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派說書人
-
2 # 滄龍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什麼職業的人看什麼樣的書,這其實是沒什麼可說的,而且書籍可以給這個職業帶來很好的作用,因此,人們想象中的古代的武將,如果要看書的話,一定首選也會是兵書。但是,關羽卻不是這樣,他最愛看的一本書竟然不是兵書,而是《春秋》。
《春秋》和青龍偃月刀一起,幾乎都成為關羽的標誌性符號。那麼問題來了,古代的經典史書和儒家著作汗牛充棟,為什麼關羽偏偏拿著一本《春秋》不撒手?這本《春秋》到底有什麼妙處?
《春秋》在漢代經學中可以說,處於核心地位,非常繁榮發達。孔子著述中,也只有《春秋》是孔子所“作”,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刪訂、傳授,地位也非常重要。所以,相對來說,《春秋》在漢代的普及程度比其他儒家經典要更高一些。而且,《春秋》雖然經過孔子的刪訂改編,但畢竟還是以歷史為基礎,比“易學”、“禮學”這種專門的學科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
《春秋》中記錄的,大部分都是本國的諸侯、大夫、國人們失禮非禮的事情,有時候也會收集一些其他國家發生的類似的事情,也記錄有一些諸侯國公侯們的往來信件的內容,總的來說,還是看不出來和武將有什麼關係,其中並沒有什麼兵法、計謀之類的內容,只是記錄下一些歷史事件而已,
關羽是什麼人呢?關於他的家世,史書無載。東漢中後期就已經非常重視一個人的出身門第了,所以,如果誰能夠追溯到某位歷史名人,或者有官職,一定會留下記錄。但關羽沒有,說明他出身是比較低微的。殺人之後逃亡到涿郡,結交了劉備和張飛。之後就一直跟隨劉備南征北戰,成為當時名將。
《春秋》作者的本意,其實是用這些事情來警告那些亂臣賊子們,讓他們不要隨意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既然身為人臣,那麼就應該明白做臣子的規矩,知道一個合格的,優秀的臣子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而不是整天想著篡位、造反,這對他們來說其實是非常不好的。因此,讀一讀《春秋》,就能夠明白,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應該怎麼做,書中把反面例子都寫出來了,所以正確的應該怎麼做,也就很明顯了。
這其實就有點像如何分辨真幣假幣,其實只需要一直接觸真幣就可以了,將真幣所有的特點一一摸透,這樣一來,只要碰到假幣,就能第一時間反應過來,只不過《春秋》和這種辦法剛好相反。因此關羽讀《春秋》,不是為了學兵法,而是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自己忠於劉備,絕不會叛變。
-
3 # 且行且聽風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搞清楚關羽喜歡看《春秋》有沒有正式的記載?
首先看三國的正史《三國志》,《三國志》並未明確記載,但裴松之的註釋裡,已經引用《江表傳》說: “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 ” 《江表傳》是西晉的作品,寫成的年代,比《三國志》也晚不了多少,這條史料的價值,還是很高的。那麼看來關羽看《左氏傳》還是有依據的。
《左氏傳》即為《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透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搞清楚這個問題後,要看關羽為什麼愛讀?
第一,《左傳》當時流傳極為廣泛,據說東漢的漢章帝就特別喜歡讀《左傳》,因此,《左傳》在東漢時代流傳極廣,這對於這本書的推廣閱讀是很有益的;
第二,《左傳》這部書中,有許多關於戰爭的描寫,甚至當時盛傳,這本書是名將吳起所著。例如《曹劌論戰》中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軍事戰術就出現在《左傳》中,因此,關羽作為武將,可以將其當做兵書進行閱讀;
第三,並非關羽,而是當時整個武將階層有讀書的習慣,例如東吳大將呂蒙、曹魏的大將李典、滅吳的統帥杜預,都有讀書的習慣,甚至有明確有讀《左傳》的記載;因此可以判定,當時的《左傳》是武將流行的一種讀物,只不過關羽名氣比較大,因此,流傳程度更高一些。
既然關羽愛讀《左傳》,為什麼後來流傳的是讀《春秋》呢?畢竟這兩本書不盡相同?因為,從隋唐之後,《春秋》的地位得到大幅提高,成為儒家的《六經》之一,而《左傳》的知名度大大不如《春秋》。隨著關羽後世不斷的神化,就演變為關羽愛讀知名度更高的儒家經典《春秋》,作為儒家治天下的封建王朝,也希望透過關聖人讀《春秋》來樹立儒家的正統學說,因此,在《三國演義》以及民間傳說中,也便留下了關羽愛讀、夜讀《春秋》的說法;甚至在關帝廟中,關羽也是讀《春秋》的造型。
-
4 # 文思泉湧說歷史
大家知道,《春秋》可以說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史書,它記事的語言簡練,大部分記錄本國諸侯王、大夫國人們的失禮非禮之事,記載的都是一些弒父,弒君,以及其他聽上去很亂,很不好的事情。然而,《春秋》作者的本意,其實是用這些事情來警告那些想作亂的臣賊們明白做臣子的規矩,而不是整天想著篡位奪權造反。可以說《春秋》是起到了反面教材的作用。關羽透過經常讀這本書,可以提醒自己怎麼樣盡忠職守,也用此行動來表達了自己死忠劉備的決心。
-
5 # 梁一雜說
根據記載,《春秋》的作者為孔子,歷史上稱為聖人。西漢漢武帝重用儒學之士,採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策略,從這以後儒學成為了主流學說和政治學說。《春秋》是一本名著,主要記載了以前的歷史故事和戰爭,記載的多為弒君殺父、不忠不孝的混亂局勢。
關公,愛看《春秋》這部史書,一是為了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二是可以從中汲取反面教訓,三是可以學習所記載的經典戰役,總結經驗活靈活用。其實這本書並非《關公》愛看,其他人都看,只是關公以武將的身份看《春秋》更能突出說明關公愛學習。
很多人都說關公是忠於劉備的,這話不假,關公是實質忠於漢朝的,從關公不接受曹氏政權的官職就能看出來,最後曹操沒有辦法,給了他一個“漢壽亭侯”封號。劉備稱帝,大家都非常高興,唯獨關公不高興,雖然桃園結義讓他們成為了結義兄弟,一起抗擊曹操。關公做的這一切都是匡扶漢室為前提的,劉備稱帝,讓關公意識到了劉備的虛假,流露出來一絲的不滿。
關公的這些忠君愛國的思想,都離不開他喜歡看《春秋》,因為這本書雖然寫的弒君殺父、不忠不孝之事,但結語卻無時無刻不是提醒不可以這樣做,這些行為是違反三綱五常,不符合當時的封建思想的。關公也是以《春秋》來不斷提醒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斷呼喚自己的初心。
隨著關公死後被神話,在民間對關公忠義越來越崇敬,人們越來越以關公的思想作為最高準則,認為關公是忠義的代表,慢慢地談論關公的頻率也就高了,他愛看《春秋》的習慣也就廣為人知了。
-
6 # 永恆光影
關羽,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雅號“美髯公”。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因而雖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關羽仍然藉機離開曹操,去追隨劉備。赤壁之戰後,關羽助劉備、周瑜攻打曹仁所駐守的南郡,而後劉備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則長期鎮守荊州。
個人觀點喜歡這部史書,有如下幾點:
第一,春秋既是史書,又是講述諸侯之間的作戰資料。作為軍事家和傑出的將領 ,關公一定是非常有興趣讀的,既能熟悉兵法又能增加知識。
第二,當時各種書籍並不豐富 。在有限的讀物中 《春秋 》是很好的歷練書籍。
第三,關羽喜愛《春秋 》是事實,但也因為 《春秋 》這部書是孔子他老人家所著。
第四,歷朝歷代推崇孔子的 “忠 孝 仁 義”的儒家理理,加上關羽本身就是 “忠 孝 仁 義”的 傑出代表。
這也是後世很多人推崇的一大因素。
-
7 # 壞男孩老恩
朱仙鎮關帝廟內有一座高五丈、雄偉壯觀的春秋樓,春秋樓大殿內有一尊關羽夜讀《春秋》的銅質塑像,他秉燭夜讀,神情專注,堪稱古鎮名勝之一。關羽為何會在這裡夜讀《春秋》呢?這裡有一段風趣的故事呢。
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揮師東征劉備,在徐州一舉告捷,並將關羽和二位皇嫂俘獲。曹操心想,關雲長如能歸降,曹某必能早日一統天下。曹操求賢心切,對關羽一天三宴,盛情款待,還拜他為偏將軍,賜宅地建造樓閣。可是不失大節的關羽仍然身在曹營心在漢,盼望二位皇嫂能早日與結義兄長劉備團聚。
-
8 # 甲良生日記
這個問題無法驗證。
關羽讀春秋多是從《三國演義》情節中獲知,在這本小說中,關羽最讓人敬重的就是忠義。以至於讓對手都非常敬佩他。
再看《春秋》,也稱《春秋經》,相傳是孔子所作,是儒家六經典之一,內容多為魯國國史,內容精煉,微言大義。因而也有“春秋大義”之說。
正是這樣一本經典,非常貼合關羽的人物形象,所以就有了“關羽夜讀春秋”之說。
其實嚴格來說,關羽讀的很有可能是《左氏春秋》,即《左傳》。
-
9 # 小笨笨愛影視
1、《春秋》既是史書,又是講述無數的諸侯國戰爭的資料。關羽作為傑出的軍事家和將領,肯定是對《春秋》有濃厚的興趣!
2、在當時書籍不是很豐富,而《春秋》又是當時的精品書,關羽喜歡也是理所當然。
3、《春秋》這部書是孔子他老人家所著,歷朝歷代都推崇孔子的“忠、孝、仁、義”而且關羽也是“忠、孝、仁、義”的代表!二者相印證。
-
10 # 三國演義的智慧
《春秋》講的是大義!就是做人的根本道理!
關羽是什麼人?華夏大英豪!是人中之龍!是世人學習的榜樣!
關羽,是忠義的代表,是做人的典範!我們可以知道關羽的性格和追求,一身正氣的人自然喜歡讀《春秋》。
人,活在世上,找尋的是什麼?就是人生的價值!而一個人或者能有價值,基礎是深知做人的道理,能夠做一個清清白白的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人生一切的基礎和起點!
關羽的文化價值在於,告訴我們做人要符合大義和道理,做人要有價值,要自強不息,頂天立地!
-
11 # 拾貳分享
第一。《春秋》既是 史書,又是 講述 無數 諸侯 國 混戰 的戰爭 資料。
作為 軍事家 和 傑出的 將領 ,關公 一定是 非常 有 興趣 讀 的。
第二。當時 ,各種 書籍 並不 豐富 。在有限的 讀物 中 《春秋 》是很好 的 精品。
第三,關羽 喜愛《春秋 》是史實,但 因為 《春秋 》這部 書 是 孔子 他老人家所著。
歷朝歷代 推崇 孔子 的 “忠 孝 仁 義”的 儒家理念,
加上 關羽 本身 就是 “忠 孝 仁 義”的 傑出代表。
所以後世 (如 我們 河南 許昌市 有 “春秋 樓”)供奉 關羽 的 地方。
關羽 都是 手拿 《春秋 》的形像。
-
12 # 使用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關二姥爺,兩千年來一直被視為正義的化身,忠義的載體,他是人亦是神!世間生靈奉其為關二爺,關二姥爺,關聖人,關夫子,關帝,為何關帝爺會被人神共譽呢?關帝爺除了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白馬斬顏良,水淹七軍的勇猛和韜略外關二爺刮骨療毒品春秋亦是一段流芳百世的佳話!君不聞一副對聯:孔夫子,關夫子,萬世兩夫子;修春秋,讀春秋千古一春秋!聖人不萎,而《春秋》不老,關二爺與孔子齊名,一生與《春秋》結下不解之緣,《春秋》即《春秋經》,《麟經》是我國儒家典籍六經之一,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周朝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關二爺為何酷愛讀春秋呢?因為《春秋》用於記事的語言簡練,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舊時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孔子作春秋時為魯國的司蔻,就像今天的文化部長,周道衰廢,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室而已矣。孔子說: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名也。周朝的衰敗,諸侯腐敗,士大夫專權,孔子正確的主張無人聽信,政策不能貫徹落實。孔子就把春秋中記載的二百四十二年的事例從新修訂,當做所有人的行為規範,對天子對錯的裁判,諸侯的辭退,士大夫的評判,要達到王室都能夠遵照執行就行了!孔子說:我只是按照書上說的還只是空話,不如把《春秋》中的事例記錄下來,大家看著照辦會更深切的!所以《春秋》是一部記錄了春秋時期二百四十多年士大夫,諸侯,公卿,國君的言行,施政,外交上的事例的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也是一部蘊含著孔子政治思想的政治學著作。孔子對內容做了評判,寫進了孔子對內容的看法!所以關羽熱衷於《春秋》修身明志!關羽挑燈清夜讀春秋,成就了一代武聖!
-
13 # 小藝剪輯
第一。《春秋》既是 史書,又是 講述 無數 諸侯 國 混戰 的戰爭 資料。
作為 軍事家 和 傑出的 將領 ,關公 一定是 非常 有 興趣 讀 的。
第二。當時 ,各種 書籍 並不 豐富 。在有限的 讀物 中 《春秋 》是很好 的 精品。
第三,關羽 喜愛《春秋 》是史實,但 因為 《春秋 》這部 書 是 孔子 他老人家所著。
歷朝歷代 推崇 孔子 的 “忠 孝 仁 義”的 儒家理念,
加上 關羽 本身 就是 “忠 孝 仁 義”的 傑出代表。
所以後世 (如 我們 河南 許昌市 有 “春秋 樓”)供奉 關羽 的 地方。
至於關羽為什麼好讀《春秋》,卻是不好說,因為沒有詳細的史料記載,只能依據關羽生平加以猜測。我覺得,關羽對歷史應該是比較喜歡的,所以受看《春秋》也便是可能理解的事了,因為《春秋》本身就是一部歷史書,而《左傳》則更是一部歷史名著。還有一個原因也不容忽視,那就是《春秋》這本書在漢末三國時的社會地位相當高,幾乎成了社會上有身份的人必讀的一部書。關羽是蜀漢的一代名將,自身的社會地位需要他對《春秋》有一定的瞭解;另一方面,《春秋》本身對一個人的社會行為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關羽從事的是軍政的管理,與人接觸的機會相當多,自然需要掌握一定的從政技巧,讀《春秋》也就成了他必然的一種選擇了
-
14 # 鐵錘文史
學霸喜歡奧數題,渣男痴迷小黃書,義薄雲天的關雲長,最愛讀的是《春秋》。為啥關二爺愛看《春秋》,鐵錘認為原因有兩個:第一,認可《春秋》大義,砥礪個人情操;第二,以《春秋》為軍事教材,從古代戰爭之中吸取軍事經驗。
先說第一點,認可《春秋》大義,砥礪個人情操;
關羽是古代中國人中間“忠義”的代表,不管是桃園三結義,還是千里走單騎,體現的都是一個義字,曹操給他各種功名利祿,一旦有了劉備的訊息,關雲長還是義無反顧的投奔兄長。關二爺如此講義氣,所以中國的生意人家裡都喜歡供奉關二爺的像,為什麼關二爺會成為武財神呢?因為中國人的說法,義者利之聚也。不僅如此,就連在道上混的社會人,也要把關二爺當做自己的精神偶像,因為,“大家出來混,就是一個義字”。
這是第一點,關雲長愛《春秋》,首先就是圖一個義字。
再說第二點,關雲長看《春秋》,實際上屬於提升職場競爭力的自學行為。拿今天的話來說,關羽也是一位終身學習者,如果活在今天,可能也會花錢買羅振宇的會員,每天聽本書。
關羽是個軍人,他的職場競爭力一是武力值,而是軍事指揮能力。武力值這玩意要靠勤學苦練加天賦,關羽溫酒斬華雄,武力值肯定是崗崗的。但是軍事指揮能力要想提高,只有兩個辦法,一個叫實踐出真知,從戰爭中學習戰爭;一個就是吸取前人經驗,閱讀兵書戰策,揣摩研究。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春秋》是一部史書,如何能當做兵書戰策來研究呢?
《春秋》一書詳細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而春秋時期大家都知道的,原先存在著上百家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他們為了各自的生存和發展,吞併,結盟,對決,猶如古羅馬角鬥場上的殘酷混戰,只有最後剩下來的人才有機會生存。最後上百家小國紛紛被滅國,最後剩下來一些霸主級別的大國。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戰役都詳細的記錄在《春秋》這部歷史之中。比如晉國楚國之間的城濮之戰、鄢陵之戰、邲之戰。中學課本里面的《曹劌論戰》和《燭之武退秦師》也是出自於《春秋》。關雲長讀《春秋》,一定會從這些古代戰事裡面領悟到戰爭的秘密。
還有一條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歷史學家吳起深度參與了《左氏春秋》也就是《左傳》的成書過程,在《左傳》裡面富含大量的軍事思想。
《左傳》的作者是誰,直到今天還沒有一個各方信服的定論。清代姚鼐最早將《左傳》和吳起聯絡起來,他認為左丘明是最早開始撰寫《左傳》之人,最後集大成者應該是吳起。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和郭沫若認為《左傳》就是出自吳起之手。郭沫若在《青銅時代·述吳起》中說:
“ 吳起去魏奔楚而任要職 , 必已早通其國史 ;既為儒者而曾仕於魯 , 當亦讀魯之《春秋> ; 為衛人而久仕於魏 , 則晉之《乘》亦當為所嫻習 ; 然則所謂《 左氏春秋》 或《 左氏國語》者 , 可能是吳起就各國史乘加以纂集而成。 ”吳起是個軍事家,青年時期在魯國率兵打敗過齊國軍隊,後來被讒言所傷,出走魏國,又打過很多勝仗,他撰寫的《吳起兵法》是兵家必讀書目。吳起身兼儒家、法家的學識,又有豐富的軍事經驗,而且吳起後來在魏國鎮守西河二十多年,除了打仗之外,有足夠的時間撰寫歷史。
《春秋》有三傳:《左傳》、《穀梁傳》和《公羊傳》,錢穆認為,《公羊傳》和《穀梁傳》裡面記載各國史料不多,而《左傳》裡面非常的豐富。要說同時看到晉國楚國兩個國家歷史資料,吳起肯定是最合適的人。因為他先在魏國,後來去了楚國。此外,《左傳》裡面的軍事部分講的特別好,而吳起恰好是一個很懂軍事的人。
一個軍事家編撰歷史,不可能不講戰爭;一個軍事家記錄戰爭,不可能不講軍事和兵法。大家只要回憶一下曹劌論戰的故事,曹劌追擊逃跑的齊國軍隊的時候,一會站起來看,一會兒登到戰車上看,還要看一看路上的車輪痕跡,就是擔心大國會使詐。這些戰爭細節的描寫和分析,沒有實際戰爭經驗的人,很難寫的這麼鞭辟入裡。
所以說,《春秋》不僅僅是一部史書,對於武將來說,更是一部活生生的軍事教材。
這恐怕是關雲長苦讀《春秋》的更重要原因。
總結一下:關雲長愛看《春秋》,一方面是瞭解春秋大義,砥礪道德情操;另一方面是把《春秋》作為自己的軍事教科書,從古代精彩紛呈的戰爭事例中,學習排兵佈陣,調兵遣將之法。在三國時代的真實歷史中,關羽的軍事才華過人,和他勤於學習不無關係,其中《春秋》這本書,可能發揮了極大的軍事教材的作用。
-
15 # 火機哥
關羽讀《春秋》只是人們約定俗成的說法,實際上關羽當年讀的是《左傳》。據《三國志•關羽傳》注引《江表傳》記載:“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既然關羽讀的是《左傳》,為什麼後人眾口一詞說關羽讀的是《春秋》呢? 《春秋》是春秋時期魯國史官編寫的一部編年體斷代史,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歷史著作。它記載了魯隱公元年(前722)到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共242年魯國的歷史,而且涉及到同時代全國發生的其他事件,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史書。 由於《春秋》記事十分簡略,事件原委交待很不詳細,後人為它做了很多補充和評論工作,這些補充和評論叫做“傳”。給《春秋》作傳的共有三家,一是戰國齊人公羊高所作《春秋公羊傳》;二是魯國人穀梁赤所作《春秋穀梁傳》;三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春秋左氏傳》,合稱“春秋三傳”。《公羊傳》和《穀梁傳》主要內容是評論史實,價值不大。而《左傳》則新增了大量史料,是一部用史實解釋《春秋》的書,本身其實就是一部史書。由於《左傳》敘事明晰,文字活潑,史料嚴謹,信實有據而廣為流傳,是研究我國春秋戰國歷史的重要資料。 可見,《左傳》是對《春秋》的補充,《左傳》是包括《春秋》在內的一部書。關羽喜歡讀的《左傳》,其實是《春秋》加《左傳》,也就是《春秋左氏傳》。後人可能認為《春秋》字面意思比《左傳》要好,內涵也豐富,就將《左傳》換成了《春秋》。於是,關羽“秉燭夜讀《春秋》”就成了約定俗成的說法,不再提《左傳》了。 另外,“春秋”一詞雖然現在成為《春秋》這部史書乃至“春秋”時期的專用詞,但在春秋戰國時,它並不特指魯國的史書《春秋》。當時周、燕、齊、宋等國都編有各自的史書,都叫《春秋》。那個時候,《春秋》是所有史書的代名詞。從這個意義上說,“關羽讀《春秋》”也可以理解為“關羽讀史書”。這種解釋也許更加貼近事實,因為關羽一生不會只讀一部《左傳》。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16 # 歡花
俗話說關羽看春秋,一目瞭然
表現了關羽忠義。個人覺得:關羽到達了一定高度、還努力學習態度。
關羽對劉備忠心耿耿,為了報答劉備知遇之恩,想竭忠盡智盡到自己做臣子的本分,故此才會對講授君臣之道的《春秋》愛不釋手
眾所周知,大漢開國皇帝劉邦,泗上亭長出身,並不高貴,這下就找到了個顯赫的祖宗。尤其是,當時五德終始說流行,即每個朝代都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當中的某一個對應。 東漢時的人普遍相信,漢朝對應火德,而賈逵說,恰恰只有《左傳》當中提到,堯也是火德。 這簡直是對漢朝合法性的完美論證。
後世歌頌關羽最有名的一副對聯,上聯是“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赤面、赤心、赤兔都好理解,赤帝是什麼?火是紅色的,赤帝也就是火德的皇帝。照這麼說,關羽愛讀《左傳》,簡直就是在對大漢王朝表忠心了。
這麼說,關老爺秉燭讀《春秋》,倒是有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的功利目標,這是憋大招呢。
這麼說,關老爺秉燭讀《春秋》,倒是有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的功利目標,這是憋大招呢。
-
17 # 春夏秋冬L
孔夫子,關夫子,萬世兩夫子;
修春秋,讀春秋,千古一春秋。
關羽喜歡看《春秋》有以下幾點原因。
《春秋》內容豐富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蘊涵著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學著作,這是從先秦孟、荀到兩漢馬、班諸家一致的看法。兩漢以後,今文經學衰微,學者多受古文經學門戶之見的影響,開始視《春秋》為歷史學著作,並由此引發了長期以來聚訟紛紜的《春秋》性質之爭。
《春秋》影響力大它的編年體例,為史學三大體例之一,“系日月而為次,列時歲以相續”,垂範千秋,繼之者眾,《資治通鑑》最稱出類拔萃。聖人其萎,而《春秋》不老。愛讀《春秋》者,代不乏人。最為民間所熟悉的,恐怕就是三國那位與孔聖人齊名的關聖人關羽。
《春秋》記史的筆法奇妙與《史記》不同。司馬遷明確指出:”餘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謬矣。”但《春秋》的“微言大義”並不意味著其“言”是失實的。張京華有這樣的評價:“如果說‘良史’、‘實錄’代表了古代史學的基本原則,‘微言大義’則是代表了古代史學的最高境界。”
《左傳》才會說:”《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
-
18 # 影視職員
第一。《春秋》既是 史書,又是 講述 無數 諸侯 國 混戰 的戰爭 資料。
作為 軍事家 和 傑出的 將領 ,關公 一定是 非常 有 興趣 讀 的。
第二。當時 ,各種 書籍 並不 豐富 。在有限的 讀物 中 《春秋 》是很好 的 精品。
第三,關羽 喜愛《春秋 》是史實,但 因為 《春秋 》這部 書 是 孔子 他老人家所著。
歷朝歷代 推崇 孔子 的 “忠 孝 仁 義”的 儒家理念,
加上 關羽 本身 就是 “忠 孝 仁 義”的 傑出代表。
所以後世 (如 我們 河南 許昌市 有 “春秋 樓”)供奉 關羽 的 地方。
關羽 都是 手拿 《春秋 》的形像。
-
19 # 木山文
明白了"春秋"的意義,也就容易明白關羽為什麼喜讀春秋了。"春秋"原本是春秋時期魯國的一部大事年表性質的國史書。記事很簡單,比如說,鄭伯克段於鄢。就完了。就比如說,二OO三年,中國發生禽流感。它記載了每年許多國家發生的事,牽涉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些記載原本是中性的,只是記事而已。後來孔子辦了一件大事,叫"筆削春秋",他把原來"春秋"中的每句話,做了改動。比如"鄭伯克段於鄢"這句話,就是經過孔子"筆削"的。其中的"克"字,是孔子刪定的,原來那個字是什麼,現已不知。為什麼用"克"呢?因為鄭伯此次行為的性質是惡的,是用"不教而誅"的方法除掉了自已的弟弟。孔子用這個方法對當時許多人和事都定了性,哪個人,哪件事是合"禮"的.,哪個人,哪件事是受譴責的,都指了出來。由於這是史書,也就給各歷史人物在歷史上定了性。而且也以案例的形式給後人樹立了一個行為規範。這件事情的意義太大了。以致後人說"孔子筆削春秋,亂臣賊子懼"。把孔子稱為"百代之素王"。
但是,"春秋"也有缺點,就是記事太簡略了,人們去理解其中的"微言大義"比較困難,於是就有了為使人們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春秋"的"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左傳重在講事件經過,其他兩傳重在闡發道理。那以後,學"春秋"就等於是學"春秋大義"。
三國演義要把關羽塑造成一個.完全符合道德規範和行為規範的人,當然就要寫他常讀"春秋",就使他的行為有了思想基礎。|
-
20 # 遺忘的80後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等,是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據傳由孔子修訂而成。對於樓主的提問關羽為什麼喜歡看春秋,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春秋》既是史書,又是講述無數諸侯國 混戰的戰爭資料。
作為 軍事家和傑出的將領 ,關公一定是非常有興趣讀的。
第二,當時 ,各種書籍並不豐富 。在有限的讀物 中 《春秋》是很好的精品。
第三,關羽 喜愛《春秋 》是史實,但因為 《春秋 》這部 書 是孔子他老人家所著。
歷朝歷代推崇孔子的 “忠 孝 仁 義”的儒家理念,
加上 關羽本身就是 “忠 孝 仁 義”的傑出代表。
回覆列表
《春秋》這本書,大多數記載的是春秋時期的一些歷史及故事,說白了可以說是一部史書,其中還有不少介紹當時的一些經典戰役等等,在說書人看來,一位軍事將領喜歡看這一本書,是無可厚非的,側面也說明,關二爺並非一名粗人,既然《三國演義》等等一些書中經常介紹關二爺喜歡看這本書,自然是有著一定道理的。
其一:書本的稀少當時不如現在,一些學科比較多,所以現在的書琳琅滿目,而當初的書卻寥寥無幾,能夠數落出來的書也就那麼基本,你說拿出一些玄學易經、醫學一類的書,關二爺不感興趣,肯定不看,都說史書是面鏡子,尤其是記載著春秋歷史、軍事一類的書籍自然會讓關二爺感興趣。
其二:忠 孝 仁 義春秋這本書的作者是我們的聖人孔子所著作,在我國的歷史當中,孔子是儒家的代表,孔子提倡忠、 孝、 仁、 義,而我們的關二爺很巧,在三國時期,是忠、 孝、 仁、 義的代表,所以關二爺喜歡這本書,是很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