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無所有就是拼的理由

    這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大部分長輩都會將好東西先留給自己的後輩,這是一種潛意識裡將期望和未來寄託給孩子的行為,也是對後輩天生的關愛,相反的不這麼做的才不正常

  • 2 # 美髮阿存

    嗯,大家好,我是一個89的寶爸,[大笑][大笑]嗯,在這裡我分享一下有寶寶以後的心得,我們的寶寶我寶寶是個男孩兒,我感覺就是潛意識的,看我有好吃的,還有包括出去看到好看的,好玩的,我都會第一時間會給他留下,不會想過自己去吃,自己怎麼樣,這應該是每個父母都都會去做的吧。我感覺應該是潛意識的,只要關於孩子的都會潛意識的主動去做,想方設法給他最好的,朋友們你們呢,都有同樣的想法嗎歡迎評論,我們一起探討。

  • 3 # 二丫的日常

    我是農村長大的70後,因為那時基本每家條件都差不多,很清楚的知道每當家裡有好吃的爸爸媽媽都不動,那時候家裡買不起肉因為養的貓要抓老鼠所以偶爾會買乾的鹹魚騰著吃,魚肉被我家姐妹三個吃了,爸爸媽媽也只是咂點魚頭吃點味好的都讓給我們吃了,所以我長大以後都會有好吃的想著爸爸媽媽,走到哪裡不忘父母恩,希望父母健健康康度過晚年。[祈禱][祈禱][祈禱]

  • 4 # 本官一直都在

    好的東西不一定都適合孩子吃

    好的東西也不一定到孩子嘴邊他就吃

    他願意吃就吃

    不吃也不能讓他扔地上浪費了便宜了小狗

    所以還是便宜一下他親爹我吧

    畢竟要賺錢養家呢[捂臉]

  • 5 # 誰是我知心

    是的,有了孩子就再也不是一個人了,就變為了和孩子的合體,孩子就是你的靈魂,無論去哪都會有孩子的影子如影隨形似的跟著,無論吃什麼都會想著給孩子拿回去,有報道說在抗疫期間,有一些在單位值班的人總是想把給自己發的飲料和食品省下來給孩子拿回去,其實自己還餓著呢。

  • 6 # 大臉男姐

    對有了孩子以後會不由自主的想把好吃的帶給孩子留給孩子。我單位裡只要看到有好吃的都會帶一份給孩子吃,炒麵啊,蛋撻啊,我老公也是小孩喜歡吃牛柳,蛋糕,他就給孩子單位帶回來。做了父母都這樣,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

  • 7 # 嵐嵐生活

    也許就是人類的天性吧,我是一個寶媽,我確實也是這樣,有好吃的都會先留給自己的小孩先吃,不要說是好吃的,我還巴不得把整個世界都給他

  • 8 # 悠夏宜人

    回答:的確如此,為人父母后,尤其是當媽媽的一定會把一切好吃的、好用的,想都不想的給孩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為孩子的家長,都會捨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儘自己的一切力量,為了孩子他們會傾其所有,毫無保留的奉獻一切。這就是不由自主的行為,是天性的善良。

  • 9 # 蹦躂的木子

    是的是的。

    過年前,孩子先跟老人回老家了。那段時間收到了一些海鮮,想都沒想冰箱裡封存,帶回去給孩子吃。

    後來想想,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是這些東西很難得到還是太貴了?都不是,可能做了父母都想把任何有點好的孩子喜歡的都留給他們吧。我們小時候物質相對匱乏,父母就是這樣對待我們,現在我們長大了,也會這樣對待孩子。

  • 10 # 卡通益趣園

    有了孩子後,去哪裡都會掛念著自家的孩子,會想念她,今天又吃好 喝好 有沒有被照顧好。其實在自己父母和孩子之間,孩子在我們心中的地位遠高於父母,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以前的自己也是父母將好吃的留給自己,現如今自己為人父母,有好吃的是會想到自家孩子,經常忽略掉自己的父母,想想也是挺慚愧的。現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家人對小孩萬千寵愛於一身,有好吃的,好喝的,都是會想到留個自己孩子吃,有時候過度的寵溺實際上是害了孩子。所有作為家長要合理把握這個度。人生短短數十載,想到孩子的時候,也不要忘記自己的父母,一旦失去,悔不當初。珍惜身邊人,珍惜眼前人。

  • 11 # 喵喵情感短語

    是這樣的,作為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還會在分開後不放心,不時會擔心孩子。不過孩子慢慢成長中很多事情大人還是可以試著放手,給孩子一個成長的磨練。切勿凡事都想替孩子完成!

  • 12 # 韻媽媽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有了孩子以後確實會潛意識裡把好吃的留給孩子,但是我不會這樣表現得過於明顯。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故事:一位奶奶經常帶著放學的孫子到學校旁邊的一家牛肉麵店吃麵才回家,他們經常點兩碗麵,每次吃麵之前,奶奶總是將自己碗裡的牛肉夾到孩子碗裡,然後笑呵呵地看著囫圇吞棗的孫子大口大口地吃。

    1,你沒有把牛肉給我

    這家麵店沒有服務員,麵條一般是老闆煮好後,客人自己來端的。這一天,奶奶來端面的時候,乾脆拿起筷子,將自己碗裡的所有牛肉都夾到另外一個碗裡,然後才端著兩碗麵到孫子面前。店主看到這情形猛搖頭,但沒吭聲。

    奶奶微笑著讓孫子吃,但孫子盯著奶奶的碗,皺了皺眉毛,“奶奶,你今天怎麼沒將牛肉給我?”

    奶奶說自己的牛肉已經在端來前全部夾給他了,但孫子不相信,在那裡大叫:"你騙人!你肯定將牛肉偷偷藏起來了!”一邊叫嚷一邊用筷子往奶奶碗裡掏,竟然將全部麵條都掏在了桌子上!

    奶奶露出無奈的表情,一邊說你真不聽話,一邊用筷子將桌面上的面夾回自己碗裡。

    2、我的面不賣給你

    “那肯定是被你偷吃了!你怎麼能這樣?我不吃了,不吃了……”周圍的食客都匪夷所思地看著這個小霸王。

    奶奶嘆了一口氣,“不吃會餓肚子的,那我再買一碗吧!”

    正要開口,店老闆冷冷地說:“不好意思,我的面不賣給你們了!”

    奶奶無奈地坐回去,“我的牛肉已經給你了,我真的沒偷吃!”

    這時生氣的孩子憤怒得連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來,一伸手,竟將桌面上兩碗麵都打掉,氣呼呼地走了,奶奶灰溜溜地跟在後面。

    周圍的人投去譴責的目光,這孩子也太霸道了,這個奶奶怎麼能這樣溺愛孫子。

    沒多久,孩子帶來了一個男人,看樣子,應該是孩子的爸爸,後面跟著的奶奶在抹淚。

    這個男人一進門徑直找到了店主,說:“給我三碗麵!”然後氣呼呼地坐下。

    3、我買的面,我說了算

    店主沒吭聲,給他們做了三碗麵。三碗麵一放下,男人將其中兩碗麵的牛肉全部夾到了孩子面前,“老闆,過來!”

    當店主走近後,男人敲著桌子說:“我給錢買的面,我喜歡怎麼吃就怎麼吃,我喜歡給我兒子吃就給我兒子吃,你看,我全部夾給了我兒子。現在我們還不想吃你的面了!“

    說完,往碗裡吐痰、吐口水!!然後甩下了100元,牽著孩子的手走了。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

    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中國的家長常常把這個可怕的禮物完完整整地送給自己的孩子,這個禮物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就是“重智輕德”。其表現是中國父母對孩子溺愛成性,片面注重智力的培養。

    4、溺愛孩子的10大“典型”形式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

    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過分注意

    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家裡人都要圍著他轉,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

    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遊遊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祈求央告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包辦代替

    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

    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剝奪獨立

    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鬧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

    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當面袒護

    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中國俗話說:“寵兒多不幸,嬌兒難成才。”

    這是告誡家長怎麼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怎麼樣去給孩子一個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會孩子如何做人是每個家長義不容辭的職責。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家長首先走出愛的誤區。

    經常被過度溺愛的孩子,他們覺得大人所做的一切, 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不懂得為人著想, 也不知道大人的艱辛和付出。

    他們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性格自私自利、驕橫乖張,不懂得寬容,更受不了委屈。他們甚至不懂得禮貌,目無長輩,口無遮攔。

    這完全是孩子的錯嗎?不要只是抱怨,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樣懂事,我家的孩子卻是個小霸王。

    孩子從懵懂無知到變身霸王並非一日之功,當孩子習慣了索取,他們就忘記了感恩,他們總在希望別人不斷地給予,也不會想到自己要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些什麼事情。

    所以,愛他就教他學會分享,愛他就讓他懂得感恩!

  • 13 # 6口之論哦

    那可不 以前一個人光棍漢吃飽全家不餓,有了媳婦,要有點好吃的肯定想這個好吃給媳婦留點 這是兩個人,後來有了孩子又想媳婦和孩子都愛吃 她們一定喜歡 ,這是三個人,自己就不吃了都留下[捂臉]

  • 14 # 小寶小貝的瓜媽

    你好,你這麼問,應該是你就是這樣想的!哈哈,握手,我也是,我相信每一個做了父母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

    以前曾經看到過有人提問:“怎麼看待那些經常把好吃的帶回給孩子吃的同事?”回覆裡很多人表示:多正常啊!

    是的,都說“家是心靈的港灣,是能量的補給站。”尤其當家裡出現了孩子,讓這個家更加熱鬧、有趣,充滿歡聲笑語,也更讓人體驗到人生的意義。

    我愛我的孩子,我感謝ta帶給我的種種體驗。當孩子呱呱墜地,我感受到生活開啟了新篇章,興奮和欣喜。當孩子牙牙學語,我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開心、振奮。當孩子將好吃的東西塞進我嘴裡,我甜蜜的心滿意足。當下班回家開門那一刻,孩子飛速向我跑來,擁抱在一起,我感到所有的疲憊都消然而去,幸福環繞周身。

    我感覺,我將生命帶給ta,而ta反饋給我更多。我願意用盡全力去養育ta,照顧ta,愛ta,陪ta一起度過每一天。

    因此,當然,我會把好吃的帶給ta,留給ta。看著ta津津有味的吃,比自己吃還開心。覺得這種食物算是有了最好的歸處。此外,我還會盡量去花時間陪伴ta,與ta遊戲、互動,儘量去捕捉ta成長的每一個瞬間。

    就在答題的此刻,寶爸喊我:“老闆,吃飯啦!”,然後大寶跑過來,學著用同樣的口氣叫我:“老闆,吃飯啦!”然後一臉調皮的跑走了。週末的晚上,就是這麼有趣!

    這一切的潛意識,都是因為ta是我的孩子,我是ta的媽媽,一切付出,水到渠成。

  • 15 # 圓圓愛搞笑啦

    確實是真的那樣!

    開始在寶寶小還不會東西或者只能吃些簡單的輔食的時候,並不覺得,一點都沒有想要給孩子留著或者給孩子吃等等。那時候自己也是剛成為母親,還在適應階段。甚至一開始對寶寶會叫“媽媽”,都有點不適應,感覺自己突然就老了,還有一點反感寶寶喊“媽媽”。

    後來慢慢地寶寶越來越大,越來越適應了母親的角色,寶寶也什麼都吃了,經常跟我一起吃東西。

    那時候就開始無意識的把寶寶喜歡吃的留給他,或者自己少吃點,留給他。

    真的是潛意識裡就會想著他,以前一直以自我為中心,感覺自己吃飽就完,周圍人也都是成年人,誰也不用讓著誰,但是有了寶寶真的不一樣了。

    小芳有話說:

  • 16 # 青花素

    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女人自有了孩子以後,都想著能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給予自己的孩子!如果可以有三頭六臂,七十二般變化,那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也是在所不辭!

    母愛氾濫

    都說母愛最偉大!確實,孩子是母親的軟肋,是她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母子連著心。

    任何東西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好吃的東西,漂亮的衣服,精美的玩具,只要看見了,潛意識裡就想把它帶給自己的孩子!只為了讓孩子開心!高興!喜歡!

    我自己也是這樣的媽媽,生了女兒後簡直就是母愛氾濫。當她才六個多月時,就跑去超市買了一堆零食,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反正我覺得我女兒沒有吃過這些,我每一個都想買給她嘗一嘗,被我婆婆直接說我二的厲害。玩具就更不用說了,買了一大堆,到現在除了不斷扔掉的,家裡還是多的經常會拌人腳。現在女兒五歲了,她特別喜歡貼貼紙,我們家的門、衣櫃、冰箱、空調,反正所有能貼的地方都貼滿了,客人來了都歎為觀止!

    不要氾濫成災

    其實有時候靜下來也會想,這麼做會不會過了?是否應該適可而止?如果過於遷就孩子,會不會讓她們變得自私自利、缺乏愛心?認為什麼好東西都理應是她的,想要什麼就要什麼?得不到了就會大哭大鬧?那長大走上社會了豈不是禁不住一點打擊?稍一受挫便會想不開?

    因此我覺得有好吃的東西,也不要全留給孩子一個吃,讓孩子和家人一起分享吧!讓她們也能感受到分享的快樂,從而變得有愛心,懂謙讓!

  • 17 # A鑽石氣質

    我覺著這個問題吧,也不全這樣,因為吧,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能光光為了孩子,你自己也要吃好一點,穿好一點兒。因為你好了,你的孩子才會更好。所以呀,首先不能虧待自己。

  • 18 # 若納漫談

    連命都願意用來保護她,何況是吃的。以前很難理解母愛是種什麼體驗。等到我懷抱著娃時,我想,我真的願意傾其所有。

    我腰肌肩勁勞損,仍要給她做溶豆

    我不願買市面上的溶豆,於是學著自己做。我想反正也是做,那做小點,正好鍛鍊她精細動作好了。就圖上那麼點的,一直低著頭,一做就一個小時。有時候做完,眼淚花兒亂轉,但是看她吃,我就好開心。

    我身體恢復慢,並抑鬱,仍堅持母乳

    我高齡刨腹,身體恢復很慢,尤其是六個月後,體力精力都跟不上,孩子爸爸又很忙,一下就有些抑鬱前兆,只要一哺乳,心情一下就會到了底谷,不由自己控制。很多時候都是一邊哭著,一邊堅持餵奶。所幸的是,丈夫及時給予幫助和安慰。

    這裡提醒各位產後媽媽,一定要及時調養好身體,並學會給情緒找到洩口,不要憋著。

    看到好吃的,就在想孩子什麼時候可以吃

    每次看到好吃的,就會想著孩子可不可以吃,什麼時候能吃,那麼愛吃,會不會吃到後很開心。

    總之,有了娃後,只要看到什麼好,就都想給她。也知道沒出息,但是控制不了自己。

    我是若納,一位關注自我成長的職場寶媽;崇尚遊戲育兒的心理諮詢師,喜歡請關注!

  • 19 # 熊孩兒媽

    是的,沒生孩子以前,我每次去超市都會給自己買一堆好吃的,自從有了孩子以後,每次去超市回來才發現自己買的都是孩子愛吃的東西,自己要去買的東西卻忘記了!每次看到孩子吃東西時愉快的表情,心裡比吃了蜜還甜!我想這就是母愛的偉大吧!母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我們什麼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不管是吃的,喝的,用的,還是玩的,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一種愛卻是萬萬要不得的,那就是溺愛孩子。父母之愛孩子則為之計長遠,要讓孩子懂得感恩,培養孩子獨立自強的性格,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 20 # 灑脫哥Vlog

    ①當我有了小孩之後,我看到別人家小孩在玩什麼,首先我的腦海裡首先就會像到“明兒給我兒子也要買一件”;

    ②整個人多了一份責任感,不再像以前一樣,夜晚一覺睡到天亮,打雷也醒不了的那種狀態;

    這應該就是人的一種自然本能吧,就像“鳥兒知道反哺,羊羔知道跪乳”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若無列強入侵,有清一朝,能否超過300年國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