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浪的鐵牛
-
2 # 人生影片
本是一個表面看起來很溫柔,實際上內心十分黑暗和變態的一個人,因為他奉行著“精英主義”。從他的表現中就了也看出他的瘋狂,他經常做菜比喻成供祭品,說自己有喜歡燒大棚的愛好,這些都是出於他內心的黑暗。
-
3 # 少年看天下
鍾秀最後的行為看似突兀,實際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一方面是為了報仇,另一方面也是進行一種“精神入教”,雖然本最後死掉了,但鍾秀對他的精神進行了延續,這才是影片中最可怕的地方
這其實是一個細思極恐的故事,但村上春樹的處理非常“輕”,他無意深挖倉房與女孩之間的關聯,或者三人的複雜關係,只在意於傳遞某種懸疑和虛無的情緒,把人擊中,然後迅速翻篇。
-
4 # 夜道電影
《燃燒》是由李滄東執導,劉亞仁、史蒂文·元、全鍾淑聯合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8年5月16日在戛納電影節首映。
該片根據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短篇小說《燒倉房》改編,同時結合了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的短篇小說《燒馬棚》。講述了三個經歷各不相同的年輕人:鍾秀、本、惠美相遇後,他們之間展開了糾纏不清的愛情故事。
在一次送貨的過程中,年輕的郵差鍾秀(劉亞仁飾)被正在人行道上做促銷活動的惠美(全鍾淑飾)所散發的魅力所吸引,這個年輕女孩之前曾住在與他相同的街區。在前往非洲旅行之前,她請求鍾秀照顧她的貓咪。旅行回來後,惠美向他介紹了本(史蒂文·元飾),一個她在旅途上認識的神秘男人。
影片處處充滿了象徵和隱喻,導演李滄東在這部作品中,用不斷升級的危機和謎團,探索了最難以言喻的話題。演員劉亞仁和史蒂夫.元雙雙給出了事業中最傑出的表演,而新人演員全鍾淑儘管被夾在兩個如此經驗豐富的演員中間,仍然毫不失色。
《燃燒》想要展現的,並不是一個證據確鑿的犯罪故事,而是透過描寫三個來自不同階級男女之間的恩怨情仇,來展現韓國社會底層的Little Hunger(物質空虛)和Great Hunger(精神空虛),以及上流社會接近病態的Great Hunger,我想這才是影片中想要展示的根源。
而這兩類人戰勝兩種“Hunger”的方式,就是“燃燒”。
-
5 # 縹緲影視0527
你好,非常榮幸我能回答這個問題。
電影我目前只看了一遍,劇情仍然能清晰回憶。
首先,我認為本有反社會人格,本在電影中大概承認了自己是反社會人格。本說過,自己從有記憶以來,從來沒有流過眼淚,不知道自己心裡有沒有悲傷,因為沒有眼淚作為證據。
我認為這就是反社會人格的表現。
本還說,自己燒掉那些沒有用的大棚,是天性,是自然道德,自然法則。
這也是反社會人格的表現。本到底是燒掉的是大棚還是人?電影裡沒有明確指出,留給觀眾自己去想象。
本這種變態根源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我認為,可能是因為本的生活太優越了,太有錢了,找不到存在的意義和目標,所以造就了他這種反社會人格。這樣的變態富人,也有很多。比如我看過的真實紀錄片《紐約災星》,比如《美國精神病人》等等。
感謝閱讀!
-
6 # 西風悍馬
在《燃燒》的世界觀裡,分為滿足生理的飢餓者以及填補心理的飢渴者。
對海美和鍾秀而言,「飢餓」與「飢渴」就如馬斯洛需求的層次理論,得按著順序來,若連基本的生存能力都無法顧及,何來填補心靈?但對衣食無虞的本來說卻能倒著走,所作所為都為了滿足精神層面,親手料理佳餚貢獻給自負如神的自己,一如他為不再有趣的女孩們化上美麗的妝容,讓她們如電影中的燒溫室消失在最美麗的瞬間。
-
7 # 華子在廣東
您好!我很喜歡ben這個角色,在我心中我始終不認為ben殺了惠美,我覺得他只是跟太宰治一樣找不到活下去的意義,用各種性、毒藥、意淫的殺戮麻醉自己存活於世的意義,甚至我覺得ben對惠美的喜歡某方面是真心的驚豔的:“有趣的人啊……我也想像她一樣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對微小的事物感觸頗深……”同時他又覺得這些東西就跟螢火蟲一樣稍縱即逝,當他看到鍾秀對於惠美的愛和執著的時候他是羨慕和嫉妒的,嫉妒惠美的刻奇嫉妒鍾秀的愛,所以他想摧毀這些,摧毀別人同時也摧毀自己:當被鍾秀終結生命的那一刻他覺得終於完結了……這不敢自己動手但又了無生趣的人生。ben人物的細節上把控的很到位!
-
8 # 楓飛一葉
目標成為作家的青年李鍾秀(劉亞仁 飾),平日裡靠兼職養活自己。經營畜牧業的父親不諳人情,官司纏身,迫使鍾秀又要為了搭救父親而四處奔走。這一日,鍾秀在某大型賣場重逢了當年的同學申惠美(全鍾淑 飾)。
惠美計劃近期前往非洲旅行,於是拜託鍾秀照看愛貓Boil。不久後惠美回國,與之一同下飛機的還有名叫本(史蒂文·元 飾)的男子。本駕駛保時捷,居住在高階公寓內,優哉遊哉,不見工作,四處玩樂,和鍾秀相比有如天上地下。
不知為何,本走入平民鍾秀和惠美的生活,更向新朋友講述了他奇特的癖好。在鍾秀家小聚的那個晚上過後,惠美彷彿人間蒸發了一般無影無蹤。
-
9 # 吉李大比
《燃燒》這部電影由韓國著名導演李滄東執導,講述的故事是:鍾秀退伍回來,夢想當一名小說家,但父親被拘,不得不會鄉料理農舍。工作時,他偶遇從前的鄰居惠美,被後者若即若離吸引,親吻,上床,並答應在惠美非洲旅行時,照顧她家的貓。惠美回來時,但在機場上,鍾秀等到的除了惠美,還有一個在旅行時認識的年輕人,Ben,Ben身份神秘,卻非常富有,她愛他嗎?他愛她嗎?這是關於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故事。
本片就是圍繞著3個人來展開,表面上就是年輕人三角戀故事,其實,沒那麼簡單,這3個人,都意有所指,他們3個人的職業和社會階級都不一樣,並且相差懸殊,導演也是以他們三人來對映社會。
先來說活女主角惠美,她是三人中的核心人物,不管是電影前半段的三角戀故事,還是後半段的懸疑故事,都與她有關。惠美是在商店門口跳舞攬客的櫥窗女孩,是基層職業,她厭倦皮相,但又不得不整容,她嚮往大飢餓(精神上的圓滿),但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委身與另一個階級,對付小飢餓(日常的圓滿)。惠美是嚮往精神上的滿足的,去非洲旅行,在夕陽下跳裸舞,無不體現出她渴望自由。
然後還是男主鍾秀,鍾秀住在韓國與朝鮮邊界的農村,自己剛服完兵役,沒有正式工作,夢想做一個作家,但遲遲不知道寫什麼,再加上他的父親被捕,生活更是困難,一個典型的貧困階級。鍾秀在物質上是缺乏的,在精神上也是匱乏的,但是隨著惠美的死,他在精神上慢慢覺悟。
還有另一位男主就是神秘的Ben先生,本片沒有指明他的職業,但他開著保時捷,住著高檔的大房子,很顯然是有錢人。在Ben看來,他的生活裡,只要好玩有趣,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得到,不用為生活流眼淚,生活中主要就三件事:玩女人,抽大麻,燒塑膠棚。Ben在物質上是極大滿足的,但在精神上是極度空虛,已經成了一個變態。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Ben是不折不扣的強者,他可以隨意毀掉他得到的女人,隨意燒燬塑膠棚。
影片的後半段儼然就是懸疑片,惠美失蹤了,惠美是被Ben殺死的嗎?最大的可能是。惠美說她小時候掉進去的井,到底存在嗎?其實應該追問誰是相信井存在過的人,影片中惠美和鍾秀媽媽都是逃離家鄉的人,惠美媽媽和村長雖然貧困,但不那麼窘迫,但是後者一直沒勇氣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鍾秀由於遇見了惠美,遇到了Ben,他終於開始相信井的存在,作為貧困人群,每個人都被這口井束縛著,這也是鍾秀殺死Ben的原因,只有殺了後者,才敢活下去!
-
10 # 莫草夏
本:江南區的富人,上流社會的青年才俊。資本充裕,謎一般的男子,就像鍾秀說的“不知在幹什麼,但是很有錢,謎一般的年輕人們”。
本就是這樣一個很成功的人,每日過著屬於他身份的生活,但他並不快樂,從他慣例似的聚會中每次都會打盹就不難看出,他只是身在其中,但心中的貝斯聲此時已經沉寂的像死潭一樣毫無生氣。
他後來跟鍾秀談到的開啟內心貝斯聲響的方法——“燒塑膠棚”,才是他內心真正可以得到雀躍的唯一途徑。
在我看來,本變態的根源大概就是空虛吧,這種謎一樣的男人有很多,包括很多影視作品裡都有這樣的角色。可能相比那種一本正經的有錢人,這種變態心理才能體現出個性吧……
-
11 # 我要吃青菜
不自知的男人女人透過啪啪啪來表達對世界的不滿。
因為天天都不滿,這種不滿就是一種飢餓,未曾滿足過的精神上的飢餓,這是種痛苦,所以飢不擇食的就幹了起來,也沒有什麼惡不噁心,當然也不管是誰,因為內心裡有著更大的痛苦,想透過啪啪啪來逃避,這種痛苦是排在第一位置的,噁心才是第三第四。
他們的世界裡,痛苦是第一位要避免的,要避免這些,就都是正確的,都是自然而然的。
他們沒有吃過自己追求來的甜頭,沒有被命運偏愛過。
所以你會看到女主和男主啪,女主和富二代啪,你會看到女主訴說著精神的飢餓,是一種偉大的飢餓,這種飢餓是一種來自底層的飢餓,是階層固化的飢餓,是一種精神上渴望命運偏愛的無能為力。
你可以看到女主渴望改變,渴望被偏愛,哪怕鋌而走險,也想要燃燒自己對不確定命運的抗爭,然而這種抗爭是無能為力的,因為命運女神也愛錢,命運也站在金錢的一方,女主哪怕是死,也不願活這樣的人生。
心理上來講,做愛是男人女人的一種和解,是世界對自己的包容,男主渴望著被包容,女主渴望著被包容,女主也渴望著被命運偏愛,她的飢餓感,是來自精神的匱乏,來自對命運的深深的恐懼,所以她可以輕易移情別戀,因為女主渴望著一次命運的偏愛。
這種命運的偏愛,在被享受的瞬間,匱乏感飢餓感被集中的一次性滿足,這種釋放,就叫做燃燒。
-
12 # 陝西小王影視剪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現實生活中節奏很快,看似過的很充實,然而內心都是空虛的,男女都一樣,在生活費壓力下,都想給自身找點樂趣。
-
13 # 傑哥愛電影愛美食
Ben 約等於承認了自己是反社會人格。是一個變態殺手,在第一次看見鍾秀開啟抽屜,那是滿滿一抽屜的戰利品那就是 Ben 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底層望著高塔瞻望,青年沒有希望。《燃燒》是由李滄東執導,劉亞仁、史蒂文·元、全鍾淑聯合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8年5月16日在臭納電影節首映。該片根據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短篇小說《燒倉房》改編,同時結合了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的短篇小說《燒馬棚》。講述了三個經歷各不相同的年輕人:鍾秀、本、惠美相遇後,他們之間展開了糾纏不清的愛情故事。
首先,我認為本有反社會人格,本在電影中大概承認了自己是反社會人格。本說過,自己從有記憶以來,從來沒有流過眼淚,不知道自己心裡有沒有悲傷,因為沒有眼淚作為證據。
我認為這就是反社會人格的表現。
本還說,自己燒掉那些沒有用的大棚,是天性,是自然道德,自然法則。
這也是反社會人格的表現。本到底是燒掉的是大棚還是人?電影裡沒有明確指出,留給觀眾自己去想象。
因為本的生活太優越了,太有錢了,找不到存在的意義和目標,所以造就了他這種反社會人格。這樣的變態富人,也有很多。
-
14 # 品優電影
《燃燒》開場如此吸引人,它由跟拍長鏡頭主導,完成了從A到B的出場交代。鍾秀嘬吸的那口煙,鍾秀和惠美一塊食煙。兩個人的感情迅速升溫,藉由做愛完成了沸騰。鍾秀嗓子底冒出來的嗯哼哈,惠美吐到紙杯子裡的口水,甚至戴上安全套的前後瞻顧,都有著年輕人的生活真實與日常感。
惠美消失後,回頭再看兩個人的街頭偶遇。也許惠美根本沒有整容,也許鍾秀在學校時,根本不曾和她說過一句話,但處在即將燃燒,火宅狀態的鐘秀,正在悽風冷雨中,回到了坡州的鄉下老家(註釋:三界如火宅,指三界的人們處在一間著火的危險的房子裡,多用於比喻充滿危險的塵世)。
鍾秀比心在非洲、實為卡奴的惠美,更需要這次情感邂逅。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會看到南山觀景臺反射過來的,轉瞬即逝的,一道光。那是生命之光。
坡州有什麼呢?
對鍾秀而言,是空無一物的家庭存在,母親出走多年,父親犯法蹲監。父子二人,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對話,並且始終隔得遠遠的。
坡州還有無邊無盡,種蔬菜的塑膠大棚;
不斷響起但無人應答的奇怪電話;
從朝鮮國境那邊飄來的高聲政治廣播…
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個被謎團和謊言所包圍的地方。可能只有一個生物是真實的:那頭無人餵養,待出售的牛犢。
鍾秀肯定是壓抑的。
這個電影主人公,身材高大,有一雙天真未去的眼睛;他寫還沒開始的小說,說起來不會讓人嫌惡;他努力工作,為人熱情,也不懼怕交際場合——只是在結賬買單時,會小心翼翼地,對下數目。
《燃燒》的幾個主人公都不讓人討厭。這似乎說明,這部電影的意圖,可能不在所謂的消解無望的階層固化和消費主義的金錢批判,而是一出沒有戰爭,卻同樣不知生活意義為何的“現代啟示錄”。
去非洲的惠美,其實是想要逃離。
年輕漂亮有活力的她,隨著白晝的消退、晚霞的燃燒,突然消失了。除了那隻看不到的貓,她沒有留下任何爛攤子給鍾秀。再蠢的人都能明白,是鍾秀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她,瘋狂著魔,但撞上現實,卻難以啟齒。
江南style的Ben,被形容為韓國當代的蓋茨比。
他開保時捷,住豪宅,財富不知從何而來。他的工作就是玩,玩就是他的工作。Ben人不壞,會燒菜,辦趴體,有許多朋友,以及召之即來的,像惠美一樣的小妞。談吐斯文優雅的他,甚至對鍾秀的生活和職業有過於認真的好奇。這種好奇之奇怪,既像來自情敵之間的試探,又像是階級之間的調戲。
鍾秀、惠美和Ben,他們三個人都有恍惚莫測的投緣一面,但生活的調性與節拍,完全不同。而在飛葉子那一刻,他們感受著眼前同樣的暮色,作為同樣的“人”而存在。生活,卻在別處。
鍾秀、惠美和Ben的寄身之所也各不相同。對鍾秀而言,Ben的家,從停車場、電梯到洗手間,都是足以摧毀他想象力的挑釁存在。儘管鍾秀沒有表現出明目張膽的恨意,而Ben簡直是在假裝視而不見,但在燒塑膠大棚的故事出現後,鍾秀壓抑剋制的所有情緒,慢慢升溫起變化。
電影后半程,鍾秀開始了寫作,追蹤Ben的行動也在進行著。他透過寫作宣洩,又在解謎過程中,走向了瘋狂與毀滅。
李滄東丟擲的文字遊戲,引發了影迷的解讀狂喜,但事實上,這個故事,可能什麼都沒有——尤其是當Ben緊緊抱住鍾秀的時候,他好像比任何人都渴望自己的死亡到來。
如此一說,回頭再看他在面對惠美們的滔滔不絕時,哈欠的行為反應,或許不是他對眼前人的厭煩,而是他對生活的疲憊。他的綠光,不為任何世間活物而亮。
《燃燒》有著截然不同的前後段落,前半段很實,後半段很虛。三個人飛完葉子,由於女主角的消失,鍾秀掉進了《迷魂記》和《洛麗塔》一般的精神迷宮。
Ben的放火故事(隱喻),像個催眠的精神上師,把鍾秀變成了那個真正能夠完成燒大棚的人。
鍾秀是否真要殺人,放棄對生活的希望,這不過是人物的宿命悲劇。導致這一切的源頭,好像是惠美的消失,又好像是童年時代母親的出走,還有被他自己親手燒掉的衣服(兩次燒衣服都是死亡的象徵)。
他因為愛上惠美而欣喜,又眼見惠美成為富人玩物而憤怒;他不可能看不見惠美的淚,又妒火於她居然在人前脫光衣服。
他愛上的,是一個消失了的,虛幻的她。他害怕發現真正的她,還有她的命運。他在懷疑、刺激和絕望中,決定扼殺眼前的一切,燒燬身上所有,走向一片黑暗。這部電影關於一切,這部電影僅僅關乎人。
PS.
剛看完的一本書,講了一個和想象有關的故事。
關在監獄的作家,非常同情一個老人——他每天負責打掃監獄長的住所周圍。作家攢了每天剩下的米飯,送給這位老人。事實上,米飯糟糕得難以下嚥。但老人表示了感謝,就像吃到世間美味那樣,一口氣吃光了。
作家非常驚訝。老人說,因為每天聞得到監獄長廚房飄來的誘人香味,他吃到米飯時,就會想起那些可望卻不可及的味道。
作者還引述了一種觀點,高明的作家或詩人,他們的寫作來自想象,是一種真正的藝術,可以想象你從未經歷過的事情。
看到有人說,《燃燒》讓女主對著落日夕陽哭,是一種刻奇。實在不能忍。要這麼說起來,李滄東作品裡的主人公,倒算得上是愛哭鬼了。大致上,像《綠魚》《綠洲》《密陽》,哭與眼淚的到來,都是戲劇衝突與情感高潮的頂點。全度妍的哭,是有節奏的,“教堂福音貝斯”。《綠洲》比較特殊,腦癱主人公的情緒反應,一直是“極其用力”的。像《薄荷糖》與《詩》,大致上可以吟一句詩:「眼淚的存在,是為了證明悲傷不是一場幻覺」。這裡的眼淚,可以無關情感,而是某種珍貴東西,在流逝和消失,直奔電影的主題。
-
15 # 舅愛影視
首先,小舅給“變態殺人魔”下個定義。
我們常說的“變態”,指人的心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扭曲,偏離心理學上的相對正常,同時也是焦慮轉移的一種方式,也就是將焦慮以一種超乎常態的形式加以表現出來。
而“變態殺人魔”則是因為心理扭曲,形成了錯誤的認識,進而影響到了他的行為,有人格分裂或憂鬱症的趨向,所以會以殺人取樂。
更重要的是,這些殺人魔毫無負罪感。
不僅如此,更有甚者將殺人看做藝術。
比如去年上映的電影《此房是我造》,傑克從殺戮中體會到了莫大的快感,並自詡“精緻先生”,將殺人當成藝術,用屍體建造房子。
-
16 # 侃片黑菠蘿
《燃燒》是一部讓我看完回回味無窮的電影。
除了自己看過原片2遍以外,還去看過各大解說的分析。我也和你一樣思考過這個問題許久。最後結合他人的看法和自己的想法,我覺得“本”的變態根源最大根源就是——有錢!
因為有錢,本不必每日為了生活,像男主鍾秀一樣去奔波勞碌,他的時間都是用於玩樂。
因為有錢,本已經對一般可以達到快樂的方式不滿足了。他的慾望在提升,當x欲不再滿足時,他會嘗試施虐,進而發展成殺戮。
或許,有錢真的就是讓他變態的根源。
-
17 # 易木電影
《燃燒》實質上是一個混血兒,它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倉房》,又致敬了《燒馬棚》的作者福克納。實際上,電影是在這兩篇小說融合的基礎上,又加入了更多的內涵。作為一部優秀的文藝片,《燃燒》想要告訴我們的,自然要遠遠多於鏡頭所直接表達了,他用了大量的隱喻和留白,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不管是人物還是情節。
先嚐試著分析一下人物。電影裡多次提到了一對概念,little hungry 和 great hungry。little hungry說的是生理上的飢餓,食不果腹,great hungry指的是精神上的飢餓,靈魂的空虛。以此來分類,電影中的“鍾秀”是個little hungry的人,或者更準確的說是隻意識到了little hungry的人,生活的窘迫和理想的迷茫讓他呈現出了身體上的無力感和精神上的麻木,演員精湛的演技將這種狀態詮釋的淋漓盡致,他有著青澀的面龐,幾乎全程都是耷拉著雙肩,微張著嘴,說話聲音極低,似乎對外界的反應也是慢半拍的狀態,他一直都說自己要寫小說,卻沒有任何進展,他明明喜歡惠美,卻從未直接表達,他明明對父母有著很多複雜的情緒,卻選擇沉默,直到惠美失蹤才將他喚醒。而男二ben則是個great hungry的人,看似生活富足,家庭美滿,實則精神空虛,他需要燃燒的刺激,才能讓他感受到他所說的來自心裡的“貝斯”的聲音,那聲音或許就是他活著的證明。他看似平易近人,實則內心深處是蝕骨的冷漠,他把道德看做兒戲,把人命看似草芥,而這冷漠,也冰凍了他自己。女主角惠美則是一個既little hungry 又great hungry的人,她租住在不見光的小屋裡,靠兼職生活,信用卡欠債,但這些似乎對她來說都無所謂,她真正在意的是精神世界迷失,她學習啞劇表演,是一種無聲的控訴,她赤裸上身舞蹈,像自由的鳥,而跳著跳著,就變成了非洲的great hunger之舞,讓她不禁流淚。電影應該是要透過三個主人公來反當今社會一群年輕人的一種狀態,他們遊走在邊緣,在little hungry和great hungry之間掙扎,找尋不到生命的價值,迷失了自己。但電影並沒有給予他們明顯的褒貶,只是把他們端出來,放在觀眾面前,交給觀眾去體會。
然後是情節。從劇情上看,這是一個懸疑電影,但卻沒有給出最後的真相,所有的情節都曖昧不清,只給你一個暗示,看似這樣卻好像又不是那麼確定,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猜想。惠美的失蹤是情節的轉折,從後來出現在ben家的貓和衛生間盒子裡惠美的手錶,ben對新來的女孩所做的一切,總體上可以讓人與男主人公做出同樣的判斷,是ben殺害了惠美,而ben所講的燒大棚的情節,又很容易讓我們也聯想到,他真正燒的鐘秀家附近的大棚可能指的是惠美,他所說的一個個沒有用的醜陋的存在的大棚,可能就是在他身邊出現的一個又一個女孩。ben曾說過,他喜歡做菜,他覺得做菜是人類向神奉上的祭品,然後他又自己吃掉,這也是一種隱喻。這些女孩對他來說就是他所做的一道菜,他為他們精心化妝,然後又親手將他們燒掉,女孩們對他來說就是一道道祭品。
除了三個人之間互動,電影還給每個人都關聯了他們的家人。鍾秀除了固執易怒的父親,還有從小拋棄他的母親,而多年後母親的再次出場,卻是來跟鍾秀借錢還債,在多年未見的兒子面前,這位母親沒有表現出一絲的想念和愧意,一直玩著手機裡的遊戲。惠美的親人,是她的媽媽和姐姐,電影裡她們並沒有跟惠美有過實質的連結,而是要鍾秀轉達惠美,信用卡沒有還清就不要回家。相比而言,ben的家庭似乎很幸福,從非洲回來親切的給母親報平安,一家人會偶爾溫馨的聚會,而ben的家人似乎並不知道真正的ben是什麼樣子的。就像ben對鍾秀說起惠美,說惠美是孤獨的,其實他們都是孤獨的,鍾秀和惠美自然是,他們沒有真正愛他們的家人,也沒有朋友,而ben,也沒有人愛真正的他。
電影的最後,也是電影的高潮部分,ben留在鍾秀家裡的打火機點在鍾秀心中埋下了燃燒的種子,父親藏在倉庫深處的刀,給了鍾秀憤怒的力量。整個電影都在沉默的鐘秀,拿起了刀毫不猶豫地衝向了ben,而一直異常平靜的ben也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臉上才有了波瀾。鍾秀脫下了身上所有的衣服,熊熊燃燒的火焰,將他的身體和靈魂都啟用,他像一顆破繭而出的蝶,終於打開了他身上的枷鎖,第一次真正存在於這個世界。
導演李滄東在訪談中說過,他想透過電影展現的是現代年輕人的一種狀態,至於到底是什麼,他想就給觀眾足夠的空間去體會,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電影的名字是《燃燒》,燃燒代表的是什麼,或者說燃燒燒掉的是什麼,是孤獨,是憤怒,是存在於這個世界的迷惘和虛無。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有一種感覺,ben是在故意引導鍾秀殺死自己,他最後給鍾秀的擁抱和臉上的表情,甚至有一剎那是解脫,或許在那一刻,他真正聽到了來自自己心臟的最後一曲貝斯。
每一部好的電影,都有它積極的一面,即便是殘酷的悲劇,他讓我們更加透徹的看清這個世界,然後從中獲得覺醒的力量,或者是對生命的悲憫之心。
-
18 # 電影鑑賞官
鍾秀最後的行為看似突兀,實際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一方面是為了報仇,另一方面也是進行一種“精神入教”,雖然本最後死掉了,但鍾秀對他的精神進行了延續,這才是影片中最可怕的地方
這其實是一個細思極恐的故事,但村上春樹的處理非常“輕”,他無意深挖倉房與女孩之間的關聯,或者三人的複雜關係,只在意於傳遞某種懸疑和虛無的情緒,把人擊中,然後迅速翻篇。
-
19 # 小新的超級影片
《燃燒》是一部讓我看完回回味無窮的電影。
除了自己看過原片2遍以外,還去看過各大解說的分析。我也和你一樣思考過這個問題許久。最後結合他人的看法和自己的想法,我覺得“本”的變態根源最大根源就是——有錢!
因為有錢,本不必每日為了生活,像男主鍾秀一樣去奔波勞碌,他的時間都是用於玩樂。
因為有錢,本已經對一般可以達到快樂的方式不滿足了。他的慾望在提升,當x欲不再滿足時,他會嘗試施虐,進而發展成殺戮。
或許,有錢真的就是讓他變態的根源。
-
20 # 十三盤娛樂
想說說完全不一樣的觀點,ben的變態其實沒有根源,有些人喜歡把ben的變態歸咎於階級化,當物質極大滿足的時候,人就容易變成great hunger,所以ben以玩女人、抽大麻甚至疑似殺人獻祭為樂。
但是如果你把這部電影和《寄生蟲》做對比,你就會發現是矛盾的是非黑白其實在於你想找哪一邊的事兒,在《寄生蟲》裡是富生善、窮生惡,被搞得很慘的一家富人其實什麼錯都沒有,無端端被捲入了悲劇。而生活在地面以下的一家人,則透過各種手段去為自己去謀劃利益,最終憤怒殺人。
而在《燃燒》裡,富裕階層對沒人在意的真正底層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權利,所以ben似乎可以為所欲為,而且警察都不管。
如果兩部電影疊在一起看,就得出一個結論,金錢的基礎並不是生惡的起源,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有好人和壞人,也都一樣有變態。而且ben到底有沒有殺人,依然沒有實錘,如果他只是有收集自己的每個女人物品的嗜好呢?如果他化妝真的只是化妝呢?其實是有一定可能性的。那樣到底誰才是惡?
所以電影所想激發的憤怒是不具有普遍性的電影的導演曾經說過這部電影想表達韓國社會中年輕人的憤怒,然而這種憤怒也許適用於韓國的社會環境,但是我依然覺得不具有普遍性。變態的人根本不分階層,因此一個變態的ben不能代表富人階層。而憤怒也不應該成為年輕人找不到出路給自己找的歸宿或者藉口。
結語無論是《寄生蟲》還是《燃燒》都似乎希望透過對某一個階層的極端化,去引起社會的關注,然而它卻是不具有普遍性。我們可以被引起思考,但是不應該被誤導,世界也許並沒有那麼糟糕,階層之間的矛盾也並沒有那麼激化,不應該隨意定性某一類人的善與惡。
回覆列表
燃燒》這部影片是韓國著名導演李滄東今年的新作,改編自村上春樹的原著小說《燒倉房》,電影入圍了今年戛納主競賽單元的金棕櫚獎提名名單。本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在韓國的城市和郊外。劉亞仁扮演男主角李宗秀,史蒂文·元扮演男配角本,金鐘瑞扮演女主角申海美。李宗秀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還在四處尋找打零工的機會。一天,李宗秀在一家店鋪外面偶遇正在跳舞唱歌,招徠顧客的申海美。申海美立刻認出了李宗秀是小時候的鄰居。海美告訴宗秀自己將要去非洲旅遊,在她不在家這段時間,還請求宗秀替她餵養一隻似乎並不存在的貓。宗秀由於某些原因,不得不去郊外的老房子居住,同時按時去海美家喂貓。後來當海美從非洲回來的時候,卻帶回來一個“哥哥”,也就是本。然後,一段詭異又充滿危險的故事在三人之間展開。
首先,在我看來,《燃燒》是一部非“傳統”意義的電影,甚至有些“意識流”,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大部分人跳出來覺得不知所云。 影片在風格上很像村上春樹小說的故事風格,人物關係的發展不需要過多動機鋪墊,並且充斥著荒誕且具有哲學意義的概念。
什麼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影?《燃燒》的劇本發展方式,僅僅圍繞著鍾秀尋找消失的塑膠大棚這條唯一的主線。然而這種方式實際是十分危險隱晦且有挑戰性的。李滄東導演拋棄了傳統意義上的‘起因’-‘發展’-‘高潮’-‘解決’劇本走向,轉而投向一種相當‘意識流’甚至有些偏文學性的方式,但這並不意味著《燃燒》的故事性有一絲絲的削弱,反而給了觀眾充足的選擇權和想象空間,就像文學作品——意識形態的發掘,並非僅僅對於故事單純的敘述。李滄東對於人物的設定描寫,手法是非常高階的,可以說《燃燒》這部電影的文學性到達了一個至高點。
其次,從電影人物刻畫方面來說,把生活在不同領域的人類那種已經被金錢和慾望異化的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理想主義早已消逝,多數人身在其中如行屍走肉而不自知的精神狀態和心裡變化演的是淋漓盡致,真實貼切。最讓人想不到的是惠美在夕陽下跳舞的那場戲,把整部影片帶進了高潮。 惠美為什麼而跳舞?因為惠美和鍾秀,在某些層面上來講,都是無比壓抑,渴望生存著的‘社會邊緣群體’。夕陽西下,是一場短暫生命的結束,與這個世界來一次最後的告別;還是,渴望太陽再次升起時,新的重生。對於活著的意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這也正是鍾秀一直在尋找燒掉的大棚的原因所在,是什麼樣問題讓他去絞盡腦汁的尋找?秀美一直害怕著死亡,然而她真正害怕的又是什麼?這些都是留給我們觀眾思考的問題,或許是因為“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人生不是什麼冒險,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吧!。”
最後就是除了故事本身,電影的配樂和攝影都很棒。特別是在郊外環境中的拍攝,多以傍晚和夜晚為主,暗合了電影黑暗的主題,以詭異、冷峻風格為主的配樂也起到懸疑片烘托氛圍的效果。與之作為對比的是,海美抽完大麻跳舞那段戲的爵士配樂相當夢幻,這幾乎是海美電影中最後一場戲。在這次徹底釋放之後,海美也走到了一個“偉大的飢餓者”的生命盡頭。電影中三個主要演員的表演都很出色,散發著一種自然且剋制的魅力,同時又很讓人信服,海美的扮演者金鐘瑞的表演更是動人心魄,讓人難以忘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