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話嘮

    我想應該是責任,為了自己,怎樣都可以,有牽掛,有責任,做事就身不由己了,不做怎麼辦,父母幹不動了,作為子女要贍養老人,這是責任。工作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養家餬口。如果你連找工作的錢都沒有或者家裡哪個生病急需用錢,喜歡的工作一時半會又找不到。你還會去挑工作嗎?當然只要能賺錢的到手就幹,沒辦法的事。這是在急用錢自己又沒什麼積蓄不得不幹的情況。另外還有一種,財富自由,工作可以慢慢找。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可能啦!

    當你遇到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想想這是為了家人幸福感爆棚,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2 # 詩或遠方的你

    還是去堅持去做,理由就是因為迷茫,其實你根本不知道你不想做那件事情它最終是好是壞。

    是必須做但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情那就必須去做,不去做結果必然會不如人願,但是做了以後可能還會有新變化。我之前上班的時候就是不太願意不想做的事情一概選擇退出退縮後來才發現就是因為這樣別人有了可乘之機讓那些有心人得到了理由。其實自己就算是不願意去做但是那是分內之事。所以必須去做。忍忍就過去了,而且每件事都有必須去做的理由。

  • 3 # 塵緣未了話江湖

    不想做或者不願意做的事情,那其實就是不自由。

    所謂的自由,不是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想不幹什麼就不幹什麼。

    迷茫的時候,只想著迷茫就行了,還是做點事情的好。

    迷茫而不願意在做事情中尋求答案,那其實就是沒有正確對待迷茫。

  • 4 # 懿念之見

    責任啊,理想啥的覺得說的太高了,簡單點想就是為了自己過好點吧~

    來說說自己的經歷,高中時候不想學習,但想到得對得起十幾年的學習經歷就努力了一下,最後按自己喜好選了全國排名前三專業的重本A類大學。

    大學時候不想學習,但想到本專業績點平均3.5,大家都高分都努力,總不好意思混日子吧。於是又努力了一下拿了個獎學金。

    畢業了不想學習,但想到自己專業萬金油,不太有社會競爭力,又努力了一下在職、跨專業過了司考。

    其實我覺得什麼責任之類的太寬泛了,就是想過的比現在更好,活的比圈子裡的其他人更好,爭取進入更高的圈子~

  • 5 # 冬去春來0

    當自己在迷茫的時候,的確不想做,也不願意做所做的事情,為什麼會這樣呢?

    主要是自己人生規劃不明確,目標不明確,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只要自己心中有了目標,有了具體的規劃,然後寫下來,再把目標分解,那麼每天就有了動力,就有了激情,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幹什麼了。

    你也就不會感到迷茫,你就會感到每天過得非常的充實,你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嚮往。

    加油

  • 6 # 紐西蘭趙英

    假如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先把事情放放不是說放棄,旅行幾天放空一切享受途中的快樂,心情好了之前不喜歡的事情也會覺得不那麼討厭了;還有找身邊散發正能量的朋友把你不想做的事分享給他,看他會怎麼進行,換位也會改變;還有想想自己的家人,這件事情對他們會有什麼改變,責任與擔當也會讓你從中體現價值感。

  • 7 # 沉迷王者的攻略君

    迷茫期是在我們人生中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階段,不必害怕,很快就會過去的。

    通常讓我們因為不願意做而陷入糾結的事情,一般都是比較重要的事情,給自己放放假卸卸包袱,還得繼續幹呀。

    以前本人在陷入迷茫期的時候比較喜歡讀讀治癒性的散文,當時讀的畢淑敏老師的散文集,讓我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暖暖的。

  • 8 # 寫你的樣子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我想得到答案,此刻作為一個,因為犯了錯誤,讓社會狠狠的扇了一個耳光,揹負著很多很多,想過自殺,迷茫。

    但是我覺得把,不管因為什麼,總有一個人會讓你不得不支撐下去,那個人便是我的媽媽,因為我想讓我媽媽不再失望,不想讓她再過得不過。

    尋找自己喜歡的東西,多讀書吧,從書中學習一些能讓自己變好的東西吧。

  • 9 # 紫城楓紅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有點難,當面對不想做、不願做的事情,得看結果是啥?結果是好的事情,對社會、對自己都有利,就要克服畏難情緒,堅持做下去,努力做出成績;如果結果是不好的,對社會、對自己都無利,當然不能去做。

  • 10 # 資源君有趣的內容合集

    有些事不願意做卻又不得不做。我們成年人管這叫壓力。誰不想享受生活?誰不願意過自己想過的日子?誰願意成天看別人的臉色行事?有時候真沒辦法,因為要生存,要發展。順風順水的生活並不常常眷顧你。所以我們不斷磨礪自己,碰到困難,我忍,我扛。這是我們成年後對人生負責的態度。可孩子怎麼辦?不愛學習了,可以放任嗎? 最近發現末末有得過且過的作為,做作業有點敷衍老師的意思,只做需要寫的部分,那些要複習或者預習的都丟掉不管,英語錄音也不聽了,數學口算練習也不做了,反正老師也不檢查。有空就做手工,或者看課外書。練鋼琴也到了瓶頸期,很不主動。在被訓斥了幾次後,收效甚微。昨天中午,看到末末又在那看課外書,決定和她談談心。或許最近被訓斥的多了,末末有些拘謹地走到我身邊,耷拉著頭。我問她,是不是每天面對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卻又不得不做,感覺忒煩?她不吭聲。我鼓勵她:大膽說出來,媽媽保證不訓你。末末抬頭看看我,點了點頭。“那該怎麼辦呢”?我睜著一雙迷茫的眼睛詢問著末末。大概看出我是真心和她談心的,末末嘟囔著說:哎,也沒辦法。英語吧,我早就會了,老師還每天要求聽來聽去的,數學口算太簡單了,我也不想做,彈琴越來越難了,老是彈不好。原來她都知道自己的問題。“那麼,這些事情卻又不能不做,我們應該怎樣來安排呢?”我藉機誘導。“如果老師佈置的作業我們不好好完成,那就欺騙了老師,如果鋼琴遇到一點困難我們就放棄,那怎麼彈出動聽的音樂?你總要做個有責任心的孩子吧?還中隊長呢!”“與其一定要做,就不如保質保量的把它做好。然後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心安理得,不是更好嗎?”“我們要學會享受做事情帶來的成就感,成就感,你懂嗎?就是當你解決掉一個數學難題時,當你終於把事情圓滿完成時,當你看著作業本上老師漂亮的勾勾時,當你在考試卷上看到自己的高分時,當你被表揚時,.......等等,這些成功帶給你的快樂將永遠超過你的想象。而這些快樂,是建立在你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基礎上的,它的過程不一定有動畫片和課外書精彩,但它的結果卻能讓你終生受益。”“既然不得不做,索性就試著去熱愛它吧,去找尋在它背後給你帶來的喜悅”。末末似乎聽懂了我的話,已經是四年級的孩子了,應該能懂得。握住她的手,給她一個鼓勵的眼神:媽媽相信你,一定是一個好孩子! 昨天晚上和今天,末末都比較自覺。我也知道,對於一個9歲的孩子來說,這或許只是暫時的,太多的誘惑在她的人生路上等著她,需要不斷的提醒和督促。這是每個媽媽操心的命。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似乎是汪國真的詩句,都忘了。

  • 11 # 羅蓋新和阿黎

    有啊!前些天我家裡人就給我找了一份有點吃香的工作、就是工作時間長還是兩班倒的、自己找的就夠自己用、原本是有的心動的、想想自己還年輕應該給自己找份輕鬆一點的、所以我拒絕了家人介紹的工作、要相信自己不要看著眼前利益而放棄了你可以找到輕鬆的那份工作!加油 年輕人!

  • 12 # 西領山

    活者不是想作不想作的事,

    而是有規則有領導自然事,

    隨便的事太少了守規者成功,,!

  • 13 # 我有一個程式設計師夢

    迷茫期,也許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吧,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方式去處理。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閱歷,即便是同一個問題每個人的答案其實都有是自己的故事的對映。就我個人而言,大多數時候總會言不由衷的拖拉一段時間,然後才開始反思,反省自己,結局往往是:如果確實是不喜歡做的,那麼就做轉型,如果還有那麼一點僅剩的興趣,那我也會盡可能的堅持。

  • 14 # 孤頂山花

    為了生活,為了生存,為了一個家,只要不是賣國求榮,一生中也必須做很多自己不想做,不願做,不得不做的事。如果人的一生,都是做自己想做願做的事,那就是一個完全自由自在的人,一個上面沒人管的人。

  • 15 # 星海璀璨不氾濫

    生活中經常會有事與願違的情況,也會有很多事情我們不想做,不願做,該怎麼面對呢?我也常有這種困惑。但有事情總是要解決的,就像日子總要過下去一樣。我通常是這樣做的:如果是不做也不會有太大影響的,便不要勉強自己,不做便是;如果是必須做卻不是太急的,就先緩一下,也許突然你就豁然開朗很順利就做好了;如果是必須做又急需做的,我就算不情願也會靜下心來去做,抱怨拖延無濟於事,不如安心處理,做完之後會覺得也沒什麼不好呀,為什麼當初就不想做呢?

    所以,遇到迷茫的時候也一樣,既然不能逃避,就坦然面對。在心中默唸:我一定行的,一切都會過去的。如果可以就靜下來心來多讀書、學習,讀書可以潤心靈、長智慧、解疑惑,沉澱自己,也許你就能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迷茫,找到原因再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 16 # 地產新說

    首先要看這個事情是公司的事情、家庭的事情還是個人的事情,不同主體的事情有不同的方法。

    1.公司的事情。如果是自己崗位必須承擔的事情,那麼在其位必須謀其政,可以稍微找個時間先緩衝一下自己的心態,然後再著手完成。如果是其他不擅長的事情,也可以和領導溝通一下,畢竟沒有興趣必然做不好。

    2.家庭的事情。按照輕重緩急權衡一下,如果不重要的,那麼可以緩一緩,也許換個時間心情就大不一樣。

    3.自己的是。興趣是最大的老師,不喜歡,掉頭也為時不晚,那就選擇喜歡的事情吧。

  • 17 # 大松的日記

    每個人都是有潛能的,生於安樂,死於憂患。

    所以,當面對壓力的時候,不要焦燥,也許這只是生活對你的一點小考驗,相信自己,一切都能處理好,逼急了好漢可以上梁山,時世造英雄,窮者思變,人只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現代的人好像特別脆弱。可正因為躊躇滿志,才堅信自已是完美的,是無所不能的,

    如果受到一點挫折,就會變得極度自卑,甚至失去繼續生活的勇氣!

    為自己找一個準確的定位,享受生活樂趣。

  • 18 # 幻中詩

    人生在世沒有那麼多順風順水的事情,有時候必須經過崎嶇、泥濘。面對不想做,不願做的事情,也得三思而行,如果對自己有切身利益,為什麼不去做呢?還有些事情你不得不做,你也要強迫自己去做。

  • 19 # 爽在我心

    當面對不想做的事情的時候,我會讓自己冷靜一下,靜靜地,什麼鬥毆不做,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心情平靜下來,就問自己,你自己現在是否有足夠能力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思考這件事情是不是我必須要做的?如果答案是我現在沒有能力去只做我喜歡的事情,那我就沒有選擇的餘地,當你沒有足夠能力的時候,有些事情是沒有選擇的餘地的,況且如果是你必須要做的事情,那麼就只能接受,而且要能力做的很好,一個人只有認真做好不喜歡的事情,才有資格去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願意做的事情,現實情況當中,沒有那麼多自己想做,,或者是願意做的事情,尤其是迷茫時候,對於很多事情都排斥,心情不好,心裡煩躁,更要沉下心來去做好自己不想做,不願做的事情,只有度過這個時期,才能獲得重生

  • 20 # 盒子精Y

    孑然獨立,向我而生 -

    迷茫期,要如何穩定自己的狀態?

    Q:這一段時間,我會感覺到自己相當的困惑,相當迷惘,我所擔心害怕的是來自對未知的一切。我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事,我將會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咦呀:當一個人因此害怕的時候,是對未來的不可確定性的顧慮,不敢面對未知。這種顧慮和不敢,其實是一種不願意承擔,不願意承擔可能出現不好的處境。除此之外,是因為自己當下的處境不足以讓自己滿意。

    因為沒有把自己的當下處理好,所以就會引發對未來的害怕,害怕以後要承擔可能出現不好的處境,那麼,既然是這樣,我們應該想辦法把當下的處境處理好,對嗎?

    至於“可能出現的不好的處境”,我們要這樣去看待,一方面,不好的處境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如果它總要出現,面對(接受)是必須要做的事,因為接受才有能量和機會去改變;另一方面,如果你一直成長,將來自然會有能力和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將來不好的處境。

    每個人都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我們只能透過自己能做的,去靠近自己能夠知道的將來,或者,把自己做的事情轉化成自己的將來。

    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和成為什麼樣的人,都要去從心,要去了解和認識自己的天賦和內在的訴求,你熱愛什麼,什麼樣的事情能讓你樂此不疲,還能夠給你帶來成就感,並且還可以和社會需求符合,你就要去為自己努力,為自己嘗試。人生如果有一件能讓你每天起床之後絕塵而去的事,那一定是需要你去捍衛的。

    如果你有勇氣的話,還要為自己去冒險,因為尊崇自己的內心,很多時候,需要和父母抗衡,和外在的社會輿論和標準抗衡。你讀了醫學,爸爸期盼你以後當醫生,可是你對於學醫是一種模糊的態度,你說你可以接受學醫,而你卻困惑自己將來要從事什麼工作,那麼你並可能不樂意當醫生,或者你是一種模稜兩可的心態。

    如果你將來不想當醫生,這意味著你要向父權發起挑戰,還要面對輿論的壓力,畢竟這在“大家”看來,是一份“吃香”的工作,你需要去抵擋和麵對這些。但是這個的前提是,你十分確定你不想當醫生,你十分確定你想做另外一件事,而且那件事是你真正想做的,是你的價值所在。

    這些你目前都不明確。而無論如何,在大學,把自己的專業課學好是必須的,因為不學好掛科又丟臉又麻煩,所以專業一定是要學的,那既然要學,而且這又是你身為學生的任務,當然要把它學好才是。何況,你學好專業課,對你有利無害。否則空餘的時間越多,越容易讓人迷茫。

    所以,你目前的迷茫,對治的方法就是努力把專業課學好,利用空餘的時間去了解自己,多看書,多嘗試自己想做的事。

    Q:十二年的寒窗苦讀,學校交給了我許多的知識,但它沒有給我一個對人生的解讀和一個陪伴我一生並持之以恆的目標。如果強加一個“學習”的目標,一個應該要“終生學習”的目標,可以但這太寬泛,概念太大了,大得我根本看不見,大得我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咦呀:學校不負責任何人的“終身大事”。能夠解讀自己人生的人,只有自己。如果自己的人生還要別人來為你解讀,這個世界何必需要你來?

    為什麼希望學校給你一個對人生的解讀呢?關於人生的解讀,可以從老師那裡,從書上獲得很多,但是一個人的人生,只有自己走出來,才能夠領悟從別人那裡聽到的所謂的“解讀”,你要用你的行動和實踐去領悟出自己的人生解讀,這才是屬於你自己的,丟也丟不掉的。

    學習本來就是一個人要終極一生的事,並不是只有當學生才有的事,這一點儘早體認到最好。不要想著大學畢業你就“解放”了,再也不用學習,更不要因為不知道怎麼去學習而不去學習。終生學習之所以讓你看來寬泛,是因為你希望有一個整體的答案,就像你希望有一個學校給的人生解讀一樣,你希望有人告訴你,你這輩子什麼時候要學什麼,然後你就跟著去學······

    學習也是一個摸索的過程,如果把這個過程繪製成圖,它並不是直線,或者總分總的結構圖形,它是一個樹狀圖,慢慢從一條主幹線上分叉出不同的小枝丫。也就是從自己的具體情況出發,一步一步摸索,從自己學習的A,慢慢延伸拓展出B、C、D等等,然後再繼續細分出更深入的領域。

    學習是一個自我探索的過程,指引自己的,是自己的心。你要真正瞭解和認識自己,才能明確自己的心,你喜歡什麼,熱愛什麼,你在什麼事情上面有潛質,你就去學什麼,這是學習當中主要的一方面,這是能夠讓你有自己專長的一方面,另一方面,需要學習如何去認識世界和看待世界,認識世界的規律和本質,就會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認識到事物的本質,能讓我們更好地學習和生活,而不至於被一些外在的資訊帶偏。有正確的認知,就不會輕易被外界的資訊干擾。

    Q:上高中的時候,功課很多,每天要學的好多,多得讓我都沒有很多時間去考慮別的事情,上了大學,我感覺一下子就放空了,我不知道自己該學什麼,我要一直相信並堅持下去的是什麼?人們都說大學不應該只學習,加上沒有別人的監督,沒有了各種各樣的逼迫,亦沒有了尋找自我的內心,於是開始了與周圍人一樣散漫的大學生活。慢慢地就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失去了目標,失去了方向。

    咦呀:很顯然,失去目標和方向,就是散漫渾噩的生活造成的,更確切地說,是因為你的生活裡,少了重要而充實的行動。

    通俗來講,你沒有去做什麼事情把自己穩住,你當然會飄,當然會像斷線風箏一樣,飄來飄去,沒有目標和方向,你要去抓住自己的那根線呀,在大學裡,這根線,就是學習啊,是學習在貫穿著你的大學生活啊。

    雖然大學的日程每天都有空檔,但是如果要把專業課學好,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課後總結,期中複習、期末複習等等,這些事情已經霸佔你很多時間了,你如果你能夠把專業課落實到位的話,是沒有太多時間散漫的。

    “人們都說大學不應該只學習”這句話特別滑稽,乍聽上去,你好像只是捕捉了學習之外的事情,而且,你也沒有隻學習啊,你還把時間用來散漫了······“不應該只學習”的意思,是你把學習學好了,可以去做點別的事,不是讓你只花一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另一部分用來幹別的,不是要去這樣劃分開的,大學裡的要事,只有學習。

    但並不是只讓你學習,而是說你把學習這件最重要的事做好了,你可以去做別的,但是絕對不是用別的事情的時間來侵佔學習的時間,要有主次觀念。何況,你在學校學習學不好,做別的事情也不容易不是嗎?而且學習是學生的要務,在學校學不好也不是一件省心體面的事啊。

    你不知道學什麼,你的專業課學好了嗎?學得足夠好嗎?專業課就是最大的方向啊(對於目前你身為醫學生的情況而言),難道英語四六級不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嗎?如果希望自己能夠擁有更大的競爭力,把英語學精就是一個極其必要的事情,而它也足夠消耗你的時間和精力,不至於有很多空餘的時間讓你渾噩頹廢。

    我不相信如果你想把英語學好還會有很多空餘時間讓你去做無用的消遣,除非你根本不想學好,要學好英語,甚至是達到更高的水平,都是需要投入很多時間精力的。

    在大學裡,學英語是人生各個階段裡,最後一個擁有充足時間和良好環境的階段了,大學沒有學好英語的人,往往都會在工作之後後悔,或者多年以後,更艱難地重新學習,當他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的時候。

    英語並不僅僅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我們去看世界,而且學習語言,也是學習一種思維,這是一種更高層面的學習。

    Q:當一個人,沒有了方向的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隨大流,別人怎麼做,我也怎麼做,慢慢地,我學會了玩遊戲,和朋友去外面玩,或者宅在寢室很久,也不怎麼愛運動了,和別人一樣,追求美與潮流,會花很多時間在看球鞋和衣服上,會看遊戲的影片,學習一些遊戲的理論知識,獲得短暫的快樂,卻感覺很空虛。每每到玩累了,醒來後,又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我的精神,已經被大潮吞噬了。

    咦呀:一個人的處境如果很好,那麼他的處境就很容易變得更好,反之更糟糕,這是馬太效應的一種現象。如果你一直淪陷在這樣的渾噩的狀態裡,你會更渾噩,如果還在乎自己,想要珍惜自己,想讓自己更好,就要把自己抽離出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做紮實的事情,讓人成長的事情。

    如果不想再體驗那種短暫的快樂之後的空虛,那麼你只能用一些有力量的事情去置換掉那些浪費時間的事情。如果的未來並不是要靠攏電競行業的話,遊戲還是少碰為好,它太容易讓一個沒有目標的男生消沉了,你要警惕!

    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可以嘗試著養成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就看書的習慣和反應。等你看到一定量有質量的書之後,你可能就會慢慢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了。

    我認為,運動是一個人的生活所必須的,而且它也會滋養出一個人的好狀態,況且身體不好的人,是很難去實現自己的,更嚴重的是,除了影響自己的精神狀態,還會拖累自己,甚至是家人。

    想到這裡,你會發現,運動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因為 身體關乎自己,還牽絆了家人,關係了自己的未來。無論如何,它都應該納入生活習慣當中。

    Q:我感覺自己的正能量已經消失殆盡了,這很多會來源於生活中所遇到的負面能量的事,我能看到很多訊息是很多好大學出來的大學生,學習好的學生在社會上艱難處境,一些網紅和主播月入百萬。也會看到各種各樣離婚出軌的的訊息,有的還會說,這世界根本沒有愛情。很多很多負面訊息不斷重新整理著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很多的東西和以前想的都不一樣了,我不知道如何抉擇,也不知道如何看待這些。

    咦呀:你要記住你看到的世界,只是一部分,你看到的世界,往往只是世界讓你看到的一部分。大眾媒體中的很多資訊都是經過篩選的,它會給受眾看到它希望受眾看到的東西,絕大多數是為了製造新聞,為了博眼球求流量,為了營造某種良好的事態。

    你不要因為看到這樣的新聞然後不自覺地代入到自己的身上,更不要有“別人出身好大學了還是混得不好,我還能怎麼辦”這樣的想法······第二,別人的事例,與你沒有直接的關係。你努力學習成長了,你就會有好的未來,和別人沒關係。

    網紅和主播的收入這樣的資訊,總是讓很多沒有主見的人浮躁······你能夠想象到月入百萬是什麼概念嗎?一個月入百萬的人所對應的生活節奏和生活內容你有想過嗎?你要知道,賺多少錢就對應著背後付出多少代價。

    大部分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我們是不知道的,知道的都是被傳播的。很多出身好大學的大學生畢業之後過著十分優渥的生活你看見了嗎?很多網紅主播背後的辛酸你看見了嗎?

    這些,都和你沒有關係,別的大學生也好,網紅主播也好,都和你沒有關係。你只要把你這個大學生該做的做好,屬於你的自然就會來。

    如果因為很多出軌的新聞,就懷疑愛情的存在,那麼愛情在你眼裡太廉價了。愛情並不因為有人離婚出軌與否而決定它是否存在,相不相信愛情的存在,是由你自己來看的,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夠呵護一份愛情。

    我認為,只要我相信愛情,愛情它一直都在。而我們關心和在意的,其實是“我”相信的愛情是不是對方相信的愛情,或者我們能否一起守護同一份愛情。

    既然你那麼看重愛情,你為什麼自己不去探索呢?羅蘭·米勒和丹尼爾·珀爾曼經典書籍《親密關係》你可以去研讀呀,弗洛姆的《愛的藝術》,還有毛喻元的《愛情的倒影》這些好書,你為什麼不去看看?為什麼不去研究一下?

    你如果沒有自己堅定的聲音,你就會被帶偏。而堅定的聲音,來於你的實踐,來於你的知識儲備,來於你的認知啊。

    千萬不要透過資訊流來學習和認識這個世界。

    “人們都說”、“有的人說”·······那你是怎麼想的,你怎麼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呢?你不好好看書,不好好學習實踐,不僅僅沒有辦法獲得自己的正確認知,也因為這樣被各種外界的聲音干擾,甚至沒有辨別篩選而直接接收,讓自己成為大眾媒體的收割物件,這樣一來,你怎麼不會焦慮?你怎麼不會世界觀失調?

    看吧,因為你沒有足夠的認知去辨別這些事情的真偽,而且,還被它們帶跑,深受其干擾。

    既然外界的資訊讓你混亂,你有沒有想過怎麼樣才能不混亂呢?難道還意識不到對自己最要緊的事情是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正確認知嗎?這就是你要做好的事,有自己獨立篤定的認知,特別重要。

    Q:因為會遇到很多人,在某些方面的閱歷會比我深一些,他們深諳一些行為準則,一些套路,一些技巧。有人會提醒我,不要太單純,應該懂一點套路,我也會變得模稜兩可。有著很多很多新的問題等著我,但我不知道哪一個是真,哪一個是假,哪一個是好,哪一是壞。

    咦呀:我認為,太單純的人,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正確認知,至於太單純是不是就應該懂一點套路這個問題,我的想法是,太單純的人要學會保護自己是很重要的,但我並不認為太單純了就應該去懂套路,不是這樣的關係。

    我認為“套路”其實也是一個危險的東西,因為套路別人,也會被別人套路。我認為與其想著要不要懂套路,不如先提升自己的認知,當你有了自己獨立的正確認知,關於一件事,你就會懂得如何去做,而不是老是聽別人的,各種“有人說”這樣的話,其實就是在暴露你沒有主見,沒有獨立的正確認知。

    Q:很多問題困擾著我,我該何去何從,心中失去了一個明確的方向,而外面的世界誘惑太多,亂花漸欲迷人眼,而我又該怎麼辦呢?

    咦呀:你的當下好了,你的未來就會好。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心無旁騖地把專業課和英語學好,把它們學好,然後課餘時間跑步鍛鍊身體,抓緊時間多看一些經典的好書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正確認知。

    你先試著用這些事情來霸佔你的校園生活,穩定住自己的學習核心,先持續感受一下做這些有力量的事情給你帶來的平和,看看自己是不是維持這樣充實的狀態比渾噩玩遊戲看鞋子的狀態更踏實更篤定,如果有體會,一定將之以習慣的力量去守護它。

    當你能夠穩定做好這件事,你慢慢地就會靠近你想要的方向,你會在學習和閱讀中摸索出屬於你自己的東西。這樣你就不會那麼在意外界的誘惑了,因為你會有你自己穩定的東西,因為學習和成長才能讓你的心穩定,而它們也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做好那些,然後一邊摸索自己的心意,一邊去嘗試和實踐自己想做的事。迷茫和渾噩,都是因為自己做的事情太少了,如果再不去學習,去提高自己的認知,只會更迷亂。

    不要認為讓你學習,讓你看書是填鴨式的勸服說教。看書是為了武裝自己大腦,武裝自己的意識形態。這是前輩告訴我的話,希望你能明白。

    哪怕是希望自己可以更酷一點,都應該多讀書,至少再也不用把“有人說”這樣的話掛在嘴邊,然後在旁邊困惑迷惘了。

    在文字裡獲得力量的我,希望透過文字賦力量予你

    所有的相遇,都因你而來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的什麼都不要,嫁給一個男的,男的會珍惜和感謝女的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