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萌家的小日子

    交通很方便啊!沒事去看看,或者她們回來,電話,影片,都捨不得,但是她幸福快樂就好。你不可能管她一輩子啊!這樣你們在見面會很親,天天在一起總有一天會煩的。

  • 2 # 越努力越幸運侯勇嘉一

    首先要考慮女兒的幸福,如果婚姻自主戀愛自由,只有女兒感到幸福,做老人的應該祝福,應該高興。再說現在的交通便利資訊發達,隨時都可以看到女兒,作為老人,不必擔憂這件事。應該開心

  • 3 # 萬州小易姐

    女兒是成年人,她不會因喜歡一個人是一時的衝動吧,作為家長只要女兒過得幸福比什麼都好。現在交通便利,去哪都花不了多久。

  • 4 # 使用者落日餘輝

    女兒遠嫁,做父母的是有萬般的不捨與牽掛!但這不是以前,交通不便!現在是千里之遙,一步之隔!高鐵飛機即刻就到!只要女兒幸福,隨她就是!

  • 5 # 惜福筆記

    我跟我愛人是同鄉,他很小就到外地工作,婚後我就跟隨他到外省生活,也屬於半個遠嫁了,說說我的感受吧?

    結婚之前,想得很簡單:現在交通、通訊這麼發達,每天通電話、想家了就回家,有什麼難的!但真正進入到柴米油鹽的生活,才發現說走就走的旅程,哪那麼容易!也就剛結婚半年後,想家的時候回去住了一兩個月。緊接著,孩子年底出生,考慮到娃娃太小、兩千公里的路程太遠、家裡太冷等因素,連年都沒回家過。孩子出生後,經濟壓力變大,我也就選擇出去上班,工作中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不是有要緊事,怎麼可能請上一段時間假回家?所以雖然想家,但是計劃也只能一次次擱淺。每年也只能趁過年在家住上一段時間。實在太遠了,坐火車得近40個小時,乘飛機得好幾千,捂著錢包終究不太捨得。這只是我的情況哈,可能經濟條件好的,就不存在這樣的困擾了。

    這中間讓我最耿耿於懷的,是有一次我媽病了,腦梗住院,雖然不是很兇險那種,但我知道訊息後就如坐針氈。好巧不巧,我們部門我的搭檔剛好請婚假回家,我如果再請假,我們部門就沒人管了。雖然知道不應該,我還是硬著頭皮去請假,結果不出意外地領導沒批准。我屬於老員工,不可能撩挑子。所以就沒能立即趕過去,找個很要好的朋友幫我到醫院看望了一下,讓她瞭解是不是真的不很嚴重,我是怕家裡為了不讓我擔心,瞞著我。她告訴我,我媽病不很嚴重,就是一提到我就流淚。雖然事情過去很久了,心裡總感覺很愧疚,我的媽媽,在她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卻沒在她身邊……

    有句話說,遠嫁的女兒,都是父母丟失的孩子。不光是侷限在父母需要陪伴的時候,孩子卻不在身邊。父愛母愛遠比這樣偉大,只要你能過的幸福,他們肯定願意犧牲自己,他們不同意,更多的是對自己孩子的擔憂。女孩子遠嫁,捨棄了家人朋友和從小到大的環境,隻身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他們怕你不習慣,怕你孤單,怕你受欺負,更怕你受了委屈連個說話撐腰的人都沒有。婚姻生活遠比愛情瑣碎和現實,雖然有花前月下,更有雞毛蒜皮,再好的夫妻也會有爭執和分歧。他們只是想在你身邊,你需要幫忙的時候,有他們在。這只是我個人的經歷和感悟。

    書回正題,您可以把遠嫁的利與害給孩子好好講講清楚,語重心長,不要硬來。如果孩子不認同,或者是那男孩子足夠優秀,確實值得託付一生,那也只能是祝福了!孩子肯定會盡量多回來陪伴您,或者您想她了,也可以多去她那兒住住,也是一種方法!

  • 6 # 算盤梅

    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女兒要遠嫁,想想都心酸,不過,女兒的幸福更重要,只要她覺的幸福,我無所謂。再說,現在的交通這麼發達,可以做高鐵,可以做火車,想女兒了,可以去看看,就算旅遊去了,這樣想也蠻不錯的。還有,通訊也這麼好,可以打電話,可以影片,也能解相思的苦。

  • 7 # 一見發財yjfc

    眾所周知,最捨不得女兒出嫁的人,是父親。也許有一個傳統的答案可以解釋,那就是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所以,在電影特別是西方電影裡往往有這樣的鏡頭:在教堂舉行婚禮時,父親把女兒的手交到女婿手中。這意味著,前世情人和現世情人的順利交接。

    我就想,此時的父親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這嚴肅和沉悶裡包含了多少父親對女兒的愛?平時在女兒面前是山是樹是天的父親,在女兒出嫁的時候,心裡到底是該高興還是該難過呢?

    我現在知道這種心情了,今年女兒出嫁時,我捨不得又很無奈。我辛辛苦苦種了一季的白菜,現在卻讓豬拱了!我心裡能好受嗎?

    女兒出嫁時,她挽著我的臂腕,我心情複雜地把她交給了新郎,想到她的一生就要託付給另一個陌生男人了,我真的很傷心很傷心。從小被寵愛、從小黏在我身邊、從小對著我哭對著我笑的女兒,現在卻拱手讓給了另一個男人,別人“不勞而獲”地取代了我,這讓我很受打擊。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人之常情。中國人有句俗話:“男怕幹錯行,女怕嫁錯郎。”我女兒從小嬌生慣養,待人接物方面也很隨意,在我心裡她一直還是個孩子,沒想到眨眼間就要出嫁了。這時,心裡總有對她說不完的話,但我始終沒有說出口……

    我想說,到了婆家不比家裡了。父母看著你從小長大,對你的一切瞭如指掌,你的每一點進步,都使我們欣慰,我們為此而驕傲和興奮。換句話說,我們是看著你從一個不懂事的孩子逐漸成長為一個大姑娘的,儘管你身上還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我們認為隨著你逐漸長大,你會自己改掉的。不是有句話說,孩子是自己的好嗎?在父母眼裡,只有不合格的父母,沒有不合格的孩子。在婆家就不一樣了,他們開始看到的是你各方面的長處,所以人家才看得上你。可相處時間長了,就會發現你還有很多缺點,他們會感到越來越失望,這是媳婦和婆家關係不好的一個直接原因。也就是說,在父母眼裡女兒越來越完美,在公婆那裡卻是越來越糟糕。在以後的日子裡,女兒能處理好這種變換了的角色嗎?

    我想說,要和丈夫處理好關係。現在的年輕人都講愛情,愛情這個東西我說不清楚,我覺得愛情就像跳高,每當你打破一項紀錄,會有更難的動作等著你去完成,遲早總有跳不過去的時候。因此,要想你們的愛情常青,就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不能把目標定得太高,還要知道總有跳不過去的時候,既然像運動員跳高,就要有運動員的心態。假如你對丈夫不滿,要學會換位思考,想到他已經努力了,這樣能平靜你的情緒,增加更多的樂趣。我特別擔心的是,他以後會罵你甚至打你嗎?你要知道,我養你這麼辛苦,我可從沒罵過你,更沒動手打過你。要是他以後不懂得珍惜你,如果他罵你,特別是動手打你,我們心裡怎麼受不得了啊?打在女兒的身上,痛在父母的心裡。

    我想說,將來你們有了孩子,對你而言那是一個坎。母親寵愛孩子天經地義,但不能因此冷淡了丈夫。有些夫妻關係搞不好,就有這方面的原因。你愛孩子,丈夫也愛孩子,協調好這兩個愛,孩子才會健康成長。不幸的家庭中,最不幸的不是大人,恰恰是被你們深愛著的孩子。

    我想說,知道你們工作很忙,年輕人愛睡懶覺。結了婚就成大人了,不能再像孃家一樣,在週末又賴床哦。睡懶覺不好,這是個習慣問題。養成了懶習慣,改過來不容易。你在家裡懶慣了,我們也不覺得有什麼。而從現在起,就不要這樣了。早起床,對身體好,也能讓別人看著你勤快,誰都喜歡勤快人。

    我想說,到了婆家說話要注意點。誰都難免說一些錯話,在我們家裡,大家習慣了並沒什麼,到了婆家,他們可能不習慣。怎樣避免說錯話,我告訴你一個訣竅,首先要努力適應,逐漸換成他們的思維方式。同時,在說話前,要適當留下思索的空間,先笑笑,再說話,其間有個緩衝的空間,在這不長的時間內,透過你的思索再說話,可以降低說錯話的機率。

    孩子,我想的話還有很多很多,雖然有些觀點你可能並不認同,但我相信你能夠甄別。

    女兒出嫁了,女兒果真就出嫁了!在我和妻子的眼裡,還只是個孩子的女兒確確實實出嫁了。在我和妻子的眼裡,無論什麼時候,孩子永遠是孩子,是永遠也長不大的。

    我看著她上了前來接她的彩車,女兒毫不猶豫、義無反顧地上了彩車。我原本以為,女兒同我和她母親告別時會流下幾滴眼淚,可她沒有讓我看到她的淚花,就這麼歡天喜地地走了。我看著接女兒的彩車走遠了,後來又拐了一個彎,消失在我的視線裡。我知道彩車會把女兒拉到她應該去的地方,卻不知道這輛彩車會把女兒拉到一個什麼樣的生活裡。有人說,女孩子出嫁是第二次投胎。我默默地祈禱,祈禱上蒼能給她一個好運氣、一個好歸宿,也會賜給她好的公婆、好的郎君、好的生活。

    女兒出嫁的頭一天晚上,我和她媽媽都沒有睡好覺。儘管我很想睡著,卻怎麼也睡不著。我的腦子裡不停地閃現著女兒剛出生時躺在襁褓裡的樣子,閃現著她吮奶時的樣子,閃現著她蹣跚學步的樣子,閃現著她趴在我的寫字檯前信手塗鴉時的樣子,閃現著她揹著書包去上學時的樣子。現在她竟然就要出嫁了,真的就要出嫁了,還是個孩子的她真的就出嫁了。我無法阻攔女兒出嫁,我也不能阻攔女兒出嫁。女兒長大了,總是要出嫁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雖然爸爸不想你跟別的男人走。

    女兒出嫁走了,她並不知道父母對她的憂慮。女兒也許不知道,婚姻就像一齣戲,出嫁只不過是這齣戲的一個令人回味的序幕。這個序幕一旦結束,就該進入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真實生活。能否在婚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就要靠自己的本事了。現實的婚姻沒有婚前的花前月下,有的只是一個又一個讓人應接不暇的現實,讓你無法迴避又不得不面對的真實。在這個真實而又現實的世界裡,什麼都有可能存在,什麼都有可能發生,我不知道我的女兒該去如何面對,該去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女孩子一出嫁,孃家就不再是自己的家了。即使回家的路再近,也會變得漫長起來;即使回家的交通再方便,也會變得不方便起來。這時的女孩子,若說回家,那一定就是回自己的家了。孃家會漸漸地在女孩子的意識中變得淡薄起來,變得模糊起來。回孃家就像曇花一樣匆匆一現,女兒就會成了這個家的匆匆過客,來就來了,走就走了,你想挽留也挽留不住,你想讓她住上一宿,想讓她陪你說上一些話,也許簡直就是一種奢望。女兒會說她忙得不可開交,儘管你有時知道女兒是在撒謊,但還是在無奈中表示一種理解和寬容。這就是女孩子,這就是成了家的女孩子。我不知道,我的女兒會不會也是這個樣子,可我知道女兒早晚也會這樣,就像很多出嫁的女孩子一樣。兒女就像父母手中的風箏,飛不起來時為他們憂慮,飛高飛遠了又會不由自主地牽掛他們。這種“飛”不是暫時的,而是永久的。

    女兒歡天喜地踏上了接她的車子,一定不曾留意過父母內心的酸楚。女兒出嫁了,我把女兒交給了別人,交給了這個社會。

    女兒出嫁後,我感到自己突然一下子至少老了10歲……

    女兒出嫁後,我與妻子失落地吃著飯,總感到少了些什麼。我知道,三口之家的溫馨晚餐不會再有了。其實,女兒平時在家總是呆在自己屋裡看書玩電腦,一起吃飯時,我也是邊吃邊看電視新聞。但此刻,我多麼希望女兒能坐在餐桌上,和我聊聊天,和我講講話。

    晚上,和妻子躺在床上看電視,總感到女兒會伸頭進來說:“電視聲音開小點。”夜深了,我總感到女兒還睡在隔壁。那晚,我還夢見女兒早上拉開我的房門,笑嘻嘻地說:“誰說我結婚了?我不是還睡在家裡嗎?”

    我又想到好友去年10月嫁女的事兒,他見到我總是長吁短嘆:“雖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但女兒是爸爸的心頭肉、小情人,不捨得啊!最好是女兒永遠也別長大……”

    早上開車上班,經過女兒當年上大學時住的宿舍,我彷彿看見女兒又揹著大書包招著手從裡面向我奔來,嚷著要我快帶她回家。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傷感,一時竟然淚如雨下,感覺自己的心、肝、肺都被徹底挖空了一般……

    我把我的感受發簡訊告訴了女兒,她馬上回簡訊反覆地寬慰我。今天,我才真正地體會到:女兒長大了,我和她媽媽變老了;伴隨著我們的,只有許多許多關於女兒的美好回憶……

  • 8 # 永恆大江

    女兒思想細膩,對父母情深遠離會對父母有一份牽掛。現在是資訊社會那得經常用些網洛電話與父母聯絡,節假日經常回家看看。

  • 9 # 話說青海

    如果你覺得跟你女兒共度一生的這個人乃至這家人都還可以的話,你捨不得那也要為你的女兒著想,就支援她的決定。如果是你不認可並且有很明確的理由覺得你女兒不值得遠嫁的話,那你們就再好好商量好好考慮這個決定是否值得。

  • 10 # 書法何為

    到了論嫁的節點,舍不捨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女兒遠嫁決心若已下,唯一能做的就是祝福她們幸福的同時,教育好女兒要學會持家之道,相夫教子之道,與婆家人的和睦相處之道。

    由此看來,平時女兒的婚嫁觀教育很重要,臨時抱佛腳或臨前唱反調都是百害而無一利。

  • 11 # 愉悅527

    人們常說女兒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可以這樣講,沒有哪個父母喜歡讓女兒遠離爸媽遠嫁他鄉,這份情感是獨特的,也是令人感動的。那麼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一是作為父母的要多瞭解男方的個人和家庭。如果男方事業有成,家境也好,將來兩人生活,經濟無憂工作又有潛力和發展,作為父母就應該放下心來。二是父母多在生活物質上給予女兒更大的支援和幫助,有錢多出錢有物多出物,至少是女兒遠嫁他鄉在近期或近幾年在生活上有一個基本的保障。三是如果還是不放心,可以在女兒居住的附近租住一個公寓,長期住下來,間接陪伴女兒的生活和成長。

    但是所有這些都不是最好的方法,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改變父母自己對遠嫁女兒的看法和認識,應該相信女兒會成長的,遠嫁他鄉會幸福的。還是讓我們牢記這句話,:兒孫自有而孫福,莫為兒孫做遠憂!

  • 12 # zifeiyu888

    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個近點的老公,孩子年輕其實很難理解父母不希望女兒遠嫁的想法,等到自己做了父母便可以體會了,年輕時候我媽媽對我的要求就是不能遠嫁,我老公的家距離我家開車也就十幾分鐘的路程,每年逢年過節一起回家,就是婆婆家蒸個菜饃也就十幾分鍾送過來了,感覺特別好,父母年紀大了,平時在外地生活,放假就在各自的家陪陪父母,孩子想去奶奶家姥姥家都自由的很,真的越來越覺得不遠嫁的好處!

  • 13 # 隱灼心

    人的一生是分階段性的,每一階段都有每一階段的感情寄託。少時的玩伴,青年時的愛人,中年時家庭和事業,以及老年的伴侶等。每一時段的寄託演變成了生活的支柱,也就讓人對此有了依賴。

    當人由中年步入老年的過程中,兒女逐漸變成了主要生活的寄託,所有的一切都圍繞著兒女的生活而努力。也就導致了某一天兒女遠去不在身邊,突然間生活的寄託不在了,內心之中空落落的無所是從。

    女兒遠嫁捨不得就是你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女兒身上。當女兒出嫁後不會經常出現在你的生活中了,使得你沒有了精神支柱而感到不安。所以要對女兒出嫁這件事從內心中做出調整。

    首先要認同這件事,女兒長大了去追求自己的婚姻和幸福這是必然的,我們應該高興並且給予祝福。其次要調整心態重新面對今後的生活,尋找新的精神寄託,把放在女兒身上的精力重新尋找一個目標。比如旅遊,讀書或是重拾年輕時的夢想,亦可以去補足人生的遺憾等。

    最後即使女兒遠嫁,但是對於現代的資訊和交通來說都不算什麼了,想念了可以隨時去看看,或是把她們叫回來聚聚都不是什麼難事。祝生活愉快。

  • 14 # 烏都河畔的詩人

    儘量跟她交流溝通,找出一條適合一家人快樂的生活,千萬不要一樣情願的只是考慮自己,一定要彼此理解,才是最重要的啊!

  • 15 # 秋日海棠

    那麼,關於女兒要遠嫁,捨不得怎麼辦,我來答一下:

    表妹從河南遠嫁廣州,起初,她父母是強烈反對的,一是因為離家遠,照顧不到,二是因為男方學歷不高。可兩人不願放棄彼此,努力給表妹父母做思想工作,男孩也積極主動的表現,最終,經過兩人幾年的努力,表妹父母同意了,婚後的兩人幸福甜蜜,育有兩個兒子,他們的父母也會交替著去照看他們。

    以前的人們抱有“養兒為防老”的思想,總想著兒子大了,他一結婚,自己的任務就結束了,女兒大了,就近結婚,還可以常回來看看。可是,現在社會在變化,思想在進步,距離也不是問題,很多人也就看開了,這樣,不僅對自己好,對兒女也好。

    那麼,你該怎麼辦呢:

    一、履行父母的責任,替女兒把好人品關。

    即使兒女長大成人,有了一些接人待物的經驗,可是在看人這一塊,仍沒有父母眼光毒,所以,在將女兒交付他人之前,要考察一下對方的人品,家世,免得女兒日後吃虧。

    二、婚前約法三章,做好女兒的後盾。

    很多人在面對愛情時,容易頭腦發熱,總會一廂情願的相信“愛情大於一切”的理念,可是婚後卻發現,原來,愛情是有保質期的,婚姻是需要物質做基礎的。所以,作為過來人的你,又是她最親密的你,需要理性一些,替女兒多爭取一些,讓他們不能小瞧自家女兒的同時,給足女兒心靈上的慰籍,讓她知道即使她結婚了,父母也永遠是她的依靠和後盾。

    三、照顧好自己,讓女兒省心。

    遠親不如近鄰,即使在這個交通便利的時代仍是如此。

    人們總是在重複著離合,兒女少時,離家求學,父母操心,兒女大了,外出工作,父母老了,落到兒女替父母擔心。

    所以,你能做的最後一點就是照顧好自己,別讓她擔驚受怕。

    總而言之,兒孫自有兒孫福,在感情和婚姻這堂課裡,沒有誰可以拿滿分,總會有些不如意,但,人生不就是如此,百態滋味才是生命的真諦。

  • 16 # 生活I日記

    父母和孩子之間,分離和放手才是永遠的主題,無論多麼不捨。多麼難以忍受,這些分離都無法抗拒,因為父母無法陪伴孩子一生,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放手,學會成全,讓孩子遠走高飛去追逐自己的幸福生活你能陪在女兒身邊的時間是有限的,她早晚有一天會建立自己家庭,有自己的兒女,成為和你一樣的母親。現在交通工具這麼發達,就算遠嫁了,高鐵飛機選一樣去看看她就好了。孩子大了,早晚要放手的。

  • 17 # 依滴小小雨

    大家好!作為2個女兒的媽媽,對於這個話題發表些觀點。

    原則上不希望將來我的女兒們遠嫁。不希望遠嫁不是因為擔心以後沒人幫我養老,而是擔心女兒以後在女婿家受了委屈,我們距離太遠,沒辦法及時作為她的後盾!

    我結婚前,我的外婆就跟講過,村裡有些遠嫁過來的媳婦在婆婆家被人打罵,很可憐,有苦不能言!那時候我的外婆就告訴我,千萬不要遠嫁!我確實嫁的不遠,但結婚生女後,當面臨帶孩子問題,帶小孩真的很辛苦,我那時候就想以後我的女兒們如果結婚,我希望她們不要遠嫁,如果她們有需要,我可以協助她們幫忙帶小孩,不至於像我當前這麼苦惱,沒人帶小孩!

    當然,以後女兒大了,女大不由娘,如果要遠嫁了,怎麼辦呢?我是這麼想的,如果女兒過的不錯,那麼不去刻意打擾她們!一旦她們有需要,我可以租房或者選擇去她們的城市定居,和她們住同一個小區或隔壁小區,幫助她們,但不打擾她們,作她們有力的後盾!

  • 18 # 倢314

    對於父母而言,女兒遠嫁是件矛盾又難以解決的事情,阻攔女兒遠嫁怕破壞了女兒的姻緣,日後再沒個合適歸宿了自己也會自責內疚,不阻攔就是自己要面對孩子遠離讓你牽腸掛肚的局面,唉.....可憐天下父母心。

  • 19 # 曹家莊主

    作為父母不要依遠近或舍不捨的去左右女兒的幸福。現在交通和通訊都這麼發大,嫁到那都如在身邊。只要女兒幸福嫁那都應該支援。

  • 20 # 山估谷文化雜談

    你好!俗話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女兒是爸媽的牽掛,這話一點都不假。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人喜歡生男孩的另一個原因吧,因為人的一生要面臨很多離別,尤其是父母與子女間的離別。女兒嫁的近倒無所謂,三五七天的都能見上一面,看上一眼,嫁的遠的就很難說了,三五年能見上一面也未必,所以這種離別,這種牽掛,這種傷感……我特別能體會。

    我老婆家大姐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嫁的很遠,幾年沒能回家一次,丈母孃時不時的都會念叨,雖說資訊科技發達,但影片終究是解決不了那種面對面的感覺;交通也發達,但也解決不了那種想見就見到相見。今年年後疫情期間,老太爺過世她都沒能趕過來,這種感覺沒經歷過的人是難以體會的。

    但又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待:孩子猶如那離巢的鳥兒,終究是要離開老鳥的,這是一種自然規律。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緣分,這個緣分就是主宰孩子們遠近的因素。在這個物價橫飛的時代,成家也不一定能立業,遠離父母后有自己的生活,條件寬裕的倒還好點,可以高鐵,飛機,經濟壓力大的就不一樣,來回一趟都得花上一兩個月的工資,所以各項成本相對都大,不得不向“思念”這個玩意兒投降。

    凡事得往兩個方面去看待,自己給自己找個安慰吧,相互理解,趁還能動的時候,多為自己的餘生做好安排,儘量給孩子們減輕點各項負擔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鼓動爸爸一起看育兒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