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笑的風吹過
-
2 # 曦和堂主人
如果您看完一本書認為沒有讀懂主題,那就先放著,等哪天再讀的時候也許就會找到答案,讀書最重要的還是享受閱讀樂趣
-
3 # 飄揚的馬蹄疾
人是有境界的不同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界,不同年齡與處境時,也會有不同的心境。
體會也會因此不同!
不要刻意去理解別人說的體會。
重要的是自己從中領悟了什麼。
一本好書是值得反覆閱讀的……
-
4 # 雪泥菌
讀一本書讀不懂書的主旨該怎麼辦,我覺得有以下幾個辦法。
從作者來看書籍是作者的一份情感寄託,也是作者的思想表達,在我們閱讀一本書之前,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我們都可以先去了解這本書的作者。
首先我們可以瞭解作者所生活的年代,然後我們可以去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最後最好能夠找到作者寫這一本書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大致的知道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內心的情感是怎麼樣的?他在寫書的時候,是受了什麼樣事情的啟發而寫下這本書的。也就可以進一步猜測作品的主旨,思想感情了。
從書中的世界背景來看小說中的世界,雖然說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一個世界,但其實也擺脫不了現實世界的影子。因此我們在閱讀小說的時候,對於小說中為我們描繪出來的世界,就要大體上進行一個瞭解。
有些作者就比較偏愛寫某一個時代的事情,比如餘華。那我們就可以從他其他的書籍中,來了解他這本書的世界背景。
在閱讀某位作者的小說時,如果能夠對書中的世界背景有足夠的瞭解,那麼便能夠幫助我們去理解書中的人物,他們做一些事情的原因,這樣便能更好的理解書的主旨。而且還有很多書籍的主旨是與世界背景密切相關的。
從人物來看以小說為例,閱讀一本小說,是避免不了小說中的人物的。作者在寫一本書的時候,他想要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思想感情通常不會直接的寫出來,而是透過小說中人物之間發生的故事,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了解小說中的人物,來尋找作者的思想,小說的主旨。
在瞭解小說中人物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好各個人物之間的關係,然後針對某些重點人物,對他們的性格進行深入挖掘,最後分析他們做一些事情的原因。
通常來說,這樣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瞭解小說的主旨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要想了解一本書的主旨,可以從書籍的作者,書中世界的背景,以及書的人物三個方面進行入手。
-
5 # 紅塵彌勒
題主列舉的這幾本書,都是名噪一時的文學名著,具有非常廣泛的文學影響,也帶粉了一大批文學愛好者。
毋須質疑,無論是錢鍾書的《圍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還是餘華的《活著》,都是口碑極佳的文學名著,在讀者群裡有著深厚的附著力和感召力,甚至可以說影響了一代人。
但題主卻說這幾本書看完了卻沒什麼感覺,沒有那種涕泗橫流死去活來的感受,這也不是什麼壞事。
每一個讀書人都會對自己有興趣或者有意向的作品感興趣,而對於那些人云亦云的所謂精品不屑一顧,甚至嗤之以鼻。
我個人猜想是題主讀了這幾本書,並不一定都看完了,而是感到讀下去實在困頓,完全沒有那種撕心裂肺般的掙扎與傾軋,倒是心若止水,平靜而安祥,也沒覺得這幾本書有什麼令人慾罷不能愛不釋手的興奮點。這也應該屬於正常現象,並不見得閣下沒有這個欣賞能力,也不是作者的作品不好,只是這中間隔著楚河漢界,是因為之間的共鳴點不在一個頻道上,沒有形成共振現象。
而且,每個讀書人的興奮點和彈著點都不在一個頻道上,四分五裂的散佈於各個文學的角落裡,不會都集中在一個視覺衝擊下,自然就感覺不到這種所謂的作品心靈衝擊和文化洗禮。
換個角度說,題主對於這些作品和這樣的題材不是很感冒,僅此而已。並不說明題主就是敏感度低下或者文學信仰不高、修為不深的門外漢,只是偏於自我的感知和任性,說出了一個道理罷了。
實不相瞞,我本人和題主的看法幾近一致。並不喜歡這幾部炒得紛紛揚揚的所謂文學神作。
既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就要允許和寬容我們有不一樣的文化觀念,也只有相容幷包,容納下不同的履歷和聲音,才能越發顯示出現代社會的務實和包容。
我們不怕敢於堅持己見的人,而是怕人云亦云的應聲蟲,糊塗蛋,你沒get到它的點,只能說你們之間的審美趣向並不相同,存在巨大的無可彌合的文化差異,這也是時代允許和包容的文化現象。
不值得大驚小怪。只讀對你有影響有震撼的就夠了,無需多掛礙在心頭,保持一個真正的自我,也是一件非凡的事兒呢。
-
6 # 傅傅翡翠
書籍是作者的一份情感寄託,也是作者的思想表達,在我們閱讀一本書之前,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我們都可以先去了解這本書的作者
-
7 # 廝說芯語
我當年讀《圍城》,身邊同事看到我一直在竊笑(上班時間)。於是,等我讀完,馬上便要去讀。讀完,把書在我面前一撂,一臉不屑:沒什麼好笑呀。讀書和人的閱歷和學力有關係。讀書是件需要積累的事,不要回頭,一直往前走。到你能從微言大義中,從詞苑語海中,盡得其妙時,那個時候你會發覺,你還是孤獨的。你理解的,別人尚不得其門而入。這是屬於持續讀書人的趣味所在。最重要的是,你在讀書和思考中,可以持續推動自己的人生與時俱進。不要氣餒於一時的不能理解,開卷有益,逐漸疊加。人生的厚度是靠一生的時間堆砌起來的。
-
8 # 木楨
最近正好在看《如何閱讀一本書》,問題所說的主題閱讀正是此書所說的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也是閱讀的最終目的。
問題中提及看完了書卻沒有領會到主題,可能你沒有用主動閱讀的方法去讀書。對此我有三個建議:
一、拿到一本書,一般人會直接開始看正文而忽略了閱讀“序”和“目錄”。但其實這兩部分對於我們理解書的主題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大部分書的“序”是作者對整本書的背景或者是故事的概要描寫或是作者寫作本書的特殊角度,而“目錄”是整本書的骨架,就像你去旅行前先要看地圖一樣,“目錄”就是這本書的地圖。
當然有些作者可能會希望自己的書更有吸引力而選擇什麼都不寫,以增加作品幾分神秘性。
二、使用主動閱讀的方式看書的人在預備讀一本書時要提出四個基本的問題:1、整體來說,這本書在談些什麼?2、作者在各章節說了什麼?怎麼說的?3、這本書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該是部分有道理?4、這本書和你有什麼關係?
三、閱讀小說時有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要沉浸式閱讀。就是你要把自己帶入到角色中,想象文中的一切發生在你的身上。在瞭解文中角色為什麼做出那些選擇時,不要心存疑慮,儘量試著活在文中的世界,這樣方才能對作品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在閱讀一些大部頭比如《平凡的世界》,書中會出現大量對你來說陌生的人,也許你急於想要搞清楚他們都是誰?但是不要焦慮,想想我們去到一個新的陌生的環境時,不也是一點點的融入到新的環境認識新的人啊。事實就是一開始我們本來就是不清楚的,只有回望過去,看完整本小說才會瞭解整個事件的關聯與活動的前後順序。
而且你會發現一個會講故事的作者的作品中有大量細節的描寫,其實也是更好的為了讓你入戲啊。
-
9 # Hh虹
這三本書我最有感悟的是《平凡的世界》,記得第一次看時,我損失了很多眼淚,書中無論是時代的變遷或是書中人物的真摯情感,都讓我感動不已。
-
10 # jasmine的後花園
樓主提到的這三部小說,可以堪稱為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經典之作了。除了餘華的《活著》篇幅相對稍短,《圍城》和《平凡的世界》都算是長篇力作了。樓主說閱讀之後並沒有get到它們的點,我想你之所以認為沒抓住主題,問題可能出現在以下幾點:
閱讀方法01、學會深度閱讀
我個人的經驗是在每晚臨睡前留出二個小時的時間讀書,在這段時間裡遠離所有的嘈雜,一心一意投入到書籍的文字裡。這樣的閱讀不求速度,逐字逐句地理解是第一要義。不解的、深刻的、優美的、精彩的等等感受,都可以隨時在書頁上做標記和標註,這也是與作品互動的方式吧。
02、根據內容畫腦圖
樓主提到的三部小說特別適合用腦圖的方式來梳理人物關係,人物關係搞清楚了自然就理解了發生在他們之間的故事,透過這樣的梳理,故事的大意也就瞭然於心了,這也是提煉主題的重要基礎和手段。
03、寫讀書筆記
其實上面提到的腦圖也好、書頁標註也罷,都可以成為讀書筆記的內容。邊讀書邊作筆記不僅可以幫助你理解作品的內涵,還可以隨時記錄下那些閱讀中的細緻感受。
其實當作家完成了一部文學作品的創作後,接下來讀者的閱讀體會也可以被認為是這部作品的延續創作,所以每個人的閱讀感受對一部作品而言還是非常重要的。
個體經歷“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既使是同一本書,因為每個讀者的經歷、文化背景的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閱讀體會。
比如樓主提到的《平凡的世界》,有人感動于田曉霞對純潔愛情的追求,而有人感慨於孫少平不甘平庸、勇於挑戰命運的勇氣。感動也好、感慨也罷,有所感悟便是讀書帶給我們的最好禮物。
綜上所述,只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樓主不必對於人云亦云的所謂主題太過在意。讀書的樂趣在於個人的體驗,只要你自己認為有收穫那便是最好的閱讀了。
-
11 # 抹抹讀書
《圍城》、《平凡的世界》、《活著》這三本書在中國文壇都享有很高地位,其中還有獲得茅盾文學獎作品,但有很多人看完覺得沒感悟,其實也很正常,我來講講個人體會。
一、讀書體會受個人生活狀態影響
你在讀這本書時候的生活狀態和背景,對你閱讀是否產生共鳴,一定有很大的作用,就是所謂“共情”。
比方《平凡的世界》,其中孫少安和潤葉的感情就是因為家庭條件,孫少安實在太窮了,愛不起,只能放手,如果現實中有同樣感情經歷的人,看到這部分,就會沉浸進去。
金波在書裡面描寫的不多,但很多人喜歡他,就是他當兵時候唱歌結下的情緣,多少年後依然放不下,又重回青海去找那個藏族姑娘,語言不通,連對方名字都不知,但愛情就是愛情,苦澀的愛也是愛。
二、閱讀質量很重要,這本書你看了多久
一本書,到底能不能讀進去,會吸收多少內容,體會是什麼,絕對和用在這本書上時間有關。
用我讀《活著》為例,第一次讀的很快,3個多小時翻完了。我想它就是一個故事嘛,講了福貴老人的一生,結合當時的年代,悲苦了一點,讀完我還想:大家為什麼推這本書,“徒有虛表”!
它要表達的是:陪你走到最後的不是人、不是物、不是景,而是淹沒在一路上的痕跡。
三個小時,翻完一本書,是完全不可能體會到的。
最後,給幾條讀書意見,如何能明白這本書寫什麼,主題是什麼。
1、選對書,選合適的書。選的書不合適,完全浪費時間,沒看進去,沒有吸收,還浪費時間,勉強讀完,也就記得皮毛。
2、閱讀是有遞進關係的,不要妄圖剛喜歡讀書就看世界名著。真的,讀不懂的,上學時候,都知道先學單詞,在讀句子,最後是課文,讀書也一樣,不是字都認識,就能體會主題。
3、根據生活需要選擇書。以前不喜歡的,過一段時間就可能喜歡了,狀態不同,心靜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比方,你還沒上大學,戀愛都沒談,就看《圍城》,然後記住一句,裡面想出來,外面的想進來,讀的意義不大。
多讀適合自己的書,不在於數量多少,是否是名著,關鍵是對你個人的價值影響。
-
12 # 曰如斯乎
最能讓自己信服的答案永遠都是自己得出來的
讀書與收穫甚至感悟這件事,也遵循著同樣的的規律。
讀書人會問寫書人這樣的問題
1 為什麼讀書。
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寫書的這些人,算不算是在進行一場精神侵略。
一本書角色各異,有富人,有窮人,有君子,有小人,有平凡人,卑賤人,也有聖人,代表的觀念各有不同。平時人講話,三句不離一個“我”字,書裡的那些人其實只是化身,這本書裡唯一真是血肉之軀的,只有作者一個人。
當然,這並不是想突顯陰謀論。
寫書人最清楚不過,用熟悉的文字能講述出一個自己滿意故事的痛苦了。寫一本書,不用心一遍又一遍的重複唸叨,琢磨,莫說經典之作,能湊夠字數都難。一本書歷經數月甚至數年,刪繁就簡,也許只剩幾萬,十幾萬字。讀書者能用幾天時間把一個人數月的生命精華盡收眼底,這實在是佔盡了便宜。若是能夠把那些代表著作者為了寫作而掉落的”頭髮”,插在自己頭上,那更是美極了的事。
2讀什麼書
讀書可以為消磨時間,自我沉澱,感悟人生,尋求信仰,等等。其實彙總起來,從一個開始讀書人初心談起,一定是出於某一方面的需求。這決定這我們會從不計其數的書籍裡拿起那本自己想要看的書。小夫妻喜得貴子看什麼 當然是育嬰書。職場精英看什麼,當然專業技術,科學管理。文學創作的人看什麼,當然是文學經典。倘若把這些看書的人和對應的名目對換,或許就回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了,心不在這兒了。
讀書最重要也是最開始的是選一本書。這本書不僅要從自己初心出發,確定好方向。也要從自己的見識,經歷,和自身的處境出發。聖經也不能救贖一個無神論者,因為他不需要也不瞭解上帝。
3 能感悟什麼
陝北人和外地人讀平凡的世界,前者一下就能理解土窯和磚窯是個什麼樣的比對,後者可能閉著眼睛想想,都能住,沒那麼強烈的反差和不妥。
少年人和成年人讀平凡的世界,前者想曉霞怎麼就非的被大水沖走了,她一個姑娘家,非得救人嗎。後者可能會想,這就是人生,人生!人生!
低谷的人和生活安逸人來讀,前者能感受到少平那堅定的信念猶如春雷重新在肅殺的大地上空鼓動,血液順著地脈湧蕩,重新沸騰。後者可能覺著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小說樸素無華的語言在紮實的文字功底的編織下,重現了一代人的奮鬥史。
書籍和經典都不需要具有普世價值觀。
它們負責的是能不能代表一類人,一部分事物,用普通人無法表述的方式表現出來。感悟,是讀者從書裡找到自己能引發共鳴的經歷,觀念,將經典放到自己心裡,以替代自己從來都有的,但是限於自身原因無法總結,表述那部分。
選一本書,能把自己代入裡面的一個角色,合上書本,又能從角色中跳出來,用上帝的視角重新審視。這是讀書最大的快樂。
-
13 # 青鶴鳴
這三部文學作品都是佳作,以後可能也會成為經典名著。一部文學作品的主題需要讀者自行總結,而這三部作品的時代背景有所不同,又幾乎是分屬了三個社會群體,因此在閱讀過程中即可以透過人物看群體,也可以透過群體看當時的時代背景。
-
14 # 小小卦館
《活著》《平凡的世界》這樣現實主義的書,有著濃厚的時代印記,是深入生活的痛點寫照;需要讀者經歷過那個年代或在生活中有過相似坎坷經歷的人,才能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強有力的共鳴;如果說讀完沒有收穫那可能有兩點原因,第一,對生活缺乏感悟,第二,說明你的生活環境太好了,人生比較順遂,從小有著優越的生活條件就很難體會那個年代的苦,哪怕是現在窮人家的孩子或生活坎坷的孩子讀完也會有很多感慨……等你經歷的多了就能讀懂了。
-
15 # Lily請叫我背影殺手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年齡段不同心境不同生活狀態處境所體會到的是不同的。和個人愛好認知眼界等等都有不同的影響,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讀一本書不需要一定要認同大部分人的觀點,有時候讀者如果有類似的經歷會把自己帶入其中,產生"共情",而如果完全對其不感興趣,則味同嚼蠟。不管是哪樣的,一本書只要能讓自己讀的愉悅,覺得對自己有幫助,某一個時刻會讓你突然茅塞頓開有所領悟豁然開朗,那就是你get到了它的點
-
16 # Andy彭彭
1親愛的朋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如果沒讀懂,那就多讀幾遍!
2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其實就是我們每讀一遍,我們所get的東西,也可能是不一樣的,哪怕同一句話,我們每一次讀的感受我感悟也是不一樣的!我們讀的不是書,讀的是這本書當時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狀態,我們想到的更多也是延伸到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自己的一些收穫跟感觸!只有投入身心,才可能理解到主人公的悲歡喜樂。。。。
3有時候我們讀的並不是書,其實讀的是我們自己,因為很多東西,我們自己沒有經歷過,是無法真正體會到主人公經歷的事情,都是一些什麼感受,也無法體會到作者他想傳達給我們的一些東西!所以我們經歷的東西不一樣,同一本書我們讀過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因為只有經歷過,才能在靈魂深處得到共鳴,才能有真實地屬於自己的收穫!
我也非常喜歡這幾本書!
《圍城》講的是婚姻的一些哲學和人性的東西,如果一個未婚的人是無法真正體會到的,理解一定跟經歷有關,懂了只是懂了,但不一定能夠理解。
《活著》透過講平凡人活著的一生所經歷的東西,告訴我們人活著只是為了活著,其實並沒有什麼理由才能活著,這也是我一直在拷問的東西,人究竟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甚至在我崩潰絕望痛苦得想死的時候,我仍然給自己找到了理由繼續活下去,我在想,當我真的一無所有,我還會不會選擇繼續活著?也許我也會跟福貴一樣,繼續地活著,只為了活著?
讀《平凡的世界》,我們透過別人的生活,看到別人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掙扎痛苦與妥協,以及隨著時間的改變,我們也看到每一個選擇最終的結果,可以說是非常地過癮的!
所以,我們讀書,就跟看電視劇一樣,只有投入其中,才能體會到一些作者要傳達給我們的東西,我們只有自己越豐富,經歷越豐富,體會也才可能更加深刻,只要真正的經歷過,才能感同身受,沒有捷徑!
所以這幾本書都是經典,值得我們反覆地讀,相信每一次讀,我們都會有新的收穫。
-
17 # 厚德載物健行天下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沒有找到主題與思想,是自己讀書讀的不夠認真,一本好書,總有撼動人心的地方,要不會有這麼多讀者都說好呢!
在我看來,讀一本書並不難,難得是讀後有所感,那才是自己的真正收穫。還是就我最熟悉讀過遍數最多的平凡的世界來說吧,本書看是反映的是芸芸眾生的平凡的世界,其實世界平凡人生卻充滿不平凡的。路遙老師透過孫玉厚家的孩子的成長勵志故事,證明了只要人不甘於平庸,就能走出平凡的世界,創造不平凡的人生,即使面對現實的苦難,人生有夢想,願意努力,是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夙願的。積極的人生態度,骨子裡的拼勁,出自內心的善良,這是孫家孩子都有的品質,正是靠著這些良好的家風傳承,學習知識,逆襲人生。而農村裡的實幹家孫少安是我最為欣賞的人物,再小學生時代品學兼優,和發小田潤葉可謂兩相交好,最終因為家庭貧窮而錯失良緣。孫少安從那時就開始醒悟了,自己的要強與不服輸是他的閃光點,敢想敢幹是他青春的活力,可以說,在農村可謂出類拔萃,就這表現,年齡不大,就成為雙水村最年輕的隊長,農業天地間的一把好手。當政策較為寬鬆,就在老婆的賀秀蓮的支援下跑起了運輸,日子開始過得有了起色,可以說當初能這麼順利的求得人生第一桶金,是與賀秀蓮分不開的,一個把愛全部傾注到孫少安身上的山西女子,死心塌地的幫扶孫少安改變自己的命運。孫少安能從一個受人尊敬的小隊長能蛻變成一個閃著光的農民企業家,賀秀蓮功不可沒,同時也說明一個問題,好人有好命,孫少安能娶到這樣的女子做婆姨真是祖墳冒青煙,正是賀秀蓮在家庭還是在工作上都是全力支援。孫少安吃苦耐勞,精明巧幹,更能有敏銳的洞察力,利用了黨的好政策,發家致富,成為全縣僅有的萬元戶之一。孫少安的最初的一窮二白,到身價過萬,可以說是一個腳印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致富不忘本,給全村人安排到自己磚廠上工,可以說致富不忘初心,造福村裡的善人,還投資辦了小學。孫少安也算是光宗耀祖給孫玉厚掙足了面子,無論孫玉厚走到哪裡,都有人主動打招呼問好,這也是每個農村人想要的體面,孫少安掙到了!孫少安能有現在的成就,還不是因為有老婆的扶持,賀秀蓮還是因為勞累過渡,倒在了奉獻的路上,孫少安失去了最親的陪伴與呵護,世界平凡卻接近真實,我們感動了,是孫少安的人生逆旅,是賀秀蓮的無悔付出。一個家庭給予安穩就要有人無怨無悔的付出,孫少安夫妻做到了,最終賀秀蓮沒有能夠陪孫少安繼續努力的路上,但是生而為人,活著還要繼續,相信經歷了這麼多坎坷,孫少安更能駕馭好人生這架馬車,奔向未來!
-
18 # 長髮飄飄嫵媚
讀者要讀懂一本書的主題,我認為有以下一些方法。
第一:在讀這本書之前要對這本書的作者進行了解。
第二:在讀這本書之前要先讀這本書的序,你可以從中瞭解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創作背景是什麼?
第三:在讀這本書之前要了解小說的三要素,小說的三要素有人物、情節、環境。情節和環境都是為了表現人物服務的。
第四: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要弄清楚這本書的主要人物有哪些?這些人物都是什麼身份?職業?圍饒著這些人物寫了哪些事?結果怎麼樣?作者透過寫這些人物,要達到什麼寫作目的?作者對他們充滿了什麼樣的情感?比如在《圍城》中,刻畫了一大批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知識分子形象。其中的主角是方鴻漸,你要看圍繞著方鴻漸寫了哪些人物?有什麼形象特點?他們最後的命運怎麼樣?他們這批知識分子游離於抗日戰爭之外,都留學歸來,但是缺乏偉大的理想,缺乏同傳統勢力和思想鬥爭的勇氣,甚至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把握。作者透過這一批知識分子來揭示人生的無奈和命運的神奇,從婚姻的圍城到人生的圍城。方鴻漸不斷渴望跳出圍城,卻又落入另一個圍城,表現了人生和現實世界的鬥爭和束縛。
要讀懂一本小說,按照這樣的方法讀下去,一定會有收穫。切記讀小說不要心急,特別是長篇,一遍看不懂再看第二遍,這樣讀的書多了,你就會發現你的理解力、語感都比原來強了。
-
19 # WUYUSHU
一千個讀者眼中就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想說的是,一本書對於每一個讀者的意義並不完全相同。讀書,讀的不僅是靜態的文字,還有作者當時的心境和生平經歷,更關乎讀者讀書時的心境和生平經歷。可以說,讀書,讀的其實是人生。因為有差異,才讓這個世界更加多元。須得尊重差異,交流感悟,更能碰撞出更好的思想火花。
所以說,如果認為自己get不到點,那就尊從自己當下所讀到的感悟,不必強求。
-
20 # 子七言
有一句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真是有道理的。
還有,讀書有所體會,有所精進便好,不必執著書的主旨是啥!就拿《平凡的世界》來說,我最早讀的時候是初中,那時候就知道有這個故事後來高中,大學,畢業之後都有讀。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感覺。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複雜,世上的書千千萬萬本,讀一本書如同見一個人,你與他(她)是否有緣,是否一見如故,一見鍾情,看你自己的審美,看你自己的本性。關鍵點還是要看你自己,你是從什麼角度出發去看的,你自己的興趣點在哪裡,你的興趣點是高是低……一個演員演角色前要去體驗角色,演農民要去農村,演工人要去工廠,演囚犯要與囚犯交流……看一本書也是一樣,要靜下心來,從人物的內心去看去品,多讀幾遍,一般就能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