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起育兒啦

    請問是多大的孩子?男孩還是女孩?孩子的人生需要自己去體驗哦,不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強迫孩子做大人認為對的事,慢慢親子關係會越來越差,孩子也會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創造力,想象力。

  • 2 # 孕期育兒小貼士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長大後也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行事準則,每個孩子都是自己的世界的主宰。但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覺得孩子還沒有自己成熟的思想,以此,變成了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獨裁者”,似乎是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一樣。

    寶寶在出生後不久,就已經會和爸爸媽媽交流了,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也可以透過自己的面部表情或者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比如孩子在衝著你笑,向你伸出自己的雙手,那肯定是喜歡你,想讓你抱抱。如果孩子一見你就哭,不敢看你,那你肯定猜得到寶寶害怕你。

    媽媽們一開始也是透過判斷寶寶的肢體或者是面部來猜測是不是該換尿布,是不是該餵奶了。隨著寶寶一日一日的長大,牙牙學語之後,也會嘗試著和爸爸媽媽交流。但往往有些家長總是覺得,自己也是從小這樣一路成長過來的,肯定會了解孩子此時此刻在想什麼,但你要知道,時代不同變換不同,每一代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來左右孩子的人生,更不能提孩子全權決定。

    很多時候,在家長的眼裡,總覺得孩子還是個幼稚鬼,並不覺得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了。而且孩子與家長之間,大部分時間他們的想法都是相反的。所以喜歡掌控孩子,替孩子做決定,會讓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越來越難以溝通。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並不會喜歡家長利用身份去限制他的自由,孩子時嚮往自由並且喜歡無拘無束的感覺,但因為有的家長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孩子的行動,導致孩子想要和家長說話交流時,都要斟酌再三,確保所說的話不會被父母責罵,然後在戰戰兢兢的說出口。

    當父母經常性的否定或者不願聽孩子的意願時,孩子也就不願再與家長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或者有的時候,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卻換來家長們半天的嘮叨。這樣就會造成,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代溝是越來越大。有時家長還在想,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和自己交流?卻沒想過,是自己親自斷了兩人之間的交談。

    父母與孩子的生長環境是不同的,所以兩代人看待一些事物的想法也不同,對於孩子們超前衛的想法,父母會覺得很奇怪,很不合乎常理,往往會用自己的判斷來干擾孩子。當孩子處在青春期時,大部分孩子會進入叛逆期,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也會越來越困難。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家長都想要更加了解孩子,卻往往是不知道該怎麼做,錯誤的方法只能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時,應該要時時刻刻換位思考,體會孩子的感受。家長知道自己是為孩子好,但是孩子還小,並不懂得太多家長的苦心,在孩子很小的年齡層次,他們體會不到做家長的心情,就像家長們小的時候,不也是理解不了父母的心情嗎?

    要學著在乎孩子的感受,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和家長訴說時,家長不要一味地去敷衍,這會讓孩子覺得:我的父母並不在乎我。在溝透過程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思想內容,時時刻刻考慮如果你是孩子,你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安慰?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你的話是不是會對孩子造成打擊。

    多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孩子,不要每次開口就是講一些大道理,如果只讓你聽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你也會厭煩。每一件事情都要搞清楚來龍去脈再去教導孩子,不要聽風就是雨的不聽孩子解釋,劈頭蓋臉的對著孩子發脾氣,這樣只會造成孩子將自己的心裡話放在心裡。

    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作為家長的一個成長過程,不會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並不丟人,父母也是第一次做家長,不懂可以學,但不要直到方法不對還繼續這樣,往往會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建立起道道難以跨越的溝壑。

    所以,當你開始學著和孩子交流時,你會發現,其實孩子的想法都是很單純的。我們不妨把自己擺到和孩子同一種高度上,體會孩子的想法,多傾聽孩子的意見。慢慢的,就會發現,只要用對方法,孩子是非常願意和父母交流的。

  • 3 # 攸寧麻麻

    父母不能把自己的喜愛強加給孩子,孩子有自己內心的想法和見解。我們應該和善而堅定的對待孩子,否則就會有逆反心理,找不到自信和尊嚴。

  • 4 # 付禮成

    這樣的父母是霸道而愚蠢的,不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知行行出,狀元的道理。一定要兒子按自己鋪就的路去走,自以為是愛兒子,而不知在毀兒子的一生。當然假如這個父親有很強大的家庭背景,生下來就站到了未來的終點,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5 # 樂樂媽育兒心靈島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只有七歲的原因了。

    有本事的家長,你在孩子長大成人了還把他養在身邊呀,別指責他沒出息這麼大還要你養,就憑你是他父母啊。

    如果不能,就請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父母賜予孩子生命,是讓他來完成他自己的使命,不是父母的傀儡。

    孩子從小就有頑強的生命力,會盡全力爭取自己內在的精神發展需求,父母不懂孩子,簡單粗暴要求孩子,只會招來強烈的對抗。父母贏了,孩子廢了,父母沒贏,孩子也耗費了太多內在能量,甚至長久活在劍拔弩張的對抗中,一世無成。或許,這時父母可以欣慰得感嘆一句:看吧,不聽我話。

    其實,養一個孩子沒那麼難的。父母管好自己,給孩子多一些愛和陪伴,少些干涉,少點焦慮,多一些鼓勵,他會自我成長得很好。

  • 6 # 聶先生的生活

    第一看做什麼事情,如果是不正確的事情當然不好,如果是學習或者是提高孩子自身生活技能的事情,有些時候我覺得有必要強硬點,生活的苦絕對比學習的苦要難過的多,當他們長大了就會發現,父母的有些堅持有可能會讓讓他在生活上的苦少吃很多 [微笑]

  • 7 # 然媽說育兒

    我把這個問題問了5歲的女兒,我念完題目,然後問她,你覺得父母這樣做對嗎?

    她說當然不對,因為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平等的個體,只有相互尊重大家才都能開心!

    我覺得中國的父母,尤其是一些落後地區,受教育差的父母,還在受封建思想的荼毒!

    就覺得孩子是我的,他就是我的,所以就應該聽我的,就是那句,父為子綱,不聽就是大不孝,違反人倫!我恰恰覺得這才是滅人慾的!

    孩子藉由我們產生,但是她不是我們的附屬品,首先我們應該尊重她是一個人,其次才是我們的孩子!

    她有她的人生,她的喜好,我們可以提供建議,也可以讓她去嘗試!

    在我們家裡雖然說不上100%民主,但是無論5歲的女兒還是3歲的兒子要做什麼,我都會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或者有些小事情你可以自己做主,那是你的東西,你可以自己做決定!

    這樣下來他們真的很有自己的主見,他們想做什麼事情時,會給我分析這樣做有什麼好處,當然可能遇到的問題也會講一下!

    果然大家從來不會發生大的衝突,彼此尊重,各自獨立!幸福感很強!

    所以我覺得很多不幸的親子關係還有夫妻關係都是管得太多!如果每個人都能自己管好自己,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愛人!而不是打著愛的名義去綁架別人的人生,去幹涉孩子,愛人的選擇!

    每個人都過上幸福的人生了!!

  • 8 # 人和萬事成

    這個問題有兩種觀點兩種看法,人們常說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冒昧的加上一句,富人的孩子早玩耍,—個是早當家,一個是早玩耍,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也可這樣說,富人的孩子鍛鍊少,窮人的孩子成熟早。不讓孩子做喜歡的事不是愛孩子,是慣孩子害孩子。

  • 9 # 小小思維家

    小明早上起來吃完飯準備出門去學校。媽媽見小明只穿了一件內衣和外套,就要小明加一件毛衣。小明卻認為就這樣穿最合適,媽媽卻堅持說:“你看我都穿了毛衣的,你不穿毛衣是要感冒的……”

    為此,兩人爭執不休,最後小明屈服了,按照媽媽的要求加穿了一件毛衣,但心中悶悶不樂,出門的時候使勁把門帶上,發出“嘭”的巨大響聲。媽媽在後面跟了一句:“哼,犟牛!”呵呵,到底誰是犟牛?

    以上例子中的心理現象叫做“侵入式關懷”。一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以為對方好的名義,在不能理解對方真實感受和需要的情況下,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對方的身上,並要求對方接受和實施其想法的一個心理現象。

    母親有一個替代孩子成長的問題。孩子的成長意味著他(她)在學習如何管理自己,像小明這樣大的孩子是完全可以管理自己穿衣這方面的問題的。即使有不合適的時候,成年人也要讓他們自己學會調整,從而更好地去管理自己。

    母親和孩子這樣不斷互動結果是,孩子學會了如何壓制自己,不讓自己說“不”,泛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帶進成年的生活,去順應他人的要求,不斷順應的結果就是不再去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要,甚至很難說“不”,讓自己的心理邊界被侵犯。

    我們在親子教育中常常建議父母要“放手”,每年給孩子5%的放權,到孩子20歲的時候正好把自主的權力完全交給孩子。但許多父母在現實生活中卻很難做到這樣,有的甚至是父母和孩子的粘連形成了獲益,邊界模糊。

  • 10 # 小五聊育兒

    這是典型的專制型家長的做法。這種做法肯定是不對的。

    專制型家長說的是家長過度相信自己的權威而實行專制獨裁,具體表現為一切都得由家長說了算,不必徵求孩子的意見。“就憑我是你父母!”這句話就是專制型家長的口頭禪,這種父母主要特點是對孩子有一定的期望,並根據自己的期待建立一些要求,堅持要求孩子達到這些要求。基於此,專制型父母對於孩子的需求不夠敏感,甚至對孩子的自主行為難以接受。中國傳統家長多是專制型家長。

    專制型家長對於孩子教育十分專制,從不關注孩子需求。這種父母要麼十分嚴厲,相信棍棒下邊出人才,要麼事事包辦,讓孩子生活在溫室裡。

    其實,專制型家長的做法極為不妥當,對孩子身心發展造成較為嚴重的不良要求,給孩子心理上帶來無形的壓力。雖然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成功案例,但是在專制型家長教育下的孩子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特別嚴重的會產生“空心病”,就是自我存在感低,長成後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在專制型家長教育下,孩子通常會出現以下四個方面問題:

    1,反抗。孩子脾氣隨著父母的嚴厲教育變得暴躁,處處和父母做對。

    2,屈服。孩子對一切唯命是從唯唯諾諾,心理怯懦。

    3,同化。孩子認同父母的做法,也變得極為專制,不由自主地模仿。

    4,家暴。孩子也會變得暴力,讓孩子少了天性裡的善良。

    最普遍的表現是孩子對環境毫無控制感,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通常會拘束或者憤怒。即便如此,他們懾於對敵對的環境不敢表露,所以常常不愉快,對壓力敏感,缺乏目標。

  • 11 # 小個子老李

    你提的問題不全面,應該分年齡段,小孩子懂什麼?不聽父母的聽誰的,還能由著她的性子來,不聽話就揍,讓他知道做錯事得付出代價,孩子大了,應該以說服教育為主,如果不聽,適當的給點懲戒,也是必要的,不能光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還應該告訴他,什麼事是觸犯法律的事情,你們想做你們喜歡的事有本事說服父母,父母說這句話難道錯了嗎?難道他沒有資格說嗎?難道他不是你的父母嗎?發生什麼,你還能把天捅個窟窿啊?

  • 12 # 卅巴

    在我們中國很多父母的傳統觀念裡父母就是天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這個大機率是我們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沿襲下來的一個結果。但是現在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一個人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釋放,父母的權威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在這裡講的權威性,不是不尊重父母,而是我們作為家長來講,我們需要孩子做什麼孩子就應該做什麼這樣的一個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也充分說明家長並沒有從內心尊重孩子讓主體責任意識缺失。會形成一個孩子,成為父母的提線木偶。本來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獨立思考能力的獨立個體,生生被我們做成了自己的影子。這也折射出來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家長,並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的專業方面的準備,如何做一個智慧的父母,因此作為父母來講,需要成為終身學習的同行者,來適應這個時代來適應孩子做智慧父母,培養更優秀的孩子。

  • 13 # 大瑛子啊

    首先,父母要認知清晰,孩子是獨立個體,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父母要尊重與輔導孩子成長,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長與做決定,更不能綁架孩子的價值觀。

  • 14 # 德意小堂姐

    首先要看孩子的性格。

    如果是外向型人格的孩子,Ta會抱怨,反抗,頂嘴,表現出自己的不滿。其實這往往不是壞事,因為這樣至少家長可以知道孩子的想法,可以與孩子有溝通。

    最怕的就是內向型性格的孩子碰上強勢型的父母。孩子沒有辦法,只能完全附屬於父母的安排,把自己的不滿與委屈憋在心裡,久而久之,積鬱成疾,最後做出讓父母后悔的事。想想電視劇“小歡喜”裡那個跳樓的高考狀元,還有幾乎被母親的嚴苛要求逼瘋的喬英子,其實都是現實生活一些家庭的寫照。

    “就憑我是你父母”,“我們是為你好”,這類的話太可怕了。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誰也不能代替誰決定對方的人生。決定事情之前,與孩子多溝通,平等的交流,爭取雙方的認同,才是父母理智的做法 。

  • 15 # 手機使用者zhang866683

    這樣就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也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反感和不尊重的心理。所以要和孩子經常進行溝通,不要強迫孩子去做事情,這樣對孩子的心理和生長都會有嚴重影響的。

  • 16 # homework

    我把這種父母稱作“掌控型”父母,集霸道和溺愛於一身,對子女的傷害也最大。這樣的父母確實是真心希望自己的子女變得更好,不想讓孩子誤入“歧途”,用自己以前的生存經驗作為孩子的指路明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

    他們往往規定孩子應該幹什麼不應該幹什麼,哪怕這種觀點已經過時了,也從不考慮孩子自身的特點或者興趣愛好,在愛的名義下強迫孩子做那些根本不擅長或者不喜歡的工作,我見過最過分的掌控型父母,連孩子穿什麼鞋都要管。另一方面,他們又很溺愛孩子,二十多歲的孩子,下班進門媽媽就把飯端到他面前,基本上不做任何家務,用陝西關中地區這邊的話說就是:男人是幹大事的,不能進廚房。但是我至今沒弄明白,月薪兩三千乾的是什麼大事業。

    孩子未成年時,這樣的父母看似很威武,也很正確。等孩子成年了,各種問題紛至沓來,這時就時他們還債的時候,同齡人都可以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了,他們卻退而不休,還在為子女的工作和生活發愁,因為子女大多是啃老族。

    自己挖的坑,含著淚也得跳下去。

  • 17 # 汪蓓

    毫無疑問會發生爭執,發生與一方背道而馳的不愉快。曾經我們就打著父母的旗號,常常對兒子嘮叨:我們是你的爸爸媽媽,說這些都是為你好、或是:你聽爸爸媽媽的話,不會吃虧上當的……甚至干涉兒子穿什麼樣的衣服,留什麼樣的髮型。大學畢業後兒子想去做老師,我偏想他去報考公務員,結局又是不歡而散,那段時間兒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間裡,不願意和我們多說一句話。終究拗不過兒子,他到同學的幼兒培訓機構做了一名小老師,這件事情一直讓我的心裡不得勁,直到有一天同事告訴我說兒子乾得很不錯,學生都很喜歡他,再看看兒子每天認真上班的樣子,突然間悟明白了:他只要健康,開心地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情有何不對呢?殊不知我自己當年不也是象兒子現在一樣不聽父母勸阻,非要嫁給外鄉人的老公,幸虧還不算糟糕…

    不管什麼道,只要是正道就放開手腳讓孩子們自己去闖,道走順了繼續下去,道不順了自己回頭也心服口服。

  • 18 # 中國式家教

    1.你認為對,孩子並不認為對,事實不一定是對的。

    2.“強迫”出現在法律上叫違法,出現在規則上叫違規。

    3.不讓孩子做他喜歡的事,孩子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呢?連自己喜歡的事情都不能做,也不能主宰,也不能商量,更不能決定的話,至少也應該是有商有量,提現對孩子最基本的最終,他才會學會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別人。

    4.“就憑我是你父母”,以生命的名義綁架孩子,這是世界上最殘酷的綁架,父母生了孩子,給了孩子生命,站著道德,權力,情感的最高點,讓孩子從身體到心靈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父母就用“就憑我是你父母”讓孩子被360度無死角的壓在五指山下,動彈不得。

    孩子對父母又十二萬分的感恩,感謝,崇拜和信任,所以我們有千萬種方法來讓孩子心服口服。

    5.“天天”,天天如此,孩子哪裡還有思想啊!這不是父母,是皇帝啊!讓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孩子就變成了奴才,唯命是從!

    6.只用一句話來跟孩子解決問題,說到底就是家長的能量太弱,沒有去尋找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就用獨斷專行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一定要改啊!千萬不要一直這麼糊塗下去了!孩子不但會受這種家庭和教育的影響,深受其害,他以後也會變成這樣的人啊,因為他學到的就是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你說可怕不可怕!

  • 19 # 麗日丹霞

    父母的錯誤思想

    1、這類父母說這樣的話,那是強盜邏輯。強盜邏輯產生“強盜”行為,即強迫孩子按自己的意願來做事。同時也是倚老賣老,認為自己資格老,我是大人,有經驗,你還是小毛孩,啥也不懂,當然我說的對。不要拿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多”來當理由。打個比喻,單位上,工作幾十年的老員工比才工作幾年的新員工,比新來的年輕人就一定技術更強嗎?知識更新嗎?管理能力更強嗎?地位更高嗎?肯定不是。決定更強的,那是看誰的技術好,誰的工作能力強。同樣的,父母的年齡和資歷不是理由,有些父母還可能是巨嬰,還可能50多歲了都心理不成熟,或心理有障礙,或人格不健全,或習慣不好,或修養不夠,等等。

    2、有這個的思想的父母,喜歡打壓孩子,是內心過於自尊,或怕失去權威,或失去面子,或者相反,是內心的脆弱。這類父母沒有平等民主意識,更不用提尊重孩子了。人們很容易被這類父母所迷惑——以為他們同樣也愛孩子。其實這不是真愛,因為他們“看不見”孩子——看不到孩子的內心需求,無法去體會孩子的感受,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不會換位思考。

    我表妹的孩子4歲,逆反心就很強,但我發現這是有針對性的,孩子對她媽媽很少反抗,逆反,而面對奶奶就強烈反抗,因為奶奶經常強制性要求孩子服從他,“別玩了,這麼髒!”“別在家玩了,跟奶奶上街買菜去。去不去?”孩子不去也硬生生地拖走。孩子再大一點了,對奶奶越來越逆反,越說越不聽,就反著來。有時動手打奶奶。這就是強制的後果。當別人問她最喜歡誰時,她會說最喜歡媽媽,但同時帶出一句話,這個沒有人問她的話也說出來:“我最討厭奶奶了!”不知道奶奶聽了什麼感受。沒辦法,老人家固執,總認為自己的是對的。

    強迫孩子的後果

    1、孩子強烈反抗。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越打壓,越強制,孩子越逆反,越反抗,越不聽話。現在的社會和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不一樣了,社會大環境,教育氛圍都不一樣。以前,很少有孩子不敢聽父母的,現在,太多孩子不願聽父母的,逼急了,死給你看,讓你抱恨終身。

    2、走向另一個極端。孩子變得膽小,懦弱,無主見,凡事沒有自信,自卑感強。將來自己的人生會走得很坎坷,因為性格即命運,性格上的弱點讓他無法在社會上勇往直前,人生很難一路坦途,退一步說,孩子的人生道路幸運吧,但另外一個世界——內心世界,情感世界一定過得很辛苦。

  • 20 # 張果老忠記

    當年年少就一氣之下自立獨居,不懈自成自立,成家立業努力奮鬥三十五年啦,無怨無悔,自信信念堅定,百折不撓。權當特殊教育,鑄冶身心。[祈禱][祈禱][祈禱]我心堅強我自在!絲毫不變我孝敬父母的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寧王朱權一脈和燕王朱棣一脈有什麼過節?