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部大秦腔

    中華民族自古弘揚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傳統美德。不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家庭,具體到一個人,都應樹立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識。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強大,地區才能繁榮,家庭才能興旺。在逆境中生長,苦讀苦學苦練苦幹,一個人才能有素質,有本事,才能擔負起建設國家、發展社會、振興家庭的責任,變成有擔當、有血性、有素質、有能力的有用之才。

  • 2 # 小憩片刻

    原文出自明·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其中“十年受盡窗前苦,一舉成名天下聞”以及“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為文章中原句。

    後來成為民間俗語,改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古時的說法:現在吃得苦,以後就會有地位,過著高人一等的日子。

    現在的解釋:只有艱苦奮鬥,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取得成功。

    其實這是告訴人們艱苦的環境能磨鍊人才。正如孟子的那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所說的“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3 # 張利平

    看了幾個回答,發現現代的年輕一代有很多人真的不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意。他們認為吃苦就是吃苦,與人上人有什麼關係?我想在這裡給大家講個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對患難兄弟流亡到國外,為了生存他們為一家飯店洗碗做服務生。每天任勞任怨,總算能維持生計。一天一個大公司老闆到飯店吃飯,發現這兄弟兩人勤快,幹活利索,就對他們說:“我想給你們提供一份工作,學點技術。但會很辛苦,且沒有工資,只管吃住,你們願意嗎?” 一個兄弟一聽學技術,就爽快答應,而另一個認為又吃苦,又不給掙錢所以沒有接受。幾年以後學技術的兄弟很快在公司裡獨擋一面。以後逐步升職,最後做到了總經理。而洗碗的那個兄弟還在做洗碗工。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說明了一個人在吃苦的同時才能學到生存的技能。只有掌握了生活的技能才有機會成為人上人。

  • 4 # 浪淘沙1785

    “吃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不過用現在的流行語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雞湯味。吃盡苦中苦不一定就能成為人上人,要想成為人上人必須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等各個方面的條件成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志才能成為人上人。而吃盡了苦只是成為人上人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這個插曲可有可無。

    "吃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是一種自我安慰或激勵別人繼續努力的一種方法而已。

  • 5 # 養雞新聞

    能吃多大的苦,就能有多大的成就!

    “我在44歲的時候,在經營中被人騙了200萬,被國企南油集團除名,我曾請求留任但被拒絕,我還揹負了必須還清的200萬債務,妻子又和我離了婚,我帶著老爹,老孃,弟弟,妹妹們在深圳住棚屋,後來我創立華為公司,我沒有資本,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沒有技術,沒有市場經驗,我唯有勇敢向前!我用了27年的時間,把華為帶進了世界經濟500強和行業世界第一的位置。

    我不覺得跌倒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任正非

  • 6 # 大光95907

    人嚮往美好可以理解,但切記努力是根本,切忌功利,世間成功之路還是公平的,如果你為了成為人上人,功利之心昭然若揭,估計你自己就堵死自己的路途了。反之你奮進無私,不懈努力,對家庭,對社會做出有益貢獻,成功的艱辛陪伴你收穫的快樂,那樣的結果一定是沒有好高騖遠的你最滿意的答卷

  • 7 # 18749090949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應該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的過程中,不要怕吃苦,堅持不懈,克服了這個過程中的困難,最終你成功了。也不是亂吃苦,瞎吃苦,如果沒有高的目標,就算你吃一輩子苦,也不會成為人上人,就如現在的我,一個可悲的農民工。

  • 8 # 非你莫屬是我

    我理解這句話是告訴我們,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有一番打拼的過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經一番寒霜苦,那得梅花撲鼻香!現在很多人都有一個通病,做事虛浮,好高騖遠,而不肯彎下腰來踏踏實實做點兒事情。往往只會埋怨世界的不公,卻不知幸運之神往往更加眷顧那些付出辛勞的人。吃苦是為了打好基礎,從而在將來的人生旅途中站上制高點。當然,也並不一定吃苦了就能成功,方向非常重要,南轅北轍的錯誤是一定要避免的!

  • 9 # 陌上書香

    做不做人上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人要吃得起苦,苦盡才能甜來。

    一個人吃不起苦,就享不了福。苦是福報。一個媽媽,要為一個家庭辛苦付出和勞作,一個爸爸要為一個家庭的幸福和安全感辛苦創業,一個孩子要為學習起早貪黑的努力。每個人在社會里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都在辛勤辛苦的工作著,學習著,勞累著。

    十年寒窗苦,創業苦,上班苦,可苦並幸福著,不苦怎麼能考上自己喜歡的院校,不苦怎麼能從老闆手中拿來養家的錢。不苦就意味著一個人懷著夢想,可是那夢想永遠在床上。

    “苦錢苦錢,”一個做生意的朋友曾經對我說過,“一天不苦就沒有錢。所以必須天天辛苦,節假日都不例外。”

    賣早點、賣菜的人,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忙活了,做深夜小吃的人到凌晨三點才回家睡覺。

    每一個人活著都不容易,很多人都在吃著苦中苦,很多人成了老闆做了人上人。

    願我們都吃得苦中苦,成為幸福人。

  • 10 # 聞語書聲

    人上人,也就是比較強大,何為“強”?怎麼樣才能稱為“強”,我們來看一下“強”字的表面意思,“弓”,拉弓射箭的“弓”代表力量,“蟲”,我們知道蟲子大多是弱小,卑微的存在,它和強字有什麼關係?它出現在漢字強中作何理解?蟲子是弱小、卑微,但大都很頑強、勤奮,比如螞蟻,蜜蜂,另外讓別人覺得弱小,恰當的示弱,是一種謙遜,讓別人感覺卑微,合理的示微,是一種恭敬,也就是說真正的“強”,既要有力量,實力,而且面對人生,面對萬事萬物,還要有像蟲子一樣謙遜、恭敬、頑強、勤奮、吃苦耐勞的靈魂姿態,那這就夠了嗎?不,我們看這還有一個口字,也就是說,有能力、有實力還要在恰當的時候,表達、表現出來,而且這種表達是謙遜的,恰如其分的,我們看“口”字在“蟲”字之上,和“弓”字平頭,並沒有冒在“弓”字之上,有多少少說多少,不誇張,不張揚,是一種平和中正的靜氣。世事虛浮,社會越來越浮躁,誰能在浮躁的環境中心存靜氣,誰就更有可能有取得成就。

    吃苦可以,但也要有方向,蠻幹不行,我們說知識就是力量,向更多的古聖先賢,文豪名將學習,向傑出的人學習,讀萬卷書,立志立德,這就是弓,是力量;像蟲子一樣頑強勤奮,吃苦耐勞,謙遜恭敬的緩行精進,行萬里路,體察文明之浩瀚,進而心靜身修,下筆成文,出口成章,以求經世致用,這就是強。“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做人不一定要在人上,但努力進步使自己強大是必須的。

  • 11 # 快樂生活40755122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極富哲理的中華諺語,從古流傳至今,被一代代人奉為哲理名言及教子信條。

    “苦中苦”指風霜雪雨人生路上各種坎坷或經歷,有經歷有思考有體會才會長智慧,才能氣定神閒,指揮若定。

    “成大事者,每遇大事必有靜氣”。靜氣可不是一般人都擁有的,這裡一定包含各種錯綜複雜情況定奪後的預設,非智者不足以定奪也!所以貯存了各方智慧,才能成為人上人!

    人上人一定心胸開闊,受得萬般委屈,享得無上榮耀。比如,諸葛亮想讓司馬懿出兵打仗,想速戰速決,司馬懿知孔明後方空虛,禁不起拖,便堅守不出。孔明派人送女人衣服羞辱司馬,司馬反而收下衣服,任你汙言穢語當頭灌,我自堅定不出戰!司馬一家最終羸得蜀漢戰爭全部勝利,建立晉朝。

  • 12 # 自強不息不敢為天下先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苦海無邊,絕不回頭,苦海渡盡現如來。根據能量守恆定律,人這輩子吃的苦與受得罪是等量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生活中所吃的苦,皆因自身的業力果報。人分為肉身之慾與靈魂感知。人人皆有慾望,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出人頭地,光耀門楣。但人是群居的靈長類動物,又人口眾多,分工不同,競爭異常激烈。人活於世,大自然的產物,必然要遵守大自然法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人是分三六九等的,其結構成金字塔型,越往上去,享受到的社會資源越多,同等能量的人就越少。所以人要滿足自己的慾望,成為人上人,就必須比周圍的人強大,但強大的其自身的覺性,與做事的智慧。人一方面要自強不息,讓內心堅強的像塊石頭,那自然就免不了生活中的跌跌撞撞,磕磕碰碰。想成功就要有恆心,受盡磨難真鐵漢,不遭人嫉是英才。還要厚德載物,能與人為善,讓別人心甘情願幫扶你。所以人生是一場修行,見性成佛,直指本心,無我,利他,善護念,慈悲普渡,觀自在。你的慾望越高,其魔障越大。只能道心清明堅定,寧往西天半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紅塵煉心,感恩當下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敬畏天地法則,謙卑地向古聖先賢求取做人做事的智慧,真愛慈悲的對待蒼生萬物。心中有愛,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即照亮了內心的正覺,又溫暖了周圍的人,境隨心轉,夢想必將化作現實。修行是為了給自己打造一片人間仙境,眼睛是你所希望看到的,境界到了,一切美好就來了。心中有佛,身外的一切都是佛的意境。我就是個美好的夢,現實中的一切都是我的夢境,夢境中的一切又都是一個個真實的我,我為眾生相,眾生教我做人的智慧。人生如戲,我即是導演又是主角,又可充當戲中任何角色,任意穿越,任意感悟,但順天應時,遵守規則,謙卑而智慧,感恩而自強,心懷對蒼生真摯的愛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繼往聖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身無半畝,心憂天下。參禪悟道,救贖蒼生。紅塵煉心,俯蒼天腳下我虔誠地猶如塵埃,居廟堂之高,我寶相莊嚴受四方膜拜。寶刀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天將降大任與欺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欲其所不能也。吾一日三省吾身,靜能修身,靜及生慧,直指本心,見性成佛。一切唯心造,聚日月星辰之精魄,去開天闢地,開啟人類第二軸心時代,與孔子,老子,佛陀,安拉,耶穌一樣,上帝一般的存在。

  • 13 # 為人和善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的原意就是“吃得千辛萬苦,才能獲取功名富貴,成為別人敬重和愛戴的人。”我認為這句話就是告誡人們,無論你是出生在什麼樣的環境家庭或者在是什麼樣的環境下的工作崗位上,都要養成吃苦耐勞,積極向上的工作作風和好習慣。只有在艱苦的環境中磨鍊自己。為此人首先要學會吃苦,吃的苦越多,懂得的東西就越多。依靠這個理念,在今後的路途中方能超越別人。總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我認為無論是過去或者將來以後,在育人方面是很有道理的。

  • 14 # 箢篼俠

    我喜歡把話或者詞語拆開了理解。

    首先我們要理解何為“苦中苦”,何為“人上人”。當然,每個人的理解有所不同。我理解的苦中苦是艱苦的經歷,或者說是為了學習或者獲得能力的過程中的苦,而不是單純的吃苦受罪。

    “人上人”也不是地位有多高的人,我認為的人上人是受人尊敬,有成就感,有幸福感的德才兼備的人。

    理解了這兩個概念,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我們要經歷艱苦的經歷,而且在這個經歷中有所收穫。然後我們可以透過自己在這段經歷中所學到的能力或者感悟到的心得讓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讓自己過的更加幸福。這就是所謂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至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我覺得如果是像我這樣去理解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單純的決定吃了苦就能成為人上人那就沒多大道理。

    比如很多人一生受盡磨難,最後也沒成為人上人,更有甚者最後一無所有。有的人一生坐享其成,最後卻高官厚祿,威風八面。所以單純這樣理解是沒什麼道理的,雖然是名言。

    如果如我之前所說,我們在經歷過困難取得成就的時候所獲得的成就感肯定是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都更加強烈,這是坐享其成的人永遠也體會不到的。那如果經歷困難而不懂的珍惜這段經歷,不懂的從過去的經歷中學習感悟的人,終其一生也只有碌碌無為。永遠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成就感。

  • 15 # 鋒點1

    我不算讀書很多的人,但是在一些流傳至今的東西方著作中沒見過這句話。倒是一些不大關注別人,不大注重失敗的人嘴裡常聽到這句話。

  • 16 # 馬振廷1

    苦指的是福中苦,上學唸書寒窗苦,或者是戰爭後興存者。老百姓苦一輩子還是苦到死更苦,只是有幾個哭爹哭爺的,也算是人上人吧。

  • 17 # 殘月

    你吃的苦別人吃不了,你受的罪別人受不了,而你全都承受了。要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心態面對一切,以君子天行健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戰勝困難,就會達到人上人的境界。但做“人上人”者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很低調的人。“人上人”是指境界上比眾人強,而不是其他。

  • 18 # 遠去的那些事兒

    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的理解,這句話說的是人生的歷程而不是結果。

    吃的苦中苦,就是說要勤奮和努力!這是毋庸置疑的。沒有哪一樣美好的東西能夠不勞而獲,只有積極向上的態度,和堅持不懈的奮鬥才能離你心中理想的目標越來越近。

    你的目標或許是一個更高的學位,或許是一所更大的房子,也或許是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這個過程或艱辛或順利,但只有堅持到底才有希望,這就是所謂:吃的苦中苦吧。

    那麼吃的苦中苦就一定能成為人上人嗎?未必,人上人三個字本就不嚴謹,人人平等,何為人上人?應該是想得到的目標。

    付出努力了未必能得到最滿意的結果,可你不去努力肯定什麼都得不到。我們生活的態度應該是豁達的,不能因一時的得失就否定了努力的意義。

    樂觀面對生活,努力爭取更好,坦然接受現實,這才是最正確的人生觀。

  • 19 # 阿誠的短影片運營

    首先這句話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吃得苦中苦”指的是過程,而後半部分,“方為人上人”是一種結果,這是一個因果關係。

    簡單來講,現在大家認知的“人上人”,普遍是指: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大家嚮往的一種狀態。但是呢,實現它並不容易,首先,你得在社會上的同齡人中脫穎而出,並且要付出常人更多的多的努力。吃苦是一方面,有時甚至要拼命,有背水一戰的勇氣。

    我們都喜歡成功,就是成為“人上人”。但是我們能吃“苦中苦”嗎?現在的人有很多選擇和娛樂。要成功先要學會取捨,“放棄舒適的生活主動去吃苦”。不看電視劇做的到嗎?每天靜下心來看2小時書做的到嗎?早睡早起做的到嗎?工作時候專心致志做的到嗎?要求達不到自覺加班做的到嗎?去擔當專案最大的風險做的到嗎?如果你有這些勇氣,並且真的付諸行動,那成為“人上人”真的不是夢。

    這是千真萬確的道理,中華上下五千年一直在印證這個道路。我也是這樣子一路走過來的。雖然成為“人上人”還算不上。

  • 20 # 小丸子的老師

    明·馮夢龍輯《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

    公子自思:“可怎麼處他?”走出門來,只見大門上掛著一聯對子:“十年受盡窗前苦,一舉成名天下聞。”“這是我公公作下的對聯。他中舉會試,官到侍郎。後來咱爹爹在此讀書,官到尚書。我今在此讀書,亦要攀龍附鳳,以繼前人之志。”又見二門上有一聯對子:“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

    後來成為民間俗語,改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每個人都可能有環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的時候。說得嚴重一點,幾乎可以說,在我們每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以前,就被註定了要揹負起經歷各種困難折磨的命運。

    但這並不是說,因此就該認定人間沒有樂趣,或生命沒有價值。我們雖然被註定了要靠勞力、靠工作來維持自己的生活,雖然被註定了有七情六慾來品嚐人間各種各樣的離合悲歡;但在另一方面,我們卻有機會欣賞這有鳥語花香的世界,我們還有智慧可以體味人間苦樂的真諦,我們也還有心情來領略人間的愛心、善良和同情是何等的珍貴。

    總而言之,和我們所付出的代價比起來,我們的收穫是值得的。

    我常把人生比做一次旅行,辛勞和苦難算做是我們所不能不花的旅費。而在這一趟旅程中,我們可以得到各種各樣五色繽紛的經驗。當我們痛苦的時候,可以當做那是我們在旅途中的涉水跋山、走狹路、過險橋。而當我們快樂的時候,那是我們到達了風光明媚的處所,卸下了行裝,洗去了風塵,在欣賞留連。也正如旅行一樣,不在某一處風景區永遠停留,在駐足一陣之後,就又該背起行囊去尋覓另一處佳境去了。

    因此,人間的苦苦樂樂,我們都該把它看做理所當然。做生意順利的時候,財源滾滾而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是順境。一旦遇上風險,逆境來臨,就又要過一過節衣縮食的苦日子,不夠堅強的人當逆境來臨時,就難免會匆匆結束這次旅行,提早承認自己的失敗;而假如我們夠堅強,就該明白,我們就是為經歷這些風險而來。

    做為一個像樣的旅行家需要勇氣,也唯有有勇氣承擔旅途風險的人才可以到達人生的勝境,才可以領略到一般人所領略不到的“化險為夷”,“夜盡天明”,“臘盡春回”等等的樂趣。因此,逢到逆境時,我們要忍一忍、熬一熬、再多拿出一分勇氣和信心;不要只看旅途的艱苦,而要把希望的燈光點亮,去照見那你所想要去的地方。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受到環境壓力的時候;但在這時候,你與其悲傷流淚,就不如將就自己既有的條件去慢慢耕耘,等一旦機會來臨,自己也有了足夠的條件去應付了,境遇就好轉了。許多事實使我相信,一個人的生活需要可以縮小到最小限度,而一樣保持樂天達觀的心情。只要你自己不讓自己消沉灰頹,環境是不能把你怎樣的。

    懂得旅行樂趣的人,往往對平坦好走、容易達到的地方沒有興趣,而偏偏喜歡去找那些險峻的山,未開發的林,或沒有人煙的島。他們認為旅行的樂趣在於克服那些途中的困難,在於到達別人所不易到達的地方,在於發現新的佳境。

    懂得人生的人也是一樣,他們往往不喜歡平穩凡庸的生活,而有膽量去嘗試一些困難的、冒險的、但卻有內容、有意義的生活。因為他們知道,當困難克服了,險境過去了,他們才會嚐到一些人生的真味,他們才會真正懂得人生的苦是怎樣的苦法,樂又是怎樣的樂法,貧窮的滋味怎樣,失戀的滋味如何,而他們最大的收穫卻往往是成功的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給孩子選擇興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