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21 # 二本正經1987

    以前年輕不把距離什麼的放在眼裡,認為和家只隔著”一腳油門“的距離。

    心情好,回孃家啊;心情不好,去兜風啊,收拾好心情再回孃家啊。我的人生追求很簡單,就是帶著孩子到處玩,再有就是和家人在一起。

    我現在所有的努力,仔細想想,追根究底都是在為這兩個終極目標努力。可能在大家的眼裡我是“嫁的遠的”那一撥,所以,改變不了現狀的我,暫時無話可說。

    我有專門一個腹稿來說“遠嫁”,題目都想好了——《一個人可以走的很遠,不要嫁的太遠》

    等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再寫,等我把現狀改一改再來吹牛不上稅。

    放心,今天不談“遠嫁”,就只談“回孃家”。

    嫁人之後,再回家就叫“回孃家”,沒有孩子之前回孃家還是很勤快的。回到家就和大學放暑假在家一樣,收拾收拾家務、洗刷刷、上街買菜、操持一桌子飯,吃飽飯就窩到床上和爸媽侃大山。不然就全家出動去壓馬路,順便再買一兜子水果回來,“臥談會”和“夜談會”是家常便飯。

    後來你生孩子兒了,再回孃家就拖家帶口了,哪還有精力收拾家務,更別談往廚房那屋走一步。

    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好容易哄睡了孩子大多數情況下跟著孩子就睡著了,哪還有時間再陪爸媽聊會兒天呢?爸爸開始專門操持著你愛吃的飯,媽媽在搶著幫你洗尿布,不然就是總惦記著和你搶著抱孩子。瞅準時機就一把搶過孩子就一直抱著,讓你能多休息一會兒就多休息一會兒。

    等孩子再大點,凡是全家一起去逛街,最先去的就是童裝童鞋,不然就是玩具區,嬰幼兒用品區。下個館子點的菜全是孩子能吃且愛吃的,一家人默契的避開了辣的菜,涼的菜。你的“孃家”默默的為了你和孩子做出了改變,這些都是在我孩子漸漸長大了,我回頭細想的時候才發覺的。後知後覺!!!

    人們土話不是說麼“都興往下疼,不興往上疼”。就突然想來一次不帶孩子回孃家的歸程,

    就單純的回家賠爸媽說說話,再來一次不會被孩子打斷的“臥談會”。

    就回家買菜做飯,做我爸媽愛吃的菜,水果什麼的擺滿桌子,暫時不必擔心孩子看見了吃壞肚子。就回家掃地,拖地,擦桌子,洗衣服的時候才會發現他們磨破的衣領口,褪色的T恤

    在你帶孩子的這幾年間。不出意外的話應該也是咱們的媽媽在和更年期作鬥爭的時期吧?真是差勁啊,我問都沒問過一句,咱們在孩子生病的時候都能瞬間變成“聖鬥士”,可是卻沒能在365天裡,抽出一天去陪父母做個體檢。

    知乎裡有個提問,大概意思就是“為什麼人們越長大越怕死”。其實應該不是怕死,是害怕失去,害怕告別,害怕一個轉身就物是人非

    所以,我們放開了腳去追趕也追不上歲月流失的速度。歲月它帶來的衰老,應該是這世上最無能為力的吧,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一種遺憾,

    就是,至親離世卻沒能趕回去,沒看到最後一眼

    最難過的就是,不但沒看到最後一眼,就算很努力的去回憶和至親生前最後見面的場景,也回憶不起來,真的是,很惱怒,心酸,後悔

    形容不出的難受。

    從那以後我似乎在刻意記錄每一次的告別,刻意用眼睛記錄,用心記錄,無比珍惜每次回孃家一定要去奶奶家,姥姥家轉一圈。每次去姥姥家,姥姥都會蒸一鍋豆包等著我,豆餡不是超市現成的,是姥姥自己種的紅豆,從紅豆變成紅豆餡要幾個小時不斷的忙碌,有時候我只是拿了豆包就走,忙不迭說幾句話。看一眼,我就安心!!!

    我姥說,你們年輕人啊,總是忙也忙不完,沒有抱怨,只是很平淡的說著一個事實。我想,如果我不帶孩子回孃家,就能一整個下午聽我姥姥拉家常了,每次去奶奶家,臨到我說要走的時候,我奶奶都從四樓送到一樓,兩腿都有滑膜炎,還堅持一定要送送我,看到我車發動了再跟著走一段。我拐了一個彎,還能在後視鏡看見奶奶的身影。最近這幾次回家,她一直埋怨自己,說自己老了,孫女帶著孩子們回家來看爺爺奶奶,卻著急忙慌的包不出一鍋餃子

    我想,如果我不帶孩子回孃家,就能幫著奶奶張羅一鍋餃子,餃子餡一定是我愛吃的韭菜肉。

    以前還小,不知道送別的真正含義。每次看見老人們一送就送到村口,還嗔怪他們麻煩。或者是提前得到訊息就去村口站著張望著等待著孩子們回家,也不敢離開半步,怕一眨眼就錯過,為了早一刻的看見,一直站著,寒冬酷暑的不妨礙他們的等待!!

    後來發覺,他們是應該早於我們懂了《後會無期》裡的那句“每一次告別,要用力一點。多說一句,可能是最後一句,多看一眼,可能就是最後一眼。”

    最近在和結了婚的閨蜜聊天,說起我們好久沒聚會了。其實我們的孃家在一個地方,見面還挺容易的,但是她說,好容易放天假,抽空回趟孃家,就不捨得再出來逛悠,推掉一切聚會,應酬,就想一直在家窩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嘿,我們的心態如此心照不宣。

    要知道年輕時的假期,我們可是進家丟掉行李就跑出來逛街一天,不然就是大白天悶頭就睡

    歲數大了白天可不敢睡過去,中午還要全家一起吃飯呢。

    前幾年流行的一道計算題,你們仔細算過得數麼?

    假如你一個月回一趟家,在家待三天,一年中你能在家待幾天?

    假如你的所有法定假期都回家,一年中才增加幾天在家裡的時間?

    假如你如期回家了,家中的父母還能站在原地等你幾個十年?

    我反正算不清楚,但是算的我心慌。所以回孃家的夜晚我都抱了被子和我爸媽擠到一個屋睡

    所以所有的節假日肯定不出去旅遊,一律回孃家;

    所以我媽每次問我,哪天哪天回家來麼?我都說回;即使真的臨時有事暫定的日期回不去,也會盡快找個週末飛奔回去。我就知道我媽肯定又想我了,估計還準備了好吃的。我不回去,她該多難過,我沒啥本事,就是能在我媽想我的時候出現在她面前。

    我覺得,你們也具備這樣的本事!!!

  • 22 # 電網373

    孃家,夢裡都想的名字,持家的女人會剋制回去的衝動。富養的妻子常跑不斷腿,因人而異。但孃家的榮辱,大事小情都主動去幫助卻是外嫁女兒總掛在心頭的事,絲毫不比關心自己的幸福少。媳婦回孃家,常有的事,一月回幾次和一年回一次就看事情大小媳婦心情!

  • 23 # 獨行前行

    不知道大家多久一次,我是一年一次的!嘿嘿,我是湖南人遠嫁到湖北的!有時間也把爸媽接來住一十天半個月,因為家裡老人家也住地了,只能農閒的時候才能過來!

  • 24 # 零度Xiaoai

    有首歌我特別愛聽“常回家看看”。這時唱給我們這些做子女的,提醒我們要常回家看看父母。往常我都是一週回家一次,今年趕上疫情,到現在想直沒有回家,盼著早日解封了,回家看看老媽。

    老爸走了十年了,每年的春節我都陪老媽在家裡住幾天。人越是年紀大了越想人,今年沒有回家,想家了就給老媽電個話,拉拉家常,每次我都會問她,今吃啥飯了,在家幹麻了,都看了哪些電視啊,在聊就沒完沒了。

    等疫情結束了,我第一時間就是回家看老媽,不要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在後悔!

  • 25 # 遇見好故事

    其實你這種情況還好,嫁的算比較的近的,像我們這種嫁到外地的,路程太遠,一年回孃家的次數屈指可數,一般國家節假日那幾天根本就回不去,尤其有孩子以後,孩子小要帶著,回去大包小包更是麻煩的要命。

    現在還有好多年輕人出門打工,孩子都是由老家父母幫著帶,一般也只有過年回家才能和親人見面。還有些雙職工家庭,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挺少。

    這或許就是成年人的悲哀吧,為了生存,很多時候不可能隨心隨意,任性而為了吧。好在現在影片電話方便,更多的時候,能透過這種方式跟親人們溝通,聊以慰藉。

    當然,親人間的相互陪伴才是我們最需要的,望以後努力工作奮鬥,早些實現財務自由,當“不為五斗米折腰”時,或許我們能有更多時間,做我們想做的事,見我們想見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紅樓夢》裡主子與僕人(各種丫鬟)感覺話說的很好聽很客氣話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