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丨丨屮丨丨

    說到這個問題,必須交代的歷史前提是內憂外患。外有清軍內有李自成起義,再加上腐敗問題,其實明朝是撐不了多久的。如果硬是要說保住,還不如說是多苟且一段時間吧。假設留給崇禎的時間很多,或許有些希望。首先是整治吏治,其次任人唯賢(崇禎誤殺許多忠臣),而後練兵備戰。這幾點需要很多時間來完成,估計還沒到那個時候,清軍就入關了吧。

  • 22 # 王家樂

    首先,遷都,保住自己的小命,然後招降李自成,李自成本身就願意招降,安撫吳三桂,然後,驅虎吞狼,這樣說的可能有點籠統,但這是最好的辦法,說到底,天災人禍,人禍是關鍵,改善吏治才能治根

  • 23 # 老農民嘮三農

    說起朱由檢,很多人都替他惋惜,認為他做出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事情,因此大明王朝亡國的這個鍋,真的不該由他來背。但是我們翻閱歷史,卻發現他身上並不是一點責任都沒有,而且責任還不小。我們可以拿他和他的祖上老朱皇帝相比較,除了繼承了朱元璋的姓氏以外,他沒有繼承一點有用的本事,反而是惡習學了不少。比如朱元璋殘暴嗜殺的本性,他學的是登峰造極、有過之而無不及。

    朱元璋當初之所以殺掉那些人,首先還是因為這些人罪大惡極、十惡不赦。比如胡惟庸,他攀著李善長這條線,上了大明王朝的船,就開始拼命地結黨營私、黨同伐異,任何一個皇帝遇到這種事,都是無法容忍的。其實胡惟庸完全該殺,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由此而生髮的濫殺無辜,給朱元璋也留下了殘暴之名。不過他雖然殺了這麼多人,卻沒有把大明的天下給殺亂。因為這時候天下已經在他的掌控之下。

    到了他的不肖子孫朱由檢手裡,卻完全成為了另外一個樣子。這時候的大明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人心都難以聚攏,他卻偏偏要學著祖上殺伐果斷的樣子,冥頑不顧地舉起了屠刀、染紅了雙手。朱由檢剛當上皇帝的時候,大明朝還有許多堪用的武將。比如我們都知道的孫承宗,還有袁崇煥,再後來就是洪承疇。但他倒好,完全就是丟一座城就殺一個將,這天底下的將軍再多也經不起這樣的殺戮呀!試問一下,天下有不打敗仗的將軍嗎?

    他瘋狂殺戮導致的一個顯著後果,就是整個朝堂計程車氣十分低沉。因為戰敗就會被殺,所以武將在戰場形勢嚴峻之時,首先想到的根本不是反敗反勝,而直接就是投降。因為上諫就會受死,所以文臣們遇到朝堂大事,都是緊閉嘴巴,這一張口就不能保全項上人頭,誰願意去惹那個嗜殺成性的皇帝啊?完全成為孤家寡人的崇禎,只好培植自己的私人親信,用得最順手的還是太監,這可是啪啪打臉的節奏呀,因為他剛上任的時候,可是親手幹掉了魏忠賢。

    在他當政的時候,朝堂上的氣氛十分弔詭,皇帝不信任臣子,臣子不相信皇帝。他當了十七年的皇帝,僅僅刑部尚書一職就換掉了十七個,平均一年一個的節奏;內閣大學士更是換了五十個,這樣頻繁的調動,使得朝堂里人人自危,只願看管住自己的項上人頭,再不願意關心大明的天下。後來大明國庫出現虧空,再無力承擔龐大的軍費開支以及賑災費用,他請群臣動一動自己的腰包,竟然朝堂一片緘默,這樣的皇帝,還想贏得天下臣子的擁戴嗎?

    我們來看看袁崇煥的悲慘遭遇,他是萬曆年間的進士,雖然是文職出身,但他還是在遼東任職,成為文官轉型戍邊的成功典範。特別是他在鎮守寧遠期間,多次在寧遠、寧錦等地取得大捷,這在明朝末年簡直可以算得上是驚天動地的喜訊了,但當時他的命運不濟,因為魏忠賢還在任上,他也心生去意罷官回鄉。後來崇禎皇帝重新啟用了他,他也是多次打敗了皇太極的軍隊。然而這個時候的皇帝卻忽然頭腦短路,居然中了對手的反間計,殺了這位大明戰將。

    儘管當時袁崇煥的所作所為,也確有一些值得商榷之處,但絕對罪不致死,而且在國難正當用人之際,殺了邊關大將,完全是自毀長城的舉動啊。在魏氏餘黨的一通彈劾面前,以及皇太極的反間計中,剛愎自用、猜疑心強又殘忍暴戾的崇禎皇帝,還是沒有能夠按捺住,拔出了屠刀,既是殺死了抗清名將,更是斬斷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此外還有一個叫做孫元化的御史,則死得更為冤枉。孫元化身上有一手製造西洋火器的絕技。早年的時候,正是因為他的火器,才使得努爾哈赤被炮火擊中,抬回去後就重病身亡了。孫元化在一次戰鬥中遭遇了內部叛亂,使得既定的軍事行動失利,就想著自刎求死,沒想到被叛軍俘虜後放了回去。崇禎皇帝竟以此為由,認定他是發動叛亂的罪魁禍首,將他也處死了。由此看來,崇禎皇帝的手段比起朱元璋來說,真的是殘忍暴戾多了。人們在談及明亡原因的時候,可曾想到這一點呢?

  • 24 # 愛歷史的小蝸牛

    在我看來想要不滅亡還是很容易的,但是也只是拖住了時間,除非掌握這幾點

    1.兵權,這是最重要的,有兵你的權利就能得到最好的發揮。

    2.錦衣衛的啟用,遏制文官的權利及東林黨的崛起,他要學自己的爺爺下的去手,敢於殺。

    3.清藩王、改地制,讓土地回到老百姓手裡,防止大量的流民的出現,把藩王都給清掉,能得一大筆錢。

    4.收海關稅,鹽、鐵礦國有化,手裡有錢什麼事都能幹成,沒錢啥也幹不了。

    5.重用一些大將,大臣,努力復甦明的國力,國力復甦,滿人就不是過匪患而已。

    6.可以學習雍正的攤丁入畝

  • 25 # 細水長流123

    明朝崇禎皇帝

    明崇禎皇帝即明思宗,名朱由檢(公元1610-1644年),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他從明熹宗手上接過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

    他一方面勤儉自律、清心寡慾、勵精圖治,試圖重現明皇朝當年輝煌景象;另一方面,他疑心重重,頻繁更換和濫殺大臣,以致眾叛親離,最終這位比前朝幾代皇帝都要賢明的君主,“非亡國之君,當亡國之運”,自縊在煤山的清風明月下。

    書名

    明朝崇禎皇帝

    ISBN

    9787798943504

    類別

    歷史人物

    出版社

    半島音像出版社

    內容介紹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1611-1644),生於立春日,父朱常洛,母劉氏。崇禎為朱常洛第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勤勉,同時也是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

    “無力迴天”這四個字,可以概括崇禎的一生。

    崇禎曾經夢見一個人在他的手心寫了一個有字,早朝時候問各位大臣,都有是吉利的徵兆,只有太監王承恩大吃一驚,早朝過後私下拜見皇帝,大字少一撇,明少日,加起來就是大明要少一半。

    朱由檢與其兄長朱由校在位時間均短(明光宗朱常洛生有七子然活著長大的只有朱由檢和其兄長朱由校),16歲的崇禎繼承其哥哥朱由校帝位。此時明帝國因為小冰河期天氣異常寒冷,災荒頻繁和外敵頻繁入侵在風雨中飄搖。

    天啟七年八月丁巳,崇禎即皇帝位。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賢於鳳陽,十一月乙巳,魏忠賢縊死。十二月,魏良卿、客氏子侯國興伏誅。崇禎元年正月丙戌,戮魏忠賢及其黨崔呈秀屍。六月,削魏忠賢黨馮銓、魏廣微籍。崇禎二年正月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

    這一系列的舉措,雷厲風行地清除了魏忠賢和客氏的勢力,鞏固了自己的政權地位,閹黨之禍逐漸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為之一振,然而初登皇位的崇禎,在誅滅魏忠賢勢力的同時,也促使明末龐大的文官勢力更加膨脹。

    十六歲登基的崇禎執政時,明朝處於內亂、外患、地方勢力割據、龐大的文官集團把持朝政,整個明帝國可謂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崇禎勤儉勤勉,兢兢業業,付出全部的精力與明末龐大的文官集團抗爭,十七年來用盡心力意圖復興明室,最終城破自縊。要正確認識崇禎,必須要了解他執政時期所面對的主要敵人:其第一為明末的文官集團,其二為崛起的滿清,其三為農民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人非常喜歡書法,為什麼卻總是不滿意自己寫的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