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萱萱和木木

    金庸小說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俠小說,共計,十五部,它們可以由這幾句話描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他們分別是《飛狐外傳》(1960年)、《雪山飛狐》(1959年)、《連城訣》(1963年)、《天龍八部》(1963年)、《射鵰英雄傳》(1957年)、《白馬嘯西風》(1961年)、《鹿鼎記》(1969年)、《笑傲江湖》(1967年)、《書劍恩仇錄》(1955年)、《神鵰俠侶》(1959年)、《俠客行》(1965年)、《倚天屠龍記》(1961年)、《碧血劍》(1956年)《鴛鴦刀》(1961年)、《越女劍》(短篇小說)(1970年)。

    都很好,都不錯。

  • 22 # 冀州校書郎

    要問金老哪部作品最具有代表性,我肯定首推《笑傲江湖》。

    前不久,UFC總決賽中,張偉麗伴隨著歌曲《滄海一聲笑》自信出場,“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只記今朝......."時過多年,但那熟悉,熱血豪邁的曲調依舊蕩氣迴腸,彷彿又讓人回到了金老用筆勾勒出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武俠世界......

    《笑傲江湖》一書看似是眾多武林高手間的恩怨瓜葛,情恨糾纏。實際卻是我們芸芸眾生的真實寫照。豁達不羈、捨生取義的令狐沖初為華山派大弟子,深孚眾望,後被師傅誣陷、師妹背叛,最後練成獨孤九劍成為高手,但依然深愛拋棄他的師傅和師妹;可愛天真的恆山師妹小儀琳,被令狐沖救了之後就暗生情愫,但性格內向且禮法不允,一直默默承受暗戀的痛苦;華山掌門嶽不群

    ,人稱“君子劍”,表面待人以理,文質彬彬,實際卻陰險狡詐,為了武功秘籍,誣陷大弟子,把女兒送入虎口......

    一個個個性鮮明、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了人類的真實社會。到了書的結尾,江湖高手傷亡殆盡,彼時的令狐沖完全可以“稱霸武林,笑傲江湖”。但他沒有,他選擇和愛人任盈盈歸隱山林。為何?或許金老在《笑傲江湖》裡的最後一句話可以解釋:

    佛家講究涅槃,首先得做到無慾無求,這才能無拘無束。但人生在世,要吃飯,要穿衣,要顧到別人,豈能真無慾無求?涅槃是“無為境界”,我們做人是“有為境界”。在有為境界中,只要沒有不當的欲求,就不會受不當的束縛,那便是逍遙自在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怎樣才是笑傲江湖,做到逍遙自在就是笑傲江湖!金老描述出一個刀光劍影的武林世界,其實是想告訴我們,做人,逍遙自在,知足常樂就好,因為這才是人生的終極奧妙!

  • 23 # 伊裡扎洛夫

    我最喜歡天龍八部,主要因為蕭峰

    蕭峰從內到外都是一個儒家正統思想打磨的英雄。但他的身世象徵著金庸來到香港後對自己到底是什麼民族的身份這個問題的疑惑。這也是香港人的疑惑

  • 24 # 行車牧雲

    個人感覺《天龍八部》最具代表性。

    一、金庸是一個修佛的人,很崇尚佛法,《天龍八部》最能代表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此書被譽為武俠中的佛經。在書中,金庸多次引用用佛經中的句子,很多武功名稱(降龍十八掌各掌名稱等)直接來自佛經,《法華經》、《易筋經》都出現在書中,武功最高的掃地神僧是因為佛理高武功才高。鳩摩智誤入歧途,到大徹大悟,成為高僧,更是說明了佛法在世間的應用以及它的首要性。

    二、《天龍八部》篇幅巨大、大氣磅礴、寫作時間最長、故事涵蓋時間長,構思複雜巧妙、人物眾多而關係複雜,最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水平。

    三、小說裡面包含了金庸對佛學,哲學,人性等等許多方面的理解,這是其他武俠小說很難涉及的領域。從文學技法上說,三個主要人物,三條平行主線,次要出場人物數量極大而又互相聯絡。蕭峰的形象是經典的古希臘式悲劇英雄,深入人心。

  • 25 # 雙擊劉遛溜

    感謝閱讀,遛溜仔談談自己的看法。

    哪一個最具有代表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過我個人感覺《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鹿鼎記》爭奪第一的可能性比較大。

    政治隱喻性最強的《笑傲江湖》

    把政治隱藏在武俠小說中,金庸老爺子做的近乎完美。什麼是正派,什麼是反派。什麼是武林正道,什麼是邪門歪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明爭暗鬥,陰謀陽謀;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偽君子,真小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個暗潮湧動的武林社會,無限的映射了我們的現實。

    反思自己,為名?為利?還是為了自己的生活。《笑傲江湖》給我們好好的上了一課。

    武俠小說的巔峰《天龍八部》

    不論是回目設計的巧妙,還是故事層次的架構。《天龍》都是頂點一樣的存在。

    在往細裡說,天龍要表達的思想也很“佛”。無人不冤,有情皆孽,書中所有人物無不為自身的貪嗔痴愛所困,造就了一個眾生皆苦,有情皆孽的娑婆世界。

    故事層次遞進,劇情發展巧妙。為廣大讀者展現了一個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求不得的苦難故事,背後深層次彰顯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

    反武俠集大成者《鹿鼎記》

    逐鹿中原,問鼎華夏,從起名中就可以瞭解,鹿鼎記本質已經超越了武俠小說。大家喜歡大俠喜歡令狐沖、喜歡蕭峰,可是看網上的評論喜歡韋小寶的人也不少,可以說韋小寶是最接近我們現實人物的角色了。

    《鹿鼎記》把我們兒時的武俠夢撕得粉碎,凡是鹿鼎記中武功高強的人,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因為現實社會就是這樣的,武功再高也怕菜刀。歷史的程序靠的是思想、靠的是科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0斤豬拉醬色糞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