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觀粉碎機

    有句話叫做,“團戰可以滅,提莫(魯班)必須死。”額,講錯了,應該是,“西夏可以留著,北宋必須扼殺在搖籃。”為什麼,因為提莫(魯班)後期起來的話,突突突太可怕了。額,又串場了,不過道理是一樣的。金國為了和西夏結盟,甚至割地給西夏,唯一的目的就是破壞夏宋聯盟,然後好把北宋扼殺在搖籃裡,而之後的歷史也同時證明了金國當初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相信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大宋終其整個王朝都對燕雲十六州念念不忘,他們為了燕雲十六州被遼國打的簽訂了澶淵之盟,後來又為了燕雲十六州,撕毀同遼國的盟約,轉而同金國簽訂了海上之盟。在當時的情況下,金國有不得不和北宋簽訂海上之盟的理由(反倒是北宋有選擇),但是宋朝對燕雲十六州之心路人皆知。

    金國很清楚到遼國滅掉之後,北宋拿回燕雲十六州會是一個什麼情況,那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說,此時的中原王朝將會是他們每晚的噩夢。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公元1124年,金太宗把下寨以北、陰山以南的大片土地割給了西夏,西夏和金國結成牢靠的盟約關係,並且對金稱藩。因為金太宗知道,這些給西夏的土地,他以後都可以拿回來,但是燕雲十六州給北宋了,還有拿的回來的可能麼?答案是大大的不確定,他選擇不賭。

    所以遼國這邊剛剛被滅,金太宗就以北宋收留遼將張覺,撕毀盟約為由向北宋發動了金滅宋之戰。不得不說金太宗眼光的牛逼之處,他情願賭跟北宋的全面開戰,也不願意賭給北宋一個燕雲十六州,但是對北宋來說,非常遺憾的是,金太宗賭對了,北宋滅亡。

  • 2 # 一壺濁酒半盞茶

    西夏弱小?論戰鬥力西夏甩宋幾條街。西夏尚武之風濃烈,兵器製造更是極其精良。而宋朝卻是對外屢戰屢敗,稱臣納供。先後以兒臣之禮侍奉遼金,而又連金滅遼,連蒙滅金。可謂三姓家奴,不仁不義。終於自食其果,蒙古人畢竟耿直吸取了遼金的教訓,不給反覆小人絲毫喘息的機會。趕盡殺絕!

    宋連金滅遼,遼以舉國精銳主力70萬大軍攻擊女真人。而被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口中,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女真人不到兩萬人打的滅國。而宋以舉國精銳攻擊遼一偏師而被遼大敗而回。也由此讓金朝文武看穿了宋的虛實,才有了靖康之辱,兩任皇帝后宮都被人抓去坐井觀天。還大宋,讓人大笑吧。

    終宋一朝對外稱臣納供不斷,領土面積狹小,怎麼可謂大宋?何謂強大?

  • 3 # 十三叔看歷史

    首先,西夏很弱嘛?1038年,党項人李元昊建立夏國,北宋稱之為西夏(1038年—1227年)。西夏在與當時的遼與北宋的互相攻伐中並沒有吃虧,形成當時遼(916年—1125年)、北宋(960年—1127年)、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從國土和人口上來講,西夏與北宋和遼朝卻不是一個級別的,西夏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00萬,而遼的面積約為45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千萬,北宋的面積為320萬平方公里,人口為1億2600萬。党項人英勇好戰,實行的是全民皆兵制,平時是牧民或者農民,放下鋤頭就是戰士,西夏的中央軍兵力約為13萬,這些都是職業軍人,是西夏軍隊的主力,其中的重甲騎兵更是裝備精良,地方軍隊約50多萬,所以西夏並不是軟蛋。

    金國的崛起卻改變了中國歷史上這一三國鼎立的局面,生活在中國東北黑土地上的女真完顏部在其首領完顏阿骨打的領導下統一了女真各部,統一各部後,在1115年,他於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國號大金。金朝建國後隨即向遼發起了不斷的進攻,開啟了10年的伐遼戰爭,在1120年與北宋定“海上之盟”聯合滅遼。宋徽宗趙佶這個人真的是歷史課沒學好,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嘛?1005年,北宋與大遼訂立了澶淵之盟,約定為兄弟之國,開啟了北宋與遼之間100多年的和平模式。並且北宋在與金朝聯合滅遼的過程中,對遼作戰兩次皆失利,這下讓金朝的女真軍事貴族們看出了北宋的虛弱。

    並且對於戰略制高點燕雲十六州,北宋依然沒有奪取。說說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燕雲"一名最早見於《宋史·地理志》,包括幽州(今北京)、順州(今北京順義)、儒州(今北京延慶)、檀州(今北京密雲)、薊州(今天津薊縣)、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媯州(今河北懷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縣)、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今山西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共十六州(屬於戰國時燕國、趙國)。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可見燕雲之地對中原的重要。燕雲地區易守難攻,居高臨下。越過燕雲十六州後,華北平原一馬平川。對於如此重要的地方,燕雲之地自古就被中原政權控制。但是在公元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後唐軍兵圍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並甘做“兒皇帝”。隨後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稱帝滅後唐,定都汴梁,改國號為“晉”,史稱後晉。

    中原政權的統治者們並不傻,當時的五代時候時期,五代是指位於中原地區依次更替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燕雲十六州被割讓給契丹(遼朝)以後,中原失去了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天然和人工防線。後周皇帝柴榮深知燕雲十六州的戰略重要性,下決心北征,一舉收復部分失地(瀛州、莫州),柴榮中途因病退兵,收復大計只能作罷。後周大將趙匡胤建立北宋後,時刻不忘收復燕雲十六州,然而終北宋一朝,始終未能收復燕雲之地。宋徽宗為了光復燕雲之地,不惜背棄與遼的盟約,與金國聯合滅遼,但是北宋兩戰大遼皆失利,未能收復燕雲之地。在公元1123年,金朝開國皇帝阿骨打把太行山以南已成空城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順州、景州、薊州(金兵將燕京的工匠和財寶等擄掠一空)按照海上之盟歸還給了北宋,應當說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還是十分具有契約精神的。但是在守約皇帝阿骨打死後,1125年金兵又重新佔領燕京地區。北宋不僅暴露了自己的虛弱,更是沒有收復戰略制高點燕雲之地,北宋這叫這叫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北宋當時的國民生產總值名列世界第一,北宋可謂富得流油,但是北宋重文抑武,軍事實力與經濟實力不太相稱。與北宋比,西夏無論是從地理、經濟、人口皆不是一個級別,但是軍事例外。雖然當時的西夏國力也是在衰弱,但是勇武好戰的遊牧民族党項人建立起的全民皆兵的西夏的軍事實力依然不容小覷,作為漁獵民族的女真人建立起的同樣全民皆兵的金朝人也深知這一點。金國已經明白北宋軍事上的虛弱,並且又佔領了制高點燕雲十六州,往南就是一馬平川,可以直逼北宋都城汴京。在一塊虛弱的肥肉和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之間,金國當然會選擇北宋。

    其實,西夏後期國力已經衰弱,當時被北宋打的已有亡國之危,後期金國強勢崛起,在滅掉大遼後。又選擇了戰略利益更大的北宋作為攻擊目標,其實以當時北宋的實力,只要固守京城堅決抵抗,斷不會有“靖康之恥”,只可惜宋徽宗、宋欽宗二帝畏敵如虎,十分軟蛋,戰爭更需要的是勇氣。後來金兵陷入了與南宋的僵持中,西夏又採取了靈活的外交政策,西夏又得以延續百年。一寫就容易寫多,無論金、西夏、遼、北宋皆是中國的朝代,無論契丹人、党項人、女真人皆屬於中華民族。

  • 4 # 夏樹193843048

    能不能客觀一點,別動不動就說什麼西夏完爆大宋。李元昊的時候西夏還算的上強盛,可兩宋之交西夏是強國?別逗了,馬上就要被滅國了好吧。

    金國異軍突起改變了歷史走向,很大程度上講,金國救了西夏一命。搞清楚,金國就沒想過自己能滅掉宋朝,打算搶一波就走的,誰知道東京城莫名其妙的就攻破了。也就宋欽宗腦殘,頻出昏招,要不然不管換誰守城,金軍也進不了東京城。搞清楚,金國的戰略目標是搶劫,不是滅國,他打西夏幹嘛,窮的要死,另外此時西夏已經是金國附庸了,攻打西夏毫無意義。

    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間對西北用兵。佔領青唐吐蕃地區,設定隴右都護府領四州,一軍,一關,六城,十寨,十二堡;對西夏戰爭連番取勝,夏崇宗納幣請和,宋朝罷兵。佔領西夏土地千里,於攻佔西夏土地之上設一軍,七城,五寨,二十四堡。

    靖康元年北宋地圖

    這應該是北宋的最大疆域了,然後就發生了靖康之恥。

  • 5 # 大哇唔

    北宋那時候脆弱的像個姑娘,童貫的徵遼軍戰果有限,洋相倒不少,這些金都看在眼裡,是我我也先動宋。事實上,金兩度發兵10萬分取合肥,汴梁,戰局有點一邊倒,軍民數倍甚至十倍於金,卻單方面被殺的血流漂櫓。一舉滅宋都後,西夏自動俯首稱臣。屈辱和苦難中重生,於是有了之後的南宋中興,方才有了抗衡金人的實力。

  • 6 # 小書橦

    西夏民風彪悍,軍事也不是蓋的,常年打仗,經濟還不發達,不毛之地比較多,北宋發達了多,除邊疆地區打仗多了點,其他太平已久,好欺負,北宋平原多,也利於金人騎兵,如果是你,你怎麼做

  • 7 # 讀書評書2017

    一個剛剛產生的新勢力集團,最需要的是快速的穩定地發展。

    當時的西夏已經與北宋交戰連連,雖說多次失敗,但是依舊很有戰鬥力。再說他們所處之地資源匱乏,物產不豐。

    新生的金國與西夏同為遊牧民族,都是驍勇善戰,打起來不佔優勢;再說,就是拼上半天犧牲很多將士勝利了,也沒什麼多少利益可以獲得。況且,他們雙方距離遙遠,沒必要千里征戰,去打一場沒把握少好處的戰爭。

    金國與大宋的關係就不同了。一是本就枝葉相連,多年通貿易,又是邊境相連。打起交道來方便,進行作戰也不費事。

    二是金國一開始也並沒有敢貿然與中原巨人動手比試,而是接受了與大宋聯合滅遼的建議,再說為此還獲得了不少物資支援。後來,在聯合作戰中,發現宋軍異常軟弱無能,這才在滅遼後揮師南進痛擊大宋。

    結果是宋軍一敗塗地,毫無抵抗能力。

  • 8 # 帖木兒

    結果說明“大宋”比“小夏”更好欺負,一年就把首都佔了,俘虜兩個皇帝,搶了三千宮女。從此奠定了整個秦淮以北的大半個中國的江山。還有比這更好的決策嗎?

    話說金國初年也不是不打西夏,記得金史裡記載粘罕(完顏宗翰,滅北宋也是他)曾多次領兵把西夏打的抱頭鼠竄。不過似乎金國確實沒有把西夏當做主要的滅國目標。肉不夠肥可能是主要原因。

  • 9 # 浮雲62380063

    因為當年西夏不但偏僻而且很窮,打西夏對於金兵來講就是浪費兵力的行為!相對來講大宋是一個富裕的國家,有大量金國所需要的物資。而且西夏在宋哲宗時期已經臣服於大宋,只要把大宋打敗了,西夏肯定會主動過來稱臣的!後來西夏也確實成了金國的藩屬國!

  • 10 # 青年史學家

    首先,西夏並不是一個效果,雖然國土面積只有80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0萬,但是西夏所佔領的是河西走廊膏腴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湟水谷地,除了是重要的糧食產地,還是重要的馬匹的產地,可以裝備大量的騎兵。西夏自李元昊以來,學習漢族的文武制度,又保留部落的全民皆兵制,創立了自己的文字。在中央有13萬精銳,尤其是重甲兵,在地方有50萬軍隊,絕對是不可小覷的。作為戰鬥民族的金兵深知這一點,也看到西夏以小國之力與宋遼兩國相持,絲毫不落下風,可見必然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成吉思汗一生戰功赫赫,最後打西夏首都竟然沒打下來,自己也病死在那裡。

    相比而言,北宋雖然富裕,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富庶的國家,但是自從開國以來就重文輕武,整個北宋一朝,除了狄青,基本上多名相但是少名將,甚至治西北軍事的是范仲淹這樣的文臣。每到荒年,朝廷就去地方料饑民為兵,全國軍隊100多萬,主要精銳還集中在汴京,又失去了西北的養馬基地,失去了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可以說在軍事上是十分被動的。當時宋朝執政的宋徽宗,他雖然是個多才多藝的皇帝,但是耽於享樂,不醉心於國事,又優柔寡斷,在和金相約《海上之盟》共滅遼朝的時候,在金軍面前漏了怯,金軍這才撿軟柿子捏,而且偏偏這個軟柿子還富得流油,所以這才首先攻宋。

  • 11 # 在水一方1975490

    金為什麼不滅夏原因是金有兩個目的。一是在金眼裡儘管趁宋不備搶佔了宋中原,擄掠了宋徽宗父子,但宋依然很強大的,儘管宋重文輕武,上層缺乏戰爭意識,但宋依然軍隊龐大,視宋為正統,視中原華北,甚至幽雲十六州為中華之地的人數量極為龐大的,所以金立了偽朝弱化中原人的反抗意識,用華夏語言,用華夏制度,金把西夏是作為拉攏的盟友的,不惜割讓晉地好多地方,聯合對付宋。第二金拉攏西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新蒙的興起,在成吉思汗祖父起蒙人的祖先就趁宋金聯合滅遼之時逐漸散居於漠北,這些部落常南下搶劫金國,金組織部隊剿滅過,但效果不大,那些遊牧部落敵進我退,敵疲我擾,漠北漠南橫亙千里,很難剿滅的,也成為金一大患,所以金聯盟西夏是要和西夏抗衡這些部落,部落聯盟的,後期成吉思汗果然整合這些遊牧部落做大了,第三就是西夏幾代都遊走於大國之間,且能遊刃有餘也很有策略的,先稱臣於宋,後討好於遼,接著有靠近宋,金給好處時,與金一起反叛宋,看起來西夏也很強悍的但到後期,還是被宋能打的找不到北,所以金是想聯合較為弱小的西夏共同對付宋以及崛起的新蒙的。

  • 12 # 沒事叨兩句

    西夏不是小國,更不是弱國。遼,金都曾進攻過西夏,而且勝少敗多。西夏建國就是入侵的遼國領土,剛開始在兵力弱勢的情況下就兩次大敗遼軍。

  • 13 # 卓某

    西夏是一個軍事國家,軍力強大但是沒什麼錢。而大宋軍事稍弱且十分有錢,中原地區的鐵器和茶葉都是北方遊牧部落的急需的生活用品。

  • 14 # 雲水淼淼1

    1.西夏面積雖小,但不是弱國。西夏坐擁河西走廊,控制陸上絲綢之路貿易,面積只有80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0萬,但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因為人少所以全民皆兵,戰力不俗。無論是元昊打得好水川等立國三大戰役,還是之後和遼國、金、蒙古的表現都不算很弱,尤其是成吉思汗病死在出徵西夏時期,說明這個國家確實是一塊硬骨頭。西夏重騎鐵鷂子、山地步兵橫山步跋子、強弩軍、禁軍御圍六班直、駱駝投石機潑喜軍等,其戰力在對手看來都不算弱,得到過遼國、北宋西軍的重視。值得一提的是金國人認為南宋的第一利器神臂弓,是歸附宋朝的西夏人發明的。西夏不是會被輕易滅掉的軟柿子,金國有自己的考慮。

    2.當時西夏是遼國的番國,戰略要地橫山因之前的內戰被宋奪取,在北宋步步緊逼的下,處境艱難,以西北一地之力與各國周旋。在遼國求援時,西夏援軍與金國交過手,戰敗,雙方在河套對峙。金國見識了西夏的戰力,西夏也對遼盡到了仁義。金國內部認為西夏之地多是荒漠、戈壁,很貧瘠,而且難直接取勝。相比之下滅遼過程中宋軍的弱點已明顯暴露,在攻遼過程中宋軍河北軍力被消耗,損失大,而且金國知道宋朝富得流油。因此西夏和金國雙方議和,金國同意,掃清阻礙後立馬就攻宋。

    3.金國攻西夏除了從河套進入,另外的路線也要從宋的地盤過。北宋西軍常年征戰,種家將聞名遐邇,因此先攻宋,牽制西軍,滅宋之後再圖西夏為金國的方針。不過由於無法完全滅宋和蒙古逐漸崛起,金夏保持幾十年的和平。

  • 15 # 潯陽鹹魚

    先解決第一個問題:攻劫西夏有無必要呢?

    西夏自身地貧國弱,但軍隊並不好惹,女真騎兵雖然精銳,但如果要同時大舉攻擊宋、夏兩國,還是頗為吃力的。何況金對於自己吞併宋以後能否穩固原北宋北部領土都沒有信心,認為“務廣地而兵力不能周”,女真人數本就不多,再散佈在原遼國、北宋領土之內,確實在防守上會不會出現兵力短缺的問題呢?加上女真人也不適應“江南卑溼”的氣候,這才有了張邦昌的“偽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金的注意力應該是集中在攻掠宋以及穩固在原遼、宋領土統治上的。對於民風剽悍、甚至依靠榷場、歲幣(這個說法可能欠妥)的西夏,不論是在經濟、政治上都沒有必要。

    再說,金軍早期的征戰,與後來的蒙古軍有些類似,都是以焚掠土地為主,相對的建置官屬這一類控制被佔領地的舉措應該還在逐漸的形成當中(這一塊我也不敢說這個說法沒問題,可能是記錯了,但金軍確實還是以屠城焚地為主)。在這樣的目的下的戰爭,對比富庶的宋中原以至於兩淮、江南地區,相對貧瘠的西夏就更沒有價值了。

    而且我認為,從奪取“正朔”這一正統政治觀念來說,滅大遼、大宋也是有著取而代之的政治意義。

    而夏崇宗李乾順早在1124年時就已不顧順妃(遼成安公主)及與遼緊密關係(但在這一年以前,李乾順確實對天祚帝也算仁至義盡了),表示依附於金。金也許諾將遼西北領土讓給西夏。即有這個承諾,那金在宋朝未滅之時,便沒有這個必要毀約攻夏。

    至於金夏之間,確實在1126年有過領土爭端,最終的結果是1127年金朝佔領西夏攻佔的原北宋天德、雲內等州,西夏則獲得陝西北部數千裡的土地。除了多次蠶食宋朝西北領土外,西夏還在1138年經請求,得到金朝允諾,獲得樂州(今青海樂都)、積石州(今青海貴德境)、廓州(今青海化隆境)。“李乾順取得了湟水流域之地,夏國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疆域”。

    在金夏關係相對和睦的情況下,滅弱夏從經濟、政治上都沒有必要,自然金朝的注意力只會在“正朔”所在的南宋。

    再附帶說一個小故事,是南宋川陝名將吳璘與四川安撫制置使胡世將論用兵時的一段言論,事情大概是這樣:

    玠死,胡世將問玠所以制勝者,璘曰:“璘從先兄有事西夏,每戰,不過一進卻之頃,勝負輒分。至金人,則更進迭退,忍耐堅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戰非累日不決,勝不遽追,敗不至亂。蓋自昔用兵所未嘗見,與之角逐滋久,乃得其情。蓋金人弓矢,不若中國之勁利;中國士卒,不及金人之堅耐。吾常以長技洞重甲於數百步外,則其衝突固不能相及。於是選據形便,出銳卒更迭撓之,與之為無窮,使不得休暇,以沮其堅忍之勢。至決機於兩陣之間,則璘有不能言者。”

    四川名將吳玠死後,川中最高文臣胡世將與吳玠之弟、大將吳璘討論起了吳玠用兵制勝的方法。吳璘在這段話裡談到了金軍的“更進迭退,忍耐堅久”,“勝不遽追,敗不至亂”,從而提出了以優良弓術、執著精神打敗金軍的策略。

    而在文首,吳璘為了與強大的金軍對比,先提了兄弟二人早年起家作戰的西夏,說二人與西夏每次交戰時,“不過一進卻之傾,勝負輒分”,這話意思是說只需要一進一退就能決出勝負。且不論這段話的主觀色彩和抬高金軍、抬高自己的一方面,但也可以知道,“弱夏”確實也不全是空穴來風。當然,西夏騎兵的威力,宋軍自然早有領教。

  • 16 # 老閻來答題

    就這個問題回答,不引申其他內容。金國勢如破竹十年滅遼國,期間雖然與北宋結盟滅遼,但基本上北宋沒有參與。金國在向西追殺遼國皇帝的時候,北宋反而想借機收復燕雲十六州,來個漁翁得利。結果遭到遼軍頑強抵抗,失敗而回。至此,金國徹底瞭解北宋實力。在滅遼後,進軍開封,大肆劫掠,滿載而回。那為什麼不入侵西夏呢,說實話,對金國來說,確實沒什麼可值得搶的東西。

  • 17 # 米南德王問道

    很多人喜歡習慣性的將面積大一點的國家視為強國,將面積小一點的國家視為弱國。哪怕歷史事實一再打臉,也樂此不疲。然而歷史上的西夏,至少到北宋滅亡時都並不算弱。至於金國為什麼不進攻西夏,這就和他們的目的以及最終的收益成本掛鉤了。

    西夏基本上在北宋的中期崛起發跡,同時頂住了宋軍幾代人的連續不斷進攻。北宋基本上沒有在野戰中擊敗西夏軍的把握,只能透過其他手段來對付這個看上去弱小的對手。當他們透過戰利品發現西夏的武器技術在自己之上後,明智的選擇了走青唐路線,進行了意義不大的戰略包圍。

    很多人都預測,如果不是靖康之變,北宋可能會在宋徽宗之後的幾十年裡就徹底迫使西夏臣服。但只要看看雙方之前戰爭中的表現,就可以知道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再說說金國的選擇。最簡單的來說,金國人也非常明白,打一個大而軟弱的北宋,收益遠遠高於打一個小而強悍的西夏。尤其是在女真人崛起的早期,其成員數量有限,經不起大規模惡戰的損耗。西夏人拿出抗衡北宋百年的經驗來,金軍必然要碰一鼻子灰。

    另一個因素來自燕雲十六州的本地勢力。這些人一直在遼國的制度下,過的比較安穩舒適,所以對宋朝的招降納叛根本沒有興趣。但在金兵勢不可擋的消滅遼國後,這些地方還是被北宋給拿去了。接著就是北宋士大夫們的文官集團,對本地土生武人貴族的清洗和壓制。這讓本來就對北宋不是很感冒的燕雲士族,選擇去依靠金國。就連一度投降宋朝抵抗金國的郭藥師,也在遇到挫折後就發現自己要被當做替罪羊出賣給金國。於是索性帶著幾萬軍隊投靠過去。

    可以說,這些幽州本地人對北宋的厭惡程度,遠遠超過了他們對金國的厭惡。當金兵決定南下懲戒北宋時,目標僅僅是黃河以北地區。但幽雲的貴族卻幫助他們擁有了大量攻城技術人員和質量不錯的步兵。讓金軍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對設防城市的攻堅能力。太原與汴梁的陷落,就有他們的巨大助力。

    他們同樣也幫助金國人在最短時間內,建立了對佔領區的有效統治和管理。至於西夏,根本不在他們的目標之中。所以,金軍根本不可能去攻打西夏。

  • 18 # 泊圖泊途

    北宋政治上的孱弱和軍事上的無力讓金國想重視它都難。

    北宋和遼弄的不可開交,原來的藩屬西夏勢力也想站起來。遼與西夏再達成政治默契,宋朝毫無辦法。

    軍事上的不足加上政治上的孱弱導致宋朝名義上是賞賜實際上卻成了歲供。從百姓收上來的稅到成了邊國興兵的資本。這一看,可以說是沒好果子吃了。

    金的崛起並非偶然,一方面來自自身,一方面也是遼給機會。“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這可能是去“金”為國號的原因。也說明遼的敗壞。

    在宋金聯合攻打遼國時,有一點十分值得注意,童貫兩次率領大軍北征都大敗而歸,要知道,當時遼國已經被金打的支離破碎,就這樣一個國家,宋朝還是打不過,不免叫“盟友”金國小瞧。

    這也實在是太不成氣候了。

    入侵大宋成本雖然大些,但是收益更大,更何況金氣勢正盛,宋卻直不起腰,不欺負宋欺負誰?

  • 19 # 蜀北一

    對於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可能提問題的朋友對西夏不夠了解吧。或許還抱著那種天朝上國的心態吧,這可不好,西夏弱小嗎?不弱,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西夏要比北宋強。那麼西夏軍事強在哪裡呢?下面就來說道說道。首先,西夏全民皆兵,農時耕作,戰時上陣殺敵,在李元昊時期,西夏全國可以參與作戰的人數超過50萬。

    再一個,西夏擁有當時最先進的冷鍛技術,而以此技術打造出來的弓弩,擁有在當時來看超遠的攻擊距離,且党項人能征善戰,並不好對付。。

    西夏兵種齊全,擁有鐵鷂子,步跋子,弓弩兵等特種部隊,戰鬥力極強,李元昊正是憑藉這幾支部隊在好水川與三川口將北宋軍隊打的落花流水,並在後來大破遼興宗的十萬軍隊。因此,金國建立後,會選擇南下入侵北宋,也是考慮到北宋軍事實力在三國中相較而言是最弱的,都知道柿子要挑軟的捏嘛,這是一方面原因。

    再一個,就是宋朝土地肥沃,同時經濟繁榮,這就是一塊肥肉嘛,因此,換了誰都知道南下入侵北宋被西進進攻西夏要划算的多,對金國來說,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而後的事實也證明,宋朝的確不堪一擊,軍事上就是個侏儒,兩個皇帝都被人給俘虜了。都說宋朝經濟繁榮啊,可以花錢買平安,可事實是,即使花錢也不一定就能買到平安。

    想透過花錢買平安?真的是天真,愚蠢!

    大家覺得呢?

  • 20 # 喧囂平原

    柿子總要撿軟的捏,何況是個大而肉多的柿子。

    金國入侵大宋完全是當時的大宋朝廷一手造成的,再往根兒上說,應該源於“收復燕雲十六州”這個宋朝歷代皇帝的一個夢想。

    (北宋時期的“燕雲十六州”圖)

    自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後,中原政權就失去了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的屏障以及一塊天然的牧馬基地。以至於北宋時期空有十幾二十萬的騎兵,卻只是個名頭,而沒有與實際數字相對應的良馬。每每在對抗西夏、契丹等少數民族騎兵時,佔不到便宜。

    當金國對遼國發起摧枯拉朽的征戰後,讓大宋朝開始廷蠢蠢欲動,認為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時機到了,於是決定跟金國聯盟對抗遼國。

    之後,宋朝與金國簽訂了著名的“海上盟約”。雙方約定,兩國南北夾擊共同出兵遼國。金軍攻取遼國中京大定府,宋軍攻取遼國燕京。滅遼之後,宋朝將每年給遼國的歲幣轉輸給金,金則將燕雲十六州歸還給宋。

    從盟約上看,這對雙方都有好處。從戰略意義上來說,宋朝這一舉動不但不為錯,而且可以說是相當有戰略眼光。

    (金國武士)

    只不過,宋朝過於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低估了遼國的能力。

    宋朝派童貫征伐燕京,前後兩次。第一次,差點全軍覆滅,嚇得宋徽宗趕緊讓童貫班師。第二次,又是大敗而歸,積攢了幾十年的運用物資被統統耗盡。最後,還是由金軍於公元1122年年底攻下燕京。

    宋朝的北伐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軟柿子”。

    公元1125年,遼國滅亡。同年十一月,金軍分兩路南下開始捏宋朝這顆“軟柿子”。

    如果說宋朝“軟”是金國南侵的外在原因,那麼“大而肉多”就是其根本原因。

    我們知道,宋朝是個很富有的朝代,商品經濟發達,商人的地位比起其他朝代來說有了明顯的提高。像商人花錢買官、官員經商、軍隊經商比比皆是。雖然“澶淵之盟”後,每年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時不時還要給西夏歲賜,但這對北宋來說根本傷不了筋動不了骨。

    到了宋徽宗時,北宋人口大約有1億,這是盛唐時期的兩倍,而北宋的版圖卻遠遠不及盛唐。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徽宗時期的北宋經濟也不錯。

    (南宋、西夏、金國地圖)

    相比之下,西夏地處西北邊陲,自然環境惡劣,經濟基礎薄弱,自然是沒有宋朝更誘人。而且党項人勇武善鬥,西夏軍隊常年征戰,軍事實力強悍。雖說在公元1119年西夏被宋朝奪去整個橫山地區,但這跟宋朝多年來的宋夏邊境實行修築堡壘穩步蠶食西夏領土的策略是分不開的。

    除此之外,公元1123年西夏看到遼國滅國已成定局,及時調整對外政治態度,拒絕遼天祚帝入夏避難。要知道,西夏自立國以來一直奉行附遼抗宋的政策。而且金國攻取遼國時,西夏的皇后耶律南仙是遼國成安公主,太子李仁愛就是耶律南仙所生。

    (成安公主耶律南仙)

    西夏於公元1124年正式向金國稱臣。

    對於又不“軟”、又沒多少“肉”、而且還很聽話的西夏,遼國是在沒有必要非得將其消滅。同時,也可以避免兩線作戰帶來的麻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韋德有資格進名人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