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橘子看籃球

    大前鋒這一位置,對於球員身體素質要求很高。竟要跟內線比力量比對抗,還要跟外線比速度。除了防守禁區之外,還得擔任起進攻的重任,一名優秀的大前鋒絕對是全能戰士。中鋒雖然在這個小球時代在慢慢落寞,不過大前鋒依舊是非常受歡迎。大前鋒從NBA一開始到現在,這72年時間在球隊地位都非常至關重要。

    如今的NBA已經進入了小球時代,強調快節奏,依賴三分,速率較快的後衛,小前鋒等依靠自身特點,應該說非常適應這個時代,而能開拓出的三分技能包的中鋒,既有外線威懾力又能在內線翻江倒海,中鋒提速也能適應這個時代。但是相比中鋒絕對高度不足,相比後場速度不夠快的大前鋒,逐漸地呈現星光黯淡之勢。

    相當年大前盛世,有鄧肯,司機,韋伯,小斯,大加,他們都依靠自己的能力打出了名堂,甚至扛著球隊前進,在歷史上留名,他們或衝擊籃筐,或用自己的方式影響著比賽,當年的聯盟最優秀的幾人中,有大前鋒的身影。

    過去的NBA也曾出現過小球打法,只是那個是叫炮轟,代表性的納什的太陽跑起來就停不下來,老尼爾森代表的90年代,世紀初的小牛等都沒有成功過,直到11年小牛隊拿到總冠軍,其他球隊才一一效仿引領風潮,騎士勇士都是靠外線拿到總冠軍的,現在NBA的發展就是一個慢慢進化的過程,當然比賽會越來越好看。

    這個變化是一個長期演變的趨勢,並不是進入小球時代才開始的,原先內線的職責大概分配是,中鋒為籃下巨無霸,攻防軸心,大前鋒進行一些髒活兒累活兒,拉開空間、協防補防、衝搶籃板、中距離射程等。

    NBA當初為了限制中鋒的幾大bug,不斷修改規則,擴大三秒區,設定進攻三秒、防守三秒,一步一步削弱超級內線們,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就是當年為了限制bug們而設定的規則過於苛刻了,以至於後人很難再這個規則下成長到前人的高度,那中鋒們為了適應這些規則,被迫減重,增加移動性,拉開空間,增加射程。

    這就導致中鋒時代消亡了,中鋒都幾乎不存在了,現在的中鋒職責跟原先的大前鋒高度重合,活動區域高度重合,那大前鋒們為了適應這個變化,曾經短暫的出現一個打法,空間四號位,進一步拉開空間,跑到外面去投三分。但也很快被淘汰掉了,並不是一個很成功的嘗試,因為論籃板控制他跑到三分線外跑不回來移動速度不夠,投射也不如正牌外線球員穩定,那我為什麼不直接放一個三號位側翼球員呢?運動能力好一點的那種並不差多少。

    所以老式的純正的四號位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的就消失了,一部分被中鋒頂替了,一部分被小前鋒頂替了。

    目前的現役球員中,維斯是今日的聯盟第一大前鋒。

  • 2 # 追風影視館

    不是說存在感底,實話實說,他們不精進自己遠投能力,只會被時代拋棄,最好的例子就是諾維茨基,大前鋒,跑出去投三分,中投更是準到沒朋友。這就是趨勢,至於那些,內線,沒有三分打到季後賽,攔下聯防根本沒有,現役恩比德,約基奇這種中鋒內線,為什麼這麼吃香,因為有遠投和中距離,不是光會地位作業

  • 3 # 出發在路不忘初心

    如今的NBA已經進入了小球時代,強調快節奏,依賴三分,速率較快的後衛,小前鋒等依靠自身特點,應該說非常適應這個時代,而能開拓出的三分技能包的中鋒,既有外線威懾力又能在內線翻江倒海,中鋒提速也能適應這個時代。但是相比中鋒絕對高度不足,相比後場速度不夠快的大前鋒,逐漸地呈現星光黯淡之勢。相當年大前盛世,有鄧肯,諾維斯基,韋伯,小斯,大加,他們都依靠自己的能力打出了名堂,甚至扛著球隊前進,在歷史上留名,他們或衝擊籃筐,或用自己的方式影響著比賽,他們是進攻背身主打、禁區裡防守為輔。

    然而小球時代大家都出去投三分拉開空間了,禁區裡多站一個人的防守意義,未必大過三分線多站一個人的進攻意義了,現如今的聯盟最優秀的幾人中,有大前鋒的身影嗎,大前鋒可以算的上是NBA中最星光黯淡的位置,僅剩幾人在守護大前鋒最後的尊嚴,如戴維斯、格里芬、阿爾德里奇等。在如今的NBA規則下,這樣跑動不息、能傳球、能衝前場籃板能回防能封蓋、有點面筐技能、能換防任何位置,離完美大前鋒就差一手三分球,站個小球中鋒也毫無問題,所以大前鋒的存在感會越來越弱。

  • 4 # 球迷不看球

    在這個小球當道時代,傳統型內線球員的用武之地確實越來越少了,像勇士,火箭這樣的球隊更是將“小”字發揮的淋漓盡致。

    隨著回合數的增多,球場上的攻防節奏也越來越快,對於大前鋒這個位置而言,更多的球員會選擇轉型為組織型大前鋒或者具備一定投射能力的功能型大前鋒,雖然可以幫助陣容更好的拉開空間,但定位也越來越模糊,比如格林,格里芬,英格爾斯等等。

    其中也有很多球隊會直接選擇用小前鋒來替代大前鋒以適應當下的節奏,前提是在這個位置上確實沒有更好的選擇,這就相當於走捷徑,用最簡單粗暴的辦法提高攻防轉換速率。

    小球的盛行,也讓更多的球隊失去了培養內線球員的耐心,大多數情況下傳統型大前鋒要麼選擇轉型,要麼被擠到中鋒的位置上,甚至逐漸淪為藍領。當年的大前鋒盛世已不復存在!

    當然,凡事無絕對,NBA的打法也是存在輪迴的,隨著更多天賦異稟球員的出現,各種打法也會圍繞其做出改變,相信聯盟會出現更多優秀的大前鋒,鄧肯,狼王,司機等人的衣缽定會有人來繼承,籃球場上的各個位置都能貢獻足夠的精彩!

  • 5 # 老葛侃侃球

    我覺得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強了,尤其是像安東尼·戴維斯這樣個人能力超強的球員,能裡能外,而且得分、籃板、助攻、蓋帽都很出色,真是十分的全能!全能型的大前鋒會在小球時代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也會得到更加重要的戰術地位!

  • 6 # 雲彩競彩

    首先,說一下大前鋒的職責。在那個中鋒時代,“20+10+5”的賽季平均資料,是大前鋒追求的資料,20+得分就是你要有得分能力,10+籃板就是要有拼搶籃板卡位意識以及優秀的彈跳力,5+助攻就是要有很好的傳球意識。中鋒時代拿到過這樣資料的,加內特、韋伯和巴克利,都是歷史上優秀的大前鋒。時代交替的考辛斯,小球時代的威斯布魯克和約基奇也拿過這樣的資料,這個後面再做分析。

    接下來,講一下中鋒時代優秀大前鋒的能力。他們主要殺手鐧是中遠距離跳投,速度與身高結合的突破。第一位講“小霸王”斯坦德邁爾,中遠距離投籃結合突破以及暴扣,因為傳控大師納什存在經常上演空接暴扣,優秀的彈跳前場籃板還算不錯。加內特和鄧肯,基本可以放在一個型別裡,他們的球商很高,中遠距離以及低位單打都是拿手活兒,超出同位置球員的助攻能力,前場籃板以及封蓋能力優秀。諾維斯基,風格就不同,善於金雞獨立式的中距離投籃還有一手不錯的三分,球風更靠外線一些。樂福,技術特點是中遠距離跟三分的結合,並配備一流的籃板技術。

    當年,跑轟球隊太陽隊以及勇士隊給小球時代開了先河。2015年,庫裡帶領的勇士隊跨過騎士奪得總冠軍,小球時代自此讓大家認識並紛紛效仿。看一下,他們的正牌大前鋒,那就是格林。賽季可以拿到14+9.5+7.4+1.4+1.4的全面資料,籃板助攻搶斷封蓋,得分尚可只是三分命中率雖0.39但不敢投導致對手常會放掉一大步,總體上格林是小球體系重要一環。有中鋒在場,他打回大前鋒。沒有中鋒,他就補位,伊戈達拉巴恩斯就補到大前鋒位置幹著得分搶板防守詹姆斯的活兒。說到這可以回答你的問題了,小球時代大前鋒的概念很模糊,基本都是搖擺人,但大前鋒位置並沒有減弱,必須有一個人兼備得分籃板防守來為隊友拉開空間。

    回過頭看一下小球時代拿到“20+10+5”的球員。中鋒時代跟小球時代過渡期的考辛斯,被大家給予厚望,被冠以“聯盟第一中鋒”。它更像中鋒大前鋒搖擺人,擁有紮實的內線單打技術個籃板能力,也不乏大前鋒的速度可以全場一條龍。小球時代的威斯布魯克,作為一位雙控衛,他積極拼搶籃板打轉換進攻,所以賽季場均三雙充分肯定他的實力。最後是小球時代的約基奇,他是一個玩技術的內線,是球隊發動的靈魂。在小球時代,威少作為後衛用這樣的資料盤活球隊,約老師和考神作為內線同樣發揮著引導者作用。

    所以,中鋒時代大前鋒特點比較突出,小球時代球員搖擺位置模糊,但是每個球隊大前鋒位置都會站出人來,他可能是五個位置都能打的字母歌,也可能是鋒線搖擺杜蘭特,或許是攻防兼備的濃眉。

    回答最後,希望疫情早日結束,球員們能夠健康的在場上為球迷奉獻精彩的比賽。

  • 7 # 糊塗小葫蘆

    沒辦法,時代所淘汰。自從勇士用五小陣容橫掃全聯盟之後,普通的內線就越來越不受待見了。原因如下:

    第一,小球時代大大提高了轉換速度。攻防更加頻繁,回合數增多。這個無疑對大前鋒的身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體重過大,跟不上攻防速度,體重過小又很難在內線立足。所以很多傳統型前鋒沒落了。

    第二,小球時代還要求的就是人人都能拉開空間。也就要求不管是內線還是外線,都要有很好的投射能力。而這對於一般內線來說,很難練成,他們的肌肉圍度跟線條,本來就不利於投射。所以現在出現的大部分是投射型大前鋒。

    第三,很重要的,現在要求大前鋒能夠引導球。而不是像以往一樣內線一通鑿。快速的攻防轉換要求的就是快速完成進攻任務,而為了更好的提高命中率,就需要快速的完成傳導球。所以往往提上來的大前鋒,這個位置很重要,必須要能夠順利處理球權。如果不行,那又落伍了。

    所以現在時代變了。很難再出現鄧肯、加內特、司機、韋伯他們引領潮流的時代了。

  • 8 # 沒什麼看法

    存在感弱的是中鋒。

    以前得內線者得天下

    現在的中鋒都要拉出去練三分了

    姚鯊時代,內線爭霸異常激烈

    還有小奧尼爾,大本,拜納姆等等優秀的內線球員。

  • 9 # 物流屆小王子

    目前的市場,傳統得大前鋒是沒有那麼吃香,如馬刺的阿德過度依賴與中投得分。

    如今對於大前鋒要求是:速度,三分,攻守的轉化速度,策應的手段等

    格林,波爾津斯,濃眉等都是具有某些特長

  • 10 # 唐人鞋家

    其實大前鋒的存在感一直都挺弱,一開始國內稱呼四號位球員用的是“二中鋒”,也就是來輔佐中鋒的,不僅在國內,籃球發展至今,中鋒依然是一個非常重要,且隨著小球時代的演變突顯得愈發重要的位置。但大前鋒就不一定了,以前可以擺雙塔、二中鋒,提升防守強度,保護籃板。那時候的大前鋒更偏向中鋒,各項身體和技術標準也多以中鋒為標準。但現在的大前鋒更偏向三號位,強調機動性、投射、換防能力。當然,如今這個時代很多位置都是可以搖擺的,比如中鋒出身的德里克·費沃斯為了適應爵士體系改打四號位,到了鵜鶘之後終於迴歸五號位。而在首發陣容打四號位的錫安·威廉森在鵜鶘的小球陣容裡打的卻是五號位。大前鋒這個位置,本身就和二號位一樣,屬於籃球場上的搖擺位,其定位隨著時代和球隊戰術的變化而變化。鄧肯、加內特和諾維茨基這些頂級大前鋒都經歷過內線兩個位置的搖擺,包括濃眉現在也是,這些頂級四號位需要一箇中鋒肉盾來扛防守,但是在關鍵時刻,他們也能頂上五號位。所以存在感我覺得沒什麼變化,不過是以前打四號位的人去打五號位了,以前打三號位的人改打四號位了,真正強的人還是很強,只不過是整體的定位變了。

  • 11 # 最艾體育達人

    並不是存在感變弱了,而是因為目前是小球時代,籃球場上的位置模糊化了,對場上的每個人都要求更快、更準,能夠快速的移動和轉移球。參考現在的內線球員唐斯、恩比德、格林等球員。

  • 12 # 牛屎人生

    其實不光是大前鋒的位置感弱了,籃球運動這項運動已經漸漸不需要位置改變了,後衛線上都是雙能衛的天下,沒有自主進攻能力的後衛漸漸淘汰了,掌控球權的都是球隊的當家球星,控球后衛的概念也已經漸漸消失了,以後籃球的趨勢就是五個詹姆斯對五個詹姆斯,你說位置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作為球迷來說,不要拘泥於那些傳統觀念,現代籃球的進步很多人看不懂,就是因為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這項運動,很多人都說這叫小前鋒盛世,但是詹姆斯他打的位置真的就是小前鋒嗎?杜蘭特倫納德都是跑進腰為去接球打低位進攻,甚至於威少現在也是站到籃下去打低位進攻,而追夢格林這種防守型鋒線卻站在弧頂控球,這就是現代籃球的趨勢,位置已經和功能脫離了,當然如果你天天盯著資料統計不看比賽是很難理解的,所以說不是大前鋒弱了,而是位置這個概念本身弱了。

  • 13 # 帶你去海邊

    這是不把戴維斯、字母哥、格里芬、勒夫、波神、西亞卡姆、阿爾德里奇等人放眼裡嗎?

    大前鋒位置的存在感沒有變弱,反而更強了!我們看看如今聯盟中有哪些優秀的大前鋒吧:

    1、字母哥:貴為去年常規賽mvp的字母哥,本賽季仍舊是MVP的不二人選,而且,雄鹿他強勢帶領下,取得了53勝12負的全聯盟最佳戰績。截至目前,常規賽字母哥場均拿到29.6分13籃板5.8助攻,投籃命中率為54.7%。

    以NBA幾個大前鋒名宿鄧肯、加內特、諾維茨基等人的資料來比較,字母哥也是不落下風吧!

    2、安東尼戴維斯:鵜鶘時期,安東尼戴維斯被戲稱為聯盟“空砍群”群主,現如今,他在湖人與詹姆斯練聯手,把上賽季未進入季後賽的湖人帶進了西部第一!而且他在攻防兩端打出了高效率表現,特別是場均2.5次蓋帽,讓他有望拿到今年的最佳防守球員獎。

    截至目前,常規賽戴維斯場均拿下26.6分9.4籃板3.2助攻還有2.5封蓋,投籃命中率達到51.3%。把鄧肯、加內特、諾維茨基的也可以拿出來比比

    3、剩下的知名大前鋒還有:

    狀元秀錫安威廉姆斯

    格里芬、勒夫、波神、西亞卡姆、阿爾德里奇、薩博尼斯(18.3分12.5籃板和4.9助攻)、魔術隊的戈登(扣籃大賽2屆亞軍)、快船隊哈雷爾等人。

    可以不誇張的說,這些大前鋒位置的球員都是全明星級別的存在。

  • 14 # 華哥Blue

    大前鋒存在的價值還是有的,像有些大前有遠投,有三分,位置靠外。用起來就很方便。戴維斯,波爾津吉斯等等,都做得不錯了。

    常規賽可能看不出來,到了季後賽,陣容的合理性就非常重要了。勇士雖然五小厲害,到了季後賽,貝爾和魯尼使用率還是很高的。當然,你五小命中率高那就沒話說了,就完全投死了比賽。

  • 15 # 籃球助手

    不是越來越弱,神本沒有厲害的中鋒出來,沒有什麼技術流厲害的中鋒,姚明退役後就沒有技術流了,更死的是身高又不是很高

  • 16 # 心在顫指尖微涼1314

    籃球運動中的運動位置;分為大前鋒和小前鋒兩種。大前鋒(Power Forward)在隊上擔任的任務幾乎都是以苦工為主,要搶籃板、防守、卡位都少不了他;小前鋒(Small Forward)乃是球隊中最重要的得分者。所謂的小前鋒,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得分,而且是較遠距離的得分,也是球隊進攻的關鍵一環,要有一定的閱讀比賽的能力。

    大前鋒:

    他的首要工作便是抓籃板球。大前鋒通常都是隊上籃板搶得最多的人,他在禁區卡位,與中鋒配合,往往要挑起全隊的籃板重任。而在進攻時,他又常要幫隊友擋人,然後在隊友出手後設法擠進去抓進攻籃板,做第二波的進攻。通常僅有少數的時間,會要求大前鋒沉底單打,這時候他便在禁區附近來個翻身、小勾射之類的,做些近距離的進攻。

    既然大前鋒一般較少出手,而其投籃的位置又經常很靠近籃框,那麼對其投籃的命中率自然要求也較高了。此外,防守時的火鍋能力自然也是大前鋒所必備的,因為他要鞏固禁區,防守當然重要。其實說穿了,大前鋒就是要做好兩件事:籃板和防守。

  • 17 # ridemo

    我覺得反而中鋒存在感越來越弱了,現在的大前鋒都是很靠近小前鋒那種型別了,比如濃眉。有時候小前鋒也能推倒大前鋒的位置上打,比如熱火時期的詹姆斯,現在的卡梅隆-安東尼,都在打大前鋒的位置。所謂小球時代就是模糊場上的每個位置,高度平均,每個人都集於速度,力量,爆發力,無限換防。目前最成功的的就是勇士隊的“死亡五小”了。

  • 18 # 智浩體育

    只要是沒三分,誰在NBA的存在感都會弱,並不是大前鋒是這樣子,整個NBA聯盟都是這樣,

    往前推十多年,2005-2007年期間的菲尼克斯太陽隊,他們把速度推行到極致,而其中的核心,史蒂夫納什,則依靠常規賽的優異表現,連續蟬聯MVP,但是在季後賽,特別是攻堅戰,陣地戰,太陽的速度不值一提了,但是如果當時的他們擁有三分呢!!

    如今的聯盟大前鋒,有布雷克格里芬為代表,連他們也知道在三分線外得分,是為自己增值的一項技術,聯盟的中鋒們,如果沒有三分,這在聯盟是走不遠的,小球時代,大噸位的中鋒和前鋒如果不讓自己更加強壯和快速,那麼肯定會被淘汰的,

    不是大前鋒的存在感變了,而是時代變了!

  • 19 # NBA小影片

    我覺得不是的,反而大前鋒變得越來越強了,隨著小球時代的到來他們也在逐漸的改變,不像以前以內線得分為主,現在他們變得更全面,現在在NBA的比賽中經常能看到大個子投三分,能裡能外變化的非常明顯。

  • 20 # 士心籃球

    我認為在當前NBA大前鋒的存在感並不弱,理由如下。

    1、大前鋒這個位置,放眼整個NBA歷史,名聲和巨星出產率是不如其他位置。但是,最近幾年退役的鄧肯,加內特,諾維茨基卻是妥妥的歷史前五大前鋒。足以說明大前鋒在近些年的地位還是有所提高的。

    2、時代對現役的大前鋒的要求是更高的,不僅要會內線強打,連外線的活也得會,如果實力允許的話,還得扮演內線防守大閘的角色。真正具備攻守俱佳的現役大前鋒,寥寥無幾。濃眉哥是最符合這個時代對大前鋒要求的人,字母哥是大前鋒中進攻能力最出色的球員,猛龍的西亞卡姆也算攻守兼備。而再看其他比較好的大前,小薩博尼斯也算弱化版的字母,阿德和波爾津吉斯都具有良好的外線手感,但是防守稍弱。新科狀元錫安,也是大前鋒的大殺器,不過還需要更多時間來證明。

    總的來說,這個位置成材率太低,而並不是存在感弱,相反擁有一個優秀的大前鋒,球隊的戰績都不會差,對照西部第一的湖人,和東部第一的雄鹿,都是擁有好的大前鋒。

    3、後衛個人進攻能力的提高,相對於弱化了大前鋒的位置。這個小球時代的NBA,產出了譬如庫裡,哈登,歐文,利拉德等等一系列的個人進攻優質的後衛,3分突破樣樣精通,這時候球隊就會圍繞他們打造戰術,球隊大前鋒就會更多的出現在外線,做三分高炮臺的角色。很少有球隊會以大前鋒為核心發起進攻,那是因為他們並不具有優質的大前鋒,一個優質的大前鋒可以打造一個球隊的攻守體系,存在感不言而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專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