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國人都講養兒防老,從回報的角度講,你覺得養孩子是不是人生最好的投資?
24
回覆列表
  • 1 # 晴之婉約

    特別不喜歡那些把養育孩子作為投資的說法,雖然古人云:養兒防老,但是隨時隨地把這掛在嘴邊,有點過分。你自己選擇了要做父母親,孩子生下來,對他進行教育和撫養,這本來就是你的義務,你投入了金錢和時間,要求孩子在成年後對你做出相應的回報,這看起來更像是一種交易,而並非親情。

    並不是說孩子長大了,就可以不用贍養老人,這也是他的義務,就像你本來就應該在幼時撫養他一樣。

    其實很多家長所謂的投資孩子,可能更多的也是一種戲言,並不是真的要求兒女們必須有所回報。不排除有那種啃老族,非但沒有回報,反而會變本加厲地榨取父母親的養老金來揮霍。

    親子間多一些交流,相互多一些理解,這才是最大的親情投資。

  • 2 # 真心爸媽

    我們小時候,父母工資菲薄,養育孩子的理想也很簡單,讓孩子吃飽穿暖、孩子好好上學、學習好,就是他們最大的願望。而等到我們做父母之後,發現幾乎是全社會性地,把養兒育女這件事看得複雜、困難,而且和風馬牛不相及的“投資”關聯起來,真是讓人詫異。

    “培養孩子是最好的投資”、“給孩子最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投資”、“投資孩子就是投資未來”、“孩子的未來就是你最好的投資”……這些話真是非常刺耳,但它們堂堂皇皇大行其道,好多父母也把投資孩子掛在嘴邊。養兒育女真是投資嗎?父母真的可以這麼想嗎?

    親子關係不是所有權

    把養育孩子當作投資,會認為自己對孩子有“所有權”,但親子關係,豈能淪落為所有權關係?

    你是我兒子/女兒,我是你爸爸/媽媽。這話毫無問題,但它們表述的,應該是親子關係,而非所有權關係。親子關係基於情感,所有權關係基於財產。

    看看飯桌上坐你對面的那個孩子,他來自爸爸的精子,媽媽的子宮,但現在他和母體相連的那根臍帶已經斷掉。他有自己的身體,自己獲取營養、自己長高長大;他有自己的大腦,其中的所思所想,你所能瞭解的,可能不足十分之一;他未來會離開你獨立生活,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在你離開這個世界之後,他還有他一大段的生命與生活。你既不能像裝錢包、眼鏡一樣把他裝入自己的口袋,也不能像處置你的其他所有物一樣,出售或者捨棄。他是獨立於你身體與思想之外的——一個人,一個他人。這樣,你還能理直氣壯地說,他屬於你,你對他有所有權嗎?

    這麼說可能太過理性、冷峻。回到感性,我愛他,所以我希望擁有他。問題是,愛是美好的情感,愛一個人,會希望他更好,而不是你完完全全擁有他的一切。愛與擁有,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一旦把養孩子視為投資,就把人與人之間寶貴的平等和獨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無與倫比的親情和愛意,一下子拖入赤裸裸的、與擁有金錢和物品一樣的所有權關係。你是我花了那麼多錢、那麼多精力、那麼多心血培養出來的,所以你屬於我,我有權控制你,你有義務回報我。這樣,將做父母的尊嚴、親子之愛的美好,貶於何地?更何況,這種“你是我的”的認知,會埋下父母和孩子未來無比多控制與反控制、糾纏與被糾纏、相互不滿與怨憤的種子。

    親子關係不是控制權

    把養育孩子當作投資,自然會想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投資,但無法掌控自己人生的孩子,豈非奴隸?

    過年回來,有多少年輕人被“逼婚”了?又有多少已婚未生子的年輕人被“逼生”了?有多少人惱怒於在獨立工作之後,還被父母以“你是我的兒子/女兒,我就得管你,你就得聽我的”、“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成人,不是讓你來氣我的”為由,各種監督、催促、越俎代庖?說得好聽一些,父母的緊迫盯人是因為愛你,說得嚴苛一些,父母過多的介入和干涉,其實還是一種基於“所有權”意識的控制。

    這種控制,會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一直持續到孩子成年之後很多年。我養著你,我為你花錢、花精力、花心血,所以你得上我覺得好的幼兒園、上我覺得好的小學、上我認為你需要的各種補習班培訓班、花費無比多的時間學習我覺得你擁有了才會更優秀的才藝、上離我近的城市的大學、選擇雖然你不喜歡但我覺得未來就業前景更好收入更高的專業、選擇我樂於接受的男/女朋友、在我希望你結婚時結婚、在我希望你生孩子時生孩子、我希望你生一個你就生一個、我希望你生兩個你就生兩個……如此被一路管理、一路控制的孩子,他/她的人生,有多少獨立、自主、自由、快樂可言?與奴隸又有何異?

    我們老家在農村,對小時候農村家庭中一種頗具儀式感的“分家”程式印象深刻。那時大部分有多個兒子的家庭,會在兒子結婚後一年左右“分家”,讓兒子的小家庭,從大的原生家庭中分離出去,獨立生活。分家時,父母會分給兒子媳婦一處房子,或者是父母房子中的一、兩間屋子,會分給新家庭一些必要的傢俱、農具、用品、糧食,讓新家庭獨自開火做飯,展開自己的生活。此後,原生家庭和新誕生的核心家庭,就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家庭,父母不會再幹涉新家庭的任何事務,兒子是可以獨立做主的一家之主,媳婦是不再受婆婆管轄的家庭主婦,兒子媳婦的收入,不用再交由父母支配,同樣的,新家庭也需要和兄長們的家庭一樣,分擔贍養父母的義務。

    這種“分家”程式,基本上算是當時農村青年的成人儀式,透過分家,孩子從父母養育庇護下的兒女,成為獨立掌控生活的成人。其中社會、家庭、倫理的意味,都非常豐富深厚。

    反觀現在,可能與獨生子女政策有關,相當多的核心家庭仍舊難以與他們的原生家庭徹底相互獨立,新的核心家庭,仍舊受到父母的庇護、影響和控制——你住的房子是我幫你買的、你的孩子是我幫你帶的,所以對你的生活,我依然有充分的發言權。雙方既相互依賴,又矛盾叢生,家庭故事的“精彩”程度,比起虛構的小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社會心理學、家庭心理學、成長心理學都有關於控制與反控制的論述,我們接觸到的最重要的觀點是,在被控制中長大的孩子,很難發展出獨立、健全的人格,而且成年後,會延續從父母那裡習得的控制習慣,繼續成為控制者,自己不自由,也不令孩子、愛人自由。這對一個人的人生來說,相當可怕。

    親子關係不可期待回報

    把養育孩子當作投資,自然會期待回報,但親子之愛,豈能淪為投資與回報的交易?

    我都花了這麼多錢讓你上好幼兒園、好學校,你怎麼還不知道上進?

    我都花了這麼多錢送你去上補習班、培訓班,你怎麼還不能獲得好成績?

    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你怎麼不知道感恩、不懂得孝順呢?

    爸爸媽媽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你身上了,你可不能讓我們失望啊!

    孩子得優秀、得知道感恩、得孝順,得符合父母畢生的希望,當孩子沒有做到,這個孩子就是既不成材、又不感恩、又不孝順的壞孩子,父母要責備、要打罵、要恨鐵不成鋼,簡直就是天經地義,再正當不過。

    問題是,讓親子之愛,成為父母“市恩”的手段、淪為計較投資與回報的交易,真的是正當的嗎?養兒育女,是你自己的選擇;盡你所能,讓孩子過上物質和精神都滿足的生活,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孩子有孩子的人生,你有你自己的人生,你的希望和人生理想,又何必寄託在孩子身上?

    從“投資者”的位置,退回到純粹的爸爸媽媽的位置,會發現,其實作為父母,你已經從養兒育女這件事本身,獲得了足夠豐厚、寶貴的財富了。

    當孩子還是小嬰兒時,他全心全意地依賴你,讓你體會到做父母的幸福;當孩子一點點長高長大,他和你分享他的生活、他的成長、他的快樂,讓你不斷獲得大大小小的驚喜;帶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讓你不斷去想解決辦法,讓你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潛能,幫你從需要父母負責的孩子,成長為對孩子負責的父母;帶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困惑,促使你不斷學習、思索,豐富自己的人生認知與體驗。這些收穫,是何等豐厚!

    等孩子長大之後,你認認真真、勤勤勉勉帶大他,會因為愛你,而不是迫於孝順的壓力,發自內心地樂於回來看你,樂於以他作為成人的能力,給你精神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扶助,其中豐厚的愛意,又豈止是投資與回報那樣淺薄脆弱的關係可以涵蓋?

    養育孩子是選擇與責任,不是投資,不可以宣示所有權、控制孩子的人生、期待孩子的回報。如果一定要說付出什麼、收穫什麼,那麼毫無保留地對孩子付出愛意,收穫當他成長為獨立、自由、快樂、幸福的人時你將獲得的幸福感與成就感吧。

  • 3 # 老菜媽

    養孩子不存在圖回報,那是做父母的責任。我們生了孩子,就必須要對孩子的衣食住行,教育負責!培養好孩子不單單是在為我們傳宗接代,更主要的是在為國家輸送人才,孩子不僅是你的後代,更是我們國家的接班人!

  • 4 # 顏筱亦

    人都說養兒防老,如果孩子教的好,算是對下半生的保障,孩子教的不好,下半生生不如死,所以這些都是因果,所謂種因得因種果得果!!!

  • 5 # 五字頭1

    看看這問題問的。金錢至上啊!養孩子明明白白是人類的傳承現在都能扯上投資。儘管現實中也許太多人有這種奇葩的思想觀念,但是真心是非人的東西。養孩子和投資根本就是不相干的事情。

  • 6 # 便依塗匪

    養孩子是為了自己死去後,這世上還有自己基因在延續,是為了自己體會了一趟人間,再創造出新生命來,讓他們也有機會體驗一趟人間,而不是為了回報……是為了培養付出關愛希望寄託延續……那些想著孩子回報自己父母,也就是個軟弱父母,還沒強大到能自我照顧好自己一生地步……更就不說把孩子照顧好……當孩子某出息時父母就高興,當孩子沒出息時拖累了他們就惱火難過,這樣的父母本身就沒長大,沒活清楚人這一生是沒什麼而來……

  • 7 # 老龔說勢

    說一些混賬話呀,養孩子就是一時快樂帶來的長久負擔,把一個負擔說成養兒防老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說辭,哈哈。

    養兒防什麼老啊,我奶奶九十六歲了,還經常幫著父親,叔叔他們出主意,想辦法。實在什麼也不幹,還幫著煮飯,餵雞。要知道,人家可是有差不多四萬一年的收入呀。

    養兒防什麼老,我父母七十多了,要騎電動車送我的小孩子上學,還時不時打電話問問我們的情況。早幾天還買了一隻羊,準備我們過年去吃。媽媽還問,聽說我們這邊形式不太好,猜我們可能有困難,叫我們太困難的話只要回家就行,家裡有吃有住,不要給他們錢。

    現在我們自己也有孩子,大的快上大學了。

    生孩子,所謂的養兒防老,不是說準備他們給你養老,字面上的意思也不是“育兒養老”,而是為了傳承,防止自己老了以後,傳承不下去,如此而已。

    把孩子當成投資,是一個比較大的“自私”“依賴”心理。

  • 8 # 手機使用者7017746258

    是最好的投資,投資的是幸福,養孩子的過成是開心快樂的,他成長成功的過程我們是滿眼幸福一起經歷的。孩子只要不是罪犯都是我們最好的回報。有的父母覺得沒得到回報,那是因為你沒播種努力和善良。所以他們回報你的是孤獨和傷心,仔細想想那是父母播種下的種子萌發啦!這個命題的提出人很困惑,沒想明白自己播種的是什麼。古語說的好:子不孝父之過。所有得不到子女孝敬的父母都是自食其果,不值得可憐。

  • 9 # 阿奈斯77844601

    說說我的個人感受,非常愛我的孩子,儘可能的多給他所需要的,或者我認為他所需要的...以前從不覺得養老這個問題會困擾到我,但現在已經準備放棄私營的想法,去找份有養老的工作,原因就是覺得現在的小孩子大部分都很自私,尤其社會的各方面壓力,尤其男孩,以後根本無力養老,反而我們會變成累贅,不是說孩子不好,或者我們教育不好,是社會的一種不好的趨勢,風氣問題,我們無力抵擋,所以只想無條件付出...

  • 10 # 手機使用者52109998105

    說實話,養孩子第一,傳統的說法是傳宗接代,讓自己的家族後繼有人!其次,養孩子是人生最大的事業而不能說是投資,因為如果你一旦為人父母,就沒有比教育子女更重要的事情了,因為事業再大的成功都不能彌補在子女教育失敗上的缺憾!

    眾所周知,幾位明星的下一代吸毒、飆車、強姦等等,這難道是最好的投資嗎?是他們願意看到的嗎?很顯然不是!

    所以,養孩子不是人生最好的投資,而是風險最大的投資!

    失獨家庭就更不用說了……

  • 11 # 天天自動向上

    就華人的思想來說養孩子是最虧的投資,最直接的列子你老了生病了就算你孩子再有錢,孩子拿錢對你說爸爸或者媽媽你吃吧把錢吃了病就好了可能嗎?所以最好的投資是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孩子,現在我的父母都快60了,我給二老的唯一要求是不許節約不許老想著為我們幾個孩子留點撒

  • 12 # 手機使用者苦才是人生

    養兒防老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觀點,就當前的社會而言養兒防老不是唯一的養老辦法,但要無可奈何,從社會奉獻出發來講養兒是對社會的程序的一件奉獻,從投資角度來講養兒防老有風險(投資有風險)。

  • 13 # 手機使用者6946193502

    我不同意養兒看成投資。你養兒的同時兒子也給你帶來喜怒哀樂的體驗。你的付出同時也得到回報了。養兒的成功給你代來及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是不以回報為目的,。兒子的將來圼否養你,是兒子的事看開了我們才能快樂。

  • 14 # anfige

    不圖回報,但確實是最好的投資。不管小孩長大以後是好是壞。他有比其它投資所沒有的。那就是感情!是一生都帶不走的!人生匆匆,當我們老去,當我們的父輩離我們而去時,世間還有什麼是我們所寄託的呢?人生最疼苦的不是恨,也不是愛,而是寂寞!

  • 15 # 31099069

    這是對人而言,我有時做事只圖心安,該我的或者我想做的我努力做了,至於回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不要去奢求那些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人與人之間還存在一個感情投資,你用心用行動去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會心裡有你,否則,談回報太虛無縹緲。孩子回報一要有心,二要有能力,但是,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若要培養一個有能力有孝心的孩子,父母要付出多少?只有做了父母且自己帶孩子的父母才知道,你得摒棄自己所有的缺點去為孩子做那個榜樣並扶持他穩穩妥妥地前行,也就是說,首先你得是個各方面都完美的人,你才能帶出個即有能力又有孝心的孩子,而你若能完美還有必要去期望他人的回報嗎?縱然是你的孩子,可人類的思想是不可控的,所以,若當做投資,勸你別養孩子,賺的機會不多,賺的過程辛勞。

  • 16 # 永恆的遺忘者

    或許是。或許不是。讓孩子成為傑出的人才。 必須讓孩子知道。你過的很艱苦。才會體會人生的意義。 你有權有勢。孩子必定會走向斜坡。幼小的靈魂感觸甚多。很容易受到影響。特別是壞的影響往往腦子裡進的最快。兒童2歲之前收到何種影響通向某總路。2歲之前意識薄弱。一旦超過兩歲。漸漸開始思維隨性子發展。就像個鏡子一樣。學得相當快。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慢慢形成什麼樣的人。覺得父母有錢有勢力在別人面前大排場。衣食無憂。小孩就開始隨性子表現。無憂無慮。知道父母疼愛。長脾氣。一旦就這麼成長超過12歲以上基本定型了。沒人管得住。悲劇釀成的開端。同時另一方面家家境不好。父母善良過的很辛苦。衣食困擾。那小小靈魂會產生情感波動。自然而然學會懂得同情。情感表入也更早成熟。會體諒別人。關心別人。因為知道自己的人生很艱苦。比別人差。更懂得謙虛。經歷不同的苦難之後漸漸懂得如何去生存。自力更生丟棄依賴性。苦難中才會磨練出有內涵的人。 什麼都有的時候。根本想不到。不能讓孩子知道。你很有錢。那就自然而然。孩子就明生某總念頭。就是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過日子套父母的腰包。開始就變懶。不願去拼搏努力了。 因為我爸我媽有的是錢。就是這樣的結局。

  • 17 # 硪帥鍋

    一句話概括,父母給予兒女的愛和付出,永遠大於等於,兒女回報父母的愛和付出,那麼拿錢說事的,基本都是暴發戶,在普通家庭,永遠都是這樣,社會才會進步,這是動物的本能,人也不例外

  • 18 # Helen57922218

    養兒防老這種舊思想早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做為父母,我只希望孩子們快樂健康的長大,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到那時我們也已經步入老年,但是養老也不指望孩子,因為孩子也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工作,不會給孩子們增加不必要的負擔。我們年輕時就要存錢為自己將來養老。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永遠是不求回報的!但做為兒女的我們一定要盡孝!

  • 19 # 本想起身離紅塵

    養孩子不應該講回報,既然你沒經他們的允許把他們帶到世界上,就該讓他們快樂,扶養那是你做父母的義務,贍不贍養那是他們的良心債,如果你把孩子生下來就是為了道德綁架她,一輩子聽從與你,沒有自己的自由,那他們會過的生不如死,我自己也有孩子,我覺得孩子大了就該放手讓他們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樣才是愛的表現。我的老公時常說“我是前生做了什麼壞事,遇到這樣的父母”她對老公的投資是我們結婚的那天停止的,婚後那是無休止的索要回報,為了自己的利益她是不管我們的死活,我和老公因為她吵架時常兩頓~三頓不吃飯她都不聞不問,自己該吃喝照常,她自己的錢拿去放利息,老是來訛我們的,所有的負擔都拋給我們,還到處講我們的壞話,耍心機那是她的特長,老公每次打工回來去看她,她就在她兒子面前哭,平時我帶兩孩子在家,只有她們合夥欺負我的份,她還惡人先告狀,老公都被她每次哭的心煩,看見她哭轉臉就走,現在婆婆這一招又用在我孩子身上,兩孩子去看她就在孩子面前哭,好幾次我都看見孩子眼紅紅的從婆婆那邊過來,小孩子單純哪裡識破她這隻老狐狸!她老是說我們回報她的太少,她給我孩子一毛,兩毛錢到處逢人就講,我們貼補她十萬八萬她還嫌少,無休止的吵,我只恨老公沒用,愚孝的封建思想早已在他的內心深處育成參天大樹,老是說“父母是無法選擇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攤到就得受著。”他就是一頭跑直線的豬,像婆婆這樣的小人如此囂張都是因為有個愚孝的兒子!

  • 20 # 航媽16

    我想每個媽媽在懷孕的時候都不會想我生這個孩子到時候能獲得什麼回報呢?到底值不值得生這個孩子呢?但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媽媽對孩子有了不同的期待,希望孩子能聽話,希望孩子能有不一樣的人生,於是就開始安排孩子的生活,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意願來。很多父母覺得我是你爸爸或媽媽,你就得聽我的,宣誓自己的主權,可是這樣很容易就會讓孩子失去自主能力,小時候你幫他安排好一切,可是等孩子大了你老了,孩子又能依靠誰來生活。

    把養育孩子視為投資的父母,控制孩子的程度自然很高,即便是不把養育孩子視為投資的父母,大事小事都不讓孩子自己做主,不自覺、無意識地控制孩子的情況,也相當普遍,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脫皮換膚的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