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吳醫生講康復
-
22 # 小影大夫
上個月夜班,晚上10點多一位17歲小姑娘腹痛就診,做了CT,初步懷疑胃癌伴多發轉移,一肚子都是水。影像只是懷疑和考慮,最終確診還是要靠病理活檢。這麼年輕,花一樣的小女孩,其實我更希望最後的病理與我的診斷不符合。
年輕人的胃癌大多與飲食不規律、吃垃圾食品等有關。我初中同學,在他18歲那年離開了人世,每天喜歡打機,能坐一天不起來,常吃泡麵。當我聽到他胃癌去世的訊息的時候,我非常震驚。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癌症可以發生在這麼年輕的生命,癌症對每一條生命都是這麼殘忍。但原因終歸於自己。
意外和未來不知道哪個先到,癌症只能篩查,只能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儘量減少癌症的發生,但是有些癌症的基因是從父母和家族那裡遺傳的,先天就有的,讓人防不勝防。
我剛畢業那會,剛從一名醫學上轉變為正式為臨床服務的影像科大夫,真切的看到這麼多癌症的片子,說實話,那段時間我心情確實好低落。不是在擔心自己,更多的是在感嘆人生的意外,醫學的無奈。後來慢慢的調整自己,用平常心去工作去生活。
雖然癌症高發,但是不必人人恐慌。早期癌症還是可以完全治癒的。早期癌症就靠平時定期體檢篩查。癌症的發生與遺傳因素、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等綜合因素引起的,第一個因素我們無法改變,後面兩個因素我們可以參與干預,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
23 # 開閩傳芳光山音響迷
還是先重視好傳染病或新型疑似傳染病吧!以前看過一份權威報道認為,引起人類疾病有百分之九十是由各種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所謂的致病微生物其實就是指各種傳染病致病原,剩下的百分之十才是人類自身所產生的非傳染性疾病,而這百分之十的非傳染性也有很多是從其他傳染性疾病轉化而來的,比如幽門螺桿菌可引起胃癌,肝炎病毒可引起肝癌、肝硬化……
而我國把百分之九十的醫療資源(主要是社會上各大醫院)用來對付百分之十的非傳染性疾病,把百分之十的醫療資源(主要是政府的相關衛生機構,如各疾控中心)用來對付百分之九十的傳染病,這種醫療資源分配是很不科學的……
在這個醫啥喊啥的年代,不怕真癌症,就怕把某型傳染病或新型疑似傳染病當各型癌症在誤診誤治;改革開放這幾十年,我國引進發達國家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和人才,但無意之中也讓境外一些傳染病或新型疑似傳染病傳入我國,而我國各地的各大醫院並不具備查詢各型傳染病致病原的能力,因為傳染病或新型疑似傳染病屬於自然生物災害,主要歸國家的衛生部門在管理,全國各地各大醫院主要治療非傳染性疾病,各大醫院裡面的那些裝置儀器是沒辦法查詢各型傳染病或新型疑似傳染病致病原的;所以各大醫院看病大多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醫啥喊啥;可以這樣子說,老百姓染上傳染病或新型疑似傳染病是沒地方診治的,因為能夠查詢各型傳染病或新型疑似傳染病的國家微生物實驗室幾乎不對社會開放,而廣大老百姓能接觸到的各大醫院除了能查詢艾滋病、結核病等常見傳染病外,對其他傳染病或新型疑似傳染病是沒有能力查詢的……這樣跟大家說吧!一切無效或使病情加重的治療方法均屬於誤診誤治;現在全國上下幾乎各型“癌症”大爆發,其實大多不是什麼癌症,而是一種類似於涎衍性非洲錐蟲病的疑似傳染病引起的;我們這裡是福建惠安的,從古至今都沒什麼汙染,再加上近年來封山育林,空氣水質都非常好,但卻有越來越多的人被查出各種各樣的“癌症”和其他一些所謂的“常規病常見病”,後來發現這些“癌症”和所謂的“常規病常見病”竟然會透過唾液傳播;眾所周知,居住環境良好,是不太可能會有那麼多人得各型癌症的,並且真正的癌症屬於非傳染性疾病,是不會透過唾液傳播的;很顯然,我們這裡把一種未查出且可透過唾液傳播的疑似傳染病當各型癌症在誤診誤治了……也已經向政府相關部門反應多次了,希望國家早日重視…
-
24 # Niujitao
飲食是主要原因。現代化肥農藥除草劑生產的食品營養不足毒素很多。動物食品累計更多。油炸等加工進一步增加毒素。各種慢性退化性疾病皆身體因營養不足和毒素太多。肝臟嚴重中毒,癌症等病就會發生。有機完整植物飲食可以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癌症。
-
25 # 五號醫生吳昊
我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在臨床的時候看到身患各種疾病尤其是癌症的患者,我經常擔心自己是否也得了癌症或者有隱患。
01. 醫務工作者在態度上分兩個極端從我認識的大多數醫生們的執業經歷來看,他們對於自己個人健康問題的態度普遍是比較極端的。
一部分人是極端的“惜命”,一旦發現了身體表現出來的異常訊號,就會保持高度關注,甚至達到了偏執的程度。我曾見過一位職稱已是主任醫師的教授,在某一年發現自己肺部長了一個結節,為確定結節良惡性,光飛往美國進行相關檢查就不下5次,保守估計在國內至少走了三個大城市超過10家兄弟單位。其實大多數的單位給出的結果都是良性的,但可能常年的臨床預警思維作祟,也可能是“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問題,這個教授直到今天都放心不下自己的這個小結節。
而另一部分人,比如說我親愛的碩士生導師,就完全屬於那種放飛自我的教授。常年不體檢,每年體檢的名額都是我去替他完成任務。經常掛在嘴邊的就是:“我要是得了癌症你們誰都不用救我,我也不手術,也不化療,讓我再吃幾頓好吃的就行。”憑我對他的瞭解,應該說的不是玩笑話。
02. 我個人屬於前期敏感後期懈怠型因為工作原因我相比較同屆的醫學生,保持長期輪轉或工作的科室較多,深入接觸的疾病種類和患者數量也就更多。我早期經常是到了哪科就會覺得得了哪科得病,但隨著對疾病了解的更深入,接觸的病例更豐富,我也逐漸在思想上像我老師靠攏了(我感覺並不是受他影響…)
我現在的觀點反而偏向佛性了,不過度懷疑自己,必要時做體檢,體檢陰性就繼續該吃吃該喝喝不再去想。
03.該如何預防癌症題主說道環境變差,我理解為隨著科學的進步,更多的致癌因素被確定,給人們的感覺是現在致癌物變多了。但其實這些物質大多數就存在我們生活當中只不過是透過研究被證實了其負面作用。
透過我多年的臨床經驗和跟科研人員的交流來看,雖然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合理的飲食結構,避免致癌因素等方式能夠預防癌症的出現,但是效果侷限。經常聽到有人給我舉例子:某某抽菸90歲了還身體倍棒,某某不抽菸40歲得了肺癌。確實,有時候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的無情,無論我們多麼注意去避免它,惡魔還是有機率會主動找上我們。
所以既然在預防上我們能做的有限,那麼在早期篩查上就值得我們投入更多的關注。無論是敏感型還是懈怠型,在發現身體有異樣的時候,我們都會去選擇靠譜的篩查方式檢查是否身體真的出了問題或者有哪些問題的預兆。不同的是敏感型會反覆校驗,而懈怠型大致心裡有數後就放飛自我了。
靠譜的篩查手段包括查體、B超、胃鏡腸鏡、PET-CT(貴)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說的可能有點文不對題,不過在“預防”這種我看來是玄學的工作面前,能夠及早發現身體變化的端倪才是保證預後的關鍵。有些人關注疾病的預防卻忽視疾病的早期篩查,這是本末倒置的。
04.總結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對自己是否有癌症隱患還是比較在意的,我屬於懈怠型的選手,在知道自己沒啥大毛病後就不再關注身體的情況了。
關於防癌我更關注的是早期的篩查,希望大家能夠定期體檢並針對家族史和生活習慣等線索制定個性化的體檢方案。
眾裡尋它千百度,還不如聽我來叨咕叨咕~
希望歲月靜好,平安喜樂。
回覆列表
在醫院工作的我,雖然看慣了被各種疾病折磨的患者們,聽慣了他們的呻吟,可能你們認為我們做醫生的不會害怕疾病的纏身,在我這裡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疾病絕不眷顧任何一個人(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酒、抽菸、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