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掛衣鉤

    1 首先明白星鏈計劃,靠的是衛星通訊,5G靠的是基站。

    2 衛星通訊對於手機天線的要求比較高,現在的一般手機無法滿足。

    4 衛星通訊頻寬是個問題。

    知道這些,差不多就明白了吧,衛星通訊主要對於軍事方面影響比較大!

  • 2 # PM宋先生

    想多了,馬斯克帶領SpaceX推出StarLink(星鏈)計劃,壓根就不是跟5G通訊搶市場的。

    兩種常見通訊方式

    自從19世紀人類發現無線電開始,資訊的傳輸速度就被大大提高了。過去依靠的是快馬加鞭的信件和飛鴿傳書,也不知道鴿子這種生物到底是不是真的可以送信......無線電之後,人們傳遞資訊的速度是接近光速在傳遞。才有了我們現在看見資訊大爆炸的網際網路時代。

    那麼我們人類要使用網路相互連結,幾個大陸板塊之間橫跨著廣闊的大洋,如何來傳輸資料就成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目前人類常用的資料傳輸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有線網路傳輸;第二種是衛星網路通訊。

    假設你現在正在某個國家出差,現在打算電話打回中國給家人,那麼兩種通訊方式,採用的傳輸路徑也是不一樣的:有線網路:你的電話-基站-國外運營商伺服器-海底光纜-國內運營商伺服器-基站-家人電話衛星通訊:你的電話-衛星A-中繼衛星-衛星接收站-運營商伺服器-基站-家人

    上面的路徑,你可以很清楚的看見期主要區別就是跨洲的資訊傳輸的方式,前者採用的是海底光纜,後者採用的是衛星之間的傳遞。聽起來好像後者比較高大上哈,但是實際效果完全不是想象中那樣。

    智慧手機與衛星電話

    上面我們知道了兩種大概的主流的資訊傳輸方式。我們目前最經常使用的3G、4G、5G網路,其實核心都是採用有線網路的傳輸方式。

    使用者接觸到的所謂5G技術的速度提升,主要是提高了傳輸訊號的頻率,單位時間就可以傳輸更多的資訊,但是光速恆定的情況下,頻率越高,波長就越短,因此隨著3G、4G、5G網路傳輸速度的不斷變快,波長也就越來越短,波的穿透能力就會減弱。這就是為什麼5G網路需要鋪設更多的基站才能夠實現訊號的全面覆蓋,數量大約是4G基站的10倍左右。

    那麼衛星通訊,主要就是應用在軍事領域,最常見的就是衛星電話。摩托羅拉在上個世紀成為無限通訊行業霸主之後,除了有線電話和手機之外,還開闢了一個新的專案叫做“銥星計劃”,當時是計劃將77顆衛星發射到軌道中,實現全球覆蓋,衛星電話直接與衛星實現通訊。1998年專案完畢之後,摩托羅拉在全球部署了66顆衛星,正式開始衛星電話的商用。

    衛星電話這種產品,看起來高大上,實際上除了極端情況你是根本不想使用它的。分量很重,天線又大又粗又長,完全失去了電話本身小巧方便攜帶的特性。同時由於衛星的頻寬設計很小,只能滿足通話和文字等基礎功能,收費極高。因此如果你不是軍方特殊任務或者野外生存的需要,這玩意兒根本沒用。

    星鏈計劃的背後

    那麼已經有“銥星計劃”作為前車之鑑,馬斯克是不是現在也處在作死的邊緣?

    其實如果你真的要拿過去的案例來比較的話,馬斯克不僅僅是作死,而是完全脫離了實際。整個“銥星計劃”總計會發射12000枚衛星,在軌道中形成衛星網路。目前美國政府已經批准了該計劃的第一批總計4425顆衛星的鋪設,也就是說除非錢不夠,這項計劃會持續下去。

    但是,星鏈計劃與銥星計劃本質的區別,一個是理念過於超前而技術落後,一個是正好處在技術成熟並且可以帶來變革的階段。如果星鏈計劃成功,它將會帶來什麼呢?

    首先,整個計劃總計會發射12000顆通訊衛星,每顆衛星設計有100G的頻寬,可以實現衛星電話的高速上網,這樣一來就已經比過去的產品要好很多。並且後續還會帶有拍攝監控功能,建成過後,它將會成為全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監控衛星網路,可以根據使用者需要對地面進行監測,有很大的軍事和商用價值。就像是《終結者》裡面的天網系統一樣。

    其次,星鏈系統同時需要製造如此規模數量的衛星,也將會重新顛覆整個衛星製造的產業。過去衛星製造都是小量訂單,按照單顆計價,設計和研發成本分攤很大,自然價格也就很高,平均都在上億美元。但是SpaceX第一期就要計劃建造4000顆衛星,這樣一來直接把生產數量提高了兩個量級,直接將成本拉低到了百萬美元的級別。這樣一來,未來有很多企業都有機會發射自己的衛星,為使用者提高更好的服務。最後,當然就是最關鍵的,星鏈計劃作為馬斯克火星計劃的一部分,怎麼可能單單只是給我們地球人設計的呢?實際上如果在地球上的星鏈計劃可以成功,那麼未來人類殖民火星之後,整個通訊也可以採用相同的方式來進行鋪設。這樣就要比在火星上鋪設電纜要方便很多了。火星上也可以實現高速網際網路。因此5G還是5G,但是衛星電話已經不是過去的衛星電話了。

  • 3 # 衛華科技

    我先給結論,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對別國衛星有危害,但是要是說到5G這攤子事情,倒還沒有實際性的威脅。

    但是馬斯克一直在堅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我們還是得小心為上。

    SpaceX已經可以獨擋一面

    首先,此次發射衛星使用的的火箭,已經是第4次成功回收的火箭,實際就是個5手火箭,也是人類歷史上回收次數最多的火箭沒有之一。

    更恐怖的是,理論上10次以內不需要修,最多可重複使用100次。就當馬斯克在吹牛,打個折再打個骨折,也能再來5次吧,就問在座的各位怕不怕!

    本貓最喜歡算賬,SpaceX的新火箭報價基本在6000萬美元左右,二手的打七折,5手的我們也算七折,就是4200萬美元。同期波音和洛馬的聯合發射同盟ULA發射報價—— 1.5-4億美元,在獵鷹系列可以做到ULA家宇宙神和德爾塔系列的全部發射能力的今天,面對這樣的雙十一都沒有的優惠骨折友情價,剁手的同學們得瑟瑟發抖了吧。

    相對比上面的骨折價,SpaceX這次同期公佈的突破了整流罩回收技術,用的是一個原價600萬美元二手整流罩,幾百萬美元的成本說省就又省了,但我覺得似乎有些不值一提了。

    我幫大家稍稍總結一下SpaceX手裡的航天產品:世界上唯一可以回收使用的——獵鷹9、世界上唯一可以回收使用的貨運飛船——龍飛船、世界唯一可以回收重複使用的載人航天飛船——龍飛船-2、世界現役最強大運力火箭——獵鷹重型火箭。妥妥的就是一個航天大帝國啊!

    簡單的說吧,SpaceX完全有能力在順便賺錢的同時,實現顛覆國際航天發射市場的願望。

    星鏈好比共享單車

    馬斯克這次一下子就打算把1.2萬顆衛星送進軌道里面去,比現在地球所有的衛星都來得多,讓以後大家還有路可以走嗎?

    我不敢回答。

    要是談到5G,不得不說說華為的策略。你要是搶佔國內一、二線城市市場,當然星鏈就是廢鏈,因為你再便宜都比不過地面設施。

    不過要是換成非洲的整體覆蓋,地面資料中心點基站距離超過1500km,那麼星鏈的優勢將更大,況且地面一米米的基建推進,國外的建設費用人員耗資絕對不能用國內的比較,這個時候,一切都是未知了哦。

    結語

    在這個世界上,能把航天這種枯燥無味的事業,玩到世人皆知的只有馬斯克一個人。

    本來就是燒錢無底洞的航天科技,按照慣例,只有超級大國可以比一比賽,但是馬斯克為了個人的夢想,硬是玩出了花,我實在是佩服。

    要在未來的世界繼續起主導的地位,那麼星鏈絕對是繞不過的坎,遲早都要嘗試的。

  • 4 # 歸去來兮jack

    應該把問題改一下:對世界的5G有啥影響?對中國的5G有啥影響。

    我估計對世界的5G會形成一定威脅和影響。

    但是對中國的5G影響有限。試想一個農村不讓裝衛星天線,網民用不了谷歌和油管的地方,你們真以為馬斯克的星鏈會有機會伸到你們家去?

    大笑兩聲。

  • 5 # 北北138609327

    題主過於樂觀,2024年部署完畢?這不太可能。

    事實上,透過衛星通訊將是通訊領域的終極目標,起碼是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可以演進的終極目標,當前國內的衛星電話月收費僅僅1000元/月,再過十年呢?也許收費已經等同於現在的4G套餐收費,這僅僅是技術的進步。

    有人說,使用衛星通訊的網際網路速度較慢,這也僅僅是個技術問題,十年之後的衛星通訊網速將有多快?估計比現在的5G速度快吧?

    一般的邏輯思維是2G 3G 4G 5G 6G……,而如果跳出這個圈子你會發現,降維打擊有多嚴重,如果衛星通訊取得突破性進展,也就是滿足日常使用者的通訊需求且價格較低,基本上現有的基站都可以取消。長期來看,衛星通訊會取代基站通訊。

    我們用當前的眼光來看代衛星通訊或許覺得它是一臺大哥大,但實際上二十多年前,手機本上也是大哥大,再過十年使用衛星電話的使用者可能多於使用行動電話的使用者。

  • 6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星鏈計劃不過是一個紙面計劃,而且即使按照馬克斯的計劃可以真正完成並且投入使用,和5G的使用者群體之間也很難有什麼重疊的部分,和5G網路之間也不會有什麼衝突。

    現在就移動通訊系統來說,5G這種使用基站做為接入的行動通訊網路依然是基礎通訊網路唯一的選擇。

    先不說馬克斯的星鏈是否可以成功,即使是可以成功的話,按照馬克思的計劃將發射12000顆衛星,對全球進行無縫的覆蓋。

    按照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來算,單顆衛星平均需要覆蓋4.25萬平方公里。那麼請問,在一個4.25萬平方公里的區域,會有多少使用者?

    現在的人口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區域,那麼這4.25萬平方公里如果是陸地面積,會有多少人口?有多少人需要上網?單單是一個容量,就決定了衛星通訊不可能做為基礎通訊來使用。

    而且,衛星通訊也是需要使用無線頻率,為了保障容量還需要使用比較高的無線頻率,星鏈計劃使用的頻率是V、Ka/KU,這些頻率的訊號由於波長短,繞射能力差,完全無法覆蓋室內區域,甚至還有很嚴重的雨衰、樹衰,使用限制都比較大,更進一步的使得衛星通訊技術只能覆蓋一些類似於海上、沙漠等無人區域,這些地理條件比較適合衛星通訊。

    就現在來看,依然是沒有任何一種技術是可以取代以基站為主的陸地公眾行動通訊網路的。

    星鏈計劃也不是免費的專案,使用費用也會讓使用者望而卻步。

    對於資本來說,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盈利,星鏈計劃也不例外。龐大的衛星發射成本、維護成本、地面站建設和維護的成本,也將決定了星鏈計劃的使用費用也不會很低廉,對於絕大部分使用者來說,現在5G一個月128、129元都覺得貴,至於更昂貴的星鏈計劃,會和5G有什麼衝突呢。

    5G也不僅僅是個人使用者上網,其實這不過是最基本的功能。

    5G裡有三大應用場景,主要是給物聯網裝置使用的,物聯網裝置才是5G裡接入最多的終端。

    5G三大應用場景包括eMBB(增強型移動寬頻)、URLLC(超高可靠低時延)和mMTC(海量機器類終端通訊),其中後兩個是主要是物聯網類的應用。物聯網類應用,80%左右會在室內,這個就直接的pass掉了衛星通訊。

    而且5G裡最重要的URLLC是低時延高可靠性,1ms級的時延,也是衛星技術無法解決的,衛星距離終端還是太遠了,其實就這部分,運營商還得部署大量的小基站去覆蓋室內部分,去改變網路結構,引入邊緣計算平臺並且核心網下沉才能支援,這些都是衛星通訊無法做到的。

    總而言之,馬克斯的星鏈計劃是成功也好,失敗也好,其實都很難對5G有什麼影響,這兩種技術根本面對的使用者群體就不是一樣的。

  • 7 # 極客談科技

    任何一項技術的普及脫離不開廣大的使用者基礎,缺失了成本優勢的任何技術並不具有競爭力。就連4G網路流量還不捨得放心使用的我們,難道還真的異想天開想要透過衛星來訪問網際網路?5G網路離我們尚且遙遠,頭頂的衛星大家還是睜隻眼閉隻眼放過他吧!

    我們不懷疑馬斯克有能力來完成他的星鏈計劃,但是星鏈計劃真正的使命不是在當下,而在於未來!急於推出星鏈計劃,個人甚至懷疑馬斯克有搶佔航天資源的嫌疑。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推出的星鏈計劃從2019年開始至2024年結束,共計發射1.2萬顆衛星組成“星鏈”網路,滿足人們低成本接入網路的需求(這句話暫時可以當作笑話看)。

    2018年3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就已經發射兩個星鏈測試衛星。2019年5月,打破了火箭搭載衛星的紀錄,一箭搭載了60顆衛星,並且成功將這60顆衛星送上了軌道。不過隨著星鏈計劃的推進,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例如會造成星空汙染,影響天文觀測,形成太空垃圾等等。

    星鏈計劃是否有替代5G網路的可能性

    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當前制約5G網路快速發展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

    5G網路雖然有著高速傳輸的優勢,卻使用頻率更高的波段,導致想要實現與4G基站覆蓋同樣面積需要更多的5G基站。因此,意味著5G網路基站建設成本較高,那麼發射衛星您覺得成本會低於5G基站的建設嗎?

    在來談談接收的問題,即便建成“星鏈”網路,除非特殊裝置依然無法實現網路通訊(這與衛星電話類似)。為了實現網路接入,仍然需要在地面建設微型基站來解決訊號接收的問題,這樣無疑會增大運營以及維護成本。

    最後再來談談接入使用者數量的問題,共計發射1.2萬顆衛星,每顆衛星總的通道容量最大20Gbps,假若按照4G最高網速100Mbps計算,總共才能夠滿足240萬人數的上網,更不要說按照5G網路速度來計算。

    星鏈計劃並不能取代5G網路,只能是少部分人的遊戲。

    如何看待馬斯克推出星鏈計劃這件事情

    星鏈計劃如果單純的從民用這個角度來分析並不划算,但其具有的戰略意義遠遠高於其商業價值。

    退而言之,將星鏈計劃應用於軍事領域,這相當於打通了全球任何一個角落的網路接入需求。將星鏈計劃看做是未來航天資源的一種掠奪,畢竟低軌道衛星資源相當緊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下就放置了1.2萬顆衛星,這將嚴重影響他國搶佔衛星制高點的計劃(這一問題已經凸顯,歐洲航天局在推特中稱,Aeolus衛星險與一顆星鏈衛星相撞)。

    關於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對5G網路是否會產生影響的問題,您怎麼看?

  • 8 # JN管家科技訊

    星鏈計劃對於5G不會有太大影響。它們的服務網路不一樣,所解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面向的是不同的群體使用者,沒有太大的交叉,不存在誰取代誰,因此不會對5G有影響。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星鏈(Starlink)計劃的設計理念,是透過大量相互連結的衛星和依據地理分佈的地面基站,構築一個覆蓋全球,提供可靠且價格合理的高速寬頻服務。星鏈將打破地域限制,打造一個完全不同於傳統通訊的太空通訊系統,是直接透過通訊衛星網進行全球連線,在全球任何一個地點就能實現通話互聯。不管星鏈計劃最後是否可以成功,它都會是一個偉大而又浪漫的創想。星鏈計劃最偉大的一個地方就是構建的是一個全球的通訊系統,也就是所全世界連城片,地球上任何兩個地方都能實現通訊,這對於一基站為主的陸地公眾移動系統來說是不可能的。地面光纜無法完成任何地形上的佈線,而且在複雜地形上的佈線成本是極其昂貴的。要是兩個人口密集區但是地勢複雜無法建設地面基站但要快速資料通訊怎麼辦?跨越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幾百公里無人區上建設起來的的成都-拉薩-日喀則-乃維拉-勒克瑙-新德里中印光纜,現在是將來也註定是建設維護成本極其昂貴的。要是星鏈計劃能夠成功,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而說星鏈計劃不會對5G造成影響,那是應為星鏈肯定是衝著網際網路骨幹網去的,肯定不是給個人使用者使用的,更多的是給有需求的機構組織、商業使用者或者VIP使用者服務。網際網路大部分的流量是本地服務,像個人通訊和物聯網這些服務,大多透過接入點和光纖連線到附近的資料中心就可以完成,這些還是依靠以基站為主的陸地行動通訊網路。只有少數好價值的資料需要真的傳送到遠方,這肯定是星鏈的主要服務物件。個人服務以前不是衛星通訊考慮的重點,以後也不太會是星鏈的重點。單人終端直接上星和以前的光纖接入專線一樣,只是給少數人的高價值附加服務,不會和普通的寬頻接入服務競爭。所以不必拿個人流量頻寬乘以使用者數算星鏈計劃的效能要求,沒必要和5G這種終端接入技術對比,服務物件不同,它會是5G的補充與延伸,就像衛星電話和手機一樣,面對的使用者群體不一樣,互為補充,挺好。

  • 9 # 五嶽掩赤城

    星鏈針對的是地面骨幹網,跟5G反而是很好的互補

    首先華爾街的投資人不是傻子,即使有知識水平較低的人家智囊團隊絕非我們“民科”相比,人家能夠被馬斯克“忽悠”住那麼多年,並不是馬斯克忽悠水平太高,而是這真的是市場“錢”景。

    關於星鏈計劃(Starlink)很多人有個誤區,認為這是針對個人終端網路服務,很容易跟以前失敗夭折的“銥星計劃”聯絡起來。實際上這是錯誤的,星鏈計劃主要市場是針對地面骨幹網。現代移動網際網路體系實際上是骨幹網+基站兩個部分組成,基站透過微波通訊與使用者手機等移動裝置連線,基站就是個大型無線路由器,而基站之間還是透過地面光纖連結。

    地面骨幹網的建設費用和維護費用絕對不便宜,要翻山越嶺,跨海越洋。像2016年完工的由中美日共同出資建設的FASTER跨太平洋海底光纜,長1.3萬公里,頻寬60T,耗資3億美元,設計壽命是25年,如果發生海底地震或火山爆發還要花巨資修復。

    而如果把這個骨幹網搬到太空上去就便宜多了,Starlink設計組網成本只有60億美元,衛星壽命5年,說難聽點現在全球海底光纜建設費用都差不多比這個高出十倍。更別說訊號走衛星,速度比地面快一半,損耗也更低。所以Starlink用於骨幹網搭建,具有明顯的價效比優勢,而且接入端數量可以大幅度減少。而如果與個人終端連線的話,衛星自身電池容量根本無法支援與成千上萬使用者連線需求。

    而星鏈計劃真正的對手是中軌道衛星通訊,星鏈衛星屬於低軌道衛星,覆蓋面積有限,所以需要上萬顆才能覆蓋地球。但這樣一來利用率太低,要知道地球上70%是海洋,陸地上也有相當大區域屬於人跡罕至區域,大部分的星鏈衛星實際上是閒置浪費狀態。而中軌道衛星覆蓋面則要廣的多,只需要二三十顆就可以覆蓋地球,利用率要高的多。

    現在主要是中軌道衛星通訊還停留在L/S/Ka等波段上,G赫茲高通量移動通訊技術目前只能支援到地面四五百公里的低軌道高度。所以馬斯克也是在打時間差,如果中軌道高通量通訊衛星技術一成熟,他的星鏈恐怕就要歇菜了。

  • 10 # 樺科技

    近段時間以來,埃隆馬斯克的Space X在實施的星鏈計劃很火。簡單來講就是Space X計劃在距離地面大約1100公里到1400公里的位置發射將近1.2萬顆衛星,作為通訊中轉站。那麼,這個計劃的實施是否會直接超越5G?我的判斷是不會。

    5G的特點和應用

    5G是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具有高速度、大容量、低延時三大基本特徵。國際標準制定組織3GPP為5G應用場景定義了三大方向。

    根據國際通訊標準組織的定義,5G主要有三大應用場景:

    eMBB大頻寬:下載峰值頻寬初期達到1G(頻寬預設單位bps,後面都一樣),後續達到10G。4G的峰值頻寬在100M級別的水平。uRLLC低延時:5G的理論延時是1毫秒(千分之一秒),4G約50毫秒。mMTC廣聯接:5G單通訊小區可以連線的物聯網終端數量理論值達到百萬級別,是4G的十倍以上。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推出的星鏈計劃從2019年開始至2024年結束,共計發射1.2萬顆衛星組成“星鏈”網路。SpaceX從2019年5月開始衛星發射,截止2020年3月底,已經成功發射6次合計360顆衛星入軌,從擁有衛星數量上來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衛星運營商之一。按照目前每隔2~3周進行一次“一箭60星”發射的速度,SpaceX到2020年底將擁有約1600顆衛星,比現有任何國家的衛星數量都要多。

    “星鏈計劃”成功後會對5G網路發展構成威脅嗎?

    1、訊號頻率問題。馬斯克“星鏈計劃”中,使用Ka和Ku頻率,這個頻段下行發射訊號頻率是11-12GHz,上行頻率是13GHz。而5G的頻率為FR1與FR2,FR1頻率範圍即5G Sub-6GHz(6GHz以下)頻段,FR2頻率範圍則是5G毫米波頻段。也就說“星鏈計劃”和5G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5G手機或終端裝置根本無法接收到馬斯克的衛星訊號,需要技術上解決二者的相容性問題。

    由此看來,馬斯克推出的“星鏈計劃”,還是繞不過地面建設100萬(實際需求更大)個基站的問題。

    2、訊號互動問題。手機如何把訊號送回到衛星呢?手機功率小,除非把手機加大功率,就像微波爐(大功率)。因此在“星鏈計劃”這個頻段,做成雙向通訊手機,目前看來也是不大現實的。

    3、訊號傳輸問題。馬斯克“星鏈計劃”中,下行發射訊號頻率是11-12GHz,上行頻率是13GHz,屬於高頻訊號,繞阻礙能力差。終端裝置接收衛星訊號必須藉助地面微基站,初步估計需要建設100萬個微基站。馬斯克也提出用特斯拉汽車做微基站,這仍然是一個說法而已,可行性、技術性、經濟性還有待研究,技術開發也有一個過程。

    4、訊號延時問題。5G對時延要求很苛刻,資料包傳輸時延1毫秒移動性。但衛星訊號上去下來,憑空多傳輸了1000公里,幾毫秒就過去了,所以延時性也達不到5G標準。

    5、通道資源問題。5G核心技術標準之一,通量密度不少於10萬Gbps/平方公里,而根據“星鏈計劃”發射的1.2萬顆衛星計算,一顆衛星要負責2.7個北京的面積,而且一顆衛星總的通道容量最大20Gbps,平均到每平方公里才0.47Mbps,遠遠小於5G技術標準,差了4.2億倍。而5G標準要求同時可以有100萬個連線,這是衛星無法承受的。

    由上可見,單單從通道可容納同時上網人數上來講,5G已勝出,勿論終端適配成本等其他問題。事實上,兩種不同技術,其實是存在一定程度互補性的,而非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敵對關係。

    如何看待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星鏈”計劃如果單純地從民用這個角度來分析並不划算,但其具有的戰略意義遠遠高於其商業價值。但是,如果將“星鏈”計劃應用於軍事領域,這相當於打通了全球任何一個角落的網路接入需求,它的全球戰略意義略見一斑。

    綜上所述,毫無疑問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新的探索和嘗試,而相較於地面傳統基礎運營商提供的5G服務,也必然不會造成太大的衝擊,二者之間也並無取代關係,它們也 是一定會同步發展壯大的。

  • 11 # 樂樂日記本

    老話重提!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我一直都不太看好!我甚至認為,星鏈計劃將會成為一個巨大的泡沫!一旦破裂,給整個人類所帶來的麻煩簡直是無窮無盡!

    第一,地球目前沒有被網路覆蓋的地方,你會在那裡長時間停留嗎?荒蠻之地,大不了去那裡短時間探個險,誰會在這種地方長時間需要網路?對短時而言,現在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不論是定位還是通訊,非要星鏈才能達到?想想星鏈的成本!

    第二,目前技術的平均更新時間不會超過3個月,6G技術已經成功、甚至高於6G的傳輸技術也早已開始實施,等星鏈能夠正式提供服務時,它所能夠提供服務的本身已經落後甚至淘汰,誰會為過氣的偶像買單?

    第三,方向性問題,人類現在糾結的不是有網沒網的問題,而是低延時高速率的問題,馬上要進入的是物聯網時代,星鏈遠達不到要求。

    第四,後期維護問題,人類的技術還沒發明出真正免維護的東西。星鏈如此高的密度,受外界干擾可能性大幅升高,比如太空漂浮物的碰撞。如何低成本高質量的維護,至今沒有定論。

    第五,用途單一,衛星發展速度更快,大量擠佔空間位置資源!

    如果星鏈泡沫一旦破裂,想想馬斯克給有限的地球空間軌道增添了多少垃圾,簡直是在破壞空間環境,給人類進一步探索太空帶來了多少危險和麻煩,簡直就是歷史的罪人!

    還有一種可能,馬斯克的無賴嘴臉我們也是見識過得,發射了一堆垃圾,有用沒用的佔著位置,等別人需要時,各種刁難敲詐,畢竟太空資源和土地一樣也是有限的,我覺得星鏈不像高科技,到更像山野刁民野蠻佔地,非法買賣[捂臉]

    馬斯克的特斯拉,剛在中國投產,就被比亞迪超越了,國人又不傻,放著科技水平更高的比亞迪不買,非要去買一個更貴的落後產品,可能性當然沒有。同樣,星鏈也會像特斯拉汽車一樣,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 12 # 想說的都說

    美國從依星開始就一直追求透過衛星解決全球行動通訊問題,所謂的越洋電話,偏遠地區電話等等,但都無疾而終。很明顯我們手裡今天的智慧終端通話功能已經降到很低的比例,我們追求的是寬頻低延時的智慧平臺。這樣,靠天上從技術到成本到維護是無法和地面競爭的,美國的如意算盤是瞄準西方發達國家難以大規模鋪光纜,非洲和越洋資訊資源貧乏和中國的潛在市場。但這個要不經濟規模和建設不成比例要不各方面管制無法落地。所以我堅信新的天網公司一定破產,等著瞧吧

  • 13 # 使用者冷明星

    如果星鏈計劃實現了,可以說5G廢掉了,蠻撐只能落後,你也攔不住,就象原來的收音機一樣,星鏈好比是短波頻率,可以收到全世界的無線電廣播,5G好比是中波頻率,只能收到本國電臺,但5G機站建設費用和話費要比星鏈貴好多倍,

  • 14 # noname98

    我在想,假設這些衛星全部發射完成,以後有衛星壽命到期或故障,需要被替換時,那時的發射成本可能比現在一次射60顆代價大多了

  • 15 # 柏樹灰歐

    目前智慧手機終端的功率無法實現與衛星直接通訊。

    1.要實現智慧機與衛星通訊必須要衛星通訊裝置中轉。這個會導致攜帶不方便,增加使用者使用成本。

    2.美國人不敢與他人競爭,使用美國裝置有風險,一言不合就禁用,誰敢拋棄本國基本通訊?推廣很難。

    3.衛星通訊的穩定性,永遠無法和地面相比的,遇到大的沙塵暴,厚雲層,等極端天氣,當地的通訊基本就中斷了,中斷這段時間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 16 # 大樹NB

    咋一看很搞笑,但是馬斯克那麼聰明的一個人會不如這麼多普通人?很多看似不合理的東西其實都是有合理的地方,所謂存在既合理,但是會不會變成第二個銥星計劃不知道,我記得有個電影叫多少毫秒好像,講的是華爾街金融公司為了領先對手幾毫秒的網速也是絞盡腦汁投入大量的金錢修網路專線,不知道馬斯克是不是受了這個啟發,不過純粹技術上講衛星的上下行頻寬也就幾十個G(這還是美國的,中國受到禁運還買不到高階晶片),也就一塊xilinx的高階FPGA的吞吐量,華為的一個基站絕對不止一塊這樣的板卡,所以結論可能就是中國的5G是服務大眾百姓的,而馬斯克的這個是服務美國精英的,可能還有比如佔用軌道頻率的戰略目的,這也非常符合各自的國情!

  • 17 # 壹貳叄牛牛

    銥星當初高不高階?先不先進?但結果呢?美帝點錯的科技術太多了,美帝是ppT做得好,理念好,想法好,但實踐下來絕大部分部掉坑裡了!

  • 18 # XPoint211

    我看這個星鏈計劃後面的應用,手機直連星鏈,基本是不可能,違背了人類所掌握的通訊原理,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像衛星電視一樣,要準備一頂鍋,對準星鏈衛星,這樣來上網,只是這個鍋可以做到多小,還有反向發射功率有多大的問題了

  • 19 # 伯羅奔尼撒263

    請歇息。去年馬先生髮射了兩次,送了120顆衛星上天,一共要發12000個,就是說馬先生還要射200次,在2020到2024年間,平均每年要射40次,每個月要射3.33次。現在2020年過半,沒聽說啊?

    第二條,按物理原理,坐在家裡,樹林下,是收不到5G高頻的,即便能收到,你的手機也要向衛星發訊號,一個能向太空發訊號的手機你會不會覺得太燙手?所以,馬先生還要佈署地面站。既然要佈署地面站,用衛星交換訊號是不是有脫褲子放屁的趕腳?

    反正咱覺得馬先生象大忽悠。

  • 20 # 宇翔206

    馬斯克的星鏈是一個偉大的創舉,但盈利堪憂,成本很高,全球無死角看似高大上,但現在訊號覆蓋已經很大了,沒有訊號的地方也就是人煙稀少的地方,沒有話費沒有流量,而人多的地方5G已經覆蓋,除非有驚天科技發明,以現在的科技水平,星鏈應該不被看好,除非美國國家投入,否則沒錢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膝蓋痛可以做深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