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那年今夕
不知題主在哪裡看的歷朝歷代不能反抗文字獄?
小何讀史以來滿篇都是反抗。
無論朝代發展屬於上升期還是衰敗期,政治爭議永遠不可能終結。
無非只是在高壓政策之下,文字表達形式可能更加隱晦罷了。
明清以前,文化還算比較開明,中國鼎盛時期的兩漢詞賦,魏晉南北朝炳文,唐詩宋詞元曲無不有反抗之文。流傳至今不乏千古名言。如《竇娥冤》等更是赤裸裸對統治階級的諷刺。
明清之後隨著統治者對文化壓迫的更專制,慢慢形成了小說之體。
反抗才能進步。
伏爾泰說過
:“我可以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
3 # 野史頻道
文字獄是指當權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打擊異己份子,鎮壓不合自己口味的思想言論而製造的一些因言說而犯罪的案件。
因言論而得罪,在中外都是有的,但就論鎮壓之烈、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則中國可穩做第一把交椅。大家都知道,在中世紀,義大利有個宗教裁判所,是專門用來鎮壓基督教世界的新生思想的,幾百年下來處理了幾萬人,而中國皇帝興辦的一個文字獄案件便能殺掉幾千人。
中國的統治者其實是沒什麼真正主義、真正信仰的,對他有用的他就要拿過來加以強化,對他沒用的雖是儒家思想他也要加以摒棄的。
壓制思想的極端表現就是製造大量的文字獄。中國的每個朝代都製造了大量的文字獄。在這種高壓統治下,別說是發表異端思想,連在私下裡痛罵一聲狗皇帝都是需要極大勇氣的。弄不好就會被滅九族。
中國的文字獄的歷史也就是華人思想被壓制的歷史。也就是華人被統治者愚化的歷史。也就是中華民族從先進民族蛻化為劣等民族的歷史。中國,自秦朝以來便再無世界級的思想家、哲學家了,原因很簡單,一個人連自己有自己的想法都是一種罪惡,你叫他怎樣成為思想家?何況,一個思想家的生成,是需要吸收很多人的思想養料的,當這些養料都無法採到時,又何以站在巨人的肩上,以完善其思想?
由於中國的特殊性,華人的思想大放光芒,有所成就的時期都是在戰亂時期:春秋戰國時期、三國兩晉時期、五四時期與軍閥混戰時期。這倒不是說戰爭是思想的孵化器,思想一定要在戰亂時期才得以生長。不是這樣的,只是中國比較特殊而已,一代又一代統治者總是不盡餘力地壓制各種思想。以圖得所謂的穩定與長治久安。
就人的天性而言, 是喜聽頌詞而惡聞諫語的, 所謂良藥苦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忠言在很多時候都是逆耳的。歷史上愛聽阿諛之詞的舉不勝舉,但專愛聽逆耳之言的好象沒幾個。即使是聖明如唐太宗,這個一千年才出一次的仁君(《舊唐書》稱他為“聽斷不惑,從善如流,千載可稱,一人而已。”),也有受不了他手下那個忠心耿耿的諫官魏徵的時候,有一次退朝之後對他老婆說:恨不得把這個鄉巴佬活活宰掉。還好他老婆見識比他更高超,總算勸住了。
天下人都有愛聽好話、惡聽批評之語的通病,一言不和,撥刀相向實在是常事。作為一般百姓而言,手頭既沒刀,也無權力判人死刑,雖然在氣頭上,大罵幾句也就罷了。但如果是皇帝的話,就不一樣了,他一發怒,就說:“推出去斬了。”於是那個跟他言語不合的大臣就被斬了,一點餘地都沒有。雖然以後後悔了,最多也就把這個大臣的墓修一下,給他的兒子封個官,給這個大臣諡封個什麼忠侯之類的號也就罷了。
然而,這個好大臣終究是不能爬出墳墓了,而他的能興邦利國的好建議也終究因為時世變遷而終究作廢, 徒留遺憾。
由於古代中國的極權設計, 歷史上敢進觸怒皇帝的忠言, 敢說觸怒皇帝的真話的大臣向來就少, 畢竟, 生命誠可貴, 來一趟世間實在是不易, 誰知道這次來過以後到底還有沒有機會再來, 何況大臣們向來能吃得腸肥腦滿的, 對人生更是滿足。在這種情況下,能瞞當然是瞞了,能不說當然是不說了,中國歷史上雖提倡“文死諫,武死戰”,但死諫的臣子實在是很少,這不能說臣子們的覺悟不高,畢竟,這個代價太大了。設想你是臣子,你會為了一句說了也不見得被採納的諫言,而冒被夷九族,身被零剮的危險嗎?
不是臣民的覺悟,而是制度的設計自然地使每個人變得越來越馴服,越來越膽小怕事,也越來越不敢講真話,到後來,連腦子也懶得動了。
所以,一個良好的制度應該制約每一個人的權力,以保證人們敢於開動腦子,提建議,說真話,反之,沒有一個平衡權力的機制,比如在皇權社會里,即使皇帝老兒提倡人們進諫,人們也未必敢進諫,畢竟,你一火起來,我的腦袋就要搬家了,誰知道你皇帝老兒什麼時候翻臉啊。國外有句名言,總統是靠不住的。只有在一個權力平衡的社會里,一個在制度上保證了說話者沒有後顧之憂的社會里,真話、實話才會逐漸得到興盛。
而一個人人敢於講真話,人人敢於動腦子,搞創新的時代才會真正來臨。——不知道在中國會不會有這樣的時代!
而在一個不僅不提倡講真話,而且在制度上也打壓說真話者的社會里,那麼,我們除了能聽到假話、大話、空話、廢話、屁話外,還能指望聽到什麼呢?
文字獄,是反動統治者為了防止和鎮壓知識分子的反抗,故意從作品中尋摘字句,羅織罪名而構成的冤獄。文字獄自古就有,而以清朝最為嚴重。
清代文字獄是封建專制主義空前強化的產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上樹立君主專制和滿洲貴族統治的絕對權威。這種文字獄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社會後果,影響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當歷史進入18世紀,西方各國已經先後掙脫封建制度的鎖鏈,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都在迅猛發展。而我們,由於特殊的歷史環境和現實的種種原因,仍然頑固地緊閉著與西方交流的大門,而且蠻橫地推行文化專制主義政策,利用文字獄的極端手段,消除異端,禁錮思想,統制言論,維護封建統治。直接地、人為地造成整個社會的落後,拉大了與西方的差距,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最終導致了中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地位的形成。
清王朝是滿族貴州掌權,對佔全華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防範、控制極嚴。尤其是清朝前期,只要是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是統治者疑神疑鬼,認為文字中人觸犯群權和妨礙自己的內容,必興文字獄,動輒株連數十人乃至數百人。清朝最早的較大的文字獄,是康熙時的莊廷?(long龍)刊刻《明史》案。
浙江湖州富戶莊廷?刊刻《明史》,書中有指斥滿人的話,1663年(康熙二年)被人告發。當時莊廷?已死,仍被刨棺焚屍,莊氏全族和為此書寫序、校對刻字、印刷,甚至賣書、買書的人等,共有七十多人被殺,還有幾百人充軍邊疆。
雍正時文字獄更甚。例如,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題“維民所止”,被告發“維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帝大怒,將查嗣庭入獄。結果 是查連驚帶嚇死於獄中,其屍被戮,查的親屬或處斬,或流放。再如,有個叫徐駿的官員,僅僅因為詩中有“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一句,便被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落得個身首異處。
乾隆即位後,文網更加嚴密,文字獄更加頻繁。翰林學士胡中藻有句詩曰“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看到後大發雷霆:“加‘濁’字於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濁”字被殺,並罪及師友。有個叫徐述夔(kui葵)的人,著有《一柱樓》詩集,其中“明朝期振翩,一舉去清都”二句,被乾隆帝定為“大逆”,理由是借朝夕之“朝”讀作朝代之“朝”,“要興明朝而去我本朝”。結果不但把已死的徐述夔及其子戮屍,徐的孫子和為詩集校對的人也全都處死。凡此種種,舉不勝舉。
清朝前期屢興文字獄,總計有一百多次,而且處刑極為嚴酷 ,搞得人人自危,無所措手足。在這種文化專制主義的統治下,許多知識分子不敢涉及政治,只能埋頭考訂古書。當時有個叫梁詩正的老臣,總結出這樣一條處世經驗:“不以字跡與人交往,即偶有無用稿紙,亦必焚燬”。
清朝的文字獄,是封建專制主義空前強化的產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領域內,樹立君主專制和滿族貴族統治的絕對權威。它禁錮了思想,堵塞了言路,影響了科學文化的發展,造成了萬馬齊喑(yin音)的極其黑暗的政治局面。
-
4 # 大河橋下流
哪裡有壓近,哪裡就會有反抗,古今中外都一樣。
春秋時,齊國的大臣崔杼殺死了國君。太史秉筆直書"崔抒弒其君"。崔抒大怒,殺了太史,換上太史的弟弟,結果還是這樣寫,又被崔杼殺害,又換太史的另一個弟弟寫,還是與他的倆個哥哥寫的一般不二,崔抒嘆口氣,放過了他。南史氏聽說太史哥幾個被害,便抱著書簡趕過去,要繼續照實書寫,在半道上遇上了新太史。南史氏看到新太史寫的真實記錄後,才放心離去。
由於太史兄弟的捨生取義之舉,和南史氏的前仆後繼精神,使得那段歷史得以真實的流傳下來,歷史真相往是用人命換來的。
秦始皇統一各國後,下令焚燬其它各國的歷史記載,禁止談論″詩"、"書",違者處死。敢″以古非今"者,滅族。並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抓捕並活埋了460名讀書人。秦始皇的殘暴埋下了大秦帝國二世而亡的伏筆。
西漢時的大臣楊惲,因一紙《報孫會宗書》,而被漢宣帝處以腰斬之刑,多名官員受到牽連。
曹魏時期,嵇康因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從而得罪了鍾會,被告發到司馬昭那裡,司馬昭"聞而惡之",下令將嵇康斬於東市。使得古名曲《廣陵散》從此失傳。
此後,歷朝為了加強統治,壓制不同聲音,或多或少都有文字獄發生,到了清朝則發展到令人髮指,神人共憤的地步。
莊廷鑨《明史》一案導致七十多人被害。名醫朱方旦,因自己的中醫理論不合″千古一帝"康熙的胃口,而慘死屠刀之下。戴名世寫了個《南山集》,也被康熙凌遲外死,多人受到連累。凡此種種,不勝列舉。
文字獄對社會的危害極大,使得假話大話空話廣為流行,阿諛奉承吹牛拍馬大行其道,正人君子噤若寒蟬,動輒獲罪,社會風氣汙濁不堪,國家名譽受損,創造創新能力下降,發展停滯甚至倒退。
文字獄的危害之大,怎麼描述都不為過,它破壞社會的公平公正,損害了整個社會的根本利益,動搖了國家的根基,展示了統治者內在的殘暴與醜惡。
從文字獄開始的那一天,人們的反抗就從沒停止過,堵人之口的結果就是一個個封建王朝的紛紛滅亡。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不懂這個道理或是自恃蠻力而裝睡的帝王,都難逃歷史車輪的碾壓。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社會文明,科技進步,國家富強的基本保證。逆之而動者,必將被歷史所唾棄。
-
5 # 青山不掩
文字獄,是歷朝歷代的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鎮壓被統治階級的一種手段。
但是文字獄有各種各樣的表現。例如在清朝,
-清風不識字,
何必亂翻書。
描述了常見的生活情景,一陣風吹來,把書吹動了幾頁紙,彷彿在閱讀。風嘛,你都不認識字,翻書有什麼意思呢?
這樣的詩句,樸實無華,日常情節,也覺盎然有趣。但血腥殘暴的統治,遭受廣大民眾強烈的反抗,以至於惱羞成怒,草木皆兵,誣陷詩人諷刺清朝統治者沒有文化,以此立案,枉殺無辜,就是一個典型。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壓迫越深,反抗越烈。
作為勞苦大眾,歷來強烈的反抗殘暴的,統治者的殘暴。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表現了不信天命;劫富濟貧,均貧富的口號;
耕者有其田的農民綱領,無論是揭竿而起的暴力革命,或者文人的奮筆疾書,借物託志,都是反抗的表現。
統治集團內部,也有明智之士,犯顏進諫,民可載舟,亦可覆舟,表述統治者的依靠和危機關聯;或為民請命,減輕徭役,開倉賑災,都是民眾反抗的折射。
如此等等,怎麼能說不能反抗,沒有反抗呢?
-
6 # 帶你看古董
不反抗才是落後,就像一個習慣一樣,突然被顛覆了還是不適應的,改朝換代都是要經歷一些新的事物,適應新的文化才能發展的更好
-
7 # 南朝居士
這麼說吧,文字獄殺的都是讀書人,不反對吧?文字獄殺的大都是當官的,不反對吧?文字獄都是王朝前期,不反對吧?
把這幾個問題結合起來看,文字獄殺的都是王朝更迭時期的文官(讀書人)的,他們大多數是經歷兩個朝代的人,甚至在前朝就有相當的影響力的人。
所以這麼看的話,都是在建立新王朝後,因為一些文人掌握話語權,而對新朝統治有潛在威脅。
講個小故事,姜子牙剛到齊國,齊國有兩個名士,號稱不朝天子,不友諸侯,姜子牙直接把他們殺了,為什麼殺名士?姜子牙說,他們不服管,如果大家都學著這樣不服管,我做諸侯有什麼意義?
同樣的,皇帝如果打下天下了,土地都在這些文人、豪強、士紳手裡,皇帝能管理這個地方?他們掌握話語權,你怎麼辦?只能興大獄,把他們都殺了,然後重新分配,在這地方重塑皇權。
所以,興大獄是為了重塑皇權的影響力,把皇權延伸到地方。
文人非常推崇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但是如果你是皇帝,你肯定也要殺了這倆名士的。如果大家你這樣,你是皇帝又怎麼樣?
-
8 # 鄉村小年輕
我上學的時候,歷史老師曾經教過“文字獄”:目的在於壓制漢族人的民族獨立反抗意識,樹立清朝統治的權威,加強中央專制集權,這種文化專制政策,造成社會恐怖,文化凋敝,從而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直到嘉慶帝親政後改變了乾隆朝的文字獄政策,著手平反,此後古代文字獄基本結束。
-
9 # 萬燈皆明
國家的代名詞是階級和統治,只要階級存在,反抗就不會停止。區別在於,在大一統王朝國力強盛時,國家暴力機器和管控能力非常強勢,自然反抗就曉得微不足道。譬如鄉賢和保甲制度,在建國初期中期足夠管控全部的鄉村,可是到了譬如明末,流民遍地,軍戶逃逸,國家機器形同虛設,自然也就無從管控。所以,反抗從來都有,只是聲勢大不大,看和國家力量的對比罷了。
-
10 # 丁向南
中國曆朝歷代都是封建帝王統治,統治者就以文治罪來迫害知識分子,從未間斷,舉不勝舉,而且還有一個專門的名詞來形容——文字獄。自周宣王起,就有人因借民謠諷刺朝政而被殺。這種以文治罪的文字獄事件,是統治階級為了防止和鎮壓知識分子的反抗,故意對作品斷章取義、尋章摘句、羅織罪名而構成的冤獄。
文字獄在清朝統治者手裡被髮揚光大到了空前絕後的境界,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持續時間之長是絕無僅有的。
清朝雍正時期的文字獄就非常厲害。據說有一次,查嗣庭主持江西省的科舉考試,試題出的是《詩經》上的一句“維民所止”。
不料卻被誣告說“維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就是說他蓄意要去掉雍正老兒的腦袋。 雍正拿試題來一看,“維止”二字看上去果然跟沒了腦袋的自己一樣,勃然大怒,即刻命令抓查嗣庭入獄。
結果,查嗣庭連驚帶嚇死在獄中,屍體被戮。其親屬或被處斬,或被流放。
作為一介書生,手無搏雞之力,長期受封建君主思想影響,君讓臣死,死不能不死等觀念制約,這些文人很難反抗也不敢反抗,
不反抗不是進步表現,是懦弱及思想受制約的表現。
文字獄,是封建專治主義空前強化的產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領域內,樹立君主和滿族貴族統治的絕對權威。它禁錮了思想,堵塞了言路,影響了科學文化的發展,造成了萬馬齊喑的極其黑暗的政治局面。
-
11 # 一介平民988
文字獄,顧名思義。因各朝各代掌權者而設定。底下佞臣指鹿為馬,把文字做“莫須有”罪名坑害對手的利器!
然而。文明生產離不開文字,人類溝通離不開文字。無論文字怎麼編排造句,都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正是應了那句“當局者迷”的詭譎多變的心理。伴君如伴虎而已
倉頡造字,天地而動,鬼神皆泣。這是人們溝通進步的大福音,他望望想不到有一天有人因用字不當而家破人亡
所以事情皆有兩面性。文字的出發點是對人類百利而無一害。文字獄是在封建“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閉思想下產生的恐慌!
新時代包括往後。歷代掌權者都會知道,文字獄是社會退步的源泉。思想封閉的罪魁禍首!如果人們因此畏懼不前,社會哪來的進步?劈荊斬刺的勇氣不再。早晚也有陳勝吳廣後續者“王候將相寧有種乎”的超時代精神。
是以,讓文字自由發展。開放政治建議的渠道。止悠悠之眾口,建政通人和之社會
-
12 # 月映清波
所謂興起文字獄,表面看是統治者尋章摘句,實行文化禁錮政策。其實深層原因是統治階級級在國家機器的運轉過程中,洞悉到社會階層內部的動盪不安和深層次矛盾,這些矛盾在知識啟蒙的誘導之下,很可能會動搖整個社會的根基,成為燒燬錦繡華堂的熊熊大火。尤其是在一個國家立國未穩之時,其政權基礎還不很牢固,目光遠大的統治者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和不安全感。壓制思想啟蒙只要是實行專制太平的有效手段,文字獄就成為了一個很好的突破口,非常有效的控制輿論宣傳,用殺一儆百的手段強力壓制,扭轉整個社會輿論導向。其實客觀上也起到了穩定社會,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社會動亂的可能。任何革命都是從宣傳教育,把星火扼殺於萌芽狀態之中,其社會成本最低。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最需要的是改革。最大的破壞就是革命,因為革命就要流血,就要生靈塗炭,使整個國家陷入內亂。這也是一個國家最危險的時刻,人民最悲慘的時刻,外敵最容易入侵的時刻,社會各階層最容易分裂的時刻,國家民族認同感最低的時刻。
-
13 # 陝北柳
哲學觀講社會是矛盾中得以發展。
此命題獵涉層面太深非三言兩語。
從焚書坑儒,到罷黜百家到獨尊儒術,到清文字獄,文字與文化往往披上政治袈裟而流光溢彩。
那裡有反抗那裡就有鬥爭。
文化需要繼承發揚,源遠流長,斷層就是教訓
歷史就是鏡子:
四大文明古國,古羅馬消失了,古希臘成為歷史,古印度湮沒了,唯有古中國得以傳承,民族的發展得以文化脊樑支撐
我們們在文化發展過程,走過低迷與繁榮,然汨汨相湧,今天,立於世界,文化架起了橋匯粱。
想說話就,對文化的拯救發展是最偉大的事業。
-
14 # 玉笛道人
文字獄不是不能反抗,而是因為文字獄涉及物件都是文人,反抗無力無果。在中國古代,識文纂字的文化人很少很少,形不成巨大的群體力量。即使面臨文字獄的壓迫,這個群體反抗造反也難以像農民起義那樣可以改朝換代。因此才有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說法。
文化人最典型的一個特徵是清高,自命不凡,他們每逢遇見不平都會針砭時弊,辛辣諷刺當權者。當官府被激怒採取鎮壓措施後,文人都會顯示出其懦弱性。即使發生公車上書之類的事件,也因其群體太小,力量太弱而遭失敗。
文字獄絕對是壓制民主的行為,他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特有的產物。
-
15 # 改名挺難
在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里,”文字獄”是統治者打擊有反抗精神文化人的一個利器,在清朝康雍乾三朝尤甚。所謂“文字獄”,大概分兩類:一是文化人確實用詩文方式表達不滿,統治者不允許而打擊之,最著名的大概是“烏臺詩案”。二是純粹望風捕影,摘章斷句。我覺得,很多情況下,皇帝們大概也知道是牽強附會,但是為了殺雞儆猴,鞏固統治,也就痛下殺手了。應該說,不是不能反抗,而是統治者採用各種壓制手段不允許反抗,即便這樣,反抗依舊“前赴後繼”。“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事實證明,封建統治者的文字獄無法阻擋歷史的前進,文化的延續與發展。
-
16 # 企業教練詹sir
對於當政者來說,維護社會穩定,是重要的職能。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和平穩定,是一個政治體系正常運轉的保證。
文字可以表達人的思想和認知,並透過教育、閱讀傳播。每一個朝代都有符合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主體意識的價值觀,特別是朝代更替的時候,新舊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往往會有衝突,當政者,需要引導、統一思想認知。所以,做為思想和意識的載體(包括人和書籍),需要被統一,以符合當時當政者倡導的政治、價值觀和文化。
-
17 # 高原孤鷹10
皇權至上,想反抗包括文字獄在內的封建特權可以,但要先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才行。君不聞清代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其中只帶了一個″清"字,便遭殺身之禍!這本沒什麼另外特別的含義,但就是不行!皇帝姓什麼,說話做事都得忌諱,否則就是死路一條。何況反抗文字獄,就只有知識分子階層,這部分人天生懦弱,敢站出來提點建議可以,敢公開反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過,隨著大清王朝的覆滅,一切都得到了改變,因為自由的空氣越來越濃厚了嘛。
-
18 # 御前帶刀侍衛
歷朝歷代都有反抗,成效不大。文字獄是思想上的皇權重塑。
文字獄殺的都是王朝更迭時期的文官(讀書人)的,他們大多數是經歷兩個朝代的人,甚至在前朝就有相當的影響力的人。都是在建立新王朝後,因為一些文人掌握話語權,而對新朝統治有潛在威脅。
所以,興大獄是為了重塑皇權的影響力,把皇權延伸到地方。
文字獄的危害,1.文字獄的製造冤案,遏制言論,禁錮思想,助長誣陷之風。2.文字獄扭曲思想,互相猜疑,使人們生活在極度恐慌之中3.文字獄銷燬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化典籍。綜上所述,文字獄只會開歷史的倒車,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對社會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作用。
-
19 # 心宇不忘初心2
不反抗文字獄社會就很難進步!反抗必須有人付出代價!還是有英雄勇士敢越雷池,世界湖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
20 # 修行行走走走停停
反抗也沒用。
抵抗朝廷需要靠真槍真刀幹出來的。
中國的文人只會無病呻吟,整天做憤青,現在還是這樣,他們靠文字是打不贏的。
回覆列表
自西漢王朝頒佈《除誹謗法詔》之後,官員都是禁止非議朝政的。
而明代廢除不殺士大夫的傳統之後,文字獄也就成為統治者的法寶。而滿清蠻夷為讓漢族士大夫放棄思想上的抵抗,舉起了屠刀。
不反抗,當然不是進步!
南宋滅亡,崖山超過十萬的官員、軍隊、士子、眷屬選擇殉國。而明末...
就是清末也一樣,傳說,隆裕太后問大清退位後可有殉國者。可別說漢族官員士紳,就是滿清貴族們也沒誰慷慨赴死,太監答,只街上餓死了兩條老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