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語文萍

    現在的孩子,確實真的不容易,孩子上小學,揹著一個快有他高的大書包

  • 22 # 悅讀會

    其實比較可能會伴隨許多人一生

    小時候,父母會拿來跟同齡人比,

    畢業後,會跟同學比工作,

    女人比身材、相貌,男人比社會地位,比收入,比誰的老婆更美。

    雖說愛比較的人很多,但這樣的人生活的其實一點也不快樂,因為無論他取得什麼樣的成績,他總會發現有一個比他更厲害的人存在。

    就拿我一個同學吧,她說她很討厭過年回老家。因為左鄰右舍的人總會問她收入有多少?那她會把所有的收入,包括獎金啥都都加進去,但是鄰居總能找到比她工資更高的人。這表面上看是鄰居很勢力,但事實上是這位同學她自己喜歡比較,但哪知道自己竭盡全力後,仍然還有人比自己更優秀。

    所以愛比較的人往往是失去自我,喜歡從戰勝別人那裡找到幸福點,但是往往事與願違,最後最不開心的是自己。

    家長喜歡拿孩子比較,很大的原因也是看不到自己家孩子的優點,總是把眼光放在孩子的短處,看到別人的長處,所以這樣的家長,哪怕孩子取得再大的進步,他們也是不會感到快樂的。

    所以這裡奉勸那些愛比較的家長,與其總拿自家孩子跟別人孩子比,不如跟孩子一起定個目標,鼓勵孩子朝自己的目標努力,讓孩子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 23 # 陽光部落童裝

    為什麼一些父母總愛拿孩子的成績和別人相比較

    在當今社會,人們都普遍有焦慮、著急、急功近利的心理特點,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比較尋常的社會心態問題了。人人都很著急,但似乎做家長的更著急,生怕孩子落在後面,生怕吃虧。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本是家長對孩子的美好期望,眼下怎麼就變成了如此急功近利的社會現狀呢?

    有人提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家長們個個像打了雞血,鬥志昂揚,衝鋒陷陣,按照自己的意願,而不是孩子的要求,給孩子報了各種輔導班,音樂、 美術、舞蹈、跆拳道……等各種輔導班,一路學下來,孩子不勝其苦,收效並不好。

    還有一些父母總愛拿孩子的成績和別人比,其實他們並不瞭解自己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就像世界上並不存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每個人的興趣、愛好、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時間都有差異,還有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家庭情況都不一樣,怎麼能比較呢?

    這種盲目的比較,只會徒增苦惱而已。他們沒有從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一個清晰的定位,揚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反而要求孩子成績一定要比別的孩子好。

    這種盲目攀比,這樣只拿孩子的成績說事兒,更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可能一輩子都活在自卑的陰影中。

    比較是一個人人都會有的心理活動,它本身並沒有錯,有差別就會有比較,就看父母們 是如何正確看待這個“比較“。

    作為父母,要對自家孩子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咱家孩子就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不要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給孩子一個踮起腳能夠的著的目標,並指出其自身優點,給予更多鼓勵,讓他有充足的安全感和滿滿的自信。開發出他身上更多的潛能和天賦。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成績好,在班裡考第一名。

    著名女作家作池莉寫了一本新書《立》,記錄了24年來她與女兒的共同成長。在這本書裡,她提出“成人比成績更重要,成人才是成功”。

    她的這句話道出了我們大家共同的心聲。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就是讓每一個孩子,能夠獨立生活,能夠自食其力,進入社會角色適應能力強,善於與人相處和溝通,懂得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懂得讓自己健康和快樂。

    所以,父母們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不要老是拿孩子的成績論英雄,分數成績優異,不是孩子成功的標準,那些只是階段性的身份而已。而成人才是我們孩子一輩子需要修煉的目標。

  • 24 # 牛娃經

    題主是位學生。我理解你的苦衷,努力了奮鬥了,不但沒被肯定,還要被父母挑三揀四,比較來比較去,有時候挖苦責備,這是為了啥?我理解你。

    但我想說的是,父母的苦衷。

    01 父母想知道你考學有沒有希望,所以要比

    孩子考了試,語文考了85分,數學考了90分,英語考了76分,這到底是高呢,還是低呢?這是一個基數啊,基數是沒法比較的。八十年代萬元戶就是不得了的富翁了,現在的富翁可能要1000萬了,不比較,就不知道數字的含義!所以父母要比較。隔壁同學那麼笨一個孩子,這次數學也考了88分,看來你數學考得不怎麼樣啊!你英語雖然只有76分,但能進班裡前10名,還是有進步的!你考試的成績和中考高考相關聯的啊,所以父母著急,要心裡有數,就要比較。

    02 父母過得很辛苦,他們不想下一代也辛苦,所以要比

    是啊,不比,自由自在多好啊,我努力了,我考了60,萬歲!但這行嗎?如果父母在單位公司裡說,嘿,領導,今年呢,我努力了,但一件東西也沒賣出去,這都得怪特朗普!想想會是什麼下場。你努力了還不行,考得不好,是因為方法不到位?複習重點錯了?還不夠努力?等等,都得弄明白啊,所以要比!

    03 父母想讓孩子步步高,不想對孩子的培養失去把握,所以要比

    孩子畢竟是孩子啊,雖然心裡知道要努力,但畢竟遊戲啊、早戀啊、課外書啊、玩鬧啊,那麼多好玩的東西,怎麼收心?有些父母是不管孩子的,於是孩子樂得一個清閒,你不是不管我嗎,那我也不管自己了,那就真的沒底了!父母要把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不是他們故意把批評你,找你的茬,把你比下去,是要從對比裡找出客觀原因,找出問題,是為了下一次讓你考得更好點。比如一個人生病了,醫生要檢查,你總不會說:“醫生你幹嘛啊?我辛辛苦苦上學,不就是生個病嗎,你非得證明我有病嗎?”諱疾忌醫的後果,咱都知道。

    事實上,我上學那會,我的父母是不和別的孩子比的,因為我自己比啊,我考高了,我害怕擔心,因為下一次很危險;我考低了,我沮喪,我失望,然後我分析原因,痛定思痛,下次考高。我自己去比,我要讓自己痛,讓自己醒,因為我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所以,我的父母放心,他們從不打聽別家孩子是不是考得更高,因為別家孩子一般考不過我。

    ---------------------------------------

  • 25 # 職教幫

    這個現象很普遍,很多人一看到“父母都說別家的孩子好”,社會輿論動輒立足於與西方的“個性”教育相比較,多數持批評意見,認為中國家長壓抑了孩子的個性, 但實際上這個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取決於“說別人好”的度的把握、成績不足是否客觀、說話的時機場合、頻次以及不同孩子的心理狀況、父母與孩子間的默契。

    一方面,當家長在外人面前對自己的孩子說別人的成績好時,有其正面意義:

    其一,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習慣的傳承,培養謙抑和寬和的個人所需。

    從人際交往上說,這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營造交往良好氛圍,體現自身謙和、寬容、包容,培養孩子形成虛懷若谷的態度和情操; 否則一味的誇獎自己的孩子 多麼多麼厲害 就會造成孩子自我的過度膨脹 ,社會上也出現很多熊孩子“ 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目無他人的狂傲個性。

      從社會心理學看,這是一種相互默許的認可、讚揚和鼓勵,以主動肯定、表揚對方,引導對方也同時表揚鼓勵、自己,或者說以獲取對方對自我的肯定,順利為後面的談話等做好鋪墊。

    其二,這能讓孩子明白自己與他人的差距,“知恥而後勇”,進而奮發圖強。

    當然,對孩子的差距評價要客觀,要讓孩子知道跟人家比哪些不足、哪些有優勢,不“全盤否定”。

    另一方面,如果當家長在外或家裡無原則地、經常性、反覆地對自己的孩子說別人的成績好時,則呈現出強烈的負面意義,主要在於:

    家長無原則的、經常、反覆過度貶損自己的孩子,將不利孩子的成長。家長要反省自己是否屬於“控制型”人格或教養方式,而自己沒有覺察,是否過分強調了傳統文化中的忠孝、聽話,過分重視家長自我的“愛”“權威”和價值判斷,導致孩子社交隔離和排斥、缺乏自信和懦弱。動不動就指責訓斥,貶低他們的成績,甚至出言不慎而貶低自己孩子的人格。這個強勢的評判背後,是家長完全的控制和強迫,不斷給孩子暗示:“你不行”!你跟別人差遠了!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真的不行的人嗎?

    教育是百年工程,每個家長都要及時反省自己,對孩子實行經濟把控的同時,是否也對孩子的情緒進行了綁架,透過過度的批評和職責,讓其產生“愧疚感”,以便讓其聽話,實現父母的控制目的。如果這些對孩子一生的心理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孩子可能產生“社交 退縮或暴力”或“ 過度自我批判”、“不認可自己”,這就與家長的“望子成龍”“”追求卓越”就背道而馳了。

    綜上,當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說別人的成績好時要適度,要就事論事,要控制自我情緒,始終明確我們講這些話的目的,是要讓孩子正視現實,鼓勵其克服不足努力成長,而非打擊其自信,讓其自暴自棄,始終抬不起頭,從而約束、剋制我們自己的言行,以身示範,帶領孩子共同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社會是不公平的,要看開它”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