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嗨歌(問答寫手)
-
2 # 365t0utia0
有句話叫做“條條大道通羅馬”
就營銷路子來講,那一條路都有走到底的可能!我覺得最能走到最後的是產品是否能緊跟客戶需求,諾基亞~摩托羅拉的失敗不是路線的失敗,而是自身不能緊緊圍繞客戶需求!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小米,華為,OPPO只要不斷創新,適應時代發展獨有可能走到最後,並駕齊驅不也是一道不錯的風景線! -
3 # Helen_15
華為手機質量比較好 各方面都均衡 價格稍貴 例如p9 我完全沒有買的興趣。本來我對攝影比較感興趣 但是貴實在太多。小米各方面都挺具價效比 不過系統感覺沒有華為流暢 佔用記憶體又多 我的小米5玩王者榮耀沒有華為榮耀8好 榮耀8讀取更快。小米拍照稍差,噪點較多。畢竟不是什麼時候都背個三腳架。雖說蘋果的拍照比較傻瓜式,但是同樣自動拍照,人家成像質量就是比小米好。小米其他方面也是不錯的。同樣開微信我感覺iphone7沒有小米5流暢。oppo不做評論 ,畢竟沒有用過。下一臺手機就嘗試努比亞。以上都是個人用過後的感覺。不管哪一家,都有其特色,以前最喜歡魅族,現在只能說,魅族加油。中國產加油,現在中國產,並不比蘋果差。除了品牌效應。
-
4 # 幸福路69943447
問題問得很沒水準,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華為、小米、oppo各自的路走的都非常的蓬勃,各自在開發自身的賣點以求得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他們也確實做到了。華為的自主創新,小米的價效比,OPPO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曲線救國,都是可取的發展之路。在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之後,誰能夠更契合科技的發展趨勢,誰能夠更貼近完美的使用者體驗,誰能夠把握住品控細節,誰就能笑到最後。補充一下,都是中國產品牌,我等屁民對他們並無任何偏見,誰做的優秀,就買誰的單。手打,要贊,萬聖節快樂。
-
5 # 科諾牧業孫先生
一個企業能否基業長青最關鍵的一點是這個企業的發展理念能不能真正的以人為本,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華為一直追求工業進步,掌握更先進的科技,從而獲取時間上的價格優勢,更多獲利,這一點從mate及Nova系列定價就能看得出來。小米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樂趣,也就是讓每個人都能買得到質優價廉又功能強大的產品,miui已使用者需求進行產品改進,包括系列產品的定價大家都看得出來。oppo已低配高價,追求產品美,瘋狂媒體線下營銷賺錢為目的,沒有價值觀的!oppo可以直接排除在外。論研發和核心競爭力,諾基亞和微軟要比蘋果和谷歌強的不止一個檔次,最終被打的稀里嘩啦,是因為他們沒有遵循使用者與日俱增的需求,華為也在這條路上。所以未來是小米的!
-
6 # 街角里的邂逅
哪個手機價效比高,哪個手機價格最能讓大眾接受就能走的遠吧……畢竟中國老百姓大多數也不會花太高價錢去買那麼貴的手機……還而且手機更新換代那麼快……
-
7 # 源-forever
首先,不管是那種銷售模式,產品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優秀的品質和體驗才是手機最核心的技術,其次,不同品牌之間是有差別的,小米主要是以線上為主,針對的人群主要是對價效比要求高的人群,當然,從剛開始沒有設計的設計,到現在有自己的設計語言,小米變得越來越大眾化,讓越來越多不瞭解手機的人也願意選擇購買,比如紅米系列,但是,線上手機是有其侷限性的,節約渠道成本的同時,就必須面對貨物囤積的壓力,所以產能始終不能提速太快,反觀ov廠,下游有眾多的經銷商,產品的囤積壓力很大一部分得到了轉移,而ov的設計,營銷對於那些對手機配置不瞭解的人以及資訊不透明的城市,是極其有誘惑力的,所以ov的出貨量登頂也就不足為奇了個人更看好線上廠商,呼應開頭那句話產品的品質和體驗最重要,在資訊越來越透明的今天,相信很多人會對手機有著自己的判斷,希望ov的配置更加良心,希望小米的鋪貨更加迅速,希望國貨終能幹掉洋產品
-
8 # 春一秋
這個基本不用太多考慮就能回答,誰先研發純粹自己的手機系統,誰才能笑到最後,萬年安卓是沒有出路的,諾基亞就是前車之鑑
-
9 # 科技曼曼談
以第三季度的出貨量來看,很顯然目前OPPO的線下實體店+明星效應的模式要更加有效。在中國智慧手機整體出貨量逞下降趨勢時,OV兩家廠商卻借用這種模式成功實現了反撲。先且不論產品的好壞,至少在未來兩年,這種模式依然能夠幫助OV繼續攻城略地。
而華為的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優勢,小米至少目前來看還是以線上為主。隨著這兩年更多網際網路品牌的崛起一定程度上蠶食了小米部分市場。所以,目前小米也在極力擴充套件線下渠道。
終上所述,我認為未來三年。OV的模式還是佔據優勢地位,甚至我們會看到這兩家廠商最終登頂。
-
10 # 科客
以小米、華為、OPPO為代表的中國產手機的三種模式,題主基本已經提煉出來了:小米的網際網路手機、OPPO的線下+明星、華為的自主創新,我再進一步總結,那就是小米模式的輕資產+網際網路思維、OV模式的重營銷、華為模式的重技術,學習和模仿這三種模式的難易程度和成本分別是:華為>OV>小米。
先說小米吧,小米一直以來最飽受詬病的問題就是搶購模式,今天剛好就是小米Note 2正式開賣的日子,結果又再次上演了瞬間告罄的畫面,這主要還是跟小米的輕資產模式有關,小米在供應鏈和渠道領域一直存在著不足之處,估計小米Note2和小米Mix在產能問題上同樣面臨著挑戰。雖然這次的小米Note2和小米Mix確實令人驚豔了一把,但要是買不到,會無形中破壞小米想要樹立的高階形象,小米想再進擊高階市場就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
OV的話,今年可謂是大出風頭,就在不久前,各項調研資料顯示,OPPO超越華為成為了第三季度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第一,被認為是“線下渠道+電視廣告+明星代言”這種商業模式的一次爆發。畢竟OV線上下渠道的佈局深耕已久,這也是小米和華為急需補齊的短板。至於華為,華為有強大的研發實力,這也是最難以學習和模仿的模式。華為最近釋出了新一代手機晶片——麒麟960,不出意外,就是用來武裝華為Mate9。麒麟960對華為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
這三種模式各有優勢所在,但並不是存在著水火不容的對立關係。關鍵在於將這三者結合在一起,才有可能走到最後。就以小米的網際網路營銷來說,華為也可以打造出自己的網際網路品牌——榮耀系列,雖然OV一直關注於線下渠道,但是跟OV有緊密關係的一加手機,同樣是網際網路品牌的代表者。再以OV的線下+明星模式來說,今年明星代言手機品牌何其多啊,鮮肉大叔、國際巨星扎堆來,華為請了不少的明星代言,小米也搬出了梁朝偉,說明了明星代言對產品的營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至於線下渠道的佈局,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是小米和華為都知道線下渠道的重要性,也開始完善自家的線下渠道。從這點來說,華為結合這三種模式的優勢所花費的成本相對較低的,所以在這三家中。華為最有可能走得最遠。
-
11 # blingbling2016
OPPO R9s真不錯。。喇叭很給力,我都當擴音器用。OPPO R9s還有就是探照燈,我下礦現在都不帶頭燈了,手機一拿出來,整個礦都亮。 訊號超給力,記得有一次當時我們礦透水踏了,地下6000多米,500多個工友手機都沒訊號,我拿出我的OPPO打通了求救電話。而且OPPO電池特牛逼,當搜救員工找到我們時,由於塌方,電全斷了,他們用繩索吊上去200多人。可是突然發生二次塌方,如果不快點救人,那就全完了。我拆下我OPPO的電池搭通升降機,當時全礦居然都通電了。升降機轟隆隆的,以前一次拉10個人就不行,用OPPO電池一次拉了50多個,5分鐘就救出了所有人。 可是還是有人受傷了,沒有救援設施,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個工友的四軸飛行器,我拿出備用電池,裝上了飛行器,下面掛了個升降機的吊欄,一次裝了80幾個傷員和一個遙控人員,半小時從拉薩飛到北京協和醫院。。。醫生都感到不可思議。 等救完人,遙控員又從北京飛到拉薩把電池還我,裝上電池還有98%,給我一瓶二鍋頭我還能繼續吹。
-
12 # _昂頭丶不可一世
我是一名狙擊手,今天執行任務的時候蹲到了老美的狙擊手,我們兩個都靜靜的對峙誰都沒敢動。 就在這時,我聽到了對面掩體後發出了窸窸的聲音,我知道那個老美待不住了,我架好槍一槍開了過去。可是剛開槍我就後悔了。因為他在頭盔上綁了一個華為,被我不偏不倚的打中了。老美的確狡猾居然懂得用華為擋子彈。我猶豫著掏出一直未開機的三星note7。我點燃一支菸考慮良久,才按下開機鍵。手機並沒有爆炸,這讓我長舒了一口氣。然後默默地掏出了我的小米。夜晚寒冷時我經常靠它取暖,我又從揹包掏出一個蘋果7,這是我在戰場繳獲的,現在也能派上用場,機會只有一次不容有失。把手中菸頭摁滅,心一橫,成敗在此一舉。我將蘋果7猛的向上一拋,緊接著將三星note7拋擲到老美藏身之處,另一隻手抓起小米撥通了電話。“轟”一聲巨響,我明顯感覺到我的掩體顫了顫。 我默默地掏出了僅剩的最後一根香菸,點燃深吸,我贏了。只因那老美貪心的用瞄準鏡看了一眼蘋果7,而沒有狙掉足以讓他失去生命的三星note7。 明天,我的敵人是誰,我是否能繼續活著,還是未知。 我下定決心回去要申請一臺諾基亞,我還缺個趁手的近戰武器。有的時候改變戰場的,真的是高科
-
13 # 吾乃年華哥
說話為創新能力強的也就是因為華為的品牌價值影響的,他的核心確實是厲害,但是在別的地方說創新?我不服!作為手機廠商你說他還創新了啥?小米馬上也會有自己的核心出來!系統也比華為的好用,還出了驚豔的MIX。再說說OV,別總說人家高價低配,什麼廠妹機!人家有自己的優勢,是無法取代的,藍綠機在拍照,HIFI上優勢很大,做工精細。華為是強,但也不能太自大!因為在手機方面都是小孩子!都有很多路要走,誰能佔據國內銷量榜首連續多年,那就是站穩了,那就是最牛逼的!
-
14 # 煎餅天使
小米華為都是大吹逼,真正技術是ov國際大廠,美籍華人段永平打造的獨立運營手機品牌oppo和vivo擁有美國的最新高科技。必將戰無不勝
-
15 # 若有虛無1
【vivo oppo】簡介
1.東莞步步高旗下公司,英文名塑造洋品牌形象,豪擲巨資在各檔熱門媒體投放廣告冠名,明星代言。高額利潤吸引大批線下渠道商與之合作。
2.因鉅額的廣告成本和線下渠道成本,手機定價巨坑,“高價低配”是其一貫作風,被送以“買廣告送手機”之稱。
3.洋文品牌,明星代言和廣告風格深得不諳世事的小女生喜愛,所以被大家稱為“廠妹機”和“智商鑑定機”。因過於招搖的廣告,又被大家戲稱為“國際大廠”或“藍綠大廠”。
4.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外觀看起來不錯,而硬體堪稱坑爹一絕,高階價位,低端配置。就拿CPU和螢幕這倆個成本佔比最大,最重要的零件來說,a系列螢幕用中國產天馬/友達屏,CPU選低效能聯發科。
5.線下銷售給渠道商的補貼是業界最高,商家大力推廣。促銷提成高,也不遺餘力推銷。當然,這些渠道費最終轉嫁消費者身上。
6.vivo 7億冠名快樂大本營。但凡熱門綜藝節目基本都有vivo oppo贊助,2230萬請宋仲基代言,一年電視廣告投入不少於100億。此外,線下銷售對渠道商的補貼更是遠高於廣告費。
7.促銷都有經過專業培訓,吹牛不打草稿,美國64位真8核,5000多萬畫素,誇大其辭,噱頭一大堆,實際配置還不如千元機。懂手機的人是不會買步步高,參考線上銷量。
8.系統最佳化差,萬年不更新,新機用三個月就卡。
9.手機做工不行,縫隙能擦紙。螢幕發黃傷眼睛。
10.還有一群腦殘粉,整天自欺欺人的意淫在自己的世界裡,優越感超越蘋果。且水軍甚多,普遍素質低下,只要你說缺點,就會對你人生攻擊,說你黑。
-
16 # 恆澤正能量
看未來的發展潛力,主要是看他們做出好的產品如何經營好他們的客戶留住客戶的心。
小米的優勢在於線上的營銷,以及價效比高,系統最佳化的比較人性化受到更多發燒友年輕人的親睞。做軟體打造移動網際網路生態,發展潛力大。
缺點在於,製造手機硬體的技術方面相對欠缺一些,沒有核心科技。質量問題丟失了一部分客戶。網際網路生態領域有樂視360等介入,價效比也不能持續佔優勢。不過如果能持續把握住年輕人市場,把握好質量,潛力是很大。
未來發展指數☆☆☆☆
oppo的優勢在於線下的營銷做的很深入,以及顏值拍照包括充電快的一些基本點做的很細緻。受到了更多女性以及對手機要求不高的尋常客戶的親睞。缺點在於,嚴重依賴廣告和傳統線下渠道,價效比較低,在網際網路透明時代,線下的老資源會慢慢消耗掉。線下成本較高,有蘋果三星華為vivo激烈競爭。是最難有突破的品牌。
未來發展指數☆☆☆
華為的優勢在於擁有通訊領域最多的專利,硬體優勢明顯。旗下榮耀網際網路品牌在線上價效比方面與小米有的一拼。線下也有mate,p等系列能與蘋果三星爭食。質量水平方面是目前相對較高的品牌。
缺點在於,軟體硬體都處於較高水平但是卻不是絕對高的水平,容易成為萬年老二。要想形成絕對統治,需要在其中重要的領域形成絕對競爭力。比如軟體的使用者體驗能否提升到高水平,比如處理器能否超過高通,服務水平繼續提升等等。
華為的全面發展,線上線下,高階低端都有所突破,綜合實力較強,如果某一方面能形成絕對壓制力量,那將獲得絕對性突破。
未來發展指數☆☆☆☆☆
手機畢竟是一款電子產品,對於這款產品本身來說,小米做好了裡面的內容,oppo做好了廣告,華為做好了質量。其實這三者缺一不可。軟體做的好硬體跟不上不行,做的再好廣告做的不好別人不知道也不會買。
所以中國產三巨頭誰先同時把握住這三點,誰就能一統江湖了!
-
17 # 喀喀鑑定所
靠鋪天蓋地的營銷上位也長久不了,廣告費是筆鉅額的開支,都轉嫁到了消費者頭上,這就是為什麼oppo,vivo低配高價,經銷商利潤大,掙著開店。小米魅族樂視等網際網路手機高配低價了,因為經銷商不願意賣小米,已經接近成本價沒有利潤空間,一比較就知道外華人說我們“人傻錢多”是有道理的。原諒我又犯賤說實話了,這年頭實話容易被噴……
-
18 # 偽裝的觀點
這還用問?
華為笑到最後,然後看你們笑話。
原因無比簡單,華為各條線都沒問題,尤其是硬體,看看其他各家,基本就是組裝,有毛意思?
寧可選華為這種低配高價的,也不去追什麼小米魅族oppovivo。
-
19 # 專門揪水軍
oppo,vivo走的是實體銷售,雖貴,但是盈利並不多,大多數錢養活中國員工了;小米走的是線上銷售,把實體店的繁多成本去掉,實惠消費者,也拉低了所有安卓手機的價格; 華為走的是營業廳還有線上銷售,但是他是正兒八經的商人,他想拉高手機的價格,想最少的成本得到最多的利益;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說最喜歡小米,樂視也是這個原因,畢竟每個人追求的都不一樣,也沒不用評價好的和壞的,現在他們各自的角度來看,他們都是最合適也是最好的,這三種營銷也是中國必須存在的
-
20 # 魯能大球場見朋友
OPPO實體店是真黑,我們鄰居今年秋天有個要上大學女孩要去上大學了,父母領這女孩買手機買了部vivo的X6回來竟然花了3288元!處理器652的手機能賣到三千多元,也是沒誰了這商家。太坑妹了!今天上午去手機店裡買手機 剛進門就被店員給拉走推薦oppo手機 問我經常玩遊戲嗎,這款八核處理器 開啟遊戲秒開(原來是p10處理器),我說想買小米5s他說小米5s處理器沒這個好 那個是四核的,比這個反應慢點,並且價格差不多 讓我考慮考慮!我,,,,,,,,,,,22
回覆列表
小米掌門人雷軍,技術出身,江湖人稱雷布斯,這些年撕過的對手不計其數,但艱辛、膜拜抑或質疑背後的努力沒有白費,他讓技術變成了每個人都能享受得到的樂趣。華為消費者業務掌門人餘承東,一張大嘴愛開炮,憑著“機關槍”式的挑釁風靡“搞機圈”,但“這些年他吹過的牛”通通變成了現實。
年近歲末,北方接連下起了幾場大雪,手機戰場卻依舊熱度不斷,高潮迭起。樂視、奇酷、VIVO、金立紛紛釋出新產品,而在中國產手機主戰場上,雷軍和餘承東領銜的華為與小米兩軍對壘堪稱年度收官之作。
11月24日,小米釋出紅米note3,將價效比殺到極致;兩天之後,華為Mate8高階機如約而至。雷軍釋出會上哽咽飆淚,稱小米不再為“衛冕而戰”,餘承東則針鋒相對:“情懷不能當飯吃,未來大部分的手機廠家會死掉,華為是憑實力說話。”
今年以來,華為和小米這一雙巨頭,在中國產手機“一哥之爭”上各自鉚足了勁。在各種不同的市場資料中,兩者各有千秋,爭鋒相對。從最新發布的產品策略上看,華為欲憑Mate8站上4000檔的高階市場,小米則在千元級市場繼續掃蕩。一個專注在手機本身,一個則強調圍繞手機打造的生態鏈。兩者在定位與走向上,其實早已分道揚鑣。
然而,隨著樂視、奇酷等網際網路超級玩家的瘋狂介入,曾學忠帶領的老兵中興捲土重來,還有在渠道上名利雙收的VIVO、OPPO等好手野心勃勃、虎視眈眈,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已然進入到了一個殘酷的血海市場,如何殺出重圍成為橫亙在每一個廠商面前的生死命題。
事實上,華為與小米之間的碰撞,將從價格、定位、模式以及品牌上全方位影響中國產手機的遊戲規則及行業格局。從發展勢能來看,華為憑巨大的研發投入似乎稍占上風,但小米的市場競爭力並沒有明顯下降,在未來一段時間裡,華為和小米的冠軍寶座之爭將會一直持續下去。短期的“名分”或許沒那麼重要,未來的發展將是軟、硬實力的競賽,手機行業的競爭註定是一場長跑。
小米新常態
與以往有所不同,Note3釋出會上,雷軍沒有再像以往那樣一味地去鼓動燥熱激昂的群情,而是像一位演說家一樣談起了情懷,甚至伴有數度哽咽。作為年度壓軸戲碼,一個半小時裡,小米一口氣釋出了紅米Note3、平板2,以及小米空氣清淨機第二代等三款產品。全金屬、指紋識別、大容量電池,作為千元旗艦機,Note3中這幾個使用者痛點一樣沒有落下。
毋庸置疑,小米公司依然是最好最強的網際網路手機廠商之一,這一點,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小米在天貓、京東、蘇寧全網手機銷量第一的成績已可印證。同時,爆款紅米Note2,截至Note3釋出前的100天裡,累計銷售了609萬臺,同樣令雷軍倍感興奮。
去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首次超越三星,坐上國內市場出貨量第一的寶座。2014年,小米的營收增長了227%,逼近千億元。五輪融資下來,小米公司的估值從2.5億美元,暴漲至400多億美元,4年時間增長160倍,足以讓小米問鼎“全球未上市科技公司估值第一”的寶座。
據第三方機構GfK指出,中國智慧手機市場正在從增量時代步入存量替換時代。中國產智慧手機面臨增速放緩的局勢。基於此,小米自去年末制定的全年1億部的銷售目標,也根據市場情況,相應調整到8000萬部。
同時,在眾狼搶食的市場中,年滿五週歲的小米顯然已越來越成熟了,這種成熟不僅體現在小米手機從最初的“為發燒而生”,到更加註重工藝與設計,以及專利研發等核心,也體現在小米在包括智慧手環、移動電源、空氣清淨機等硬體產品在內的生態鏈佈局迅速擴張上。
華為四年執念
2011年—小米手機面世的第一年—華為將旗下所有面向消費者的業務如手機、其他終端裝置、網際網路以及晶片業務(主要由華為控股的海思公司承擔)整合在一起,組成了目前華為三大業務之一的消費者BG。
同年,餘承東調任至終端公司,他性格強勢,雷厲風行,一開始便為華為手機定製了新思路:做精品、做品牌,構築長期發展核心能力。在經過一系列產品線壓縮,供應鏈調整的大動作下,2012年1月,華為終端炮製了旗下第一款高階智慧手機Ascend P1,餘承東也開始以“餘大嘴”的形象行霸江湖,而正是在餘承東的掌舵下,華為手機開啟了一路崛起的“開掛模式”。
被外界視為小米直接競爭對手的榮耀,自2013年12月宣佈獨立運作之後,無論從產品引數、價格定位,亦或粉絲節營銷段數,皆是勢同水火。
去年釋出的Mate7,則被認為是華為史上衝擊高階市場的巔峰之作,一舉讓華為的手機品牌,站上了3000-4000元的價格區間。要知道,3000元是中國產手機微妙的分水嶺,在它之上,是以跨國品牌為主的中高階市場,
有意思的是,萬科Quattroporte鬱亮,因為青睞於Mate7的使用者體驗,也與華為結下了不解之緣。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去年鬱亮就曾為了買到一部“四處都搶不到”的Mate7求助於餘承東。後來更自掏腰包買了200部送人。今年鬱亮更親自為Mate8拍廣告,站臺代言。
餘承東向記者透露,Mate7在渠道上連續8個月被溢價出售,目前全球出貨量突破7000萬臺,這大大超出了外界和華為自身的預期。“去年我們收入做了120億美元,今年目標是160億美元,但年中的時候就已快把全年目標完成了,尤其是中國區銷售完成得更好,同時高階佔比大幅度提升,今年整體收入可能會過200億美元。”餘承東向記者興奮地表示道。
據餘承東透露,三星也好、蘋果也好,在技術和創新方面力度很大,以前華為這方面還是跟隨的角色,但在目前,華為已經擁有和三星、蘋果比肩的研發投入,“包括音訊、照相、軟體技術、作業系統等,很多核心技術都在研究中,未來還有很多的創新。我們不是靠營銷和宣傳來獲得勝利的,而是靠我們真正的紮紮實實的內功,現在才剛剛開始,你們會看到未來的爆發力。”在餘承東看來,只要Mate8和P9站穩了,華為的未來會勢如破竹。
在研發創新的持續投入上,華為向來顯得很執著。研發人員規模超過8萬名,去年一年的研發投入就達到408億元。目前,華為擁有自主研發的海思麒麟晶片,在4G通訊、指紋識別、壓力觸控等領域搶佔了很多先機。
“超過國內廠家並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在高階上超越蘋果,在份額上超越三星,才是我們的目標。” 在華為終端經歷三年的爆炸式成長後,餘承東喊出了超越蘋果、三星的口號
在談及自己的信念時,餘承東顯得尤為興奮。“當然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靠實力說話,靠情懷不能解決事情,不能解決問題,靠營銷吹牛也不能當飯吃,要靠紮紮實實的內功。所以我們是一個長跑型的選手。”
“國貨”之爭風雲暗湧
今年下半年,手機圈風雲暗湧,競爭愈發激烈。僅從9-11月,華為與小米這對冤家,便有過數次過招。Gartner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智慧手機全球總銷量為3.53億部,三星銷量8358萬部居全球第一,華為2726萬部銷量,位居蘋果之後位居第三,小米銷售1700萬部位居第四,與華為僅差一名。資料一出爐,關於 “華為打敗小米”“小米神話破滅”的質疑之聲便此起彼伏。
雷軍更直接在微博上暗諷:“為啥友商品牌的手機總是不在活躍度榜裡出現呢?難道使用者買來只是打電話用嗎?”在外界看來,“友商”指的正是華為。而到了今年的“雙十一”戰場,也出現數據掐架的一幕。小米實現全網銷量第一的成績,而華為則聲稱在營收上超越小米成為第一。“銷售額的含金量也要比單純的銷量高得多,賣那麼多低端機有什麼意義呢?”餘承東向記者說。
市場調查機構IDC指出,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在2015年將預計比去年增長僅1.2%,而2014年這一增幅為19.7%。這意味著,隨著需求放緩,中國產手機廠商面臨巨大的市場考驗。同時,業內分析指出,接下來消費者購買的將不再是簡單地滿足從無到有的需求,而針對性能或價格的選擇會更加挑剔。事實上,中國智慧手機市場顯然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殘酷的血海市場,如何殺出重圍是橫亙在每一個手機廠商面前的課題。
手機血海如何突圍
在餘承東看來,過去十年是全球的洗牌期,今後的三到五年則是中國市場的洗牌期,無論是透過網際網路生態模式做手機,還是合資做手機的,大部分的手機廠家都會死掉。
以兩大最具代表性的中國產品牌最新發布的產品策略上看,華為欲憑Mate8站上4000檔的高階市場,小米則以“高性價比的配置+割喉般的定價”在千元級市場繼續掃蕩。一個專注在手機本身,一個則強調圍繞手機打造的生態鏈。兩者在定位與走向上,其實早已分道揚鑣。那在智慧手機市場日趨飽和,中國產手機增量放緩的時候
哪一種方向才更有出路?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