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罔炎史

    阿西莫夫的《神們自己》,雖然還有好多感觸良多的,比如《蟲子的世界》、《清明上河圖密碼》、《信任的速度》等等,但是《神們自己》是一次極度開闊眼界和認知的科幻小說——平行世界到底有沒有?它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宇宙大爆炸是怎麼一回事?也許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複雜。為什麼說“天外有天”,天外的天在哪裡?本書腦洞其大,但又道理充分,讓人相信之餘更覺震撼。

  • 2 # 諸子詮釋

    有好多吧。讀一本書讀進去之後,就進入了書中描寫的世界。

    首先,金瓶梅我讀過之後,非常感慨。這個一個多麼黑暗的世俗世界啊。我真的很絕望。裡面的階級壓榨,裡面的人情是如此的世俗。如此的赤裸裸,真是讓人透不過氣來。

    其次,還有《群魔》,是陀翁的一部著作。這個寫一個造反的集團,是如此的卑劣,為了革命的成功,殺人放火,破壞秩序等等。不過裡面有一個反面的男帥哥,寫的很好。這部書展現了俄國的風貌和人情,也展示了陀翁對基督教道德的維護。

  • 3 # 夏家翡翠玉石

    你好兄弟,不包括學校規定的必讀書目,我讀過的書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這三本。

    1.小說《白鹿原》

    剛開始是和媽一起看的電視劇,後來直接棄劇看書,看完之後就覺得,真真夾帶著黃土高原的沙塵味兒!從清末開始,在這一大的歷史背景下,陳忠實老先生描繪了數個活龍活現的人物,沿著中國革命和戰爭的歷史路線,把原上兩大家族的興亡串了起來。主要人物大多沒有善終(對我來說),故事頗帶傳奇神話色彩,當時看得我渾身麻酥酥的。學校書店有賣這本書的,結果後來老師查出誰買了之後,就都給沒收了,可能是因為書中的一部分香豔情節。不過我覺得如果沒有這些情節來填充故事框架,多少有點失色。而且,不要光看電視劇,電視劇刪減了一些,而這些正好是讓故事更有韻味的部分。

    2.散文《夢裡花落知多少》

    有一次寫作文,發下來後沒得到我滿意的分數,媽讓我看看三毛,學一學她敘事的技巧,後來就買了這本書,結果一讀就愛上她了。三毛的文字沒有長篇大論的描寫(每次看大段的描寫總讓我心情煩躁),描寫處句句點睛。我以為三毛一定是個很有心的人,有一顆多思的心,不然怎麼能寫出如此多對生活的感受,把孀居生活寫得如此空靈呢?我總覺得這本書中三毛的心境,與我青春期時迷惘的日子有些相像,渴望自由,渴望超脫,渴望寧靜,有時抓狂,有時哀傷,有時想到死亡。後來走出去了,我回顧三毛的情感,有些許不成熟,但三毛天生就是個不羈的孩子,隨心所欲是她的風格,要是按著她的手寫八股文,她還能寫出這樣驚人的文字嗎?

    3.詩集《顧城作品》

    我最喜歡的詩人是顧城,沒有之一。初讀他的詩,我驚異,他怎麼能寫出這樣有想象力的文字?意象很多,但一點都不亂,就像一幀一幀的小油畫,那麼精緻可愛。後來我仿他的風格寫過幾首,都寫不出顧城的感覺。也許他的風格就應該遺世獨立,不該被人模仿。

    不過媽不喜歡顧城,也不喜歡他的詩,她說顧城神經質。

  • 4 # 小棉襖上大學

    以前買過一套《華人史綱》臺灣作家柏揚著,上中下三冊。作為國史通俗讀物,該書作者以自己的淵博知識,個性化見解和幽默文風解讀了從上古年代到現代,不止五千年的中國歷史。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對古代地理方位,地名變更的註解,彌補了讀者的知識缺陷。每章節末尾,作者把同時期的世界史重大事件進行簡單對此,讓讀者開闊了眼界。後來一位朋友移民去美國,我把這套書送她。過了幾年,我還是對該書念念不忘,於是又買了一套新版的《華人史綱》,黑色封面,上下兩冊,週末泡上一盞茶,品茗翻閱,在歷史中縱橫。作者柏楊說:“我們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我們以當一個華人為榮,不以當一個王朝人為榮。……中國——我們的母親,是我們的唯一的立足點。 ”

  • 5 # 金彬全

    讀過的書太多,我就說說給我印象最深,最難忘的一部吧!錢鍾書的——圍城。

    “圍城”。我上學時讀的一本書,相信很多人讀過,評價過,青年時代我印象最深。這本書是現代文學中最具有諷刺意義且風格獨特的一部小說,小說以歸國留學生方鴻漸一生生活軌跡為主線,反映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那個時期知識分子的生活浮躁和心理的變遷浮沉。

    方鴻漸在歐遊學期間,不思進取,荒廢學業,為了給家人一個交待,回國前購買了假文憑“克萊登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並隨同海外學子一同回國。無獨有偶巧遇同船留學生鮑小姐並相識相戀,後被鮑小姐欺騙感情以狼狽收場為開場的情感故事。這本書初看像一部言情小說,也有人覺得是一部人情小說,我認為是言情加諷刺的情感小說。作品描述的不僅是方鴻漸的個人感情經歷,而是一代知識分子對工作、對未來,對愛情婚姻迷茫,對人生不知所措的生活劇情。書中把婚姻經典的比喻為被圍困的城堡,即“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恰到好處地表現了現實中的婚姻關係。

    感情上,方鴻漸是一個徹頭徹尾失敗者,在和對於鮑小姐,他失敗的是無能,對於蘇小姐,他失敗的是窩囊,對於唐小姐,他失敗的是懦弱,對於孫小姐,他失敗的是迷茫。在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和表現,勉強能看出些他有徵服命運擺脫枷鎖的想法外,其它幾段戀情是方鴻漸無謂的爭鬥和軟弱的行為罷了。那個時代方鴻漸的命運不是個例,帶有普遍性,方鴻漸集一個時代知識分子的被動、無能、優柔、意志不堅定的及經不住誘惑於一身的人。方鴻漸是代表這個時代,特別沒落的一代人,這種失敗是他這種人在面對社會殘酷生存壓力下,帶有著精神危機感,和缺乏與之對抗所應具有的思想、信仰、剛熱情,可悲的是有時候還想要一點做人的尊嚴。

    圍城一書充分地表現了城裡城外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明爭暗鬥、勾心鬥角,兇險狡詐的生活狀態。也淋漓盡致地諷刺了當時知識分子的人性,在批判層面上一是針對社會現象進行揭示。作品透過方鴻漸的人生歷程,對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國統區的國策秩序進行了抨擊,包括對上海十里洋行的腐敗墮落、對內地農村的閉塞落後,對國統教育方面,知識文化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有力的譏諷。二是對當時文化層面的諷刺。這一點,主要是透過對包括方鴻漸在內的一批歸國留學生和當時知識分子形象的塑造來進行鞭策的,其內容深邃,意蘊豐富。

    其實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是圍城,工作、家庭、學習、生活等都與這座圍城緊密相關,如何把握,如何取捨。這需要我們要保持一顆善良單純的心,榮辱不驚,隨遇而安,關鍵的時候需要我們包容,努力,維繫,需要與命運作鬥爭,只有這樣,我們的這座圍城才不至於坍塌,我們的社會才會延續。

  • 6 # 悶路

    《小王子》,一本寫給大人的童話。

    只有用心靈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

  • 7 # 君好哇講文化

    這些年來,空暇的時間中,我常常會捧起自己所喜歡的書籍來看,即使在外面不方便拿書籍看,也會開啟手機等等來看電子書的。

    要說這些年讀過的書讓我最念念不忘的要屬這三本了。

    要知道不同年紀即使讀同一本書,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及收穫感悟的。

    但這三本,應該是不論我到什麼樣年紀,即使我青絲已變成了白髮,也還會念念不忘的書籍。

    第一本,是我初中所有緣遇見了的一本書籍《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桐華寫的。

    為什麼念念不忘呢,是因為裡面有些情節令我太多的感同身受,所描寫的簡直就是我們這幾代人青春時期的模樣,難忘的回憶。

    這本小說講述了女主角羅琦琦的成長故事,少女時期的羅琦琦天性桀驁不馴,從不妥協,青春期的她遊走在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裡等她成長過程中所發生過的林林總總。

    第二本呢,是散文家簡媜所寫的書籍《只緣身在此山中》,一開始是被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

    這是一本2009年所出版的圖書,這本書收集了她所寫的散文三十餘篇。裡面所描寫的佛之意境是可圈可點的。很有感覺。

    還有一本是餘華的《活著》,身而為人,要好好活著,感恩每一天的生活!每每看一次就有不一樣的感悟與收穫且感慨。

    《活著》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句話,與大家分享:“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照片均自己拍攝。

  • 8 # 郝仁兒

    這些年你讀過的書哪些讓你最有感慨,看完後也久久不能忘懷的?

    ——看《皮囊》有感,想起童年有關生死的三兩事。

    不是很愛看暢銷書,暢銷書有點像流行服飾,猛一看乍眼,再回首往往俗不可耐。但提起暢銷書也不用鼻孔出氣鄙夷的“哼”出聲來,試想《紅樓夢》、《茶花女》、《基督山伯爵》這些那一個不在當時就已經炙手可熱,暢銷得不要不要的。

    古人說開卷有益,稱不欺我,一本書有那麼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話能帶給你些啟發、思索,那麼這本書就沒有白讀,“皮囊”就是這樣一本書。

    “皮囊” 又稱“革囊”就是皮革製成的袋子,比喻人身。

    恰恰我們在這副皮囊上花費了太多的精神,好吃好喝、好穿好用伺候,並從其中也獲得了極大的快感。這種快感也驅使我們去忙碌、去掙扎,皮囊折騰著我們,我們也在折騰著皮囊,直至生命的終點。《皮囊》這本書講述了父母的死亡,講述了天才的泯滅,講述了自己的奮鬥。

    生與死永恆的命題,自生命誕生的那一天死亡就如影相隨。有人選擇性失明、有人選擇用各種保健品或其它手段維持對抗(這與古代帝王求長生藥並無本質的不同)、有人選擇宗教寄託……記得童年的我格外貪玩,有一陣子儘管每天已經玩的累地合不上眼,卻遲遲不敢入眠,莫名害怕這樣的好日子一覺醒來後灰飛煙滅又或者永遠醒不過來。

    在現在想來,所謂的好日子不過是有衣穿、有飯吃、作業不多罷了,細細回憶還有很多不堪的畫面,但就是這樣日子誰要讓那時的我去死,絕對不樂意的。年幼的我在死亡陰影的籠罩下被失眠折磨的苦不堪言,問老師不可能,問家長絕逼被扇遠(而且那時的我已深深瞧不上所謂的大人,懷疑問了也得不到答案),直到有一天鼓足勇氣向自己的好朋友坦白了這堪不破的苦惱,我現在還記得她的名字—“劉小藝”。

    “小藝,你想過死沒?”

    “你害不害怕死?”

    “我們死了會去哪裡?”

    天可憐見她一個小學生,居然要回答這類似哲學三大命題的疑問,可是小藝同學並沒有讓我失望——

    “我想過,我不害怕。”

    “為什麼不害怕?”

    “反正人人都是要死的,害怕有什麼用!”

    是呀,沒有用的事有什麼可困擾的,聽完這一番話我立刻重返無憂無慮的童年。這件事在我的記憶中是如此的生動、鮮活,所以直到現在我也不敢小瞧小學生,誰知道他們腦子裝了什麼?在故作天真的面容下是不是隱藏著深沉地哲學思辨。不知道別人怎麼樣,反正我覺得自己是越活越退化了。

    不久後我父母上班的醫院裡死了個病人,由於他們上班的地方是精神病院,所以死人並不常見。只記得院子裡的孩子高興地炸了鍋,都想去見見死人是什麼樣,於是乎夜深我們砸破陳屍的小俱樂部的玻璃(沒太多死人當時醫院還沒有停屍房),一個個半大的孩子陸續爬了進去,屍體陳放在房間正中,靜靜地蓋了塊白布。幾個膽大的湊近先是掀開了腳接著掀開了頭上的布,死者是個中年女人,長什麼樣記不得了,只記得在昏暗的手電筒及燭光下,臉忽黃忽白。更膽大的孩子還上前摸了摸腳,我也挨近戳了戳,很硬,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果然死沒那麼可怕,就跟睡沉了一樣,我心裡這樣想——“要是我睡死過去,別說有人戳我的腳,就算被抱來抱去也不知道。”

    對死的懼怕,在那一夜算是徹底翻了篇。

    “別讓這肉體再折磨靈魂了”,“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用來伺候的”

    作者的老奶奶雖然沒有讀過什麼書,但這兩句話有些人一輩子也看不透說不出來。看到這兩句父親從住院到去世的過往歷歷在目,改天寫吧,要不然又是一兩萬字擋不住。

    對於死,我能做什麼呢?

    無非是不找死,不怕死罷了!

  • 9 # 小樹角君

    這些年啊難忘的當屬餘華先生的《活著》了,看完這本書我覺得人生再大的困難都是可以度過的,活著才是人生當中極幸福的一件事,也希望大家珍惜時光珍惜身邊人和事

  • 10 # 茉莉芳兮

    《飄》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不管怎樣,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

    女主人公對生活充滿激情,不管怎樣也不放棄奮鬥。

    《飄》是美國作家馬格麗泰.密西爾所著,作者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寫亂世中佳人的命運,寫飄然而逝的美國南方文化。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也深受美國南北戰爭的影響。作者成功刻畫了一個個真實的、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讓人難以忘懷。

    小說中的主人公郝思嘉總是追求著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她對於一切好奇的都想知道都想得到。對衛希禮的追求對衛希禮的愛就屬這種情況。在希禮身上有著一種思嘉思佳所不瞭解的東西,這種神秘性引起了她的好奇心,也就足以使她的對他的愛更加深切。

  • 11 # 陳晨的呀

    一直覺得自己是個不太合格的文藝青年,當然一直都是,我想說說最近的兩本書。

    第一本,應該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很抱歉,才讀完,知道這本書的時候,是因為一句非常美的話“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可惜,這句話並不在原著中,而是別人對這本書的概括。

    當然,也不妨礙我們讀它。相信很多知道這本書的時候,都能知道這本書裡的大概故事,我也不例外,初讀時,並沒有覺得很驚豔,一個普通家庭的家長裡短,後來越讀越有味道,源自於主人公是個有點讓人琢磨不透的人。

    透過作者自身接觸與主人公生前,他人的描述,才慢慢揭開一個傳奇,很意外,也可能很平淡,但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第二本,便是劉瑜的《送你一顆子彈》,這是一本隨筆,寫了一些生活瑣事,但被“審視”的東西微小卻細緻,透過細小事物來反映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平淡且有意義。

  • 12 # 蝸牛愛上樹

    我平常不怎麼讀書,有一次坐火車回家,第一次讀餘華的活著,內心就被深深地刺痛了。你永遠無法想相一個人能有多慘,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富貴也許剛開始有錯,但所遭受的一連串的打擊確實讓人痛心不已。

    與富貴的遭遇相比, 我們平常遇到的挫折、困難,受到的氣、捱過的罵又算得了什麼?人生當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即便是經歷過風雨也未必會等到彩虹。但,那又如何?一個經歷最慘痛生活的人,依然敢於面對人生,艱難活著,我們有什麼理由去自暴自棄,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好好活著。

    生活好了,我們很多從來沒有受過寒、捱過餓,不知道寒風刺骨、不沾葷腥的日子是什麼滋味,更不知道被世界虐待、被社會拋棄、舉目無親、孤助無援是什麼體會。所以看看這本書,你會對人生、對你活著有很深的體會。

  • 13 # 商友圈starlight

    22歲那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我,有幸拜讀了董明珠的《棋行天下》和《行棋無悔》。從此,這兩本書成了我的枕邊書,這些年一直陪伴和鼓勵著我。董小姐也成了我職場上奮鬥的目標和榜樣。

    作為女性,生活不易,獨自養育孩子不易,在職場上要風生水起更是不易。

    我的經歷與董小姐有點類似。離異後獨自一個人養育孩子,獨自創業。縱有諸多不易,但是人活著,只要有毅力,困難都會被一一克服。

    馬上就到2020年啦,希望朋友們多讀書,多學習。在新的一年裡,生活幸福,工作順利。

  • 14 # 乖乖媽咪的小天地

    讀過《追風箏的人》,為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而感動。

    我相信世間美好,所以我絲毫不懷疑存在為情義而犧牲的如哈桑那般的人,也不懷疑他們這樣做是否值得。價值觀的不同,守護的東西不同。不在乎你饋贈多少回報,“至少我做到了”的信念在支撐他們。所以,不顧傷痕累累,我依舊在,為你,千千萬萬次也願意。物以稀為貴,這樣的人是少數,所以這樣的精神也就很寶貴。

    哈桑,代表了忠誠、純真

    代表了人性中最樸實,最真的一面

    但在生活中

    最容易受到傷害,而且無法彌補

    阿米爾,代表了虛偽,自私

    雖然可以獲得更多

    但內心卻永遠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包袱。

    當他為了人性,為了真情,為了尋找一份心安時

    開啟了他的追尋之旅

    這可能就是現實吧!

  • 15 # 徐行舟

    必然是《少年歌行》。

    最容易塑造群像的背景就是江湖,而這本書不僅講述了江湖,也講述了朝堂故事,將群像中的人性與少年熱血描寫的淋漓盡致。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會看到不一樣的小人物,而每一次看主角都能讀出他們性格中隱藏的部分,扁平的人物逐漸立體化。故事情節,從整體到區域性,皆動人心絃,品味過後,感悟頗深。

  • 16 # 西域之子cyj

    在文學的殿堂有許多優秀作品感染和打動著我的心靈。青少年時期那些革命歷史題材的小說深深地吸引著我,《紅巖》、《青春之歌》、《林海雪原》是我的最愛,書中英雄人物高大的形象,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影響和教育著我走向了社會,走向了青澀的人生之路。在中年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豐富,閱讀書籍傾向於描寫個人情感和人生經歷方面的題材,最令我難忘和喜歡的小說是路遙先生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這部曾經榮獲茅盾文學獎的小說,是一部講述時代大變遷中,一群普通勞動者在平凡的世界所經歷的不平凡的事件,講述了他們所經歷的人生苦難和陣痛,講述了他們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因此這部書是我最喜歡也最不能忘懷的優秀小說。

  • 17 # 刁小嘴

    最讓我感慨和久久不能忘懷的還是三毛的書。她因課堂霸凌,從一個開朗的女孩變為自閉孤獨的人。在恩師的幫助下,重獲新生。

    出國遊學後,懂得為自己,為家人爭取利益。她的文字雖簡單,卻蘊含著大的力量。

    以下幾本書都是個把月之前看完的,但書中的情節依舊記憶猶新。

    1. 我很喜歡看她的《雨季不再來》,講述年輕時期,她還不是三毛的故事。

    小時候偷拿過家裡的錢,嘗過“愛”的滋味,嘗試與人約會,這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過的童年嗎?

    她夢想著長大成為一個撿垃圾的“藝術家”,卻被老師認為是胸無大志,無理取鬧。

    家裡條件不好,想要一條粉藍色的裙子,媽媽卻縫製了一條白色,腰間配紫色荷葉邊的裙子,被小三毛諷刺地說,那“是死人才穿的”。

    看到這裡,我兒時也不喜歡媽媽選擇的衣服,總覺得又土又過時,可每一件衣服背後都有母愛,“愛心牌”可不是哪裡都能找到的。

    2. 我很喜歡看她的《撒哈拉的故事》,與荷西二人生活在沙漠的故事。

    荷西先她一步去阿雍定居,那裡環境落後,滿日沙塵,物資短缺,出行不便,沒有娛樂設施,沒有精神寄託。在這樣的地方,如果是我,真的有些煎熬。

    如果說沒有精神寄託,也是不對的,畢竟她有荷西,這個愛自己的男人。

    這個愛自己的男人,為了準備結婚禮物,冒著烈日去找駱駝頭骨。

    這個愛自己的男人,為了三毛的夢想,可以放棄自己的夢想。

    這個愛自己的男人,為了養活三毛,四處打工掙錢,完成一個男人對女人的承諾。

    3. 我很喜歡看她的《溫柔的夜》,講述與荷西生活在丹娜麗芙島的故事。

    他們的家位於斜山頂上,每日荷西下班後,黃昏是三毛的專屬時間。她喜歡自己散步,獨立思考。我想再甜蜜的夫妻,也需要有個子的私人空間。

    這個書裡,我看到了三毛與荷西在生活中的很多現實的問題。

    荷西去奈及利亞,每日8個小時的水下工作,對肺損傷非常大。三毛去探望荷西,才知道荷西已經好幾個月沒有拿到工資了。

    三毛又心疼荷西,又替荷西覺得不值,有2次生氣得還大出血。即使這樣,荷西相信只要自己堅持著,總有一天會拿到工資的。

    如果你想問,他為何要這樣?荷西認為即使在“全世界的人面前低頭,可是在三毛面前,在三毛父母面前總要抬得起頭來,像一個丈夫,像一個女婿。”

    我也看過《夢裡花落知多少》,看到三毛失去荷西后的狀態,從文字中能感受到她的絕望。

    用“絕望”兩個字真的不過分。三毛曾經寫信給家人,提過荷西工作的危險性,但她勸慰父母安心,變相地也安慰自己,“人是無常的,生命是無償的,萬一來臨,不要悲傷。”

    當未發生的事兒真正來臨時,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反應是什麼。別忘了,最棒的回憶永遠都在當下、在眼前。這也將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 18 # 裁剪機

    司馬翎的武林強人和極限,至今仍認為是最好的武俠小說,寫盡了命運的無奈和抗爭,沈神通,小辛,還有大壞蛋陶正直,不知道命運會帶去哪裡。

  • 19 # 小豆豆142536

    讀過書挺多,留下印象的也很多,就談最近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白巖松的《白說》,別人推薦的,初看名字《白說》,白說白說不知道是白大師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還是另有深意,看了幾篇文章以後似乎有點明瞭他以白說為名的原因了。看一個有思想的人的著作就像和一位智者聊天,雖遠遠不及他的高度,但也想通了許多事,原來許多事情原來都鬱結在心裡,說了是矯情不說是鬱悶,如我是做教師工作的,原想做個學生喜愛,家長理解的,能夠將每個孩子都今我所能教育好,可是真正工作才發現,原來好從來都沒有一個標準,原來眾口難調,你認為的好也許是許多人認為的不好,還有的好因為種種規定條例必須扼殺在實施前,,,,我很鬱悶,這不是我當初想要的工作。看了白說其中一篇作者說他的工作時有一段原話我不記得大概意思是“我的工作不是改變這個世界,也不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只是不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壞,在自己力所能及範圍內讓世界稍微變好一點”,似乎這話是說給此時此刻的我聽的,是的,我沒有能力把所有學生變好,我只能盡我所能讓更多學生變好。這樣就夠了。謝謝白巖松,謝謝白巖松的《白說》,給迷路中的我指明努力的方向。當然這是我喜歡他書的其中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他的語言真的真誠而又富有哲理,像色香味俱全的美味,營養又不膩,不像有些書每一篇還沒等看出什麼意思來,作者往往就總結一下這個總結一定要昇華成各種辭藻華麗的貌似有哲理的話來,就像還沒有餓就給你端來濃濃肉湯味的雞湯對著你說“乾了這碗雞湯吧,很有營養,很有營養。”遇到這樣文章往往我看了一篇真的都膩了。

  • 20 # 浙江湖州羅林

    在這些年中,曾讀過不少部書。最讓人留下感慨,久久難於忘懷的書恐怕要算《布登勃洛克一家》這一部,已經看過多遍了,今天就此介紹一下。

    《布登勃洛克一家》是德國著名作家托馬斯,曼(1875一1955)寫的一部長篇小說。或許提起德國文學,大家自然想起偉大的歌德和他的《少年維特之煩惱》。這個影響很大,在中國讀者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但托馬斯,曼的長篇《布登勃洛克一家》和《魔山》等長篇在中國讀者中所產生的影響同樣也不低。

    《布登勃洛克一家》的副標題是《一個家庭的沒落》。可見這部書是寫一個大家族家庭的興衰存亡的歷史。小說透過大糧商布登勃洛克祖孫四代的發展過程,展示了近代商業資本的演變史。小說故事發生在1835至1876年的德國商業城市呂貝克。此時正是經營糧食生意而發了財的布登勃洛克家庭興旺鼎盛期,全家搬進了新購置的孟街一座寬暢而富麗大住宅。風景壁毯織的是十八世紀風景田園,薄絨地毯同樣是柔和的風景,相嵌著金線的細腿的圓桌,精巧華美的沙發,擺放著古玩的書桌…風景廳裡的一切均顯擺著一派志滿意得的氣象。也可見這個家族在社會上的地位,其經濟實力在當時也可稱得上數一數二。

    在搬進新居的那天,前來慶賀的也是親朋好友滿座。作者用許多生動而濃厚的筆墨,細緻地描繪了這個家庭婚喪喜慶的生活場面,宴席上的莊重喜慶,喪事上的隆重禮節,禮義道德舉止,各個人物上的服飾打扮,無一不歷歷在目,重重疊疊,交差紛呈的場面情節,人貌背影,應酬交際等寫得絲絲入扣,毫不凌亂拖沓。

    但老布登創辦的事業,傳到兒子約翰手中時,由於激烈的商業競爭,時局動盪,生意開始清淡,在商業競爭中,約翰又保守舊的傳家信條:“白日精心於事務,勿作有愧於良心之事,夜間能坦然就寢"。這就使得他在生意場上連遭失敗,使得對手暴犮戶哈根斯特羅姆成了贏得了地盤。約翰死後,第三代人托馬斯繼續了祖業。

    托馬斯上臺的時候,家庭事業雖然由盛而衰,但表面看去,還算牢固的。托馬斯甚至表現出比祖父和父親更具魄力,在活動能力上,積極進取,穩步前進,他在社會事業和市政建設方面興趣廣,野心大,因而在競選中擊敗了勁敵哈根施特羅姆,他以全付精力投入經商活動,凡事以家業為重,他的激昂和振奮,心境的憂慮和沮喪,都是和家庭利益有關。但客觀情況的發展使他思考,為什麼對手哈根公司欣欣向榮,而自己的公司日見蕭條?他準備放棄他的“商業道德",企圖適應新環境,他舉棋不定地冒險去做了一筆"暴利"生意,但終因錯失良機,而導致失敗。

    這部小說以從容不迫的手法,寫出了一個家族消亡的必然趨勢。作者從現實主義的立場出發,揭露了資產階級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包括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的感情都是由金錢決定的。其中小約翰的女兒安冬妮的幾次婚姻的離散及為爭奪遺產的矛盾糾葛,就是為了金錢利益而醜態畢露,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資產階級家族興衰存亡的本質意義!

    托馬斯,曼以高度的藝術技巧,從典型人物的變換中表現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面貌,真正達到了疏密有度,情景交融的場景再現,小說語言優美抒情,結構嚴謹,對話生動富有幽雅風趣情調。描寫海濱景色,天朗氣清,平靜開闊,使人心曠神怡…一切又都是那麼地融合著人的心情氣質,生動酣暢的文字,給人以美的享受。

    總之,這是部世界文學中的一流作品,值得一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西遊記》中西天取經是一個天大的“陰謀”,那麼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