種豆芽,下次會放棄喜歡的特長,下下次會放棄想學的專業,等到最後可能就會放棄原本最想要的人生。
-
20 # 小夏天Z
父母是孩子來到這世界上後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我們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習慣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好像是我們身上的一個縮影。很多父母在上一代錯誤的家庭教育下,形成了錯誤的三觀,並且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沒有絲毫醒悟。於是,他們塑造出了一代代媽寶巨嬰。我好朋友找的男朋友就是所謂“媽寶”,就是沒有任何主見,凡事以媽媽為中心,被寵壞了的孩子。吃什麼飯和女朋友去做了什麼都要給媽打電話彙報,更可氣的是,和女朋友吵架了還要去他媽那裡告狀,我們通常會責怪一個人是媽寶男或是媽寶女,卻很少將錯誤歸咎到母親身上,而在我看來,真正需要反省的是完全掌控孩子的母親。近來很火的動畫片《哪吒》真的我自己就看了三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可以實現超過40億的票房。這樣的成績可見這部動畫片得到的認可之多。劇情中,這個看上去妥妥的是個問題兒童的哪吒,最終成了百姓的守護者,這與他自身的優秀有關,最主要是與他父母有關。他父母的三觀有正義感,讓他從小耳濡目染感受到,說真的我看過一篇文章,我覺得特別的好,父母的三觀對孩子影響很大,原生家庭中父母的三觀完全左右著孩子的三觀形成。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怎麼描繪,他就成什麼樣的作品!
回覆列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三觀相當於一個家庭的三觀,不知不覺的影響著孩子,你希望孩子是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