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書劍說三農
-
22 # 普洱茶農大濤
大家好我是大濤!自己本身就是做農產品這方面的,現在給大家談談我個人觀點。
我自己是做茶葉加工的,普洱本來就是一個茶葉的主產區!經歷08年茶葉大波動之後!普洱茶逐漸進入一個平和穩定上升期,繼而農民把陷入低迷的咖啡砍了大量種植茶葉!
這兩年種植面積的擴大,導致供大於求,而加工廠也越開越多,產地鮮葉價格下不來,大量幹茶屯在加工廠賣不掉!
其實所有產品都有共性,看見價格好!農民大量盲目種植,直到產量撐破了需求!大量農產品賣不掉!辛苦幾年的錢瞬間化為烏有!富翁變負翁!
所有產品都有自己發展的黃金期, 平穩期!衰退期!
所以選擇種植農產品或加工農產品一定不要盲目跟風!若果自己沒有對前景預知,就掌握一個道理,當一個產品瘋狂低迷這兩年,或許就是自己下手的時機!不要盲目跟進,要不然真會富翁變負翁!
-
23 # 小越說生活
有人認為農產品價格低迷,可以讓富翁變成“負翁”,你怎麼看?
農產品價格低迷是近幾年發生的農民最關心的事情了。不僅在農產品價格方面出現下降,在畜牧業也有同樣的情況,如果政府不能及時調整好,農村別說“富翁”了,就連餬口也成問題。
要分析其中原因,離不開以下幾點:第一,國家大量進口糧食,糧食市場已經飽和。這是最突出的一個點了,我國是農業大國,糧食產量本來就位於世界前列,國家一旦進口過多的糧食,必要造成糧食過剩,所以農產品價格受到影響與進口糧食脫不了干係。
第二,農產品種植需要投入過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加大。從選種、播種、施肥、除草、灌溉、收穫、處理秸稈、翻土,每一個環節都要投入金錢和勞動,幾乎沒有一個環節可走捷徑,最後的利潤可想而知了。
第三,農業中發展潛力不大,前景暗淡。特別是21世紀之後,人們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農業也不被重視了。高科技,工業,服務業慢慢發展起來,農業只能為其它產業服務,農民對種地的信心不大。
-
24 # 呼嚕學
農產品價格低迷,掌握方法,瞭解政策,依舊可以致富!
1.首先說渠道的問題。
大家想到的辦法就是開啟城市的銷路,進軍城市的市場。先給大家普及一個前提:農產品進城都是必須要經過一個“安檢”,也就是說必須要有一個商品的檢驗報告。
在做好證明之後,你需要的是搭建您的渠道:首先是,您對附近城鎮的推廣銷售:
1.主動去各大農貿市場、商場、飯店推薦,可以少量免費提供,畢竟讓別人認同的前提是你讓大家知道。推廣工作一定要做好,即使這一次有虧損也需要投入,為下一次的銷售做好準備和鋪墊,銷路才能開啟。
2.及時關注累死農博會等可以提高您的農產品知名度的活動,把東西名聲打出去
3.電商,利用電商平臺銷售,做好您的包裝,產品,生產日期。想要賺錢,你需要和城市市場接軌,網際網路平臺就是傳播的捷徑利器。
4.將農產品資源整合起來,人多力量大,受到政府的支援和推廣將會使得您的產品在市場權重增大,銷路開啟,獲取利潤。
2.今年“三農”頭號檔案指出,將現代農產品加工業下放到村鎮。什麼意思呢?
過去農村賣原材料城市搞加工,錢都被城裡人賺了,如今農村鄉鎮把利益抓在自己手中。檔案提出“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這就是支援農民和農村合作社經營原材料的粗加工,支援縣域發展精加工。這便成就了農村的第二產業。
-
25 # 鄉姑阿霞
以前我表姐家包了我們村三百多畝地,包地錢是八百一畝,剛開始是種的藥材,藥材地裡長了很多草,又不能打農藥,除草都是請的人,一天一個人60塊錢,一天都請二三個人,光工錢一天就要一兩千,除了這遍那變又長出來了,光工錢就花了很多,最後收了藥材價格又不好,除了包地錢,翻地錢,種子花肥錢,還有人工錢,虧了不少錢。第二年種了那個紅辣椒,剛種辣椒苗長的還可以,後來一場大雨把辣椒淹死了很多,到最後又賠了很多,表姐家包了兩年地,現在我們村的地錢還沒給呢,真的是富翁變負翁了呢。
回覆列表
本來計劃寫一篇關於這方面的文章,來說明當前農業的短板和現狀。以及解決辦法。看到這個問題,以幾款農產品來舉例說明我的觀點:
1.做農產品由富翁變為負翁,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並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還會出現。造成這方面的原因,並不完全是資訊不對稱,供求兩端不平衡,運輸和物流成本過高,而是市場調節手段和常規農產品和頂端產品的結構矛盾。這個視角很少有人看見,舉例說明。去年河南的大白菜地裡批發價5分錢一斤。而市場零售價0.8~1元一斤。供求兩端幾乎20倍的差距。實際上農產品長年利潤如果能維持20%的利潤空間,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那麼,這麼高的利潤空間,大白菜還是會出現滯銷呢?並不是大白菜沒人要,而是真正吃的下這些貨的商人在那個時候大白菜不是最佳選項,非必要不會輕易操作。假如有10萬的流動資金,以現在的行情,我絕對選擇新鮮蒜薹,線椒,大蒜,土豆,耙耙柑和枇杷等產品來操作,不會輕易去碰大白菜,西蘭花,萵筍和沙糖桔,香蕉等產品來操作。並不是上述產品不好,是消費結構,消費需求和利潤空間。看不見的第三隻手。這個很厲害。
去年有2款產品快接近崩盤的邊緣。1個是沙糖桔,另一個就是碰柑。沙糖桔至少還有特殊天氣的因素。仔細想想,碰柑是不是有上述情況的影子。如果產地不慎重對待,今年的情況還會上演。
2應對之策。當前農業的矛盾不是量的矛盾,而是結構。仔細分析,每年滯銷的產品不外乎就是那麼幾款。按農業規律先後重複顯現。一部分養殖業也是同樣的規律。要解決這個問題,全國性的農產品一定要重視渠道的搭建,資訊的分享和銷售前的準備工作。重中之重,銷售前的準備工作。這個無法詳細說明;區域性的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千萬不要單一主推,一定要配合資源綜合銷售,這樣做的目的有利於保持產品的穩定性以及可以很好消化產品發展帶來的綜合紅利。
做農產品的手裡一定得摁住3條命脈。成本,量,銷路。差一條都不行。有了這3條護命,賺錢還是可以期待的。沒有那個實力,沒有想清楚,千萬不要跟風。
鑑於篇幅,無法把裡面的一些細節一一說清楚。智慧農業,特色農業,訂單農業等特殊形式不在此列。個人觀點,忠言相勸。不是最好回答,有那麼一點點作用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