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教育講堂

    作為教育媽媽不應該管的太多,爸爸也是一樣管的太多,孩子創新力受了影響,孩子的教育也受到影響,應該放開,適當管束才是最好的教育。

    還是對父母的關心,雖然表面上不牴觸,但是長期以來他就內心深處受家長的影響。有時候在做事情的時候,心裡面不自覺的想媽媽是否同意媽媽會對我怎麼看,這樣就束縛了他的手腳,影響他的能力的培養和發揮。媽媽畢竟是媽媽,孩子也畢竟是孩子,是兩代人。兩個人有不同的價值觀,有不同的思想。在媽媽看來管的是非常正確,但是站在媽媽的立場上是正確的,站在普通人的立場站在孩子的立場是不正確的。所以媽媽要適當的放活放開。正如我們國家市場經濟一樣,政府管的太多,企業就沒有活力,教育也是一樣,孩子管的太多,孩子就會沒有活力,甚至變成了機器人。

    從短期來看,媽媽管的多對孩子有好處,畢竟孩子還未成年。但是從長期來看,過分約束孩子對他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不要光說太多,屬於品質性的東西,一定要加強管理,比如說其他的問題,貪玩喜歡探究,喜歡大自然界去探索,完全可以放開甚至引導他去玩,不會玩的孩子是沒有前途的。雖然在學校裡看不出來,走上工作崗位之後,你就會發現會玩的孩子非常有前途。

    作為作為媽媽在家裡教育的時候,一定要適度管理孩子,不能動不動就對孩子嚷嚷,對孩子嚷嚷是現在所有家長的通病,希望家長特別是做媽媽的,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積極的去參加各種活動,積極的去探索,不要把孩子捆綁起來,更不能把孩子一天10個小時都是在寫作業,寫作業還是寫作業。

    同時如果是男孩不要過分的跟媽媽接觸,因為會造成以後男孩女性化,要多跟爸爸接觸,畢竟是性別相同的,有共同的愛好,所以女孩一定要多跟媽媽接觸,多跟媽媽玩。道理也是爸爸跟男孩是一樣的。

  • 2 # 寶媽辣談

    作為父母,本不應該有哪一方負責更多,這個說法。這個說法,顯然是爸爸不想參與更多的家庭教育。

    現在的詐屍式育兒、喪偶式育兒都在說家庭教育中父親欠缺的問題,但實際上,母親的教育是感性的,父親的教育是理性的,只有父母雙方共同參與孩子成長,孩子的性格才是完整的。而大多數家庭中,父親因為各種理由不參與孩子成長,都是在逃避責任,更不要說什麼傳統中國女性都是相夫教子這樣的話了。

    現在是新的時代了,女性不再是全職太太,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事業,更獨立更自由,是和男性一樣自由平等的人。在孩子教育上更是!

    女性之所以感受到更多的責任感,來自於十月懷胎的母性,母性使得女性天生就比父親更有義務感和教育責任感。但這不能成為母親應該參與更多的理由,難道孩子不是跟父親姓的麼?孩子不是夫妻雙方撫育的麼?難道是母親有絲分裂了麼?

  • 3 # 普羅旺斯超姐

    【超姐觀點】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能者多勞需要 夫妻雙方互補。孩子小時候跟媽媽親些,比較依賴媽媽。爸爸除了工作以外可以多陪陪孩子增進感情。一個家庭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為孩子遮風擋雨一起前行。

    我家兒子在上小學前一般是我教育為主,那時孩子的爸爸在外省工作,一年回來的時間有限,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的擔子就落到我身上。一個家庭要有固定的經濟基礎收入,才能保證孩子的生活質量,所以我和老公也明確分工,他負責掙錢養家,我負責在家帶孩子。爸爸每天跟孩子打電話培養父子感情,孩子會告媽媽的狀,爸爸耐心給他講為什麼那樣做不對,為什麼不給他買......雖然兩地分居一點也不影響感情。

    孩子小學之前的日子過的慢,等他上中學時間就會飛快,有時我覺得孩子還沒喜歡夠就長大了。男孩大了就會和爸爸親,當媽媽的想抱抱他、親親他,他就會不好意思。我兒子上初中就愛跟爸爸一起玩,以前我的小尾巴變成爸爸的跟班,爸爸很會玩可以陪他游泳、打球、滑雪、可以帶著他全國各地的旅遊。我就開始以事業為中心,把以前陪孩子的時光都補到工作上。

    家長不要把對孩子的教育分工過細,都認為自己做的多,對方付出少,夫妻雙方要互相包容、理解幫助,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至於誰做的多與少不要計較,家庭和睦才有利益孩子的健康成長。

  • 4 # 陳1362708

    沒有誰應該管得更多,可能相對來說,媽媽和還在待在一起的時間要多一些,對孩子的教育,父母都應該盡心盡力,相互配合。

  • 5 # 金剛妙華

    父子同性、母子連心!誰的知見正,誰就多付出一些,別計較!這裡要提到的是,做媽媽的,心一定要安下來才是!別沒耐心!

  • 6 # 小夫子郭

    首先,我們都知道一句著名的話“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說孩子的成長教育和父母是離不開的,畢竟父母才是孩子的最直接監護人,所以父母要在孩子教育上傾注很多心血才行,不能放之任之。

    那麼是否在孩子的教育中母親應該做的更多呢,其實不是的,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母的職責是不同的,母親更感性,給孩子的教育多方面是感性的,而父親代表的是理性的一面,責任感的一面。

    那我自己來說,我孩子今年5歲,是個男孩,特別活潑愛動,我愛人的教育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認知對與錯,我更多的就是陪孩子玩耍,因為平時工作比較忙,但是我只要有時間,就陪孩子玩一些男人之間的遊戲,比如打架,打球,小比賽之類的,更多鍛鍊他的力量和運動方面。

  • 7 # Daisy新視界

    不應該用管這個詞,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榜樣!平時生活中父母應該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父母還要多學習,讓孩子崇拜,因為在孩子心中都渴望有個令自己驕傲的父母。

    因此作為家長,不要老是責怪孩子,而是要思考如何做最好的自己,讓自己成為孩子的驕傲,做一個自信的父母。

    自卑的父母總是琢磨怎麼讓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強,來為自己贏得面子。

    為人父母,不要總說,孩子是家長的未來。家長,其實更是孩子的未來。不要總期待孩子某一天能會成為父母的驕傲,先想一想,父母,能不能先成為孩子的驕傲。

    家庭教育的唯一捷徑是:家長努力提高自己的境界,進而潛移默化提升孩子的境界,帶動孩子一起飛翔。

  • 8 # 倔強的小鳥依人

    其實,不是媽媽管的更多,是生活讓媽媽們管的更多。爸爸們,努力賺錢養家,在家待的時間比較短,對孩子的教育總有忽有忽無的。相反,媽媽們都是陪著孩子成長,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滴媽媽們都是參與者,孩子出現不好的表現,媽媽們都能及時糾正,做出正確的示範。孩子在和諧的家庭中,出現問題時,都會像爸爸或媽媽講述,只要我們甘心做聽眾,孩子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在家庭中,沒有誰比誰付出的多或少,人人都是平等的,孩子從出生到上學,一步步都是有家人的陪伴才可以快樂的成長。

  • 9 # 蔥花媽媽的日記

    家有男寶,作為碩士寶媽,談下我的看法和感受。

    之前總以為“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的教育應該主要由父親承擔。但是我們家的教育卻是相反的,至少從出生到現在一直是媽媽在教育。我也一直想讓孩子爸擔起大任,結果試了很多方法,都不奏效。所以,作為媽媽 ,我自行承擔起了教育的大任。

    究其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家有男寶,教育的職責由媽媽擔當更有效果。“戀母情結”真的很強大,我家兒子天天粘著媽媽,媽媽的1句話抵得上爸爸的10句話。那這時候,肯定媽媽教育的效果更明顯些。

    2.爸爸和兒子是天生的敵人,教育的結果是倒施逆行,副作用很大。像我兒子才4歲,現在就開始跟爸爸搶媽媽,說“媽媽是我的小情人” 。一般在爸爸的一頓痛揍下,才暫時表面屈服。一般最後又跑到媽媽這裡來伸冤,這是媽媽就擔起裁判和老師的角色,苦口婆心從中斡旋。

    3.1-6歲期,孩子更粘媽媽,所以媽媽此時擔當教育大使更有效果;6歲以後,隨著孩子與爸爸的關係日漸升溫,爸爸的形象在孩子心裡逐漸高大起來,這期間,爸爸進行教育,更合適一些。

  • 10 # 心理諮詢笑逐顏開

    孩子教育分為三大方面,生活,學習,心理。孩子越小的時候對於這些方面的影響越起作用的是媽媽,但這不代表媽媽必須要管很多。

    對於孩子的教育要看夫妻雙方誰更擅長,那誰就要多承擔一些責任。

    但當有一方不想承擔責任的時候,另一方不要去要求他承擔責任,這種要求讓他做出來的行為,對孩子的教育很難起到好的作用。

  • 11 # 大鍋aishang燴菜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孩子,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能光依靠學校同樣也需要父母,需要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相結合,這樣孩子才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以後才能更好的規劃自己的人生,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孩子的教育問題媽媽還是應該適當的管理,正確的引導孩子……

  • 12 # 泡沫96183

    關於孩子的教育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做父母是一場智慧與心胸的遠行!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要分階段的,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六歲以前,孩子是很希望媽媽多說說話的,這個階段媽媽說的話對他們來說是黃金,所以這個階段我們要多引導孩子,多陪他們說說話,這時候媽媽要多管孩子。

    六到十二歲,孩子已經開始逐步進去青春期,媽媽這時候話不要太多,點到為止。比如說你下班後看見孩子在看電視,這時候我們不要嘮叨不要命令孩子,你怎麼看電視呢,別看了趕緊寫作業去。媽媽可以這樣說,咦,看電視呢?怎麼沒寫作業啊!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既提醒了孩子該幹什麼,孩子不僅知道自己該寫作業了,而且還能培養他的自我管理能力。這個階段媽媽的管理很重要,而且要講究方式方法,少說話,點到為止。

    十二歲到成年,孩子進去青春期,孩子開始自我優越感越發強烈,感覺自己什麼都能做,覺得我行。這個時候對孩子的教育要更加註重方式方法,而且要給孩子留面子,孩子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和隱私不想讓別人知道。媽媽千萬不能嘮叨,這時候你嘮叨對孩子來說是種噪音。比如說孩子戀愛的問題,突然你發現自己孩子談戀愛了,你想了解情況,這時候你直接上來說你不能談戀愛,要好好學習,談什麼戀愛。這孩子就不可能跟你交心,媽媽也瞭解不到想了解的情況。我們可以採用最原始的方法,比如說給孩子寫一封信或者郵件,首先祝賀孩子你長大了,談朋友了,然後再寫談朋友應該看中對方的什麼品質,獲得孩子的同理心,孩子才可能跟你交心。媽媽這個階段也要管孩子,跟孩子說事情的時候可以在去超市的路上或者去公園散步的時候,選擇一種比較輕鬆舒適的環境下跟孩子談事情。也就是媽媽管孩子要注重方式方法。

  • 13 # 學習心匯

    近些年來,眾多家庭中孩子教育的問題都落在了媽媽的身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犯錯,作為家長我們總有對孩子不滿意的時候。有時候是對孩子的學習態度有些失望,也有時候對孩子的懶惰行為有些憤怒;做為媽媽此時都是想管的,至於管的多少、哪些需要管哪些不能管,是很多媽媽想要解決的問題。

    其實管的多少並不是問題的核心,而是不管管多不少,“最好的愛是陪伴,最美的風景是與你同看。”作為媽媽我們要做到靜心陪伴、學會傾聽,以鼓勵、賞識的態度去陪伴他、聽聽孩子真實的內心想法,這樣就不管你想管多少,孩子都不會閒多了。

    其實所有的媽媽都希望用最好的方式來愛孩子。那由於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由於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侷限,所以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都會有自己的行為侷限性,那麼如何才能做一個會傾聽,而且有一個好的陪伴的媽媽呢?這個是需要我們來學習的,那麼如果我們能做一個會傾聽的媽媽,就需要我們有一個平和的內心,也就是我們在面對孩子陳述的所有內容的時候,我們不容易掉到孩子的那個內容本身裡面,我們能夠相信孩子,而且呢我們能夠作為一個旁觀者,用一個安靜的心理狀態,像大海一樣去包容和接納,投入到大海中的每一塊或者是每一滴水,所以呢,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做到真正的傾聽,但是相反我們很多媽媽,當孩子描述自己的心理或者是描述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很多媽媽就會很急躁,帶著擔憂帶著恐懼、帶著控制和指揮就要去幹擾孩子所表達的內容,甚至想指揮孩子在下一個階段如何去做,實際上有的時候孩子也會常常跟我們說:“你不要跟我講讓我怎麼做,你聽就夠了,我只是想讓你聽,我並沒有想讓你幫我做什麼。”那麼我們其實想一想,我們作為成年人,我們也希望身邊有傾聽我們的人,我們有煩惱的時候,我們也會跟朋友講一講的時候,其實我們也不是特別需要身邊的人給予我們什麼樣的幫助,可能就需要一個傾聽就好了,如果有人能夠傾聽我們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的這些煩惱,或者說我們的這些負面情緒好像就有了一個出口,或者說有了一個容器。可以裝進去,這樣的話呢我們就會輕鬆起來,所以孩子實際上他更需要的是我們的傾聽。

    另一方面,我們的陪伴, 就是我們用心的去體會孩子,去感受孩子,而不是去要求他或者指揮他。那麼陪伴的時候,如果我們放下期待放下要求,只是靜靜的帶著相信的這種力量去支援孩子,那這個是。然後呢,我們坐在孩子身邊,孩子就會感受到舒服和有力量,有的時候他們會遇到好多煩惱,所以他們在需要我的時候就會跟我們講,媽媽你過來坐在這兒,別說話也別看手機,你看著我,但是你還不要要求我,這就是他們希望的那種靜靜的有力量的陪伴,當你坐在他身邊,你的注意力在他身上同時又不會去要求他不會去責難他,不指揮他,那麼他感受到的就是一股力量在他的背後來支援他。

    那麼這個時候他預約困難的能力就會增強,所以我希望我們所有的媽媽都能夠積極的調整自己的情緒,變得平和。穩定,帶著愛,帶著信心支援孩子,這樣我們的傾聽和陪伴自然而然就可以做到很好。

    做為媽媽,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有靜靜的有陪伴力量、會耐心傾聽的媽媽。

  • 14 # 太陽女神海洋

    在孩子教育上面,女性和男性處理的方式方法都不一樣,女性比較情緒化,容易讓孩子也情緒化,我多年悟出來的一個道理是,媽媽在生活上多關心一點,爸爸在學習教育上多花點時間和心思,如果這樣的話,可能還孩子又是另外一個樣子。

  • 15 # 大象創意課堂

    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的介入,需要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進行不同的應對。

    學齡前的孩子,肯定需要家長的全程陪伴和引導。因為這個年齡年齡斷的孩子還沒有自控力,而且認知水平也還達不到完全的自立,對父母的依賴比較強,家長在這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

    進入小學到小學2年級這個年齡,家長要開始引導孩子,跟孩子建立規則,這個階段還是陪伴孩子,並且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為後面放手打基礎。

    到了三年裡以上,孩子的社交注意力已經從家庭轉向了同齡的同學、朋友,透過前面一、二年級對孩子規則的建立,自主學習的培養,家長開始慢慢放手,只是起到監督的作用,做孩子的朋友。

    進入青春期,基本上家長可以完全放手了,並且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尊重他們的自主選擇權利,我們可以幫他出謀劃策。這個時候再對他們學習、生活進行干預,只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不利於親子關係,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16 # 蝦餃的一家子

    逐步放手吧,一直在你的管教下完全沒有自我,有什麼意義。作為父母,養育的義務盡了就可以,孩子的人生讓孩子自己走

  • 17 # 八月baby

    首先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這是父母應該共同承擔的責任。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更多的是媽媽在承擔著大部分的育兒責任,這種現象有著很現實的問題,爸爸以工作養家為理由大多不太關注育兒,但出現育兒問題又會埋怨媽媽,所以在一個家庭中出現媽媽承擔大部分育兒責任時,首先媽媽要切記在平衡好家庭關係的同時,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激勵爸爸們也主動參與進來,爸爸的參與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整個家庭的氛圍。

  • 18 # 雲海慧智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媽媽非常的重要,我的建議是:

    1.孩子是需要給予支援和鼓勵認可是對孩子的基本教育

    2.媽媽不能誤區在管的上面,更應該在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上

    3.孩子的學習體現不同,一個是孩子自我學習規劃,二是學習力培養,三是學習效率規劃

    4.媽媽是孩子的導師,以導師的心態陪伴引導孩子,儘量剋制減少主觀意識干擾對孩子更有幫助

    5.培育孩子優質的陪伴很重要,媽媽是給予孩子擁有愛的能力的重要因素!

  • 19 # 平凡倆口子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裡,爸爸忙於工作,往往由媽媽承擔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一個孩子,只要媽媽伴隨成長曆程,那麼,媽媽的一切,包括性格、做人原則、思想……都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孩子。不得不說,教育孩子,媽媽的作用排在第一位。

    家庭生活有這樣的普遍現象,當老公在外打拼,為家庭提供經濟基礎時,老婆往往因為會因為天然的母愛而更看重家庭教育,會比丈夫花多三倍以上時間去陪伴孩子成長。然而迄今為止,中國沒有一所名副其實的媽媽培訓學校,很多女人只能在懷孕開始後,才慢慢“自我練習”如何做媽媽。

    曾經就有一位媽媽向家教智慧平臺吐露心聲:“我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教育孩子。”其實這恰恰是錯誤的說法,如果這位媽媽願意接受良好的教育觀念,並且能夠應用到對孩子的教育中,那麼,她就算文化水平不高,照樣能教出好孩子。想想民國時期,多少文豪諸如魯迅、沈從文、茅盾等人的母親何嘗不是農村出身的無才婦女,但她們卻用自己的言行品德影響了孩子一生。

    很多時候,孩子不怕媽媽沒文化,就怕媽媽太專斷。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他們往往忌諱這四種媽媽型別:

    【金錢媽媽】——認為金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對孩子不管不顧。結果孩子也貪戀金錢,情感淡漠。

    【強勢媽媽】——強迫命令,簡單粗暴,喜歡打罵孩子。結果孩子越加反叛,或者越加自卑。

    【甩手媽媽】——只生不教,認為孩子的教育由學校承擔,對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感到束手無策,乾脆放任不管。結果孩子有什麼事情就自己扛,往往不加分辨,容易誤入歧途。

    【學業媽媽】——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的生活品格卻不管不顧,活生生把孩子教成書呆子

    這恰恰說明,一個孩子的自我形象,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媽媽的作用無可替代,千萬不要情緒化的教育,不經意間把孩子越教越壞。當一個好媽媽,言傳身教更加重要,所以說媽媽也是要不斷成長的,努力提升自己,更能潛移默化地教育出好孩子!

    媽媽再繁忙,也應該關愛孩子,願意與孩子溝通。陪伴就是最好的愛,有媽媽的親近,孩子就不會感到孤獨。不妨在和孩子說話時多表露你的笑臉,不要總是擺著一副嚴肅的面孔,讓孩子不安。

    媽媽要以身作則,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不管是外在面貌還是言行,媽媽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良好習慣往往是模仿媽媽的。如果媽媽強調飲食衛生,強調言行嘉善,強調外觀整潔,那麼孩子也會不自覺地往好的方面發展。如果媽媽自己每天都蓬頭垢臉,言行粗鄙,忙著操持家務卻不拾掇自己,那麼,你又如何要求孩子也能做到乾淨整潔,講究禮儀呢?此外,孩子進了小學後,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媽媽和別人的媽媽做比較,他們小小的內心,其實更希望媽媽能讓自己驕傲。這並不是孩子愛攀比的表現,而是他們成長階段的情感訴求。

    媽媽要尊重孩子,才能培養孩子自尊心。一般來說,孩子更為親近媽媽,有些媽媽卻因為孩子小而忽視他的存在,漠視他的情感和要求,或者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甚至是出氣筒。這往往會讓孩子產生挫敗心理。

    媽媽應該學會恰當的批評技巧和表揚技巧。我們都知道過猶不及,孩子做對事就一通表揚,做錯事就一通批評,往往沒有理想的教育效果。恰當的做法就是,當你表揚時還願意再說一句“我們還有再進步的空間,要繼續保持努力呢!”當你批評時還願意再說一句“媽媽相信你能改變,因為媽媽愛你。”孩子才能在媽媽的正面評價中摸索到自我的成長方向。

    媽媽也要保持學習的勁頭。媽媽的態度往往能影響孩子,當你面對新事物時不是拒絕,而是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那麼這種做法也會帶動孩子端正學習態度,願意學習新知識。

    媽媽應該適時把孩子的教育權交給爸爸,不要讓忙碌的爸爸忘記對孩子表達愛意。很多時候爸爸是粗心人,他們可能忙碌事業,可能沉迷遊戲,可能天生就抗拒孩子……他們對孩子的關愛經常不表露,所以才有”沉默的父愛”一說。然而,孩子不到成年,是不會懂得這種父愛的。有的孩子甚至直言“爸爸是個在家生活的陌生人”,真是令家人哭笑不得。說到底,教育孩子的責任應該是爸爸和媽媽共同承擔的,媽媽應該適時製造機會,讓孩子親近爸爸,也讓爸爸發揮不同於媽媽的家長優勢,教會孩子勇敢與堅強。

    媽媽應該關注孩子學業以外的一切,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很多時候,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關鍵不是分數的高低,而是人格心靈的健康健全,媽媽們應該要著重培養孩子做個有禮貌有原則的人,做個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

    做個好媽媽,是需要女人不斷摸索的過程。面對孩子的教育權,媽媽千萬別想著交給別人,應該牢牢掌握在手裡。因為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才是真正一對一的教育。孩子有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們,不妨多多提升自己,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吧!

  • 20 # 小米粒mili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家長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而很多的家長都是會有這麼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現在的小孩子真的是不好管教了,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時候不管家長怎麼說,孩子都是不願意聽,反而會和父母對著幹,而這個時候家長就會顯得很無奈,不知道到底要怎麼管教孩子,有的時候想要透過打來管教孩子,但又不知道這種教育方式到底對不對。1.多看到孩子的優點

    家長應該要更加全面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多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管什麼事情肯定都是有正反兩面的,而孩子身上肯定都是有優點的,那肯定也是會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而很多的家長,往往都是選擇忽視孩子的優點,反而看到的都是孩子的優點。 家長一定要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的教育肯定不能用打的方式來管教,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全面性,這樣的話才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

    2.根據事情的情況判斷

    到底管教孩子要選擇什麼的樣方式的,其實還是要具體的事情是什麼,要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的話,這個時候家長肯定不能採用打的方式來管教,而是要採用積極的正面方式來引導孩子。 要是孩子做的事情已經是觸及到家長的底線,可以說是比較過分的事情,這個時候打一次孩子其實也是可以的。

    3.不能過於嚴厲

    有時候一些孩子做的事情確實讓家長是非常生氣,這個時候剋制不住自己想要打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適當的懲罰是可以,以,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肯定不能過於嚴厲,不然很容易讓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還是要跟孩子平心的講道理,讓他心裡知道是自己的錯,才能夠培養孩子一個好的三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封神後,趙公明在天庭的實力為何下降得如此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